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2 17:02:12

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课程教学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在成为当前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导向。高等教育特别是民族高校的民间美术教育,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崇高事业中,发挥着积极而又巨大的作用。

一、民族高校民间美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高校的作用及其性质,决定了其在保护民间美术遗产的过程中,具有“继承”和“传播”的天然优势与特殊功用。

民族高校是通过对专门知识的系统传播和综合修养的规范培育,是在造就高等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进行文明传承,推动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不仅民族高校拥有的丰富智力资源即专业师资力量,可以为之提供相应充足的专业指导,而且其行业长期形成的高等级人才培育生产机制,包括教育内容的体系化、教育方式的集约化和教育手段的规范化等。无疑通过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传承人后继乏人的状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民族高校民间美术课程及时参与到民族文化遗产的普查、研究和教育工作中去,不仅仅是现实的选择,更是民族高校教育责任和义务的必然。

民族高校的美术专业,较之纯美术性的专业院校而言,由于人才的培养方向不是过分的“高精尖”,但学校的学科建制较全,资源背景的依托面较宽,完全可以在虽然相对“平面”的教学机制中,融入并且加大对于民间美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性教育力度。不仅使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和扩大,而且有意识地进行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性的专门课程设置。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教育,不在“创新”与“发展”的意义上与纯专业性的美术院校去争雄,而是在“继承”与“传播”的意义上,确立自身美术专业民族高校的特殊地位,打造自身依托本校的综合性学科资源,进行民族民间美术发掘与文化传统弘扬的独特品牌。

二、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造型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民族土壤中的民间造型和色彩体系知之甚少,除了教师的认识不足外,更重要的是从高校教学大纲上就未能给民间美术以应有的说法。这并非是说美术教学中都必须拿出大量的学时来学习民间美术,但作为一种造型和色彩观念的训练还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民间造型观念是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的,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对它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民间艺术以其造型质朴,宽泛开放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认知和解读也必将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2.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多流于局部性的研究,缺乏宏观感,尚未对一个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关系进行较为整体的研究。

3.民间美术的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缺乏适用的教材,多媒体课件教材更是一个空白。目前已出版的相关多媒体软件尽管也极具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但与该课程现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相适应,欠缺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系统及网络系统。

正是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强调民间美术课程应站在一门独立学科的角度,建立民间美术自己的教学体系,关键是教学内容的定位、更新和优化,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力求有很鲜明的特色和很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步骤安排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民间美术应该具有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教学步骤安排。

1.课堂教学: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是基本理论讲授和课堂组织讨论、答疑两大部分。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评价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概貌,遴选民族民间美术中数百幅代表作进行鉴赏,从具体作品在历史潮流中的发展和具有超越历史的审美价值的“构造”两方面,明确世界艺术多元化存在的必要性,明确一件艺术作品的生成,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美学意识与外在环境呼应的关系,无论是为艺术而艺术,或是为社会而艺术,创作者的选择,均与个体之于社会的判断有关,在时代的转轮之下,艺术图像的显影,如破碎晶片般反射出年代烙印下的不同人文角度,也因此,在同一年代,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风貌与风格的作品。创作者的选择,已是艺术形成的一环,而民间美术,正是由这许许多多不同的选择而积累成型。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通过提问、讨论、答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完成课题,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起到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采用专题及个案研究的体例,将民族民间美术中不同地域的器物造型、艺术造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系统完整地以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背景音乐等资讯资源以一定数位化格式存储并传播。在文本上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勾勒出在政治、社会与文化交织影响下的民族民间美术发展的概貌。在图像上以宏观的方式,随着年代和观念趋势的发展,介绍和赏析民族民间美术与现实环境互动下的艺术作品。对民族民间美术的沿革、最具代表性创造者的生平和创作的人文背景及作品作剖析并结合艺术作品的风格合成相关的背景音乐。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建立我们自己设计的“民美教育在线”网站,实现资源共享。这些资源的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进入“DIY论坛”进行展示、跟帖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操作技术能力等在不知不觉中有很大提高。我们的教师还可利用大学生的特点设立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博客,将教学内容、课外阅读资料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同时,还通过博客讨论区与学生继续探究对课程的理解和看法。学生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既有展示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互相观看评价彼此的作品。

