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0 13:46:27

中国经济的论文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1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2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论市场和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系”,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论市场和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论市场和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系”,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3

“中国经济论文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4

[摘 要]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等方法,利用1991年到2006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的进口、出口、FDI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贸与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正向影响关系,GDP与FDI之间存在一个单向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远大于进口和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外贸(进口和出口)与FDI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影响,误差项仅仅对进口存在显著影响而对出口和FDI都没有显著影响。 【论文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一、文献回顾 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存在着紧密联系,国内外学者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外贸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更多学者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理论研究转向了实证分析。由于各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和数据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Helpman&Krugman(1985)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单项直接的因果带动,Chartey(1993)认为经济增长对出口有单项直接的因果带动关系,Helpman&Krugman(1995)则认为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如Pack(1992),Helleininer(1996)和Bleaney(1997)。 我国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地区层面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相对比较缺乏,这就使得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测定外贸与外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的研究者中,佟家栋(1995)开创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的先河,他利用1953年~1990年中国进口额和国民收入数据,采用简单线形回归方法对进口和国民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期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林毅夫、李永军(2001)利用宏观经济模型证明了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进口对经济增长则具有负作用。孙敬水(2007)从弥补供给缺口、缓和贸易摩擦、诱导国内需求与激发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1991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杜江(2007)运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的进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口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唐志(2007)采用四个变量系统的VAR模型和VECM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产出和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存在正的影响。 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采用多变量来进行分析,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纳入出口、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和GDP四个变量,对我国1991年~2006年期间外贸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1年~2006年间我国的出口(EX)、进口(IM)、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及产出(GDP)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相关各个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为消除统计数据中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将GDP调整到1978年不变价格,并利用GDP平减指数对出口额、进口额和FDI数据进行了平减。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各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并用LEX、LIM、LFDI、LGDP分别表示。 通过做出各变量对数时间序列的时序图可以发现,我国GDP、出口、进口和FDI的对数时间序列在1991年~2006年期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都显示出不平稳性。下面的单位根检验将对其加以证实。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根据协整理论,只有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两个变量才有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在对二者之间进行协整分析时,首先用Phillips-Perron单位根检验方法来 检验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 从表1可知,原序列是非平稳的,这表明不能对变量用简单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表2为对原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的ADF单位根检验,在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发现各个序列都是平稳的。可见,四个变量LGDP、LEX、LIM、LFDI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故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的结果,可以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一阶。 2.协整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计量分析。协整分析的经济意义在于,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它们之间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由表3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惟一的协整方程。对系数进行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 LGDP=0.3876LEX+0.1467LIM+0.2556LFDI+12.3490 (0.1109)(0.1839) (0.0783) 注: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 上述协整方程的误差修正项为: ECT=LGDP+0.6940LEX-0.5843LIM+0.3328LFDI-5.7238 可得VECM模型如下: 模型总体检验统计量为:LogL=67.3683,AIC=-2.5453,SC=-4.0283。上式的所有变量都是零阶单整的。 由于重点考察的是外贸与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存在以ΔLGDP为被解释变量,以ΔLEX,ΔLIM和ΔLFDI为解释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 从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GDP与外贸和外资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是,出口、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每变动1个单位,GDP将分别同方向变动0.3849、0.1203和0.1362个单位;误差修正项ECt-1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其修正速度为-0.1029。 3.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上述协整检验结果,我国的进出口与外资和GDP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本文对样本区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口、出口与外资四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注:列为因果方向,表中数值为零假设(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的伴随概率 由表4可知,我国的GDP与出口和进口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特别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表4还表明,在GDP与FDI之间存在一个单向因果关系,即FDI是GDP的Granger原因,但GDP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 四、结论 1.我国的GDP、出口、进口和FDI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可用如下的协整方程式表达: LGDP=0.3876LEX+0.1467LIM+0.2556LFDI+12.3490 即出口、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GDP的增长都有正的贡献。 2.我国的GDP与出口和进口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正向影响关系,GDP与FDI之间存在一个单向因果关系,FDI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远大于进口和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外贸(进口和出口)对FDI没有显著影响,即 进出口很少通过影响FDI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同样,FDI对进口和出口也都没有显著影响,误差项仅仅对进口存在显著影响而对出口和FDI都没有显著影响。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5

