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5 03:12:30

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反观教育对社会管理、经济等各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政府要由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管理职能转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管理职能。

中国对现代教育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管理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维持。这种维持的方式是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按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教育的管理目标由原来的全面性管理转变成有选择性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变成间接管理方式;由原来的过程管理转变成目标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成法律和行政共同管理的方式。在时间上,由原来的短期管理方式转变成长期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变成宏观管理。

如今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调整的时代;更是一个推动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教育管理在调整、改革、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中,寻找新问题和新事物进行理论研究,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并且在教育管理的改革实践中完善其理论,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服务。

二 现代教育管理的目的

素质教育阶段的教育管理目的是保证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有效地达到基础教育管理的目的,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现实,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和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改革教育管理思想

所谓现代教学意识,就是现代的教育观念,是人们对现代教育的管理问题上的看法。实际上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使基础教育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变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由此,教育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强化普及,淡化选拔,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素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便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研究和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调整办学管理目标

所谓现代公民意识,是人们对现代公民所享受的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及思想道德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只能对现代公民的意识进行彻底的研究,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认识和培养社会合格的公民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才能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把应试教育转化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上来,在为了办好学校和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要端正思想,把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确立了现代公民意识,基础教育管理才能转移到保证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地把应试教育转变成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思想轨道上来。

三 向现代教育管理转变的途径

1.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目的是使教育工作在方针、制度、经费、人员、设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其具体措施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来调节各种管理对象。

实现教育管理主体这一职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随着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因为管理方式和手段是服务于管理职能的。目前在中国,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要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介入转变为宏观调控,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等;其管理手段则从单一的行政指令、政策转变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手段的相互结合。

2.管理部门

从中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观,也是转变整个教育管理观念的关键所在。基于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是一种宏观有序的过程,也要考虑到政府、学校与教育中介组织各自的特点,为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职能观所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

3.制定规划

教育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与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发展越来越密切,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为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根据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计划来制定教育规划。

4.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

学校所有权是指国家、集体或个人对于学校资产、设施等的占有权。学校经营权,是指学校对国家依据法律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资金、设施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力,以及依据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生产、科研、人事、行政授予的组织、指挥和决策权力。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大学品牌内涵再探:哲学思考与层次阐释

课程改革:基于改革方法论的反思

教育管理实地研究者进入现场的策略

论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新制度教育学的视角

教育公平视野下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规制

视野下高考加分政策的教育“公平”之辩

在决策咨询岗位上亲历辽宁高等教育35年巨变(之三)——“人才断层”使辽宁高等教育面临严峻考验,“广开学路”成为全社会强烈呼声

来稿须知

适度干预:政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

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

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制度困境与战略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中隐性高耗成本的识别与控制

沈阳经济区物流人才需求研究

复杂性理论视野中的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

我国儿童教育政策执行的实效性分析与对策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分析

适应与超越: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建议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例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

论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浅议教育公正的场境性

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政府在师资市场发展中的应有态度和责任

未来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生态学探索

大学教育收益率提高的经济学分析

从比较中看我国高师院校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

论电子校务与大学组织变革

辽宁省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调查研究

素质教育架构中数学新课程发展的基本取向与教学策略开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初探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感觉统合训练研究

高校课程改革:问题的提出与视角的选择

学生评教工作公正性的数据分析

评课新模式的构建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彰显商业伦理

高等教育理论框架的构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论划分公、私立高等教育的依据

关于高教立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观

竞争机制与合作机制

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探索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的新路子──学习全教会文件的体会

论地方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存在和发展

论交通高等专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

调整专业结构 增强办学活力

略论建立教务管理的运行机制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对人、事、物认知、理解、判断及抉择,是人认定事物、辩别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在整个价值观的体系中,教育管理价值观处在第二层次管理价值观之下。对于管理价值观,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其是管理视角下的一种价值取向,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管理目标、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管理结果和管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是以提高和改善管理水平为尺度来衡量客观对象或人们行为的价值。教育管理是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综合以上陈述,我们可以拟定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内涵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以指导其思维和行为的,即符合时代特征,又有效指导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根本观念。

