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4:15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艺术;策划人;素质提升

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使精神需求方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文化艺术的普及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制作和传承者,文化艺术策划人担负着引领当代主流文化方向的重要责任。优秀的文化艺术传播形式影响着大量当代青年,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文化艺术策划人在引领文化思潮、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艺术的策划人特征

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过程是一个展示创意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包含了策划人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特点。策划人的思维形式、策划技巧影响了整个活动的展示效果,往往不同策划人所受教育的形式、专业能力培养的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策划人策划水平的差异。因此,文化艺术策划活动的展示成果也往往是丰富多样的。策划人的工作需要通过自身技能和工作经验在一定的环境、人员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因此,策划人的角色并不是一个万能的角色,其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在策划过程中,只有保证策划人这个核心角色的工作必要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尽量给予良好的工作环境,策划工作才能高效地完成。此外,尽管策划活动的内容来源主要依据是策划人主观的思维创意,但这些创意并不是随意为之的,策划工作也必须要满足相关的文化体制规定。从这一方面来说,很多相关体制规定会一定程度上约束策划人对活动的创作,影响策划活动的灵活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文化体制的制约和策划人创造思维的实现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而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地展现文化艺术活动展示效果,也是策划人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文化艺术的策划人应具备素质

(一)策划能力较高

策划活动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对策划人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策划人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这是完成策划活动的基础。其次,一个好的策划活动要求策划人对活动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同时,好的策划人必须同时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是决定策划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要求策划人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这是开展文化艺术策划活动的保障。文化的思想应该牢牢扎根于策划人的策划思想中,这种融入文化观念的策划过程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策划人需要具备良好文化底蕴的重要原因。

(三)有艺术审美能力

文化艺术领域需要参与者具备感知、审度环境的能力,而参与者本身又具有情绪性、情感性的特征。在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中,策划者首先是一个“艺术者”,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凭借这种自身审美,通过策划活动的形式表现情感,让活动参与者感受文化艺术的氛围。文化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意识的传递,因此,策划人在策划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使群众对文化艺术的主体产生共鸣,进而改变群众的思想。

三、优化文化艺术策划人综合素质水平的策略

(一)积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新时期文化艺术概念的不断扩展也要求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人在策划中保持与时俱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策划人自身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造新的价值。策划人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创新理念的不被认可而受挫,打击自身的信心和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策划人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相信自己,敢于挑战,同时也要尊重权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思维定式,开辟新的事业道路。

(二)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策划领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也对策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策划人除了要巩固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需要的是更多全面型的人才,策划人应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点和环境的需要,不怕吃苦,积极进取,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贡献于文化艺术事业。

(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

任何行业的工作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策划人也不例外。策划工作本身汇聚了策划人的智慧成果、策划团队的合作努力,更需要大量的知识素养作为支撑。策划人除了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分析、多行动,在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拓展专业知识的内容,进一步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摒弃传统思想

传统的思维模式尽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往往具有局限性。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不断在扩充新的内容,这也要求文化艺术策划人不能一味的限制于固有观念中,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学会鉴别、凝聚主流的艺术思想,摒除落后的思想,延续传统思想的精华并不断发展,引领思维方向,优化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效果。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概念的更新对文化艺术策划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策划人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文化艺术策划人应当抓住机会,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引领文化艺术传播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赵崟汐.风险控制视域下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及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X)451-452

[2]白琳,赵文俊.韩华视觉文化传播在大型公关活动策划中的运用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8)374-375

[3]徐菲.如何做好企业文化策划[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9)76-77

[4]代威.新闻宣传助力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2013(1)36-37

[5]邱喜红.企业文化重在建设[J].时代金融,2012(10X)351-351.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2篇

《金色年代》杂志将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如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文化艺术、家庭关系、社交互动、财务理财等。其中,健康养生是中老年读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杂志将通过专业的医疗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分享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养生知识。此外,旅游休闲是中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杂志将推荐一些适合中老年读者的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其次,将注重文化艺术的推广和介绍。中老年读者通常具有较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素养,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关注和热爱是非常高的。本杂志将介绍一些有意思的文化艺术活动,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评论。同时,本杂志还将为中老年读者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学习和参与的艺术课程和社交团体,以促进他们在艺术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此外,还将关注家庭关系和社交互动方面的内容。中老年人往往在家庭和社交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面对家庭关系的挑战和变化。本杂志将为读者提供家庭关系的建议、沟通技巧和家庭活动的策划。同时,本杂志还将推荐一些社交团体和社交活动,帮助中老年读者扩展社交圈,并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

最后,还将涉及财务理财方面的内容。中老年人在退休后需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和规划。本杂志将为读者介绍一些理财知识和投资建议,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财务,确保经济安全。此外,本杂志还将分享一些关于养老金融产品和保险政策的信息,帮助中老年读者更好地选择和利用相关的金融工具。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性; 美; 性文字印; 性艺术品

Sex and beauty incorporated in artistic engraving

Tentative discussion about the engraving of calligraphies reflecting sexuality

and creation of modern artifacts

QIN Shi

Research Committee of Corporate Culture,Guangdong 510300,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created some engraving based on calligraphy and artifacts reflecting sexuality, or in other words, tried to seek for new culture themes from the engraving arts, and present new forms for the study of sex culture. The engraving incorporated artistic anesthetics with rich connotation of sex culture. Besides, the author also made some explorations on the creation of modern arts relating to sexuality.

【Key words】 Sex; Beauty; Calligraphy and artifacts reflecting sexuality

1 性文字、性图形印创作缘由

方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历史长河中发明和创造的文明工具,汉字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记载和承传了中华文化。我们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每一个汉文字,无一不是来自于当时、当地、当物、当景的摹绘和凝缩,即象形文字。尤其是在大量的汉文字中“留下了丰富的两性文化痕迹”和生殖崇拜图形。

如∶汉文字中象征女性的符号“”,象征男性的符号“”,象征人体和精囊的“口”字,象征男性生殖器的“且”字,象征女性的“也”字,反映体征相同,同性的“同”字,形象地反映男性生殖器、、精囊的“仓”字,突出双乳和胸脯、跪跽在地的“女”字,象形男性生殖器和的“吉”字,象征男子在野外山林间的“野”字,象形于两条鱼相交,象征男女交媾的“篝”字……以及遍布于生活器皿、生产工具上的大量性文化图形。如∶象征男性男根的“朱雀”鸟形图案,象征女性的“双鱼”图案,体现女性生殖特征的“蛙”形图案,象征两合共欢的图案,突出男性女性生殖形态的“男神”和“女神”图案等等,都呈现了两性文化在汉文字中瑰丽斑斓的色彩。

笔者习研篆刻艺术30多年。篆刻是由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的若干朝代的诚信物、权力象征物――私章、官印、皇玺逐渐演绎而成的艺术门类,人们所说的金石、书画中,金石即为篆刻(印章)。当今社会,以中华汉字的篆体书写技法为主要创作手段的篆刻艺术不仅在书法美术界争奇斗艳,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篆刻(印章)已经不局限于姓氏名字、诗词警句的抽象艺术,还融入了美术造形、几何图案的形象艺术,成为一种独特的美。2008年中国奥运采用“京”字的篆体印章作为标识、采用甲骨文字体笔划作为奥运会运动项目的图形就是典型案例。

那么,既然篆刻印章是以汉字为主要创作原素,而大量的性文化痕迹的汉字为什么不能在篆刻印章上体现呢?又为什么不能通过篆刻形式来形象的反映中华汉字的性文字起源、来历和表相意义以及古人之性文化的观念之美呢?

