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1:42:34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1.将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很多中职学校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所以其教学方式与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所以教师应将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是改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并积极探索并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平台。例如,在3Dsmax实践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单纯的进行理论讲授,应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在了解和掌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自行进行设计和实践,并结合3Dsmax的设计实例,重复操作,加深视觉美的体现,并结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就设计实例的具体情况展开自主合作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与深入的探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气氛热烈。这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积极做好现场调控,并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总结和点评,这种方式能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快速改变,向着有利于就业竞争力提高的方向发展,其发展性学习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2.顺应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规范的主体是知识结构设计,而知识结构设计的集中体现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了确保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能够以服务为宗旨,将就业作为教学导向,相关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顺应市场需求,收集大量教改资料,并与企业主管和多个专家进行探讨,交流经验,并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按照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现状,对课程和权重比例进行调整,认真修改和研究校企的课程内容衔接,相继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争取做到传统与现代内容、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综合实力与实践能力的协调统一,并在新的教学改革中,积极融入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管理方法。

例如,教师应该传统课程素描学习、色彩搭配、字体设计、图案规划以及装饰画等课程归为工艺美术的基础课程,并结合教学技术在工艺美术专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字摄影技术教学、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学习、数字工艺绘画学习,以及CAD、Photoshop等课程的学习,将原有的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拓展为三维辅助设计,这些计算机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改善人才的培养结构,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和改革方向,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专业对口率得到提高。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一、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进步过程

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研究有经济特征学派、政治特征学派、科技特征学派、思想心理学派以及多维综合学派。要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看来不可专注于某一个角度。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英格尔斯在《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内也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体系,是由不同的系统构成的;整个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服务四个基本方面。一个社会是否是现代化的,要用系统的观点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我国社会学家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中阐述道:“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乃是社会主义形态的一种高度发展的文明形式,它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全部特征”。总而言之,社会现代化虽然是个综合的社会体系,但它的基础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对现代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十点:

(1)实施普及义务教育。英文中在educa-tion(教育)前面所冠的形容词obligatory,其含义为义不容辞的、必须的、义务的。所以这里的义务应当理解为带有强制性的,也就是必须实施接受的意思。义务教育准确的定义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顾明远主编《教育辞典》第1卷,第69页)。1619年诞生于德意志魏玛邦的义务教育,到19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普遍实行,尔后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目前义务教育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实行的教育制度,年限一般在5年到12年之间,可见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2)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之上,构筑起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完整体系。

(3)职业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

(4)成人教育高度发展,终身教育思想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思想,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5)教育事业法制化,实现依法兴教、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也就是说,从教育思想到办学、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的标准,以教育法制化为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

(6)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高等教育走向“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之路,职业教育走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之路。

(7)教学内容丰富而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各有侧重地设置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组成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8)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采用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声像教学与电子计算机教学。

(9)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

(10)形成完整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社会现代化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十点要求,大多与教育体制相关,特别是前五条的内容,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2.教育现代化给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一般是指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采取一系列改革与发展政策,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达到现代教育水平的过程,以及最终使得教育高度发展,满足本国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教育向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水准并无一个绝对的尺度。由于教育本身具有较为复杂的属性,如有社会性、生产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等等,因而有的教育规律具有世界性,有些规律依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因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区别,不可能划定全世界统一的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现代化,现阶段可以参照经济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所达到的教育现代化水准,结合我国物质、观念、制度、传统等若干层面的实际状况,确定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各个主要项目的内涵,在实践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

具体地说,教育现代化给现代教育提出如下七点要求:

(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要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起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为教育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矗。

(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教育要使社会成员具备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人所应有的素质。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3)教育结构的现代化。建立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功能齐全,效益优良,结构优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4)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要建立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手段与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法律上与条件上的保障。

(5)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教材,建设优秀的教材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6)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学,扩大施教范围,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7)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现代化。以先进的教育科研方法与教育实验手段,揭示出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教育现代化对现代教育的七点要求,涉及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思想基储价值观念、管理原则等问题,故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1.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机构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这两个概念是隶属与包容的关系。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与有关制度的总合,而教育制度是指整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体制包容教育制度,而教育制度隶属于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但是教育制度改革有其自身具有的更深刻的内涵,教育制度的创新必须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条件。教育机构指的是进行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场所和从事教育管理及研究的机关。教育应当做广义的理解,所以教育机构应当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如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职工学校等)、学前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辅导站)、成人教育机构(如职工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考试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如国家教委、省市教委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如教科院、教科所、教育教学研究室等)。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就是符合我国国情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服务的教育机构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现代教育制度的框架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框架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教育目标、科学的学制系统、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均权型的领导管理模式、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教育科研机构与信息网络。

(1)坚定正确的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建立的现代教育制度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这个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所在。“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这个双向制约影响链条的中心环节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政策规定,都要以这个教育方针为核心。衡量教育制度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这三个有利于的核心,正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诚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科学的学制系统