3.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具有代表性的具象“点”的深化研究过程。聘请国内外一流的民间艺术家来学校讲学、授艺,针对民间美术的某个专题或个案做深入地讲解。(转第57页)(接第49页)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笼统教学的不足,学生又可以直接从民间艺术家身上学习精湛的技能和优秀的人文精神。

4.社会调查研究:在校外建立民间美术实习基地,教师可带领学生考察博大精深的民间美术,拓宽学生视野。民间美术的传承性教学,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掌握和对民俗风情的了解,不但无法学到精髓,而且无法原样传承。民间美术大都与特定的民俗节日、风俗礼仪和有关,结合民俗节日和风俗礼仪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采访,进行人文内涵的考察,了解那些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渊源,感受环境、观察民情、体验生活,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采风发掘和录像以编写教材,并积累教学素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这些民间美术的存在方式及其文化意蕴进行深入地考量,使之能够作为传承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5.研究机构:在校内创办民间美术工作室或研究机构,例如中南民族大学就成立了南方少数民族美术研究所。民族高校由于受地域、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能立足本地、因地制宜,以本地区文化遗产普查、研究作为切入点,利用自身在地域上的优势和其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建立信息和技术合作,必将有助于科研和学术的深入和提升。同时科研的深入也必将带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改革。通过对地方民间艺术的普查、研究,可借助其资源来丰富和完善民间美术课程教学。

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除了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外,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和研究的深入,因为民族高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自于本地市州或所辖的县、乡、村等少数民族地区,而地方的民族文化遗产又都集中遗存在这里,所以民族高校在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工作中能够得到学生及时、可靠的田野信息反馈。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民间造型和色彩运用规律,又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就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能用现代艺术语言去创作能够传递文化内涵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结语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2篇

《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下分若干小节。第一章节主要概述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分类、性质、特点、目的和意义等方面。第二章节探讨了高校美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第三章节着重介绍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学特点、原则和模式、教学组织和评价等。第四章节研究了高校美术教学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并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第五章剖析了当下美术教育研究现状。第六章思考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历程和影响因素。第七章内容为当代美术作品赏析,包括中外美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和民间美术作品。

场域理论是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布迪厄认为,人的社会实践在社会这个场域的合作、竞争中进行。场域是没有边界的,是一个充满着关系的虚拟空间。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处于多维场域之下:一是当代科技场域。科学技术发展使信息化教学应用越发普遍,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处于该场域下需要促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进程适应当代科技背景。二是多元文化场域。我国与国外交流越发密切,国外文化与我国文化碰撞也更为激烈,我国教育在此背景下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多学科的方向发展,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在此场域下应当融入多元文化和采取多学科视角。此外,高校美术课程教学还处于市场经济场域、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等场域中,并且在不同特征场域下,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有着特定的发展趋势。场域理论作为一种专注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性的成熟理论,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具有一定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于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来说,场域理论应用一方面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拓展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结合本书相关内容和既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场域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路径展开实施:

第一,深入时代场域,重视时代环境和文化内容。我国与国外各方面碰撞日益剧烈,我国高校美术课程教学需要认识到国际交流现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我国教育特色。例如,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碰撞,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有利于应对世界文化渗透与侵蚀,在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碰撞时站稳文化脚跟。

第二,要构建互动场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教学。探究高校美术课程的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等内在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善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教师点拨思路等方式讨论交流,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积极探究美术知识及美术前沿动态。

第三,要强调实践场域,以知识转化为目标开展考评。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单纯获得绘画方面的知识或技巧,而是要让学生能运用接收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院校和美术教师应当组织各种实践场景,让学生充分体会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内涵,比如举办美术竞赛和社区义务绘画展等,此外还可融入双创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将教学活动与职业生涯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场域理论对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价值,也是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一书系统探讨了高校美术教育实施的方法,内容全面,理论分析与实证探究兼顾,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3篇

一、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呼应

1.综述美术课程内容

要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研究,首先必须仔细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材(苏教版),不难发现,经过改版的新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从基本的绘画、手工制作到造型设计,从纸板画制作到图案设计,从泥塑到建筑设计等,涵盖了中国画、剪纸、图案、桥梁设计、美术欣赏等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观点和设计意识,为将来孩子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比较课程内容的衔接与呼应

