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范文

时间:2023-03-10 22:04:54

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有效利用;持续发展;技术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林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而且,林业不仅能支持各项基本建设,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就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来说,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林业发展也相对缓慢,这与当前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但是,现今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将生产力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坚实桥梁与基础,其对于促进当前我国林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我国林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接近世界水平,这不仅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制定有利的措施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来说,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且木材种类繁多,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丰富的森林资源总量相较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来说,人均占有的森林资源还是比较贫乏的。同时,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支持能力弱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用总量除以我国的13亿人口数量,森林资源就相对不足了。同时,当前我国森林中树木的质量也在下降,其各项指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森林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还不足以支持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我国林业发展缓慢,使得当前我国林业中人工林树种单一,其稳定性较差,这又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1.2 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从当前我国林业的管理体制来看,不仅管理模式落后,并且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从而使得我国的林业企业经营能力不足,发展缓慢。同时,中国当前实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着林权不清的情况,使得企业的经营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也就缺少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 制约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因素

尽管当前我国具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其对于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林业技术改革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2.1 林业技术改革的资金不足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来看,科学技术水平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科技所带来的林业发展往往集中于当前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林业待发展地区,由于林业技术改革资金的不足,使得其自身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不能促进林业的进步与发展。

2.2 林业技术不具有创新力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从客观方面来说,在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方面,我国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明显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水平林业技术,大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真正属于我国的林业技术还是比较少的。同时,对于这些由国外引进的技术,我国还存在着应用效率不高、缺乏整体认识的问题,从而使得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以及经济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3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力度

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林业技术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林业建设方面的工作人员,其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我国林业发展需要。因此,对于这部分林业技术人员,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提升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承担起现今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林业技术工作,从而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3.2 瞄准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林业经济的提升与促进。因此,当前市场的林业需求对于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林业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林业技术改革、创新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会促进我国林业发展,也使得林业企业会得到有效的利润回报。因此,林业技术创新对于市场需求的瞄准,不仅能够获取有效资金的支持,对于林业的稳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建设林业技术推广网站

林业技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国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而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对于提高林农与林企的林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其在推动林业技术快速传播的基础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符合当今林业发展需求的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网络作为当今时代中传播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传播途径之一,对林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建立林业技术的推广网站是现今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促进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方案。

4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4.1 林权改革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林权的改革,传统的林权使得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林业的总体发展。同时,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速度下,提高林农收入,保障林农生活水平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因此,对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4.2 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林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与使用,是促进当前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要使得林业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就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推广体系,同时还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因为当前我国市场对树木的需求量较大,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导向的推广体系使得林农、林企获取信息的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这对于提高林农收入,改善林农生活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4.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无论林业如何发展,低效的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保证现代林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森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同时还要在森林利用中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4 加强林业的信息化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世界上多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其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作用。比如,林业部门可以建立相关平台,定期林业政务信息,并提供林业问题的在线咨询服务。这样就能够提高林业部门与公众的互动性,从而也提高了林业信息的流动效率。

林业的信息化发展对于我国林业保护也有着现实的意义。如今我国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的林业管理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遥感卫星、互联网技术等来对林火进行监测、报警等,从而为消防部门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业资源。

5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我国现代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林业技术改革,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恒刚.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3).

[2] 何志辉.浅谈林业改革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2).

[3] 吴远志.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改革与发展[J].科教创新,2011(05).

[4] 蒲梅林.探讨林业技术创新中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2013(18).

[5] 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2013(20).

[6] 刘艳春,冯彦.林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9).

现代林业范文第2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张国庆,发展先进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j],安徽农业,2002(学术刊)。

现代林业范文第3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张国庆,发展先进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j],安徽农业,2002(学术刊)。

