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9 15:54:32

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 居住区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供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其类型很多,但用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三类:商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市政公用建筑。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应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为准。适用性就是公共建筑要满足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需求;而安全则是必须的;经济性是以最节约的方式实现适用、安全、美观这些要求;美观是要求建筑的风格、形体、外观等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一致,达到丰富居住区面貌,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通过处理好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并优化设计达到设计效果。笔者结合设计体会,探讨了公共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期许与同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切磋。

1 公共建筑设计一般性原则分析

1.1 总体规划布局,注重均衡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社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关系、体形空间组合、建筑尺度比例、结构形式、艺术造型、安全卫生等多方面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地域特点、环境效果、自然条件、民俗传统、城市规划和审美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时应统筹兼顾、综合构思、均衡协调,不可妄自偏废、喧宾夺主。

1.2 以人为本设计,体现居民需要

建设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居民,为居民创造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完善的生活空间。因此,公共建筑的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的思想。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如公共建筑的日照、采光需要;南方地区尤其要重视夏季遮阳、隔热、通风要求;避免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好生活污水、垃圾等[1]。

⑵公共建筑的安全需要。居住区内应明确公私分区的界限,使公共活动区不影响私有区域的安全,因此街道内应安装监视设备。另外,还要考虑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和使用安全问题。

⑶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应充分考虑公共建筑在居住区中的位置,减少其服务半径,方便居民到达;还要考虑公共建筑的多样性,以方便不同居民的需求,例如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场所等。

1.3 个性化设计,提高识别性

居住区公共建筑应通过各种造型、创造性的色彩运用与不同材料的搭配实现个性化,提高建筑的识别性;还可以通过功能集结形成类似集市的环境特征以及与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结合构成特色场所;公共建筑如能成为地标建筑更增添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精神文化品质。

1.4 居民共享参与设计,创造最佳实践作品

居民是公共建筑的使用者,也最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应鼓励居民共享和参与,通过居民对居住区文化建设的需要,参与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来,必能创造出更符合居民需求的作品。

2 公共建筑设计观点的延伸讨论

2.1 公共建筑设计适用性分析

⑴商业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商业功能。商业设施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分散布置方式,虽然服务半径较小,但与居民的购物行为不符,因而使用率低,效益差。而采取集中布置在出入口的方式较受欢迎,一是与居民出行规律相吻合;二是货比三家,有竞争性,可以增强居民购物的欲望;三是符合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商业设施可以采用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混合布置等几种形式[2]。

⑵文教建筑设计要关注其环境需求。居住区文教建筑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建筑。这些建筑对环境各有不同的需求。托幼建筑规划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接送方便性等因素,因此建筑环境要安静、无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有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附近。小学建筑应重点考虑通行的安全和便捷性,学生上学不应穿行繁忙的公路、城市干道等道路;服务半径宜在500米范围内,以方便学生步行上下学;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及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由于学生文体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不宜太靠近居住建筑和小区中心,应布置在小区侧翼和边缘,但也要远离车站、商业聚集区、城市干道等噪声源。

⑶市政公用建筑设计的要求。垃圾站不宜设置在居住区内,应以建筑前、路口等处配置环保垃圾桶或废物箱,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后运至垃圾站。汽车库应建在居住区出入口处,自行车、摩托车库可在多层建筑的底层配置。公用厕所宜与小区活动中心、服务设施等合建,并布置在容易发现且有一定隐蔽性的地方,同时在街道上设置明显指向标志。

⑷公共建筑设计应重视其伦理功能和体现人文精神。采用无障碍设计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在商业建筑内设计无障碍坡道,公共建筑内设置轮椅乘坐者专用厕所。营建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休闲场所,如为老人、儿童活动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重视对细节的关怀,例如商业建筑、广场内适当位置设置休息座椅,公用厕所内有适合儿童使用的盥洗设备等,地面的防滑设计也反映了对细节的关怀。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更需强调适用性,其终极追求应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2.2 公共建筑设计经济性讨论

笔者认为公共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片面追求设计的高质量而铺张浪费;二是优化设计、精细设计,在满足一定建筑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着眼于为社区服务,更应遵循“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设计节约型的公共建筑,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内涵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的内容。节能设计应按照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高温又多雨潮湿,因此建筑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问题,减少建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节水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使用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合适的体型和布局以节约用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采用太阳能供热,夏季空调制冷时产生的热能也可经过热交换提供热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加上中水系统的水可用来绿化、冲厕。节约型建筑与其说是一种建筑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设计理念,只有遵循节约、高效、生态的观念,才容易在设计中挖掘出各种符合节约型建筑要求的好方法。

2.3 公共建筑设计美观性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应体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公共建筑作为为群体服务的建筑,其内外空间结构、形体、轮廓、色彩、质感效果等与美观有关的因素应该为群体审美意识所接受,同时其所提供的功能性又是恰当和有效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应与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建筑风格协调,又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建筑不同于服装这类产品,风格款式可以经常更换,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富有魅力。

公共建筑应注重不同使用人员的心理体验,因为不同群体人员的心理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功能上如此,空间上更该这样。例如商业建筑销售儿童用品的室内空间,就不仅需要大人的尺度关系,也要让儿童感到亲切适宜,这样才能增加儿童购物的良好心理体验并产生美的效果。

3 结语

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在设计一个普通的建筑作品,更应考虑到居民使用时的体验效果。好的设计一定是符合人性化和富有个性特征的作品,居民使用时感到亲切、和谐和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居民所需,精心设计和贴心设计,塑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 杨臣. 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2011.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商业办公楼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基于广义角度而言,设计指的是对事情予以提前设想,为达成目标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1]。绿色建筑设计蕴含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可以很好地处理公共建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在其前期便着手干预,科学控制设计环节,从而使得公共建筑设计有机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集多种优势于一身的使用空间,且可以和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建筑。

1.2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1)建筑和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2)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负担。3)采用高效运营模式,借助绿色建筑材料,保证回收率。4)以人为本,无论是采光与通风,还是空间布局,又或者是通讯系统,均能够较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5)有一定的历史以及人文环境[2]。

1.3程序

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一般程序:对实际需求进行论证对方案进行设计对寿命周期进行评价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应结合建筑施工条件和实际需要来选择最为合理的程序以完成绿色建筑设计[3]。

2.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的现实意义

2006年6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在总结现阶段国内绿色建筑方面的一系列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发达国家相关先进经验而制定和实施的第一部集多目标和多层次于一身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框架构建了和我国现实情况相符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构建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评价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和推动该类建筑朝着绿色建筑方向不断前进的有力保障[4]。

基于政府角度而言,一套科学的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帮助其高效地落实公共建筑的绿色化进程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持续地提高公共建筑的绿色化程度。所以,应挑选出那些绿色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公共建筑,并予以适时适当的奖励和宣传,与此同时,对那些能耗不合理的公共建筑,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关人员限期整改。总而言之,通过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工作的实施,能够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以商业办公楼为例