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形式、教育性质、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关系。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要求建立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包含各级成人学历教育在内的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保障适龄儿童与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因此适龄儿童与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保证适龄儿童与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还实行制订一系列与学制相配套的完善的制度,如国家考试制度、学生证书制度、学位制度,以及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与教育督导、教育评估制度。这些内容既是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建立科学的学制的基本要求。

(3)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也应作为教育制度统摄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正是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除实施上述的学校教育制度外,还应实施一系列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与之相对应的非正规教育,主要指的是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与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以及广播、电视台(站)等大众宣传媒介形式,向社会公民有组织实施的教育。值得提出的是,我国80年代初期诞生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就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少效益大的新制度、新形式。

非正规教育可以包容在广义的社会教育之内。社会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必将得到高度发展。社会教育中的社区教育同社区建设的结合,是教育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城市与农村将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一县一乡(镇)”为基本形式的网状社会教育结构。这些都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值得探索的问题。非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为社会公民提供了与工作、生活密切联系的广袤的学习空间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它具有实用性、直接性、现实性与灵活性,并且具有与个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特点,因此是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说学校教育制度在终身教育思想统摄下,要进行一系列变革。用终身教育的观念运行教育,教育不再只是人生前一个阶段的事情,而要贯穿于整个人生。

终身教育思想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可以说是使一个在需要接受某种教育的时候,能够受到以恰当的方式和内容给予的最有效的教育。这样,教育就不必也不可能全部集中于人的年轻时代,必须在人的一生中分散地进行。相应地,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有机会接受终身教育,而且还应当主动地要求接受终身教育。

为此,学校教育就为实施终身教育或使社会公民从事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这其中包括属于认识能力的智力因素条件与属于志趣、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条件,特别是应具有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否则,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无法得以实现。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要相应地进行调适,重点是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创造性、教学的双向交流等。仅此还不够,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向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开放,学校的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可为成人提供服务,还应开讲座、搞培训、办函授,采取多种形式发挥终身教育机构的作用。终身教育体系,大致来说,包括作为准备教育的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两大部分。学校教育是相对稳定的,而成人教育是灵活多样的。但从整个终身教育体系来说,它是个灵活性的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要考虑教育设施和教育机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教学的模式、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要求管理机构通过联络、组织、协调、咨询、中介等全方位的服务,使得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充分发挥教育与培训的职能。

(4)均权型的领导管理模式

反映国家教育制度上的特点的模式,称之为教育制度模式。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制度模式大致可分为集权的、分权的与均权的三种类型。原苏联、中国、法国属集权型代表,强调国家办学、集中统一管理;美国为分权型代表,强调地方分权,实施开放、多样的管理;日本为均权型代表,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均有一定的教育决策权。这里“均权”不是指平均分配权力,而是指大权在中央,小权在地方,中央与地方两权结合。这只是个大致的区分,每个国家在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尽一致,不尽典型。我国解放以来,经济上采取原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教育管理上也仿效原苏联的集权型管理模式,强调集中领导。

这种方式在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下,集中运用较为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开创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着国家经济与政治的改革和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集权型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而且有悖于我国的国情,已大大不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更与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相左。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正是与世界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即均权化相一致的。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取向是采取在国家掌管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发挥地方管理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则。

《教育法》第十四条中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更具体一点,《教育法》第十四条与十五条的内容指出:①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②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③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⑤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教育工作。以上这些规定,不仅是规范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条款,引导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学校的组织管理要广泛地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与介入。

(5)法制化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要求在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管理上实现依法管理、依法治教。

(6)健全的教育科研机构与信息网络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权力是教育管理的基石,在政府中心治理模式中教育管理权力几乎被政府垄断。正是认识到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权限统得过死,我国自1985年开始推行“简政放权”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重构与改组。随着权力重心向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下移,教育管理权和学校办学权配置的合理性得到提升,较大程度地理顺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经历了30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除了管理权和办学权,关键还有一个评价权的问题。因此,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以完善教育公共治理。至此,教育管办评分离问题被明确化,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又对其给予了进一步的强调与确认。从根本上看,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关键,就是要在现代教育治理框架下重新划分教育管理权力的结构并在其基础上合理重组。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以公民社会理念为核心,倡导人本型、责任型和服务型政府以及公民社会的平等、参与和互惠精神,因而在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下,教育管理权力就是为了实现多元权力主体的参与合作,保障教育活动能最大化地实现教育功能而合法实施的一种支配或控制力量。现代教育治理中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可以成为教育管理权力的主体,但三者在教育的供给、生产和监督活动中承担的主要角色是不同的,因而各自拥有的教育管理权力在性质、作用和关系上也就不尽相同。