在这一创作灵感的启发下,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性文化书藉,结合书法艺术的“书写法度”和篆刻印章“章法布局、边框创意、刀法运用”等艺术手法,开始了以中华汉字中的性文字和性文化图形为主题的性印创作,结果是收获颇丰,既在篆刻艺术中发掘了新的文化主题,又在性文化的研究中呈现了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使篆刻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性文字的丰富内涵跃然石上。限于篇幅,掠其几印以供探讨。

1.1 文字印章《吉》、《且。也》、《仓》、《妻》、《宾》、《野》等

“吉”字结构上部为上三角,下部为口形或,笔者以白(阴)文和朱文(阳)技法入石,印文下方还刻了鸟鱼图形,呈现出古人以“上阳下阴之交合则快乐吉利”的民俗观念。见下印。

“且。也”二字。“且”在中华汉字中一直是男根的象形,“也”其实是女阴的象形,笔者把两个字构图于印章之中,还以朱文(阳)和白(阴)文的对称构图刻制了朱白相间印,十分恰当的表现出甲骨文中阳根和女阴的文字特征,读者只须稍微品尝,自有所思。见下印。

“仓”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是男性精囊的象形字。上部向上的三角形为,中间是一对,下部是肛口,意指男人储藏的地方为“仓”,现代引申为装货屯物之地。笔者以朱文印技法配之男女人体的抽象图形,再现了古人造字方法,给人一幅清新可尝、玩味可品的美感。见下印。

另外还诸如“妻”子的妻,字形是被后面一只手抓住的一个头上插着簪子跪着的女人,配以龟(象征男性)、蛙(象征女性)图形。“宾”字在古甲骨文中是一间房中有男女欢娱,把鞋子放在门外的象形字演绎而来。“野”字是树林里男性雄起、野外苟合的意思等等。见下印。

1.2 性图形印章《远古象征》、《远古崇拜》、《远古性事》、《远古图腾》等

笔者将多种性文化图形以篆刻肖形印的技法进行创作演绎,并用多印组合归类的方法将这些图形编成了系列,形象生动、余味无穷。见下印。

特别一提的是∶《阳刚之舞》肖形印组合,采用了汉朝砖画风格,用篆刻肖形印的抽象布局和单刀技法,将古人之山野阳刚之气和纯扑自然环境表现于印面之中,人物形态各异,集队牵手劲舞,身姿动感十足,阳性体征突出明显,十分形象的反映了古代先祖对生殖的崇拜和淳浓的民风。笔者还配上一方文字印章《阳刚之舞》,有中国汉印满白文的整体厚重风格,也有秦玺小印的清秀之气。两印组合在一起,释意明了,趣味盎然。

2“九法”印稿和工艺品创作释源

在中国的古籍重典《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段黄帝问玄女的对话,大意是黄帝问人的方式技巧有哪几种,玄女回答说无外乎九种,分别用九种动物名来命名,它们是“龙翻、虎步、猿博、凤翔、龟腾、蝉附、鱼接鳞、兔吮毫、鹤交颈”,称为“素女九法”,每一种动作技巧带给人的是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按照现代社会的健康观来说,“九法”的运用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带给人身体的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九法”的探讨,不仅成为医学界、性文化研究者等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也成为平民人士的议论话题,自然也成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和发挥的素材,因为,“九法”仍有益于现代人们。

在我的篆刻艺术创作经历中,曾经以中华始祖炎帝神农为创作思路,创作出了《神农组印》篆刻作品,将炎帝神农的功绩∶尝百草、狩猎、造石器……等,用抽象图形和篆体文字来表现,得到业界和各界的认同和赞许,在炎帝神农大宗祠作为陈列品展示,当地政府还作为礼品赠送。这些创作经历和成果使我将“素女九法”的性文化主题纳入到篆刻创作之中。

在“吃”透和理解“素女九法”的基本意向基础上,分别以“龙、虎、猿……”等篆书文字创作了九方文字印章,并在印面上设计了相应的人体抽象图形。见下印。

为了能更直观的表现“素女九法”的姿态,尝试性的又创作出抽象的“九法”图形印章。见彩图1~9。

“素女九法”印的创作意念和篆刻技法,采用了以朱文印风格布局印文,突出主题名称,以白文印并结合肖形印风格再现不同动态的主题形象。人物构图以抽象线式形体组成,男人头部椭圆形点状象征男根,女人头部冠状形象征凤头,强化夸张两性生殖特征,在主题意念中,形似和神似结合、抽象和具象相融。印面边框设计采取中华传统吉祥图案(如蝙蝠形、回文形、莲花形等)的元素,线条游弋于刀法之间,九印各有不同,线条柔和不失刚劲,印面规正不失变化,活泼生动,斑剥自然,极好的衬托了主题,且两套印的边框对应,组合浑然一体,篆刻艺术(金石)的审美、和性文化经典图形跃然石上。

同时,为了能使《黄帝内经》“素女九法”这一古籍重典能和现代文明社会结合,既展示文明瑰宝又追求古为今用,笔者大胆将篆刻印面的九法图形设计创作出笔架式案头小型雕塑工艺品,还策划用多种材质翻制成现代性文化工艺品。见彩图10~18,注册版权19-2006-F-1492。

计划将“素女九法”印稿印制于陶瓷杯、盘等载体之上,多方面展示“性与健康”、“性与科学”等性文化的健康主题,逐步形成现代性文化艺术品的产业推广崭新的途径。见彩图19~21。

3“乾坤福满壶”创作探讨

在以性文化为主题的篆刻艺术创作过程中,笔者先后尝试利用了篆刻艺术的多种技法和多种性文字组合、性图形组合的印章创作。见下印。

作品的外形以中国传统的茶壶为基形,以自然人的阴、阳性器和中国出土文物里发现的红山龙形状为创作元素。用男性生殖器作壶嘴,将女性生殖器置于壶体左侧部,女性的胸乳作壶盖,用人的臀部作壶体,似龙的人形作壶柄,壶体的右侧部刻印《素女九法》的九种姿态抽象图案。全壶既生动且端稳,盎然。茶壶采用中国紫砂之乡江苏宜兴的上好清水紫砂作材料,专请制壶名匠严格参照本人绘图和创作壶模烧制而成,(注册版权:19-2007-F-0012、仅限于10把)并取“乾坤”(阳阴)为壶名,寓寄于“福满”。见彩图22。

纵观古今中外,以性器为元素的工艺器物虽多,但是以“龙形人”、“乾”、“坤”性器为元素再现于茗具之上的艺术品尚无前例,可以说是现代性文化艺术茗具第一款,策划创意的第一人,是极具欣赏性、又具实用性、更具联想性、特具珍藏性的性文化艺术珍品,为我国当代性文化艺术园地之奇葩,也是笔者在性文化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一次斗胆尝试。

4结束语∶现代性文化艺术创作的几点思考

4.1性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不应该狭义地界定为“色情文化”