课程内容在低年级(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画记忆画、想象画,认识物体的基本形状和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中年级(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图案设计、冷暖色、包装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年级(五、六年级)主要学习飞机桥梁设计、泥塑、配插图、版式设计等,从三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护和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有机结合,教材的连贯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第五册有水墨游戏“青花盘”,第八、九册就有水墨游戏“扇面”“山水丛林”,第六册有泥塑“我做的鸟和家禽”,第十、十二册就有泥塑“外貌有特征的人”“泥柱雕刻”,等等。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相似,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一致。高年级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侧重美术观点的讲解,低年级强调“儿童个性”的发展、突出“情、趣、美”的展示;前者要求客观世界的“理性”表现,后者追求儿童心灵的“纯真”表达。毫无疑问,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各异的相似内容,就是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教学。教者应在找准教学衔接点的前提下,作好学生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比如,小学二年级在“叶子片片”7教学中就通过学生的对各种树叶形状颜色的描绘潜移默化地渗透图案知识,与三年级的“花头花叶纹样”教学相呼应;第三册的“画触觉”就以突出人对世界的感受为主,并学着用色彩表现,而十一册也有“画情绪”和它相呼应。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好美术课程内容衔接,小学美术教材在中段把高段美术教学中常用的美术名词术语和造型知识做了简单的解释和运用练习。如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的明度渐变”“鸟的纹样”“原色和间色”就与高段美术教学的图案、色彩、表现等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敞开了方便之门。

二、美术课程内容改进建议

1.分析学生年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课程内容调整

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儿童各方面差异很大,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对学校学习还不是很适应,画画以表现直观感受为主,想象力丰富,而高年级学生已经受到几年的学校教育,受到老师及书本的影响,“真实”成了他(她)们评价和表现艺术的标准。因而,把握儿童成长的心理,设计课程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绘画积极性很高,画面构图大胆,概括能力很强,令人吃惊。而且绘画速度很快,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而高年级学生拿到绘画题目通常会考虑构图是否美观,色彩是否协调,绘画速度较慢。而美术课以课堂完成作业为主,课程安排上看,一到二年级美术课较少,只有十七、八节,而高年级美术课较多,有二十七节。这样差异就更大了。通常在低年级课本内容上完后,我会另外找一些内容来教,但还要注意不能与以后的内容雷同,因此我认为应给低年级美术课本增加内容,统筹安排。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请教其他学校的老师,他们也有同感。

2.课程难易分析调整

在课程的难易程度设置上,有些地方也需要调整。例如第六册已经学到“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第十一册再学习“冷色和暖色”,就显得过于简单。第三册就学习泥塑“老人和儿童”,学生就比较吃力,很难从上下左右三维空间塑造人物。泥塑课贯穿小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我认为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先从捏简单的类似几何形体的物体,慢慢增加难度,到捏动物再到人。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有的课太难或太简单。

美术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是当今美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新观念。可以深信,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完善,必将赢得美术教学的广阔空间,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0-0226-01

农村的高中教育受地理、信息、文化以及教育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薄弱,忽视了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和开展。本文通过对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1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特殊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知识经济社会。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必要需求,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推进和完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特殊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时展的需要,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行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农村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农村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

2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2.1过分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接受;教师往往只注重徐盛美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模式下农村高中美术教学重点发生偏离,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被束缚,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农村高中师资薄弱,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目前我国农村高中美术教师的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农村高中美术教师数量不足,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也不是很高。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农村高中美术老师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低下,教师美术素质和能力低下,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名无实。

2.3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一般采取成人化的教学方法,过多的采用临摹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忽视了学生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次,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配备完善的美术设备以及多媒体设备。传统落后的教学设施直接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研究

3.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审美见解,形成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问和评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美术课堂。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2丰富美术课堂资源,拓宽实践环节:一方面,农村高中的美术教师应当联系实际优化课程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室外艺术创作,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领域以及美术特长选择灵活的教学内容,根据系统性、地域性、乡土性以及生活性对学生的选修内容进行选择,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拓展实践环节,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除此之外,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应当突出教育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听取美术公开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展览,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接触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美术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小结

