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医学范文

时间:2023-12-06 11:19:27

公共管理医学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1篇

1.管理服务意识缺乏。传统学生管理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手段是模块式、教条化管理,缺乏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塑造,另外学校将国家和学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地位强势,认为学生应该适应学校,而不是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配合学生。

2.教学管理投入不足。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出现。①大班上课,师资短缺,目前,医学院校理论课普遍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时可达200多人,学生上课全凭个人自觉,教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于是迟到、旷课、玩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课后也难以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②设备缺乏,平均资源不足,由于实验课堂学生数量大,且设备增长赶不上学生增长,导致学生得到的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往有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视频教学,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所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3.学生缺乏权益保护。由于学校涉及学生管理部门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医学生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请假等方式办理各项业务。且学校缺乏专属学生权益保护部门,目前已有的学生权益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均隶属学校管理部门,其工作内容仅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和协助学校日常管理,未能很好实现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4.管理系统缺乏共享。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以学生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教学工作部门以教学管理为主要工作重心,但各部门之间常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学校层面,也很难做出纵观全局的有效的良好决策。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径

1.管理本质: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高等院校首先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培养优质医学生为其办学的根本宗旨,而非高校产业化,医学生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探索建立一种合作共治的模式,增加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环节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例如社团学生权益部、学生管理委员会、班级心理委员等职位的设立,均是实现学生自治。

2.管理基础:构建合理模式。

通过构建合理的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定位,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尽可能地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学生宿舍和教室配备空调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并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学生的办事时间,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构建反馈机制,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3.管理任务:提升服务质量。

高等医学院校的服务队伍应当包括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目前,大部分机关部门和教职员工还未形成服务理念,觉得自己是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有上下级的阶级思想,学校应当通过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逐步树立服务意识,把为学生服务当作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还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教学服务的典型形象。激发员工的热情,提高效率。还要完善高校人员服务培训制度,设立各种平台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自我,服务他人。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2篇

一、现状思考目前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乏适用中医药院校的公管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只有五本,已出版专业英语教材都是针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知识。对于中医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这些专业英语教材由于没有涉及到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药管理相关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教学大纲规定不尽合理。在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设课任务、设课目的及要求没有一般性的统一规定及针对特殊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对教授内容、数量、质量、教授方法也没有明确要求,对设课目的是否达到要求也没有衡量标准。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原《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就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应该掌握中医药词汇和卫生事业管理词汇,也没有明确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和能力,更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

第三,教学要求不明确且教学时间不足。一般本科院校专业英语课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和听说量,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得到较好的训练。对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1500个左右公共管理专业词汇外,还要掌握2000-2500个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药类的词汇,才能满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应少于72学时,才能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目的。然而,不少中医药院校给予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规定《公管专业英语》只有12周共36节课的教学时间,这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第四,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当。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翻译与理解。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目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英语教学仍停留在词汇、对课文解释及英译汉这样的浅层次上,教学方法仅停留在黑板、课本、PPT的基本条件下,缺乏音频、视频等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料。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解与翻译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英语的作用不应仅停留于此。特别是在目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学生除了能阅读、翻译专业文献外,还应能听懂和表达一些基本的专业内容。

二、改进意见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教学状况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师往往是公管类专业课教师,虽具备深厚的专业课功底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但对语言类教学的特点往往把握不够准确;而外语专业教师对中医药知识及公共管理知识又缺乏相应的积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容理解不如专业教师深刻。为此,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专业教师提供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可以利用集中训练、短期进修等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方面的系统训练,比如近期我校为储备双语师资人才对专业教师开展两期PETS5培训,这大大提高专业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手段。专业英语内容大部分和专业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内容用声音、照片、图表、模型等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生动地接受所学内容,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视频和音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身临其境”的专业英语天地,激发学习热情。本人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系讲授公管专业英语时就广泛使用中医药类英语新闻、哈佛健康图书馆以及其他网易公开课内容,并就播放的音频和视频内容设置专题讨论、布置专业写作、模拟场景练习等,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与技巧。