我们早已知道了性用品能给予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帮助,早已知道了性的和谐对家庭、社会安定的作用,也早已知道了所谓“狭义性文化”带来的需要打击的“色情文化”的危害,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以性文化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文学艺术门类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催化和功能。性是人类生存生活繁衍发展的永恒主题,当人们安定乐悠的生活时期,也是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文学艺术门类繁荣创作的时期,自然也是以性文化为主题的繁荣创作时期,历史莫不如此。虽然在繁荣中有健康和颓废,有先进和落后,但我们完全可以大浪淘沙、取精华舍糟粕嘛!所以,我们若以偏概全,将以性文化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文学艺术门类界定为“色情文化”有欠思考。

4.2性文化研究不应局限于纯自然科学的探讨

纵观目前全国各地的诸多性文化讨论会以及举办的林林总总的性文化节,大多限于性的自然学科探讨,更多的是在性文化的广义范畴中突出了性用品、性工具的生产销售和实用价值推广。也许是鉴于对“性”的传统思想的禁锢,亦或是对于权威人士的权威界定的悚然,更或是对来自于政府权力界和公众社会中相当部分人士舆论和压力的惧怕,我们真正的性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还少之又少,专门从事性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应该说,在我们的各类性文化讨论会和展览中,多一些侧重于性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作品的探讨和展示是必须的,否则,极有可能又会出现媒体所说的第四届全国性文化节没有文化的局面。

4.3现代社会需要性文化艺术品和性文化艺术品的多元创作

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已经多样化,人们对性文化艺术品的需求已经由后台走向前台,由隐晦改为公开,能够产生丰富联想并值得回味的性艺术作品已经成为相当数量人们的索取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拥有几件性艺术作品的人还被认为是高素质高层次高文化品味的人。对以性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品的多元创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对性文字印等在篆刻艺术门类中的探讨虽然有些另类或者说不屑一顾,却也应该理解为社会文化多元创作的一种尝试,不论其艺术技法高低、不论其美感如何,对与不对,起码是开了一个头!

4.4性文化艺术品可以作为产业发展

文化艺术是可以用价值来体现的。笔者曾经在《琴石性印》画册中提出一个目标思路∶“我将篆刻作产业”。当时的设想是以印章这一形式开发市场,但在以性文化为主题策划创作了一些作品之后,这种目标思路得到了拓展或者说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发展路子,那就是∶(1)性文化主题的艺术品创作可能是篆刻艺术形式成为产业的良好切入点。类如将性文字、性图形融入印章,拓宽了印章的主题式文化内涵等等;(2)性文化主题的艺术品不仅限于篆刻艺术形式而且可以向多方位辐射发展。类如“九法”工艺品、“乾坤福满壶”的创意注册了版权,作了版权交易,由企业制作成工艺品出口、拍卖珍藏等等。(3)由此也可以不断衍生出相关的性文化实用产品。类如∶第四届全国性文化节上河南有人把安全套的包装改为匙扣挂件形,将隐私品公开化、工艺化,增加了美感,形成了文化,还在挂件上增加了不同类型的广告的功能。

韩国人将人类主题开发成公园成为游览地,古罗马人的雕塑成为全世界旅游者观光主题之一,中国的性学专家曾建立性博物馆供人观赏学习……这些将性文化作为主题推向社会、推向市场的作法都是可借鉴、可策划、可推广的产业发展路子。所以,笔者创意策划的性文化主题“东方乾坤鼎”将会努力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以求教于大方。见图。

借用一位学者的话说,万般风流写青史,谁人不重云雨情。笔者以为,性既然不是洪水猛兽,又何必将它列入被眨之的“色情文化”;性虽然是人的隐私活动,却可以用艺术载体去美化;人类需要性,性需要美化;性与美永远并存!

(本文参阅了唐汉先生、刘达临先生及相关学者书籍文章,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书局辞海委员会.辞海[M] .北京:中华书局,1989.

2 唐汉.汉字密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4篇

作为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是形成并展现期刊个性风格的重要过程,也是吸引并争取读者认可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广大读者的文化艺术欣赏层次进一步提高,对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坚持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地完成此项工作,是每一位期刊编辑工作者所应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内涵及重要性

策划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涉及到众多领域的概念,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构思、制定和优选策划方案和战术计划的过程。期刊编辑策划和版式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针对期刊内容进行策划,如期刊栏目的设置、期刊主题和文章的选择,等等;另一方面是针对期刊形式进行策划,如对期刊的文字、照片、插图、表格和各个栏目板块进行编排与设计。期刊编辑的策划和版式设计,是向读者表现和传达期刊创办的基本理念,打造并展示期刊本身的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期刊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最终形成了开放、发展、动态而又稳定的期刊创编理念体系和流程的重要工作。成功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不仅能使读者从中期刊中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能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最大可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在明确期刊定位和创编风格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思想原则、审美规范和创编要求对期刊的内容和版式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期刊的文章主题、艺术风格、版式设计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二、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是期刊主题、文章和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也是期刊创办者创新思想、审美层次和创编技巧的整体展现。成功的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将对广大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具体的策划与版式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期刊创编的一般规律和美学原则,使期刊始终能够保持高艺术品位、高审美层次和高亲和度的价值,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佳的审美感受。

1.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内容与形式是期刊编辑的两大构成要素,其中期刊的内容主要指每一期期刊的主题和文章等,形式则指期刊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图片、文字编排等。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与相互协调,正是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目标。在具体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流程中,一方面,期刊创办的定位要准确,期刊编辑的思路要清晰,栏目设置要合理。在每一期的期刊编辑策划中,编辑人员首先要确定本期的期刊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组稿、选取重点文章与次重点文章,并尽量使文章之间保持合理的布局。另一方面,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好版式设计的多种元素,如文字、图形、色彩等等,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地设计期刊的版式。版式设计既要适应期刊的整体结构和微观细节,还应有利于期刊主题的传达、期刊编辑思想的表现。

2.适应读者审美与接受

读者是期刊的客户群体,读者的审美与接受是期刊编辑者进行策划与版式设计时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空前繁荣,可供广大读者进行消费的文化艺术产品极为丰富,只有真正考虑到读者的审美层次和接受习惯,期刊才能最大可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同时,读者的审美与接受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审美活动。因此,在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方面,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注重对期刊的策划和版式设计,始终坚持审美原则和相关规律,通过有效策略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期刊在承担传播信息这一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能带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真正表现期刊的个性风格和价值理念。

3.定位准确、特色突出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各种类型期刊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在众多的期刊中脱颖而出,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在读者心中形成一定的“区别度”和“品牌度”。首先,要锁定期刊的“目标读者”。在对目标读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审美倾向和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根据他们的阅读要求对期刊的主题和版式设计进行整体的规划;其次,要力求打造期刊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一切艺术造型元素,如线条、字体、色彩等,结合照片、插图等资料,巧妙运用多种设计手段,使这些设计元素为形成个性化的期刊艺术风格而服务,使期刊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态势,最终打造优质的期刊品牌;最后,期刊定位应当保持动态稳定。期刊定位必须稳定,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但期刊的定位还应随着文化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更好地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三、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有效策略

风格成熟的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不仅是对期刊形式和外在的艺术加工与再创造,同时也是对期刊创编主题和文章内涵的升华。为了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期刊的发展空间,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在遵循期刊编辑的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期刊编辑的审美层次和艺术品格,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1.形成整体的策划理念