(一)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是行政性的,具有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是基于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产生的,是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支配力。教育管理职能是政府管理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职能,教育管理职能的实现主要依靠政府教育管理权力的实施。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是行政性的,它具有法律性、不可放弃性、优先性、强制性和效率性的特点。自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来,宪法就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对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职权和职责,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自然具有法律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各级政府依法管理各类学校,其权限大小应由法律加以确认,不能超出法律授权范围越权行使。并且,政府也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教育管理权力,不能滥用权力。当然,在法律授权范围内,政府也不能不作为,即政府必须实施对教育进行管理的权力,否则就是渎职,所以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具有不可放弃性。另外,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是国家介入公共教育事业的体现。国家往往通过设立教育行政机构进行教育事务管理,借助国家强制力实现对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障[7]。因此,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拥有一般行政权力所特有的优先性和强制性。换言之,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在执行过程中,不需要征得管理相对人的同意便可单方行使自己的意志,因为他们之间不是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如果中途遇到阻碍,政府可以运用强力手段或借助司法来保证权力效力的实现。教育管理权力还具有效率性的特征。追求效率是教育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育管理权力服务于组织效率的追求。由于政府机构具有典型的科层制特点,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也就具有了效率性的特征。基于上述特征,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中央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进行宏观的规划、监督和调控,地方政府通过执行教育管理权力进行协调统筹、管理各级各类学校。

(二)学校的教育管理权力在我国是准行政性的,具有微观的调节作用。

学校是通过法律法规授权的特殊行政主体,与行政性的政府教育管理权相比,学校的教育管理权是准行政性的。一方面,学校是法律授权的行政主体,学校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的行政职权时具有和国家行政机关相同的法律地位。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学校可以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管理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但另一方面,学校又与作为机关法人的行政机关不同,学校具有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特殊行政主体地位,学校行使的是特定行政职能而非一般行政职能。也就是说,学校只有在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时才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和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非授权范围内学校只是一般的民事主体,其享有的只是民事权利,承担的是民事责任。学校行使的特定行政职能范围是狭窄有限的,它仅限于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具体职能或具体事项。并且,学校与校内师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并非完全行政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学校是育人机构,其教育管理权力的行使必须以尊重师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所以,学校的教育管理权力与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在性质上是存在差别的,它具有的只是准行政性的权力。当然,学校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它与其主管教育行政机关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的关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学校自主管理学校事务的权力是学校在内部管理上享有的一种自由裁量权。政府应尊重学校的这种自,保障学校对教育活动的决策权、指挥权、组织权和协调权,真正落实学校在人事、财务和课程教学上的支配权。实际上,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与学校之间的配置是教育体制内部的分权,它是依据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内部调节。所以,学校这种准行政性的教育管理权力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的是微观调节作用。

(三)社会的教育管理权力是市场性的,具有监督与中介作用。

社会的教育管理权力是政府面向社会进行的体制外分权,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对教育质量的客观评价和监督作用、最大化地实现教育的功能及其效益。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权力配置已不适应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权力配置应该愈来愈分散化。教育管理权的配置既要符合政治发展需求,也应该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分工与专业分工基础之上。教育活动在供给、生产和监督上的分离,必然要求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以确保三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政府的教育管理权力主要保证政府是公共教育事业的最大供给者,学校的教育管理权力保障学校教育生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社会的教育管理权力则主要发挥监督与中介作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社会中介组织是减少学校与政府之间冲突摩擦、降低两者之间交易成本和保障教育效率与公平的有力协调者。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教育中介组织,主要运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涉入教育评估、教育拨款、教育咨询以及资格考核等领域。例如,教育评估中西方很多国家都采取项目委托模式,该模式能充分调动各方广泛参与,其形式也很灵活,能有效地保证教育评估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因此,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治理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运作,社会的教育管理权力不同于政府和学校的行政或准行政性质,是具有市场性的能起监督与中介作用的权力。

二、现代教育治理下教育管理权力的重构原则

(一)权责明确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权责明确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原则。教育管理权力的分配有纵向和横向。从静态的观点来看,纵向上的教育管理权力分配必须注意权力的层级性,使得各级政府都知道自己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不能越位以避免造成权力和责任的混乱;横向上的教育管理权力分配主要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要明确各自的权力性质和作用对象,避免权力的缺位或权力的滥用。权责不清,最容易出现权力的缺位和越位。总之,权责明确要求理清政府、学校和社会间的权力关系,政府必须从过去的“全能型”转变为“服务型”,从“全能主义”转向“有限主义”。在教育管理权力上,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行政职能,学校和社会则应在微观调控和监督评价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扮演其应有的角色。

