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22 17:02:12

美术教学理念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 素质教育 个性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保持在接下来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达到理想的目标,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的教学中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理念呢?

一、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在当下的教育中,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育对于学生们在发展中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更加的关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一种针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所提出的发展,是对于整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所提出的要求,最为根本的所在市为了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从微观上来看,主要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前的教育中,精英教育已经不再适合教育的发展,必须向着大众教育过渡,实现学生们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

自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我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而当前的世界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世界已经逐渐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这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以一种开放性的理念进行教育。这不仅仅在于教学观念上的开放,还有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开放,甚至包括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目的的开放。

教学观念的开放性就是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他的优秀的好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吸收,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开放性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向着比较发达的教学地区取经,甚至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和开发一切尽可能的教育资源,并不断的充实和发掘;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于学生的自身潜能进行开发,对于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认识到更多更广、更宽。

三、树立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由知识教学转变为创造教学,这是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模式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加的注重,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必要的启发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掘和培养,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创造性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创造和创新进行完美的结合和统一,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四.树立系统性的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型和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终身教育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而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教育和学习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换个角度来看,教育已经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范畴之内了,而学习也不再是仅仅关乎于学生的个人了,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与社会和国家已经是息息相关了,也是整个国家综合素质的提高的重要影响。

所以,在对于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对于当下美术的教育,学生喜欢美术固然是好的,如果学生不喜欢美术,教师也需要对于树立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切不可任之随之。也许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所提倡的终身教育据其还是比较遥远的,但是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对于系统性学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知,这样即使当前学生对于这种认知并不深,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传声极大的帮助。

五、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学生们如何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学生们的个性化的发展。当前的社会和时代已经不满足于知识的学习了,更多的是需要对于知识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就需要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的新型人才来完成,所以当前的教育也就是一个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尤其是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史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的发展对于个性的要求也更高。

新时代的教育对于个性的发展比较注重,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良性个性的发展。教育允许学生产生各自的个性,倡导学生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也提倡教师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对于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将个性思想深入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个性化的教学,首先就必须要营造出一个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为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其次,既然是个性化教学,就必须要允许个性的存在,尊重个性的存在,持有一种宽容的精神,鼓励个性的发展;最后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为个性化的积极发展创造条件。

六、树立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细分,社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生活是多样化发展的,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是多样化发展的,在教育领域中依然是多样化发展的。

教育的多样化最直接的是表现在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深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更加的迫切,所以关于人才的标准要求也要更加的多样化,而不再是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其次是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的多样化,在对于教学管理上的多样化;最后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是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准备和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单位,不同类别的教学单位都有着不同的管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田立永.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博览.2010.(22)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美术、教学理念、思考与探析

高考美术已经普及了较长时间,很多的教师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考试应用技巧。在打好学生美术基础的同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绘画水平以通过高考这道难关,在过去的几年里,这套办法一直很有效果,但是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美术考试重点的升华,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更新着招生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考美术的要求了。面对改革的潮流,高考美术的教学理念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求新求变,同时反思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为培养高素质的美术生而不懈探索。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为了追求高考的录取率,不得不对考试内容进行集中性的练习,反而忽略了绘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心灵和思想的表达。一味地强调绘画技法和写实风格,使学生对于绘画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虽然美术的基础训练十分重要,但是把技法作为训练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只能够进行客观的物象复制,禁锢在客观表达上,没有从内心深处与作品产生共鸣,导致作品缺少创意和灵气。学生应当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对象,用自己的笔触来描绘心中的感受,而不是将画作当成严肃的科学性作品,用严格的量化标准来进行评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单单是追求成绩的缘故。在早期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沿用了陈旧的教学体系,只懂得进行写实绘画,没有内心情感的表达,导致教学环境出现了重技巧轻理念的错误。而且多数基层教师本身也缺乏对绘画更深层次的感悟,只能在技巧上对学生进行传授,不能引导学生从内在提高自己的绘画功底。而高考对于绘画技巧的重视,更是对这种偏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都把这种技能训练当做最重要的内容,忽略了绘画的真正含义,那就是精神上的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只有改进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擦去蒙在心灵上的尘埃,进而真正地感受到绘画的魅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考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改变教学理念的探索