期刊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成果,是由多种艺术元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创刊理念来指导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这个整体而系统的创刊理念,是对期刊的创刊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整体反映,是在融和期刊的内容、宗旨、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期刊的整体形象等因素,利用其特有的内容,最终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策划理念。可以说,这一理念既是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该期刊最终形成稳定且区别于其他期刊风格的归宿。通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的策划理念,将会使期刊在宏观上表现为整齐协调、微观上又呈现多样化的艺术特征,最终并达到形式与内容,布局与整体的完美一致的艺术层次。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提升了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审美层次,成为提高期刊编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期刊的主题策划工作的效度。编辑人员可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读者的阅读期待、阅读习惯和审美倾向进行统计分析,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读者及文化市场的具体情况,准确定位期刊的读者群,打造独特的期刊风格;其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成立专门的期刊网站,作者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投稿,读者也可以借此发表自己的阅读意见,期刊编辑人员、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将形成良性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期刊版式设计,对文字、图片、图形、线条、色彩等要素更佳合理的安排,提高期刊版式设计的效率与美学效果。

3.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打造期刊品牌形象对于期刊发展有诸多的好处。打造良好的品牌,可以为期刊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为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创造更好的平台;而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也是打造品牌期刊的有效路径。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体的品牌消费意识不断强化,只有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期刊,能够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更具有品牌价值的期刊,只有成功打造出良好的品牌,才能吸引更多媒体资源,如作者、广告商,等等;最后,可以借助“品牌”来发展“品牌”产业,最大可能地创造期刊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读者的消费倾向,期刊的主题选择、栏目设置、版式设计等诸多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设计,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的重要工作。成功的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将使期刊在定位、特色以及力度、深度上都能获得有效的提升。期刊编辑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为推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胡传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吴菲.不可忽视的市场印象: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与市场的互动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3).

[3]杨芳芳.浅论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J].理论与实践,2006(6).

[4]张文华.杂志封面设计应以读者需求为主[ J].理论界,2007(6).

[5]李凤琴.学术期刊版式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5篇

1.实现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教育相结合。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不仅是食品文化传播的窗口,更是食品安全教育的大舞台。比如,大学生们用各种日常食材为原料,手工制作出一件件精真的艺术作品,通过亲手制作蛋糕、水果拼盘等,有力地宣传了中华美食文化,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知识的普及、理解和传承。

2.实现院企合作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文化艺术节一直遵循“打开门来办活动”,依托“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优势,充分挖掘与学院联系密切的企业资源,十三年来,邀请国内近二百家食品企业前来活动现场展示校企合作产品、企业产品,同时举行人才招聘。不仅为企业做出良好的宣传,促进了院企合作和双向交流,扩大了活动影响力,而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和创业机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现状与问题

1.活动涵盖面受限,育人内涵拓展不够。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离不开“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这两个核心主题。但随着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对食品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活动形式缺乏深入的挖掘,食品安全和食品文化艺术教育尚未真正深入人心,问起大学生对有关“食品文化”或“食品安全”的理解时,发现他们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魂,深谈则不知所以然。活动缺乏系统的文化内涵,往往局限于一些粗浅的层面,比如只涉及食品原材料的 文化、食品加工的文化,忽略了与之相关的食品器械、食品典故等关联文化,而整个活动的各个版块之间联系性也不强。另活动中设计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较少。这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文化活动的学习效果并不深刻,学习的内容也较为局限。

2.活动参与面受限,育人效果凸显不够。高校专业文化艺术活动育人的效果不应仅仅局限在主办高校,而应该带动其他相关院校和单位部门,产生广泛的育人效果,起到弘扬食品文化,宣传食品安全的实质作用,拓宽社会影响。而在现行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往往是由某一高校牵头来主办,举办地点往往局限在高校校园内,影响到了活动规模,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参与面和育人效果。加之,高校主办方经费有限,组织实力较为单薄,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和社会群众参与少,使活动规模、活动地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参与面受到了限制,未能使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效果辐射到校外乃至更广的范围,导致社会影响力受限。

3.学生能力提升受限,专业性指导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沉闷的状况。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的群体。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本身既含有丰富的专业元素,又含有活泼的文化艺术元素。因此,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是在高校辅导员老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行由大学生群体自主策划、筹办与参与的模式,这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快乐性、民主性。但在实际组织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缺乏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有效的专业指导,活动模式多泛而不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大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延伸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寻求多方支持,实现强强联合。同一地区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筹办一场专业文化活动能够扩大其影响效果,单一高校可以和同一性质高校或含有相同专业的高校联合举办专业文化活动。高校更可以将每一届的专业文化活动以项目的形式上报地方教育厅,以省级专业文化活动项目进行开展,针对面拓宽到全省高校大学生,宣传效果也会增大。同时,多个高校合作可以争取更多方的赞助方合作,确保资金支撑并逐渐扩大规模。

2.挖掘文化底蕴,实现内涵延伸。把握时代背景,抓住高校自身的特色背景环境,着力熏陶文化氛围,是加强专业文化活动人文艺术性建设的重要点。食品安全的教育则应该挖掘时代热点与大众的关注点,例如,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食品文化艺术节中将世博会的各大展馆与艺术展结合等,用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达到育人效果。此外,随着精神文明意识的逐渐深入,每所高校都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构建符合时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而在以往的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较为缺乏的是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食品精神文化和关联文化,食品文化不仅仅是食品原材料、工艺的文化,烹饪工具、烹饪技巧等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选择主题时,应注意选题的精读和广度,不局限在某个地域、某个时代或者某个方向。配合性地挖掘关联文化同样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3.加强专业指导,实现“学”“、玩”结合。专业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展开,实现专业文化特色和活动育人紧密结合。那么,应将专业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实现全程指导。活动应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参与筹办,还参与引导。同时,专业的内容、思维、视野和标准应贯穿其中。从专业的角度去筹办活动,才会使大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专业内涵,提升和巩固专业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娱乐性的活动内容也应该进一步探索:以节日食品的制作与创意为内容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娱乐游戏、节日食品分享馈赠、诗文吟诵等为形式的文化熏陶活动等。只有运用专业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举办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大学生“学”与“玩”的结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育人效果。

4.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周密部署。要积极探讨食品文化的育人内涵,分析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育人功能,紧扣专业和学科特色,科学设计和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从活动宣传、人员安排、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各环节要精心组织。活动前期要精心策划、广泛宣传。尤其要通过媒体、网络平台、海报展板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前、中期宣传活动,广泛发动,提高全校师生和周边社会居民参加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当天人力物力及时到位,保障现场秩序有条不紊。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6篇

一、泛艺术教育的生成背景――艺术教育面临的市场挑战

艺术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市场的挑战问题。这个挑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从内部来说,首先就有一个如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问题。毫无疑问,多年来的艺术专业教育均属于精英教育,无论是招生规模、入学考试还是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都仅仅局限于很小的专业学生圈子,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是艺术教育的“瓶颈”现象。改革开放至今,艺术市场与艺术消费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艘先锋艇,艺术娱乐已经成为社会民众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了。至此,艺术教育的“野战部队”异军突起――各种高职院校、民办学校纷纷建立艺术系,各种艺术私学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许多官办大学都正在努力打破学科界限,连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也都实行了一定比例的“大文大理”招生。前景看好,但离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很远。从外部来说,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艺术价值观的转变,缺少一大批有事业心、有能力的文艺工作者。因此,艺术市场需求的急剧膨胀与艺术资源的极度匮乏成了当今群众艺术市场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群众艺术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了,这不能不说是艺术精英教育的一个缺憾。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都需要有一个大的提高,这也是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一大批从事社会艺术普及的文艺通才,既是社会对高校改革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改革的要求。

