公共英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1 06:47:24

公共英语教学

公共英语教学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

Abstract:Studentsareobjectsofschooleducationandmainbodiesinteachingactivities.SotheEnglishteachingreform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shouldbestudents-oriented.Concretelyspeaking,EnglishteachersshouldmakeuseofvarietyofresourcestocreategoodconditionsandatmosphereforEnglishstudy;Furthermore,Englishteachersshouldtakestudents’Englishbases,interestsanddemandsintoconsiderationtomeetwhattheyneedandteachwhattheywantinteaching.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Englishteachingreform;students-oriented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改须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制订并颁布了适应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三教统筹”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成为新时期指导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本要求》提出了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并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1]4。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困难和危机,主要是:(1)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平均80—140人左右的庞大班容量,未按学生水平分级别教学,难以因材施教;(2)所选教材在基础、实用、职业化方面兼顾不暇,内容未能够体现“应用、实用”的原则,教学课件开发少,引不起学生兴趣;(3)教师对英语服务于“职业教育”缺乏深刻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难以突破原有的应试教学。

笔者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5、2006、2007级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模具和数控专业,及管理工程系电子商务和会计专业的当年新生,共212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目标意向及学习中的难处和需求,统计结果见表1。

(此调查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内进行,问卷回收率为100%。)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刚入学的新生在词汇、语法、阅读、听说等学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但他们对英语有兴趣、有目标、有学好的自信心,这些是学好英语难能可贵的内在的积极因素。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告诉我们,除语言自身和学习者本人(学习者的目标意向、学习成就感、自信心)外,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还很多包括社会环境、学习条件(教材、教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等。毋庸置疑,外语教学,无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大家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2]2。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和教改若不实实在在地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不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即便付出了许多努力,教学效果仍然会差强人意:好生没学好,差生没学会,这样不但影响其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生源的背景大同小异,公共英语教学和教改的开展只有抓住学生这条主线,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等,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二、贯彻落实《基本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1.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分级教学

笔者近3年连续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上述两大系、5个专业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作了调查了解,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悬殊。这给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的起点,兼顾不及,使好学生没有学好,差生没有学会。这一点是许多高职学校共有的现象,也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第一障碍。要从根本上克服,就必须贯彻《基本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1]4。“分级指导的原则”是符合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的。近几年有部分办学理念先进的院校已将分级教学作为教改和教研进行了尝试。即在新生入校后,进行英语水平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参考生源情况将其分入A或B级班;分别制订A、B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定不同的教材;期末试题按A、B级分别命题。A级教学综合性、实用性更强,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B级英语教学以打好语言基础为重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实用能力[3]72-74。另外,控制班级的规模,合理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2.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需求,创办英语第二课堂

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单靠每周3小时左右的课堂教学,很难形成学英语的气氛,也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规定,因此建设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Ellis(1992)指出,现在外语教师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应该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我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1)促进外语学习的条件是什么;(2)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2]2。我校大学英语120学时,远远低于《基本要求》中规定的180-220学时的标准。为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我们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设立英语角、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唱英语歌、演英语剧等等;定期举办外教讲座;每周给学生介绍一部英文电影让他们业余欣赏,使整个校园充满学习英语的气氛,为学生提供英语交际、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此外,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专题基础语法、实用应用文写作与阅读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当前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值得进一步探究。

另外,笔者为了对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后(我院只学一年英语)的实际效果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近3年对上述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是在收完期末考试试卷后的考场内进行的,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后,05、06两级的学生将近有50%对学习作了没有明确进步的评价,07级对自己正面评价略有提高,当然三个年级中都各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英语丝毫没兴趣也客观存在。近两年我校大学英语也做了诸多力所能及的教研教改工作,对于这样的结果,每个认真教学的英语老师都难以接受。为什么在入学之初的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人对学英语都雄心勃勃、兴趣盎然,一年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到底要教什么?这正是我们每个老师要思考、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工作应围绕学生的实际基础、需求和兴趣展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选编应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1.大力开展手头现用教材研究和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外语教材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体现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一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符合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的教材,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和前提[4]66-67。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明确提出: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公共英语改革,可实行一纲多本,打破以往的“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高教版的《新编实用英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等系列教材被广为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材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实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较能体现时代感。但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有些在实用性、时代感方面有所欠缺。为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需要任课教师在教材的研究中根据情况增删,进一步协调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就我院而言,由于大班容量,没有分级教学,我们虽尝试“多纲多本”,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要求来选择,艺术设计系和管理工程系选用《新编实用英语》,其他系学《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但使用同一教材的同班学生的水平层次跨度太大,以致于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简单学起来没劲,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太难学起来同样没劲的现象。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这说明前文提到的分级教学势在必行,校本教材的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2.从实用性出发,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高专院校成立自己的教材编写小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特点和专业需求,面向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以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为指导方针,编写校本教材,具有现实意义。在基础方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材可以《基本要求》中的(交际范围表)所规定的交际主题为依据,选择那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符合实际交际情境的材料。另外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除了基础英语外,在教材阅读内容的编写上,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毕业后就要接触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但都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我院在这方面已着手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编写的《实用英语写作》、《实用英语语法》等电子版教材很受学生欢迎。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英语教学目前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既要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它本身作为工具的应用性、实用性特点,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考级考试与《基本要求》的“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表面上似乎没有矛盾,但“应试能力”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是不能等同起来的,如何协调二者,具体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所以课程体系设置须“全面、协调”。