一、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基本特征

1、社会历史性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教育管理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教育管理的价值观是动态变化的,其社会历史性大致经历了以政治价值为导向阶段、以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为导向阶段和以主体价值为导向阶段这样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结束期间,国家施行的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基本都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治目标。受当时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等因素影响,主要强调教育管理的工具性。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管理开始走上正轨。受当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影响,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对经济与学术的追求,同时教育管理的经济、文化价值也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当时教育管理价值的基本目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人员的学术与批判精神的恢复,教育管理开始关注管理对象,即学校师生发展为主体的价值。众多学者认为,管理应成为实现人性的途径与工具,要以人为主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的价值观引导。唯有如此,教育管理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才能最终贯彻落实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及其活动仍是停留在一种对管理效率所追求的阶段,以人为导向的价值观更多体现在理论层面。

2、主体差异性

教育管理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因而主体性是教育管理价值观的一个根本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主体的多样性。教育管理的对象不仅有教师、学生及员工,也包括教育管理者自身。由于主体的多样,带来主体所处的地位和需要的不同,便使主体的教育管理价值观呈现出一定复杂性。其次,主体的个体性决定了教育管理价值观的独特性。此处的个体性不仅是指个人性,而且包含不同层次的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个体性。比如在学生层次中,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等等,都会导致学生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又比如在教师层次中,专业课教师和从事管理行政的教师之间的价值认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的价值认同等都会深刻地影响对教育管理价值的认识与评价。

3、一定的规范性

与实证性相对,规范性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它限定人们在一定情境中应当怎样行为(包括思维和感受),并供一个社会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依法治教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略,其精神是对于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必须严格执行,如果现行法律法规存在问题,也应该是通过修订加以解决。没有对法律法规的修订,直接按管理部门的“自我理解”,把行政意图强加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是典型的行政治教思维,与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完全背离。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教育管理价值观的规范性。它为人们制订具体的规范和目标提供依据和指导,指明人们教育管理行为的一般方向、基本目标。其具体规范则是指各种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如各项章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学生手册等。

4、具有前瞻性

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从教育的特性来看,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指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无论从广义上还是狭义理解教育,都体现了教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具有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特性。因而对教育的需求和认识必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涌现新的内容。教育的前瞻性特性势必要求教育管理要有前瞻性的价值体现,要用发展的眼光考虑教育管理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满足。

二、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层次

1、教育管理价值观的理念层次

从整体上来分析,教育管理价值观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念层次和目标层次。理念是支配行动的原则与信条,左右着教育管理者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价值期望。它具有教育人、规范人、指导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持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牢固确立两个管理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民主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其次是民主管理理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确立民主管理的理念有利于提升管理的决策水平及实现管理的公平公正。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广开言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使管理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决策。

2、教育管理价值观的目标层次

教育管理价值的目标层次是教育管理的起点,也是衡量教育管理是否合理的重要尺度。在教育管理价值目标中最早出现的是经验管理。它把个人或群体的经验作为管理行为决策的基本依据,办教育的水映着管理者的经验水平。20世纪初,受科学主义管理思潮影响,教育管理对于效率和功利的追求大大加强,认为管理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效率。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下,教育管理价值开始注重人本主义管理。注重寻求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寻求实现教育管理目标与教职工利益、学生发展的一致性。在人本管理中我们应看到,人在根本上仍然是工具,重视人、关心人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应当有助于一种可以说是新型的人道主义的产生。人道主义的管理价值观把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作为管理的全部价值,把人的自我完善看成管理的唯一目的。这一管理价值观是完全超越功利的。它把教育组织内所有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这种新型的人道主义也成为教育管理的最高价值目标。

三、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内容

教育管理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教育管理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立的行为取向和基准,其是建立在具有一定价值内容体系之上的。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要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管理客体属性及其需求;第二教育管理主体和教育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教育管理主体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包括教育管理原则、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过程、教育管理方略等。一般而言,我们把现代教育管理的价值观分为现代教育管理的本体价值观和现代教育管理的外在价值观。教育管理的本体价值观指对教育管理自身价值的认识、评判和选择,反映了教育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终极理想。具有对当前教育管理的评价功能和教育管理的行为导向功能。教育管理的工具价值观的实质在于把教育管理活动当作人民为达成某种目的而采用的手段。是一定社会和组织通过价值赋予或价值认可等形式获得的结果。教育管理价值观具有一定历史社会因素的,其整个变化历程是一个从注重工具价值到注重本体价值的变化过程。由此可见教育管理的价值观的内涵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

