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听课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9 09:37:36

美术课听课总结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1

关键词:美术课堂;倾听;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82-02

美术教学中,当进行到美术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时,有的学生会问“老师,要用什么东西来做呢?”“老师,怎么做呀?”……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这些学生上课时没认真听讲,二是因为老师没有明确作业要求。本人针对第一个原因进行了一些探究。

低年级学生上课“不会倾听”会直接导致美术课堂作业无法完成,可以说倾听是美术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前提。

一、低年级学生美术课堂不专心听讲的原因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由于年龄小且好动,易兴奋也易疲劳,所以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2.家庭的教养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家长捧在手心里长大,于是养成自私好动的坏习惯,而后自然而然地带到课堂中,无法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发言,也容不得别人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不感兴趣。

3.社会的大环境。美术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长久的被作为一门副课看待,在严谨的语、数、外主科的对比下,显得更让学生放松,这种放松由意识传达到行为,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忽视美术课的纪律性。家长也会因为社会对于语、数、外的重视而放弃对其余学科的督促。

4.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常常习惯让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来回答问题,长久如此,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会认为,某某同学回答了,老师就不会再叫我了,我也不用再听讲了。

另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同伴的干扰等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倾听可以保证学生摄取足够的知识,开启思维的火花,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二、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的培养方法

1.置身良好氛围,自愿倾听。我们小时候那种腰背挺直、身体坐正、双手背后、认真听讲的学习形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学习情绪也会受到压抑,从而无精打采,注意力更难集中。只有营造真正宽松的表达环境才能使学生自愿倾听。(1)具有艺术气息的美术专用教室,在教室中制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如我们学校:南面的墙壁上粘贴着孩子们课堂中的优秀作品;北墙粘贴着大多数学生课外的书法、绘画、小制作等。教室四周的瓷砖上还设立了“成长阶梯”,激励孩子努力向上。(2)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多样化:导游、记者、魔术师……而我的课堂,时而是“商店”,时而是“博物馆”,时而是“演播室”……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中,同学们更易融入、聆听。(3)活跃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全班学生而言,分小组活动人数较少,学生在相对较小的环境中更容易倾听。因此本人经常采用自主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针对低年级学生比较活跃的特点,本人还利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游戏吸引学生认真倾听,如编顺口溜。趣味课堂中孩子们往往积极主动参与,又怎会不愿倾听呢?

2.进行相关训练,学会倾听。因为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对于他们而言,眼睛并不只是用来看,耳朵并不只是用来听,必须进行相关训练,使其学会倾听。(1)五心卡加盖印章约束,对于规矩懵懵懂懂的低年级学生,我们并不能一味地把大道理直接灌输给他们,他们听不懂。所以,在定规矩时,选择一个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如设立五心卡加盖印章:专心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可加盖印章;耐心听完别人的话,不随便插嘴,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加盖印章;细心听别人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更新颖的想法,可加盖印章;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可加盖印章;用心听别人的意见,有选择地接受,可加盖印章。每月进行总结、回顾、奖励。(2)复述练习保持紧张,对于课堂走神的同学,本人经常采取听后复述的训练,来调动学生有意识听记。如“你能把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再说一遍吗?”学生回答不出,便要求其找一位同学帮助他回答,自己用笔详细写下来。(3)多感官结合提高专注,单一的倾听容易产生疲惫感,调动多种感官,耳听、心想、口说,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本人经常采用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来训练。如给学生讲故事:先提醒他们注意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事物的特点,以及吸引自己的地方等。故事讲完后,立即组织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总结的最快最完整。由于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大都会专注地听。

3.积极鼓励,乐于倾听。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赞扬,那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动力。所以积极的鼓励也就成为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重要手段。(1)眼神引导倾听。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上课前,对全班同学投以亲切的一瞥。当遇到流露出饱满精神的眼神,则报以赞许的目光;当遇到目光飘忽不定,左顾右盼的,目光则多停一下,提醒集中注意力;当遇到对上我的双眼,立即躲避,低头的,我会找机会再次严肃的对上他的双眼……授课中更应用敏锐的目光及时提醒学生。(2)语言激励倾听。课堂中本人利用积极的话语给于学生肯定和赞扬。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会说:“你听得很仔细,你是我们班认真听讲的榜样!”当学生听完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我又会说:“这位同学在别人的发言中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总的来说,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学会倾听,避免因“不会倾听”而直接导致的美术课堂作业无法完成的情况发生,让我们低年级美术呈现出精彩的课堂作业,给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6