(二)权责非线性转移

权责非线性转移是动态灵活处理教育管理权力的得失关系以及权责转移关系的指导性原则。美、德、英、法、澳、日等六国在处理政校关系时都曾遵循权责非线性转移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权力得与失的关系并非是“政失即校得”或“校失即政得”的直线对应关系;另一方面权责转移关系并非“责随权走”或“权随责走”的线性关联关系。例如,英国政府在直接拨款学校、信托学校、自由学校等改革计划中下放的经费权或其他决策权并非给予校方,而是交给由家长和校外人士为主体的学校董事会,即并非“政失即校得”的权力得失关系。在学校的课程教学决定权收归中央后,学校和教师并未因此摆脱相应的责任,反而在课程教学中要接受更严格的标准,即并非“责随权走”的权责转移关系。实质上,权责非线性转移原则就是要打破一种线性对应的权力关系观,一方面权力的得失并非是线性对应的,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间的权力分配意味着“得”与“失”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因素,即得权者并不一定和失权者线性对应,反之亦然。如政府“失去”的权力并非直接下放给学校,而是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代为监管或执行。另一方面,权责转移关系并非是线性对应的,权力的转移并非意味着责任的去除。例如,政府向学校和社会分享教育管理权力,但却不能转移其作为公共教育主要供给者的责任。

(三)分权立法

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理重构离不开法律保障,也就是说,他们行使的教育管理权力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及其适用范围。要有法可依,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管理权力性质是不同的,适用的法律关系也不同,但目前三者的法律依据和使用范围仍存有较大的不明确性,这就给重构教育管理权力造成巨大障碍。有学者指出,在政府和学校分权的规定方式上,我国法律主要规定了学校自的适用范围,而对政府的这部分权力不作明确规定。于是,在实践中往往将学校自以外的剩余权力默认为政府权力。由于我国学校本身缺乏自治传统,并且政府历来有较强的干预惯力,再加上立法本身对学校的自也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种赋权立法方式造成了立法上的不明确,其结果必然是政府和学校关系模糊。以德国为代表的分权立法是对不同的权力在法律上给予明确规定,这是适合我国权力分配的立法方式。教育管理权力的重构以合法的权力划分为基础,分权立法既是适合我国目前教育管理权力分配的立法方式,也是在教育管理权力重构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在教育立法中应明确规定政府、学校和社会教育管理权力的范围以及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协作才能实现的事务范围。只有立法明确,才能保障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教育管理权力分配的合法性及其重构的合理性。

(四)权力的多元制衡

为了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协商和合作,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理配置必须保障三者之间权力的相互依赖和互相制衡。只有权力的相互依赖才能实现权力的互相制衡,而权力的互相制衡正是为了保障权力主体间的互惠关系,进而激发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参与、协商对话的积极性,体现现代教育治理的理念,满足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政府主导的教育治理中,政府是学校和社会的权力中心,政府与其学校、社会之间权力关系主要是指挥命令的支配关系。市场主导的教育治理中,学校、社会的权力在没有限制的市场营利驱使下必然破坏教育的公益性。因此,在现代教育治理中,教育管理权力的配置既要是多元的,避免单一主体的垄断和支配,也要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权力的相互依赖与互相制衡关系,以此保障教育供给、生产和监督的分离,避免权力的膨胀或失衡危及教育的效率及公平。

(五)权力重心适度下移

权力重心适度下移原则是政府、学校和社会中重构教育管理权力的比例配置原则。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是随着社会发展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的,当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权力主要集中在政府,权力重心在高位;随着社会发展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权力也就越分散,权力重心逐步下移至相对低位的学校和社会。目前,我国学校和社会力量愈来愈成熟,教育管理权力的重心应从政府下移,这样才能把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但是,权力重心的下移必须适度,因为教育是非营利性事业,公立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只有政府教育管理权力的行政性质才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所以,权力重心的适度下移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管理权力重心要下移,从政府向学校、社会下移,在权力配置中加大学校自主办学权和社会的监督评价权;另一方面权力下移必须适度,适度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中间值,而是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及”的动态调整过程。当权力重心移向学校和社会,社会力量是影响适度性的关键因素,适度性的动态调整主要受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成熟度的影响。因此,我国目前必须加大教育管理权力在社会方面的配置比例,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当社会的教育管理权力充分发挥监督和中介作用时,权力配置的适度性和合理性也就得以充分体现。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改变了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提高。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末来的教学模式将是融入了全球性的个别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一体的新型、多样的学习方式。

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

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VirtualReality)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传递虚拟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模、可动,甚至可吃,起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该物。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新闻讨论组等进行距离教学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网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应用之一。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远程教育成为末来教育发展方向。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以上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特点、基本模式的认识和分析,我在语文教学中能转变观念,强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自觉采用幻灯、投影仪、VCD、CIA课件、鹏博士、维美学堂等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不断实践。

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到先用胶片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胶片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校领导和老师听了我的课后,都盛赞将教学主要内容打印上这种做法,认为投影效果远超过在胶片上写,值得推广。