总之,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学的欣赏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实践,丰富美术课堂资源,拓宽实践环节,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芮溪.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办法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2]李红梅.漫谈高中美术教学的心得[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3]郑春燕.让情感走进高中美术教学课堂[J].情感读本.2015(29)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美术;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通过园林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绘画的基本思维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园林审美能力,并能独立完成园林景观表现图,这是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园林美术与园林专业的其它科目之间的衔接也是教学的重点,能够将美术的学习应用到园林专业中,提升学生专业审美素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园林美术课程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学习,影响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园林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园林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很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他们多数美术基础比较薄弱,致使学生入学后美术绘画从零开始,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其次,专业教师很多都是来源于美术院校,自身的知识结构存在偏差,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最后,园林美术课程欠缺专业的版本,且与其专业课程的其它科目衔接性不强,如:园林植物、园林测量与园林美术的衔接,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2.1明确定位园林美术教学目标,促进后续课程学习

园林美术教学的目标是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具备一定的园林审美能力,并将其能运用到园林技术专业中,从而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术的园林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一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美术专业功底,还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以便在绘画、制图、色彩、素描等技术模块中体现绘画技能的高超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创新思维。例如,一位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一小区的小广场时,在审美上综合考虑了广场与周围的环境和搭配,将小广场的整体设计成一支放置的玫瑰花形状,再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的知识对里面的布局进行图纸的设计。这就是结合园林专业知识与园林美术中的审美知识进行的创意性设计,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2.2严把教师准入制度,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取决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在打造师资队伍的结构中,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得园林美术,还懂得园林艺术、园林造型知识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目的,增强课程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多向同行业优秀的人进行学习并多交流经验,并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人请教学习,做好自身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衔接,便于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园林技术专业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发挥专业知识的合力作用。

2.3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要摒弃教师示范,学生在画室进行作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教师通过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视频的播放展示绘画的流程和技巧,通过案例的展示让学生理解绘画的精髓,绘画的审美意境以及怎样将绘画与专业相结合。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合作小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通过课外课内教学结合的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的选修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专业相关的科目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学习的思维维度,以期为专业的学习运用夯实基础。

2.4结合教学实践,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

专业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在工作中了解自身专业应用的范围以及自身知识掌握的程度,便于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最终积累实践经验。例如,有的学生就会到花卉基地去实习,增强自身对审美意识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了解每种花卉的植物特性和栽培技术,还能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园林绿化品种的选择、广场用花的色彩搭配等进行经验的总结。有的学生去园林设计公司实习,从事基础的绘画工作,对设计好的图纸进行CAD制图,并将图纸进行美化上的设计和完善等,从而积累美术设计方面的经验。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学校、社会等各界的支持。在增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下,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实习、作品展示、作品竞赛、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便在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陈仙都.刍议高职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美术教育[J].2012,(7):10.

[2]梁少锋.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现代企业教育[J].2014,(3):424.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6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成效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滥用信息技术,造成了美术资源的泛化,冲淡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信息时代,我们不是缺少资源,更重要的是缺乏对资源的选择和应用。本文立足点是考虑怎样在美术课上选好、用好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一、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情,目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数教师对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有的教师嫌麻烦负担重而不愿参与;有的对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较差,重视了教科书甚至将教科书当成了唯一的资源;有的忽视校外资源的拓展和利用;多数教师重视教师教的资源,忽视学生学的资源……这应该是一个共性问题。

作为美术课程资源来源相对其他学科要广泛容易,但教师在资源选择和利用的有效性方面却探索不够,突出表现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强:教材资源教师认识和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网络资源利用有限积累不足;社区资源尚未充分进入教师视野;学生资源普遍被教师忽视。基于此,本文侧重于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二、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美术课是一门技术实践课,也是一门文化审美课。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不仅是单纯的教材,还包括学校、社会、自然环境、文化等一切有助于美术教学实施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观念,它们都是构成美术教育教学的元素和资源。也就是说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堂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都可成为课堂教育资源。