第三,改革专业英语授课形式。在阅读内容方面,根据教材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本人将教材文章分为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几类,以期达到质和量的双重积累。在讲课过程中设立一些必要的专题,如:中医药词汇速记、卫生事业管理类英文论文写作等,同时,加强听说与写作训练,布置学生写课文内容摘要,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作业环节,结合学生兴趣及所学专业,限制时间,布置学生翻译世界银行或世界卫生组织的部分研究报告,这样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口语、写作、翻译等产出技能。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医学;公共管理;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18-02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生人数的增多,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校软件、硬件的增长与学生数的增多不成比例,导致学生平均教育资源不足,致使教学质量下滑,医学生以后在临床一线工作,没有扎实的学习难以保证以后临床的安全。另外由于现代法治日益健全,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从而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

1.以人为本。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不再只是指令的机构,而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者,公民享受公共服务,政府行为以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为中心,注重顾客的评价,并运用换位思考保证行政行为符合公众的喜好。

2.治道变革。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行为中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低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而掌舵的方法则可以通过重塑市场,通过必要的措施影响私人部门的划桨。

3.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竞争才能保证有质量、有效率,可以让私营机构也参与提供公共服务,迫使垄断部门对顾客的需求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必要的反应。

4.重视效率。新公共管理通过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重视结果,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追求效率,追求效率应该成为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用人制度。新公共管理推行临时雇佣制,合同用人制等制度,打破传统的无大错不得辞退的规定,这样才能提高政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尽职尽责,主动参与管理,避免一旦录取则高枕无忧、不去思变、固步自封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理念和策略,它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现在对顾客负责和满意的宗旨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程序和方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采用绩效考评,并通过公平科学的程序和步骤提高组织效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文化和哲学,它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尊重民众的诉求,从而使管理更具人性化。

二、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服务意识缺乏。传统学生管理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手段是模块式、教条化管理,缺乏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塑造,另外学校将国家和学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地位强势,认为学生应该适应学校,而不是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配合学生。

2.教学管理投入不足。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出现。①大班上课,师资短缺,目前,医学院校理论课普遍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时可达200多人,学生上课全凭个人自觉,教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于是迟到、旷课、玩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课后也难以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②设备缺乏,平均资源不足,由于实验课堂学生数量大,且设备增长赶不上学生增长,导致学生得到的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往有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视频教学,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所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3.学生缺乏权益保护。由于学校涉及学生管理部门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医学生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请假等方式办理各项业务。且学校缺乏专属学生权益保护部门,目前已有的学生权益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均隶属学校管理部门,其工作内容仅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和协助学校日常管理,未能很好实现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4.管理系统缺乏共享。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以学生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教学工作部门以教学管理为主要工作重心,但各部门之间常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学校层面,也很难做出纵观全局的有效的良好决策。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径

1.管理本质:以学生为中心。医学高等院校首先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培养优质医学生为其办学的根本宗旨,而非高校产业化,医学生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探索建立一种合作共治的模式,增加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环节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例如社团学生权益部、学生管理委员会、班级心理委员等职位的设立,均是实现学生自治。

2.管理基础:构建合理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定位,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尽可能地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学生宿舍和教室配备空调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并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学生的办事时间,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构建反馈机制,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3.管理任务:提升服务质量。高等医学院校的服务队伍应当包括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目前,大部分机关部门和教职员工还未形成服务理念,觉得自己是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有上下级的阶级思想,学校应当通过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逐步树立服务意识,把为学生服务当作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还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教学服务的典型形象。激发员工的热情,提高效率。还要完善高校人员服务培训制度,设立各种平台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自我,服务他人。

4.管理提升:注意预防干预。医学院校学生课业压力大,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防患于未然,对征兆应该引起重视,还要积极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处理好并减少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目标,把预防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就应该妥善处理,力求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医学院校培养了大规模的医学人才,研究和解决医学生的管理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医生的道德素质、技术水平正面临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质疑,而作为培养和输送医学生的重要而唯一的通道――高等医学院校,也面临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武晓晗.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J].重庆与世界,2011,(21).

[2]蒋远喜,赵蕾.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J].教育研究.