既然是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院校(如课时充足、实行了分级教学等),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除了基础英语,还可引入旅游英语、商务英语、饭店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装备制造英语等,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按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简单的机械操作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科学而实际的英语学习目标。在高职院校,衡量英语水平能力主要是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等。笔者认为,适当引入一些“证书考试”,本着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以考促学,使学生在准备考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我院大学英语只有120学时,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和内容上作出了相应调整。第一学期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和听说读写的全面开展,第二学期侧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利用选修课补充常用语法和实用写作,适时加入听力练习和真题的强化训练,以确保一部分想参加考试的学生能顺利通过。

五、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共英语的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以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人性化理念,使教学评价真正发挥其了解进步状况、检查达标程度、激励付出努力、监控教学实施、调整教学活动的功能,对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评价手段多样化,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级考核。对程度好的学生可实行听力+笔试+口试(朗诵、情景对话等)的考试方法;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开卷、闭卷灵活使用。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并将其细化,课堂及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的给予加分鼓励,并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72-74。

六、加强英语师资培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最后提及教师,不是说教师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教材、课堂、学生、教法之间的连接点和教改的直接执行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施动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的权威性、责任感、创造性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给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更新了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教研中,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繁荣指日可待。

总之,外语教学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它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又要根据各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并始终抓住学生这条主线,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教和学”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公共英语教学篇2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是人学”。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文学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外语不仅仅只是一门工具,外语学习还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增加人文和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1]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的今天,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是必要的,其意义是深远的。从素质教育角度讲,文学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学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生、了解人性的途径。文学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现实生活。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接触到人间的市井百态、看到人性的善恶美丑。这是一个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形成并提高,这为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打下基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含义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都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头脑内部进行分析并形成以自我经验为中心的理解。对于这些作品的解读事实上也是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有益训练。

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角度讲,文学作品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利媒介。文学作品就是由语言构成的,他们是人类最为精粹的语言表达,是人类语言运用到极致的结晶。而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人类语言之精华中汲取营养,增加语言底蕴、获得语言锻炼。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某种语言的典范之作,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在文学作品中都被作家以生动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最为正统的书面语言和最为纯正的生活化口语。Hill(1986)指出:“在帮助学生将某种语言内在化时,文学是有价值的;此外,它能增进动机形成因素,提供真实的语境。”[2]通过文学教育,学生得以优化自己的语言结构。文学也由此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直接工具。良好的初衷也要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来探讨一下将文学引入大学英语公共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兴趣是第一任老师,要想在公共英语的课堂上顺利完成英语文学的教学,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对于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而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英语语言不成熟的把握,学习时间和热情投入的相对较少都成为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学教学的阻碍。破除阻碍的最佳办法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教学。激发兴趣的可能性来自于学生一贯的文学阅读习惯。从小时候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到少年时期阅读童话故事;从语文课的课文学习,到闲暇时光的名作赏析,大学生群体的中文文学作品阅读习惯培养是良好的。英语教师要做到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文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讲解名家名篇的开端和高潮部分,缺失的结尾部分留下悬念以吸引学生向原作要答案。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美,解释文学语言优于普通表达之处,向学生证明阅读文学作品的价值。教师还可以通过中西文学作品的比较来让学生找到体验两种语言交相呼应的乐趣。例如: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文仅一个动词却白描般的刻画出了一幅羁旅荒郊图。而在英文作品中,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代表作家庞德的一首代表作是:"InaStationoftheMetro"地铁站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喧闹幽灵面孔Petalsonawet,blackbough.湿黑树上花瓣两首诗恰好形成了完美的比照。两首诗都言简意赅,没有任何雕饰,可又那么饱满。这不能不说是中英两种语言的不谋而合。将英语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应用与学生们熟悉的中文进行对比,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内涵。因陌生而排斥,因了解而喜爱,经过中文作为媒介,学生更容易地去接近英文文学作品,这为英语文学教学走进公共英语教学打开了一扇门。

