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9 05:06:44

素描活动总结

素描活动总结篇1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在大学美术专业中开展素描教学,主要内容是加强学生对构图、结构、明暗、形体、空间感以及质感等的训练。在素描课中,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反复的训练,由于课程较长,训练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同时进行素描绘画需要学生投入真情实感,领会到素描创作的真谛,感触到素描艺术的灵魂。因此,在开展素描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开展素描作品欣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素描兴趣。通过对优秀的素描作品欣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看似简单几笔,却能够成为经典流传的艺术品呢?”,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讲解素描作品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对不同画家作品的和画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可以发现素描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情况,好的素描作品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需要向学生们讲解,素描作品都是艺术家独创出来的,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即兴发挥,寥寥数笔,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是艺术家灵感火花的迸发。通过这些讲解,有效激发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素描作品。

二、运用多种训练手法

1.组合、移位教学法

在大学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移位和转向、触摸物体、改变光源的方向、平面切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于物象进行全面地观察、感受和剖析,并从中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这样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对物象从表到里的深刻理解。这种物体组合、移位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素描教学。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只是将一组石膏的几何模型随意进行摆放,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而在组合、移位教学法中,教师对几何石膏模型进行摆放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它们进行重新组合、移位,通过对构图进行重新摆放实现一定的艺术情趣。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通过实物获得一定的艺术信息,并通过沉思默想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出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借助于自己意识中的结构意向,在明暗色调的设计和线条的使用上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

2.分析素描因素法

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在素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因素,比如结构、空间、形体、透视、明暗、色调等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各种素描因素之间的主次位置和相互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对各种素描因素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在思维上具备高度概括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进行素描绘画的过程,同时也是作者心理和思维活动的过程。部分学生在素描绘画练习中,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开展学习,同时混乱、错误的对素描对象胡乱的涂画。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素描对象缺乏深入整体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全面总体的进行把握和分析;没有将自己对素描对象的感受进行提炼,只是凭借自己的概念和意向,简单机械地表现素描对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不单单需要采取修改和纠正画面的方式指导学生作画,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把握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发现学生描绘的形不准确时,不要直接指出来,而要引导学生说出在作画过程中自己是如何看、如何想和如何画的,引导学生对绘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回顾。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认识方法,同时对学生在画法上进行微观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开展学习并进行艺术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素描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 设计素描 写实 结构 创意 综合媒介

一、现代设计素描的历史沿革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描绘物像的造型艺术样式。从我们的祖先用红土、兽血、锐器在石壁上涂抹、刻画某种生活中的物像开始,就有了“素描”,它也是原始绘画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的进步,绘画从一般的记录与表达,到“逼真”记录与细腻表达,再到主观反映与个性张扬,这些变化无法再用“素描”二字涵盖。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画家创造了种种不一样的画种、画派,也产生了各种绘画工具、绘画材料和绘画的样式,从其内在到外表丰富而多彩,但是素描并未因此而消亡,只是转变了角色――“草图”。与其说素描是转变了角色,不如说素描本身就是草图的一种方式。一个设计产生,总是有由草图到成品的一个过程,设计意念的完善,通常是经过草图的反复修改,最后确定设计造型的精确性。这一点表明了素描作为设计的草图,研究构图、轮廓、形态等问题,是学习设计的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依赖于相应的物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设计素描同样如此。封建社会皇室贵族的奢侈生活促进了工艺设计的发展,那些建筑的图样、日用品的蓝本可以说是当时的设计素描。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发了市场革命,商业竞争促使设计的发展,设计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1907年进步的制造商和艺术家组织成立了设计联盟,从此真正的设计事业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的“风格派”和德国的“包豪斯”两个著名团体,在理论与技法上的探索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预示着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的产生,观念、目的、素描的方法围绕着设计这片天地发展变化,突破了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学院派素描的条条框框,从此分流出了设计素描。包豪斯的领军人物伊顿认为:“除了对形态的形和明暗作正确写实描绘的传统外,那些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意志的造型――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象训练,都应归于素描的范围,凡能成为艺术基础的一切造型活动都可称为素描。”素描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思考的一个工具,是贯穿设计过程的一种语言,是加强设计素质的一种手段,是表达思想和创意的一个载体。

