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7:16:37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骨干教师培训 成长研修培训模式 《寻求成长突破》 评价

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农村教师是决定农村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农村教师的发展,不仅是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农村教师队伍的核心与脊梁,是推进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农村教师培训是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期望着中国的农村教师培训能突破目前的瓶颈,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与之相联系,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思辨、逻辑演绎式探析,显现出缺乏操作性、实践性、适切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很难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及其操作策略上有整体性、直观性的把握,更难以在培训实践中灵活运用。可喜的是,由刘远胜、许泽能合著的《寻求成长突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维度寻求农村骨干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培训模式,在构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

纵览全书,细品深析,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提出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成长研修模式

我国重视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已抓了若干年,有了不少成型的培训模式。而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该书做了新的、非常有效的尝试,在深入分析了农村骨干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剖析了多种教师培训的方法和机制,集各家所长而主张大综合的培训方法,提出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成长研修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培训模式,包括成长、研修和培训三方面的内涵,其培训模式的流程是自主学习――前期培训――远程研修――行动研修――中期集中培训――深度研修――总结提升――追踪指导考察。该模式强调在教师培训中,既坚持理论引领,又注重实践操作;既邀请名师指导,更强调自主研修;既学习成熟的培训经验,更突出自己经验的建构;既有短期的集中培训,更有长期的校本研修。由此,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农村骨干教师突破成长高原期,使他们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农村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视角新颖,内容丰富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教师发展也随之进入学者的视野。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决定于教师专业素质。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是提升其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关键在于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模式是否有效。

该书以新的视角,从“成长突破”这一培训目标着手,意在构建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的有效模式,提升农村骨干教师专业素质,从而使其引领农村教师群体的发展。该书向我们展示出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的全貌,告诉我们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的应然之道。如,自主学习是要达到反思总结的目的,为培训做准备,前期集中培训是激发专业精神和引领成长方法,基于网络资源的远程研修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行动研修是在行动研究中成长,中期集中培训是提供有效课堂教学的研修,深度研修在于总结有效教学经验,总结提升旨在提升成长品质、激励不断成长,而追踪指导考察是形成学习习惯并在培训后再提升。并且在整个学习研修过程中,网络伴随始终。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不是单维、个体与短期的,需要文化、社会、学校、团队等因素长期的和谐共振,需要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支撑。因此,该书在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培训模式的同时,也十分强调保障措施是成长研修的生命线。

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真正体现适应时展和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是对传统培训模式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正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教授在该书的《序》中指出,成长研修培训模式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成长的新模式,是教师培训模式的一个突破。他指出:成长研修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培训模式;成长研修模式是以人为本,以农村骨干教师为本的培训模式;成长研修模式是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充分的培训模式;成长研修模式是示范性很强的培训模式。

如果一般地讲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或许很难有什么新颖之处,那么本书新就新在突出“成长突破”的培训目标这一重大主题,加之篇章结构的合理布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论证,使全书体现出一气呵成之感,一种既有理论与思维的张力感,又有现实与实践的纵深感,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理论价值高,实践性强

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意义。该书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这一问题的研究奠基在传统培训精髓上,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和层面来拓展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模式的视阈。不仅如此,本书还从社会发展宏观视野来研究农村骨干教师的发展动态,充分吸纳现代科学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各种资源、多种培训形式和策略,从而把研究奠基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全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和农村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农村骨干教师成长提供一种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方法论指导,体现出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

该书对农村骨干教师有效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尤其对培训模式设计的理论、资源、策略、实施等进行全方位、细节化的操作性研究,无疑在理论与现实上都具有实际意义。由此,它对我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理论研究的深化乃至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罢该书,不难发现,作者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立足于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理论和复合式学习理论等理论之上,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置于宏观的农村社会背景之中,而又未流于一般的理论玄思,书中与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有关的实证性案例随处可见。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参与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启动、培训模式的探索,以发现教师培训规律,并在教师成长研修培训实践中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农村骨干教师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的、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从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语言平实精练,可读性强