(一)正确认识传统教学

改变教学理念并不是将传统教学完全颠覆,很多缺乏绘画基础的学生并不能直接领会抽象性思考。特别是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问题,面对一个对象,如何进行准确的描绘,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在色彩上怎么安排,都是开始学习绘画的学生会遇到的难题。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绘画对象进行分析,对其造型特征、光线明暗与色彩对比进行准确的示范和讲授。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是如何通过画笔出现在纸张上的,然后结合教师讲授的细节进行深入的观察,使绘画的作品能够体现出物体的质感。这些都是传统教学中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即使教学理念进行改变,这些好的教学方法也都应当保留下来。

(二)创新美术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地对物体进行描绘复制的绘画风格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审美眼光了,因此高考美术教学秉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很多的美术院校都在积极尝试,既要对考试理念进行改革,强调学生自己的独创性;又要注重学生的绘画能力,不放松教学的基础环节。在步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审美观念更加偏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内在意识的释放,过于注重绘画技巧的传统教学逐渐退出了主流审美的行列。可以说现代绘画的理念就是将传统教学进行颠覆的新思潮,几百年来的传统审美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不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就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甚至会阻碍到学生的绘画道路。

(三)技巧与创造共发展

虽然创新教学理念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是创新也要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特别是高中时期的学生接触绘画的时间并不长,对于绘画的基本技巧都难以做到熟练。盲目地对他们进行创新理念的传授,只能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没有根基,无法保证长久平稳的发展。如何保证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能提高其内在的艺术涵养,是所有高考美术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目前看来,还是要首先保证学生掌握了绘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之后,再去驾驭画面表现能力,创造自我感受的形式。在进行基础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技巧的表达,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内在表现能力受到压制,甚至是破坏。只懂得进行体积、颜色和形状描绘的学生只能是机械式地重复所看到的东西,陷入模仿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因此当学生的绘画技巧足够熟练,基础足够扎实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艺术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启蒙。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有生命力的绘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样才能使一颗茁壮成长的艺术种子得到最好的灌溉与保护。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传统美术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反思,试图寻找一种更加合适当前美术发展潮流的教学理念。高中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好的绘画才能,教师要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保留学生艺术天赋的同时,帮助学生打好美术绘画的基础。尽管目前的高考美术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疑问和困难,但是随着探索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教学工作的队伍中来,为提高和完善美术教学理念做出一份贡献,未来的高考美术教学将会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姜羽暄对高考美术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探究2014,(12)

[2]韩霞高考美术教学的探索2014,(90)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理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6-01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学习心理特征。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基于此,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明确指出:学校教学活动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以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能保持极高的兴趣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对学习过程充满期待,积极开展自主性探究式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能使学生富有兴趣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最大的过失。由此可见,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与学习基础及其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将美术教材只作为主要的参考资料,同时要多途径开发相关美术教学资源,并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美术元素等,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实施因材施教的美术教学奠定基础。譬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展示吸引学生眼球的名人名作以外,还可以恰当地插入生动活泼的动漫短片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画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扩展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美术创作技能及其创新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其实不仅是现代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现代美术教学最基本的功能。现代美术教学理念视域中的美术教学不是简单而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美术知识与技法,而是要通过创设美术教学环境与氛围,为学生建构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创造条件,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国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积极开展实践性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深入了解与观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实践出真知,如果缺乏对实际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与了解,作家不可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画家同样也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为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上仅把学生关在教室内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美术理论与技法知识,或指导学生仅临摹他人现成美术作品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养成善于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与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觉观察生活实际与独立思考的结果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与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措施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与布置实际观察及思考课题,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多方面、多维度地接触与观察所要描绘的对象,注重观察绘画对象的每个细节,譬如形状、色彩、明暗、层次、质地等,并将观察对象与它所处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最终得出最为恰当的视角结论,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美术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美术手工制作一般是指版画、陶艺、雕塑、设计、纸工等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一种融手工、构思、设计与绘画为一体的美术工艺活动。它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形象性与创新性等特点,深受学生青睐。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制作对象的积极观察与思索,其间渗透着对制作对象的形态、结构等的理解与把握。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与积极思考的能力及其动手创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创作的规律,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且通过美术手工制作,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四、结语