二、现代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块

1.写实表现训练

写实通常被人们理解为“真实”,也就是运用体积感和三维空间表现技巧再现现实世界和生活中的形象与形式。在素描中,主要运用明暗、线条、质感与透视关系等视觉因素真实地再现对象。在当代艺术中,这个对象可能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形象,比如超现实主义绘画,利用写实的技术创造非现实的形象与场景,来表达梦境与幻像。因此写实的表现语言显然不仅仅是写实主义绘画的基础,它也展示了与其它一些现代绘画表现语言和风格的关联。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其生动的外表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以一种新鲜的感官也就是视觉、触觉等感官的总和来感知这个物象外表呈现的色彩、肌理、质感、形态,加深对表象的审美表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于设计与艺术表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训练方法上我们并不能按照以往通常的方法,仅仅要求逼真准确地描绘对象,造型上尽可能像对方,按照一套比例、质感、特征、结构、三大面五大调子等所谓素描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素描,即使在这个阶段,也将是一个全新的观看,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着眼于物象外表生动的视觉细节,要求多焦点、多角度、近距离地观察和触摸对象,深入地体验自然物象的生命状态和表情,然后选择适当的素描媒介与技术,极致地表达对形态的外表的深度感知,尽可能地接近自己眼中的对象。甚至从局部作一次性到位的极致刻画,悬置概念的素描技法和概念的叙事观、整体观、空间观,去除传统素描的逐渐显影的中间阶段,物象外形的处理则有可能是个人理念化的结果,对局部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但是对整体强调要有宏观巨象的体味和设计。作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按照兴趣寻找选择物品,并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

2.结构表现训练

所谓的“结构”是指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排列、组合、连接及构造方式。在物质世界里,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结构存在于一切物体之中,包括自然物、人造物和人。物体的内部结构决定外部的形态特征。对客观物体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变化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正确观察和把握事物整体结构形态。用素描认识事物的结构形成的素描方式并不意味着结构素描可以形成一种风格。结构素描是形态分析的基础,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显然,对形态基本特征的探索,需要通过省略烦琐细节并且理解形态功能来实现,在视觉上,通常采用了线性的结构素描。物象结构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定,是设计构想的基本依据,而结构素描也同时为绘画艺术的个性化表现奠定了造型基础。因此表现上应充分体现线条对于形态分析、结构展示与平面空间的传达性质。但结构素描不应成为一种表面的样式化追求。尤其是在雕塑与建筑,以及产品素描中,三度空间的立体结构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形式之一。

训练方法上结构素描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表现设计对象的。因此,线条就成为了结构素描的造型语言和表现的基本形式。根据我们的视觉经验,对自然界任何形态物体的观察,往往会受到物体表面色调的影响。结构素描的表现是放弃形态的色调与明暗关系,对物体内部构成与空间关系进行表现和描述。同时,要注意对所描绘对象细部构造的交待,要把握住内外构造的安排、连接、截面与转折关系的准确性,任何一个关系没处理好都会影响整体造型的正确表达。另外,对结构关系的体现还必须借助于透视构架,将构架之间的联系通过透视辅助线,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描绘对象时,依照准确的透视关系,不仅可以刻画出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而且可以表现出形态的可见和不可见的部分,以及形态内部的结构关系,通过对形态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描绘,比较全面透彻准确地表现出形态的整体。

在结构表现的写生稿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把形态拆解,从物象结构转化为画面结构,从自然空间转化为画面空间,并且不再关心原形的具象,而是寻求画面里可能的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在这样推导的阶段,线条本身的形状并不重要,不要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线条的描绘上,而是仍然注意线条所切割的区域形状,也就是抽象造型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应当保持开放性、实验性,以便探索艺术设计的思维、语言、逻辑和形式,并从视觉的认知形态过渡到心理的感受形象,最后达至审美的造型表现,从而将物与精神性的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

3.创意表现训练

想象应用于艺术作品中,尤其近百年来,想象带给作品的勃勃生气,使观者得到了全新的视觉。“创造性想象是审美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着,人类具有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当人们在进行美的创造时,就有可能对表现材料加以选择、调整,以及重新排列,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感性形象,即新的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意。在艺术史中不难发现,被称为视觉艺术的美术作品总是在一种形态发展极致之后转向另一种形态,视觉――我们的眼睛在期待着新的形态的出现,这种新的意识形态恰恰来源于头脑,来源于自由的意识,来源于创意。创意要求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生活体验。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由此可见,美是无处不在的。它要求艺术家具有的洞察力必须超出于常人。观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分析、研究、想象、判断和艺术创作的前提和依据,如果没有观察,没有体验,创意也就不会发生。世界是千姿百态的,自然与生活的本身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关键是要练就一双慧眼,从纷繁中发掘有价值的素材和想法。创意素描的画面是通过形象来说话,而生活中有许多内容是无形象的,生活中有些表象并不代表内容的本质,但是作为画面,需要通过夸张、变形、重组、嫁接、投射等手段才能把“话”说清楚,说生动,说准确。尤其是人的幻想要通过形象来展示、讲述,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效果会更强烈。

