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3:03:25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什么是“国培”?简单地说,国家意志+专业要求+个人需求,就是国培。

我非常感谢冷水江市进修学校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于2014年7月18日至2015年1月31日,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湖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班”的学习,分四个阶段集中研修。

此次研修,围绕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主题设计,名师专家教授云集,优课荟萃,各显风流。研修活动,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新课标”的要义,给予了我们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一、破冰之旅――开启美丽邂逅的旅程

7月20,我们在生活班主任帅小伙李佳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破冰”的活动,开启了美丽邂逅的旅程――国培学习。

活动由“引子”“美丽邂逅”“征集签名”“团队建设”“驿站传书”五个部分组成。在“团队建设”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争分夺秒,群策群力,在15分钟的时间内设计好了本组的组名、口号、组训、组歌,并以海报的形式呈现。五个创意非凡的组名应运而生:十全十美、铿锵玫瑰、超越自我、新芽、梦之印。

整个活动热闹中迸发着上进的激情。每位学员由最初的拘谨尴尬到后来彼此的心灵相通,为将要开始的学习旅程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校高密度集中培训

第一阶段,7月18日至8月15日,在娄底人文科技学院听取专家讲座,30天的高校高密度集中培训。这个阶段,各位教授主要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素养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主题讲座。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与讲座,使我们明白:在语境视野下凝望和审视语用现象,从中不仅发现树木,更关注整片森林;不仅有技术分析,更有灵魂铸造,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李杰老师教会我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欧阳丹卉老师用案例生动阐释:小组合作不是目的,是手段,也只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伍新春教授用大言温暖我们疲倦的身心:从职业倦怠的角度来讲,教师的最佳工作状态应该是适度的投入,而不是全身心投入。赵年秀教授娓娓道来:传统授受范式下,学习者往往来者不拒,逆来顺受,不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造就创新型人才。李夫泽教授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教师修养与阅读方法清晰讲出……

教授们的讲座,观点真实、不高深、不做作,让我们禁不住认真地听之、记之、叹之。几十个讲座听下来,我们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增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解读与实践的综合能力。每天,白天七节专家讲座,晚上学术讨论。高密度、高水平的专家培训,我们累并充实着。

三、名师引领――影子实践培训活动

2014年10月20日至2014年11月8日,第二阶段影子实践的培训学习。

在听课议课中,我们发现,名师们课堂安排得精妙,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总被演绎得精彩纷呈。教低年级的老师让我们分享了低年级活泼的课堂;教作文的老师让我们感受语文底蕴的魅力,感叹作文教学的精妙;教中高年级阅读的老师,让我们领略了阅读课的厚重,深悟到认真备课的重要;这些名师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的丰富内涵,明白了放眼看世界的美好情趣。

这样的影子实践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诊断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习到了几所基地学校名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体验与感悟,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有效行为能力。

四、学以致用――返岗实践培训

2015年1月9日至12月9日,30天的返岗实践培训。我返回原单位原岗位,把集中培训与影子实践阶段提升的专业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了学以致用。具体实践如下:

一是观察指导同行,二是热心细致地辅导顶岗学生曹×的课堂教学。三是主动承担了多次对外交流的公开课。四是认真反思,勤于写作。五是一边带头做好学校课题研究工作,一边指导同事科学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因为我在此次国培中的勤奋努力,我在本地的小语教学领域,各项成绩斐然,影响力日增。在领导、家长、同行、学生的眼里,我的专业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得到了扎实的提升。

五、提升总结――高校研修培训

2015年1月24日至1月31日,8天,国培的最后一个阶段。再次返回娄底人文科技学院,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集中研修:一是研修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问题、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教研项目设计、教研论文的撰写;二是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生涯进行总结与反思,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三是整理研修资料,提交个人研修总结,进行国培学习的收获分享。

国培,是你,使我们的本体性知识得到了大力的重现与扩展;是你,使我们陈旧僵化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强劲的转变与升华;是你,使我们原本平淡的生活荡起了圈圈涟漪,老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每一次的相处,都充满温情与信任,让每个原本单调乏味的日子,变成了“糖果一样的美好时光”。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一、探求专业化的教师研修

“研修”与“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通常是以教、授为主,要求受训对象在单位时间内掌握需要培训的任务目标,开展的形式多以自上而下“听讲”为主,交流基本是单向的。而研修则是在单位时间里对所确立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研究、交换不同意见及想法,交流是双向互动,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还有上下互动,它的形式是“流动”和多样的。科学和专业的研修应由以下“四性”构成:

1.研修的专业性

研修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做支撑,这个专业的支撑不是单方面的所谓的专业课程,而是由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课程、专业的教学设计、专业的管理、专业的标准等构成。在此基础上,从研修方案、研修课程的设计,到研修过程的组织、实施都是在专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既有科学的依据,又有专业的标准,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在研修方案设计阶段,整体考虑研修方案的专业性构成是十分必要的。在确立了研修主题后,围绕研修主题组建专家团队,设计研修课程。研修课程的设计是整个研修过程中的主要“发光点”,但要形成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跟上,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课程就像棋子散在棋盘上,教学设计就像棋盘上的线将棋子有序化,有了精彩的课程做引子,教学设计将点穿成面,形成美妙的棋谱,研修开展才能不散、渐进、有序、有效。加上专业的管理和评价,使整个研修在专业的框架下进行和展开。

2.研修的需求性

研修的开展必须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产生源自于对研修对象的了解,了解学员参加研修的需求、现状、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参加国培的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选的优秀教师,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专业优势,甚至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如此高端的研修,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的针对性十分重要,学员心理对研修的接受程度及参与研修的态度,是研修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方面。首先,我们从设计研修前的学情调研问卷这一环节入手。通过调研了解需求和学员现状,以便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和研修活动。通过对全体学员的问卷调查,将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聚焦。归类———将不同问题分到各个教学主题里;分析———发给各个教学专家解读问题实质,为备课提供原始依据,在专家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解答与讲解;聚焦———将学员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本次研修的主要研讨问题,并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专家在备课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直面学员的问题,使研修和教学更贴近学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求学员上交一份日常的教学设计或者常态教学课堂录像。专家通过分析学员日常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员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将学员提前“卷入”到研修中,待研修正式开始时,学员已经非常熟悉研修任务,很快就能进入研修状态。

3.研修的设计性

一项有效的研修活动的开展是要有预设的,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研修主题、研修形式、研修活动、研修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研修的评价与考核等,因为,没有周密的设计,研修就像一盘散沙,或者“拼盘”,而且每个教学活动中细节的设计,都是贯穿整体研修方案的关键环节。在研修活动开展过程中,原有的预设可能有偏离,在研修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也是非常必要的。