二、与教材相结合,找准切入点,使文学教学成为常规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新视野大学英语》这本教材中阅读文章都是精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进行展开。在浩如烟海的英语文学作品中,不难找到相关题材的作品。如果在进行单元常规教学中,能够适当渗透文学作品知识,既做到了紧密结合教材,又能达到文学教学的目的,既实现了有益补充,又不会给学生增添太多的学习负担,一举多得。《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冲突。阅读文章描写了初到美国这个国家时感受到的文化冲突现象,辅助阅读亦是分析文化冲突现象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文化冲突描写得最透彻的当属族裔文学。族裔文学作家作为两种文化的交叉点,站在两方面的立场上去看待文化差异性,其分析往往较为深入,视角也非常独特。那么在教授这个单元语言知识的同时,不妨引用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对于冲突的理解更加直观和贴合实际。华裔美国作家汤婷婷的作品《女勇士》就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汤婷婷认为自己创作的是小说,而美国编辑却认为以“自传”形式出版,才可能获得成功。移民美国的学者林涧认为,在小说与自传这两种不同文体中,其实蕴含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作家和华裔文学的微妙态度。“在文学市场上,正如她的出版商认定的,一部华裔美国女性小说必须以‘自传’的形式出版,这更适合她的身份,这种体裁会使读者联想到那种‘曾做过黑奴的少女’的故事。”尽管汤婷婷向美国文坛提出了误读的抗议,但是这种误读却始终存在。《女勇士》的故事和作家的遭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文化冲突案例。相信类似的补充会有利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冲突的含义。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以名气为主题的。在阅读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英美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几位著名作家——海明威、田纳西•威廉姆斯、艾略特等人。如果教师只告诉学生这些作家的名字,告诉学生们这些作家很有名气,对英美文学了解略少的学生很可能会由于并不真正了解几位作家在英美文学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不能准确理解文章作者所指的名气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抑或是即使知道几位作家很重要也不清楚究竟好在哪里。那么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应当是,给学生节选几位作家的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品读《老人与海》,体验简单文字背后深如大海的丰富内涵;观看《欲望号街车》舞台剧作品,感受人类在欲望下迷失自我的无力感;大声朗读《荒原》,感受战后丧失了信仰和准则的人们所陷入的困境。当学生真正意义上领略了几位作家通过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力量时,一定可以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p#分页标题#e#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单纯地品读作品,一味地输入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学生在有了一定量的输入之后进行输出练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过渡才是学生由学习语言到应用语言的转化。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进行有益的文学作品补充之后,布置相应的写作练习以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例如在进行诗歌赏析之后,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诗歌创作;在进行剧本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练习,一方面可以拓宽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给了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最为直接的机会,将剧本中的文学语言运用到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中来;在阅读过小说节选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故事续写练习,或者是故事复述等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即使运用语言再生涩的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智慧投入,乐趣亦在于此。大学英语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是大有益处,不过教师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其中的困难之处。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并未优秀到可以完全自如地去品读作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对英文原著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力。

教学以阅读和欣赏为主,不必强求英语文学知识方面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文学批评的理论性。”[3]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语文学的内涵和美感。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可以是讲解、阐释;也可以提问、回答。或者是以学生为主导,由学生介绍作家,讲述作品梗概、进行重点段落和句子的讲解,再由教师总结点评。除此之外,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极大的灵活性,课堂讨论不失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网络和电子资源的利用也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公共英语教学篇3

关键词:英语文学 公共英语教学 内隐认知

19 世纪英国文学家、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对文学的本质有过三点界定,即文学是个人的、主观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是训练语言和思维技能的载体【1】。事实上,阅读文学作品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词汇量,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哲学观念和艺术传统。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公共英语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可以适当地融入英语文学的阅读与欣赏。这种融入可以使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有效地和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达到对语言灵活度和专业性的掌握。因此,有效认识英语文学的功用,探索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英语文学知识,或许可以给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一条思路。

一、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融入的必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是人类在社会进行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而已。事实上,语言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2】。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和语言的关系自然是很密切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事实上,文学和语言合则兼美,离则两伤。正因为如此,学习语言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一个毫无生气的编码来机械地加以练习和记忆,否则就会违背语言学习规律,且只能学会语言的皮毛,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语言。高等教育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英语教学上,不能简单地以听说读写译等单项语言技能的培训为中心,而忽视语言的整体性和文化背景。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观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使学生从思辨中、从运用中学习语言。英语教学已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工具论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认识的逐步深化。因此,大学生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将重点放在纯粹的语法和单词等基本元素的简单记忆上,而是要向学生展现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

然而事实上,许多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却不尽如人意。首先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学生入学有全国统一英语考试,但学生由于专业种类多、英语要求差异较大, 造成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明显,也就相应地给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由于公共英语教学的灵活度较大,对于教材的选用,各个高校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在教学设计上,公共英语教学教师要么止步于语言的表面知识,要么虽然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给学生,却因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欣赏而收益甚微。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上述各种困难,是摆在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将英语文学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从语言整体性和文化背景的角度让学生在原有的单项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更加灵活地掌握英语语言,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不失为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二、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融入的可行性

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在学生基础、教材与教学设计和教师条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一直以来,针对语言教学活动,许多教育家和教师都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教学法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心理临床咨询经验应用到教学过程上的结果。在罗杰斯看来,“我们不可能直接教给别人任何东西,只可能帮助别人学习”【3】。笔者认为,对于公共英语教学,教师更多地是积极地创设适宜学生自己学习的英语环境,绝不是给他们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由此,大学生更加具备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进行更为深入的语言学习的基础。

在公共英语的教材和教学设计上,如何融入英语文学,达到预期效果呢? 传统的教材一般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内容相当,且各环节循序渐进,极尽对各语言单项技能知识的灌输。不能否认,当前的大学生学位课程教学和考核设置还不可能完全放弃对传统的语言功能性的关注,但是,并不是没有空间让英语文学融进公共英语的教材设计。笔者无意在此具体给出教材设计的各个环节,但认为公共外语教学的教材可以轻语法词汇要点,重引导性讨论和阅读,并在讨论和阅读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融入英语文学。教材的阅读部分应由文笔优美的评论文章或科学报道组成,讨论部分则更多提供导向性的文学阅读, 以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