现代美术教学理念下只有不断创新美术教学策略,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实践性教学,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创新能力,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江晴.浅谈初中美术教学[J]大众文艺,2011(3).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更新理念;创新教法;审美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更新理念,认识美术教育重要性

1.重新定位美术教育

当前,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分值大部分是对学校教学成绩的考核,学校教学奖的设置也绝大部分集中在教学上,致使美术等艺术教育学科处于边缘化境地,这些科目的教师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领导不重视,教师思想上存在着偏见,不少的学生、教师甚至领导都认为美术课就是玩耍的课。而教师则把美术课当作一门轻松的课,导致教师不想教美术,一些学生喜欢美术,也只是喜欢美术课没有太多要动脑筋的作业。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大量挤占美术的教学时间,导致美术教学时间无保障。

2.科学评价美术教师

目前湖南省宁远县在升学考试中对有音、体、美特长的学生予以特长测试加分,这无疑提高了音、体、美课程的地位,但在特长测试中难免有些偏颇,往往把技能掌握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来确定其加分的分值。

其实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经过一定的培训形成一定的技能后,还不能确认其在这一方面有特长。在考查评价时,还应考查其是否对这门课有特殊爱好、兴趣,以及对艺术的投入程度,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着眼于实际成绩,又注重未来的发展。

二、启发引导,培养审美能力

儿童审美能力的独特性造成了儿童艺术思维的独特性。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通过各种饶有兴趣的途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辅导儿童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独特见解、特色和个性,保持他们活动的独立性,因势利导加以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农村依山傍水,学生生活在青山绿水中,花草树木、鸟虫鱼兽无一不是美术教学的好素材,只要稍加引导,就可激发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美术教师可结合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上美术课时只要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用胶水粘牢即可成槊钊ず嵘的剪贴画。实践证明,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经济实惠,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1.创新方式,美术教育要注重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只有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这件事的探究学习之中。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可以说“游戏性的美术活动是适合儿童天性的”。美国的杜威、蒙台梭利等学者把美术活动当作他们所喜爱的“游戏学习”的一个典型。

美术教育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儿童个体的天赋、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越大,结果就越不同,也就越有趣味,这对培养儿童的主动性有很大作用。

2.加强引导,美术教育要启迪创新思维

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农村学校有着城镇无可比拟的优厚条件,学生们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经常可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的课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美术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放飞学生创新思维的翅膀,确保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汝君.就地取材上好山村小学美术课[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5篇

美术理论的意义

“美术理论”的定义有两种: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术基础理论;狭义而言,它单指美术基础理论。美术理论是从美术创作、艺术家及其作品,美术同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总结出的规律。它主要针对美术活动而言,是人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探索的结晶。美术理论的研究范围可概括为美术哲学和美术原理,细分则就是中西美术史、中西美术比较、美术批评、现当代艺术思潮研究、美学,等等。另外,有关美术作品的使用工具、材料、制作手法以及对绘画创作的经验总结,都是美术理论研究的内容。美术理论与其他美术学科确实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美术理论看似是程序化框架、大篇幅的理论总结,与美术创作无直接联系,其实不然,美术理论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它的孕育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独行,其意义更不仅仅是理论而已。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其他的观念和目的。

艺术的发展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是与社会综合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文明传统与文化教育水平相关联的复杂而现实的问题。”从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到对美术现象的认识,再到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初次学习还是深入剖析对象,我们都会发现学科间的交叉无处不在。人文、地理、政治、自然、社会、历史、科学等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美术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动手能力上,也不仅仅只是要求美术教师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功底。对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美术学习更是一个贮备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美术的发展是奇异的探索之旅,在这个旅程中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东方的自然美、西方的人体美,更从一定意义上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所以,老师曾说:“美术史不仅仅是绘画史,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发展史。”它成了人类文化最经典的组成部分。人类从不自觉到自觉,通过实践开辟出一条美术之路,顺着这条路往下走,美术观念、绘画理论自然产生。