[3]石云霞.地方性医学院校学生学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2010,30(4).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4篇

Abstract: Full-English teaching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Based on data integration and interview, the article analyzed Full-English teaching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1) teaching practice had a slow development;(2) curriculum provision is not suitable;(3) teaching methods lack adaptability;(4) teaching effects needs to be improved;(5) lack of related researches. Accordingly, the articl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1) increase teaching practice in a variety of forms;(2)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3)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teaching methods;(4) empha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5) make more efforts on related researching.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效果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Full-English teaching;curriculum provision;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effect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305-03

0 引言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正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需要大量能在经贸、政治、管理、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国际交流中最通用的语言,英语正是中国学生拥有全球视角、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钥匙。因此,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亟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强调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应规划和部署。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附件))中曾明确指出,“要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也指出,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国内不少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全英文教学进行了尝试和研究。邱庆春、崔雪等人对全英文教学的意义、问题以及可行性[1]进行了研究,认为全英文教学有利有弊[2],需要针对所教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探索可行的教学模式;韩晴、蔡冬青等人分别从会计学[3]、医学生物学[4]课程的角度对本科全英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蒲华林等人则基于国内某高校全英文教学的案例分析[5],对全英文教学的定位和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上尝试和研究角度不同、观点各异,对本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些研究鲜有涉及公共管理专业的全英文教学问题,这也为本研究指出了方向。

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国内公共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研究的年轻学科,中国公共管理学在总体上仍较为落后,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充实和推动国内研究的发展;同时,环境治理、腐败治理等公共管理实务热点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全球行动和国际合作。这些都要求国内的公共管理研究者和学习者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

本研究将在整合、总结国内全英文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教学经历,对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资料整合分析法以及访谈法。

首先,本研究通过查阅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方式了解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研究选取国内共39所“985”高校作为样本。“985”高校是国内教学研究水平最高的一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突出,相应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主要通过访问“985”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的网站,参阅其本科生培养计划,了解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

同时,研究还对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状况做了调查和了解,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全英文教学”为关键词,共搜索到文献

134篇。

之后,研究对一些修读过全英文课程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共有来自5所高校的14名同学接受了访谈,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访谈内容包括全英文课程的设置情况、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2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1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

自教育部颁发相关文件提倡高校发展全英文教学后,各专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践。其中,医学生物学发展较快,积累了较多经验;比较而言,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较为落后。

研究对国内“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所高校开设了本科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或近似全英文课程,课程形式包括全英文课程、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等。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全英文必修课,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暑期国际小学期课程,南京大学开设了双语选修课,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南大学开设了专业英语课。“985”高校代表了国内教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以上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国内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发展落后的现状。

2.2 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研究发现,全英文课程在时间选择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在受访谈者中,有较多人认为全英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如某高校专业性较强的全英文必修课在大二开设,此时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还较为薄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使原本难度就较大的全英文课程学起来更加吃力,给课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障碍。还有另一高校的专业英语课较为注重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理论知识,对该课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如放在大二开设较好,从而可以培养较好的专业英语能力,以便在大三更好的阅读英文原著、优秀期刊等。

2.3 教学形式多样,但还需增强适应性

研究对目前公共管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访谈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估。

当前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

传统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下读英文文献、课上老师英文授课、期末上交英文研究设计或论文的形式进行的。

创新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自主展示、网络授课等方式进行的。如某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就是通过YY语音软件进行网络授课,学生上课自由方便,期末考试也是老师和学生使用YY语音软件进行单独测试。

两种教学形式在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在传统型的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师“照英文本宣中文科”的现象,即阅读英文教材,使用中文授课,由于中英文表达存在不同,反而增加了吸收知识的难度。同时课堂自由度较低,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则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

2.4 全英文教学在提高读写能力上效果显著,但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有限

通过对全英文教学效果的访谈,研究了解到全英文教学在提高读写能力上效果显著,但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有限。

目前的全英文课程大多更为强调英文文献的阅读,考核形式多为英文论文的撰写,加之全英文教材、PPT的强化,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的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多数全英文课堂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自由度较低,同时一些学生存在“搭便车”心理,自觉性不够高,自然地放弃了对课下努力程度要求最高的听说能力,因此,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较为有限。

2.5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相关研究缺乏

当前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领域,而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全英文教学”,共有文献134篇。不同学科门类对应的文献数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医学生物学共有89篇,占到了将近2/3,经济学、化学文献也较多。管理学文献数量较少,只有5篇。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在管理学的5篇文献中,经济管理方面的有3篇,公共管理仅有一篇。