结合教材的使用,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上可以更加灵活。相比高中英语教学,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要轻语言点讲解,重热点话题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和介入,而是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关心的话题, 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阐述过程中力图挖掘自己的语言潜能,忘记语言的障碍,完善语言的学习。笔者以“克隆”这一主题为例,展现如何在教学设计上融入英语文学的知识。

首先,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预读教材提供的有关“克隆”的英文评论文章,并在教材提供的几部相关主题的英语文学作品中选择一到两部作为主要阅读对象。笔者以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为例。在预读阶段,教师可以允许学生阅读《弗兰肯斯坦》的中文版,但要求学生对小说中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英文版的阅读,并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再进行扩展性的英文阅读和积累。这个预读过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兴趣点或专业背景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同时从小说英文原版中了解地道的英文表述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其次,上课时教师先以穿针引线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课前的阅读来界定课堂讨论的焦点话题。教师可偏重《弗兰肯斯坦》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的信息提供,帮助学生理清“人造人”和“克隆”这一话题的碰撞,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组时尽量使小组成员专业背景多样化一些,可以让每个小组更为充分和多角度地讨论和分析话题。教师在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时不做判定,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并针对学生在阅读中不明确的问题给予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忘记语言的束缚,竭尽所能展现自己观点,充分体验表达的灵活性。

第三,在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鼓励学生就各焦点话题发表各自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或进行质疑。必要时,教师可以改变角色帮助弱势学生发问,以促进和活跃讨论气氛;同时,教师也可从小说虚构的角度出发,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相比,帮助学生自我反省在阅读《弗兰肯斯坦》前后对“克隆”话题的理解所产生的变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就小说作品中提到的“人造人”故事情节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在自己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对英语文化世界产生更多的兴趣,发现英汉文化之间的异同,并对相同主题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阅读的欲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更深层次地了解英语文化,真正实现语言学习本身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学的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对英语文学有一定的积累和鉴赏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灌输语言知识为主,而将英语文学融入教学则需要教师更多地采取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当前大多数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任课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英语文学这个视角来改进、完善教学,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的融入在各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它能给学生创设英语文化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也恰恰就是认知心理学领域所说的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内隐认知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无意识产生的学习活动。这也恰恰体现了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学的教学设计,会产生自发性的学习成效。

三、内隐认知与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融入的成效

内隐认知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领域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知识、感知或记忆等无意识影响对人们行为的改变,尽管人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相比于外显认知,内隐认知以其自发性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对知识点的注意进行学习,这是典型的外显认知过程。但是这种外显认知并不能使学生对语言深层的隐蔽文化进行思索和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却总是效果欠佳,或者只具备应试能力却没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内隐认知是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不自觉地对学习产生反应的一种自发性状态。其实,这种内隐认知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感觉似曾相识的状态,人们也往往凭借这种熟悉感做出了决定和判断。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人们是在自然语境中通过语言交际获得语言,但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说出语言的规则。如前文所述,如果能了解到英语文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切实地去加以落实,就会帮助学习者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摆脱枯燥的语言形式本身的学习,使学生为文学的趣味性所吸引,在作品阅读和欣赏中无意识地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则, 形成“似曾相识”的感觉。

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常常会因各自人生阅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学的阅读和欣赏,会起到更加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浸泡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通过对文学作品展现出来的人生悲欢离合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有着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事实上,这种内隐认知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法更加有效, 更容易培养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培养语感。对将英语做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来说,因为语言环境等问题, 不可能有充分的信息输入,因此, 通过英语文学的阅读能相对补充语言环境的不足。当学习者沉浸在跌宕起伏、绘声绘色的文学作品情境中时, 虽然没有刻意地学习语法和词汇的目的,却可以在文学作品语境中自发性地获取知识。在笔者看来,英语文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为具备较为成熟的思辨能力的大学生补充和语言相关的隐性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模式,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讨论和课后的扩展性阅读,超越或忘却第二语言本身的障碍, 将重心放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中去,又反而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和理解。

笔者认为,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的融入所带来的这种内隐认知的自发性学习成效,更适合大学生阶段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在融入英语文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关注的不再只是基本的语法知识和阅读能力,他们更加渴求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因此,有意识的外显认知和自发性的内隐认知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可以让公共英语学习更加有效。换句话说,以英语文学融入的模式奠定内隐认知的可能性,再通过教师的介入进行外显认知的学习,会比传统的外显认知更加有效。

应该说,将英语文学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方式,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但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摆脱语言学习的烦恼,尽快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引导他们走向自觉主动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交流合作,才是最值得我们探索的方向。或许,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却能起到影响深刻久远的效果,给予学生更多语言学习的自信和快乐。

参考文献

[1]Newman John H.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M].New Haven:YaleUniversityPress, 1996: 270.