二、泛艺术教育具体指向――艺术通才的特征与当前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缺陷

艺术通才是相对专才而言,是适应艺术大众化的必然要求。艺术通才首先必须是“才”,是经过一定艺术教育和训练,有较好的艺术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演唱、演奏、指挥、绘画等)能力的人才,不是艺术业余爱好者。其次是“通”,这里的“通”,不是精通,而是通识。一是艺术内部的通识,他们并不必很专于某一项艺术技巧,但对若干艺术门类(绘画、音乐、舞蹈等)甚或其中具体的类别(国画、水彩、乐器、歌唱等)的基本技术特点和规律都有较全面的了解,对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能进行指导。二是艺术外部的通识,即有一定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敏感性和适应性,能迅速抓住社会的脉搏,开展不同规模的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他们也许成不了某一艺术门类的专家,但能胜任群众文艺普及者的工作。因此,这种艺术通才是活跃在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群众文艺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的实用型人才。他们的“通才”要求,既有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艺术综合管理素质的要求。

目前,全国各地有不少综合性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专业,这些专业主要培养专门的艺术表演和艺术教育人才,专业性较强。而目前全国各地大量的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都需要能歌善舞,会组织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部门和单位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越来越多。但由于专业院校的专业门类和培养方向的定位,造成艺术市场资源的失衡现象: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没有更新和突破,不愿意从事基层这种繁琐且专业性不是很强的社会工作。另外,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基础艺术教育,培养的人才由于专业分科太细,知识、能力太专一而不能胜任基层文艺工作者“一专多能”的要求。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主修与辅修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却又缺少群众文艺活动组织、策划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当他们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要根据不同企业、单位、社区的管理要求和群众的特点,策划、组织一场文艺活动,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社区文艺活动遭遇软肋――久而久之,群众文艺活动这支会唱歌的鸢尾花就慢慢萎缩了。专业艺术院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在高职高专打破原有专业界限,设置新型艺术教育模式――泛艺术教育模式,培养综合实用型艺术通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途径。

三、泛艺术教育的操作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综合艺术专业的基本设想

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高速发展,由跨学科、跨领域而产生的新学科、新问题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因此,未来世纪对人的知识结构要求是复合型、多元化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这一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也应树立起“大文化”、“大艺术”的概念,汲取各姊妹艺术的营养,引导学生涉足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更宏观的人文视野审视文化艺术,把学生培养成为兼有全面艺术修养和较强文化艺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种人才才能胜任群众文艺管理、策划工作,在推动基层文艺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不至于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尴尬。

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根据现实社会需求和未来文化艺术市场发展的方向,设置一个合理、实用的教学模式。我的设想与尝试是:打通音乐、美术两专业界限,建立“多学科”、“塔锥型”的教学模式。

“多学科”指从常见的社会文艺形式出发,打通音乐、美术两专业的界限,同时兼顾管理与策划等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主要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不必过多考虑两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而是注重两个专业核心、实用知识技能的训练,从而搭建一个“大文艺”或“综合艺术”的知识技能的平台。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掌握两学科专业基本特点和要领的基础上,适度向相关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如舞蹈、书法等)拓展,同时兼顾管理、策划、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文艺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将它们运用到各类活动的组织运作当中。整个教学课程将遵循高职教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操环节,通过实操,带动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提高。当然,这种“大艺术”专业的学习,在进入到高年级学习以后,也还可以参照师范院校的做法,采用主修与辅修的方式,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塔锥型”指多学科课程体系中课程性质的关系构架。音美双学科教育的基本核心是围绕审美教育和文化艺术管理教育两方面,因此,整个课程体系应以宽泛的艺术知识面为底座,以实用的文艺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课程为主干,构成大底盘、小尖点的“塔锥型”课程构架。因而我们将声乐、钢琴、素描、色彩、绘画、舞蹈等课程作为基础课,通过基本技术训练了解音乐、美术各自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艺管理能力,使之成为联系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纽带,促进群众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兴旺。另外,在专业技能训练课中渗透美育,如美术素描课内容不仅只是传授基础的技能技巧,而且渗透对相关艺术大师在素描史上的贡献、特点、风格的认识,如米开朗基罗、罗丹等。同样,音乐课讲到和声时,就不能不提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讲到节奏,一定要讲非洲黑人的跨节奏(cross rhythm)等。这样既符合未来艺术教育培养“多重艺术能力”的要求,又突出了高职院校综合艺术学科的“泛艺术教育”现象。

四、泛艺术教育的理论支持――培养实用型艺术通才的依据

前几年国家教育部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我国新时期的本科教育是更加注重素质培养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要大力调减、合并与职业对口的狭窄专业,扩大专业口径,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进行培养……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的形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高职、高专开设艺术类多学科专业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这一重要的改革精神,其必要性由此可见。艺术存在共性,为泛艺术教育提供了依据。

(一)创作活动的通性。艺术家情感的表达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离开了形象的描绘,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与音乐艺术相比,绘画艺术是最具有形象性的。王朝闻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作,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不会想象也就不会懂得山水的美之所在,就不会想象也不会懂得山水本身的美。”①音乐创作同样也离不开想象思维,没有想象,要体会民族器乐,例如《十面埋伏》《平沙落雁》的内容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音乐家脑海中的旋律就如同画家笔下的线条,在塑造形象上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情感活动的通性。众所周知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美术作品,它们的美感都是人类真实情感的流露,换句话说,艺术符号是相通的,仅仅是艺术中使用的符号不同罢了。乐坛大师贝多芬曾袒露“为何我要写作,我心中所蕴蓄的必得流露出来,所以我写作”,我国已故老画家潘天寿先生也说过“没有感情就没有作画的欲望”。②丰富的情感把音乐、美术作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不过一个是以声传情,一个是以景抒情而已。我们知道音乐是通过旋律、和声、织体、速度、力度等要素的变化、对比来表达人类丰富动荡的情感世界,而美术则是通过造型、线条、色彩来展现社会生活,抒发艺术家的感情世界。其间,艺术家们所使用的符号不一样,但艺术符号却相同。

(三)鉴赏活动的通性。艺术修养是反映鉴赏者知识阅历多少的体现,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艺术作品作为我们的鉴赏对象,它的意义所在是以我们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的。当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为作品中的情节、人物、风光以及情绪所感染,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艺术家所创作的审美境界。例如通过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和音乐史诗《东方红》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繁荣昌盛的壮观气象;通过油画《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歌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皆可了解古希腊人的审美观点。所以说人类知识的共同性为实施多艺术学科综合教学提供了广阔驰骋的空间。

我们常常说艺术都是相通的,各艺术门类艺术符号相同使得艺术家们能够用不同的使用符号表现相同的艺术符号。音乐家能够用音乐来绘画(如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鲍罗丁所写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而美术家把音乐的表情性特征运用到绘画上便创造了抽象画派。就像舒曼所说:“有修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获益不浅。”因此“线条”、“色彩”、“旋律”、“节奏”、“疏松”、“紧密”、“明亮”、“黯淡”便成了艺术家们共同的专业术语。③艺术学科的诸多共性为多学科综合教育创造了条件,也为高职院校的泛艺术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平台。集各家智慧于一炉,积极探索高职综合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①于培杰、张荣明《艺术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②③杨华《谈艺术师范教育实行音乐、美术双学科的必要性》,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胡建华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7篇