三、现代设计素描中综合媒介的应用

我们在探讨现代设计素描的训练内容与方法时,应重点从写实、结构和创意的角度展开,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对素描媒介、工具和载体的选择、设计与运用,恰如其分地与作品构思融为一体,这无疑是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极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一般人会以为,绘制素描的媒介仅限于铅笔、炭笔、炭精棒;素描的工具只有橡皮、纸笔;素描的载体也只限于对纸张的使用,很难把油彩、水彩、水粉、色粉、墨汁等材料认同为素描媒介,也不会想到可以用胶滚子、毛笔、排刷、剃须刀片等非专业工具去制作素描。在国内众多美术院校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中,对素描媒介、载体与技法的解释和应用也大多仅限于铅笔、炭笔、炭精条、白色素描纸、橡皮、纸笔和与之相应的表现技法。然而,当我们把这种现象与当今世界艺术发展趋势的多元状态作横向比较后,却不得不承认这类素描教学方式的片面,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对素描理解的知识误区。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曾尖锐地指出:“许多艺术家的失败,仅仅是他们只接受一种画法,而指责其他所有的画法,必须研究一切画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他的话发人深省。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尝试过素描材料与色粉笔结合的画法,使绘画技法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取得丰富的表现效果。其后,著名大师帕尔默也曾用钢笔水彩薄涂与其他媒介的厚涂法相结合的技巧作画,使素描媒介与工具的综合利用取得了新的进展。而印象派大师德加进行素描创作时,更是在利用综合材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用炭笔与色粉笔或采用胶画、平板画、印刷油墨相结合的综合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当然,素描的绘制是一个使用特殊媒介和特殊技法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最后创意性训练环节上应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媒介、工具和载体,并逐渐学会自觉地把素描材料的性能知识和素描技法的美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们的不断发现与探索,素描的媒介、工具与载体的新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开拓。而这些对素描特殊表现方法的探索,使传统绘画相对单纯的形式语言受到了新的挑战。在现代素描艺术的创作中,画家对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发现和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而且开拓了素描艺术表现的新领域,进而活跃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使素描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样式展示出了无尽生存状态和丰富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7.

[2][美]布赖恩・柯蒂斯.美国基础素描完全教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3]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素描活动总结篇3

根据所指部位,能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及所分泌的激素,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能举例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症状;能简述下丘脑、垂体及其他内分泌腺关系;能描述血糖调节过程,并能通过资料分析,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

1.1过程与方法

能描述内分泌反馈调节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理解神经和激素对机体的双重调节;通过浏览医院甲状腺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化验报告单,能分析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内分泌腺的反馈调节过程,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浏览教材上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加深理解神经和激素对机体的双重调节。

1.2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结晶牛胰岛素事实,体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人体内平衡和调节的辩证关系,初步形成生命的整体观。目标的设置中注意:①行为主体是学生。即教学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学目标中应采用如上述目标的“能说出……”、“能描述……”、“初步理解……”等行为主体是学生的描述。②行为动词要准确。要用准确、恰当的行为动词描述。比如,上述目标中的“说出”、“简述”、“浏览”、“分析”等。③行为条件要说明。要说明为达到相应的要求,所采用的是什么条件。如上述目标中的“根据所指部位……”、“观察和分析教材图”、“浏览医院甲状腺病人的……”等。④行为标准能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能用相关标准来评价,可操作性和可测性要比较强。如上述目标中的“能举例说出……”、“能描述……”等。