(1)研修主题设计,是研修全过程的“灵魂”所在,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开展研修是必须明确和清晰的。主题设计可以是单一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可视研修需求情况而定。但是在较短时间内的研修活动不易主题过多。“国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北大研修班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去设计课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拘泥于某些具体的教法展示,围绕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力求面对教师碰到的那些最实际最困难的问题,包括课改后的新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沟通思想,引领教学解决困惑,斧正认识,通过认识的提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2)研修形式设计,是贯彻研修主题的载体,有活力的研修形式可使研修收效事半功倍。北大国培研修的形式定位在打破以往满堂灌式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研修模式,研修的过程:实践课堂———认识提升———再实践课堂———再认识。实践课堂:对学员在报到时带来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首先进行初次评价和教学指导;到北京的中学(北大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八一中学)课堂听课,观摩教学,对比教学,与实地考察学校的教师座谈交流,由跟队教学专家和学员共同评课。认识提升:专家就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问题进行引领教学;专家就收集上来的学员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学员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再实践课堂:经专家引领和观摩教学后,学员自身实践教学。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学员分出不同角色:教师、学生、评课专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互评;专家点评小组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教学与教学指导。再认识:每位学员做三次研修反思日志;学员分小组反思再实践课堂的教学设计,重新修改并完善;小组派代表陈述修改的教学设计,提出你们的思考与质疑;专家点评小组教学设计方案,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3)研修活动设计,是整体研修细节和关键所在。在研修主题和研修形式确定后,如何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体现和落实?为此,研修活动的细节设计关系到研修设计的效果与成败。我们在研修活动设计时,重点强调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每一个活动设计形成“活页”,将活动设计的意图、目标、要求、建议清楚和简捷地列在活页上,发给每一位学员。这次北大研修班在实践课堂中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坊”教学活动,这项教学活动深受学员欢迎,因为,在“工作坊”中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员参与其中,展现每个人的所长。学员间的相互切磋、讨论、补充、完善、相互启发等获得的收获,数倍于研修课程内容。

(4)研修评价与考核,是研修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对研修设计者的检验。通过对研修评价的科学设计可以客观地看出研修的成效。设计对学员的评价与考核,使参研的学员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跟着研修设计走,“虚已以游进”最后自然形成研修的结果。本期研修评价是要求学员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时进行一次命题研修反思,共三次。在研修结束时,每小组将研修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设计做修改,并说明小组修改的意见和依据,也可以保留原有设计,但陈述理由,更可以质疑。

4.研修的生成性

差异即是资源,重视研修过程中学员贡献的各种生成性的资源,尤其国培学员都是国家选自各个省的优秀学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可贵和鲜活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何将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和传播,这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北京大学在开展的这期研修结束后,将学员经过研修几经修改的教学设计形成专集,并由专家进行点评后正式出版,作为今后教学研修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宝贵资料。另外,为方便学员可持续地开展长期的教学交流,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平台,我们将在新学年开通“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网”,把研修延伸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层面。

二、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

如果说科学和专业是研修的首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氛围则是做好研修的必要保障,没有文化内涵的研修,使研修流于形式而止于其表,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力。研修文化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培育特色的研修主题文化

高端的教师研修,通常是要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进行的,研修的主题更体现了组织者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有了主题的研修,如同有了研修的“灵魂”。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重点考虑了北大自身的特色,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的文化渗透在研修中。首先,在专家团队的构成上,即展现学术的权威性,邀请北大著名的语文教育及相关学科专家,展现北大的“特质”教学,又有其它院校特别是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专家,还有参与研修的学员中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多方资源结合,优势互补,精心的组织、精心的设计、精心的策划,形成一盘研修“盛宴”。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不离北大的办学理念:“自由、民主、求真、务实”,继承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地办学思想,广纳众家之长,我们将本期国培研修定位既是学习的课堂,也是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大师引领,把握学术和专业的基准,课堂氛围营造开放的、畅所欲言的研修环境。再则,注重创新,体现北大人的探索求实的学风。语文教学内容宽泛,人文性强,比较难于定性评价,这也是语文学科长期以来经验性的东西多,争议多的原因。从现代教学的角度看,语文学科的评价需要增加一些定性的分析,引进一些科学性思维和方法。我们这期研修班有意采纳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常态课的真实性评估与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认知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念、建构主义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先行组织者的策略与方法、教师隐性教学行为改变、课堂讲授法等方面进行了引领与指导,并和学员进行了充分的对话。

2.创设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氛围

每一位参加国培研修的学员,尤其分到北大研修班的学员都带着很高的希望和憧憬,也带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何引导他们走向认识的正确轨道?如何把现实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这是研修的难点,也是重点。首席专家温儒敏教授提出:面对问题,不回避问题,摆出问题、正视问题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而不是发牢骚,要多提些建设性意见,少些指责与对立。专家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问题。从而使学员能够本着正确的、积极的研修态度参加研修。在研修过程讨论问题时学员更多的是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平等交流,集思广益,提建设性意见,大家普遍感到研修的收获扎实而丰富。“工作坊”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北大开放课堂的学术氛围,为学员们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自主交流的平台。鼓励研究性学习、小组间协作,广泛交流、探讨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各自认识和提出质疑,大大提高了整个研修活动的收效。对此,学员说:“‘工作坊’的合作学习,这其实是新课改教学法的一个亲历亲为的体验。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整合,让我们真实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具体效果,最后形成了小组乃至全班集体智慧的呈现,再有专家的经验及技术的点评,我个人认为是获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收获,这种学习和呈现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还有的说“,‘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很好,由小组内学员研讨碰撞,再汇聚集体智慧呈现,既有小组互评,还有专家指导,在多道工序打磨修正的过程中,我们获益多多。学员间的相互切磋砥砺,不同意见争执、学会质疑都是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我们今后专业发展树立了正确的观念,给我以多方滋养。”

3.挖掘资源,体现“道法自然”的研修文化

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北大通选课堂”是北大几十年来的特色课程,均为各个院系推选出来的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我们在发给学员教学资料的同时,将“通选课”的安排表也提供给学员。多数学员吃过晚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到不同的教室去听“通选课”,直到研修班结束,学员们的兴致未减,不舍离去是因还有许多想听的课没有听到。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融入到研修班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辅助研修环境,使研修文化更加多彩、丰富。北京大学“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在学习环境设计上选择北大东门外,学员住在西门里,每天穿行在北大校园里,途经学校图书馆、未名湖、伯雅塔,北大的“一塔湖图”对学员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体味研修文化的内涵。