一、活动目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引导我院加强文化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兴趣,促进我院学生全面发展,反映我院大学生爱国、爱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我院高职教育的成果,打造我院文化艺术活动品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气氛。我院迎来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第三届舞蹈大赛

二、主题:舞动青春

三、宣传工作:宣传板海报网站校园广播。

四、活动地点:华奥足球场空地搭建舞台。

五、比赛形式:

1、以舞蹈形式表现现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自我。

2、舞蹈要求:内容健康,舞蹈类型不限

3、歌唱形式:舞蹈种类多样化,可分为民族,现代,街舞,国标等。

4、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报名的时候,舞蹈专业的同学必须划分到专业组,而非舞蹈专业的同学可以按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报名。评分标准也相对不同。

六、活动计划:

1、分为初赛和决赛,以系为单位。

2、初赛时候在各个系进行,方式由各个系的文娱部自行组织。

3、系经过选拔以后提交节目到学院文娱部,再和老师进行歌手节目验收。最后筛选出来的20个节目可以进入决赛。

七、参与方式:

参赛条件:个人/团体舞蹈(5分钟内)

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及舞台应变能力

参赛方式:在各系文娱部部长处报名

六:比赛过程

初赛:各系自行组织

内容:(1)个人自选舞蹈展示(5分钟内)

(2)预备若干舞曲,选手现场抽签根据音乐临场自由发挥

(3)评委提问

3、以气球、拉花等装饰品装饰舞台。

4、给每位进场观众派发荧光棒和哨子,以搞好现场气氛。

当天工作安排:

7、主持在比赛中主要起各个选手间的连接作用,要使比赛快速不拖沓地进行。8、在所有参赛选手出场完毕,统计得出比赛结果期间,邀请评委对初赛进行总结。

9、选手比赛过程由2部分组成:

(一)自选舞蹈表演阶段

(二)即兴舞蹈表演阶段

10、比赛过程插入环节:为了能够在舞蹈比赛的决赛中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观众的热情,使比赛更有声有色地进行,我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加插观众有奖抽奖以及面向观众的小游戏。同时,可邀请其他系表演嘉宾客串演出。

11、比赛结束后,主持邀请评委代表进行得奖选手的表彰。并由各个老师代表进行颁奖环节。

决赛由自选舞蹈表演和即兴舞蹈表演两个环节组成:

(一)自选舞蹈表演阶段:满分10分,实得分乘80%为最后得分。

1、动作整齐,协调一致;(3分)

2、舞蹈表演富有感染力,有较好的舞台效果;(2分)

3、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技巧;(2分)

4、舞蹈主题与时俱进,与奥运主题紧密相连;(1分)

5、演员表情丰富;(1分)

6、演员服装搭配合理;(1分)

7、原创舞蹈酌情加0、3—0、5分。

1、主旨把握准确,能用舞蹈恰当地表现出题目的意境,舞姿生动、优美;(5分)

2、动作连贯、流畅,富有感染力;(3分)

3、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技巧。(2分)

二、计分办法

1、比赛总分10分,由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为最后得分;

2、自主舞蹈表演占总分值80%,即兴表演占20%。所有分数均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共10名)

九、会议及活动时间安排在文化节期间,具体时间待定。

大学舞蹈大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大学生舞蹈大赛

二、活动意义: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展示当今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繁荣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凸显张扬的个性,培养校园舞蹈新势力,根据“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总体安排,特面向全院学生举办院“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

三、活动宗旨:

本次大学生舞蹈大赛遵循“人人参与”的宗旨,让热爱舞蹈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这次大赛中,在这里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送走收获的季节迎来浪漫分飞的冬季,到底谁才是冬天火的舞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四、活动主办单位:

院团委

承办单位:

社团联合会舞蹈协会

参与人员:

全校热爱舞蹈的同学

五、活动的整体要求:

1、着装要求:

(1)外表:青春、健康、积极向上,整洁大方。

(2)服饰:选手应选择与自己舞蹈种类相应风格的服装,服装不得过分暴露,不得有纹身,不得有反映暴力、色情、反动的内容,不得有不健康内容的图案、文字、饰物和道具,否则视具体情况扣分。

(3)发型:不得有过分怪异的发型。

2、成套编排

(1)艺术性:

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有创造性,具有流畅的过渡动作,丰富的对型变化。

②必须显示身体全面的协调能力和活力而应避免重复。动作设计中应包含有一种或多种类型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动作,成套动作中的舞蹈、技巧、造型和队形变化应始终保持完整性。

③舞蹈的动作设计要遵循健康和安全的原则,并体现项目特点。不提倡做力所不能及的难度动作(如出现选手不遵循健康、安全原则,出现意外伤害情况,组委会不承担责任)。

④表现力丰富,富有激情、感染力强,有良好的团队配合与交流,并能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2)完成:

成套动作的完成应符合所选舞蹈种类的特色,动作优美。

动作完成能体现所选择动作类型的风格和特点。

动作完成轻松流畅,技术正确,没有失误。

成套动作中应注重技巧与舞蹈的配合及合理分配。

成套动作应与音乐完美地配合,能体现所选音乐的特点。

3、时间限制:10分钟以内

4、评分办法(10分制)

①动作编排 3分; ②现场完成 2分; ③技术舞感 2分;

④表现力、交流与配合 2分; ⑤音乐与服饰1分

六、活动的整体开展:

(一) 宣传工作

① 10月17日~18日:由社联活动部与社工部成员将大赛通知发放至全院各班级……

② 10月17日晚由主席团召开文艺部长与社团的负责人的会议为本次大赛作宣传并负责报名工作。

③ 10月18日晚由宣传部出橱窗公布舞蹈大赛的通知。

宣传部利用橱窗公布各参赛选手的海选(初赛)的时间、地点。

①由宣传部利用戕牌公布选手的名单并安排彩排的时间、地点

②订做横幅一条“第二届校园舞蹈大赛”挂于报告厅作为决赛宣传。

③决赛前三天由宣传部利用橱窗和戕牌公布决赛的时间、地点;并发出请柬邀请相关领导和评委老师、兄弟单位负责人观看大赛。

④决赛现场的摄像工作由宣传部、记者团负责并负责图象资料的处理工作。

⑤赛后由宣传部利用校园网站等各种宣传渠道公布此次比赛的情况,展示相关图片。

(二) 组织工作:

① 报名方式:各选手可以直接到社联办公室报名(由活动部的值班人员负责登记),也可以到各系学生会文艺部或自己所属社团负责人报名。

注:11月5日晚7:30分各系、各社团所有报名表均交至活动部,由活动部将各参赛选手名单重新核对整理。

③ 报名要求;可以是团队(以系、社团为单位组队)或个人名义进行报名;认真填写报名表;舞蹈的种类自选、音乐自配碟。

① 初赛地点:设在社团活动室。(社团联合会旁)

② 初赛时间:中午(12:10~13:30)安排5组参赛选手;下午(16:00~17:30)安排5组参赛选手。

③ 初赛评委:社联主席团,大学生艺术团负责人。

④ 初赛结果:选出10组参赛选手进入决赛并作出彩排的出场顺序的具体安排。

⑤ 主持人联系、台词、评分表等准备工作

⑥ 决赛时的场地布置用品(横幅、礼花炮、鲜花、矿泉水、席位标牌、气球等)