关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分类有许多,就其空间分布而言,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从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为了便于课堂应用和理解,本文将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从课堂教学流程上分为导课性资源、示范性资源、欣赏性资源、探究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从来源上分为教材文本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网络媒体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等,二者的分类会有重合之处,更多是从实用角度来考虑。

三、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1.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

1)用好教材文本资源。教材的图片和文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资源,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大师作品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独到之处,找到学习的方向。

2)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针对共性的特点编排的,中国地大物博、美术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些资源可能离当地学生距离较远,就要适当考虑当地的独特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如人美版十册十六课《雕塑之美》的教学,可以把山西省的优秀雕塑精品和身边可以见到的雕塑精品整合到本课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家乡的雕塑艺术,热爱家乡的文化。

3)利用网络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目前新教材和教辅资料并不同步,同时,对于相同的资源每个人的感受和兴趣也不尽相同,利用网络搜索适合师生的资源是一种比较省时、省力的方式。

2.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

资源的来源渠道可谓丰富多彩,但并不是说资源多就能上好课,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只能说丰富的资源为上好一节美术课做好了物质准备,关键还在于怎样利用这些资源。

1)导入性资源。好的开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学中会精心设计导课环节,选择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的导入方法有许多,就是要体现导情、导趣、导疑,目的是为下好铺垫,引发兴趣、激发好奇、促动动机、产生疑问。

2)欣赏性资源。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做出不与人同的作品。如人美版《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物品,发现不同的变化。同一件物品,变换不同的观察角度,也会有什么不同的联想。教师提供的资源对学生的思维就具有发散性,学生的思路就会打开。

3)示范性资源。美术教学离不开教学示范,示范资源包括教师的范画、学生的作品以及实物资料。展示范画范品具有直观性的优势,有教材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功能,这既是教师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4)探究性资源。有些课程是需要学生亲手来进行探究实践的,选择什么样的资源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如《杯子的设计》一课。杯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但怎么样设计好杯子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分析作品,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提供的资源就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选择应用资源的注意事项

一节课上可用的资源应该是很多的,但并不是说收集到的资源都要能用到课堂中去,笔者以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教学目标,学会取舍资源,突出教学重点。不难看到,美术课前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有的教师甚至用时三十多分钟还没有讲完,资源成为一种视觉垃圾。原因在于教师舍不得对资源进行取舍,或不会进行取舍,与教学目标失去联系,成为资料的堆积。常言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只有学会了取舍,课堂才能上的轻松,学生才能深入进行思考。

2.精心设计问题,挖掘资源内涵,突破教学难点。选择了合适的资源,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乏这样的课。往往教师忽略了对资源的深入挖掘,怎样设计问题就是一个重点。设计提问时需要注意,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兴趣;有一定难度,具有启发性,让学生思考;层层推进。

3.做好课前预设,关注课上生成,用好学生资源。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失去学生生动有效的互动参与,也只能是僵化而单项的传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应该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设计时,多设想一下设计问题时可能带来的多种结果,就不会发出学生不配合教师这样的感叹,其实这正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地方。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探究 情感教育

1.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全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大部分小学都已开设了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然而,很多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设施不完备等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小学的美术教育课程基本等于“形同虚设”,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小学,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美术教育本身就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比如教学灵活性大,作业品定标准不一致等,但是只要教室能够抓住这些特点,并加以充分的利用,那么美术教育也将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2.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

2.1 创新式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要想真正的做到这点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因为部分小学美术老师把课程基本要求看的太过重要,日常教学中过分依赖固有的上课形式,特别是把绘画符号化的现象。其实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发达的,但是很多老师忽略了这点,强迫性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模式来进行绘画,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没能达到教学要求,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法是在不可取。为了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老师应该多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不会处处感觉压迫与拘束,才可以充分的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并且在评价或者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一定要有非常严格的统一标准,教育要做到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创造世界。