3.1项目定位及地理环境

无论何种建筑设计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当整体风格大致确定之后,还需要深入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及地理条件,主要包括温湿度、风速以及太阳辐射等。该类数据属于基础数据,将会对商业办公楼的绿色设计方案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2高舒适标准

对于商业办公楼而言,应保证其室内舒适度,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建成之后的商业价值。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可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实现对建筑形体的调整和优化,如通过对自然通风的科学利用以最大程度减轻空调负荷,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高舒适度的室内外环境。

3.2.1室外环境质量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指出,建筑物附近人行区地面向上1.5m位置的风速应保持在5m/s以内,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外活动环境。除此之外,通风不畅的存在将会在个别区域制造无风区与涡旋区,如此一来,给室外散热以及污染物消散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基于商业办公楼附近的风环境予以仿真模拟,分析和总结其所在区域空气的可能流动情况,予以客观评价,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对通风等自然条件的有机运用,不仅能够营造宜人的室外环境,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5]。

3.2.2室内环境质量设计策略

室内环境主要包括:1)热环境。2)风环境。3)光环境。4)声环境。5)空气品质等。借助CFD模拟软件对室内环境的各个方面予以有效的模拟分析,从而评估室内环境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3.2.3加大室内自然通风效果

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予以有效的模拟分析,并基于模拟结果对建筑布局进行相应的优化。如借助合理的开窗设计以及室内布局以实现对自然通风的科学引导,满足自然通风需要,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降低空调能耗,而且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终达成提高人体舒适度的目的。尤其在过渡季节,应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

3.2.4加大室内天然采光效果

以室内自然采光为目标对象,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予以科学模拟,以此为基础,设计出高效的开窗形式以及导光方法。在充分满足室内正常照度情况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天然光,同时尽量避免眩光,从而提供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能耗。在室内照明设计过程中,应在有效利用自然光的前提下,科学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的人工照明措施,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灯光环境。对于灯光环境而言,建筑环境是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即建筑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室内照明,而室内照明又为良好室内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并做好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等工作,这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保证室内光环境的有力措施。

3.3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指标

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被动式节能,另一种是主动式节能。被动式节能:1)自然通风。2)自然采光。3)科学的围护结构等。主动式节能:1)余热回收。2)水泵等设备的变频调速。3)高效节能灯具。4)能源的阶梯利用。以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的实际运用为例,一方面要关注水泵本身负荷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变频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能给电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谐波冲击等)及其解决办法[6]。

3.3.1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般公共建筑大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节能技术。

图1 公共建筑常用的节能技术

3.3.2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应重视并做好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另一方面还应结合其他各种条件予以综合考虑。如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两大参数,一个是当地太阳辐射强度,另一个是当地全年的日照天数,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相关设备的安装位置以避免对建筑整体美感造成破坏。又如应用地源热泵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同时还应考虑地下换热器的实际安装面积等。

3.4节能和经济有机挂钩

在引入和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应看到其优势,更应看到其不足,做出综合评价,予以合理选用。如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应用,虽然运行期间的费用少之又少,然而初期投资较大。对于一般光电系统而言[7],其单位产值造价大约为45元/W,假设1W的电灯照明365d,每天总计照明10h,那么可提供1×365×10÷1000=3.65kW・h的电力。按1.0元/(kW・h)的标准,1W的普通照明,其年运行费用为3.65元。由上述数据可知,相较普通照明而言,太阳能照明系统的实际回收周期在45/3.65=12.33年左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这一点,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综合最大化。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属于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绿色技术的成熟度,同时还应考虑其经济性。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相信其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提供集健康、舒适以及高效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李怡.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胡鹏飞.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及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

[3]吴清梅.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王静,韦冰,周璐.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创新应用[J]. 华中建筑,2012,12:85-86.

[5]贾少昆.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设计例析[J]. 建筑,2014,01:65-66.

[6]巫仲强.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 城市建筑,2013,02:33.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途径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特点分析

绿色建筑产品的成功投产运营并被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接纳,并不是因为绿色建筑施工具有的成本可控的价格优势,同时也因为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各类现有能源,比如节能、节水、节电、节水等,进而会最大幅度降低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提供给人们居住、办公、娱乐时的健康建筑环境,使之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等最大限度的回归大自然。此外,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应用时,由于要全面考量到生态环保收益和经济适用需求。因此,建筑产品投产运营时往往可获得可观的经济利润,又能实现显著的生态效益,做到人和建筑以及环境间的和谐共处,促进建筑产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保建设间的持续化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和谐原则

建筑是人类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影响结果,因为它的影响因素较多,其受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影响,这些过程均存在着消耗和扰动,因此,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和关系和谐。

(二)综合运用原则

公共建筑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服务宗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可靠、便利的建筑场所。和传统设计概念相比,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利用各类资源、能源等,强调合理综合利用,高度体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同时,公共建筑往往人流较多,流动性明显,所以也要强调因地制宜,能够利用好各类现有自然条件。

(三)节约原则

最主要是把握好“节能省地”的原则。省地要从规划阶段就开始入手解决,分配好生产、生活等各种用地之间所占的比例关系,使得土地的使用率提高。节能主要是利用蓄热等措施减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按照太阳的运行轨迹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风能等节能措施来减少能耗。

(四)最佳效益原则

在满足业主单位设计要求的基础之上,绿色设计理念应用要结合工程概况将项目施工所在场地的周边现有条件、社会人文要素、自然环境等考到在内,从而才能设计出适宜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地域文化传承的公共建筑产品,待项目营运时可促进建筑产品被市场所接纳,使之具备充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价值。

(五)高度适用性原则

一般建筑设计要考虑实用性需求,但绿色公共建筑要在此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具有高度实用性,能够增强建筑内部和外界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建筑产品设计中如果应用了玻璃墙,此时需要考虑避免光污染的同时,还要考虑风格、美观、人文关怀等,从而才能增强人与建筑以及外界的交互性,给人们提供适宜、健康、舒适的建筑场所。

三、绿色建筑设计运用途径

(一)设计方案

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能源,比如自然光照和自然风力。在设计时要明白任何一个项目组织设计都要满足经济适用原则,所以必然要为长期考虑成本控制而进行合理计算,并不能只看见项目各工程作业的工程量增减花费成本,同时设计目光也要带有远瞻性,能够考虑可以合理利用的施工建材成本回收费用。此外,在技术工艺选用方面,也要适当应用生态策略技术,准许在设计阶段中谋划出不同的设计文件,以从中挑选出集多种方案优点于一体的优质设计方案,取长补短,为项目施工打造出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公共建筑提供有力基础。