该书突破常用的理论话语模式,通过对一个个平实而又生动的培训案例的描述,展现出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模式的独特、科学之处,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师培训场景。此书没有晦涩难懂的论述,没有枯燥乏味的罗列,而是化复杂为简洁,化高深为平实,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学术研究与培训实践有机统整,显示出作者对农村骨干教师、教师成长培养模式等问题的恰当把握、鞭辟入里的分析及细察入微的阐述,非常适合广大农村教师阅读,能满足农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总之,《寻求成长突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一书是一种新的探索,其中的一些观点或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和充实。但是,应该看到,该书尝试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如何促进农村骨干教师发展,比较深入地认识了农村骨干教师及其成长规律,系统分析了多种教师培训的方法、机制和模式,以引领农村骨干教师自我发展为核心,实现成长突破为目标,激发专业精神,突破学习时空界限,构建有效经验体系,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构建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该书通过大量独具特色、生动的案例对成长研修培训模式中的各个培训活动环节进行详细描述,凸显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对这些探讨无疑是可贵的、有益的。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可望不可及的,是教师触摸不到的。即使我们讲授的理论再先进,理念再前沿,也只能帮助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以概念的形式存储起来,不可能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做“实在”的教师培训,就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把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统一起来。只有把“学中做”和“做中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才是学员感兴趣的培训,也是学员认可的培训。

这几年,我县精心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并以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龙头,引领各个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主题培训、小学校长研修培训、中小学校本研修培训、新教师培训、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骨干教师的培训是我县最有实效的培训项目,对全县学校最有促动的项目,也是我县在县内外有着较大影响的项目,多年来,我们秉承“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不断研究、总结、完善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目前,我县实施的“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基本形成,成为我县教师培训项目的示范项目。

“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就是整个骨干教师培训由“五”大环节组成,采用“五”种培训方式,完成“五”次活动,历时两年。

“五”大环节,包括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成果鉴定、效能考核等环节。内容由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组成。目的是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种方式,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影子研修、链式指导、异地交流等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增长学科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远程培训提升专业理论;影子研修积累专业能力;链式指导提高引领水平;异地交流开阔学科视野。

“五”次活动,包括展示课交流、论文答辩、成长论坛、课堂开放、微电影展播等。一次次的参与、实践、交流、展示活动,就是一次次的磨砺,更是一次次的成长。

总结,骨干教师培训“三五”模式的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我县教师培训的亮点。

一是突破瓶颈,突出培训的实践性。缺少行为的培训,缺少实践的体验,培训中容易出现只有“感动”、“激动”和“心动”,而没有“行动”的现象,这样的培训效果将会弱化、衰竭,甚至消失。我们在骨干培训的五个环节中,几乎都设计了实践环节,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比如在集中培训中,学员参与了小组合作建课、上课、议课活动,对真实的课堂进行深入的研讨;在自主研修中,我们设计了“链式”指导活动,就是市县级骨干教师指导骨干学员,骨干学员指导新教师的“链式”指导,学员在接受骨干教师指导的同时也要指导新教师,要求相互听课交流不少于8节课;在合作研修中,我们组织所有学员分组分片到全县各中小学进行“展示课”交流,还分层次分学科远赴市内的名校去观摩、学习、交流,今年4月,我县308名学员分四批分别到重庆十八中、北碚江北中学、江津聚奎中学、永川红旗小学等12所市内名校交流学习;在成果鉴定环节中,每位学员要在本校完成课堂开放活动,并要求刻录成关盘,既是学员培训成果的展示,也为全县提供了丰富的课例资源。每位学员的参与,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突出了教师培训的实践性。

二是加强交流,增强培训的反思性。教师的教学经历只有经过反思内化才能成为教学经验,不断的交流学习,也就会促进学员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相互之间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整个骨干培训中,我们为学员组织了多次的交流学习活动,包括“链式”指导活动,“展示课”交流活动,以及到市内名校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鲜活的课堂、真实的名校、热诚的师生,学员们不但开阔了眼界,更实现了与名校的交流、与名师的切磋。学员收获的不只是方法和技巧,更有教学理念的提升,关键是还会促动行为的转变。