现代林业范文第4篇

全县辖8个乡镇、16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6.70万,其中农业人口20.7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劳动力9.40万余个。全县土地总面积85.34万hm2,其中耕地面积29.07万hm2。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40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680hm2、经济林面积1.27万hm2、疏林地面积1386hm2、灌木林地面积4667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000hm2,现有可开发利用“四荒”面积5633hm2。全县经济林面积1.27万hm2,已经挂果面积6827hm2,其中酥梨面积7120hm2,挂果面积4333hm2,产量9.75万t;苹果面积3340hm2,挂果面积1493hm2,产量3.36万t;红枣、核桃等干果经济林面积2000hm2,挂果面积826hm2,产量0.76万t;杂果面积173hm2,产量0.39万t。总产量14.17万t,总产值4.05亿元、水果贮藏量10万t,农民人均水果业纯收入2000元。现有恒温冷库160余座,土窑洞2.0万余孔,总贮藏能力达到20万t;有果业专业合作社65个,从事果品流通营销经纪人达到2000余人,贮藏运销大户达30余户。国营个体百亩以上的大型苗圃15户,全县林业苗木、花卉生产面积800hm2。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以森林植被恢复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林草结合,推进全县“四荒”绿化步伐,在土层较厚的山区可适当发展仁用杏、核桃、枣等生态经济林。在土层较薄的山区发展油松、侧柏和灌木防护林,结合移民工程,对边远后山地区,不足20人长住人口的村庄,实行生态移民,实施全面封育,封山育林5000hm2;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对山区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采取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的措施,在留足粮田的基础上对16°以上的坡耕地及土层较薄的16°以下坡耕地,规划造林面积1334hm2。平原绿化体系建设以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为主体,以三级农田林网骨架总布局,以108国道、208国道、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以及汾河、昌源河、乌马河为一级骨架网格,以县、乡公路、乡村道路为二级骨架,田间路渠为三级骨架,进行全面绿化。一级骨架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108国道、208国道沿线每侧绿化宽度120m,其中20m内侧范围作为永久性绿化带,突出生态景观,外侧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林等绿色产业。二级骨架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县、乡道路以每侧2行~3行高大乔木树种为内容建设。三级骨架,以每年更新改造农田林网3333hm2的速度持续进行。目前,全县农田林网控制总面积达到2.67万hm2、总株数保持在1300万株,林木蓄积达到160万m3。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先进适用的技术进入更多的农户。加快果树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果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引导果农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精品果品。努力推进1.0万hm2优质酥梨,5333hm2优质苹果,3333hm2核桃基地产业化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工作重点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生产区域相对集中的,如苹果峪口、来远、东观(铁道南),梨:古县、城赵、昭馀,核桃:峪口、来远。品种结构应在保持酥梨优势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玉露香、红香酥、阿巴特等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为主。试验示范,以目前国内发展前景看好的雪青、新梨7号等品种为主。苹果产业,大力发展以五代红星瓦里为主,适度发展新红将军、太平洋嘎啦、澳洲青苹等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提升果品质量,推进10大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重点培育100个精细管理园(重点户),培养200名乡村科技带头人、500名村级技术骨干、1.0万名农民技术员,使80%的果园实现标准化生产。强化果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果品质量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推进GAP、有机认证,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10项,通过国家认定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6667hm2,建设酥梨出口基地1333hm2,推动有机酥梨基地认证800hm2。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品种引进,多品种育苗,使全县苗木生产全面走向市场,向“没有买不到的苗木和没有卖不出去的苗木”的方向发展,全县育苗面积要达到1333hm2。以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为轴心,以东山森林生态为背景,开发中庄水库、南羊圈水库等自然风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梨花节,培育以闫漫村、孙家河、鱼池村为中心的10个酥梨生产、采摘、观光旅游专业村。

森林保护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山西昌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有效保护昌源河水资源和国家湿地生态资源,科学修复昌源河下游的湿地生态景观,全面维护昌源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中心,完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森林防火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努力实现森林防火正规化、专业化、现代化,增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和扑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坚持开设防火隔离带,每年开设长度不少于5.0km,维护和开辟现有森林防火道路30km。三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要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种苗调运检疫管理,把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林业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

现代林业范文第5篇

1.1对林业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传统林业经营理念是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严重桎梏,制约了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由于以往的经营理念在职工和管理者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利于林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出现。具体表现为,忽略林业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造成林业发展模式出现问题。例如,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林业良种基地建设不足,造成林木的育种、引种以及品种鉴定等工作无法得以落实,无法满足当地林业建设的实际需求。1.2林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创新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一般都是林业院校和林业专门机构来进行林业技术的创新与研究,林业企业很少开展林业技术创新研究工作,此种情况造成了林业技术科研结果与林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从而导致林业企业无法得以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很难攀升。另外,当前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仅为3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林业科技成果都没能得以具体应用[1],与一些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明显较低。另一方面,林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滞后性的特点,林业专业人才缺失,严重制约了林业技术的研究和转化。1.3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林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当前对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相关的科研经费结构合理性差。尤其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林业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无法吸引相关的技术创新人才,从而影响了当地林业技术创新与科研发展。