[2]王增昌.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2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评价 误区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虽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如果在课堂中一味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那也是很遗憾的,尤其是美术课中,一些课堂一味追求推陈出新,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有效课堂的正确理解。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及熏陶的过程,要让孩子从中感受美、创造美并懂得美。而正因为课堂缺少了正确有效的评价,从而让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结果未能达到课堂预期目标。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要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应避免以下几个方面:

一、避免话语啰嗦,追求精练

有些老师在课堂中相对比较啰嗦,话特别多,而且也没抓住重点,半天下来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尤其是在评价中,对孩子的作品,说了半天也没搞清楚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也许正是鲁迅先生说的“中庸之道”,关键是孩子接受了老师的评价后不知是喜是悲,一副无辜的表情。记得有一次在听一位老师执教《彩蝶飞飞》时,老师是这么说的:“你的蝴蝶很漂亮,特别是翅膀很大,花纹很漂亮,不过这只蝴蝶的样子是不是太怪了?不太像!”说完孩子一脸沮丧。其实这位老师的话语稍作整改就好多了:“你的彩蝶很不错,如果形体上把握得再好些就更棒了!”同样的意思这次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精练了不少,孩子对美术课也会越来越喜欢。

二、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

小学美术教学应尽量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测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除非必须使用,否则教师要尽量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免打击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可以起到促进、改变、激发、稳定学习态度的作用。

有一名学生在完成《我所知道的职业》这一课的作业时,画的是篮球运动员在投篮,我猛然想起他在前一课《我喜欢的体育活动》的作业也是篮球运动员在投篮,我把他的两幅画比较了一下,发现几乎没有差别。学生紧张地看着我,以为我要批评他“没有长进”。我却笑着对他说:“你看,你后一幅画中篮球运动员的眼神比前一幅更加生动,体现了篮球比赛的激烈,有所进步。如果能把运动员的投篮姿势改变一下,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你可以试一试。”学生松了口气,又拿出一张作业纸认真地画起来。

课堂评价以纵向比较为主,可以使每个学生身上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被尽可能地发掘,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对自己充满自信。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努力的前提下,要巧妙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欠缺之处,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可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改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愿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不断被调动,个性及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三、避免平淡,追求个性

孩子需要新的事物、话语去激励他,让他们有新鲜感。而课堂中我们自己总会不厌其烦地说那么几句:你真棒!你的回答不错。……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老师麻痹,连学生也麻痹了,他们好象能料到自己的回答肯定会得到老师的这些评价。在一次校级美术课堂上,我细心地聆听着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其中说“对”的有20个,“很好”有11个,“你的作品很棒”有10个。这些数据让我自己也很震惊,如果我是学生的话,对老师的评价会作何反应呢?

四、避免哗众取宠,追求实在

课堂中老师为了课本需要把自己装扮得像个舞台演员,让孩子的目光停留,再要求学生也是如此,结果孩子看老师表演,不注重课堂中的技法技巧,轮到孩子时不知从何下手,最后结果什么也表现不出来,让大家都像群众演员一样走过场,老师也不知从何说起,这都是安排不妥造成的,最后草草收场,毫无实在性。有些课堂又追求现代化媒体操作,把学生的作品制作用相机拍摄下来,让学生来评价,有些的确说得不错,而一部分是看着图片着迷,没有实际意义。

评价是为了让孩子提高,如果它只能作为教师课堂中的需要,那是不完整的课堂,而且也绝对不是有效评价的追求,我们应该从美术课的有效性出发,认真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薛法根 主编《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0。