⑦ 报告厅申请工作。

② 决赛工作布置 (详见决赛具体安排)

③ 赛后第二天组织开展总结会议,指出相应的工作问题。、

(三) 决赛的具体安排:

2、决赛地点:报告厅

3、场地布置工作:(社联内部所有成员)

① 悬挂横幅、气球、盆景的布置、音箱调试、碟片到位。

② 评分表、奖品(荣誉证书)等用品到位。

③评委、参赛选手、现场观众的席位安排。(观众来源:各参赛队粉丝团、社联部分代表等)

4、相关工作人员:

① 评委老师:团委老师

社联主席团

② 主持人:(待定)

③ 礼仪组(联系大学生艺术团礼仪部)

④ 其他工作人员:社联所有成员(注:所有社联工作人员必须佩带标志牌)

5、比赛进行安排:

① 现场次序维护(两扇门派专人看守、安排观众入席等)

② 主持人、各参赛选手准备(所有参赛选手在间隔一个节目时,安排工作人员摧台)

③ 现场评分工作:安排一个工作人员收集各评委打分,两名工作人员对分数处理(除去最高分和最底分求平均值),间隔两个节目负责送一次上两组选手成绩给主持人便于现场公布。

④ 奖品发放:待最后一组成绩出来后,迅速对所有成绩处理并填写荣誉证书,礼仪组开始准备,主持人邀请评委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与奖品。

⑤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工作人员拧开礼花炮。

6、比赛结束: 现场的清理工作(舞台、观众席、拿回碟片等)

七、活动资金预算:

1、预算使用资金

横幅若干(宣传用和会场布置使用) :150 元

矿泉水 :50 元

礼花炮:50 元

气球:20 元

奖品(荣誉证书):300 元

图文处理(数码相机、打印费、洗照片等):30 元

全场背景 :300 元

其他应急资金:100 元

共计:1000 元

2、资金来源

① 团委拨款

② 赞助商的提供 附:合同协议

八、活动整体进度:

时间 阶段

12月初 决赛

九、所有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待定)

大学舞蹈大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主题:“舞林大会”-以舞步跳出属于你的活力,以节奏亮出自己的青春。

二、活动目的:宣扬街舞艺术,为深圳的学生提供一个舞术交流的平台,增添大学生的文艺色彩和魅力,落实“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举办该舞蹈盛会。

三、活动时间:xx年3月中

四、活动地点:深职院东校区体育馆

五、策划主办单位(大赛组委会):机电工程学院团学律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

六、活动形式:

(1)通过海选、邀请等形式选出16支实力强厚的学生队伍(8单人8组合)进入我们的总决赛体育馆。

(2)比赛形式:比赛分为16进8、8进4、总决赛三轮

(3)表演形式分单人、组合两种,类型不做限制。

(4)中间将穿插一些互动环节,使本次大会的互动性强。

七、总决赛:

(1)比赛流程

入场时间:6:00pm

比赛组别:单人组8位选手 双人组8支舞队

一、 开场前:

6:00~7:00,播放各选手或团队的短片(刻录dv)

场馆外设立各个舞队或者个人的简介

二、暖场节目

1、啦啦队开场(选择舞蹈实力强的学院代表队)

2、十大选手演唱(可多人一同演唱)

3、红白蓝工作室演出

4、band队演出(szpk)

5、双节棍协会

三、开场

1、待“舞林大会”主题dv播放完毕后,主持人首次上台,简单介绍本次“舞林大会”性质,到场嘉宾、评委,再介绍本次比赛形式以及本次比赛设立的奖项。

2、领导致辞,宣布比赛开始

四:进行比赛

(1)第一轮比试(8单8组合):

比赛的形式(常规):

个人团体交叉表演一个限时4分钟的舞蹈(自配舞蹈歌曲),即单人-组合-单人的顺序分别上台进行表演。

比赛的结果:

由评委进行打分,按照分数高低,分别给予得分排名前4名的单人和排名前4名的组合晋级,其余直接淘汰。

(2)第二轮比试(4单4组合):

此轮比试的形式,鉴于单人和组合的区别,分两类型比试,单人组采用“听音乐,编舞蹈”的形式,组合采用“pk”的形式。

单人组比试(听音乐,编舞蹈“):

本环节比赛,由选手从大会选出的五首歌曲中选择,选择之后,允许选手听一遍,一遍过后,选手需对音乐进行舞蹈编排并在第二遍音乐播放时跳出自己编排好的舞蹈,此轮比赛主要考验选手对音乐的节奏感和临场发挥能力。

比赛的顺序:按照前一轮的得分由低分先进行比武。

组合组比赛(pk):

本环节比赛,由两支参赛队伍同时上台进行表演,两支队伍并排位于舞蹈中线两边,根据音乐交叉播放,每支队伍交叉展示自己的舞蹈,每一次展示的时间为30秒,每支队伍的总时间不超过2分钟,即整个演出不超过4分钟。

比赛结果:由评委进行打分,单人组按照得分高低,分别给予第一、二名晋级,三、四者淘汰。组合组各小组按照分数高低,高者晋级,败者淘汰。

比赛的顺序:前轮比赛得分的第一对第四,前一轮比赛的第二对第三。

(3)决赛环节(2单2组合):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群众文化;再发展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群众文化不断的发展、创造、综合是符合时展的必然要求。群众文化的开放性、普遍性、广泛性都很高,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明显,群众文化再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文化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活动方式也更加具有多样性,群众活动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已经表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声乐艺术是群众文化重要的构成之一,和群众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一、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由于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对文化和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广场舞”、“戏曲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国各个范围广泛进行,大大的丰富看人们的娱乐生活。但是“声乐艺术”的专业性较强,在群众中的普及率还较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制约其发展。第一,声乐艺术专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的工作还不足;第二,因为声乐艺术较为专业,学习的人群不多。这两个原因让声乐艺术的发展难以顺利进行。

二、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再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中

群众文化活动的工作并不是群众自发性的建设工作,还需要很多专业人士和优秀的艺术家们参加到活动的发展建设中。相关的文化艺术观部门对群众文化活动也有着很重要的责任,要担任领导功能。所以,文化艺术观部门工作人员要提高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文化艺术馆内优秀的工作人员、培训人员和艺术家们都可以积极注定的加入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推动活动开展贡献力量。文化艺术馆工作人员的参加能让声乐艺术在群众活动的发展中专业性和实用性更强,增加建设水平。我国近年来举办的群众型的演唱表演中,有很多群众队伍已经具备了优质的演唱实力和审美水平,这和地区的文化艺术馆工作人员的教导有着很大的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们密不可分,让优雅的艺术表演和声乐艺术得到了更大化的推广。

(二)培养群众性的声乐艺术人才

文化艺术馆具备培育新时代的高质量艺术人才的主要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但是目前很多文化艺术馆却没有负担好这个主要责任,让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才不足,不能满足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让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文化艺术馆却没有结合发展的特点,很多还是在较为偏门或者停歇的状态。进行的活动数量较少,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是组织活动,这就降低了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热情,让文化艺术管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从而产生矛盾。很多群众自主发起的歌唱组合,常常因为经费短缺,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而半途而废。所以,先关的政府部门要提高对于这种情况的认识,并且加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力度。文化艺术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出现停顿情况。文化艺术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开展培训工作,做好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培训和锻炼,完成人才组织的任务。文化艺术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能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任务和责任,用积极的心态去组织和策划文化活动,并不断做好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改变目前文化活动的不良情况。用专业的水平和职业责任心参加到建设工作中去,给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增加动力。