四、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1、转变传统教育管理价值观

传统教育管理价值观因其具有的片面性阻滞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能有效帮助现代教育管理人员在具体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一系列根本观念。现代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现代教育管理人员也面临着从传统教育管理价值观到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转变。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势必影响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价值认知,从而教育管理实践者可以依据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和方式,在管理活动中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科学认识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基本思想。

2、提高教育管理评价标准

传统教育管理评价过多地关注效率和结果,忽视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诱发教育管理的功利性。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提出成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它将管理过程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调不同的管理过程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因此,只有真正关注过程的教育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下的评价主体不仅包含教育管理者,学生也成为教育管理评价的主体。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采用过程与目标统一并重的价值取向,关注教职员工学生学习、工作、生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人道主义理念,使教育管理过程本身也成为一个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员工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3、从更高角度把握终身教育和终极关怀的价值内涵

终身教育的产生基于科技发展促使“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主张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持续性进行的事情,教育应当在人需要的每个时刻以最好的方式进行提供。终身教育正逐渐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可见终身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都立足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的“终极关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各种矛盾的探求和不断解决,也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理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五类排列。自我实现是人的潜力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唯此,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指导下,教育管理人员把目光逐渐于人的终极关怀,使人在社会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主体性,并能与他人共同营造全面和谐的发展状态。现代教育管理只有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教育管理的价值目标才可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在更高角度把握终身教育和终极关怀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俞家庆.教育管理辞典[Z].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25

[2]杨伍栓.管理哲学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陶富源.终极关怀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4]孙劲松.高等教育管理价值观探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5]孙绵涛,康翠萍.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1).

[6]翁文艳.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7]顾祝文.“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2(18).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西方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是14~16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针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纵观近300年人文主义的发展可以看到,以人为目的、重视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的生活、追求完满的人的理想是人文主义的本质的特征,既贯穿在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论中,也贯穿在他们的自然、宗教、教育、政治、历史、道德等理论中。它要求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人的作用的重视。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械的教育。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实现人的价值,懂得如何保障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再次,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学生教育管理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从思想认识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都应当融入情感。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有丰富感情和复杂情感需求的,人文关怀是做好教育管理的前提,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只能是冷漠的教唆和管教。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改变了中世纪神本思想的主宰,认为教育是一切的基础,人的本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教养形成的,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动植物只具有自然的天赋,并满足于此。人则不同,上帝造人时给人以理性,人靠理性能够改变其原来的属性,这是通过教育来完成的。所以,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行教育管理存在的弊端

我国学术界通常将教育管理看成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及学校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从范围上看,教育管理就是教育行政加学校管理,是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统称。目前,有关教育管理的解释主要存在着四类观点:一种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教育事业及其学校工作所开展的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等活动;一种认为教育管理是以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为主体的整个国家对教育事务所实施的领导和管理;一种认为教育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复杂运作;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形式。实际上,现代教育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服务,学校变成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这种服务的关系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含义。但实际上,我国教育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之处:

首先,教育管理者思想僵化,认识落后和管理制度老化,体制残缺。少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严重脱离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体现出思想保守、观念老化、教条主义严重。习惯用老方式、老办法和老经验对待学生,思考问题和处理工作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侵犯学生权益、强迫学生意愿的不合法之处,存在死板、硬性的不科学条文,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体现的不充分。在体制方面,有执行纪律、管理学生的部门,而无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机构,没有学生申诉的渠道。

其次,教育管理中注重人情世故。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都是与“人”相关的,他们既希望通过建立与上级的良好人际关系扫除工作障碍,又希望通过建立与教师的良好人际关系顺畅地落实计划,展现自己的管理理念,使学校得到发展。这种现状使教育管理者不得不周旋在不同背景、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人群中。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按照规定行事,很多时候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这样,管理工作中的人情世故是难以避免的,并往往以人情换人情,屡试不爽。久而久之,教育管理者就很难施展手脚,真正地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之中了。