(二)公共建筑衔接着的院落

传统情形下的公共建筑,涵盖着独特院落。这一空间形态,带有多个层级内的绿色功能。院落的布设方式,可以依循场地内的空间状态,沿着周边去布设,以便限缩原有的占地。院落类的建筑,能阻挡住外界多样污染,维持住室内现有的气流洁净。敞开态势下的院落,可以吸纳特有的长波辐射,吸纳洁净空气。闭合情形下的天井,衔接着周边区段内的房屋,能搭建出特有的通风体系。经由风压这样的作用,能获取到很顺畅的气流,维持住院落现有的气候环境。院落内的房屋,也会获取到期待中的气候状态。建筑衔接着的庭院,能消除掉噪音,带有隔热及保温特性。布设最佳的院落,可以增添原有的采光面,限缩人工照明产出的污染。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比如,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言,原有对建筑容积率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2.5逐渐升至3.0,且覆盖率也由原来标准的25%下降到18%。此外,对于建筑项目所选施工场地,要确保做好必要的隔音降噪、防光污染、节水节电等设计考虑,以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并能合理利用交通体系,可以将施工组织进场入口设置在运输条件通畅的一侧方向。

(四)合理应用建筑材料

1、应用无公害材料。施工方案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对人体身体损害最小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要具有低挥发、无放射、低活性;同时,要对常用的粘合剂、地板砖、模板、绝缘类材料等的选择,除却考虑材料性能意外,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公害”,从而才能确保公共建筑各类工程施工所选选用的材料具有绿色、低碳、环保,满足“原生态”要求,为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2、应用节能环保材料。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领先市场前沿,许多新型建筑材料流行于市场。其中这些新型材料不乏有一些建筑节能的环保建材。如果是大型商场或者一些民用性质的公共建筑,供暖费用往往是一笔较大开销。因此,设计阶段时有关人员要充分考虑供暖建材是否能够利用环保节能式的材料。比如可以在写字楼等大厦选用太阳能幕墙,既环保又为供暖提供必要的热量,一定幅度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

(五)考虑要全面系统

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具有的气候特点来设计选用出合理的节能式低耗材料。此外,也可以就地取材,强调综合利用,以降低建筑运输成本;或者可以通过节能墙体建材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效益;通过空调冷凝热当作平时生活所用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地热能产生的热量为生活用水提供温度,留作日常生活用热水;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一方面可以监视构件在恒载作用下受力情况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利用该方式修复混凝土结构;建筑构造物表面材料,要选择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的建筑材料等。

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是时代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屡遭破坏严峻形势下的产物。它的应运而生,能够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与保护环境,并能重视生态效益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一方面应能注重人们的实用性需求,另一方面应能合理设计,充分注重各类能源的高效运用,强调现代公共建筑产品能够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从而才可以通过公共绿色建筑来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共繁荣的持续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赵磊,聂斯倩.关于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4:43.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公共建筑 ;设计创新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be the introduc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point of view to the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two cross-over study, the innovative concept of public buildings to be defined and discuss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ublic buildings, functional design innovation, the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s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were discussed innovative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innovation,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前言

所谓“建筑设计创新”是“创新”概念下,限定于建筑领域的创新活动。在广义上包括建筑设计、技术、结构、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一般认为仅指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创新。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所进行的具有首创性,并能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建筑设计活动。

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属性

1.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时代特征

1.1.1人工建造时期

这一阶段人类的建设活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公共建筑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公共建筑的主要性质是用于军事或统治者的私人用途。这一时期是公共建筑开始形成的时期,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建筑形态与精神的关系,将公共建筑形态设计为在建筑聚落中处于统领地位。

1.1.2机械建造时期

机械建造时期,也就是农耕时代和手工业时代,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到公

元前3500年,止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这一时期公共建筑创新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材料合成化;建筑功能多元化;建筑形态多样化。

1.1.3工业建造时期

工业建造时期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前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时期,钢铁和玻璃在建筑行业被大量而广泛的使用。钢铁的使用时设计师的可操作空间大大提高了。

1.1.4数字建造时期

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美国兴起了信息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在数字建筑时期可以逐渐摆脱传统的手工绘图和模型的制作,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计算机不仅引导建筑走向智能化和建筑表现模拟的数字化,还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帮助建筑师进行非同以往的创造,建筑师借助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数字建筑。

1.2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属性

1.2.1首创性与风险性

首创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属性之一。公共建筑的首创性包含两个方面的理解。从狭义的角度,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可以解为设计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公共建筑,把一种之前只存在于设计人头脑中的设计方案转化成一种新的公共建筑实体。从广义的角度,公共设计创新的首创性可以理解为创新主体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优化、一次改良或一些重新组合。

风险性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和首创性是相对存在的,因为具有首创性的公共建筑,就必然要突破常规,打破人们的一般思维模式,而这种突破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其取得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所以说,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正是由于其首创性带来的。

1.2.2标志性与地域性

标志性系统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潮流绝非易事,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把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倾向和建筑思潮表现在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活动上。这就体现在公共建筑的标志性上。标志性是指每一次公共建筑的创新过程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其成果标志着公共建筑的发展里程。地域性与标志性特征相对应的是创新的地域性。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标志性特征决定了任何地区都希望本地的公共建筑能够具有当地的特色。

2、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

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虚与实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从内与外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从类型的角度,可以分为观演功能、医疗功能、教学功能等。

建筑意境是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运用一定的建筑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所达到的建筑美学效果。公共建筑的空间功能创新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从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入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复合空间最早出现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是为同一空间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以便在小套型的住宅中提供全功能的使用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流线是人们使用建筑所经过的路线,是公共建筑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通过空间流线的设计,能够把建筑内部分割为不同功能部分,再通过流线的设计,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空间连接起来。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建筑不仅需要满足内部的功能需求,更要承担起城市功能的义务。公共建筑的内部设计和外部形态设计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相互感受。

3、公共建筑设计的形态创新

建筑形态不追求建筑复杂的形体和全新的结构,而是在简单的建筑形体上利用重复或变化的图像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界面设计方法。框架结构的出现使建筑的界面从承重结构中解放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建筑要素,在这种条件下,界面可以不考虑结构,而成为完全的装饰和功能构件。

质感在有些建筑中成为要表达的重要对象,这些建筑通过对人们触觉或视觉的感受,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艺术特征。公共建筑的形态设计中往往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体现着大众的趣味性,表现出一种通俗化、娱乐化的形态特征,起到满足大众审美的作用。

建筑一旦具有了公共属性,其形体的作用就不仅限于内部功能的从属地位,而是具备了本身的独特功能。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和功能所包含的内容都通过建筑的形体传达出来,因此,公共建筑的形体形态便具有了独立于功能、结构、空间之外的生成意义符号、标志的作用。

4、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

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本源动力,建筑结构的更

新、生态技术要求和新老材料的开发,促使建筑师不断的进行建筑技术设计的

创新。这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在根本上解决的公共建筑设

计中所面临的功能和形式问题。

舒适功能是建筑的重要功能之一,安全感和舒适感是人类对建筑功能最基本的要求。人在建筑物中能达到舒适就要求有合适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采光和适当的声音控制。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室内生态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的生态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近年来很多设计作品中,恰当的引入室内绿化,其作为改善建筑微气候环境的有效生态要素。

新型的公共建筑设计在采光技术上进行改革,应既利用自然光线,节约能源,又不能完全受自然光线的限制,要对自然光线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实现公共建筑设计的采光创新。随着“空调病”等现代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弊端的显现,利用自然的能量来为建筑内部通风,是公共建筑设计生态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不但复合环境效益和经营效益,更为建筑内部的人们提供了自然的空气环境,同时也为公共建筑的形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建筑语汇。