观念一旦形成理论,理论就具备了形成体系的条件。当然,特定时期的美学观念源自各时期的哲学思想。在哲学背景下,美学研究的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研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回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发展,每位艺术大师的实践和每一次绘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都建立在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先秦时期《左传》里所说图画的“使民知神奸”,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功能说,而且决定了那个时期的青铜器装饰艺术风格。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中国的美学思想在此时有了一个大的转折。宗白华先生曾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缕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的诗、书、画、印开始勃勃兴起。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在汉代之前,还处在艺术的不自觉,美术理论也是只言片语,到了魏晋时期,绘画、审美渐渐自觉。美术史上超级明星东晋顾恺之与南齐谢赫的绘画美学思想,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先锋,堪称中国美术理论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他们的理论成果无不是艺术实践的总结。顾恺之在作画时悟出,一幅画“形”美不代表画美,“神”才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于是他身体力行倡导“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一经提出,便引来绘画界的“蝴蝶效应”,其影响从人物画,扩展到花鸟、山水画领域。谢赫在顾恺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谢赫绘画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六法论”指引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方向。唐代以孔孟儒学为正统,绘画风貌“灿烂而求备”。张彦远强调“书画之气,皆须意气而成”,张璪从画与人的角度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荆浩的《笔法记》、郭熙《林泉高致集》为后来的山水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和审美标准。后来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苏轼、赵孟頫、倪瓒、董其昌、石涛等人的绘画思想,都为中国美术理论添砖加瓦。

到了近现代,美术理论这个巨大的车轮凭借着自身的惯性继续向前发展,徐悲鸿、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庞薰、王朝闻等艺术大师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的绘画理论思想。这些思想凝聚了艺术大师的智慧。我们要从中吸取艺术养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中国美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美术理论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才拥有风姿卓越的面貌。当然,我们应该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问题。在学习美术理论时,我们应从传统的精华中挖掘现代性的元素,因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蕴藏着现代性的萌芽。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只是全部美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博大精深的美术理论体系,我们还需要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美术理论不仅让我们了解已有的艺术经验总结,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利用经验的价值,利用前人对美术实践的总结来指导我们现在的实践。这就涉及两个必须:一个是我们必须重视,第二是我们必须学习。现如今,我们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艺术种类的相互交融,同样也带来了艺术的狂躁不安,这不能不说是对美术类师生的一个考验。实践在继续,遗憾的是美术理论却渐渐不与它齐名。作为一名正在研修美术理论的学生,我深感学习美术理论的重要性,同时也惋惜美术理论课程在高校的不被重视。我曾经就美术理论的重要性这个问题问过身边艺术类的同学,从反馈中知道,他们还是偏重技法的研究。就美术而言,“重技轻理”明显是个亚健康发展状态,如果艺术类学生对本民族传统的理论精华都不甚了解,忽略传统文化知识,更不用说其他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在我们进行艺术实践的时候,没有理论指导也是盲目的实践;不能全面掌握美术知识,不重理论修养似乎只是个匠人。新时期,我们要努力做内外兼修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艺术设计师甚至艺术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内到外都彰显艺术气息,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真正融入美术,才能使科学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思想转变为更富有内涵的艺术作品。#p#分页标题#e#

美术理论的学习

学好美术理论,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对于学生而言,要把美术理论放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学习,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这是其一;其二,对老师而言,要善于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对美术理论的兴趣。在学习阶段,我们不仅要打牢美术理论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扩展我们的视野。美术理论具有抽象性,而它又是以纯粹的理论形式出现的。很多同学会误以为理论的东西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这是学习美术理论的一大误区。美术理论作为美术一个分支,它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死记硬背不仅浪费精力,而且,辛苦背下的东西最终还是会被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与记忆相互结合,双管齐下。把每一条理论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想想为什么每个时代所强调的美学思想不一样,为什么艺术家之间会有差别。