再次,家长制传统在教育管理影响仍然广泛。家长制是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长制家庭里,家长握有经济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在宗法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礼教、习惯,束缚家庭成员,巩固封建统治。学校管理中的家长制:一是表现为教育管理者非常注重自己的威严,容不得半点的质疑和反抗。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威严,他们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惩戒手段;二是表现为教育管理者往往把自己看成是学校的一家之长,推崇“一言堂”,凡事都是他说了算,不顾教师的个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这在那些权力比较集中的管理者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的实现途径

现代教育管理不仅要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而且应该基于中国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来探求和构建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

首先,坚持四个原则。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从根本上决定高校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工作和教育管理学生;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和增强服务意识;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学生教育管理原则。

其次,转变教育管理理念。观念决定思维方法,思维方法主导着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决定着工作绩效。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观念严重影响到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构建和实施。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教育管理观念转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中管理便意味着“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权威和爱”的思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现代教育管理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和以服务为本三者相互结合的层面。彻底清除陈旧、老化、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从而树立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的教育管理理念。

再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在一些高校确实存在管理滞后、缺位、错位的混乱现象,出现管理队伍素质偏低、效率低下、方法简单粗暴、作风漂浮拖沓等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必须从教育管理者个体入手,做到学校重视、个人努力。学校要把提高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一样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培训学习。坚决克服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家长传统,克服推诿、拖沓、务虚不务实的不良作风。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由批评转变为引导、管理转变为服务、斥责转变为说理、约束转变为自律、要求转变为内需、语言说教转变为身体力行。”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1.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内在变革历程

第一,现代教育发展的推动,十四世纪后的文化复兴,新教改革运动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教育的迅速普及和类型层次的多样化使教育逐渐本身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义务,也因此社会迫切需要新型教育管理理论。第二,现代管理理论的推动。十八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有竞争性,争相发展了科学管理、组织理论等新型管理理论体系,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优势,这些管理理论被迅速引入教育管理领域中,促进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推动,十九世纪末的新科技革命引发了世界上各生产领域和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创新,各种技术不断融合到教育管理体系中,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在这三大推动力的影响下,教育体系从引鉴其他领域管理理论到逐步实现创造出适应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而且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蓬勃发展也取得了有效地教育成果。

2.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包含三方面:第一,在吸纳中融合发展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在借鉴其他领域的管理理论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断地吸纳了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并融合了自身的需要从而达到发展的过程。第二,在层级整合中提升,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一个充满新旧管理理论交替作用整合而成的新理论,根据教育的需求对各种理论进行精选加工改制,逐步提升自身的优势。第三,在服务实践中创新,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另一重大特征就是它本身的创新性实践,根据人们对社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教育管理体系需要新的理论来使自己获得新的发展,这就促使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不断地的创新实践,进而形成了符合人们发展需求的教育理论。

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的管理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创立独立学术地位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整合容纳社会上新的管理理论,在融合多元化理论的基础上创立新的理论体系;形成系统的学术体系,不仅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清晰地分析更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外延拓展,有系统化的学术体系;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包括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不断地进行理论的创新并落实到实践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为现代的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育在不断地进步,教育管理理论体系也在同步变革创新,现代教育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借助现有的学术资源和教育平台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既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特色教育理论体系,并逐步落实到实践中去,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不仅对我国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6篇

一、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视角阐释

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潮,更是哲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多样性领域的混合。它要求对现实重新进行解释,这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因此,不少教育管理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

(一)研究视角一:根源于具体的教育组织的特性和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从根本上反对现代主义推崇的统一性、整体性、普遍性,以及二元论的信仰,弘扬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体到管理组织中就是认为: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特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组织,其中每一个分支也有不同的特点。正如格林菲尔德认为的那样:“人不是在组织当中生活,相反的却是组织生活在个体当中,通过个体而存在。人们在组织中做出决定,采取在他们看来是正确的、合适的行动。”[2]所以组织是人创造的社会性存在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因此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组织理论。

(二)研究视角二:注重对于价值问题的思考

现代教育管理学只关注教育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把重点放在管理技术的研究上以提高管理效率,长期以来质问“事实怎样”,而不理睬事实背后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应该怎样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格利菲尔德认为:“只是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只能把教育管理带入羊肠小道。”他认为在后工业时代,要用一种广义的科学概念看待教育管理科学。要彻底的摒弃决策和组织可以为科学所控制的观念,科学不再是强有力的控制,而是赋予人们的一种更深刻的洞察。[2]即教育管理不仅要研究事实问题,更要注重对于价值问题的研究。因为“在管理的每一个阶段,价值都在发生影响并总是自我纠缠不清”。在这个纠缠不清的管理世界中,价值领域是第一位的问题,而事实和逻辑成分是次要的。因此管理研究不仅要看到事实的表象,更应挖掘出表象下的应然层面。