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有具有全新属性的建筑材料被开发出来,使用在公共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师研究并分析这些材料的特征,把它们与众不同的触觉、视觉乃至听觉特性应用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去,从而创造性的设计出具有独特特征的新建筑。

5、结语

创新是推动公共建筑设计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已成为我国规划界和建筑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创新学的观点引入公共建筑设计理论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在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与属性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式与特征,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问题。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今后的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萌。建筑设计创新基本理论探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2]艾英旭,邹广天。.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华中建筑,2007,(12)

[3]丁格菲。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居住质量。在小区中,有许多公共设施、设备可以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需要引起建筑设计者的注意。建筑设计者在小区的设计中,不光要将主体建筑设计地尽可能完美,还要注意公共建筑的设计,保证小区的公共建筑适合居住使用。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近年来,我国百姓的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居住小区的设计,可以让居民不光满足居住的要求,还可以在小区中从事健身、社交等多种活动,而这得益于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所以现在很多居民在购房时不光看重小区的主体建筑,小区的公共建筑、公共设施也成了购房者关心的重点。便利的购物场所,方便的健身设施,老人与儿童的活动空地,物业的方便管理,这些将是小区设计的出发点。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要点

2.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感观设计

建筑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设计离开不美,所以,作为建筑师,在设计小区的公共建筑时,要把小区的公共建筑先要从美观进行设计,小区的公共建筑要与居住建筑在风格上相适宜,让观者在艺术上受到冲击力。居住场所是居住者回家的地方,是回归温暖港湾的地方,所以好的公共建筑设计让居民会在回家时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者要考虑到空间与人的相宜,重视长度上的比例协调,在风格上符合居民的审美标准,颜色上要有亲合力,因为这是回家的感觉。在具体的设计中,要体现全部与局部,合理处理全部与局部的关系,让居住的人看到某个位置会有感觉上的兴奋点,公共建筑在景观布置要富有层次,富有变化,与小区的名称相适宜,能突出小区的主题和特色。一些失败的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表现力不足,让人看后没有印象,感觉很平淡,或者说看到了感觉到很不协调,很不舒服,缺少艺术上的美感[1]。在这里特别提到小区的入口处,小区的入口是小区整个建筑的门面,是公共建筑中应该最具代表性的,所以在设计中要独具匠心,让人看到特色,看到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随着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标准也在提高。其次,要注意小区的景观设计,景观的设计是小区建筑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是大家在小区公共活动常去的场所,可以使用与众不同的造型,不同材料的混搭,具有鲜明特点的颜色[2]。

2.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功能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将会多人使用,是小区居民的共有场所,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大家共有的要求,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对功能的需求。通过营造的特定场所,让居民在小区有停留休息的意愿,有共享环境的需求,优秀的公共建筑对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是必然的,可以让居民有种家的归属感。如今,中国社会在向老龄化社会步入,老人是小区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所在小区公共建筑在白天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老人的生活方式是与年轻人不同,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沟通和交流,更多的需要如何快乐地渡过闲暇时光,所以老人在小区需要一个聚集地,用来聊天,用来说话、交谈,明白老人的这些使用特点,设计者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满足居民需求的最大化。由于小区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所以小区在设计公共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居民购物的需求,方便居民购买一些日用品。有些小区远离商业区,方便购物是小区居民必须面对的生活事,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有配套的商业区,一方面方便了居民,另一方面也利于土地开发利润的增长。商业区设计是整个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要有一定的商业知识,要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下进行。小区的商业设计是综合的因素促成的,是小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区居民中的作用显得很重要。直接面对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因为小区的商业设计要围绕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各种便利店的设计尤其重要。比如:小型超市、美容美发、药店、诊所、餐馆等。由于这些商业场所所辐射的商业半径较小,所以所需的营业面积不会太大。作为设计者,要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为小区未来的发展提前作好基础,尽可能实现小区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2.3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特色设计

小区的公共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的特色是便利性,这是居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小区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公共资源的使用仅,达到这种要求,公共建筑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比如路线尽可以缩短,服务半径的缩小。小区的公共建筑要具有多种功能,所以设计者在考虑居民居住的同时,要考虑小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的需要,比如开设各类培训班,各类兴趣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小区,由于居住人口多,需要小区的公共建筑提供多种功能,满足各类人的需求。设计者要注意在空间上多重性和使用上的多样性,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小区,小区的使用不光用来居住,还蕴含一定的文化在其中,可以把这种公共建筑定义为功能性建筑。这些内在的使用功能可以丰富小区的作用,使小区的功能协调。小区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所以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安全因素也是一个需要引起设计者高度重视的一个因素,安全问题是一个严肃和沉重的话题,安全不仅包括居住者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居民的财产安全。

3结束语

小区的公共建筑是实现小区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也是小区向着良性发展的基础,小区的设计和规则要充分考虑到小区居住都对使用功能的需求,通过精细的设计,保证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是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细节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如汽车的停放,汽车在小区的管理;自行车的停放,如何避免与机动车的冲突;垃圾的处理;绿地的设计与维护,这些都需要设计者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陈平.居民居住现状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李荣.建筑设计研究[J].现代建筑科学,2010(02).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现状;问题;对策;结构技术

1 公共建筑设计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类公共建筑也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公共建筑设计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发生了超高层、大跨度等建筑形式上较大的变化和进步。

1.1 公共建筑设计的现状

1.1.1 趋向综合体 现代的公共建筑设计中有不少建设项目是由几幢乃至几组建筑集合而成,趋向于成为一个有机综合体。目前,很多公共建筑设计中都对周边的自然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设计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组合建筑,使各区域内建筑既存在有机关联,又不相互干扰,形成一个有机综合体。

1.1.2 科技含量提高 现代的公共建筑设计都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以做到使用上的方便和舒适,因而提高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科技含量也被提上议程。不仅节能省地保护环境,而且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利用率。并且,自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后,不少建筑都选用了符合标准的围护结构来保温隔热,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能源的目的。公共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办公和管理效率。

1.1.3 形成特色形象 公共建筑因其规模、功能等因素构成了其形象的特殊性,也因此有些公共建筑成了城市的标志。近年来,很多公共建筑设计中用现代建筑材料塑造了高耸、曲面等多姿多态的现代造型。也有一些公共建筑更多关注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城市传统底蕴,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深含中华文化底蕴的建筑形象。

1.2 公共建筑设计的问题

1.2.1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不切实际的浮夸现象,盲目追求宏伟与气派,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1.2.2 创作态度不够严肃,盲目追求新奇。过分追求建筑外形,以建造标志性建筑为目标,忽视公共建筑的内部功能要求,导致公共建筑的设计结果达不到节能标准,也导致公共建筑结构上的不合理。

1.2.3 中小学校、文化活动站、区级图书馆等规模小、资金少的公共建筑往往受到设计的忽视,但它们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利用率最高,与人们的生活最为贴近,因此,在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需要加强对这类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方面的重视。