三、开展研修工作是一项事业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课例研修心得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语文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二、对于教育教学角色的重新定位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机器”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以学生为本,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湖南省一直面临着培训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与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巨大之间的矛盾。“国培计划”的实施,对湖南省教师培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湖南省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引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体系。“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湖南省打造切合实际、运转有效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提供了机遇。

高校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龙头。湖南省依托现有资源,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范畴内,初步形成了校长园长培训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主体,初中教师培训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主体,小学教师培训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体,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主体,其他十余所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补充的高校基地格局。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国培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国培计划”实施,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对教师培训日益关注。这些高校已成为湖南省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核心基地。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基础。“国培计划”启动之初,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首批评审认定128所。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主要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任务和短期集中培训观摩考察任务,特别优秀的学校(园所)可以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独立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课改实验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株洲市景弘中学、湘潭市和平小学等6所学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82所省级基地校(园)承担了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遴选、建设和使用省级基地校(园),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对省级基地校(园)的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773万元专项经费对82所基地校(园)进行奖补。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国培计划”实施,推动了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

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湖南省以高校为龙头,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湖南省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过程。

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湖南省所有国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并实行差额遴选制,凡是有多家单位同时申报同一个子项目,该项目定标时至少有一家以上单位要被淘汰;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经绩效评估获得优秀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竞标,而绩效评估中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且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培训任务。差额遴选和末位淘汰制大大激发了各培训机构的责任感,全省出现了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下发了绩效评估办法,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市州教育局、培训机构、专家、学员及省国培办均参与了绩效评估工作,培训机构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对方的工作,实行培训机构之间交叉检查,聘请省外专家对各培训机构实施方案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学员现场测评、部分学员座谈、学员网络匿名测评、电话随访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评价。按照“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价+专家考评”的模式,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过程性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即时效果,网络匿名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延时效果,专家考评主要是学科(领域)专业评价。分值比例上,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4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30%,专家考评占30%;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2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50%,专家考评占30%。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湖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参加培训所获学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校本研训不超过120学分。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等挂钩,一个年度内参加培训累计少于72学分的教师,原则上在当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第。同时,开发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和专门网页,具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年度培训学分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功能。湖南省教师培训信息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使湖南省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2013年,出现10多名中小学教师自费参加国培、往届国培学员回到国培教室旁听的可喜现象。

三、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既成功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又确保顶岗实习师范生的安全并得到优质的实习指导,我们创造性采取“两次置换”实施模式。第一次置换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按照一名在职教师置换一名或两名师范生的原则,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园所)置换出来,把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学校(园所),但顶岗实习师范生并不是一一对应地进入置换出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园所),而是集中安排在县城学校(园所)实习;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学校(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两次置换”模式实施了3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受到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2013年,根据培训形势的变化,考虑到基层学校(园所)的实际情况,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项目实施由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集中研修、总结提升等五个环节组成。学员在高校集中研修40天左右后,到省级基地校(园)参加不少于20天的“影子教师”实践,之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应用所学的成果在岗实践,然后带着问题回到高校进一步解决,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真正实现了理论研修与实践提升的有机结合和螺旋式上升。同时,高校与市州教育局密切协作和沟通,按照“一一对应,按需顶岗”的原则和中西部项目1∶1、幼师国培1∶2的比例要求,选拔优秀师范生直接到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园所)顶岗实习。

短期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前移”,就是培训前向参培学员提出调查研究、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要求,学员必须带着问题和任务参加培训。“后拓”,就是布置训后任务要求学员完成,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等供学员训后交流研讨,采取现场指导、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做好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科学确定学员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和设定核心培训课程,实施主题式培训。

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通过招投标,湖南省远程培训由6家远程培训平台承担培训任务。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管理网络优势,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报名方式、实施时段、账号形式、注册方式、反馈学情、评价标准、组建省级课程专家团队、辅导教师管理、市州工作研讨、组织校本研修。同时,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立“国培计划-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页,并与其他5家远程培训平台实现链接,学员统一注册、登录专页后分别进入相关远程培训平台“分网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

“转岗教师”培训,采取“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实施。将整个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集中培训8天,送教培训3天,远程培训60学时,共计126学时,时间跨度3个月。长沙师范学院对项目实施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制订课程、学指导、统一质量监控,并直接负责“送教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和教学工作。集中培训任务、送教培训组织管理由每个市州在当地遴选一所具备中专层次幼儿教师培养资质的师范学校或机构来承担。远程培训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长沙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强大齐全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除了各大类项目的模式创新外,湖南省各子项目实施也各具特色。如“送培上门”项目,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中小学送培上门项目涉及5个学科,分别是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每个学科分四个模块,如小学语文分为“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当地教师的研讨课,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专家即时点评与教师互动,专家微型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培训更具针对性。

四、引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国培计划”实施,引领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实施工作,推动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对全省培训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纷纷采取国培管理模式,对本地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如湘潭市教育局借鉴国培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通过招投标和答辩会等形式遴选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建立“双班主任”制、项目首席专家听课制、课堂教学测评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丰富多样的培训文化,对学员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做法与经验对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必将推动全省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培训是事业,培训是科学,培训是艺术。全省各培训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国培当作事业来做,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讲究培训管理的艺术,使湖南省国培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每年都有重大突破, 湖南省国培项目实施经验在教育部有关会议上交流,一些兄弟省市慕名前来学习和观摩。同时,培训也是遗憾的艺术,国培项目实施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以研究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打造湖南省教师满意的高品位国培品牌。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根据《致国培计划(2011)――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项目学员的公开信》要求,以语文学习积累和语文教学研究为重点,体现“生活化语文”学习特色,即“用生活丰富语文,用语文扮美生活”来记录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工作站这一研修平台,浓厚学习氛围,增添语文学习的情趣,培养一支爱生活、学语文、爱学习的团队。

二、研修站的性质

本工作站是在江西师大教师教育处指导和帮助下,在青山湖区教体局及教研室重视关怀下,以省级课程培训专家、省骨干教师顾红老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成员是由青山湖区初中语文学科及信息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合作团队。

三、工作目标

本研修站以“生活化”语文为研修特色,以语文教学研究和个人语文习得积累为主要内容,以不断更新、充实网页和开展研讨交流为主要方式,自主开展各种读书写作和研讨活动,旨在借助网络平台的便捷和优势来开展各项研修活动,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骨干教师团队,把工作站建成名师成长的摇篮、热点问题研究的中心、优质资源整合的基地、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

预期工作目标如下:

1.带出一支优秀团队

研修站的团队成员的选拔标准如下:一是在语文教学上有追求,二是在各自教学专业上有特长和亮点,三是对网站的工作有高度奉献精神。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工作站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2.打造一个品牌项目