三是强化带动,彰显培训的辐射性。在影子研修中,学员与基地学校的领行教师“同行同乐、共同发展”,带动了基地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分赴全县中小学的“展示课”交流活动,向全县中小学展示了骨干学员蓬勃的朝气和课改的热情,在全县掀起了骨干教师“展示课”交流的热潮,触动了各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课改神经,这次活动在全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反响,显示了骨干培训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个、影响一校、带动一片”的培训效能。

“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在我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县其他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工作的“示范”,特别是她所秉承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一直是我们做有“实效”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向。

2012年10月,在新任教师培训中加大行为培训力度,突破实践瓶颈。在集中培训阶段我们组织了两次到基地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次是参加“基地学校课堂开放活动”,基地学校将所有课堂开放出来,让学员自主选择课堂观课,并与指导教师现场议课。二次是参加“学员课堂开放活动”, 基地学校将开放出所有课堂,让345名学员联系班级进课堂上课,并接受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和评价。通过这些有效的实践方式,让新教师不但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学,还实现了动手做,提高了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

2013年4月,我们组织开展了“校本研修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培训”,此次培训重在交流、研讨、总结学校校本研修经验、模式。此次培训,我们采取了“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我们称为“两会模式”。学员通过现场观摩、亲身感受、小组交流、大会研讨、聆听讲座,既丰富了理论知识,积累了研修经验,更提高了研修水平,赢得了学员们的赞赏。

当前,教师培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 整合县域教师培训、科研、电教等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的发展。

二、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善对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和奖补机制。

三、 优化“国培”、“市培”、“县培”培训项目,统筹、协调开展各项培训,减轻学校“工学矛盾”,近几年,各级培训项目多而杂,每年有近半数的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有些教师出现重复培训,多次培训的现象,教师把培训不再看成“福利”。由于工学矛盾的问题,学校领导对教师培训工作更是有些意见。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一、 研修目标

针对我省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员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 在导师组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符合学员实际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为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2. 发挥培育站学员基于岗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全体教师的辐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二、 研修流程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各市、县(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大市教师发展学院、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要指导导师组科学制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方案,遴选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按照“建站”“研修”“评价”的程序,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

1. 建立培育站

(1) 确定培育站主题。各市、县根据各学科、学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统筹做好各年的建站计划。对于教师人数较少的学科,可组建跨学科的培育站,也可依据地理位置相近原则进行协调,跨县区组建同一学科的培育站。

(2) 成立导师组。根据每个培育站的主题,成立导师组。每个培育站由3名导师构成导师组,其中1人为主持人。其中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审核。

(3) 选拔学员。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4) 学员分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开展研修活动

(1) 导师组业务能力提升

省、市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包括培育站研修需求诊断分析、研修方案设计、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学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网络研修指导、线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生成性研修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等。鼓励导师组创造性开展研修工作。

(2)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采用集中研修与岗位研修相结合的模式,集中研修旨在确保研修针对性,岗位研修旨在确保指导个别性。在研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两种研修模式的有机融合。

集中研修是指导师组根据培育站学员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组织培育站全体学员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可采用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考察交流、小型讲座、微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呈现等方式进行。集中研修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经验分享以及研修成果的运用和展示。一年内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30天,暑假期间每月不少于2天,平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天。

岗位研修是指研修活动要结合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料推送等方式,由培育站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岗位研修主要以网络研修与学员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学员即学即用。鼓励学员将岗位研修渗透到校本研修活动中,深化学习内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同伴共同发展。

(3) 教师培训管理机构保障研修

各市、县(市、区)要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过程管理纳入年度常规工作。通过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建立本地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服务,确保研修工作高效开展。要放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站的工作开展要结合区域教研,以产生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积极效果。

3. 年度评价考核

省、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不断改进方法,对培育站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评价以导师组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学员学习成效等为重点,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突出的导师组要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培育站,取消其下一年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资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培育站考核细则。省教师培训中心将组织学员进行优质课堂教学比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网络手段,有效纪录并反馈导师的指导活动和学员的研修行为与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考核、评价培育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导师组要根据培育站的研修方案,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做好本培育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并发掘推荐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要给予专业发展的专门支持。