2.2 情感教育模式

美术课程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一门很“艺术性”的课程,当然不仅仅是由于它本身的一些视角转化和绘画技巧等,美术也有其背后蕴藏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所需的艺术修养。这些高层次的内涵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的,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层次,美术教师还是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多给学生灌输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给学生讲讲某幅画作背后的故事,或者画家的生平品质等,例如在教授国画一节时,可以同学们展示一下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名著,并且讲讲徐悲鸿一生爱国报国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3 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机体荣誉感。因此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如果可以合适的引入合作这一概念,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大大的提高。所谓的合作教学可以不单单局限于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还可以包括学生与老师的合作。可以将班级人员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教授课程完毕后,由这些小组讨论,然后每组轮流派人发言,表达本小组成员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或者疑惑。这样在一种竞争的状态下同学们的效率会有所提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展开合作教学,每次上课时都选择一名同学作为自己的助理,和自己一起给大家进行课堂教学。

3.小学美术教育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以上所述的几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各有不同,当然也是利弊皆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如果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紧紧抓住这样一些原则,那么小学美术的教学形式则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于一种固有的形式了,这样就会方便展开灵活教学。

3.1 互动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尚小,还保持着活泼好动的个性。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充分抓住这样一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版块,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强烈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 激励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光要重视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还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学生以后长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且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自学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室应该永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怀抱着以鼓励为主的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的同时,及时的给予他们鼓励与掌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最大程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为他们以后的成才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3.3 启发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异常丰富,作为教师不要总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多征集和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且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在讲评作业时,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美术的教学因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方法也应该有其独特性。前文所提到的几种风格迥异的教学模式,当然都有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学习的地方,但并不是说它们就一定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些教学模式本身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况且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实施起来未必就会取得预想的效果。但是小学美术的教育还是存在一些固定原则的,只要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了这些教学原则,那么教学形式的问题则可以不必拘泥俗套,教师就可以大胆创新的寻求自己的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国立.美术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8,(2).

[2]朱明宝.当下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科学教育研究,2006,(9).

[3]吴敏.情动辞发,披文人情[J].考试周刊,2009,(9).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价、创新上得到提高。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美术教学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取决于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我国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延续到现在。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成了客体和附庸。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其结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使教学活动难以高效和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了。

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学者认为教师应从原先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演奏”的“合奏者”。换言之,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转换为与学生平等研究的一员,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重新建构高中美术课程观

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师应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它要求教师将多种知识通过特定的人文主题展现给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方法、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多种整合来构建高中美术课程的新体系。

1、要注重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选修和必修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指导学生选修其中若干模块。

《新课标》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爱好,将美术课程分成了五个模块,除了必修模块外,其它四个模块都是选修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其中两个模块进行学习,以达到相应的学分。由于模块课程在国内还是全新的概念,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选择模块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原则下,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选课;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选课态度,尽量减少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功利性,不能让学生为了取得学分而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放弃自己更需要的模块而选择自己并不喜欢而好拿分的模块。在这方面,任课老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2、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首先,普通高中美术课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各个模块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因此不能因为模块的课程形式而故意把各模块学习内容内在的相互关联给取消。学生在取得必要学分后,再选修模块学习时,教师要给予支持,不能因为学生已获得应有学分就放松教学,或放松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选修与必修学分的获得要求应是一致的。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

由于高中生对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较强,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并在实际中交流、讨论,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独特鉴赏;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能对新的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独特评价;利用互联网相互交流学习,根据本地的学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修改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当地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共同学习的朋友,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师表,既要强调学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和审美标准。

三、要建立灵活客观的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美术学习态度方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评价手段要同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

1、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表现性评价,一方面教师运用观察、记录、录像、摄影等手段收集学生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使其它学生和老师能更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3、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和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等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帮助学生自己调整自己发展的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使之与学生成长评价相互促进,使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美术 联系实际

农村美术教育和城市美术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如何能够更好地缩小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农村美术教学来说,其与城市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美术是副科,各个学习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农村美术教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改进,国家的美术教育质量将不会得到提高。

一、策勒县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策勒县地处祖国西部,地区间差异大,经济、文化、政治相对不平衡,导致学校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开设美术课程,学校对美术教育认识十分缺乏,全县美术课程的开课率少于50%,尽管上级部门多次强调各门课程必须开设齐全,但一遇到“关键”时刻,例如期末、毕业考试,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美术课就会被其他主课所占用,学生接受美术基础知识不全面,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与修养。