通过“听风岁月”这一主题进行以下诠释:

听风者,谛听天籁,坐看云起;

听风者,察纳雅言,有容乃大;

听风者,知无不言,直抒胸臆;

听风者;独善其身,不以物喜。

“听风岁月”即围绕以上主题体现的一种语文学习状态和学习积淀,它结合“生活化语文”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总结自身的语文习得和相关教学经验,实践“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用语文记录生活,用生活呈现语文”的研修过程。

3.进行一次精彩展示

工作站成员轮流每年承担一次区级或以上主题展示活动,可采用教学交流研讨会、网站工作报告会、专题讲座及论坛、公开教学、教学沙龙等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生活化语文”研修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创建一个特色网页

开辟工作站网页,网页设计要富有清新简洁的美感,及时传递工作站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站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5.推出一批教研成果

研修站将以读书写作、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成果为主,以个人文集、个人专著、精品课堂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案例(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学科专业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现成果。

四、工作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研修站首先要坚持读书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推荐以下书目供团队成员共同学习:《教师如何做研究》《特级教师精彩课堂实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肖川教育随笔》《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优质提问教学法》《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等,每个成员要坚持写读书笔记,参加网上读书交流,向工作站推荐好文章。要把读书学习当成工作、生活的方式,让读书成为习惯。

2.体现“生活化语文”的特色,大力提倡教师积极从事写作

要求团队成员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对生活观察与思考丰富语文习得,通过写作的方式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落到实处,可以通过完成生活感悟、教学随笔、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类型的“作业”,来完善自己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积累,不断提升语文学习和研究能力。

3.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打造精品课堂

以日常语文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工作内容,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例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说课评课,做精品课,磨竞赛课,点评教学实录等……要求每位团队成员,每学期出一堂精品示范课,在全区或以上教研活动中展示。

4.整合资源,实施资源共享

借助以及整合网络资源,以本研修站为载体,建立系统规范和高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工作动态、研修实践交流、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工作职责

1.主持人职责

(1)负责制定并落实工作方案,主持工作室的日常工作。

(2)组织指导研修站成员开展研修活动,帮助各成员在较长的工作周期内实现专业成长目标,即结合我区初中语文教学园地,将团队成员培养成更高资质的优秀教师或帮助其成为在某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

(3)带领研修站成员开设一定数量区级以上公开课、培训讲座或教学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定期组织去农村送教,或与某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教。

(4)不断丰富研修网页和资源库,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研修站团队成员职责

(1)准时参加研修站的各项活动。

(2)每周访问工作站网页至少3次,并就网页上的内容参与研讨,不少于1次。

(3)每学期与结对教师就初中语文教学交流不少于2次,并留有资料。

(4)按时完成研修站布置的各项任务,如教研活动、竞赛活动、课题研究、培训交流等方面。

(5)每月向研修站网页提供至少1篇教学随笔、课例分析、课改心得、读书心得等方面的资料。

(6)每月向研修站网页提供至少1篇推荐的文章,需注明原作者、发表刊物或网络转载的地址。

(7)每学年提交1份参与研修站工作的心得总结,交研修站、学校各一份。

(8)三年内至少承担1次市级及其以上公开教学,1次专题讲座。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一、让“送教下乡”的实施方案与“校本研修”制度对接

在“国培计划(2016)”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训前调研,发现了少数学校重教学、轻教研,个别校长不能带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成了年轻教师的事,成了教研组长的专利,成了有职称评聘需求的教师群体的事,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督导等实际问题。据此,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送教下乡”培训的最佳切入点,将制度建设与“送教下乡”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汨罗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乡”培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组织分工、责任分工、监督评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形成教师教育股、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管理与研究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专家团队、乡村学校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上下联系、多层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县级层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领导职责;二是突出了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术职责。在基层学校的实践层面,我们首先要求各送培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将基地学校和送培学校的校长确立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励约束机制,在“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中,对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研修制度建设成为了培训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让“送教下乡”的领导意识与“校本研修”思维对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对“送教下乡”培训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汨罗市教育局分管队伍建设的副局长牵头,教师股组织召开了有全市各乡镇联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送教下乡”培训基地学校校长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对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责任,并要求基地学校拿出切实可行的承办实施方案,基地学校与送培学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对接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基地学校的场地准备、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三、让“送教下乡”的基地学校与“校本研修”平台对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所在学校,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校本研修的宗旨与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校本研修的起点与根基是“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活动状态与主体是“在学校中”。在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五大项目的九个班级中,都不同形式地组织基地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示范教学”和“研课磨课”的学习活动。他们以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基地,从学校出发,在学校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校为本,在“示范教学”阶段,各个基地学校的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在“研课磨课”阶段,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研磨活动,并当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汨罗市长乐镇中心小学、汨罗市罗城学校、汨罗市汨罗镇中心小学等送培学校都发动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打磨活动,做到了以学定培,以研促训,以评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学员李瑛告诉我们,本学期汨罗市白塘乡中心小学积极构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单周大教研,双周小教研的形式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在大教研中主要针对学校大层面的教学问题探索,小教研则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问题探索等,加强了教研组团队建设、课堂诊断、课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这样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贴合了教师们的教学实际,通过“送教下乡”培训搭建的平台,学员们的教学水平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四、让“送教下乡”的专家团队与“校本研修”角色对接

校本研修的三条基本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汨罗市2016年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培训者团队成员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训专家团队为引领,以本地培训专家团队为支撑,初中数学、小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初中班主任、幼儿园教师五个培训项目所聘请的本土培训者,都来自基层教学一线,都是近几年本市的名师,有些甚至是连续几届名师,可以说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师中的名师,他们不仅仅课上得好,培训、微讲座样样都行,对教材、对学情、对校情、对校本研修、对学员需求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而且,榜样就在身边,可学、可亲、可敬,在“送教下乡”培训中他们是学科专家,在学校中,他们又是通过“校本研修”成长起来的教学骨干,由他们来组建专家团队,实际上也是一个教研组长,既是引领的专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们的送教才最有针对性、实效性,最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五、让“送教下乡”的阶段活动与“校本研修”模式对接

在“送教下乡”培训中,我们坚持按需施训、立足乡村的原则,强调前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专业引领,能力转换,实践指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实践性特征。针对乡村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按照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体提升,共六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培训。例如:为落实“研课磨课”环节,积极贯彻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的 “三以原则”:课堂研磨,以学定教;培训实施,以研促训;人人展示,以评促改。培训者按片区分小组进行校本指导,要求“个个参与、人人展示”,使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环节,与“送教下乡”培训的模式殊途同归,极其吻合,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实践,再提高的研修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求短期行为,但求持续发展,着力帮助农村教师营造终身学习、校本发展的良好环境,引领农村教师结成专业发展的跨校联盟和常态的教学教研共同体。