三、 职责分工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 专门拨付研修经费,保障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费支持。

(3) 做好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定期调研、交流、研究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情况。

(4) 发掘先进做法,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5) 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

2.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本地区教师培训规划,落实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 完善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

(3) 加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域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做好需要网络技术支撑的各项工作。

(4) 遴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和指导教师,选拔学员,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5) 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规划与职责分工,做好省教育厅下拨经费的管理,指导培育站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

(6) 做好对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监管和评价,及时发掘好培育站、好学员、好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典型经验。

3. 培育站导师组

(1) 制定本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方案。

(2) 组建站内学习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3) 组织集中研修,围绕主题开展研修活动,解决学员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4) 组织常态研修,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5) 指导本站学员形成研修成果,总结、提升、凝练优秀成果。

(6)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本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

(7) 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4. 培育站学员

(1) 根据培育站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认真参加集中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 积极参加常态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4) 有效利用培育站,养成网络学习的研修习惯。

(5) 树立分享、交流、合作学习意识,有效融入学习共同体。

(6) 学以致用,完成研修实践任务,提交培训成果。

四、 经费使用

1. 省教育厅每年下拨大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经费10万元,下拨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7.5万元。

2. 终期考核以大市为单位,评选示范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和优秀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比例分别不超过20%和30%。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学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3)”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国培计划”转岗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培训策略研究 “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解读与策略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建构 “国培计划”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问题及策略分析 "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体育游戏在留守儿童中的延伸"国培计划"2013 “国培计划”辅导教师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综述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62-64

(责任编校:齐媛)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骨干教师;三段六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83-02

骨干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在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早在1993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就强调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要求各地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培训机构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培训理念不清、培训目标不明、实践精神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依旧沿袭以专题讲述为主要方式的封闭性集中培训模式,因此,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还是表现出两个传统的培训弊端:一是“以我为主”,忽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二是学、行分离,淡化“岗位成才的规律”。

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并在《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教师培训机构在该项工作中“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的职责。那么,如何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确立“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校本研修指导思想,如何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建立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就成为我省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培训模式的全新课题。因此,安康教师进修学校立足学校职能,在2014年度申请立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本研修活动中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GH140461)。课题组依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的要求,结合我校长期以来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经验和陕西省“阳光师训汉滨模式”(该模式得到了省教育厅肯定并在全省教育培训机构推广)的特点,构建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成长评估的“三段六环”培养模式,并适时在2015年度“语、数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中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能。下面笔者就对“三段六环”培养模式做个介绍。

一、思想基础

“三段六环”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建立的专业引领、校本研修、成长提升三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模式构图

三、流程说明

“三段六环”培养模式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引领”。

“专家引领”为集中学习阶段,安排于年度上学期初,主要针对地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同伴研讨等学习、交流环节,以使参训者深化理念解读,提高课程认识,强化实践技能。该阶段具体包含两个环节:(1)前期调研,确立菜单。主要解决集中培训课程内容脱离一线教学实际、缺乏教学针对性的问题。在集中培训前期,安康教师进修学校重心下移,组织教学人员深入基层学校,通过与往届骨干教师座谈、问卷调查、观课议课等方式,把握一线课堂动态,找准基层教学问题,并从中筛选出能够集中反映区域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做为培训课程内容,以强化集中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导价值。(2)集中培训,专家引领。针对基层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同伴研讨等学习和交流环节,解决参训学员的实践困惑。该阶段的教学活动,要着力改变传统培训方式中以“我”为主、忽视学员主体性的弊端,在注重“理论讲座”的同时,加大“名师课堂”观摩、反思、研讨的活动比重,提高学员课堂教学的实践认知,提升学员在活动中的思维强度,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第二阶段:“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阶段指学员依照培训机构设计的《骨干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手册》所提出的要求返校开展岗位实践,该阶段包含“问题驱动”、“实践提升”两个环节:(1)找准抓手,问题驱动。针对学员返校开展的研修活动,我们在《骨干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手册》中提出了“三个一”的具体研修任务,即“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撰写一篇学科教学论文”,并在小课题研究中要求课题的选择要来源于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践困惑,找准抓手,突出研究的实用性,并明确要求采用“三轮研究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2)课例研讨,三轮研究。确定研修课题后,采用“三轮研究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第一轮研究大体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交流研讨”三个步骤,即培训学员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上研讨课;课题组和实验教师集体观课、集体议课,交流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轮研究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交流研讨”三个基本步骤,所不同的是,先由培训学员围绕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设计思路,然后课题组、实验教师研讨交流,改进设计方案,上第二次研讨课;课题组、实验教师集体观课议课,交流反思,形成解决问题的新知。第三轮研究:对课题组实验情况效果(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检测,总结实验成果,并在区域内示范、推广。