[2]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

公共英语教学篇4

关键词: 公共英语 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

1.前言

1.1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公共英语教学指在基础阶段进行的英语教学,又被称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教学。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教学。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开设近三十年,为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英语社会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语言共核是语言学家在对语言功能意念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概念,是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等方面的制约,在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方面的差异也不大。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在这部分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地由中学英语所承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是在重复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

以我国目前许多高校正在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来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等系列教材,其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共核。可是两年大学英语必修课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英语与专业无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帮助不大,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无论在上学期间还是在大学毕业后,都很少阅读英文书刊杂志,更少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用英语交际。即使有机会阅读英文原文书刊或与人交谈,由于对本专业英语几乎一无所知,也很难达到迅速、及时、充分利用的目的。这也成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一大缺憾。

1.2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也叫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这里所说的用途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学术研究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又被称为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和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它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延伸,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既不是单纯教授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

就教材而言,由于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各学校使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随意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有的是专业书籍的片段拼凑。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多、句子长、概念难,与基础阶段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因而产生畏难情绪。

就教学而言,1999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大部分高校都在三、四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由于课时短,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从师资来看,大部分学校都由专业教师承担,用英语在专业范围内进行交流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专业英语,对专业英语的词汇、语法、文体特点知之甚少,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大部分时间对文章进行翻译解释,甚至还要进行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因此,很难在专业英语课堂对本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讨论和应用。

1.3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在中学英语教学基础上以扩大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为突破口,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宗旨,确实有利于大学生公共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对直接阅读英语原文以获取重要科技信息和社会信息却显得作用不大。大学专业英语教材既包括各学科基础知识也及时吸收了该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各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通过英语原文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紧跟各个学科发展新潮流,具有公共英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专业英语教学的这种优越性仅仅靠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教学是难以得到贯彻的。它不能使学生去应付各种具体的交际场合。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根据中文或英文的消息编译成文;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专著了解只能依赖于译著,等等,这些都是专业英语的素质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将大学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并行并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2.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学生对公共英语的掌握程度是顺利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词汇量与各项技能要求的提高,中学生对通用英语的掌握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已经掌握了英语基本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译等运用技能。升入大学后,可以在第一学期加大这五种技能的系统训练,到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和公共英语的共同学习。这样,经过两或三学期的专业英语基础学习,到三、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英语课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基本具备了阅读本专业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

第二,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教师队伍主要包括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就公共英语教师而言,多数高校的公外教师结构都呈年轻化、高学历化的态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实现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中坚力量。另外,就专业教师而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不仅可行,而且对于提高其本身的专业素养大有裨益。因此,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对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合理化、科学化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科学系统的教材是专业英语教学的有力保障。许多机构对公共英语教学阶段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已达成共识。因此,有许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专家和英语教师合作编写的一系列的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津专业英语基础丛书、西南交大出版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丛书等。同时,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科技使各种专业资料的获得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及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的模式

建立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就是要在不削弱目前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各专业特色,对目前公共英语的授课内容及方式加以改革和更新。根据目前其他高校及我校在此方面的尝试总结出以下模式:首先建立分级测试系统,因材施教;第二步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对专业英语的接受程度,建立以突出专业英语特点的教学模式。

3.1分级测试系统

由于各大学普遍扩招,在学生方面,数量增加与素质发展显然不够协调,特别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愈显突出。就入学分数而言,不仅专业与专业之间由于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不同产生巨大的差距,就是同一专业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素质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此,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模式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分级测试系统。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分级测试可以将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作为参考。但是这一成绩并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标准。为了使分级测试更加客观公正,在进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之前,首先应参考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建立分级测试题库,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本学校的学生特点每年增加新题目和题型。其次,就分级测试题型而言,应体现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的能力。再次,建立科学分班标准。按照专业编班是首要的原则,但是具体哪些分数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并行的模式,而哪些分数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英语能力之后再进入两种英语并行的阶段,则需要长期的实践不断归纳总结。

3.2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是要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的同时突出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一般地讲,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介绍、阅读和对比,使学生熟悉专业英语词汇,并通过简短篇章介绍专业英语文体特色。专业英语文体相对简单、稳定和单一,比较容易掌握。第二步,在已掌握的词汇和文体知识基础上,借助阅读和教学,进一步扩大专业词汇和专业常识,熟悉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中一些特殊用法。第三步是关键的一步,通过教学、实践和大量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英译汉上。在教学过程中,这三步不是完全截然分开的,对每个环节,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3.2.1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

(1)专业基础词汇和文体特点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专业词汇的补充,和对专业英语中的语法现象进行总体的介绍,对易混淆和误解的地方做必要解释和提示。强调语言的发展变化属性,使学生对语法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进行句型分析,重点分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不同的表达方法、句型结构和一些特殊形式,通过例句来说明和解释。

(2)专业常识扩充阶段

专业常识的扩充主要来源于阅读理解。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理解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有参考译文和标准答案的阅读材料,建议学生不要过早地看译文和答案,更不能边看译文边阅读,这样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弊多利少。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对专业常识的理解上。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已经学过相关中文教材的内容,练习使用英语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或讨论。

(3)专业文体阅读与翻译阶段

在此阶段可以增大阅读量,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如翻译标准和方法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主要手段是大量的实践和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翻译,从一个段落开始,再扩大到章节,最后通译全篇文章,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在此阶段可以加深专业文章的选材,使得文章能够与本专业在高年级进行的专业英语教材相互贯通。

3.2.2在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目前的大学公共外语虽然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往往只能充当录音机。由于,专业方向的英语知识性强,趣味性略显不足,这样死板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体会到知识增长的快乐,因此,学生上课不配合、缺课、打瞌睡等现象就难免出现。那么,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英语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现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1)由师生共同提供专业词汇来源