    论文摘要:文化的形成和培养,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因此,反思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很有必要。企业文化虽然有精神因素,但绝不等同于企业精神。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更多停留于精神层面,注重文化的表象,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内涵。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要用适合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中国企业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很低级的阶段,企业文化理论对中国企业最大的贡献就是指明了文化与管理结合的融合方向。 

 

 

十多年前我曾做过一些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1992年撰写的企业文化论文获得了四川省的二等奖。多少经历了企业文化从冷到热,又从热到冷的过程。在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反思企业文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胡适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企业文化何尝又不是如此。现在女大十八变,回头来审视一下,当时对她的打扮得体吗? 

许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或涂脂或抹粉地打扮过“企业文化”这个“小姑娘”。各种各样的定义就多达180多种。魏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则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我本人则更倾向于一种简单化的表述。即企业文化是长期凝结在企业内部,共同自觉遵守的观念和行为的总和(一些英文原文如此描述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refers to a company’s values,beliefs,business principles, traditions, ways of operating, and internal work environment.)。 

20世纪80年代,从威廉·大内、特雷斯·迪尔到艾兰·肯尼迪,他们都观察到了日本企业异于西方企业的崛起。如丰田公司“三位一体”的理念支撑着toyota成为了世界性的汽车公司。令人惊奇的是,这并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许多学者已经意识认这种差异背后的东西,是一场足以颠覆传统理论的管理革命!人们的视线已经从“经济人”、“机器人”的转向了“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文化的理念开始与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融合,已经使管理重点从内部管理转向战略管理,从单一管理走向综合管理。 

明白了企业文化的基础概念,还不见得懂得它对构建企业百年基业的重要意义。沙因将组织文化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人工制品(artifacts)。人工制品是那些外显的文化产品,能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如制服),但却不易被理解。 

2.信仰与价值(espoused values)。藏于人工制品之下的便是组织的“信仰与价值”,它们是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哲学。 

3.基本隐性假设与价值(basic assumptions and values)。组织文化的核心或精华是早已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的不被意识到的假设、价值、信仰、规范等,由于它们大部分出于一种无意识的层次,所以很难被观察到。然而,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才得以理解每一个具体组织事件为什么会以特定的形式发生。这些基本隐性假设存在于人们的自然属性、人际关系与活动、现实与事实之中。 

今天,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文化的形成和培养,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它是一个优秀企业区别其它企业的无法模仿和复制的主要标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逻辑思维和实证主义的优势,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迅速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一大批欧美企业迅速调整思路,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西方企业文化。 

或许角色的转换,差异的弱化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企业,你开始发现聚焦变得模糊了。一些世界一流企业兼备了东西方文化混合特征,已经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如韩国的三星,其文化理念中既强调企业及员工的社会责任,又非常重视开放思维和创造力。三星2007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超过它的老师——日本索尼公司。我无意比较两家公司企业文化的优劣,但三星公司企业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西方和东方、文化和管理的融合,我相信是经济全球化、文化综合化的必然趋势。 

历史的回顾,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动机和趋势,重新构建新经济时代下的中国企业文化。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国外很多好东西拿到中国就走样了,不灵了。企业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又一次印证了他的先见之明。 

一直有人认为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例证是铁人精神和鞍钢宪法。但我想说,这些东西固然不错,但准确的定义应该归并于企业精神范畴,与当今之企业文化理念是不能等同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现代企业基本没有出现过企业文化。 

90年代初,企业文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各地掀起了企业文化的建设高潮,大多数企业都跟风提炼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最后基本都演变成了一种企业的文化运动。当时我代表企业参加了四川泸州的一次企业文化研讨会,一些豪言壮语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压力变动力”(一家当地制造液压产品的企业精神)。而今,绝大多数企业基本荡然无存。“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种空洞无物的高谈阔论实在是苍白得很。 

贴标语、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曾经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做法。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至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基本退烧。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思考时,就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和病急乱投医。这种肤浅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通病。 

我们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表象,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符号是本,观念才是源。而观念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观点、原则和方式,它深深扎根于员工心中,并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个高喊创新,实际上却有错必纠的文化氛围怎么可能实现新产品研发?一个等级森严、行政命令一统天下的企业怎么可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正常流动? 