3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3.1 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增加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

实践

当前我国全英文教学实践大部分集中于医学、生物学等理工科领域,而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发展较慢,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高校应发展重视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当前公共管理教学的实际,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增加全英文教学的实践。如可以开设全英文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系统的专业课全英文教学;也可以以专业知识为核心,通过提供英文案例、阅读材料的方式进行全英文教学;还可以以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单独开设专业英语课,适应专业课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3.2 优化课程设置

从之前的访谈材料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不合理妨碍了学生通过全英文课程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应能力,故研究认为应优化课程设置,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相适应。

同时,在对课程的优化过程中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针对以专业知识学习为重的全英文必修课,适宜设置在大三学年,此时学生已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很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也有余力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再如,针对注重专业英语能力提高的专业英语课,适宜设置在大二学年,可以较早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如的通过英文原著、期刊等提升理论水平。

3.3 增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

教学形式适应性不足是全英文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应对教学形式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

研究认为,可以对教学形式做出如下调整,以增强适应性:

①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课堂展示相结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预留适当的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展示,将“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改为教师与学生讲课交互进行。

②坚持全英文授课,减少中英文表达转换时知识的“走形”。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纯正的英语,开拓思维与

视野。

③考察形式多样化。综合论文撰写、卷面考试、听说测试的形式进行考察。在听说测试时可以使用YY语音等语音交流软件,增强听说考试的自由度和真实感。

3.4 重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

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不显著也是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研究认为,应着重从两方面进行。

首先,应改革课堂形式,通过课堂自主展示、邀请外籍教师讲课、模拟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学生在全英文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锻炼听力和口语的机会。

同时,加大听力和口语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如通过语音软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听说能力考察,以此来增强学生锻炼听力和口语的紧迫感。

3.5 加大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力度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加大其研究力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加有效地引进、理解和本土化国际前沿理论;另一方面,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公共管理学习者和研究者参与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着眼于全英文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现实需求,应增强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内容,完善其体系。

4 结论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资料整合分析和访谈的方法,总结了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如教学实践发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高有限以及相关研究缺乏等。对此,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即: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增加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实践、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重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以及加大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力度等。

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增多,采用全英文教学教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必将成为未来培养学生的一大趋势。

虽然现在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授课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全英文教学在形式上将不断丰富、多样、新颖,在内容上将不断完善、充实,这两方面均将有质的飞跃,从而真正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都有所提高,更好地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庆春.在高校中实施全英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16-18.

[2]崔雪.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行全英文教学的利弊[J].才智,2008(8):58.

[3]韩晴.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探讨[J].当代经济,2010(2):118-120.

[4]蔡冬青.本科医学生物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7):614-620.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5篇

>>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初探 浅析我国的公共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 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我国绩效审计 关于新公共管理视域下我国行政文化的构建 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档案管理研究 基于新公共管理下的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究 “治理”视野下的公共管理改革 后新公共管理视域下我国行政问责制改革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就业制度研究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思路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探 试论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探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 区域公共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2.1.

赵桂柱,张冬梅. 论肿瘤与环境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

曹烁玮. “癌症村”的困惑与出路――以浙江萧山坞里村为例[J]. 才智,2010,(19).

俞顺章. 世界卫生组织重视癌症斗争的策略[J]. 中国肿瘤,2009,(2).

董志伟, 乔友林, 孔灵芝等,中国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与实践,2008年(4).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6篇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资料整合分析法以及访谈法。首先,本研究通过查阅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方式了解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研究选取国内共39所“985”高校作为样本。“985”高校是国内教学研究水平最高的一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突出,相应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主要通过访问“985”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的网站,参阅其本科生培养计划,了解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同时,研究还对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状况做了调查和了解,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全英文教学”为关键词,共搜索到文献134篇。之后,研究对一些修读过全英文课程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共有来自5所高校的14名同学接受了访谈,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访谈内容包括全英文课程的设置情况、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2公共管理专业全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1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