2策略选择要恰当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一节课能否达成设定的目标。由于学情是在变化的(如普通中学、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学情是不同的,同一所学校的创新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学情也是不同的),所以,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在本案例中,针对不同的学情,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针对初中时激素这部分内容学得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了解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各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及其调节功能,了解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症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上;第2课时通过资料分析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示,以胰岛对血糖调节为例介绍内分泌腺对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以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调节和反馈例子,说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和平衡。教学策略2: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因人体主要激素及其调节功能初中已学过,且属于知道级别,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化10min左右时间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相关知识即可。介绍胰岛时,链接激素调节的机理,通过问题“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血糖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创设情境,引入教学重点:以血糖浓度的稳定为例分析激素的调节机理。通过资料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讨论“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出示垂体机能研究的科学史,请学生讨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读图5-18,请学生简述下丘脑、垂体及其他内分泌腺关系。以教材图5-21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内分泌反馈调节,理解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调节过程,理解激素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理解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师生共同构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了解体温调节的方式,感受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再出示甲状腺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化验报告单,请学生分析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首先要在课前作一定的预习。在学习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时,以血糖浓度的稳定为例分析激素的调节机理,使前后知识能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建构整体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构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和分析甲状腺病人的化验单,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要清晰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指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反映以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为目的,直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给教师提供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设计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型、表格型、流程图。以“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节为例,教学过程主要为四个环节①导入:由汶川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卫孩子的感人故事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歌颂母爱,初步建立生命活动调节的的整体性和统一性。②了解人体的内分泌腺:通过回忆初中内容,课前完成导学案有关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名称、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泌失调引发的疾病等内容的填写。课堂上通过分析人体应激反应时身体分泌激素的变化,认识生命,能积极面对压力。介绍胰岛时,链接激素调节的机理,介绍垂体的功能时,链接激素的反馈调节,将前后知识适当调整,避免割裂知识,有利于学生建构整体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学习教材插图,描述血糖调节过程,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以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和教材插图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内分泌反馈调节,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能力,感受生命活动的整体性。④总结和作业: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起到及时总结、巩固,提高归纳总结能力的作用。课后作业能使课堂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

4教学反思要及时

一节课上好后,要及时回顾本节课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安排的教学活动、步骤是否具体、可行,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反思”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也可为教学同行提供有益的经验。例如,在“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节教学后,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本节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不是单纯地把零碎的知识“传授”或“灌输”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搭建了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课堂表现令人满意。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较紧张,最后的分析应用和课堂总结显得比较匆忙,没能展开充分的讨论。若导入直接换成师生共同构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了解体温调节的方式,既可以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刚学了神经调节),初步形成生命的整体观,又能节约时间,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尝试。

素描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美术;素描;教学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任务一般来说,是通过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生动的表现力。即: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使学生理解描画对象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并按艺术规律去表现对象。

一、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基本原则

中职生素描初学者常有这种习惯,在绘画深入的过程中往往从一点开始绘画,并不会太多考虑画面整体布局,且学生艺术潜能也不会短时间就能被挖掘出来。对此,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原则开展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一要实事求是遵守客观情况。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目标建立、组织实施、进度安排都应根据中职学生个体特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通过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二要知识能力并重落实教学计划。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相衔接,通过素描教学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获得自学素描、自主训练能力,使知识增长与素质能力增长同步发展。三要融通多种渠道开展素描学习。美术素描课应向社会、家庭延伸,实施课堂内外良性互动。即:重视开辟第二课堂,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全面培养美术人才。

二、注重解决素描教学实践问题

素描教学重在发展中职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鉴于素描水平是个循序渐进过程,应着力帮助中职学生素描学习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指导学生从前人作品中学会借鉴。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喜欢写出,不喜欢临摹,有的学生认为临摹就是照葫芦画瓢,没有意思,且束缚手脚。其实,素描临摹可开阔视野、理性头脑、活跃思维,这种循序渐进能打下坚实基本功,使学生在临摹中培养耐心、细心,使素描认识由整体印象到具体细节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注重中职学生线条运用。很多中职学生对线条应用掌握不到位,素描教学时,力争解决好中职生画线条这一基本功。如:《永乐宫壁画》等之所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极其生动,就是线条如行云流水,抑扬、钝挫、刚劲、柔美,把线条的生命力、表现性、概括法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素描线条是绘画最根本要素,严谨、高超用线技巧等于绘画成功了一半。

三、引导中职学生体验反思作品

从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实践发现,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素描作品进行反思,如果让其找出素描画中的优缺点,往往张口结舌,或表述不能达意。因此,素描教学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有益反思。一是引导中职生对素描画面结构反思。好的素描用品,从起稿构图到形体结构,再到空间结构,其线、形、色合理布局和组织画面都透着画者精心构思。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素描作品反思,不断提升中职生构思画面效果,养成起稿即构图的良好习惯。二是指导中职生抓住素描学习的步骤。素描真实反映着客观对象。就如平常我们看物象,距离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而在素描中反映的就是颜色和大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我找到自己作品的盲点,如对画面效果的控制,物象外形特征、造型特点等,从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中职生兴趣点、创作力以及薄弱层面,以多元化指导促进中职生学习主动行为,实现个性化、多面化发展。三是教育学生对作品进行回头看。实践中,一些中职生对所画素描作品,画完就放到一边,甚至很少去多看一眼。对此,在教学中应安排相应时间让学生在完成素描作品后,每次自主性完成一份简单书面小结,通过自我小结,总结经验教训,静心反思,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素描作品。