(三)研究视角三: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

现代教育管理科学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进行建构,把教育管理理论建设视为像医学那样的科学理论,认为学校组织建立在一些基本的合理的逻辑、系统和秩序之上,一旦发现组织背后存在的逻辑和规律时,便找到了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这样的认知使得大量的探索都只基于量化的分析和统计等所谓的不涉及价值的科学研究上。这些都违背了后现代对于世界的基本假设。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人为的所谓元叙事的存在,认为世界上没有普遍的真理、总的原则的存在。[2]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特点,即每个组织都有特性和差异性。因此管理研究的对象应从大范围的组织研究进入到对微观世界的独立而细致的研究中去。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各种定性的、质的研究方法。研究不仅仅依靠数据、调查问卷,大批研究者进入到学校中观察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学校成员对话,体验学校生活并作记录。实验证明,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报告内容深刻,栩栩如生。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说明人们逐渐地接受了后现代的非理性,不确定性等观念。

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是有启发的。我国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文化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西方出现的一系列后现代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中国。[3]所以,借鉴西方后现论及其教育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我国的管理和教育管理问题。

(一)依据教育组织的特性和差异性,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总体的观点是:学校应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去进行管理,最接近教育实践的人会做出最好的决策。因此它强调在做出决策时要依靠群体的智慧,进行适度的分权,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管理模式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和“权力下放”的思想。因为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宏大叙事”的做法没有顾及到具体情境的特点。就教育组织而言:任何一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它的境遇都是独特的,没有适合于所有学校的理论,学校应该有更大的权力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反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中现行的做法,走的是一条“研究-开发-推广”老路。某种理论或做法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实行成功,就会被强有力地推荐到其他的学校和地区。有些学校和地区甚至不顾自身的情境主动地跟风。这种做法完全不顾学校间、地区间的差异和特点,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每个学校不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搞研究,做决策,而是“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好的学校怎么示范,自己就怎么学。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实行不通的。由此校本管理为我们学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学校不能再是“政策的被动执行者”,而应该成为成个复杂系统中自主变化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应从“外控式管理”逐渐转为“内控是管理”,从而使学校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不断调整出新的秩序。[4]

(二)在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中,注入“柔性管理”的观念

现代教育管理学以逻辑实证为基础,追求“客观方法”。研究者只关注教育管理领域内的事实问题,着重研究教育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而对于管理组织中的价值、伦理、道德等人文因素却长期忽略。而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霍奇金森则认为:“人们以逻辑和理性构成了管理组织的元价值,这无疑是一种价值假设。逻辑主义仅仅是认识论的一个分支,在后工业时代,有技术手段提供的过量信息仅仅只能使现代人更加认识到自己对于变更组织的无能为力。”这说明了对于组织管理中的价值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因为管理实践无法避免的根植于价值。[5]关注组织中的价值问题无疑要关注组织中的人文因素。而柔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者借助于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目标,即主要通过说服、解释、劝说等方式来进行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无疑高度关注了组织中的人文情怀,它有利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教育管理研究长期以来只注重对管理技术的研究以追求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而对于管理领域的价值问题和人的主观因素视而不见。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于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组织的文化性,尊重组织内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创造性,强调为个人提供更多地的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机会。可以为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予比以往更多的关照。[6]

(三)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推行开放管理的新观念

原有的学校管理相对忽视学校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对来自外界的大多数影响持抵制态度,概言之,学校被视为一个封闭系统。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要使系统具有自动生成秩序的能力,就必须保证系统的开放性。校内外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彼此联系,构成一张纵横交错的复杂之网。由于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太多的人的因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有特定知识、生活背景与个性特征的人。因此,教育管理过程不是稳定的、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变数的自组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管理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重新认识管理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的价值,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组织秩序产生的重要来源。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封闭守旧型管理,它不但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妨碍了教育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功能的顺利实现。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管理者必须更新管理观念,特别是要树立开放型的管理理念,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7]