2、张宇《为师——童心更可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

3、王任《儿童绘画以“趣”为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3

很意外,初次站在讲台上时我并没有紧张。就像杨老师说的:“站在讲台上要大胆不要紧张,要把自己看成是他们的正式代课老师而不是实习生或实习老师。”第一次正式站在讲台上我以为我也会像大部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样紧张、语无伦次或是怯场。当我真的站在那三尺讲台前的时候,我的顾虑全都消除了。听这那热烈的掌声和看着学生对新老师那好奇而又期待的眼神。我知道这节课我一定要上好!美术课本来就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所以我们的氛围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忙碌紧张的学习中能够放松用心的去享受。让美术成为他们的一个爱好。

听课对自己的教学所起作用,我们每个新教师都是知道的,所以多听课,自己的教学才能有更快的进步。听课不是把一些老教师的课“复制”到自己的课上来,而是当成一种研究,在听课之前,要先备好课,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与优秀教师存在的差距,找出原因,学习他们的优点,好的经验方法,同时自己要勇于创新,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听见课就要进行评课,让优秀教师点评自己的课,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可以对其他教师进行评课,吸收他人的精髓。“教学反思”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平时,自己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或成功的失败的,应该用心记下来,进行深入反思,这样使自己的教学更深刻,更快成长。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然后要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或讨论,或写生,动手制作,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摄影技术,利用电视、录象、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致勃勃地学好美术。那么怎么上好一堂美术课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首先就和同学讲:学美术要做到“我要画,而不是要我画。不仅是美术任何的学习都是这样。”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启发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想象;用各种视听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受,积累视觉经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从心底感受自然》一课时,在讲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时,找了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我问他们喜欢哪个季节?如果用一种色彩来形容你喜欢的季节它将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呢?通过多媒体欣赏四季的图片考虑问题。图片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也很投入。欣赏之后,同学们便开始踊跃的回答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兴趣点很快集中起来。一堂好的课还必须有好的开头,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上课也同样如此,没有精彩的开场白如何吸引学生呢?所以要上好一堂课的导入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趣自然多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采用了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运用谜语导入,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课堂上如果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故事的导入也很好,青少年大多都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就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很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还应该具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有把握住学生突如其来的奇怪想法,不能以自己的浅薄来否定学生的灵感,同时要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个星期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的缺憾,例如由于刚刚开始教学,在时间的把握与分配上,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较少,讲解太多;也会因为每个班的情况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不同的。老师在授课时也要因班制宜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4

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我觉得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起来。如在聆听《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凡而伟大,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成了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在美妙的情景中。我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刻,最后全班轻轻的哼唱起这首旋律,他们说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音乐离不开听,更离不开思考和投入,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重了音乐与更多艺术的联系,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带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音乐与语文的结合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音乐让文学更耀眼,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时,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我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聆听欣赏时,我总是利用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

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作品,并能很快的投入到我的欣赏课堂中。

三、音乐与现代教育信息的结合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我利用很多的休息时间,制作了许多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精美动画和flash等,不仅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乐曲所创设的情景中。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我在我的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对我的学生进行熏陶。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要运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5

听课月活动总结

九年制学校

音体美组

音体美组“听课月”活动总结

为了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音体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创设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老师们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个人素质。

一、优点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教师积极参与。老师们听课认真,认真做了听课和评课记录,讨论深入活泼,并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认真书写了评课。

3.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确定以人为本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4、教学内容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有调控性,层次性。开放的活动内容能够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多方面要求,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占有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1、通过听评课老师们都认为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转变思维方式。

2、音体美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互助互动”的学习,“互助互动”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不够。

三、反思

通过这次听评课活动,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但提高了音体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了对音体美教学、教研的推动作用,深入到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之中,同时也提高了音体美教师的技能理念及教育教学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音体美教学向纵深发展,必将提高我校音体美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今后努力方向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6

关键词:美术课;梳理知识;挖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40-01

一、琢磨上好美术课的事儿

老师首先要明确这节课教学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为达到这些目的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怎么才能突出教学重点?其次,要从课题入手,找一条教学思路。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出壳了》这一课,从课题出发,直接设问导入新课“出壳了”“那些小动物会破壳而出?”;紧接着问学生:“你从课题上还想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小动物是怎么样出壳的?”“小动物们出壳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怎样用画面表达出壳时的情景呢?”学生所提这些疑问不正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吗?怎么解决?教给学生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哪里不会老师再补充说明。每节课教师只要能找准、理清教学思路,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创作,就会有好的作品出现。