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功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CAI课件是近几年教学中涌现的最为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点,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链接。CAI课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丰富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上《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坠毁时的火焰,麦考利夫的照片等。以加强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上丽道元的《三峡》,就用《三峡》CAI课件进行教学,学生身临其境,很好地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并通过网络将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如阅读指导、形成性练习题的训练,单元测验等都可用这种教学模式。

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

4、对于“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应用主要取决于Internet的普及程度,比如大部分家庭上了Internet,那么,老师可在网上答疑,信息,或通过BBS与学生进行讨论。电子邮件则提供了非实时的交互,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现在,不少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已建成局域网,对学生来说,可适当鼓励他们上网浏览,学习。老师也可以把作业、辅导、解答等放在网上,让学生下载。或用电子邮件传送作业,解答疑难等。“网上教育”应是末来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

2、谢幼如王成伟柯清超编著《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培训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实际上学校管理中将涉及大量信息,如学校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财务、设施、信息等等。如果不能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学校运营就将变得混乱,如果学校本身混乱,教学质量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但实际上仅一项要素就会产生大量信息数据,如仅靠人力进行管理十分困难,且极易出现失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效优化了管理环境,为学校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中的各项要素信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便可实时、快捷、准确的进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信息量猛增的今天,学校管理信息处理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才能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学院学校管理必不可少。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学院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课程编排、课表调度、选课、教学档案管理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通过软件将学校所有的教学信息建立教学信息数系统。教学信息系统实时、精准收集教学信息,分析学生成绩,查询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习成绩,通过教学信息系统可以直观了解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教学计划可随时根据教学信息系统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就是发展的基础,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学生管理中从招生、教学、升学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学校管理信息中,学生信息量是最大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招收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毕业去向信息、学习成绩信息等都进行了处理,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中对学生管理的效率。

(三)教职工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心就是对教职工的管理,教职工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教师,学校无从谈起,保障学校的发展必须做好教职工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教职工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师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此系统由基本档案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基本档案系统包含着教师本人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等信息。业务信息系统中包含着任教时间、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等信息。教职工信息系统的分类、索引功能可精准调取教师信息。

(四)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学校财务管理都由人工进行统计和核对,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财务中不仅要涉及到学校自身财务、物资、开销等等,还要涉及到学费及其他各项费用,所以学校财务信息不仅量大并且既散又杂,人工处理十分容易出现错误,传统人工处理效率也十分不理想,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利用电子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更提高了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学校资产、财务的有效管理,避免了人工核对中的财务风险问题。

(五)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物资中书籍资料最多,并且种类繁多,在借阅和调度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人工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图书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采编管理、流通管理系统来辅助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对书籍资料的实时管理,通过查询功能便可清楚了解到图书使用和调度情况,省去了繁重的人工查找作业。

三、结论

音乐学院是培养音乐人才的中心,为了保障音乐学院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音乐学院学校管理有效性,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保障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学校管理中必然趋势。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电教例会、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积极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新经验、形成新特色。9月21日我们在54中成功地举办了“南京市网络环境下师生学习力的研讨会”,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版权所有!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

今年,我们还开展了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秀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和优秀现代教育技术论文的征集,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脱颖而出,这也体现了我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进行探索的努力。

我们力求把每件事情做好、做成精品,在注重工作过程的同时也注重工作的成果。为此,全体同志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发扬各自的优势,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并得到了各学科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正因为如此,我区54中的一节课更是代表南京市参加“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教学竞赛”,并荣获一等奖;我区还有两位教师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参加“全国第八届多媒体大赛”获得三等奖;获奖的教学设计、论文等均在全市名列前茅,而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地对我区2所省级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十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进行了指导,并确定了各校的验收时间,目前我区的十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中已经有九所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

2、加强电教培训

坚持全区电教员会议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组织了全区教培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和教育一线通的培训,确保了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所有教师的信息及时、准确的输入并上报。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利用视导、听课等机会对我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了了解。并加强了对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了量化的考核表,并定期给各校打分。

4、其它工作

初高中期中质量分析;市教研室和高师处信息员;我区中教科学籍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维护;新闻报道117篇;通知71篇;信息技术教研;少儿频道拍片;四层区会课服务;幼教培训;电教服务。

5、作风建设

(1)强化了合作和群体的观念。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我们全组进一步强

化了合作和群体的观念。我组工作的特点是:琐碎、繁杂、临时性的任务特别多,但是我们全组同志通力协作,互通有无,顺利地完成了多项任务。没有合作,我们不可能保证开学初的课改培训的服务工作;没有合作,我们不可能完成几乎每天都有的电教服务等等。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全组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强化了对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的技术含量。

6、问题与思考版权所有!