有不少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脱离了企业管理本身。在一段时间,中国很多事情都与文化挂上了勾,出现了一种泛文化现象。什么酒文化、舞文化、苹果文化、狗文化、三寸金莲文化等等,不一而足。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过多地将企业文化停留在精神层面,而脱离了实体组织。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而存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契合组织的基本使命——盈利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否则,只能称之为精神的异化。它的泛滥和空洞曾经主宰了中国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 

 前面我曾经提到了文化的融合。但融合绝不等于简单相加,一定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文化的批判性创新,这是我的基本观点。尽管儒家文化的积极性因素很多,如重视感情、强调稳重,但缺乏创新,依赖关系的文化特征却将我们的社会资本发展的空间变小。很多津津乐道于“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的企业,在跨地区、跨国时被压缩、被击败就在所难免。这样的例子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看到。

所以要区分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要用适合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 

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被公认为世界奇迹。萧灼基教授预计还将保持8%~10%的增长率。但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经济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水平。而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与西方社会工业化后期相联系的,它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因此,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结合战略分析和设计,提炼出独特的足以支撑企业所有行动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而我们的管理还停留于比较粗放,比较原始的阶段。管理科学和经济原理的许多知识,例如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等许多内容需要恶补。而蓝海战略、战略地图、六西格玛、长尾理论等又已经在西方风起云涌。我们甚至还没有完全从“经济人”阶段发育成熟,怎么可能在企业的核心层面寻求文化的因素呢?因此,不能脱离社会发展阶段和生产方式看企业文化。 

日本富士常叶大学副教授中原龙辉认为,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内部顾客价值阶段(企业只关心内部员工的价值);外部顾客价值阶段(企业视用户为上帝);经营者的满足阶段(实现利润,达到企业经营目标);最后是企业外的顾客、企业内的顾客以及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得到共同满足的阶段。如果以这样的标准审视中国企业,大多数都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国内有点被神化的海尔,大概处于第二至第三阶段之间,它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并不出色,企业文化已经有点落伍了。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6

关键词:石油能源 中国经济

论文正文:

石油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石油供给和需求现状分析

1.石油资源的供给

当前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在中东地区。如果按照国家来划分,石油资源的主要产地在中东、美国和俄罗斯;根据美国能源部情报署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石油的供给主要操控在中东和俄罗斯手中,美国大权旁落。而对中国来说,我国石油的自产量仅仅是世界总产量的5%,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因此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靠进口。

2.石油资源的需求

发达国家的石油资源需求主要靠自己的供给。但是中国石油资源因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耗量也在扩大,增长的速率每年5%。从1999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石油资源的使用量达到了全球的50%;在2009年中国因自身经济的需求,先后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地签署了贷款换油项目,涉及花费金额400亿美元。

二、石油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1.石油能源影响中国的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石油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中国现在面临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而且这个能源缺口很大。一组数据显示,在石油资源的价格提升了100%以后,我国石油加工业和炼焦业的综合平均价格为53.03%和6.89%。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军事以及海上空中交通运输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今的中国还是以工业化产业为主导,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这就导致了工业耗能高,没有合理的预警机制,导致了中国石油市场的反应缓慢,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石油资源影响社会产业链的完整发展

石油资源是社会的主要能源,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对生产行业来说,石油资源是主要的工业原料,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其次是对石油作为能源燃料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影响。事实上,石油的产业链条从石油的开采、炼制,都是基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对其实行提纯分馏,会产生出许多的化工原料,主要的包括医学药品、溶剂、化学肥料和聚乙烯塑料等等。对社会生活行业来说,石油通过炼制,生产出柴油、汽油等油气产品,运用于汽车消费、交通运输、民航等等的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