二、琢磨上好美术课的事儿

今天才真正意识到美术教材编排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即用造型的知识去表现;“设计.应用”即用设计的理念设计作品,并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欣赏.评述”即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造型、材料、色彩)去欣赏,并对此用美术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去评述;“综合、探索”即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去积极探索。例如今天第一小学的那位美术老师讲《做笔筒》。这是一节设计应用课,而这位老师却上成了简单的粘贴课,就是引导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图片简单的粘上去,没有涉及到“功能性、实用性”,学生的作品看似好看,但实用性不强。美术课的功能性、实用性体现在哪呢?――内部构造。要么分隔,要么组合。设计是为应用服务,把握住“实用、应用”,你的设计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美上。

三、琢磨上好美术课的事儿

听了几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课,大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课时间大约20到25分钟左右,有一位老师甚至讲了半个小时,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完不成。美术老师怎么把握授课时间,怎么安排教学?我琢磨了几点:

严格控制讲课时间。一节美术课讲授部分一般应控制在10到12分钟,最多不超过15分钟。

有限的时间怎么讲?抓住教学思路的主线,讲清知识,讲细表现方法。学生已经明白的随口带过,在表现方法上要讲详细,讲到难点、关键点必要时教师示范,教给孩子具体怎么表现。如《出壳了》这课,引导孩子画小动物出壳时不同的状态:

1、 裂缝;2、马上出壳;3、正在出壳;4、已经出壳;5、没有出壳等等……

这些细节的东西一定要教给孩子怎么画,有些时候怎么画比画什么更重要。给学生多留时间去表现,去创作。孩子掌握了表现的方法,多给他们空间、时间去创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他的创作想象完整地表达出来。

四、琢磨上好美术课的事儿

这次听课,先后听了两节《会动的线条》。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通过动画、图片及道具让学生认识线条、感受线条,讲到直线、曲线;讲到线条的排列(疏密),讲到线条的变化(长、短、粗、细),学生也可能认识到了,曲线可以产生动感。老师让学生在刮画纸上表现生活中有动感景物。其实,老师们没有意识到线条是用来表现情感的。有动感的线条仅仅是表达事物的吗?造型.表现课就是通过“线”这种基本的造型手段去表现事物、抒感的。那么我们上这一课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不是通过认识线、感受线从而用线条表达吗?但我看到的更多的学生作业是在刮画纸上乱画,随意化曲线、画风中摇摆的树(照范画),画流动的水。那么小学生是不是还没到用线条表达情感的地步 ,但至少从现在开始,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从这方面去引导。或许我们不该低估孩子们的能力。

五、琢磨上好美术课的事儿

听专家的点评,我真的是受益非浅,虽然专家的个别意见和我的想法不太一致,但大部分点评我非常认同。感觉一下子让我的教学思路清晰了许多。今后一定要多学习、多听听课,最好还能再多听听专家的意见。

其实,好多时候,不是我们懂得太少,而是我们缺乏思考。像美术的属性,我能背下来,但我没有把这些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因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这样怎能把书教好?如:美术具有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娱乐性。师范美术教材开篇就讲到这几点,而我却只会背不会用,明知美术具有视觉性,是视觉艺术,为什么我们不能少点说教,多点感观呢?明知美术具有实践性,为什么我们不给孩子留大量的时间去创作,去表现呢?明知具有人文性,为什么我们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呢?明知具有娱乐性,为什么孩子们在创作时身心不是那么娱乐呢?真的,好些时候,需要我坐下来去思考,一个不能静心思考的老师,教学上我想永远是重蹈覆辙,没有进步。

六、琢磨上好美术课的事儿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7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听课 关注 学生 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课堂教学更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双边行为,更体现“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学习中,我们作为成都市培养的第一批农村中小市骨干教师听了许多观摩课。这里就怎样听好观摩课,谈谈我个人肤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勉。

一、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学习人之所长补我之不足。所以我们的态度上要做到四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

二、讲究听课方法

听课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观察记录是听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记录时要注意内容包括课堂上的言语和非言语事件的真实记录,记录时要注意观察教学效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记录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即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上来,看其是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怎样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怎样做到对学生评价合理、公平,要突出重点,区分格式,,也包括听者对某一事件的感悟。那么具体记录时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一)关注教师言语和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展现