四、加强学生画外功夫体验指导

中职美术素描课就是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既让中职学生从感觉器官上感知出美感、美育的熏陶和享受,更通过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体验到美。一是把学生现实状况与课程安排有机结合。针对素描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中职学生心理有一定差异,教师备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掌握好学生学习情况、能力、层次等,以情激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在素描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二是让学生在素描创作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对比法教学,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的美与丑,发现素描刻画的内在美因素,领会美术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把感情渗透于自己作品中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拓展素描教学意境美。虽说素描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但在画面结构、风格,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方面如何体现美感,需要学生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整体观察习惯,如:开展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知识传授,使中职生更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做足画外功夫,提高素描教学质量。总之,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要重点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素描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观察方法,展示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整体布局,提高自己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苏楚韩.探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及艺术[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6-00186.

[2]张旭堂.浅谈中职美术素描教学[J].教育,2017(1):00201-00201.

素描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 素描;动漫设计;高职高专

一.引言

动漫设计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专业,但发展很快,作为动漫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的素描课程,究竟应该如何围绕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素描课程教学,直至目前各院校似乎都感到较模糊的,有的是完全沿袭了俄罗斯的素描教学法,这套教学体系严格地按照内容繁简依次逐步进行训练。这种专业技能训练,针对性较差,除了个别悟性好的学生,能将素描灵活应用于动漫设计绘画,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问题。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对于素描教学的需求点在哪里?这是探讨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明确改革方向的关键所在。要明确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动漫专业尤其是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的课程结构,了解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课程的特色及其对学生基础的需求。

二.调整教学内容

动漫专业课程上与绘画联系比较紧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块: 动画、原画和场景,开设的课程包括动画技法、动作设计、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基于动漫专业课程的特色决定了其对于素描基础教学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我们应该针对这些课程的需求展开素描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以上专业课程需求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描教学课程体系。

现阶段,传统绘画中采用的全因素素描并不能满足动漫设计专业的基础造型训练要求。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差异,这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在课程时间分配上,这些新型绘画专业的素描基础,高职高专类院校往往只有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总共为八周教学时数,这些有限的训练时间,对于要求深刻与精准把握表现对象的解剖结构,同时要明暗地、质量地,有重量、有空间地深入刻画被描写对象的全因素素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次,绘画的形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过渡。以上专业在基础课程中,同时需要进行一些夸张、装饰、想象的训练,但全因素素描的教学中明显缺乏相关的训练内容。以上两个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对新型绘画学科的基础素描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全因素素描在一张画面中完成造型、调子、材质、层次等十几个绘画语言的训练方式,拆分为各个单元而系统地训练,在基础训练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力求在每张作品中都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将全因素素描训练,改为单因素素描训练。同时,再在素描教学中加入例如夸张、取舍、装饰、归纳等与新型绘画学科密切相关的专业训练内容,其中,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性,二是明确课题素描的教学方法。

对于线条塑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适应动画课程中对于线条准、挺、匀、活的要求。如何来锻炼学生的线条塑造能力呢?速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动画速写重“研究”,重"概括”,重“表现”。在动画速写训练中,通常分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规律型,以写实为主,扎实严谨,尽可能准确地反应对象的特征,形体及动态关系,寻找规律,默记于心。一般从慢写入手,对静态形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象进行深入体悟并能准确严谨地表现出来。另一种类型为提炼表现型,在速写中融入个人理解和审美经验,对生动形象有主观处理和概括夸张的表达,更适于在生活中捕捉动态形象,为动画设计累积素材。

对于造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适应动画课程中原画设计和场景设计需传统的素描教学在这一块还比较适应动漫专业的需求,传统的造型方法依然适用于动漫专业的造型能力的锻炼,只需要对其中的内容加以调整就可以实现这方面的需求。对于动漫专业来讲,针对其原画设计课程的侧重点在动画造型和动作设计等领域,对于学生对人体结构及动态的要求较高,我们在素描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就应该向这一方面靠拢,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转面素描”练习,通过对同一物体或同一角色造型和动作的多角度转面素描练习,能够直观的理解造型对象的结构特征,对于造型的理解作用非常明显。对于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主要是为了适应动作设计和加动画的需求。动作设计和加动画要求动画人对于角色的动作及其结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 能够准确地刻画出动作的特征和运动的轨迹。对于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速写的练习进行锻炼,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握动作的动势线和同一个动作的“转面”特点,并且强调对连贯动作的“极端动势”的捕捉能力和动作轨迹的把握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几个能力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动漫专业的素描课程至除开素描的基础训练外,应该增加对于后续课程补充的训练,综上所述,建立适应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需求的素描教学体系,应当增加素描课时数,规范素描教学内容,以专业课程的需求展开素描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专业课程需求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描教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秦秀杰.重要的不是素描.美术大观,2005,(12).