2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建议

2.1转变现代林业发展理念。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均已出现森林资源危机,我国的林业企业经济效益较为低下,大部分企业仍然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由于现阶段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缺失,使得林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缺乏良性竞争,造成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经济发生脱节。因此只有彻底转变林业企业管理者的发展理念,才能促进当前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以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广林业技术工作的主要目标[2],完善当前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而不断推动林业科技进步,实现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2.2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林业技术创新基础是制度的完善,因此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并遵循林业市场经济原则,借鉴其他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优秀经验,建立健全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利用林业技术创机制来激励林业科研人员积极创新林业技术,提高我国林业生产力水平,提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而突破当前林业市场缺乏良性竞争的局面,将林业技术创新改革上升到战略发展的层面,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建立林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深化林业技术成果的转化,进而构建开放、合作的林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新机制。2.3加强林业技术的研发。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破坏了大量的森林,导致“地球之肺”的生态保护作用消失,现阶段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林业技术的研发,从而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这两项大型工程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较为薄弱,难以适应现阶段生态环境的需要,因此应加强林业技术的研发,尤其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与利用两个重要方向[3],应积极协调各个政府部门,加大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的投入,并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技术开发结构体系,从而保障林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2.4培养林业技术创新人才。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缺失是当前林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应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优化现有的教学结构,并将创新理念渗入到学生的培养之中,促使源源不断的林业创新型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提高林业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林业企业也应重视对现有职工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向员工贯彻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将先进的林业技术普及给广大林业职工,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科学教学方法,促使林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林业产业化布局尚未完成,使林业企业之间缺乏良性竞争,对林业技术创新研发不够重视,从而制约了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应构建林业技术创新机制,促使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燃胜 单位:蕉岭县林业局皇佑笔林场

【参考文献】

[1]葛波峰,刘亚辉.林业技术创新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6(6):93.

[2]王静,袁娜.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5(2):236-236.

现代林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现代化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林业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化建设、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林业要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完成改革与优化任务。只有不断发展现代化林业模式,才能真正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真正发挥林业产业的社会效益与人文价值。

1 传统林业产业概述及其局限性

林业属于基础事业建设的分支,主要指通过木材、林产品的生产管理完成自然生态平衡的保护任务,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一般来说,林业产业包括林木培育、林地保护、林业资源规划、林业生产以及其它林业事业等内容。传统林业的规划管理以层级化的人力资源组织为主线,林业政策的沟通与出台、林业数据的管理以及林业动态发展的监控与评测等均有具体的部门划分,组织结构较为完善。然而,严谨的组织结构依靠人力完成庞大的管理与分析工作,效率较低,且不可控因素较多,无法真正应付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多样化的林业产业变革。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已经初步建立公共服务的信息体系,构建了电子政务网络框架,传统的林业产业模式要适应整体公共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步伐,就要从内部人手首先进行信息化整改。

2 现阶段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态势研究

目前,我国林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但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其不仅涉及传统林业产业的整改,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融入也存在较大的探究空间。从现阶段的林业信息化程度来看,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1)林业信息化应用渠道狭窄,林业信息化发展的价值不大;虽然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普及,但在具体的林业部门中,仍存在许多信息化建设被搁置的现象,信息化系统形同虚设。(2)信息化技术水平不足,在信息化管理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GIs技术的应用中,我国信息化林业系统无法真正利用该技术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对于日常数据管理以及突况处理能力有限。(3)林业系统的信息化研发投入不足,具体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资金的缺少直接对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形成阻碍,而高素质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稀缺无法为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缺乏必要信息化技术支持以及人员培训的条件下,林业信息化发展障碍重重。

总体看来,我国现阶段林业信息化发展虽呈向上趋势,但道路相对崎岖,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提升与管理优化。