六、让“送教下乡”的培训课程与“校本研修”资源对接

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和实施好一系列着眼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活动,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省级专家引领和一线骨干教师示范,全体学员参与,开展研课磨课、学术沙龙、岗位实践、校本论坛为主要方式的培训,并把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才艺展示、信息技术等课程都编排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培训的教W资源是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在培训活动中的动态表现,通过培训者的有效选择和使用,使得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从“静态”变为“动态”。首先,教学资源由培训者与学员共同建构,在研修过程中重视课堂互动和师生对话,帮助学员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许多学员在培训期间感受到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的联结体验,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从“仿真”状态有效迁移到“真实”状态,体现出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教学资源体现学员之间共建共享。“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班级为学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员的课例、课件、心得体会都可以在班级QQ群和学习小组共享,这些认识和经验的分享,闪烁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级交流和应用中得到升华。最后,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教师培训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核心环节中,我们选取加工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资源。

七、让“送教下乡”的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

从知识的复杂性来看,教师培训要建立在对学员认知独特性的认识基础上,为学员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不同途径和机会,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五个一”:一节汇报课;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一份研课磨课记录;一次微创新教研论文;一堂微课视频。在“送教下乡”培训的五大项目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中,通过说课、微课展示、小组赛课等多种形式,累计完成研磨课560节次,评选优质课75节、精品课40节,组织专家讲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视频”等资料436份,形成了培训理论、案例、游戏、故事、文本、PPT课件等学习成果,使学员的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与学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对接起来,汨罗市将这些资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盘,免费下发到各个中小学、幼儿园,为它们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了帮助乡村教师,帮助乡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级教学竞赛中,汨罗市第二中学熊立红老师参加湖南省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第1名获化学课一等奖。汨罗教师参加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有6个学科获一等奖,居岳阳市前列。汨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选手80%是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的学员,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们组织600名参训教师,齐聚在汨罗市电影院,参加了“总结提升”的培训,湖南省教育厅国培办黄佑生主任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由五个项目的部分参培学员作为代表,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分班级、分科目,采取文艺节目、朗颂、师生同台讲故事、PPT课件展示、视频汇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班级,通过对“乡村特色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沟通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使参培老师在“班会课如何上?班级活动如何组织?”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总结提升的环节中,汨罗市红花乡露水坡中学的李美英老师和班上的学生同台讲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整个活动受到了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汨罗市教育局领导、学科首席专家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

八、让“送教下乡”的财力保障与“校本研修”经费对接

汨罗市本级财政,严格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列支培训经费。同时,本地教师培训经费与“国培计划”专项经费,均归口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在经费监管上,汨罗市教育局牵头建立了专项经费跟踪审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预算规划,年中有督查指标,年终有考核奖惩,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2016年我们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在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兴建了一栋培训楼,竣工后投入使用。投资4300万元建设好了全市中小学的“三通两平台”(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使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驶入了互联网时代。

2016年“送教下乡”的项目资金,由湖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及时划拨经费,我们按上级规定及早制定出预算,把资金划拨到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支出按国家财务制定严格审批,统筹安排、专款专用,既不挪用截留项目资金,也不超支年度项目经费。凡是被确定为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基地学校的单位,我们在场地器材、文印耗材、宣传、学员用餐、后勤保障、校本研修等方面拨付经费。同时,为了支持校本研修,让学员读好书,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支持书香校园建设,增强培训的延续性,促使教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给五个项目的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赠送了1200本专门书籍,学员通过阅读和自学,走进课堂,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专业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一、以培训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质量是培训的生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而其精心有效的实施是提升质量的基本保证。

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整体课程设置从现代教育理论提升入手,到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课堂实际问题、多媒体运用中的问题的解答,听优秀中小学教师示范课、优质课、教学实践,到现代教育理论、专业水平再提升,教学再实践,注重提升学员整体素质,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种子”教师。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设置,精心实施。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建立教师培训需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深度调研制度,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及教育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采取考察听课、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研培训需求,各学科每年完成培训需求调研报告。研究如何以“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新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置个性化课程、结构化课程和“课程超市”,尤其是重点研究50%的实践性课程如何设置。

二是注重培训形式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学校鼓励专家团队依据不同项目类别、不同学科类型研究并实践不同的培训形式。鼓励采用“三带四步”研修模式,即“带课题、带课例、带资源”三个研修任务,“发现、研讨、展示、提升”四个研修步骤。“带课题”指向“在研究中学”,“带课例”指向“做中学”,“带资源”指向“在反思和积累中学”,以任务驱动学员,引领学员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交流思想,给学员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性和探究的课堂,推动学员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勤于研究,努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的农村“种子”教师,以起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严格按照“以模块专题定专家”的原则组建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学校依据“以模块专题定专家”的原则,以国培专家库和省培专家库为基础,吸纳优秀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各学科不断充实各模块专家队伍,不断优化各学科模块培训专家库。鼓励各学科充分吸纳校外专家资源,同时注重培养自己优秀的专家团队,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从事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对接研究。学校制订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学科教学论教师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半年以上的教学实践,精心打造一支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家团队,学校涌现出了凌云志、邓水平、贺利燕等一批年轻的优秀“双师型”教师。

四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首席专家听课制度,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和督导,首席专家听课常态化,学校领导多次深入课堂听课,课后深入学生中了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推行课前反思常态化,积极引导学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注重发挥班级作用,各培训班成立班委会,班导师由富有责任感、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担任,班主任带领班委会积极开展班级讨论,认真组织教学观摩点评。培训期间,实行大班教学、小班研讨互动,班导师严格考勤,并将学员出勤率作为优秀学员评选和结业考核的依据。还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学员的结业考核,将考核细化成绩及具体情况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送培学校反馈。

五是打造学员沟通和交流平台。开辟“国培论坛”,为学员提供互动交流、表达心声的平台;编辑出版的《国培简报》,成为学员国培交流的窗口,激发了学员撰写研修心得、教研论文、宣传报道和抒情写意的热情。学员坚持写学习心得成为一种习惯,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员黄房生,学习期间撰写了20多万字,我院帮助其出版个人专著《向着阳光走》,小学语文学科2012年和2013年每位学员均编辑《花开的声音》个人成果集。培训手册扉页一句“培训是机会 培训是缘分 培训是享受”不断地警醒和激励学员,业余生活安排也丰富多彩,“国培晚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学员深感师院大家庭的温暖。