[3]范迪安.国际当代素描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4]姜金泽.动漫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思考.无锡南阳学院学报,2007

作者简介:

素描活动总结篇6

素描,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而加以概括描绘的最基础的绘画形式。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我校的特色教育能够开辟一条崭新而又系统的教育体系,本学期,我们将素描列入了我校的校本课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本人与郑海涛、周立斌两位老师共同合作,担任七、八年级校本课程——《素描》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以合班的形式(即同年级的两个班)开展教学,给学生的互学、互帮、互助以及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供一个大环境,同时这样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教师的辅导教学。

七、八年级分别是4个教学班,每个素描班的学生大约20人左右,其中七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没有接触过素描,甚至小学阶段没有学习过美术,他们的绘画能力不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素描是一个高雅的艺术,他们对其充满了好奇感和崇拜感。但学习素描也会有感觉枯燥的阶段,因此,对七年级学生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渐进,对作业的要求要适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持久兴趣。而八年级的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和社团活动,对素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素描静物作品。因此,对八年级学生的绘画要求要高一些,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素描起步》作为校本课程的教材。教材内容从简到难,由浅入深,包含了结构、透视、形体、空间、调子、静物等几大版块,易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范画适合学生作为临摹的样本,但我们也将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将教材与其他素描书籍相结合,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教学要求和总体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特别是在七年级要特别强调观察方法的重要性,要提高视觉的敏感性、整体性和准确性,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强调眼、脑、手三方面的同步训练,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2、通过素描学习,培养和训练学生严谨准确的写实能力。

3、教学安排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难点重点适当分散。每节课有足够的范画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优秀的作品讲解多种技法。

4、作业安排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不同的作业形式,教授不同的技法与技巧。

5、教学方法抓好集中讲授,个别辅导示范观摩,作业讲评等几个教学环节重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建立良好的学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抓和普通性问题,又要重视因材施教。

六、评价工作安排:

1、定期举办素描作业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素描的信心。同时,学生的一些佳作在校内展出,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在学期末以A、B、C、D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放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3、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请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课程进行评价,我们将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以使我校今后课程的开展的更加完善。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以如何快速、扎实的培养学生掌握素描知识为主题进行研究探讨。在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八、教研课安排:

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

九、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学习有关素描的理论知识。

2、利用课余时间创作美术作品。

素描活动总结篇7

设计素描,是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表现新的视觉传达与造型手法,探讨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构造表现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造型基础课程。设计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写实素描造型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写实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写实素描的发展和变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其教学目的实现形式本来就应该多样化,不必简单地归结为某种模式。我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处于形成与发展的阶段,许多理论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意启发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设计素描意识

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也有需要明确培养方向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性专业,设计素描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和有目标的造型活动,启发想象空间,寻找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理念的形态,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树新的形象,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不同体系,绘画专业的素描基础强调人的审美信息传达,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坚实的具象造型的基本功和增强相应的审美能力。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因此,设计素描的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应与设计相关联,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成为设计的有效手段。

与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教学要求,设计素描一般根据总的课时量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线性结构素描表现为主;第二阶段以局部写实素描与特殊角度描绘物体为主;第三阶段以创意表现素描为主。这三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根据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程度逐步加以实施。

1. 以线性结构素描为主的表现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对象本身的结构为中心,它不受环境光线的直接影响。线性结构素描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理念形态的造型语言,即用“线”来表现所理解的物象。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理性的观察、分析和表现事物本质与反映其本质的规律和方法。运用点、线、面等抽象的设计元素,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艺术实践中探讨和寻找符合设计的造型语言。通过这种概括和本质的线性表现来增强设计造型能力,而不是具体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对象时,要面面观前后左右都要看,而不是将眼光一开始就停留在某一角度,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再整体去画,一下笔就要分清主次和前后关系。要把握主动权。在写生的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抓住大的主要结构,抛弃那些小的起伏。使画面达到强烈、准确、生动的效果。