(1)如何处理好常规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是目前我们组急需解决的问题。

(2)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地整合到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努力思考,开动脑筋,争取尽快地拿出解决方案。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7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电教例会、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积极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新经验、形成新特色。9月21日我们在54中成功地举办了“南京市网络环境下师生学习力的研讨会”,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

今年,我们还开展了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秀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和优秀现代教育技术论文的征集,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脱颖而出,这也体现了我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进行探索的努力。

我们力求把每件事情做好、做成精品,在注重工作过程的同时也注重工作的成果。为此,全体同志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发扬各自的优势,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并得到了各学科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正因为如此,我区54中的一节课更是代表南京市参加“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教学竞赛”,并荣获一等奖;我区还有两位教师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参加“全国第八届多媒体大赛”获得三等奖;获奖的教学设计、论文等均在全市名列前茅,而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地对我区2所省级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十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进行了指导,并确定了各校的验收时间,目前我区的十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中已经有九所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

2、加强电教培训

坚持全区电教员会议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组织了全区教培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和教育一线通的培训,确保了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所有教师的信息及时、准确的输入并上报。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利用视导、听课等机会对我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了了解。并加强了对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了量化的考核表,并定期给各校打分。

4、其它工作

初高中期中质量分析;市教研室和高师处信息员;我区中教科学籍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维护;新闻报道117篇;通知71篇;信息技术教研;少儿频道拍片;四层区会课服务;幼教培训;电教服务。

5、作风建设

(1) 强化了合作和群体的观念。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我们全组进一步强

化了合作和群体的观念。我组工作的特点是:琐碎、繁杂、临时性的任务特别多,但是我们全组同志通力协作,互通有无,顺利地完成了多项任务。没有合作,我们不可能保证开学初的课改培训的服务工作;没有合作,我们不可能完成几乎每天都有的电教服务等等。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全组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强化了对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的技术含量。

6、问题与思考

(1)如何处理好常规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是目前我们组急需解决的问题。

(2)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地整合到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努力思考,开动脑筋,争取尽快地拿出解决方案。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8篇

二、培训目标: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研究为主线,以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学员自主发展。从而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教育观念新,知识视野宽,智能结构合理,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具备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手段、方法,具有较高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较规范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个性鲜明的创新型、实践型、研究型的在长兴县内外有一定影响,在教师队伍中能起示范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要求是: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2.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具有创新精神和教改意识,并逐步形成初步的幼儿教育思想。

3.拓宽科学文化视野,系列研修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更丰富扎实的幼教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幼教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逐步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4.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说课、评课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有效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能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5.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能独立获取有关信息资料,掌握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

6.掌握幼教科研方法,提高学员主持或独立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撰写论文能在无锡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能在幼教领域内运用科学的测评技术,进行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评价。

三、培训对象: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为:在职幼儿园教师中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具体条件为: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

2.幼教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扎实。

3.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训内容:

为实现培训目标,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有关要求及培训对象现有条件和基础,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设置集群模式课程,其内容由五个板块构成。

1.教育教学理论:着眼于提高培训学员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开拓视野,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学员在集中理论辅导的同时,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广泛而有针对性的自学,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2.教育实践与考察:着眼于提高培训学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加强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向优秀幼儿园、优秀教师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为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打好基础。

3.现代教育技术:着眼于提高培训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提高获取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

4.课题研究:着眼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反思性的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学员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幼教改革的热点选择或自带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确立课题。

5、思德修养

具体课程名称如下:

教育教学:

1.骨干教师基本素质

2.现代幼儿教育观

3.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4.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5.幼教科研方法

6.幼儿教育心理学

实践与考察:

1.系统观摩导师授课、说课、评课

2.学员相互听课、评课、说课

3.学员在一定范围内的公开教学

4.考察本地名教师的教学、思路及艺术

现代教育技术

课题研究

师德修养

五、培训形式:

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强调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具体做法为:

1.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

2.基本形式:理论学习--分散实践--现场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

3.集中培训:教育教学理论部分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导师讲学,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论文交流等方式;分散指导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课题研究、课件研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方式。

4.重视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导师根据各自学员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加强个别指导,培育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5.在阶段性集中培训之外,对培训对象开展为期10个月左右的跟踪培训。跟踪培训由学员自主地进行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导师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六、考 核认定:

1.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考核由理论与技能课程考核、教育与教学实践考核和课题研究与论文答辩考核三方面成绩构成。

2.考核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

3.考核结论由考核小组综合各项考核内容形成,考核小组由培训领导小组和导师组成员构成。

4.具体考核内容:

(1)教育教学理论考核合格。

(2)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并且教学能体现出新的教育观念,能在各园班级成功地实践教学。培训期间按教学计划完成亮相课、研究课、汇报课等形式的教学实践任务,并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

(3)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合理运用有关教学软件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4)每位学员完成一份课题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名。