我们可以尝试给自己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是一个有效的理论学习方法。学习最需要的是老师的指点,特别是理论课的学习。学习美术的同学一般正规地学习美术理论是在进入大学后,但是,美术理论课程在部分院校只是以辅助课程形式出现,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美国教育学家贝斯特认为:“严格的智慧训练,有赖于优良的教学。”有优良的教学,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贝斯特在他的研究结论中也指出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由此,要想美术理论真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适当的理论教学改革还是有必要的,如可尝试着把理论课程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画画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美术理论里面的知识穿插到实践课堂中,画石膏模型、速写、基本素描、静物写生、出去采风等都可以结合中西方美术理论的知识点。当然,具体阶段要具体分析,比如在初高中绘画课堂,老师会根据绘画对象的特殊性,找出其特点,并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把西方绘画理论中所强调的明暗、光感、体积、线条、透视和色彩等基本的绘画理论方法传授给学生。老师可以多介绍一些大师的书籍和作品给学生学习,这个方法在画画的初级阶段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后期的绘画学习中,学生的画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技法也比较熟练,画面上的功夫转而可以上升为画外精神,这时候,中国美术理论的经典美学思想对艺术实践能起到指导作用。比如,在中国画人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根据需要选取主要画家介绍一下他的艺术风格与成就。进入大学,美术理论课程学习偏向中外美术史这部分,好在这部分史论学习有专业老师的带领,学生也就有机会对它的整体有个大概的认识。理论课内容涉及范围很广、种类繁多,特别是中国美术史里面的理论思想更是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才能明白。教师不仅要让同学们掌握这些知识,还要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有教学实践课,主要就是自己准备课题上台讲课,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角色互换。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授内容的需要加入一些美术史上的奇闻趣事,谈到艺术家的时候,找出几个关于艺术家的小故事给同学们讲讲,活跃一下气氛,引起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讲授。课堂上最得力的帮手就是多媒体了,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而且功能多。运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能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把一些理论通过图片表达出来,而且不会显得单调。教师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练习多媒体软件操作,这样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学习印象,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巩固了专业知识。等自己对某一块专题熟悉的时候,可以试着写关于这个专题的论文,积极尝试一下美术理论写作。平时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些当地博物馆的展览信息,里面虽然只是藏品陈列,但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多进博物馆,感受文物现场的气氛,试着用学过的美术理论知识去解读它,你会发现,美术理论这门学科就在我们身边。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欣赏作品;练习思考;学生互评

一、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凡是具有“美”的特点的作品都是美术作品,这其中可以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甚至时装设计等,以上事物都具备最基本的欣赏价值,那么就能够算作美术作品。但实际上,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狭义上的美术作品,专指绘画的艺术。实际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绘画作品已经有所涉猎,只是内容相对简单,而在初中阶段则会接触到西方的不同绘画流派的作品,这些流派的作品各具特点,而且画作背后的意义浓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各方面能力已经有一定的提升,也应该适时学习一些难度更大的内容,以此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获得质的飞跃。欣赏美术作品,本身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中国人的保守性,往往会导致很多尴尬。初中美术课本一定会有一些法国各美术流派的画作,但是其中的一些画作则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从而丧失了严肃性,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比如说,法国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著名画作《自由引导人民》,为纪念伟大的法国大革命而创作。画作内容为一个手持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的女性,上身,引领着高昂的、为争取法国自由的前进的人群,这本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一种行为,男女老幼皆投身到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当中去。然而在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点却并不在其画作的内涵与意义上,而是更多地去嘲讽画家的低俗以及该画作的“无内涵”,这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学生的无知与内心的空洞,缺少对美的最基本的判断。以上情况发生在初一、初二阶段还情有可原,毕竟学生在那个阶段能力还不够,而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则应该有欣赏此种美术作品的能力,要学会去欣赏,去了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人民意志,这才是理解、欣赏画作的正确态度与方式,要逐渐去除无知的状态,了解历史知识,以史分析画作创作的背景、表露的情感等。

二、练习与思考

对于大多数知识来说,进行大量的练习都是熟悉并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我们学习数学公式,老师讲完课后一定会给学生留一些与本课学习有关的作业,目的就在于通过做这些作业,来熟悉、练习,进而巩固当天所学内容,达到熟记知识点的目的。学习语文生字、生词,老师要求学生进行默写,直接目的就是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熟记字词。哪怕是老师留的“罚写”内容,其目的也都是使学生记住,因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罚写”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写一边背,而不能只是机械地写。如果只是机械地练习则失去了记忆的作用。因此,最佳的方式是一边写一边背,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思考。这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听音乐、相互交流等,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学生之间互相评议

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如学生画的画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议,这样做的优点有如下几点。(1)学生之间相互评议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学生之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固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其“三观”大同小异,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同辈群体之间往往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孩子们之间的建议也更容易被互相接受,所以,同学之间互相提出建议,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并接受改变的建议,这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2)互相评议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深刻认知。实际上所有的评价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相关了解之上的,这样才能够真正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或做出评价。经常让学生之间互评,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因为学生都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得局促不安,而且碍于面子,也会倾向于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其他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来发现同学美术作品中存在的问题。(3)方便教师观察学生对知识、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深度,以促使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教学。在学生为他人作品提问题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艺术的鉴赏力等。

总之,对于初三年级美术教学理念,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用审美的眼光认真对待。其次,督促学生在练习画画的过程中多进行思考,思考过后再进行大量练习。最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议作品,发现真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28.