2. 局部写实素描与夸张特殊角度的素描处理

局部写实素描是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从对象中提炼视觉元素作为素材重新组合画面,注重画面结构,类似摄影中的局部特写,不在观察整体的物体,而是将物体的某个局部进行写实性描绘,从而创造出奇特的视觉形象。本阶段采用“自行车”作为参照对象,自行车造型以线性为主,细节丰富多变。

所谓夸张特殊角度,就是要学生打破常规透视,将小的物体画成无比巨大的感觉,夸大近距离,缩小远距离,夸张物体的外形。在外形夸张的同时写实物体的表面肌理,使物体的外观具有空间感、真实感和较强视觉冲击。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提高学生控制、取舍、夸张变形的能力。通过对所表现物体的本质概括和对物体重要细节的,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培养其敏锐和精微的表现能力是本教学阶段的主要内容。

3. 创意设计素描阶段

这一阶段以拓展思维方式为主旨,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和设计思维是其主要任务。将形式、方法、手段运用到具体的构想和实践中去。

对于创造性活动学生而言,养成扩散性思考的习惯非常重要。发散性思维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异想天开,不考虑任何可能性,对周围物体的随意联想,在思维上将其碎片化,再与其他物体组合从而创造出荒诞的形象,用现实的形象和空间,做出不合理的矛盾表现,创造出违反人的正常心理和视觉经验的幻觉世界。

总之,设计素描就是要根据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爱好来进行引导性教学,引导他们用符合自身特点的表现方法来理顺思路。教导学生加深对自然规律,如形体的结构与运动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深化如何运用艺术的表现规律,如抽象与意象、分解重构、分割平面、空间创造、明暗调度、讲究心理平衡、运用透视变形、多样统一及完整性等方面的知识。

(作者单位:辽宁财贸学院)

作者简介:张良,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辽宁财贸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助教。

素描活动总结篇8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目前社会上普遍着存在设计人员设计能力低下,抄袭成熟设计的问题,而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缺乏较强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设计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设计素描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素描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中职以及普通中学学生,他们过去学习成绩较差,为了上大学而去学习美术。由于其美术学习时间短,且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因此这些学生的基本功普遍较差。除此之外,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知识接受能力薄弱,这使得高职教师的授课难度变大。考虑到学生薄弱的基础,有些授课教师就因此减少创意类素描课时,增加写实训练的比重。其结果是短期的写实训练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造型写生能力,而创意类素描授课时数的减少又使他们无法理解以及掌握创意设计素描的核心知识,难以通过课程学习来提高其思维方式,最后使得开设这门课程意义大打折扣。设计素描授课老师有必要改革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理念来增强授课效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宽并激发他们的创意兴趣。

二、以创意为导向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的教学体系

设计创意素描课程在设计素描基础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要上好设计素描,相关教师就必须优化课程结构,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教师可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整合,将设计素描作为专业创意形态的基础课程,以此将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相贯通,使学生能够在后学课程学习中强化某些创意概念。教师在立体式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上可以采用基础加模块的方式,将与创意素描有关的模块课程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来,其具体的结合方式如下:

(一)把课程活动和课程要素相结合

在设计素描几何体和静物结构写生的实践训练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去发现各自写生对象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从单个或整体的写生物象内外结构和轮廓上重组、异变、派生新的具象物体或抽象物体进行创意设计,由于写生角度的不同,创意素描物体组合的构图必然不同。在不同构图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进各种方法进行多样性变异创新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的表现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脱离于基础教学,教师盲目地培养学生的准确造型能力,却忽略创意能力的培育,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的开发。采取此种多样化的教学培养方法,能够实现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体现高职实践性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性。

(二)与构成设计中课程中的点线面要素相结合

要求学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仔细观察,寻找和发现其独有质感、肌理、结构、特点,并运用构成设计的原理进行画面的点线面、黑白灰关系的归纳与处理。之后学生要根据韵律、节奏、对称、均衡、重复、特异等形式美法则,让作品具有设计形态感。为了能在创意表现素描中形成富有创新创意的思维模式,学生可以参照客观物象,将其形态和情节进行归纳,简化成构成设计中丰富的点线面关系,重新解构、整合,创造出新的理想组合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形态的主次和疏密感,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教师要求学生的绘画位置不再是单一的某个角度,而是要全方位地观察物体。不同位置的学生要根据所在位置自主地构图,主观地移动所描绘物体的位置,根据自己的画面的需要而设计画面的构成。这种自主性思维对于未来的设计组织,视觉形象和空间形态布局将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采用的放射旋转法有具象——抽象的变异法、重叠反复强调法等。