(5)每位学员完成一篇论文,并通过答辩,培训期至少在无锡市以上交流或公开发表教学论文一篇以上。

(6)完成对教师职务培训班至少作一次讲座的授课任务,具体任务由学员、培训单位共同商定。

(7)考勤

(8)工作实绩(由所在幼儿园负责考核)

5.学员综合考核合格者,颁发《幼儿园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合格证书》。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管理 研究热点 可视化 图谱

[中图分类号]G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01-05

[作者简介]团云庆,李国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吉林长春130022)

通过对《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以来(截至2013年第5期)刊文情况的关键词、作者及作者所在机构的可视化研究,能够建立起该期刊的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及所在机构的可视化图谱,从而准确反映这一时期所刊文献的共现情况与发展趋势。

一、刊文基本情况

1.刊文数量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现代教育管理》共刊发论文1806篇。其中,2009年462篇,2010年440篇,2011年426篇,2012年343篇,2013年135篇。

2.主要作者情况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在《现代教育管理》上数量超过3篇的作者有21个。其中,葛继平和邓晓春最多,分别为13篇、12篇。葛继平曾任大连交通大学校长6年,2011年6月开始任该校党委书记,不再兼任校长;邓晓春曾任辽宁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出版著作《高等教育管理学》,现为《现代教育管理》副主编。此外,林莉(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和吴伟(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各发表9篇,蒋园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讲师)发表8篇,刘伟(东北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发表7篇,其他较多的有陶青(6篇)等人。这些作者都是教育管理、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面的新兴中坚力量,刊载他们的文章,对未来教育管理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功用。

3.作者所在机构情况

表1是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在该刊超过10篇的机构统计情况。通过表1可以发现,超过10篇的36所院校中有12所是师范类高校(排名前五的机构全是师范类院校),即从《现代教育管理》的稿源来看,中国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除辽宁教育研究院外,其他35所院校都为国家公办高校;除“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外,还有一些并不为人所熟知的院校也在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公办院校是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主体,师范类院校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与学术基地,普通院校在高校办学自逐渐下放的过程中同样能在现代教育管理研究领域博得一席之地,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再是重点大学的垄断产业。

二、刊文关键词分析

在运用Citespace II进行资料分析之前,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转换,同时还需要对软件的一些操作键进行设置(如时间段选择为“2009到2013”,时间分区为“一年”,剪切连线选择“不剪切”等等)。

将Citespace II软件的阈值c/cc/CCV分别设置为(3、2、20)、(3、2、20)与(3、2、20),表示关键词满足出现次数大于3次、共现次数大于2次、之间相似系数大于0.20这三个条件。通过前、中、后这三个时区的阈值设置,由软件选择出了175个关键词和373条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构成了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共现的频率,节点越大则共现率越高。从图1可知,“高等教育”是共现率最高的关键词,达到116次,说明高等教育是《现代教育管理》期刊关注的热点领域之首。其他如“高校”的共现率达61次,“大学生”达49次,“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公平”各达29次,“教育政策”达27次,“职业教育”达24次,“高职院校”、“大学”、“影响因素”各达23次,“教师”、“民办高校”、“高职教育”各达21次,“校企合作”达20次。这些关键词同样支持了高等教育是该刊关注主体的结论。

另一方面,通过Citespace II计算节点的中介中心度,可以反应这个关键词节点在整个知识图谱中作为“媒介”的能力,即占据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能力。中心度在整个网络中起着战略性的中介作用,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度越强,意味着其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越多。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辽宁省”的中介中心度为0.30,位居第一,说明在2009-2013年5月之间《现代教育管理》的关注主体虽然是高等教育,但在高等教育这个主题里研究最多最相关的却是辽宁省当地的高等教育。同时,“民办高校”是《现代教育管理》关注的第二大研究领域,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也是该期刊研究热点的集中之处。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高等教育”作为图1中的最大节点,表明《现代教育管理》刊文高度集中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这也与其1980年创刊时名为《辽宁高等教育研究》相关,说明该刊的高教专业特色明显。从“高等教育”这个节点来看,与其直接相连的“国际化”、“入学机会”、“特色”、“公平”、“教育模式”等是该刊在高等教育这个主题之下深入关注的高教具体问题。另外,围绕“高等教育”节点的“内涵”、“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近年来该刊栏目设置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结合关键词共现图(图1)、关键词中心度图(图2)、关键词聚类时区图(图3)可以基本判定,2009年至2013年5月,《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