1.3 公共建筑设计的对策

1.3.1 完善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设计的类别很多,其相应的规范编制过程也较长,有的内容已经陈旧,新完成的编制也应考虑完善,因此需要较为完善的更新修编和新编规范的规划,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编制经费和一支强有力的编制队伍,才能使公共建筑设计规范适应时代的发展。

1.3.2 协调城建问题 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它们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对改变城市两貌、提升城市形象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需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研究公共建筑及其综合体与其所属空间、环境以及周暖相关建筑的关系,做到公共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兼容。

1.3.3 强调节能高效 很多城市公共建筑设计从内容上讲依然存在大而全的弊病,从形式上讲仍然向有“新、奇、特”发展的趋势,应控制建筑规模,正确理解“标志性”公共建筑的含义,整合资源节约型的公共建筑设计。

2 公共建筑的结构技术

由于公共建筑使用功能多样,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技术来刨造不同的结构来满足其功能性的要求。结构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有:

2.1 承重结构 承重结构具有把围护和承重两者相结合后的特点,建筑愈是底层愈坚实厚重,这就获得了传统力学上的稳定审美观。并且,为保证荷重的直接传递,上下各层对齐,各层空间相互协调,形成了“上轻下重、上小下大、上虚下实”的视觉艺术表现。

2.2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现代公共建筑中运用的最广泛的形式。其特点在于可以根据公共建筑的内部功能和追求美观的要求,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适应了现代公共建筑复杂多变的功能要求,既传承又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观。

2.3 拱结构 由曲线形构件组成,有筒形拱、交叉拱、穹窿等。在桥梁、隧道和大空间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而形成宏大多变、富有层次感的视觉空间。现代拱形的设计上力求使之具有合理的外形。用钢铁制成的拱或穹窿结构不仅跨度大而且建筑外形轻巧。

2.4 网架结构 由有限的杆件系统组成的一种超静定次数极高的空间结构。具有刚性大、变形小、应力分布较均匀、结构自重轻、节省材料、平面适应性强等特点。其造型轻巧美观,大量杆件纵横交错,产生重叠的透视效果,富有生动的表现力,跨度大,具有壮观的美感。

2.5 悬索结构 利用钢索来承受荷载的柔性结构,具有跨度大、自重轻、材料节省等特点,是建造大跨度建筑的首选结构技术之一。此外,悬索结构可以覆盖多种多样平面的空间,使用灵活性大、范围广,空间造型非常优美,是打破单调平直的平行六面体建筑体形的有力手段。

2.6 折板结构 是由许多薄平板以一定的角度相互整体连接成的空间结构,受弯能力、剐度、稳定性等均较好,用作屋面可与承重功能合一。采用这种结构的建筑,其造型鲜明清晰,几何条理极其规律严整,气氛独特。

2.7 壳结构 强度大、刚度大,而且壳体是屋面与承重两项功能合一的面系统结构中的曲板结构。薄壳结构力学性能优越正确、经济合理、近于自然,其造型也接近自然界动物的壳体,曲线优美、形态多变。

另外,作为公共建筑骨骼的结构,在公共建筑的结构技术上还应做到:(1)运用新结构技术。公共建筑要多采用钢或钢筋混凝土大柱网、大跨度结构,采用钢或钢筋混凝土或两者混合的框架结构,充分利用新的结构技术,为公共建筑带来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结构处理等技术手段达到公共建筑与自然景观和社会人文相融合的美学观。不仅显示出建造技术,也显示出新结构技术给公共建筑设计带来的蓬勃生命力;(2)善用结构形态。有的公共建筑由于内部功能和外部造型的需要,需要采用多种形态的结构形式,通过采用不同的结构技术来获得难度很大的效果。事实上,适当地应用结构技术改变结构的某些形态,就可以达到在空间和视觉效果上改变公共建筑外形上的平淡。在进行公共建筑结构设计时还可根据不同的几何形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的特点,善于发现并运用结构形态其本身所特有的美感。

3 结 论

总之,在公共建筑中完美地进行设计,合理地运用结构技术,是现代公共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其中实际上也包含了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积极主动参与到建筑构思与设计的过程中,站在和建筑师们理解艺术的不同观察点,注入自已的情感,完成结构设计等工作,依靠结构技术,通过对比例、质感等的统―变化,将公共建筑的构思和意念转变为现实,既满足了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又发挥了公共建筑艺术的巨大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童辉.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2007.

[2]c•艾伦•肖特,陈海亮.面向不同气候条件下低耗能、高效、大进深公共建筑的设计策略类型学[J].世界建筑,2004,(08).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创新

Abstract: the func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ublic building space function,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cultural function, comfortable function four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has strong innovation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Func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功能的合理是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现代主义建筑师沙利文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形式永远随从功能,这是规律”(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 and this is the law)。

虽然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至上不是建筑的全部,但只有漂亮和新颖的外壳的建筑并不能代表建筑创新的全部,这样的建筑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需求。所以,功能上的创新永远都是公共建筑最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

公共建筑的种类多种多样,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展览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影剧院建筑等。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共建筑,其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具体来说,建筑物总是为某一类人的特定需求服务的,这种需求也就是对建筑的功能要求,包括物理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环境上的需求等。

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虚与实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从内与外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从类型的角度,可以分为观演功能、医疗功能、教学功能等。本章将以上分类方法与公共建筑的特征结合考虑,将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分为内部空间功能和外部环境功能。

1内部空间功能

空间是人们从具体建筑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公共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秩序关系等都对建筑的功能具有重大的影响。建筑空间的组成又有内外之分,由于外部空间对于建筑形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本节只就内部空间的功能创新进行阐述,并结合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属性,将其具体表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引导精神的意境空间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在艺术美的创造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审美效果,它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建筑意境是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运用一定的建筑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所达到的建筑美学效果。公共建筑中的意境是空间的灵魂,是建筑的精神所在,所以,公共建筑空间的意境功能是空间功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建筑师安藤宗雄设计的系列教堂,都是由空间意向入手,设计出个性鲜明的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光之教堂的设计魅力就不在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空间。建筑外部使用坚实厚重的清水混凝土围合,没有任何窗户,在室内创造出一片黑暗的空间,让刚刚走进的人感到一丝凉意与宁静,在内部的最深处,阳光透过墙体上十字形的开口渗透到室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光之教堂”正是通过对光和影的强化,使建筑呈现出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营造出宗教仪式场所独特的肃穆、神秘和感动人心的效果,表现出神圣空间的纪念性氛围。而安腾的另一座教堂建筑水之教堂的设计则采用了空间的开放式设计,把流动的水引入固态的建筑空间中,从而打破了建筑“实”的概念,使空间呈现出一种安宁、祥和、高尚的感觉。