二、策勒县三中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我的授课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点就是和学生的语言交流。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学生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他们的图形表达是成反比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双语教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学生想法很好,但是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尤其是讲到美术专业术语时,学生就显得很茫然,亦或是对这个新词语产生疑问。如果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搞不懂,美术课程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同时也会影响到美术的教学质量。

其次,从授课方式来看,教师基本上还沿用着旧的模式。学校有五名美术教师,但本科学历的只有一名,其他全是大专学历。学校对美术课程师资配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美术教师的授课,还是停留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状态,并没有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教师的讲课方法陈旧,照本宣科,还停留在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的水平上,这样并不能吸引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

三、解决策勒县三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1.广泛开展美术双语教学,增加学习交流机会。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接受双语教学的教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汉族教师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使用双语进行教学;二是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使用双语进行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双语授课,那么学生理解美术专业术语就显得通俗易懂了。当地县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应该经常开展美术教师双语培训活动,实实在在从语言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学校美术教师应该和汉语教师积极交流,经常组织汉语教学活动,慢慢扩展汉语授课范围,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从而更很好地发展美术双语教学。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美术授课过程中,硬件设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配置方法有两种:第一是国家教育部门统一配发的硬件设施;第二是各自学校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自身条件,自行配置硬件设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当然,要根据当地学校自身的经济情况,尽可能地配置专业的美术教室及硬件设施。学生的美术作品既能够美化校园,又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

3.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当地县教育局应该努力开展美术教研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参加画展,美术交流会议,国培计划,多为美术教师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期参加美术课程培训。同时,教师不能只单一地具备专业知识,对和本专业有关的其他学科和图书也都应该经常学习与研究。美术学科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美术教师不能只注重课本,更需要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农村美术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任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拉大了其与城市美术教育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改进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那么国家的美术教学质量就不能够提高,农村美术教育和城市美术教育之间的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摘要】初中体育课程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相比,现在体育教学更加侧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字】初中体育 合作学习 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的优秀人才应该是具备健康体魄的综合性人才,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加强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重要作用。作为初中体育老师应该正视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进行捆绑分组,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实践

初中体育课程的分组教学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去分组,分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老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日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体育成绩来进行互帮互补式的分组,以一带一,一带多等形式进行捆绑式样的团队分组。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分组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然后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初中体育的实践

小组分组的方法是灵活的,在一些适合的体育课程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来完成分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老师除了关注学生自主组合增强团队精神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关注一些性格内向或者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他们一旦处于一种被孤立的状态,学习积极性就很容易受到打击,从而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灵活运用分组方法。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填表的方法了解到学生的意愿,对于那些落单的学生要多和其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找出合适的小组进行分组,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可以采取闯关晋级的方法来进行分组练习

闯关晋级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竞技方式,在社会上各行业的认可度都比较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闯关晋级的方法主要是老师按照教学内容的难度来进行不同过关难度的设置,在操作中将不同的组别和不同的过关标准进行对应,只要学生能闯过一关就可以进行到下一关来进行学习,如果学生闯关不成功则要继续在所在小组来继续进行闯关。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下一关的学习而和小组内的成员一起来认真学习,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老师应该按照难度来进行恰当地把握,并且要对教材和学生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慎用异性组合的合作方法来进行分组

异性组合是小组合作学习在现小组成员内进行的男女搭配的组合方法,这种分组方式是按照异性效应来进行的分组。从心理上进行分析,因为有异性的参加,异性之间接近的心理会得到一定的满足,因此可以使得参加者可以获取不同程度的愉悦,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学习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采取这种方法要持谨慎的态度,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发生早恋现象,所以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体育老师要多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掌握更多的信息,这样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就能够比较有效地给予回避,避免因为体育课程的课堂联系使得学生具备了发生早恋的空间,从而确保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小结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到每节课的重要性,同时所采取的分组方法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清楚的基础之上,通过进行分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为后期体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丽平.初中体育课中的讲解法与动作示范法[J].考试周刊.2010(18).

[2]李秀英.初中体育教学应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2).

[3]陈华.让学生感受现代语文教学的魅力[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4]罗海荣.游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新教育.2010(05).

[5]董克宇.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上一篇:农村多媒体教学范文 下一篇:课程改革理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