(三)与图形创意课程中创意手法相结合

由于图形创意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他们运用图形创意的某些设计方法,使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豁朗开朗,从而激发他们对创意素描的兴趣:学生以画创意稿的形式进行立体式、多角度多方位的尝试,结合图形创意等设计创意原理,升华出多种创意形态。这种教学方式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眼、脑、心、手实现协调统一。经过几年教学,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最基础的设计素描创意方法:填充形态法、形态仿生法、发散性思维联想、交像形态的变异法、材质的替换法、形态同构的变异法、换置或置换变异法、共生图形法、迭视形态法等等

第一,与装饰图案相结合。中国传统设计中图案设计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学生通过对图案的设计可以使原来物体的质感产生变化,赋予它不同的含义,使之具有设计性与装饰性。

第二,与手绘表现技法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导入文字,用不同的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人的情绪情感。线条的扭曲、夸张等多种排列与组合可使画面形成不同的气氛与表情,让整个画面产生不同的氛围:如直线表达使人觉得宁静的感觉,斜线表达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曲线表达则有一种动感。

第三,与不同表现工具的结合。教师让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多方位的立体观察与表现,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法手段来打破常规的物体组合模式。通常我们都是主要使用铅笔进行素描绘画,而这却使得学生感觉过于枯燥与单调。因此我们可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大胆地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形式与表现风格:例如比如采用树叶、鞋底等一切可以用来拓印的工具进行转印。拓印能使转印物在画纸上产生深浅不一的肌理,可以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其它的创意素描方法还有:多维空间想象法;点、线、面,黑、白、灰的综合处理手法;无序线条勾勒法;光影聚散法等等。尽管每个学生层次都各不相同不同,但通过使用这些变异方法,他们只要用心都可以做出不同创意的作品。

三、以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意素描教学为范例,提倡“个性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意能力

艺术应该是张扬个性,把自己所见所闻通过视觉语言巧妙的表达出来,把有限的造型通过无限的想象,准确快速的表达出来并富有内涵。在了解传统素描基础性原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变异训练、个性化训练,他们可以从一个小切入点的变换到大物形的变化,从写实逐渐过渡到抽象甚至打破常规从寓意中、偶象上得到深层次的理念训练。学生可以从观察方法上寻找切入点,也可以从构图上寻找切入点,他们可以从自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磨练、个人好恶喜好中寻找到自己设计灵感,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意的素描作品。

(一)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素质的培养分两步走:一是从高考美术向设计素描教学的转换。从明暗写实素描转换到构造素描的方法,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对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形态、比例、透视、空间的严谨性的把握。二是“从生活中的各种观察做起”,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各种积累运用到创意素描中去。学生通过从结构素描的写生到变异,运用发散性思维,利用结构素描的外部轮廓与内外结构线,根据画面形象在头脑中的具体反映,捕捉到头脑中或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形态结合起来,特别是细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引、触发许多意想不到的基本灵感和形态变化。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必须通过不断的积累转化。设计创意素描,不再拘泥于一个局部,而是要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教师应当让学生多阅读设计类书籍,自主分析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具有善于观察与分析设计手法的眼光,将其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路所用;鼓励学生多参观各种类型的设计展览,空余时间多观摸一些设计作品,寻找设计灵感,养成主动的、个性的、富有创新的思维组织模式。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一有想法多去尝试与记录,多画草图,一稿多图,选择最具创意的图形。增强表现能力与图片的处理能力。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创意设计素描的训练,在素描与创意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基本的原则,“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创意”这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一是表现性方面:形态创意与画面的构图、明暗的黑白灰的处理关系,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对画面的处理抛开传统的画法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二是表意方面:就是画面必须要具备含义,能用“设计说明”去支撑整个画面。使画面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四、总结

本课题以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意素描教学的改革为切入点,针对设计素描中的“创意”这一主题,加强基础教学课程间的协调能力,意在探索出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素描的小单元、小切口中寻找到创意设计的途径,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有研究、有乐趣地学习,使学生学有所用。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做铺垫,为将来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打好学生基础,在专业领域拓展思路,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也是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师在当前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熊风.浅谈以岗位主导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型的《设计素描》教学[J].大众文艺.2011(18)

[2]位郁斌.设计素描的教与学——解读形体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张春盛.主动与被动—关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3(5)

[4]魏天德,王冲.工科工业设计素描教学革新[J].科学教育论坛.2005(22)

上一篇:创客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公关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