1.2吸引人流的行为空间

公共建筑的空间功能创新的另一个出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进影响人的行为,不同的空间可以产生不同生的行为时,这种行为就会进行的顺利,建筑心理学和环境心里学的研究都可以看从而在建筑设计中做出创新。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空间对人的行为产生的作用,欧洲中世纪的哥特教堂就是利用一条条竖直向上的壁柱、高空中交错的尖拱券组成常常的走道,形成一种神秘压迫的气氛,起到引领信徒思想的功能。现代的很多大型商业中心的设计很喜欢在中心空间设置采光中庭,这种中庭一方面是为了室内采光,另一方面中庭中郁郁葱葱的植物,不断喷出的泉水,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周围琳琅满目的商品更起到了活跃整个商场气氛的作用,不断的吸引着附近的人们前来购物。

1.3转换自如的复合空间

复合空间最早出现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是为同一空间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以便在小套型的住宅中提供全功能的使用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功能种类需求越来越多,同时,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个性化使多元的综合空间更受到人们的欢迎。现代主义建筑初期强调的固定的空间流线和理性的功能布局不再当代社会的选择。种种因素促成了公共建筑功能的适应性和复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从原有的封闭状态转变为一种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系统。

体育建筑和展演建筑由于功能转换的频繁和快速,对复合空间的使用更是青睐有加。相同的空间功能由于其性质的不同,使用时间往往也有所差别。如展览建筑的空间在白天提供展览和会议功能,夜晚可能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功能。在体育建筑中,同一空间经常在赛时能够容纳大量的观众,在赛后又能去掉部分观众席位,扩大中心空间。如,国家游泳中心的空间设计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其内部可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这些临时坐席在赛后都将拆除,能够改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中心。

1.4指引方向的流线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流线是人们使用建筑所经过的路线,是公共建筑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通过空间流线的设计,能够把建筑内部分割为不同功能部分,再通过流线的设计,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空间连接起来。在某些公共建筑中,空间流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的好坏。因此,由公共建筑的流线空间入手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也就顺理成章。

2010年上海世博会C区北环路北侧的荷兰馆,在材料上使用了钢结构体系,主体结构为步行桥,并以此为轴线在桥面两侧挑出的钢平台上整体吊装了许多小型建筑物,这些小型建筑物采用轻钢框架制作,表面覆盖轻钢龙骨水泥板这些构件使荷兰馆在世博会的建筑群中似乎并没有任何创新点。其实,荷兰馆使用了与众不同的创新点流线创新。整个建筑由一个螺旋上升的步行通道和26个独立的小型建筑物组成,这些小型建筑物都是由建筑师精选的荷兰建筑的复制品,展示了荷兰建筑的不同风格。通过这些小房子,游客可以看到荷兰的美景和美好的未来。这座建筑打破了传统展览建筑的设计,以中央步行道为主体,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建筑,游客通过步行通道可以感受到来自荷兰的缤纷美景和荷兰人们的热情好客,就像荷兰馆的名字“Happy Street”(快乐街)一样,融入快乐之中。

2外部环境功能

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所谓环境,既包括空气、水、土、动植物等物质因素,也包括制度、文化、经济等非物质因素。环境不同情况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很大,同样,建筑设计创新的结果也作用于环境。就公共建筑设计创新而言,由于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和标志性,其对于环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经济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以,本文重点从公共建筑的经济功能、城市功能、地标功能和文化功能方面对环境功能创新进行论述。

2.1创造效益的经济功能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仅包含了工程和艺术的成分,也包括了经济学的内容。可以说建筑设计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但好的建筑设计也不应当完全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中国有句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可见,有时候完全没有限制的建筑设计不一定能够设计出好的建筑,而好的建筑设计往往就诞生在受限的环境之中。

公共建筑创造经济效益的的功能不但体现在节流,而且也可以开源。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早在19世纪就成为以矿产和钢铁为主导的工业中心,随着财富的积累,毕尔巴鄂曾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达到其巅峰,成为西班牙北部重要的钢铁与航运城市。然而伴随着制造业危机,这座城市进入衰落期,不仅带来了高失业率,环境也日益恶化。

2.2综合创新的城市功能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建筑不仅需要满足内部的功能需求,更要承担起城市功能的义务。公共建筑的内部设计和外部形态设计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相互感受。公共建筑提供给人的场地小,空间形态差,人们逗留的实践就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冷漠,人对城市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相反,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给人以亲和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谐,人与城市的关系就协调。正如《马丘比丘》中所提出的“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因此,在公共建筑设计创新中,以城市环境为出发点是公共建筑创新的重要方向。

(1)联系交通环境交通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交通环境不畅会使城市空间的联系缺失,使城市空间变得枯燥无味。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传统的城市交通转换系统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公共建筑参与其中,同时,公共建筑空间的复合化的内力也推动了城市公共建筑的交通化。在城市中,公共建筑与城市交通的融合成为建筑创新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城市的交通被引入建筑空间中,成为公共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公共建筑的空间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的枢纽和集散中心;另一方面,城市道路被设计成建筑之间的纽带,使被道路分割的建筑能够联系起来,立体化交通的趋势逐渐加强。

(2)整合区域空间公共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的艺术,一个好的建筑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无论公共建筑包含何种功能,创造空间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影响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环境可以是城市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环境,公共建筑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从中寻找创新的通道。

2.3展示形象的地标功能

文化在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狭义上,则特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公共建筑设计创新中,尤其是对于具有城市影响力的公共建筑,一般具有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精神和物质影响力,这些公共建筑常常以其超大的体量或重要的标识作用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成为了能够展现城市形象的物质载体,也是历史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

如今,很多城市都兴起建设高层办公建筑来最大化的利用城市中稀缺的土地资源,这些高层建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全新的生活体验,并构成城

市有机组成的一部分。高层公共建筑因其体量巨大,是城市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往往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从高层公共建筑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对城市最重要的影响既是对城市轮廓的影响,由城市中各种建筑物外延边线所构成的实体外轮廓和由城市建筑的最高点连接而成的虚体外轮廓共同构成了城市整体的外轮廓形象。这种城市的轮廓从一个离城市很远的地方即可清晰的感受到,所以也是城市带个人的第一印象。高层建筑通过这种城市轮廓,间接的反应出了城市的整体文化特征,因此,现代的很多建筑师试图通过对高层建筑的设计创新,展示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由中国建筑师何镜堂设计的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展馆的展示流线上,以“寻觅”为主线,使游客参观到“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带领游人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展示中国城市化的规模的成就,让游客了解到中国今年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最后,一条悠长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让人们感悟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发展未来城市的智慧。在外观设计中,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创新主体,使用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红元素,并将中国传统的斗拱体系进行现代化的简化和变形处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2.4延续历史的文化功能

文化特色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代表一定地区的文化元素,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继承文化特色、活跃文化氛围是建筑在地区环境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建筑除了对城市和国家的整体形象有重大影响外,更是一国一族历史文化形式延续的重要媒介,是城市文脉的有机组成,其位置,尺度和细部都能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造成重大影响。