3 如何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林业现代化

3.1 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力

为了完善林业产业中所有信息数据的管理,可大力引进GIs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并在GPS技术的基础上丰富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林业部门对相关林业产业区域的监控水平,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我国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3.2 发展现代化林业信息技术综合型人才

在原有的林业专业组织结构基础上,引进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使其充分了解林业产业的管理特色,为林业系统人才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动力。另外,以信息化技术专家以及林业技术专家为核心,建立林业现代化信息发展的研发小组,根据时代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涉及面较广的林业信息化系统

重新审视并整改传统林业管理系统,以其运行以及发展特色为基础,进行信息化整改,尽可能使用信息化系统对日常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另外,利用信息化互联网平台,建立林业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基于网络环境构建林业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多样化服务系统。实时监控与评测各层级、各方面的林业信息化系统,根据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改善林业信息化系统,保证其服务时刻处于灵活、弹性的结构状态中。

4 结语

现代林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林业技术创新;重要性

1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1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严重缺乏

由于我国以往重视经济发展,缺乏对林业发展等生态经济重视,由于我国林业的技术创新的资金全都依靠政府支持,对林业发展重视不足也就导致了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也非常缺乏。林业部门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无法针对当前的生态环境对树种进行自主研发,也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导致林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而林业发展受到阻碍,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1.2林业技术创新意识相对薄弱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还比较落后,而且由于我国以往对林业发展重视不足,没有意识到林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导致了林业部门对林业技术创新意识非常薄弱,没有意识到林业技术创新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林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就会导致在林业良种技术落后,林业生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对林业的要求,林业发展在增益效益滞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2.1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

林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林业技术创新同样需要足够的资金。因此,如何获得林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成为当前林业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林业部门不能只是依靠政府的投入,而应当拓宽资金的投入渠道,可以从银行贷款,也可以吸引企业融资,还可以进行风险投资等。而政府也应当对于林业部门拓宽资金渠道加以扶持,对各项税收进行减免,并且在各方面的政策进行扶持,以此来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保障我国林业健康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

2.2转变林业技术创新理念,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

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林业部门应当对当前林业技术创新的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增强自身对林业技术创新的意识,以此来适应当前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对林业发展的需求。另外,林业部门也应当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充分的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林业技术创新理念的推广。林业部门应当积极建立林业发展平台,积极推广林业技术创新,使林业相关的人员都可以从平台上获取最新的技术,提高整个林业的生产效率,使林业的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促进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

2.3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林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培养林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不仅重视提高林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待遇,积极引进林业科技创新人才,而且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林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专业知识只有林业部门把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才作为整个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识到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才能够保障林业的发展,并且把人才培养当成整个林业产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促进林业的发展,继而带动我国的生态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在林业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其次,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严重缺乏;最后,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非常缺乏。相关部门应当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林业部门应当转变林业技术创新理念,其次,林业部门应当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最后,林业部门应当培养林业创新人才,另外,政府也要加大对林业发展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极大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给林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从而带动林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

作者:张平 单位:紫金县林业局黄塘林业站

参考文献:

[1]邱雪芹.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

现代林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 林业生产 林业保护

中图分类号:V271.3+1 文献标识码: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0201

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都需要规范市场行为,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市场环境。主要是建立建全林地、林木流转和评估制度、私有林经营权益保护制度、国有林经营管理制度、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外资造林保护制度、造林工程招投标制度、林业工程规划、施工、监理队伍的资质制度、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利用制度、森林旅游服务市场管理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森林林木林地抵押贷款制度等。

要规范政府行为,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建设现代法治政府。以贯彻《宪法》和《行政许可法》为重点,按照有利于林业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要求,从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法律实施的主体、程序、职权范围及其责任义务,规范林业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行为。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莺价值为目标,以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建立“和谐林业”为最高境界。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保护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简言之,生态保护就是要人类在自然界活动时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林业生产是林业保护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十大生态危机,有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呆,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林业保护在林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同时也要当好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中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大力加强生态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主要有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改革林业生产方式,体现在林业产业方面的发展。四是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五是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三、生态文明是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最高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是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过程,是不断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过程,更是从基本国情出发、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用现代林业科技全面支撑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和保护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发挥林业大工程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构筑北方生态防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四、现代林业生产离不开林业保护,林业保护为现代林业生产提供切实的保障,在具体做法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好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

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

其次,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

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

第四,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第五,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第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艳平. 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中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 北京农业. 2012(12)

[2] 周晓明.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产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4)

现代林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市场经济;问题;创新点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实现科技型林业,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林业实现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培养新型林业品种,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付景玉 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吉兴林场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2014(10).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郭明,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2012(11).