学生第一学期已上过部分专业基础课,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收集相应的专业词汇并在课堂上分享这些成果。一方面做到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下,使学习氛围更加热烈、浓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补充相应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知识。

(2)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专业常识

这一形式要求学生对该专业常识比较了解,对语言的驾驭比较熟练。适用于学生已经用中文学过的内容。这样,他在对知识的把握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即使有偏差,听的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共同探讨。

(3)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一定的线索编订专业知识小册

这种形式较适合第三或四学期,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知识手册的主题,或对几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分类。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英语,编辑成册使得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建立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是师资培养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协调问题。

第一,为了实现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大学英语师资进行改造和加强。要使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的学生认识到专业方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并丰富和扩大大学英语教师的来源,鼓励英语教师学习一门(非英语)专业,使他们能够胜任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

第二,大部分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都以公共英语为主,而专业英语的学多在高年级进行且学时较少,学习内容与低年级公共英语相去甚远,无相关性。另外专业英语课教师多为有该专业的教师,他们虽然专业知识扎实,但是缺乏英语语言背景。教师对专业英语文体及篇章理解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因此,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

总之,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并行并重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发展趋势一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我国现有的外语高教基础上也能够进行尝试并加以推广。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模式在许多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都已经有所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建立科学的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宏,高玉卉.公共英语教学向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9-110.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杰.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28-31.

[5]Hill,Grahame,Advanced psychology through diagram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公共英语教学篇5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口语教学;研究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深入,企业对学生英语掌握程度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英语基本功的听、说、读、写、译中的口语表达能力,被用人单位高度看中。这意味着,作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也应该把听、说放在首要位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些许之力。

一、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应以师生互动为前提,拒绝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为载体。然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关注,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口语词汇的掌握。

2.单一的课堂评价方式

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局限于只对学生的问题做出诸如“Yes”、“No”、“Good”等简单评价。

3.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口语活动要求单一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掌握要求单一,仅局限于是否会应用所教授的句型,来做适当的扩展与补充。这种单一的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难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难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4.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后口语活动的关注

大多数高职英语口语的活动、评价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后,学生就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就算有兴趣,也非常盲目,不知该如何在课后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

二、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所谓区域经济,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地理概念,全面反映了区域性的资金、资源、政策和技术等的开发利用情况,合理有效地发展区域经济,把愈来愈多的外商吸引到该区域来,很大程度上也刺激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改革。通过口语教学,学校向外资企业输送一批专业过硬、口语流利的复合型人才,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引进外资方面贡献出了一臂之力。

1.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英语期末考试中,应该一改“一张试卷定终生”的检测形式,而可以尝试将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试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就包括了最普通的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当然,也应该加入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内外实践活动的情况,如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课堂小品等。

2.利用学生社团进行各类英语比赛、讲座

以学院英语协会为载体,在学院内主办各类英语比赛,如: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情景剧大赛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们也可以此为契机,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整体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参考对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改进。比如,坚持在学院举办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情景剧大赛等活动。在此过程中,由各班英语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及评委,就能充分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的普遍的问题。也利用比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有激情地投入到英语口语的练习中。例如,坚持通过学院的英语演讲大赛推选优秀的同学代表学院参加省上的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甚至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这些方式,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学习、练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定期为英语协会的同学进行英语口语方面的讲座,并且定期参加英语协会所组办的英语角,和同学们一起用全英文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同学们的英语口语的整体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3.引入利用网络评价方式

(1)以网络为载体,找到一些合适的网站,介绍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网站上进行口语录音、测试等。如等。学生也可以将在网站上的录音发给老师进行语音的修正、评价。(2)利用QQ、微信等方式,与老师在课余用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以提高英语口语的语言应用能力。老师也能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以及在课余练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问题个别地进行指导。

4.组办英语口语提升班

在学院内,可以组办英语口语提升班,选拔出程度较好的同学,参加口语提升班,并且以口语提升班的同学带动各自班上同学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提高。并且由老师进行客观评价,以此让口语能力得以提高。让英语口语提升班的同学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高,口语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能将他们在口语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到各自所在的行政班,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区域经济服务,应该把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放在首位。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应该综合考虑地区发展、学生专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满足本区域内企业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需求,我们就必须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有何需求,同时形成多元化和职业化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英语口语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高职英语口语提升职业能力的作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杉.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N].湖南日报,2010,(Z2).

[2]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08).

[3]黄清戈.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英语模式[J].新课程研究,2013,(06).

[4]张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互动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公共英语教学篇6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管理改革

1新媒介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带来的主要影响

所谓新媒介,指的就是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完全不同的新一类媒介,其主要利用现代数字电视、智能移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对用户的信息服务。新媒介在信息传播形式上十分多样化,比较常见的有声音、视频、文字等传播形式,不仅如此,它还能有效实现信息的跨时间、跨空间传递,表现出覆盖面较广、实时化、互动性等优点。正是由于具备上述优点,使得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新媒介促进了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完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新媒介时代,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查找和获取相关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如此,凭借新媒介的优势,还可打造一个科学完善的大学公共英语共享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实时交流与共享;第二,新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渠道,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多姿多彩,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通过各种新媒介技术来获取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利用动画、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2新媒介时代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还无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加快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学生与教师是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一旦其中某一方出现问题或疏漏,必定会导致英语教学活动很难顺利开展下去。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果,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许多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行为习惯早就已经形成了,而且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习惯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完全的主动权,只顾对知识进行灌输,而不关注学生是否已经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并未意识到新媒介环境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甚至完全拒绝利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手段,一些教师由于不具备基本的新媒介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循规蹈矩,完全没有勇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甚至还担心新媒介的应用可能对当前的教学质量造成更大的威胁,不利于自身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并最终影响到个人的年终考评结果或职位晋升等。再加上学校不重视对公共英语教师的技术培训,导致绝大多数公共英语教师在思想观念与技能水平上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也无法顺利实现新时期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