六是加强训后跟踪指导。培训院校的跟踪指导,可以促进学员训后继续学习和深入思考,帮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学效果,指导学员巩固培训成果,深化培训实效。我们通过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各学科培训网络平台、培训班级公共邮箱、QQ群和微信群等通信平台,学员在通信平台中进行交流,讨论,问候。同时,我院的每个学科均安排了学科指导专家加入这些通信平台,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分享和指导。另外,我们还通过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了解学员训后发展和成长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后续的跟踪指导,我们发现和培养了黄房生、张璟、廖海燕、谭雪娥、朱龙春、余红英等一批农村基础教育种子教师,推动了农村“种子教师”的培养,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

二、抢抓“国培计划”机遇,深入开展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对接研究,积极推进师范院校培养培训一体化

“国培计划”给了师范院校一个紧密对接基础教育的机会,一个发展自己、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培养推动培训,培训反哺培养,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双方内涵发展。

我们依托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充分挖掘我院百年师范所沉淀的丰富和成熟的基础教育经验,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教师潜心研发国培课程资源。

我们要求新的课程资源必须体现最新教学理念、最优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要求课程资源遵循基础教育教学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和培训学员的特点,反映培训目标,切合学员实际,指导学员开展有效教学;艺术是要求课程资源设计精致完善、行之有效且富有创造性。课程资源始终以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中心,坚持依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人文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农村骨干教师的终身发展服务。培训课程资源的研发在于系统地、科学地、有效地总结培训经验,立足长远,力争在全国大规模教师全员培训开展中有所作为。

学校专门成立“国培计划”课程资源丛书编委会,深入开发“国培”课程资源,鼓励将教师培训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推动培训、培养、培研和服务之间的深度融合。2012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课程资源丛书第一辑,有《向着阳光走——一个基层教师的“国培”心路历程》《良心的事业——教师培训对话录》《田野的烛光——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随笔》《特色专业建设与语文教师培育》、《新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念与教学技巧》《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研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创新》等著作八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亲自作序,向全国从事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同行们推荐。我们计划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辑丛书。

课程资源开发推动各师范专业重新思考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实施。目前,我院各师范专业大量聘请中学名师担任讲座教师,情景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广泛推行,实行参训教师与本科生“一对一渗透式培训模式”,建立培训学员与本科生互动教学和经验交流平台,即一个国培学员在教学上全程指导一个本科生,一个本科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联系和帮助一个国培学员,两者互相渗透式提升。培训学员参与本科生教学活动,“双师型”老师课堂活跃而有效,师范生培养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大大提升。

尤其是师范生顶岗实习,它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创新、师范生培养改革、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设、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实践都有重大意义,这是湖南省“国培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我们把顶岗实习作为传承百年师范特色和教师培养培训改革的突破点之一,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多次召开“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协调会”,2012年9月学院出台了《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全校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为加强顶岗实习生的业务和安全培训,采用中学名师示范、历届实习汇报课视频材料展示、微格教学训练、教学法教师指导等,走“模仿学习—亲身实践—诊断指导”的路子,逐步提高学生备课、授课的能力和中学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

顶岗实习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平台,学生提前适应教师岗位,体验教师角色,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并融入到教学中去,就业竞争力增强;同时推动高师院校调整完善与顶岗实习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大幅度强化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突出师范专业的实践性、专业性和学术性;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的矛盾,弥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此外让实习生到贫困地区乡镇中学实习支教,可以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送到农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以“国培计划”为平台,强化实践性培训,与培训实践基地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

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升培训实效,推动培训内涵发展。

“影子教师”是实践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参训教师与“原型教师”如影随形,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原型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教研科研行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与领悟“原型教师”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的一种培训方式。“影子教师”具有实践性、研究性、自主性和互,有利于促进学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迅速提升。

为了有效推行“影子教师”实践培训,2010年我们制定了《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教学实践基地遴选方案》《影子教师实践培训实施办法》《原型教师遴选条件和遴选方式》等制度,遴选了一批优质城市和农村中小学作为“影子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同时对遴选的一批优质原型教师组织集中培训,掌握跟班研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结对研修”为手段,促进对话交流和情感沟通,为“原型教师”对“影子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研修指导奠定基础。

2013年,湖南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行高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再集中研修、后期跟踪五阶段交叉培训模式,螺旋式提升学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影子教师”阶段,我们配备指导教师带队,全程陪同学员参与备课、观课、评课,参与所在学校的校本研究活动;返岗实践阶段,利用网络平台、班级QQ群、微信和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远程指导与实时监控,要求学员完成“六个一”,即上一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写一篇培训反思、指导顶岗师范生上一堂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填好一张返岗实践回执表;第二轮高校集中研修阶段针对学员“影子教师”和返岗实践的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再设计和论证,采取说课评课、教研活动心得交流、论文答辩、小组互助合作、培训研修成果系统总结等方式确保学员最关心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有效解决。

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与培训实践基地的合作非常重要。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遴选了128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作为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我院从中遴选了岳阳许市中学、株洲景弘中学、永州马坪学校、岳阳华容宋市中学、衡阳常宁水口山中心学校、衡阳市二十三中学等学校作为培训实践基地,并和他们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合作。全过程指前期调研、集中培训、返岗实践、影子实践各阶段开展合作。全方位指在基础教育一线需求调研报告、教师之间互访互派、影子教师阶段教学教研合作、培训课程资源的合作开发、种子教师的打造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以及师范生人才培养、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等多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以“国培计划”为契机,加强培训研究,打造培训特色和培训品牌

我院院长刘沛林多次提出要把“国培计划”作为衡阳师院的一项事业来做。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作为培训机构,不仅仅是管理协调,也不仅仅是服务,更多的是专业引领,着意打造培训特色和培训品牌。

一是加强培训制度化建设,规范培训工作。建立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进一步细化培训日常工作流程,加强项目实施过程、全程监控、科学考核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强培训理论研究。2013年我院获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国培计划改革创新类”示范项目“基于‘国培’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此为基础,根据地方高师院校国培工作实际,对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制体制障碍和培训工作的具体矛盾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示范性的农村种子教师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培训、培养、培研和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培训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形成课程特色和专家团队优势。建设我院特色课程,如王船山教育思想解读、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石鼓书院的历史与教育文化等;创设有效的培训形式,如“三带四步”研修模式、一对一渗透式培训模式等,注重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打造“双师型”团队,专家团队与学员朝夕相处,不仅仅在生活,更在专业上引领学员成长。建设各学科教师培训网站,使之成为学员交流的窗口,也成为我们专家团队服务学员成长发展的平台。