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新材料、新技术等,这些新的因素往往会成为传统建筑向抵触,与原有的文脉向矛盾。如何在创新的过程中,保留原有文化,甚至发展历史文化,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中建筑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以延续历史文脉为主导的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就是从建筑周边的历史文化和文脉入手,使建筑能够成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一定派别,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气候物产。”传统建筑因为在它形成演化过程中受到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及审美趣味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建筑在布局、材料、外观、构件造型、色彩装饰等等方面上呈现出多样的形式特征。

结语

公共建筑的功能创新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师利用博学的知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设计出新颖、有效的建筑功能。

参考文献:

郭国勋.建筑创作与意境[J].四川建筑.2009,(04)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早已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居民切身的利益问题。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小区的规模是根据城市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而决定。居住小区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1、卫生和安全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主要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共建筑的便利性,这也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基础和存在的价值。居民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公共建筑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设置使服务范围缩小,确保居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的方式到达地点。

4、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二、公共建筑形态和外部空间设计

1、建筑的空间尺度和比例

小区公共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虽然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却是整体设计规划理念完成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同的尺度和比例能够让人民在建筑内部不同环境中感受到差异,其是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设计的根本。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对象针对性设计

在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小区内部公共建筑使用的人群特征,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区内部的公共建筑使用的人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因此设计要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要考虑到设计的安全性能。

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我们应从他们的需求上合理布置场。

三、不同类别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

1、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成街布置。(2) 成片布置。(3) 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主要指幼儿园、托儿所和小学,旨在为儿童提供看护、教育的场所,为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设置大大减轻了家长日常的负担,同时方便家长接送。

(1)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 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

(2)小学设计。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单元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做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1)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因此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a.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b.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

2)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

3、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1)车库的问题。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车库的设计对于居住小区来讲必不可少,目前对于车库的设计大体采用分散和集中布置两种方式。多层住宅车库多以底层为主,布置较为集中,而且在设计上要利于存、取车的便利。高层建筑车库多以地下或是半地下为主,也有采取室外集中停车方式进行布置的,其通过高超的技术设计的车棚及外观,不仅没有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形成小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2)垃圾站是居住小区不可或缺的设施,但人人都希望垃圾站能远离自己,但却又被时时需要。历年来想了许多方法,却都有不如意处。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3)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需要与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联合设置,其位置不仅在相对隐蔽,而且还要容易找到,可以设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的地方,这样再利用明显的标志就容易找到。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丰富了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当人们开始为自己选择生活方式时,此类建筑的作用就会极大地凸显出来。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会所、俱乐部等集娱乐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功能类似的设施场地。

四、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各项服务应更加完善和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舒心与惬意。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业服务设施自身的经营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场所的营造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何立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 年15 期.

[2]焦寒冬.浅论居住小区规划的环境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3]赵占国.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几点关键要求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8 年20 期.

[4]何立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15).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创新

引言

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本源动力,建筑结构的更新、生态技术要求和新老材料的开发,促使建筑师不断的进行建筑技术设计的创新。这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在根本上解决的公共建筑设计中所面临的功能和形式问题。

1 结构技术创新

结构是支撑建筑的主要部件,也是制约和促进建筑形态创新的主要因素,富有创造性的使用结构因素,将设计出意想不到的建筑形体和新奇的建筑形象。通过结构进行的公共建筑形态创新主要包括发挥技术极限、挑战重力的结构形态;运用结构特性、营造动感的结构形态和展示设计内涵,塑造细部的结构形态三种形式。

1.1 挑战重力的结构创新

在传统公共建筑的设计中,结构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建筑的稳定与坚固,而要想维持建筑的稳定与坚固,机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地球的引力,也就是重力。纵观整个公共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挑战重力始终是建筑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如古罗马的万神庙创造的巨大穹顶就是古代建筑师挑战重力的结果。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使建筑的结构技术在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建筑形态的塑造,这种转变,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表现的愈加明显。到了 2010 年,这种情况被迪拜塔以 828 米的惊人高度推向了顶峰。

1.2 营造动感的结构创新

与其它造型艺术不同,建筑造型始终给人以坚固、稳定和不可移动的感觉。传统建筑的结构形态由于人们心理和技术的要求,会尽量避免松散、摇摆和带有弹性的结构形态。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不再钟情于稳定的结构形式,运动和动感成为了建筑结构追求的新潮流,比如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场地鸟巢就是最好的例子。

1.3 塑造细部的结构创新

公共建筑的结构不但对建筑的主要形态发挥作用,经过建筑师精心处理的建筑结构,在建筑的细部也能够对建筑的形体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对细部的表现冲动来源于对理性力量的崇拜,这种来源于人类内心意识的力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展现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各个时期。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就是一个使用结构对建筑的细部进行刻画的典型实力。密斯能够熟练的使用建筑的结构构件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创造出和谐富有美感的建筑结构形式。他以一种间接、精确的设计方式,将建筑的细部构件进行提炼,在每一个细部处理与节点连接上都进行精确的推敲。这使密斯的作品具有一种精致、高雅、纯净的美,成为现代主义建筑塑造建筑细部结构的完美典范。

2 生态技术创新

舒适功能是建筑的重要功能之一。人在建筑物中能达到舒适就要求有合适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采光和适当的声音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类对室内环境的控制手段越来越多,公共建筑使用的人数众多,其使用的舒适性直接影响其附近人群的健康水平。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的“空调病”、“都市风”等不利影响逐渐被人们了解,以使用的舒适功能开始成为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组成。

2.1 生态自然的绿色空间

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过程以及使用过程都会产生较多的有害物质,同时公共建筑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之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室内生态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的生态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2.2 精巧多样的采光技术

光的引入是建筑基本的物理功能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知道要在墙壁之上开凿大小不一的洞口来控制光线的进入。随着人类的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不满足与单纯使用窗户来采集和控制光线,尤其是在人流密集,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单纯的窗口结合传统电灯采光不但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而且不利于节约能源。新型的公共建筑设计在采光技术上进行改革,应既利用自然光线,节约能源,又不能完全受自然光线的限制,要对自然光线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实现公共建筑设计的采光创新。

2.3 节能健康的自然通风

随着“空调病”等现代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弊端的显现,减少机械通风,在满足人体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能源消耗,利用自然的能量来为建筑内部通风,是公共建筑设计生态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不但复合环境效益和经营效益,更为建筑内部的人们提供了自然的空气环境,同时也为公共建筑的形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建筑语汇。

3 材料技术创新

3.1 新型材料的使用创新

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有具有全新属性的建筑材料被开发出来,使用在公共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师研究并分析这些材料的特征,把它们与众不同的触觉、视觉乃至听觉特性应用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去,从而创造性的设计出具有独特特征的新建筑。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钢铁加入了建筑材料的行列,一时间成为建筑师们的宠儿,新潮的建筑师利用钢铁与传统石材和木材所不同的特性设计出了具有机械美感的建筑。而后,现代工业对金属材料的不断探究,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金属建材,并利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给予这些材料不同的意义,如用腐蚀处理的金属板表现历史的沧桑、用光滑的钛合金表现科技的深奥等。