[2]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46-48.

[3]杨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J].课程与教学,2015(2):35-37.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7篇

怎样改革初中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打破传统的把学生当着容器,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的定向思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呢?主要是把握好四个教学环节。即快乐教学、学得愉快、练得轻松、讲评愉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育德长知。

一、快乐教学。对老师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更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在教学中要有真情、真意、真感、真趣。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住全体学生。要学会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接受与反馈,让好的课堂气氛快速弥漫,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是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接受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导入教学中,课前要注意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反之,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批评、指责接踵而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徒劳而无功。所以快乐教学,是教学的第一关口,是老师应追求的目标。

二、学的愉快。激发内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这是教学的第二关口,也是最难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欣赏外国雕塑时邀请同学给全班示范罗丹《思想者》的动态,或者是自己认为思想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不同的形体,引得同学哄堂大笑。许多同学争先恐后要求做示范动作。这样一来,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

三、练得轻松。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把画画作为一种游戏,在游戏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用画笔将自己的生活,想象倾泻在纸上。例如:在进行“鱼”绘画时,我们先进行了“网小鱼”的游戏,学生模仿小鱼游,互相配合,结伴游戏,玩的非常开心,画出的小鱼也形态各异,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情绪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四、讲评愉悦。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最终让学生赏到习作的兴奋、美术的愉悦。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具备素质;角色转换;教学方法;对待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53-01

新课程的推广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这时很有必要去改变,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

一、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以前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三、改变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例如,新课程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已融入新课堂,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运用,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此外,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9篇

素质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为目的。教材的设计要美观新颖,内容充实丰富,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强调向其他学科辐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观念,学会驾御教材,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主体发展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并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其目的在于给提供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传统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力,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严重影响到学生个性和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养成,这样学生更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明确的求知欲、发展欲,更加热情,学习更加投入,学生的情感及需要得到满足,课堂教学则显得更有生机与活力。教师要树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学生,而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发展学生的优势与强项,树立人人平等的学生观,对待学优生、后进生一视同仁。对待后进生更要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去鼓励他们:你一点儿都不笨;我相信你能行;你这次又要得优了。学生自信了,也就更加乐意上美术课了。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使主体性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勤于动手,积极置疑,积极答疑。

擅于激励学生,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给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主动的学习状态,把教育影响内在为自觉意识,从而引起内心需要,产生动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对学生有效的激励可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及长处,并给予表扬,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如今的改革开放无不说明这一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呢?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上勇于创新,在教材设置、课堂设计、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尝试,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及地方教材,并能结合本地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运用本校或本地区课程资源,在课堂设计中创造性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课程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等。

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美术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审美与创新,离不开创新,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独特构思,而这种独特之处就是创新,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

三、在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密切结合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现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之中,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教育离不开生活,只有将生活回归教育,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所在。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技水平及手段的联系,从而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感受,让学生更自主、更自由地进行学习,并密切知识能力与生活的关系,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学习新知识,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运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各环节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与能力,并最终把所学所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树立全面的教学评价观念

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师生改进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结果,忽略对过程的评价,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无论是天赋好、学习好、容易出成绩的学生,还是素质相应不好、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只要是进步了,专业技能有所提高、有所感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要求除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的掌握予以评价之外,还要看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与体验的发展与培养。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美术的结果,又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作品、能力、行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评价。

评价方法也要积极而多样,教师在课堂上慷慨地用“不错、真棒”这些赞美的语言,学生就会倍受鼓舞。课堂上对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公开展示,在以教师讲评为主的同时,还可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课下教师还可以组织绘画、创作展,对优秀作品给予更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将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美术教学理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教育成效 美术素养

幼儿美术教育主要分为绘画、手工、欣赏三大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提高幼儿美术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化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与优化的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

一、强化欣赏美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美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欣赏教育。美术欣赏就是指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一些基础经验,进一步感受与体验美术作品,从而实现美的感悟这样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开阔幼儿艺术视野。