四是营造培训文化氛围。我们始终相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培训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品位,学员在文化培训的氛围体验中无形提升。

高质量完成后续国培项目,我们任重道远。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是衡阳师范学院的义务和责任,全力打造衡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品牌,走专业化、精细化教师培训之路,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升培训质量,为推进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看到最后一次作业的评分,我长舒一口气,终于结束了!20多天来,除了上课,想的做的全是怎样尽快完成这次国培。有不少同事常常问我模块一该怎么做?模块二怎么学?开玩笑说过写个详细的指南,但自己一直忙着学,等我学完了,发现同事们也大部分完成了,那我就谈谈这次培训的一点感受,为自己这次培训做个总结吧。

自认为在信息技术方面不会落后的我,第一次的能力自评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什么是“翻转课堂”?什么是“数宇资源”?什么是“思维导图”?什么是“地平线报告”?一个接一个新名词,都是我没有听到过,满满的自信跌入谷底。能力自评诊断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图上是红黄一片,原来我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已经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忽而又感到幸运,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应该好好把握,利用空余时间把课程认真学完。

看的第一个课是《地平线报告》,深深地震撼了我,高科技已经运用在课堂上:学生自带设备,一面墙的教学大屏幕,有问题马上能请教到世界各地的专家,3D打印让桥梁模型立马呈现……我看得很认真,有不明白的地方还会倒回去看。

正当我踌躇满志,想认真地一个个学完所有课程时,培训网页上的一个简报让我意识到:我不能这样慢悠悠地看了。简报上公布了这期培训学员的优秀学员名单,并且以后每隔几天就公布一次,落后的学员还要点名通报学校。实际上培训分五个阶段,最后期限都在2017年1月20日,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阶段一公布出来就要求学员几天内学完?单是听课,每个阶段180分钟,五个阶段15个小时,如果认真看,几天怎么看得完?还要写作业,写日志,问答……有些课不是听听就可以的,像《Word 2007的应用》、《PPT课件的若干基本制作技巧》这样的应用技术类课程,只有实际操作,才能记得住。但简报像催名符一样催着我,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但为了不落后,我还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说是学,实际就是点开一个课程视频,然后就去干别的事,每10分钟点击“小闹钟”,又会接着计时。至于视频放了什么,我已经很少去看了。

10月27日开始至11月10,不到半个月我学完了模块一,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进入模块二,星期五晚上听完YY直播,写反思,交总结,完成!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静下心来,这样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我之前不知道的现在依然不明白,于是我又进入模块一,找出自己想听的课,重头认真再听一遍。

先听的是《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解读》,了解到全国1200多万教师,已经有600多万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但这参加培训的600多教师就真的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吗?这种只求培训速度,不求培训效果的做法,真正是浪费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真正做到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如果做不到,就要被淘汰。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让我意识到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转变,学生将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转变到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翻转课堂不正是如此吗?老师提前将录制好的课传到网上,让学生在课前提前上网看视频,与同学讨论,然后在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时间与教师参与关键学习活动。

《问卷星帮您轻松实现在线学习评价》让我知道还可以在网上出试卷,自动分析数据,但问卷星也存在一些问题,出题大多是选择题,不能出填空题,主观题不能自动分析,还是要人工。于是我又了解了一些现在常用的布置作业的APP,发现大多适合中学,或是数学学科,针对小学语文的作业APP好像没有。

星期五晚上听的一堂YY直播课,也让我深有感触。首先是这种网上直播的上课模式很新鲜,也很有趣。几百上千人同时听课,边听边有人不断地提问,听完后,还留有一段时间线上回答学员们的问题,大家都很好学,提问时间已经结束了,还不肯离开。其次是我听的这堂课——刘慧珍老师的《做一个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正契合了我们学校正在推行的“语文主题学习”。刘慧珍老师讲的课与学校九月份请的专家讲得差不多,但她的两个观点我很赞同。一个是“教育是等待的事业”,老师要学会等待,要有耐心,等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习惯养成了,再逐步提出阅读要求。也许一开始只有几个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会增加到5个,10个,15个……如果全班有一半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就功德无量了;一个是在教学中老师千万不要指望家长,我们老师也是家长,有几个能做到完全配合老师,大多数也是把教育孩子拜托给孩子的老师吧。听完,我释然了,不再埋怨怎么有那么多学生不认真看书,不再为家长不给孩子报听写而生气。

老师要等待学生慢慢成长,学校也要等待老师慢慢改变,我们都要学会慢下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果实也要到秋天才能成熟。只有能忍耐住冬天的严寒,才能等到春天鲜花盛开。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二)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观摩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小学音乐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语文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争取能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总之,国培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我会以国培学习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国培中收获很多,使我不断提高,不断充实。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三)

披荆斩棘 踏歌前行

通过这次英语的培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一、服从管理,认真学习

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履行培训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的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如学习教育理论、做随堂笔记、听专家课、答疑、写教学反思、参与论坛。随着课程深入研究,让我重新审视我的学生和我的育人理念:教师真诚的爱更会影响、感染、爱护每一个学生,这份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学习期间,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一名现代的好老师,尤其是当前课改下的好老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培训期间,我参与了讲座和随校学习两个部分,有专家教育科研理论方面的讲座,他们精辟的论述、睿智的观点、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还有优秀教师的课例,让我更直观的学习到站在第一线教师应有的面貌和方法,使我从观念上、理论知识水平上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

三、在学习中交流

我非常珍惜这一次的培训机会,也感谢领导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次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可以学到各位教授和名师最新的教育理念。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自己欠缺的知识,这其中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师生间沟通的技能技巧等,同时非常感谢各位教授、各位老师辛勤的付出,正是有了你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的提高。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英语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运用这几天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尽量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校的英语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语文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发展性教师培训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长期的、高效的、关注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品,伴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具有国家意志的教师培训行为,它本身的意义不仅在具体的培训本身,更在于它带来的对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所具有的持续创新的变革性效应。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师学习的特点与规律进行专业设计,重视多元化的互动与合作方式,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

一、增强需要意识,实现动态发展

1.目标设计动态化

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需求显然来自教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培训模式。在此模式中,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起点找到之后,学员要为解决问题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求知识,培训者不是“真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而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和点评者。[2]

在实施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项目过程中,依据教师以往的需求,确定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主题。我们依据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理念制定了问卷,设计了30道选择题、8道问答题,对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100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份。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把握情况见表1、表2。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从表1、表2可知,被调查的语文骨干教师中有不少人对课程的性质把握不准,语文教师所定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课文情节的把握上,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偏少,无效劳动多。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马上调整目标,确定“为学而设计”的主题,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这一核心理念,引导学员学习如何抓住重点目标设计学的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努力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2.课程设计动态化