第二,“辽宁省”这个聚类周围会聚了“大学生”、“高校”、“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等关键词,而且与“规划纲要”、“基层学术组织”、“高等教育管理学”、“现代大学制度”等关键词直接相连,反映出了《现代教育管理》期刊在“辽宁省”这个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一些主题和重点:(1)“大学生”、“高校”是辽宁省在研究并实践现代教育管理过程中关注的对象主体,虽然也偶尔提及普通教育,但其比例无法与高等教育相提并论。(2)在辽宁省具体的现代教育管理操作中,教育学学科建设、规划纲要的制定、基层学术组织的设计等都成为其实践层面的重要支撑点。(3)除了对大学生与高校有所关注,辽宁省还将现代教育管理的对象延伸到准毕业生、毕业生及民办高校,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技能培训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4)虽然“辽宁省”是《现代教育管理》期刊中最为重要的连接词,但可以通过其引用历史曲线图(图3)得知,“辽宁省”这个聚类的共现率随时间延伸呈现减弱趋势,尤其是在2011年之后。这显示了该期刊的地方特色在逐步淡化,正在从地方性的精品期刊向国家性的主流期刊转型。

第三,在“民办高校”这个聚类下汇集了“高校”、“大学生就业”、“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地方高校”、“调查研究”、“教育管理”等关键词,并且直接与“困境”、“政府”、“指标体系”、“路径选择”、“高等教育研究”、“实证研究”、“教育政策执行”等关键词相连,显示该刊在“民办高校”这个重点关注领域所涉及的具体研究问题:(1)民办高校作为打破国家垄断高等教育的顶层缺口,对于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毫无疑问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2)地方高校与职业教育在紧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其学生就业具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同样可以促使政府与相关高校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来反思教育管理的政策执行与发展困境,为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找到可供选择的路径。(3)将民办高校作为该刊对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重点,是其转型并走向国家主流期刊的有力工具,凸突显了该刊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领域的走势。由图4中的历史引用折线可以看出,若去掉2013年的不完全统计,“民办高校”这个主题的影响是稳中渐强的,中介中心度也达到了0.24,成为该刊的一个王牌栏目。

第四,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聚类节点下,周围聚集了“教师教育”、“农村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育资源”、“教师角色”、“创新人才”等关键词,另外还与“高校”、“高职院校”、“研究型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高职毕业生”、“评价指标体系”等关键词直接相连,显示了该刊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的一些关注重点与热点领域:(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类型上涉及到各个层面的教师,包括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高职院校,甚至把从事普通教育的教师也纳入到了研究范围。(2)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层面上涵盖了“教师的角色”、“资源分配”、“创新培养”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等方面,在教师的“专业”维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介绍。(3)作为该刊的另一重点栏目,教师专业发展同样可以给现代教育管理这个主题内涵的发展增添稳固的支持平台。

第五,从图1、图2、图5可以观察到,除前述一大重点、三大热点研究领域之外,

“影响因素”、“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美国”、“国际化”、“路径选择”、“困境”等等关键词都是该刊重点研究的内容,它们的中介功用表现在为期刊的栏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并将期刊的研究内容进行集中化的聚类,为期刊走向国家性刊物提供了支持。

三、结论与展望

自2009年更名至今,《现代教育管理》总体上仍然紧紧围绕着高等教育这个主题,以辽宁省的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民办高校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推动与改革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对现代教育管理内涵的扩展为三大支撑点,刊发了共计1 806篇研究比较深入的论文。通过citespace软件聚类出来的主要研究热点与该刊“院校改革与发展”、“师资管理”、“职业教育”、“热点研究”、“比较教育”等主要栏目的设计基本吻合。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及辽宁省高等教育在现代教育管理方面遭遇的研究与实践困境:在高校管理缺乏外部自的情况下,一些高校领导只能在现有权力框架下通过高校内部的人员调整,研究者只能通过地方高校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调查研究,来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及教育管理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专辑系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刊有“CN50-1089/K”、“ISSN1005-5207”号的正式出版物,享有同《地理教育》正刊同等待遇。

二、专辑面向全国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教学、班主任及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教师和在读研究生、本科生等征稿,希望广大读者能利用课余闲暇,梳理改革思路,总结教育经验,撰写教研论文,积极踊跃投稿。

三、专辑内容结合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德育美育、校园文化等问题选题组稿,主要涉及:①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的探讨;②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探索;③教学技术及新方法的变革;④新学习方式及学习途径的改革;⑤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创新;⑥高考复习及各类测试的指导;⑦新时期学生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的探究;⑧教师专业素养及专业发展的研究;⑨课堂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的举措;⑩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教育的论述等。

四、专辑拟于2013年8月出版,征稿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30日(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

五、论文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征文经初选入编者,本社将寄发采用通知并酌收出版及评审费用,专辑出版后,赠阅作者样书一册。

六、本社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刊出论文进行公正评比,凡获得特等、一、二、三等优秀论文奖者,将发给获奖证书。

七、电子稿请发至邮箱:,主题注明“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纸质来稿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专辑出版小组收,邮编:400030 。来稿请在论文左上角及信封正面特别注明“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字样。

八、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及时联系。

以上未尽事宜,请电话联系:023-65362774(办)。

《地理教育》杂志社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论文范文 下一篇:传统工艺美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