关注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言语启发调动学生跟随教师言语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呈现“放射状”?如某老师在《劝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学生超过老师。”师说“对。这是横向比较,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可是,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呢,还有其他意思吗?”学生一下愣住了。师再问:“青与蓝,冰与水是什么关系?条件有无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回答:“是对原有条件进行了改造、提炼。”师问“结果呢?”生答:“超越了自我。”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只要不断学习,改造自己,就会超越自我。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一道根据化合价规律给物质排序的练习题时并没有讲完了事,而是恰当的问了一句:还可以根据其他规律排序吗?学生的思维立刻发散开了。学生开始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还可以根据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给物质排序;还可以根据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给物质排序。很小的细节,但是却是水到渠成,关键教师却能把握好时机采用巧妙的提问艺术,使学生思维散开,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关注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它是教师的知识和修养的表现。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节讲课节奏,可以使看似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语言幽默风趣,还可以消除教师和学生的隔阂,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洗气瓶时说:“有杂质的气体跳下去,洗个澡,爬起来,没有了,澡盆里面装什么?”教师用这样琅琅上口的语言把洗气瓶中“长管子进气,短管子出气”的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用语言带领学生思考根据除去不同的杂质确定洗气瓶中的试剂。老师问:“氢气中混入二氧化碳,我想得到纯净的氢气,怎么办?”生笑答:“跳下去,洗个澡,澡盆里面装澄清石灰水。”利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水分解实质时说:“熊猫脑袋上的两个耳朵被揪下来,然后耳朵和脑袋两两结合配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生笑。利用这样的语言把水分子分成氢氧原子,每两个氢氧原子分别组合成氢氧分子的微观过程形象生动的交给了学生。当我听到这些语言时,我感悟很多,快乐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我的学生也如此愉悦的学习呢?

我们还要关注教师教学语言的以下特点:准确性,不会让学生产生歧异;干净利索,没有废话,半截子话,空话,口头语,用本学科的专用术语;语言富于逻辑性,讨论问题系统性;语言文雅,有分寸感和教育性。

教师在课堂上还展示着一些非语言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身姿,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语等。记得一次听某化学老师上课,她一直面无表情的讲解着。她的学生基础很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回答她所提出的问题,可是突然一个学生答错了,这个老师笑了,笑得很亲切,她说:“看着书,然后说一遍。”生看着书不太流利的重答了一次,师说:“很好,再念一遍。”生这次很流利的答出来了。一个微笑,如此的温暖和震撼着我的心,学生应该于我有同样的感受吧。当我以后遇到这样的局面时,我会向她学习。

(二)关注教师的导课和结课的教学艺术

高尔基曾说过:“导课象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很长时间找到它”。一堂好课,若没有好的开端,教师会讲的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很难进行。导课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课法;创设情景导课法;悬念导课法;新旧知识联系法导课法;解释题目导课法;演练导课法;设疑导课法。听课应该关注教师怎样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灵活巧妙地应用导课方法有启发性的导课。

某数学老师在讲到《黄金分割点》时这样讲到:几何中的和谐美也到处体现,它们也使人赏心悦目。简单的点、线段、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就能构造出美丽的图案,平面的,立体的,让人美不胜收。再看一看黄金分割律这个奇妙的规律吧。符合这个分割律的物体和几何图形,无不使人们感到和谐与美。我们的人体本身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一个杰出的样本,T型台上迈着款款细步的女模,她们姣好的面容,魔鬼般的身材,无一不是黄金分割律的体现,样本中之典型。现实生活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一些伟大、精彩的建筑杰作,正是由于它们高、宽、柱间距离比例符合着黄金分割律,而让人欣赏、品

味,影响甚深,你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金分割点。该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开门见山的提出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化学教师在教学《碳酸钙》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投影片。教师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者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该教师成功的应用了创设情景导课法导入新课。