塑料是 20 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材料,它被使用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作为建筑材料,塑料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被逐渐使用。塑料与玻璃相比,具有更加优秀的光线调节性和更加良好的隔热透气效果。2008 年为北京奥运会兴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座单纯而优美的建筑,建筑基于水泡的灵感,使用ETFE 薄膜为建筑表面覆盖了一层类似水分子结构的外皮。这种表皮具有玻璃等其他透明材料所不具备的多种特性,如轻质、防腐、高效的透光性、可调节的室内温度等,更奇妙的是,如果薄膜有破损,不必像玻璃那样整块更新,只要在破损处打上补丁,经过一段时间薄膜就会自行愈合。

还有就是树脂玻璃因为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如在低温下良好的可塑性和优良的透明度和光泽度等,也被很多现代非线性建筑所使用。

3.2 传统材料的挖掘创新

传统材料以其历史悠久和技术成熟往往能都代表一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极易融入地方建筑群之中,从而赢得当地人民的认同。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材料属性的重新开发,以新的视角审视传统材料,以新的手法运用传统材料,以新的技术改进传统材料,都可以产生创新的建筑形式。

公共建筑的创新强调越来越强调地域性和文化性,这导致木材等传统材料的回归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一些传统材料的受力特征决定它们的施工和构造做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建筑的建造方式。建筑师在应用这些材料时,对其做法进行深入挖掘和改良,创造出新的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从而能够使传统材料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结束语

在结构技术创新方面,公共建筑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挑战重力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高层公共建筑中;二是营造动感的结构创新,主要表现在体育站房等与运动有关的公共建筑上;三是塑造细部的结构创新。

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在节能减排并满足人体舒适方面创新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化的建筑中庭;二是多样化的遮阳采光;三是自然节能的通风设计。

在材料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在使用新型材料创新所应用的方法和面对传统材料时,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艾英旭 邹广天. 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 华中建筑. 2007, (12)

[2]郭国勋 杨磊 郭素娟. 建筑创作与意境. 四川建筑. 2009, (04)

[3] 张伶伶. 李存东. 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公共建筑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住宅区的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生态设计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早已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作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的公共建筑,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1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我国的居住小区建设将在二十一世纪跨越发展到一个由低到高层次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高低却不能由功能和面积决定,人们对小区的环境建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对一些设施管理等的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都是非常看重的,比如小区的绿化、物业管理的美化,还有老人儿童的活动设施的安全,以及小区的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的健全。在当下社会,人们选择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空间了,人们还在极力的追求着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一塑造过程中,公共建筑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迫切的需要建筑师设计出好的的小区公共建筑,在这方面,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也成为了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主要从小区建设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小区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必要的小区垃圾站,以此加强对小区垃圾的处理能力;二是公共建筑设施本身的卫生程度要加强,这些主要包括通风、采光、日照是否良好,还有这些设施产生的噪声等污染是否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1.2公共建筑的布局要有利于小区的安全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些设施的布局要合理,并且居民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要有安全感;其次就是这些设施要与居民的私有区划分清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最好是对其街道进行监视。

1.3公共建筑要便于居民的生活

一个小区公共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便利居民。为了满足居民的这种便利需求,这些服务设施应该是可利用的,并且一定要是各式各样的。而合理的布置这些设施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减小就可以达到它的高利用度。

1.4居民要有共享性和参与性

从上面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再多的建设要求都是离不开居民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认为小区的建设必须既符合居民对小区共享的需要,更要让居民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设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外,还应该更多的去满足居民的归属感。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所以一些心理学家推理出我国的小区公共建筑是需要一种让居民住着心里踏实、悠然闲适的感觉,也就是我们俗说的归属感,一份安定。那么,根据大量的社会调查,要满足居民的这份归属感,我们就必须合理的来安排和设计建筑的空间形态,大量的研究表明,空间形态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2.1布置具有兴奋点的景观和富有层次的空间

我们在一些旧的住宅区是很难找到一些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的,一眼望去满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行列式住宅。但是,很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一些设计师对新型的住宅小区的景观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考虑,不管考虑到的这些景观布置能否给居民带来好的视觉效果,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这种意识的形成又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最初的设计重点就变成了小区的入口,因为小区的特色成就了一个小区的可识别性,也使得小区愈加的有吸引力。

2.2建筑设计要有个性化

一个事物都是在大同小异中才变得世界丰富多彩、变幻万千,所以,我们设计一个公共建筑也要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给这些公共建筑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来使小区空间的丰富化。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别出心裁的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材料的混搭、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以及一些与众不同的造型等都是对小区的一种出彩的建设原理。

2.3营建特定的场所

我们都知道这些公共建筑是能够真正供居民停下来活动的场所,所以我们必须的设计师必须把这些公共建筑设计的出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强居民对小区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设计一些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3住宅区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随之而来的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等名次变得层出不穷,在各种信息媒介上我们都能看到,令我们欣慰的是,这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一些地理学家表示,生态设计就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一定的生态学、建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合理的分析和组合这些建筑,使这一建筑与环境之间能够构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体。通过这种合理的生态建筑,设计师们也在力图实现着健康、舒适美观和高效的建筑思想,这一思想也是当前居民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那么,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呢?下面,我就此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3.1探索新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也来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比如说材料要是节约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新技术可以是可循环利用的等。

3.2对周围环境的检测

当我们的设计师要对某一块住宅区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必须对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所考察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加稳妥的进行设计和动工。

4两种公共建筑类型的设计

4.1商业服务类公建的设计

众所周知,小区的商业服务设施是公建的主体,那么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居民生活意义深远。在选择位置时,要注重它的服务半径,在一些实地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将商业服务设施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是比较成功的。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商业设施的布置原理,将它的具体形式分为以下几种: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成街成片混合布置。

另外,物业和卫生站等也归入了商业服务设施公建中,为了方便管理和联系,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态已逐被淘汰,而是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2教育保健类公建的设计

这种公建的建筑类型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是幼儿接受保养和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所以我们可以将托儿所和幼儿园联合设置,这样可以节约用地也方便家长接送。它的设置可满足一下条件:幼托设在小区的入口或中心位置,服务半径最好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供幼儿活动和呼吸新鲜空气;幼托设在安静的环境下,幼托在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

5 公共建筑未来形态的发展

(1)在结构技术创新方面,公共建筑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挑战重力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高层居民公共建筑中;二是营造动感的结构创新,主要表现在体育站房等与运动有关的公共建筑上;三是塑造细部的结构创新。

(2)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本章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在节能减排并满足人体舒适方面创新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化的建筑中庭;二是多样化的遮阳采光;三是自然节能的通风设计。

(3)在材料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在使用新型材料创新所应用的方法和面对传统材料时,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

5结束语

总之,对于住宅区的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满足居民的需求,其次也应考虑到当时当地的环境效应、人际之间的交往、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商业设施自身的经济利益。一个小区的公共建筑是一个小区良好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最佳保证,所以设计师要尽心尽力的去设计出既符合整体要求,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小区空间。

参考文献:

[1]魏京红,浅谈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国园艺文摘2009(7)

上一篇:商业经济发展范文 下一篇:高校健康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