自教育部颁发相关文件提倡高校发展全英文教学后,各专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践。其中,医学生物学发展较快,积累了较多经验;比较而言,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较为落后。研究对国内“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所高校开设了本科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或近似全英文课程,课程形式包括全英文课程、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等。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全英文必修课,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暑期国际小学期课程,南京大学开设了双语选修课,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南大学开设了专业英语课。“985”高校代表了国内教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以上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国内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发展落后的现状。

2.2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研究发现,全英文课程在时间选择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受访谈者中,有较多人认为全英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如某高校专业性较强的全英文必修课在大二开设,此时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还较为薄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使原本难度就较大的全英文课程学起来更加吃力,给课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障碍。还有另一高校的专业英语课较为注重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理论知识,对该课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如放在大二开设较好,从而可以培养较好的专业英语能力,以便在大三更好的阅读英文原著、优秀期刊等。

2.3教学形式多样,但还需增强适应性

研究对目前公共管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访谈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当前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传统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下读英文文献、课上老师英文授课、期末上交英文研究设计或论文的形式进行的。创新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自主展示、网络授课等方式进行的。如某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就是通过YY语音软件进行网络授课,学生上课自由方便,期末考试也是老师和学生使用YY语音软件进行单独测试。两种教学形式在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在传统型的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师“照英文本宣中文科”的现象,即阅读英文教材,使用中文授课,由于中英文表达存在不同,反而增加了吸收知识的难度。同时课堂自由度较低,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则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

2.4全英文教学在提高读写能力上效果显著,但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有限

通过对全英文教学效果的访谈,研究了解到全英文教学在提高读写能力上效果显著,但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有限。目前的全英文课程大多更为强调英文文献的阅读,考核形式多为英文论文的撰写,加之全英文教材、PPT的强化,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的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多数全英文课堂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自由度较低,同时一些学生存在“搭便车”心理,自觉性不够高,自然地放弃了对课下努力程度要求最高的听说能力,因此,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较为有限。

2.5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相关研究缺乏

当前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领域,而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全英文教学”,共有文献134篇。不同学科门类对应的文献数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医学生物学共有89篇,占到了将近2/3,经济学、化学文献也较多。管理学文献数量较少,只有5篇。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在管理学的5篇文献中,经济管理方面的有3篇,公共管理仅有一篇。

3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3.1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增加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全英文教学实践大部分集中于医学、生物学等理工科领域,而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发展较慢,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应发展重视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当前公共管理教学的实际,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增加全英文教学的实践。如可以开设全英文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系统的专业课全英文教学;也可以以专业知识为核心,通过提供英文案例、阅读材料的方式进行全英文教学;还可以以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单独开设专业英语课,适应专业课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3.2优化课程设置

从之前的访谈材料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不合理妨碍了学生通过全英文课程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应能力,故研究认为应优化课程设置,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相适应。同时,在对课程的优化过程中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针对以专业知识学习为重的全英文必修课,适宜设置在大三学年,此时学生已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很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也有余力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再如,针对注重专业英语能力提高的专业英语课,适宜设置在大二学年,可以较早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如的通过英文原著、期刊等提升理论水平。

3.3增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

教学形式适应性不足是全英文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应对教学形式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研究认为,可以对教学形式做出如下调整,以增强适应性:①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课堂展示相结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预留适当的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展示,将“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改为教师与学生讲课交互进行。②坚持全英文授课,减少中英文表达转换时知识的“走形”。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纯正的英语,开拓思维与视野。③考察形式多样化。综合论文撰写、卷面考试、听说测试的形式进行考察。在听说测试时可以使用YY语音等语音交流软件,增强听说考试的自由度和真实感。

3.4重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

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不显著也是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研究认为,应着重从两方面进行。首先,应改革课堂形式,通过课堂自主展示、邀请外籍教师讲课、模拟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学生在全英文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锻炼听力和口语的机会。同时,加大听力和口语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如通过语音软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听说能力考察,以此来增强学生锻炼听力和口语的紧迫感。

3.5加大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力度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加大其研究力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加有效地引进、理解和本土化国际前沿理论;另一方面,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公共管理学习者和研究者参与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着眼于全英文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现实需求,应增强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内容,完善其体系。