2.2学生的成绩考评指标和测试方法还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评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在评估重点上逐渐实现了从以前以结果为主到当前以过程为主的转变。具体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评估上,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在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然而,在上述两种评价手段相融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确保操作的科学性,课后自学评估与课内教学评估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主客观题所占比例应怎样分配,这些问题都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一些大学在公共英语考评测试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客观试题所占比例偏大、不重视对学生平时测验成绩的评定以及对口语、听力测试的尺度把握不到位等问题。

2.3交互式教学成果偏低

我国国内诸多高等院校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座位上被动接收的形式。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总人数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这就使得高校的师资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教师也明显不足,绝大部分高校的大学公共英语都无法实现小班授课的目标,只能采用传统大班授课的模式,由于一个班的总人数较多,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的听说训练活动,即便进行了训练,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也无法覆盖所有的学生,只能挑选几个学生进行训练,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了。一些教师已经开始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电脑的操作与书本知识的讲解,教师往往只能保持在固定的位置,虽然能和学生进行短时间的提问与交流,但也无法兼顾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此外,目前我国大学一般实施的是分级管理制度,公共英语课程的选修学生往往涉及多个班级与专业,这些学生之间本身就没有太多交集,彼此之间比较陌生,相互沟通也很少,这就更难实现交互式教学的目标了。

3新媒介时代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管理的改革对策

3.1注重对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信息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在新媒介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师队伍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确保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对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建设。教师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首先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观念进行改变,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媒介对现代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从而主动改变教学方式,尽最大努力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教师操作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力的训练,做到紧跟时展步伐,学会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介资源在知识讲授与问题解答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时代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管理的需求。此外,学生也必须注重对自身英语学习理念的更新,积极从学习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主动利用周边可利用的各种学习资源,有效完成英语的自学任务,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状态。学生在和朋友、同学或老师的日常交流中,也可适当添加一些英文对话,从而帮助自己训练英语口语能力。

3.2构建独具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阶段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而要让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真正夯实自身的外语素养,就必须把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和学生的现实发展有效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善而独具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应把各种类型的课程引入其中,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不仅要有基本的英语听力、阅读等课程,同时还可增加一些有关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方面的课程,从而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英语课程体系,借助现代新媒介来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练习,在具备多元西方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英语文化本质的深入解读,从而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吸引力。第二,应适当强化在线英语教学管理工作,打造健全的大学公共英语网络学习体系,按照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制作针对性的英语教学短视频,从而实现将英语这门单独学科的教学转变成集西方文化与外语学科知识于一身的多元化学科教学。

3.3构建合理而完善的大学公共英语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设立与实现。新媒介时代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评价应当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在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应自主进行学习,待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利用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完成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测试题,直观地掌握自身的学习状况,并以此为参考,对自身的学习方案加以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仅仅对平常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是不够的,还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掌握好各种评估方式和内容的比例,这样才能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配合的目标。

4结语

公共英语教学篇7

【关键词】英语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10――01

1 大学英语公共课写作教学的难点

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统计,目前高校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130到1:150。很多学校为了解决公共英语教师师资匮乏的问题,采取合班上课的策略。很多公共英语教学班达到60人以上,有些甚至是100人以上。我们国家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目前普遍面临着许多诸知师资产重匮乏,大班授课,学时紧张等问通。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每周十几节甚至二十多节课(每个班级人数平均达到60人左右),深感力不从心。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如何在大班所授的大学英语综合课中进行写作教学成了一直困扰大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

2 改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的建议

2.1 转变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其实施方法是: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博客上推出含有某种写作技巧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布置的模仿写作任务,提供相应网页网址的资料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等信息。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信息去进行搜索。通过网络搜索和甄别,学生可以收集到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大量活生生的资料。学生可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公聊或私聊的形式进行交流,另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的讨论方式。经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新知识、新灵感,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目的更明确,为初稿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学生科利用文字处理器进行写作。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为写作过程中大量的更正、改写活动提供了便利。而插入功能还可以插入必要的图片资料,使文章图文并茂。最后,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还可以随时检查出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拼写错误,以便学生及时更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和表达方式,英文字典网站的开通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英文字典。只需握住鼠标,点击在线英文字典,系统就瞬间搜出有关字词,对字义解释详尽,例句充足,还有和这个字相关的成语、谚语。然后,教师在个人电子邮箱里收到学生的文章后,用邮件形式给予学生个别评价。学生也把自己的文章发到该邮箱,接受同学之间的互评。建立这两个邮箱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结合教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争取有创新突破。这种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强,交流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得以传递。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博客将学生写作材料或写作稿(一稿、二稿、三稿或更多)展示给其他人。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学生个人通过师生、同学间的交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由于网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相对较少,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一直持续存在。