三、小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趋向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对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现代教育事业的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于是在20世纪初就形成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同时又是在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创新完善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服务、吸收、融合、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理论的创新性和可实践性。可以说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一套尊重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意义的教育管理理论,对于推进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索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向显得意义重大。

1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14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普及教育发展教育。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工业繁荣昌盛,企业管理等新型现代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效率。这种现代管理理论的概念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推动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紧接着19世纪末的新科技革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对于教育管理方法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到了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了提高对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开始兴起。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平衡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以往教育中学校、老师的绝对权威,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同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在服务于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批评、创新、完善,形成多样化的、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

2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向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把握好发展特征及趋向,才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业现代教育实践。2.1发展特征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包括:在吸收融合中发展、在层级整合中提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等。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初期借鉴了企业管理等各种现代管理理论、各种理论派别的管理理论,然后经过不断的吸收融合;在初步形成以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开始整合其他教育理论,从而实现对教育系统的科层职能进行全面的有效优化;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是为了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同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不断革新除旧、推陈出新,然后又服务于教育实践,进行互动和结合,形成良性循环。2.2发展趋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于发展教育,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意义显著,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向包括: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兼容整合过程中发展创新;注重理论实践性的实现等等。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意义重大,涉及的教育范围广泛,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对于教育管理的要求不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独立研究,使其不断完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吸收更多的新的管理理论,进行兼容整合发展创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切合现在的教育发展实践,使理论具有可行性,关注教育管理实践,使教育管理理论获得创新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头。

3结语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同时又是在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创新完善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对于应对知识经济的需求、发展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在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探索道路上,我们要关注其发展特征,并把握好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增俊.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及趋向探析[J].教育研究,2004(11):9-14.

[2]郭景扬.现代教育管理的三大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5-11.

[3]王珊,苏君阳.走向现代教育治理的教育管理权力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5(05):27-31.

[4]胡中锋,许国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的发端、困境与发展趋势[J].高校教育管理,2014(05):105-110.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研究缺失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初,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初步建立,之后经过漫长曲折的百年发展历程,到今天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1 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我国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萌芽并初步建立。(2)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教育管理学受到政府和教育界重视,很多师范学校争相开设“学校行政及组织”、“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教育管理类课程,教育管理学得到了较快发展。(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样教育上也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加上“”十年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全面停滞状态。(4)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教育管理学也受到重视。到今天,教育管理学专业和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争相开设,数百种教育管理类教材、专著和杂志出版发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等学术研究组织相继成立,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也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

2 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缺失与原因分析

(1)偏重理论解释,缺乏批判意识。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研究过程中多是解释和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然后应用到教育管理实践中,而对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和考虑理论的地域适应性、时代局限性和我国国情因素,这显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更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过程中诞生发展起来的,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管理模式的倾向性较明显。

(2)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实证研究。据华东师范大学汤林春对我国从1981年至1997年的17年间普通教育管理研究情况的统计分析,我国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约占研究总数的8.49%,最高的一年也仅为15.17%,而非实证性研究(主要指思辨研究)占研究总数的比例基本在85%~90%之间。①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单一,多数研究人员只是从理论上的想当然出发,偏重于传统思辨研究,而缺少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归咎于我国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的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归咎于发展时间短,理论基础薄弱,研究人员倾向急功近利,研究素质有待提高。

(3)学术研究滞后,跟不上改革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滞后性不断显现。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指导实践,教育管理学也不例外。但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过于注重政策性的解释性研究,科学性、实证性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多滞后于政策,滞后于改革实践,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研究人员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国长期集权化的教育体制,研究总滞后于政策文件,管理等同于领导,造成了教育管理研究的滞后性。

(4)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不完善、不规范。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初,但真正完整发展却是近30年来的事情,目前教育管理学科体系仍不成熟,许多基本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这就造成同一课题的研究缺乏统一的立论基础和学科体系的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理论积累;二是研究不够深入,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教育管理学” 为题名进行搜索,就1998年以来的论文可搜得295篇,研究不多;三是教育管理学学界对基本概念体系缺乏必要的关注,基本概念体系是学科存在的先决条件,若缺乏基本概念体系必然影响学科理论的建构。