1.运用讲解分析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年龄较小,在对幼儿进行欣赏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发挥讲解的主导作用,让幼儿对作品的意境与主题加深理解,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如在教学《大碗岛的星期天》内容时,我要求幼儿开展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为作品中的人: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哦,舒服啊……旁边有一些人……通过这样的讲解与引导,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以此来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2.运用师生互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课堂中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尤其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内容时,我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观察感悟,然后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老师予以解答或是由其他幼儿补充回答,有幼儿问:“绿色是水草吗?”“中间的是人吗?”老师注意解释,让幼儿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提高幼儿感悟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题材不同内容进行观察比较引导,或者相似题材不同表现水平的比较,有助于幼儿增强对美的感悟能力。例如我就尝试运用色彩明快、饱满奔放的作品与色彩朴素、婉约清新的一些作品进行比较教学,让幼儿来观察分析两幅作品之间具有怎样的不同之处。幼儿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都能够说出一些观点,如颜色好看、图案复杂等,通过这样的手段有效提高了幼儿的感悟能力。

二、强化发现美的教育,让孩子接触到美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美,而且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发掘学习生活中美的因素,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尤其是通过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与美的事物亲密接触,增强美的享受。

1.引导幼儿热情观察自然。在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元素,如艳丽的色彩,协调的搭配。我在美术教育中,充分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让幼儿走出课堂教学的限制,走出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到生活中感受美。如教室前面就是小区的大花园,为了让幼儿增加美的接触感知体验,我将幼儿带进花园,细致观察,幼儿在鲜花、小草、大树之间呼吸新鲜空气,感悟着自然赋予的美景,我再加以引导:“哪些花儿漂亮?为什么?小草的颜色好看么?”等等,提升幼儿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感知体验,让幼儿充分接触到美。

2.引导幼儿热情观察生活。在幼儿学习生活环境中也有许多美好的资源,教师要加以整合利用,引导幼儿进一步感悟,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例如,我引导幼儿观察班级里面最好看的景物与色彩,幼儿兴趣盎然,纷纷细心观察教室环境,踊跃发言,有幼儿认为桌布色彩明快,有幼儿认为花瓶摆放位置与教室布置较为搭配,也有幼儿认为墙壁的粉红色彩感觉温暖,等等。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加深了对色彩、布置等方面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幼儿对美的发掘能力。

3.引导幼儿热情观察同学。幼儿每天穿着的各种色彩艳丽、式样丰富的衣服也是我发掘的美育资源之一。我一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同学身上衣服的颜色,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颜色,另一方面进行深化与提升,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衣服颜色搭配之间的协调问题,让幼儿对于色彩搭配具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幼儿对色彩搭配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创造美的教育,让孩子创作出美

幼儿美术教育要全面完成提升幼儿美术鉴赏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充分运用手工、绘画等表现途径,对幼儿进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提高幼儿对美进行内化吸收并表达出来的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1.提高绘画想象空间。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教学环节,我一方面按照教材内容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另一方面放飞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具有想象的艺术空间,鼓励幼儿创新,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如在指导幼儿绘画“我的家庭”主题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幼儿不局限于家中现有的家具和电器,大胆思维,融入丰富的想象内容。有的幼儿甚至在自己房顶上加上了飞船,在家中设计了机器人,这样的活动有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艺术美与想象美的完美统一。

2.注重手工表现手法。手工制作也是表现艺术美的重要途径,我在指导幼儿开展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对作品融入美的因素。如在教幼儿折纸的时候,我要求幼儿对作品进行丰富的命名活动,一艘小船、一朵花儿,不仅是一幅美术作品,而且是幼儿一个梦想的寄托,一份心愿的祝福,指导幼儿创造美、表现美,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美术素养。

3.补充地方特色内容。为了进一步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创作能力,我大胆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表现美的途径与手法。如“芝麻粘画”是本地区幼儿美术教育的特色,对此,我补充了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幼儿运用黑白芝麻与胶水,在硬纸板上进行粘贴画操作,幼儿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创作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的作品,虽然还显得较为稚嫩,但是无不凝聚了幼儿对美的感受,表现力较为丰富,有效培养了幼儿创作美的能力。

上一篇:财会电算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