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培训面向的是教育教学实践。实践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动态的、发展性的需求,而且在很多时候,教师的需求是隐性的,很难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培训者必须采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才能挖掘出教师的隐性需求。[3]

然而,在进一步对培训者进行访谈和实地调查后,发现修改后的方案还是难以获取部分教师的隐性需求,也难以实现对教师动态发展性的需求。于是,再次调整课程,实现课程的动态化设计,即在原来的课表中设计一部分动态选修课程(不超过10%),在突显培训主题前提下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教师急需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参培者的学习要求。

3.培训方式动态化

从提高国培教学的实效性出发,我们以教学方法的动态设计为抓手,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将参与式培训理念融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将单一的“理论灌输式”培训变为“参与探究式”培训,专题学习与广泛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人际互动和网络交流相结合等。为了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我们不仅在每一次讲座中预留30分钟左右的时间互动,培训团队的专家们更是精心设计多场参与式培训,如主题工作坊、微格教学实践等。

二、增强主体意识,实现主动发展

教师培训只有把外部的努力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驱力,才能最终内化为教师个人的发展品质,成为教师自主发展、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由此,引导教师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进行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的目标。为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一方面可通过系列讲座的方式使教师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实践证明,教师的良好形象不仅能促进和强化学生的发展,也能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这些方法一是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且在生活中充分发扬它,并不断取得进展;二是让教师改善自我形象;三是引导教师经常清除自身的消极想法。从而实现从教师的被动发展走向教师的主动发展,从教师培训走向教师发展的转变。

1.主问题行动研修中的主动性

为解决培训目标中的主要问题,我们采取了“主问题行动研修”的方式。以小学语文示范班培训为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对阅读教学引申出若干分问题,学员按年级分组,每个学员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年级,针对阅读教学的困惑确定一个研究主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此次学员个体在培训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主问题行动研修”是立体的,它可通过任务驱动、问题探源、理念转变、技能更新、反思实践、后续发展等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但每一个行动板块间又是相关的,比如带着问题进行理念的转变,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技能,培训板块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主问题行动研究”又是有序的,从接受任务到产生问题,再到带着问题学习新理念,进行大“洗脑”;运用新的理念指导实践,最后到实践中反思、发展,层层推进,步步提升。学员带着问题学理论,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反思,研究气氛很浓,研究场基本形成。

这种问题式的培训,目标集中,培训内容富有梯度,在此过程中学员形成了强烈的参与动机,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后续培训等方面都能主动提出要求和建议。

2.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的主动性

①参与简报制作。要求学员对当天的研修内容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及时总结心得体会,直接参与简报栏目创作。学员还可通过短信平台、QQ等形式随时就简报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②设计教学内容。邀请学员帮助设计和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对实地教学的量表观察等;增加学员对专家教学的点评环节。③参与班级管理。采取“首席专家—班主任—班长—组长”的班级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学员骨干的带头作用,有效调动参训学员的积极性。以上措施充分发挥了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仅促进了学员研修理念的提升和各地教学、管理经验的交流,而且能够使参训学员深度参与到研修活动的组织实践环节中来,积累和丰富了培训管理经验,学习和实践了科学规范的培训模式,为其将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前移后拓”意识,促进全程发展

发展性教师培训必须树立教师发展终身化的理念,认识到教师发展是一个开放、动态、持续的体系。我们要为其发展的各阶段提供符合个人条件和需要的服务,尤其应将教师培训后的发展视为重心。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帮助培训者个体实施全面综合性发展。要发展其自觉更新能力,使其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并把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功能的各种教育机构内在地联系起来,实施一体化教师教育,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4]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发展性教师培训的模式,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全程发展,实现“前移后拓”。培训“前移”指对学员的培训向前推移半年左右,让学员在参与集中培训之前做好充分的预培训准备,预培训准备包括:①在竞争中筛选学员,选出事业心强、好学上进、业务基础较好的教师参与培训;②让培训教师明确培训的意义、目的,形成积极的自我动机;③广泛开展学前调查,了解教师的需求。“后拓”指学员参与集中培训后由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跟踪培训,它包括了解学员培训后的变化和发展;专家与学员继续合作,开展实践性研究;布置一定的研究任务,指导学员完成;总结优秀学员的经验,在面上推广;指导学员带动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让学员实现终身发展,我们特别重视对学员的后续指导,关注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反思。为此,我们健全跟踪培训制度,组建后续培训团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创设学习交流平台。为了落实这一工作,我们将学科培训的后续跟踪指导纳入到考核办法中,要求学员回到单位半年之内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上一至两节示范课,作一个专题讲座,写一篇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做一个小课题。此外,我们还通过送培下乡,网上专题研讨,提供资料,帮助学员建立工作室等方式进行指导。真正发挥学员的辐射、种子作用,促进其专业发展。以语文示范班为例:由学科首席专家牵头,组建了一支由培训授课专家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组成的后续培训队伍,制定方案,提出要求,进行网上研讨、疑难解答、展示学员研究成果等活动。此班培训人数为98名,结业仅一月,学员就为当地教师上示范课、主办专题讲座和组织开展研讨活动42次。

四、增强“辐射引领”意识,实现滚动式发展

通过培训机构进行“国培”的教师数量毕竟有限,如果采用滚动方式发展培训模式,培训数量将会成倍增长。

滚动式培训的特点是将接受培训的教师转变为培训教师的教师,一个带1个,一个带10个,一个带几十个,像滚雪球式地滚动发展。采用滚动式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①牢牢抓住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问题,如“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切实予以解决;②后续培训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形成以培训机构为中心的十人左右的教师团队;③专家与培训教师结合,进行以教学案例为主要形式的长期实践性研究。一位教师可引领若干位教师,一位专家可引领若干个团队。培训的主要形式:①名师工作室,帮助培训班里业务与组织能力较强,且有一定职位的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利用已有资源(已结业的四届学员)协助挑选工作室成员,策划系列活动。例如福建省的一位学员所创办的“幸福教师梦之队”名师工作室,通过“主题式精微研训”模式开展活动,所组织的活动已覆盖福建省的多个县市,吸收并引领了几十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成长,其中的许多骨干教师又再带领新的一批骨干教师前行。②校本学习研训共同体,做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层单位。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引领本校教研组做一些问题研讨。此外,课题研究学习共同体、专题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等形式都可成为骨干教师滚动式发展平台。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部,湖南 长沙,410205)

参考文献:

[1]胡曼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J].民营科技,2011(10).

[2]冯大鸣.美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

[3]黄少颖.关于教学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继续教育数学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