3.石油能源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石油能源会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不足,就无法实现长期有效的维稳。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世界反恐战争的背后都有着争夺石油资源的影子。一则材料指出,2006年11月日本最大的敷岛号巡逻船启航奔赴印度,并打着积极打击海盗的口号与印度妄图控制马六甲海峡,保障其石油资源的安全运输线。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石油资源作为世界上主要能源的现状不会改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石油都依赖于进口,如果一国断绝了与供应国的关系,那么遭遇到的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窘态不容忽视,这也就是石油资源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土安全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解决策略

1.有效保护国内石油市场稳定发展,并实施广泛的石油外交战略

中国国内的能源消耗过度,导致我国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因此,国家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点,实现我国石油资源产量和使用的均衡化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康经济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实施以石油为核心的新一轮的外交政策,并与周边国家和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现在,中国虽然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有着能源不足的危机,但是与中亚、西亚等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进行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在这个战略发展的机遇期,应该加强双方的经济与贸易合作,从而实现双赢。

2.建立健全国内的石油的战略储备,保障国家安全的国防需求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我国在2050年到2060年间实现经济繁荣和领土主权统一的中等发展国家,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防队伍必须实现现代化建设,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由于中国战略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这就要求我国国家国防力量必须对我国国家的海上资源输送线路的安全。同时也要求我们国家建立健全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实现能源安全。

3.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以新能源代替石油的战略构想

在石油资源储备量日益减少的今天,世界上各国对资源的敏感度也随之提高,因此各国政府依据自身经济的发展现状已经开始相应的对新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旨在缓解国内的石油危机,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着很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7

“中国经济论文制度因素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制度因素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制度因素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的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关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五大变数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处在大洗牌、大兼并、大调整和大转型之中。世界经济运行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思考。特别是最近全球有五大动向构成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五大变数,引起国内外媒体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为了救金融、救经济,近3年来一直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一是超发美钞,二是实行低利率,由此向全球转嫁危机,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通货膨胀。

2008年,美国政府加印了8400亿美钞直接注入银行,通过救银行来救经济;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又超发6000亿美元的现钞。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由于美国一直在偷偷加印美钞投放市场国际贸易论文,加剧了美元在全球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一直在涨价。首先是石油涨价,价格超过100美元/每桶;黄金价格也在暴涨,突破1900美元/盎司;全球粮食价格也在上涨。这些都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

当前,许多国家经济复苏尚未稳定,国际流动性过剩及输入性通胀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现在全球出现两种发展态势,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通货紧缩进而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类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局面,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这类新兴经济体更是深受其害。所以应该说,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全球都在呼吁和敦促美国尽快淡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欧盟国家爆发大规模的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盟许多国家出现政府高赤字的主权债务危机,首先从爱尔兰开始,然后是希腊,最后波及到西班牙、葡萄牙。欧盟国家一方面实行社会高福利,另一方面财政高赤字,政府负债为民众提供高福利。金融危机之后,这个矛盾得以暴露和突显,使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企稳回升的过程中出现众多的变数和动荡免费论文。

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长的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在希腊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他们面临着科技很难水平短期内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回升的势头并不稳固,也有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到目前为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没有结束,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持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来规避欧洲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严防W型二次探底的危机。

三、中东动乱引发全球性石油短缺和涨价

近半年来,北非、南欧等中东国家出现了连续不断的动乱事件。先是埃及,然后到突尼斯、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家都出现了动乱局面。深层次来分析这些动乱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论文,从外因上看,美国和北约实行空中管制和飞机轰炸的政策,加剧了国内的动乱局面。从内因上看,一是这些国家的执政者长期实行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要把权力世袭传承给儿子接班,引起国内民众的反感。二是这些国家都是产油国,国家很富,但是两极分化很严重,贫富不均,年轻人就业很困难,贫困阶层人数很多。利比亚的反政府军规模就达到8万人,大多是就业难的年轻人和贫富分化中的穷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动乱。此外,还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等文化因素,导致这些国家出现了中东动乱的局面。其后果是这些中东产油国的原油产量下降,特别是美国的轰炸,使石油管道和石油设施得到了大面积破坏,导致产油量急剧下降,使全球石油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造成石油短缺、油价大幅度上涨。现在每桶石油价格已经突破115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由于全球油价上涨,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变数,也给我国经济也造成很大的冲击。我国55%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而且还是第一石油消耗大国,国际油价上涨给国内带来了油价上涨的新压力。最近国内成品油价已上调了一次,汽、柴油每吨价格上涨300多元。如果中东战乱局势得不到平息和彻底解决,国际油价还会继续飘升。发改委还可能给中石油、中石化第二次、第三次上调油价的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用油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油价上涨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成品油涨价对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局面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国内油价上涨与国际上中东动乱导致的石油短缺有直接的关系,也给国内扼制物价、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带来了新的变数和压力。