4结论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资料整合分析和访谈的方法,总结了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如教学实践发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高有限以及相关研究缺乏等。对此,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即: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增加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实践、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重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以及加大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力度等。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增多,采用全英文教学教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必将成为未来培养学生的一大趋势。虽然现在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授课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全英文教学在形式上将不断丰富、多样、新颖,在内容上将不断完善、充实,这两方面均将有质的飞跃,从而真正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都有所提高,更好地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7篇

一、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1]。大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支持的,必须统筹、协调起来。公共管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需要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方针,强化实验教学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实验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考核考试办法,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其理念主要体现为:

1.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公共管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接受社会的挑选,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必须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生放在教学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3.以系统论为指导,实施实验教学整体优化。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应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个子系统。要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从属地位,单独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形成与理论体系相平行的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相互协调、整合与优化,达到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可以定义为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计划。人才培养是由一个课程的总体来完成的[2]。分析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英国的宽厚基础理论教育、欧洲大陆的专业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共同的特征是着重学术素养教育。在课程结构和形式上,注重文理、通专、自由选修与限定选修要求的结合。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计划强调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培养模式与分修制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注重基本技能(写作、外语运用、数学方法)的训练,体现其通才教育传统和通中有专的特点[3]。

我国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归属于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门类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如下二级学科(即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综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不同实验类型对所有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内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类,我们将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设计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可参见图1)。基础实验模块是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运用一些常见技术工具及软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验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型实验模块:利用各专业软件,通过模拟实际办公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上至思想观念转变,下至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手段等设计的系统工程[4]。在实践中,应通过充分分析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多种课程的特点及课程间的关联关系,提炼出能够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实验的系统性、课程之间和实验内容的连贯性,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公共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线,构建结构科学、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支撑融合、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精心设计实验课程,注重实验课程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相联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结合。根据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和科研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社会调查、实习、科技活动和竞赛等社会应用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检验,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而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采用教学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引进虚拟实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元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编写、使用、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高质量教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室,给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较早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动手能力,萌生创新意识,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力度。建立和完善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导师制,即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愿从事来自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创新性研究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程训练。教学功能旨在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及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重在探究与创新。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学校、省(市、区)、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毕业班学生必须进入实验室或社会相关行业从事毕业论文的研究,培养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管理医学范文第8篇

一、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1]。大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支持的,必须统筹、协调起来。公共管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需要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方针,强化实验教学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实验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考核考试办法,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其理念主要体现为:

1.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公共管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接受社会的挑选,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必须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生放在教学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3.以系统论为指导,实施实验教学整体优化。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应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个子系统。要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从属地位,单独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形成与理论体系相平行的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相互协调、整合与优化,达到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可以定义为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计划。人才培养是由一个课程的总体来完成的[2]。分析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英国的宽厚基础理论教育、欧洲大陆的专业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共同的特征是着重学术素养教育。在课程结构和形式上,注重文理、通专、自由选修与限定选修要求的结合。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计划强调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培养模式与分修制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注重基本技能(写作、外语运用、数学方法)的训练,体现其通才教育传统和通中有专的特点[3]。

我国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归属于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门类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如下二级学科(即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综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不同实验类型对所有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内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类,我们将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设计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可参见图1)。基础实验模块是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运用一些常见技术工具及软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验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型实验模块:利用各专业软件,通过模拟实际办公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上至思想观念转变,下至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手段等设计的系统工程[4]。在实践中,应通过充分分析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多种课程的特点及课程间的关联关系,提炼出能够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实验的系统性、课程之间和实验内容的连贯性,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公共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线,构建结构科学、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支撑融合、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精心设计实验课程,注重实验课程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相联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结合。

根据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和科研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社会调查、实习、科技活动和竞赛等社会应用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检验,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而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采用教学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引进虚拟实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元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编写、使用、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高质量教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室,给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较早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动手能力,萌生创新意识,掌握多方面的技能。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力度。建立和完善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导师制,即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愿从事来自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创新性研究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程训练。教学功能旨在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及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重在探究与创新。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学校、省(市、区)、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毕业班学生必须进入实验室或社会相关行业从事毕业论文的研究,培养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强化实践应用。坚持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安排社会实践,主要检验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等。从宏观角度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上一篇:地质测绘工程范文 下一篇:新能源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