第三阶段:成长评估。

成长评估阶段指学员完成校本研修后再次返回培训机构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该阶段安排在年度下学期中期,包括两个具体环节:(1)微课汇报,展示成长。①培训学员分组后,各自抽取微课课题,个人撰写教学设计。②小组内进行微课展示:学员陈述设计理念(不超过5分钟),再进行微课汇报(不超过15分钟),小组交流,指导教师点评。③各小组推荐优质微课,全班展示。④指导教师针对全班微课,进行集体性点评、总结。(2)量化考核,评估成长。培训机构依据学员填写的《骨干教师校本研修手册》中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研究效能(占量化总分值的40%)、论文的教学指导效能(占量化总分值的10%)和微课汇报(占量化总分值的30%)等,并结合学员参训期间的综合表现(含出勤率)予以量化考评,颁发骨干教师证书。分值在80分以下者转入下期骨干教师培训。

四、特点

2015年度所采用的“三段六环”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是在总结安康教师进修学校长期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经验和完善陕西省“阳光师训汉滨模式”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研究。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评估等工作,我们认为,“三段六环”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突出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三段六环”模式是以围绕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所设计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在该模式流程中,“专家讲座”、“名师示范”环节,占整个活动流程不足40%,而参训者在第一阶段的观课、议课、说课环节,第二阶段校本研修和第三阶段微课汇报,等等活动,占整个活动的60%,参训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成为培训活动的主体,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锻炼、成长目标。因此,“三段六环”模式关注了参训者在培训中的“活动”,突出了参训者的“活动”,也革新了传统的骨干教师培训以培训者专题教学为主体的培训模式弊端。

2.以“培养”替代“培训”的过程性设计,实现了“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有效结合,参训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骨干教师的成长绝非几个专题讲座的学习、几节名师课堂的观摩就能够得到达成,更为高效的养成理念是在专家、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下,参训者通过后期的学思结合、教育理论和课堂实践结合,经历认识―实践―类化的认知活动过程而获得专业发展。所以,“三段六环”培养模式遵循了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拓宽了骨干教师培养平台,体现了养成教育的过程性内涵,参训者在学科素养、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2001.

[2]《校本研修模式与案列》编委会.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二、短期集中培训。要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的有效合作机制,组建名师讲学团,采用名师示范课、听课评课、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实施“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开展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培训,扩大项目覆盖范围。要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农村新建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农村中小学专兼职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校教师培训力度。边疆民族地区要对双语教师培训给予倾斜。要建立教师训后跟踪指导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4、多样的培训模式相结合。如利用远程网络培训、利用本校的网站、或者利用QQ平台交流互动等,有利于拓宽培训的辐射面、提升培训的质量。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考核

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名师工程”、“五优工程”、“骨干教师队伍工程”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以生本教育和校本研修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二)强化各类培训的科学管理。一是各校园要按培训要求合理分配培训指标,按时足额选派参培人员,确保应训必训,协调解决好工学矛盾,保障基本的培训经费,加大对外出参培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参培结束后上汇报课制度,健全校本研修与生本研修制度,务实、有效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二是教育局师培中心要加大对培训机构、教研、电教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教育局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逗硬考核,。

五、学时登记与考核

上一篇: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