3 现代教育管理学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反思批判,注重本土化研究

教育管理研究应强调本土化,注重在解决本土化问题的过程中显现价值。一是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要充分考虑理论的适应性,并全面研究整个理论体系,抛弃理论“拿来主义”,多加批判反思;二是研究人员要注重探索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管理规律,寻求解决本地区本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教育管理的本土化研究。

3.2 加强实证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针对研究方法单一、偏重思辨研究的问题,今后研究人员应多深入学校,了解教育管理现象产生情境及经过,加强实际问题研究力度,这样教育管理理论才能真正“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越来越多,多元化的问题必然需要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今后既要综合运用实证研究、解释研究、规范研究和意识形态批判等研究方式,又要注意整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促进教育管理学真正步入科学的殿堂。

3.3 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联系

学术界历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今天的教育管理研究尤为重要。“教育管理能否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关键要看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教育管理的实践的结合程度是否紧密,彼此是否相互支撑。”②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仍不令人满意、开放式学校如何管理等问题,我国的研究都比较薄弱,今后教育管理理论要注重增强实践性。同时,要减少政策和文件解释性研究,要走在政策前面,增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多为制定政策和文件提供依据。

3.4 加强学科自身建设,构建完整学科体系

教育管理学只有对本学科核心价值、制度结构、体系结构、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等问题做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找出制约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明确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方向,才能不断壮大自己的学科力量和学科优势。③

同时,基于我国教育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育管理学在加强学科自身建设上,一方面要对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一般管理理论进行借鉴、改造和运用;另一方面又要从教育学、公共管理学、教育行政学等学科中借鉴、吸收和改造。只有这样,教育管理学才能融会贯通,并自成一家,才能促进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注释

① 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1999(4).

② 许家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探析[J].南昌:教育学术月刊,2008(3).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化 教育 教师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有机地渗透到我们幼儿园课程的各个学科领域,进入幼儿园教育的常态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益,增大了教育的容量,优化了教育的结构,促进了幼儿园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投入,硬件软件一起抓

1.硬件建设,设施完备。硬件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和可靠保障,我园每年都要从有限的办园经费中挤出一部分增添硬件设施,添置了许多现代教育设备。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等。近年来,为了保证幼儿的接送安全,还引进了校信通管理系统,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满足了广大教师办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幼儿活动的需要,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2.软件建设,资源丰富。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没有相应的软件资源支撑就等于是一堆废钢烂铁。因此,我园在添置硬件设施的同时,采用买一点,借一点,做一点的办法,将各种所必须的软件资源配到位,保证各种设施的正常运转。

(1)买一点:幼儿园教育属非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收取电教代办费等电教专用经费,因此许多电教软件资料都只能从幼儿园有限的经费中挤。但我园还是每年都投入上万元购买磁带、CD、VCD等基本音影像资料,购买安装教育教学资源库软件,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如:卫生保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

(2)借一点:软件资料要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不断发展,仅靠幼儿园购买是远远不够的,我园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向家长借,向友好单位借,通过复制、翻录等方法来丰富幼儿园的软件资源库。

(3)做一点:首先我们注意积累把每学期老师自制的录音、录像和多媒体课件以及园部制作的数码图片、图像等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其次是通过组织活动,发动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作音、影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大大丰富了我园的电教软件资料库,满足了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多层培训,师资队伍质量高

1.教师整体团队:对全体教师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我园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多媒体知识与技能,先后邀请园内外擅长多媒体技术的老师及专家来园培训、指导。在培训中结合教师的需求分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同时注重培训的绩效反馈,还组织了教师动画课件比赛等活动。

2.青年学科团队:利用青年教师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快,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强的特点,提升他们职业的效能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以活动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我园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更多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

三、网站管理,散发信息化芬芳

我园一直重视幼儿园网站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通过建设幼儿园网站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

1.发扬协作精神,打造特色板块,把校园网站作为一种服务工具。本学期我园电教组成立合作小组,由园领导、电教组长带领组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打造西幼特色板块。每个栏目由专人负责,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西幼网站的功能,囊括“关于我们”、“教育科研”、“贝贝足球”、“健康宝贝”、“栏幼动态”、“莲花自洁”等多个栏目。这些特色板块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展现了幼儿的魅力,同时切实起到了为广大家长服务的作用。