2.2 转变考核方式 加强英语写作测试

英语写作测试是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又是一项创造性的技能。它不仅测试学生的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而且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使用得当,对英语的教和学都有积极的反拨作用;否则,作用相反。对如何正面积极利用考试来促进写作教学,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一是用测试大纲促进教学。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使用能力,增加了主观题的权重,并且于2006年十二月的全国四级考试新题型中把英语写作放在了第一部分的第一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多抽时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在写作课堂上多增加贴近生活的命题,比如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社会新闻作为写作的素材,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之后学生互评,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语言基本能力。

二是用测试内容促进教学。对四、六级考试的重视,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考前的突击。教师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写作测试部分,可得出测试文体、测试任务模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议论文外,又加入了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任务模式也变得多样,包括段首式作文、情景作文、关键词作文、看图作文和图表作文。那么教师在精读课上,就要注意对语法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确立文体,通过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和语篇结构(例如,英语语篇的结构通常为主题句若干扩展句结束句)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学会这些后,写作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2.3 大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由外语教师专门负责组织筹划具体活动项目,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园网等的作用,强化实践环节。利用课外时间举办英语角、口语大赛、演讲比赛及各类英语辅导班,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全方位培育校内语言交流环境,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厚,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3结束语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英语教学的实践,对今后高校的公共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鲸,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大学英语公共课的建设[J].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12).

公共英语教学篇8

针对目前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资源和教学环境,改革测试模式,逐步实现向专业英语的过渡。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改革措施

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既然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那么外语教学就不应该成为孤立的基础课,而是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体现出职业定向性的要求;然而,当前的公共英语教学还是没有摆脱应试的限制,教学模式过时,缺乏训练和实践模拟,没有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与专业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不多,授课教师多为英语专业,英语知识结构完整,语言类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文化背景知之甚少, 造成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的讲解,丝毫不涉及相关专业知识, 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枯燥;教材单一,缺乏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材,没能实现前三学期的基础英语能力向第四学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平缓过渡,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出现了断层现象;另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语言的应用能力、听说能力也只是差强人意。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由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的有效过渡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职学院的授课教师多为英语专业,英语知识结构完整,语言类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效果突出,但对高职学院各专业的专业知识及文化背景相对欠缺,造成授课过程中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很少或根本不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与岗位相联系的实用性得不到体现,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枯燥、缺乏兴趣。鉴于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以下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全能型人才。

1、鼓励教师自学相关专业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组织公共英语教师走进专业课教学课堂,学习一般专业知识,参加专业教研活动,了解专业英语方面的需求,做到心里有数,教学更凸显其目的性,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2、校企合作,选派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定岗培训

组织英语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培训,熟悉行业文化和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专业动态信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来,英语教师在原有的纯英语语言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实时适度导入行业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行业文化适应能力。

3、选派英语教师到对口院校学习专业知识

组织教师参加对口院校的专业知识培训班,熟悉和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英语教学人才。

三、优化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融合

高职院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分析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从而探索一条适合专业的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方式。英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高职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职业英语教学资料建设、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重视知识的过渡、更重视能力的过渡、尽量缩小两个教学阶段的跨度,避免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两张皮现象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断层现象,从而实现有效地过渡。

1、加快职业英语教学资料建设

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应加强交流和融合,应依据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要求,共同集体备课并自编部分教学资料。 自编教材应具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材需兼备实用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一阶段的教材要突出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为行业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教材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符合职业特点,为就业做好准备。

2、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因此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英语教学的设计实施如下:第一学期:公共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第二学期:公共英语+行业英语工作术语;第三学期:强化职场英语交际和专业英语术语;第四学期:求职英语应聘强化训练。

3、加强教学内容的融合

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英语词汇向英语专业词汇的过渡,公共英语一般是以语言共核词汇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公共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词汇基本上为共核通用词汇,这些核心词汇在不同的语域、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词义,有不同的搭配,这需要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把共核词汇的学习和专业词汇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优化英语教学环境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都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由于资源匮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英语教学还缺乏与职场对接的真是语言环境。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书本知识转换成实际运用能力。要帮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工作环境,就必须优化公共英语教学环境。

1、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模拟职场环境

高职学院应充分重视高职英语教学环境的投入,通过了解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有目的开设和开发与专业相关的新课程,从而提升基础学科服务专业的意识。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优化教学资源,建设现代化教学平台,虚拟实际工作环境,使公共英语教学更能切近职场环境,更加形象。

2、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创设教学情境,切近职场环境,把课堂教学和就业所需的实训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率。

五、改革语言测试模式

相关专业专业所参加的语言测试内容和题型设计都应注重实用性,既考查语言基础知识, 又测试应用英语的能力,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使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这一种, 应该结合形成性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测试模式应从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向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评,这样才能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此外,英语测试中应增加口试,口语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技能,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高职英语的主要考核方式为:笔试40%+行业英语情景对话40%+平时成绩20%。

总之,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改革教学体系,实现以实际应用为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教学与市场相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寻求一条适合高职英语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陈红霞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英语教育模式改革. 职称教育研究,2005(10).

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6 (01).

【作者简介】

上一篇:诗歌翻译论文范文 下一篇:示范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