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美术到大美术

时间:2022-09-29 12:23:03

从纯美术到大美术

美术的发展最终会还原于它起源时的职能,它不是因为“美术职业”,而是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由于分工,在实用艺术之后,纯艺术又被分化出来,成为一部分人对视觉表达的试验性活动。而随着试验的深入,它在领域发展的同时,又在做着领域自身瓦解的工作。现代社会和现代艺术的出现,使这个瓦解的速度变得更快。

原始先民的美术创造,威严凝重的商周青铜艺术,刻在石、砖上的形象画卷,反映时代精神的陵墓雕刻,秦、汉、唐佣,敦煌壁画,山水画等,中国古代美术像是一座座大山,后人只能望其项背而无法逾越。

达·芬奇那时候是没有艺术不艺术这么一说的,也没有工匠和科学家之别,崇尚对人类有益的创造性。梵高一辈子只追求一件事就是追逐太阳,燃烧生命直至终结。艺术家最初的艺术态度或者对艺术的理解,应该是带有核心性的,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生活,核心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初的、被说得最滥的、已毫无感觉的这句话,真正地帮助艺术家走到了现在。在今天这个时代,生活本身走得快,比艺术走得快,特别是在中国。你一直老老实实地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紧紧抓住生活,就抓住了这个时代,自然就走近了当代,就总有的走。艺术和生活、社会之间的关系规律也是没有变的。

真正有多少创造力?关键是不考虑艺术本身,不考虑艺术的风格和材料,不从材料的角度来考虑艺术,因为你不考虑艺术这个事儿,你就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艺术家,用你的创造性和智慧向社会提供有益处的东西。做的前提是要有价值,对社会有益处、有创造性。接下来就是要认真去做,做事儿你要认真它才会有意思,你自己才会满足。有了这几点,做什么都行,而且不会枯竭。将来人看今天这个时代,才不看什么是现代艺术,什么是实用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他们只看什么东西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文化、文明的最高水准,什么东西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我想肯定不是当代艺术。这个社会走得太快了,只有和社会、新科技发生更直接关系的一些领域,才能走得更好。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首先是需要创造性的,有当代品位的,他懂得艺术和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人。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就向我们展示出初春时节北宋京都汴梁城内的繁华景象。阡陌纵横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车水马龙的人群,一一纳入画面长卷之中,慢慢品味,便不难从中发现无数宋代社会生活的细节,其中还不乏店主销售字画的场面。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题材,“耕织图”、“货郎图”、“婴戏图”,观看这些作品,享受到的是一种美好而真切的人间情怀。

好的东西所着眼的都是人类比较要命的东西。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是有价值的艺术的最高要求。将来的人是不理会实验艺术和实用艺术有什么区别的,什么东西更能说明那个时代,他们就更珍惜什么,你必须要跟这个时代的问题发生关系。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时代走,随着生活环境、随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所处的时代来进行创作的。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生活就有艺术。至于艺术的形式和语言,都是随着对时代的认识自然带出来的,说过去没人说的话寻找到的艺术语言也应该是没有人用过的。

安迪·沃霍尔以投币式自动摄影机,拍下波普艺术收藏家斯卡尔夫人的各种表情,并将之排列制成绢印版画,大规模复制流行明星梦露的图像,折射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潮。南朝大墓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描绘了悠游林下的隐士;《牡丹亭》中的木刻插图曲折地反映明代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似乎就是这一人文底蕴的缩影。

在中国,现在基本上是一个有各种文化层次丛生的、丰富的、不确定的影响和现象的滋生地。这个土壤差不多是一个最丰富的、最适合当代艺术生长的土壤。中国当代艺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和未来性。首先,不管是思维上还是生活方式上,中国基本上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地方。另外,具体到当代艺术本身,中国有最需要和最适合当代艺术的土壤,因为它有太多问题:文化丛生不定、方式上的前所未有无法把握。这些外部条件都很好。在不了解西方当代艺术的环境中,又要做当代艺术,这让创作者的思维有无限空间。

继鲁迅以后,张晓刚、徐冰、艾未未(下转 106页)(上接 103页)等一批当代艺术家就是这种土壤里长出的优秀的花。因为中国社会具有潜力,中国当代艺术也就是有潜力的。对当代艺术的判断,真正要看这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到底提供了什么新的思想方法,对整个艺术进展有什么新启示、新作用。现在咱们很多作品在国际上都非常受欢迎和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环境、社会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意识和丰富的故事内容让西方人感兴趣。事实上,因为中国本身就是极其实验性的环境。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很大的实验场,实验艺术在这之间获得很多的资源和直接的利益。你只要把中国这个现场给通过照片或者装置,或者通过绘画的手段搬到展厅去,它就可以变得非常有意思。

上一篇:让数学课堂沐浴和谐教育的阳光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