现代林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林业保护;林业生产;关系研究

对于林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将其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对林业的发展道路而言,就是不仅仅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将林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实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实现林业资源的开发生产,也可以很好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

1、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现代林业发展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阶段,并没有能够很好地认识到林业在现代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实现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于林业,要充分认识到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在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大作用。在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稳方面,林业需要承担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对于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需要l挥好林业在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通过退耕还林和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使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够有一定的成效显现。

2、林业保护与林业生产的关系

一般而言,认为林业资源是包含着森林资源和林地资源的,林业资源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保持水土和维护地区的生态多样性,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平衡。在现代林业生产的发展中,林业资源越来越减少,对其进行保护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不仅是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保护。林业资源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和木材,也为人类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但是,目前人类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还是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探索阶段,并不清楚如何利用和开发林业资源。但是唯一值得确定的就是对森林资源进行乱砍滥伐肯定是会造成生态失衡和破坏森林系统的,人类应该以一种更为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坚持既要保护又要开发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3、林业生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受到地区政策和当地人民自身观念因素的影响,在林业生产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林业的正常生产和保护工作。

首先,是林业的保护意识不强。在许多偏远的西南地区和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一些林业保护法律并不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高额经济利益还是会选择进行大力砍伐木材进行售卖,他们由于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问题并不具有保护林业的意识。其次,对于林地的使用违法现象。我国的林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许多人为了获取高额经济回报而去钻林地使用政策的漏洞,并不按相关的流程进行操作,违法占用林业和从事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接着,对于林业的保护还是处于一个走形式的阶段,并没有能够深入到实际进行保护。在较为偏远的林业地区,人们占用林地从事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常见现象,林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许多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随意占用林地进行开发也是随处可见的。最后,林业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职责区分不清楚。在林业的保护问题上,林业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导致在实际处理一些林业管理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不能够很好的解决林业实际问题。

4、林业生产中加强林业保护策略

对于林业资源,既要生产开发也需要进行林业的保护,这样才能够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强林业保护法律知识宣传

针对偏远地区的林农违法占用林地进行生产开发的问题,地区的林业部门要借助各种新闻媒体进行林业法律知识的宣传,让普通人们了解到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法律,增强他们的林业保护意识,让他们不再随意占用林地进行生产。对于林业管理部门而言,则需要加强他们的管理保护工作,提升他们对林业保护的认知。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方法的调整,使得林业保护工作可以较好地展开和取得明显的成效。最后,对于随意占用林地和随意开采林业资源的相关人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让其他人们认识到非法占用林地的后果,以期减少出现非法占用林地现象。

4.2完善林业保护管理体系

对于林业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存在着的分工不明确和责任不清楚的问题,当地的政府管理部门要区分清楚这两个部门的各自职责,在处理一些林地问题上还需要两个部门协调配合和互相协助,才能较好的解决林业的问题。对于一些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随意占用林地从事经济开发和生产,地区的政府管理部门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虽然经济的发展是相当重要,但是对于林地和林业资源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既要注重林业的保护也要实现好经济的发展。

4.3注重科技在林业生产和保护中的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在林业领域也被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林业的品种培育方面,通过林业科学技术可以研发抗病毒的优良种植品种,使得林业资源能够较好发展下去。再者,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林业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林业资源既能够满足生产需求,也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最后,林业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地区的林地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破坏林地的现象就立刻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切实有效保护林业资源。

结语:

林业资源对于人们而言,既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也有经济生产的作用。因此,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要做好生产与保护的关系协调,这样才能较好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田玉仁.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思考―基于林业生态考虑[J].现代商贸工业,2014(10):195-196

[2]张建设,汤亚利,王耀铭.浅谈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5(12):81

上一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畜牧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