四、日本大地震和核辐射灾难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3月11日,日本爆发9级大地震,地震海啸造成的损失很大,日本损失估计会达到4万亿美元以上,日本经济会减速低迷3-5年。巨大的灾害使刚刚有所恢复的日本经济蒙上阴影。自2010年秋天以来,日本经济整体都处于低迷状态。而大地震迫使很多企业停止生产,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影响职工收入,降低消费意愿。本来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成长率就是-1.3%国际贸易论文,今年第一季度刚刚扭转为增长2.0%,主要依靠汽车、材料和半导体产品的出口拉动。有经济分析人士预期,这次地震可能会使日本全国GDP降低1%。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因大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也震荡着全球市场。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另外,日本的债务负担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中最为沉重的,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已接近200%。因此,日本债市完全可能影响全球市场,造成连锁反应。对此,中国金融应该进入警戒状态。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地震引发的核辐射灾难。日本是核电大国,全国共有55座核电站。核电发电占全国的30%以上免费论文。这次福岛4号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和管道泄露,6万多吨被污染的海水直接排放到太平洋当中,估计损失要延续20-30年。由于核辐射的影响,很多国家拒绝进口日本产的蔬菜、水果、肉类和海产品等,这方面的损失会更大。日本的核辐射还引发了全球核能结构的反思。由于核能是可再生的清洁性新能源,全球都在谋划核电站建设,曾经一度出现全球核能热。这次核辐射的灾难,使大家重新反思核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已经全部叫停了正在筹建中的核电站,已经运转的核电站也加强了监管。所以,地震和核辐射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拖累和影响,也给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新的反思。

五、“金砖五国”第三次峰会提出包容性增长

“金砖国家”携手的起点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从2009年的“危难携手”到2010年巴西利亚峰会探讨“合作共赢”,再到今年(2011年)“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一路走来的“金砖峰会”,从主题的变化上,就体现出了它们在经济危机之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能力。如今,随着南非的加入,“金块的分量”也加重了。

4月14日,“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国家领导人在三亚举行第三次峰会,胡锦涛总书记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南非加入金砖国家以来的首次峰会,也是金砖国家领导人自2009年9月俄罗斯会晤以来的第三次会晤,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的共同关注。这次峰会在中国召开,增加了南非,由原来的四国扩大至五国,今后的队伍还将不断扩大,这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标志。由于“金砖”国家队伍的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提高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运行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这个影响力是深远而巨大的。

第三次峰会提出了共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新兴国家加大联谊、加大合作国际贸易论文,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包容性增长就是资源共享,利益互补,任何一方的经济增长不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包容性增长”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象征和形象,也是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恪守的价值观。通过“包容性增长”,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人与自然之间的包容。经济增长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不以破坏环境、超耗资源为代价,真正地转变发展方式,深层次调整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们新的执政理念扩展到全球,实现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让这个新理念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是世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走势。

以上五大变数证明,虽然后危机时代经济企稳回升是大趋势,但是并不平稳,其中会有迂回、曲折和变化。我们要未雨绸缪、前瞻性地研究这五大变数,把国内事情办好,抓住“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大好机遇,真正地把握战略机遇期和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站在时代的高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压力变动力,使中国经济在总量步入世界第二之后,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增长中发挥更多和更大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上一篇:大学生经济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有关财经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