2.建立班级论坛,促进相互交流,把校园网站作为一种指导工具。在班级论坛中,广大教师和家长相互探讨、畅所欲言,共同交流教育幼儿的有效经验。教师大量发帖,家长认真关注,家长不仅可以看见自己孩子班级里的论坛内容,还可以浏览全园的帖子,论坛里的气氛可谓是其乐融融,家长和教师互相切磋,相互指导,最终让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

3.新增班级网页,提供在线学习,把校园网站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本学期我园更换了班级网页——丫丫宝宝主页,有成长日记、影音秀、笔记本等栏目,家长可以留言,还可以为自己的宝宝建立主页,同时可以关注其他幼儿的发展,家长们积极浏览,通过教师的点滴记录和整理,感受孩子的各种行为,感悟本班教师的生活理念和教育理念,可谓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任重道远,虽然我们在近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师技术水平还不齐整,特别是中年教师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积极培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能力,使她们既懂教育又懂技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文章,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驾轻就熟,应用自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功能。另外,我们还将逐步添置必要的现代化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第10篇

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探索实行的“人人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已进行了三年,2015年申报成为闵行区级课题。基于课堂教学的“人人课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既要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又要脚踏实地进行教育实践。以下是从六维发展的角度对“人人课堂”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与反思。

一、教育改革的定位

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是全方位的,“人人课堂”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改革的战略决策层。对于航华二中来说,“人人课堂”教育综合改革的定位,决定着下一阶段教育改革的方向。学校提出“人人课堂”的教育理念,并专门设计了图标来阐述“人人课堂”的“人人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基层教育改革目标上,学校通过深化实施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构建三大制度体系:一是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回归教育公平为重点,通过“人人课堂”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体系;二是以加强德育顶层设计、转变教育职能为重点,依托现代教育信息化平台,形成家校分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生活化”德育的终生学习教育制度体系;三是以加强海洋科普教育为重点,进行社会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融合互补,形成学校科普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

三、教育改革的导向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导向上,基于航华二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战略导向。根据上海市确定的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实施纲要和上海市教育发展纲要,建立了学校教育信息中心、校园无线信息交换系统、远程课堂录播教室、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等,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需求导向。立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国家对基层教育提出的重大需求,开展“人人课堂”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层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优质课堂教学实验,让课堂回归育人阵地,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3.问题导向。基于航华二中所处的教育学段特点,家长对家门口好学校的期待、学生生源状况、教育管理中的瓶颈制约等问题,开展“人人课堂”教育教学研究,冲破基础教育定式思维,通过教育科研破解学校发展难题,使学校能够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基层教育发展道路。

四、教育改革的协调

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首要是课程设置。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航华二中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从两个方面注重推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海洋科普文化”教育,构建政治、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6门学科德育与6门学科科普教育内容序列,通过学校各年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海洋文化科普教育”等系列教材,使中华传统教育全面走进学校课堂,使海洋科普文化走进学生家庭。

五、教育改革现代化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开展了电子书包项目教学改革的尝试,在六、七年级开设了电子书包项目,实施课堂教学远程录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课外教学方面,学校依托微信平台,开通微信课堂的“少年科学实验室”等科学教育普及课程,实现教育教学的校外延伸。在考试评价方面,学校出台了《上海市航华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通过“问卷星”等线上网络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调研评估,开发线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

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按照上海教育发展部署,依托校园教学网络技术,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服务。如高度关注师资培养,在实施“青蓝计划”中着力培训教师,为学校培养了一支优质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面向全国辐射上海教育优质资源与服务。

六、教育改革集团化

学校努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自2012年起,学校积极推动“七宝教育集团”的参与,在七宝中学教育集团内部,通过实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等措施,引导教师有序专业培训,促进教学经验分享、推广与再创造。在培养青年干部方面,为青年教师开辟学习基地,进行岗位挂职实际锻炼,促使其现代教育管理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方面,通过联合开发共享课程、共享学科考试项目、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设计等,全面提升了航华二中的教育教学水平。接下来,学校将高度关注理解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依托七宝教育集团的力量,培养适合国际教育需求的双语技能型教师队伍。

上一篇:语文课程标准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