例如某化学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该教师通过投影解题设疑导课,学生情趣盎然。

如果说导课是“起调”,那么结课就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就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结课的形式和方法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和激励式等。我们应该关注教师怎样在结课时体现教学目标,首尾呼应,给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完《空气》组成一课的新知识后,总结到:“空气是由许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每一种物质都有用,所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目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还记得电视上那个拍卖广告吗?拍卖最后一罐没有污染的空气,那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为了使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在这里比较好的总结了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设疑结课又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

(三)记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比较多,首先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其次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等;最后还有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研究法等。随着教学观念由“重知识轻技能”、“重教轻学”向“知识与技能统一”“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伴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能力、适应能力等必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听课者应该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怎样体现启发式教学;怎样体现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怎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怎样与学生心里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自身特点相适应;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相适应。

某美术老师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符合学生的心里特性,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某体育老师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教师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蕴含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四)记听课者的思索和感悟

美术课听课总结篇8

一、教师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忽略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中职国家规定教材一般自带教学光盘,但只是纸质课文的电子

翻版,教师不论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片面追求信息化教学,盲目加以使用,造成课堂教学重难点不突出,课件容量大,有效信息少。

二、滥用多媒体课件,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

现代化的投影屏幕鼠标成了教师上课的“法宝”,传统的黑板粉笔进了“冷宫”,教师被课件“捆绑”,整堂课依照课件站在讲台上充当呆板的“放映员”,知识点没有深入阐述,抑扬顿挫的声音不见了,生动的形体语言没有了;能够起到引导、启发和归纳总结作用的板书也消失了;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灵机一动”也无了踪影;课上黑板干干净净,课后学生脑袋空空。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视听代替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堂教学像放电影一样,学生被动地听和看,教学内容一闪而过,学生思维跟不上,根本无法做笔记,教师也没有预留足够时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四、课件制作粗糙

那么如何优化信息化教学,让中职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整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后由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发展而来。它认为,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4小时内知识保留比率分别是:耳朵听讲5%;眼睛阅读10%;视听结合20%;声音图片30%;小组讨论50%;实践练习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90%。这组数据表明“视听和声音图片法”知识保留比率仅有20%~30%。因此,信息化

教学不是万能的,除了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外,教师还要拓展“精讲精练”内涵,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的基础上,采用讨论、辩论、归纳、总结和竞争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互动教学。以国家规定教材英语Book 1 Unit 1为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框架下,我采用分组讨论互助法,4人一组,每组学生英语和信息技术知识层次错开,形成知识互补,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各学习小组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有关英国伦敦、美国西雅图两城市的风景名胜,并用There be结构和clean,blue,friendly等形容词描述,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课中精讲精练后,我创设情境,巡回辅导,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材料,限时模拟描述田螺坑土楼群、云水谣等本土著名世遗景区,各组推举代表进行现场演示,小组间互评,教师总结点评,及时巩固了教学目标。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做一个土楼二日游的视频,所有小组成员参与,在本单元结束时做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空间。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2.整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中职生基础差、厌学的特点,教师在导入环节使用音频视频,能激发学生兴趣。中职国家规定教材英语Book 1 Unit 1 Warming up教师以轻音乐为背景播放一组各国标志建筑物图片,如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埃及金字塔等,同时配上一组国籍名称:America/Britain/Egypt/France,这样能迅速抓住学生“眼球”进入学习状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语言材料特点,英语听说课,教师用传统的录音机,尤其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时,重复播放某个困难词汇、句子,收录机操作自如连贯,播放效果明显要优于光盘;“活化教材”,教师巧妙运用黑板、粉笔“画龙点睛”,增强教学感染力。

3.整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学习制作优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课件的优劣在信息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课件设计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音频视频的使用要适度,有的课件视听效果很好,但是动画声音效果“喧宾夺主”,应该掌握的教学目标被淹没,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其次,课件设计讲究艺术性,突出重点,逻辑层次分明,具体把握几个原则:(1)PPT导航进退自如;(2)整体风格一致;(3)段落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层次;(4)直接播放不要用超级链接;(5)颜色搭配避免大面积鲜艳色彩引起视觉疲劳;(6)一页PPT不要超过6行,字体36磅,6秒钟能看完、理解。此外,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尽量不用标准模板。

上一篇:幼儿园听课总结范文 下一篇:网课听课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