(三)把声乐艺术扎根在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艺术馆对于建设活动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发源地。而且声乐艺术在种类较多的音乐艺术体现方式上,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性,它能够让群众结合进来,引起群众的热情,感染他们,所以声乐艺术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声乐艺术的再发展和创新,都要依赖于群众文化活动这个平台和更多的群众参加进来,把声乐艺术能够扎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去,这样才能让声乐艺术发展的更快更好。但是现在有很多的艺术表演人士,把声乐艺术放在了太高的位置,太过专业的表演让很多群众无法参加进来,就不用说结合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而且技巧性太高的表演也不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很多能够朗朗上口,旋律简单的音乐常常更能够受到群众的喜爱。很多群众文化活动中,都经常把这种类型的音乐进行改编,经过创新后再进行表演,往往这种方式更能够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这就要让文化艺术馆的工作人员能够提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领导功能,把声乐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更好的结合,促进它们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让声乐艺术可以在群众文化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们社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明显,群众文化再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文化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活动方式也更加具有多样性,群众活动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这就对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想要把它更好的和声乐艺术相结合,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努力,共同把这项开展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崔姝祎.论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再发展[J].音乐生活,2015,11:13-14.

[2]张媛.试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07:132-133.

[3]但永芳.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J].雪莲,2015,08:102-103.

[4]郑贤武.简论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再造[J].神州,2013,15:21.

[5]吴非.浅析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410.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育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是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全球化新兴产业,因此,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实践与理论的勃兴,为各项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若干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讨,将有利于我们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辨清方向,明确目的,增加动力,取得实效。

一、民族声乐教育与文化艺术生产者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力成为了综合国力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文化竞争力的载体和直接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全面提高艺术生产力。

艺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文化艺术生产者。民族声乐教育是培养文化艺术生产者(歌唱者)的具体手段。中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为当代中国培养了众多的歌唱人才,一批优秀的歌唱者创造了一个民族声乐的时代,但这却没有构成相应的艺术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我们的民族声乐作品有多少打入国际市场?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家每年有多少人能在世界各地巡演?这些国际性演出又有多少经济回报?即使是在国内,问题也很严重:民族声乐的唱片出版远不如“通俗”畅销;民族声乐的专场演出很少且影响不大;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手法单一且题材近似;而整个声乐教育界更为尴尬的是大多数声乐学生毕业后要改行……这些现象的存在给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现实性的课题——我们到底该培养怎样的文化艺术生产者!

当今社会,在全球文化产业的环境下,作为文化生产力基本因素而显现出巨大能量的人已经不再仅仅特指歌唱艺术家群体,而是包括与之相关的策划者、制作者、管理者、经营者、传播者、批评者等等。正是由于众多从事文化艺术生产各个环节的人们的合力,才推动了艺术产业繁荣兴盛。民族声乐教育要成为综合国力发展的强大促进力,就要改变现行的教育理念:其一,民族声乐教育要培养具有声音控制表达能力的歌唱者,更要培养民族声乐艺术的歌唱家,他们作为艺术生产者,应能够完成某些特殊时代或地域文化风格的表达;其二,民族声乐教育在以培养歌唱技能为主的基础上,还要拓展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歌唱者懂得艺术价值的实现途径与手段——策划、制作、经营管理、传播等,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文化产业的实践中去,改变目前民族声乐艺术产业的外行化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操作模式,使民族声乐学习者在文化市场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更为广泛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民族声乐教育与当代科技

当代科技的发展决定着现代文明具有技术品格,从而也决定着民族声乐艺术的生产传播方式的技术化特征。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手段和方法在文化艺术生产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也给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如何使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题。

面对激烈竞争的文化艺术市场,唯有能掌握科技手段进行艺术生产、积累和传播的艺术工作者,才能够脱颖而出。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在科技时代已不再是人际传播方式为主,而多为大众传播(广播、电视、网络,CD、VCD、DVD等)方式。现代数字技术为歌唱者创造了无处不在而又简便易用的各种录音、录像、制作加工、编辑合成等设备,每一位歌唱者首先都应该学会怎样使用录音、扩音设备,让自己的歌声符合常规的拾音效果(尤其是那些特别轻柔或特别强烈的声音的表达)。通过录音手段反复磨练具有自己特质的声音,让声乐的传播更富有准确、流畅、细腻、动人的魅力。另外,民族声乐的表演特征可通过数字录像设备得到深刻而丰富的锤炼。歌唱者面对镜头和面对镜子是完全不同的感觉,通过录像,客观地审视自己,才能准确地把握表演的要领和分寸,创造感人的视听效果。这自然需要对声乐教学设备的投入。一架钢琴作为声乐教学设备的全部家当,已显得原始和落后。培养现代化人才需要先进的思想,更需要现代化的设备。学校应对声乐教学提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为培养新时期现代化科技含量高的声乐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由传播媒体结构而成的信息化世界,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把它称作“地球村”。由于传播技术的发达与普及,人们对于传播媒体普遍具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性:信息、知识、文化娱乐等,都依赖于媒体的传播。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毫无选择地依托于传媒。因此,掌握传媒技术方法,提高传播意识和传播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切文化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当下的网络媒体已经造成了音乐传播的火爆态势,网络不仅传播速度快,且传播面广,影响力之大已超过广播电视。在此情势下,民族声乐为什么要沉默?为什么不去传播自己而甘当受众?是自以为清高吗?不是!这一方面是传播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对当代技术比较陌生。声乐教师应熟悉并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实践。但事实却相反,有些教师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去主动了解,沉醉于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不思进取,有的甚至落后于学生,造成了教与学的被动局面。教师队伍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落后,是培养文化艺术生产者的一大障碍。其实,网络艺术传播手段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类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应用十分便捷且效果丰富,流媒体压缩格式的播放效率也越来越高,网络艺术传播已形成了强劲的潮流,冲击着传统的主流媒体。鉴于此,民族声乐教育应当开阔科学教学理念,开拓技术教学内容,加大技术设备建设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在人才培养、文化积累、艺术交流、媒体传播、产业提升等各个方面作出新尝试、新探索和新贡献。

三、民族声乐教育与文化资源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但要使文化产业取得强大的竞争力,还必须注重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艺术资源。在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的过程中,文化艺术资源可以超越时间、地域、国家、民族等条件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以求得开发利用,同时促进世界范围文化消费、文化交流、文化贸易。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当今文化产业的巨大宝藏,如能开发得好,不仅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同时又能实现良好的社会价值;既能够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文化艺术品类,从而全面加强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在这方面,民族声乐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是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先决条件。人类的音乐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宋朝以前的音乐主要是在歌舞形式中发展的,宋朝以后的音乐主要是在戏剧形式中发展的,显然,这些都与歌唱有关。所以说,在当今文化产业的环境中,民族声乐教育有着保护音乐文化资源的责任,这种保护不是封存或遮盖,相反,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将它们展现起来并沿传下去。每一位民族声乐的学习者都应该掌握大量的中国民歌文献和唱法技巧(甚至包括原生态唱法),以使文化物种尽可能持久保留,从而保留住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之源。这或许是民族声乐教育的艰深课题,但却是历史的使命与时代的责任!

有人质疑,现今有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这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但它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引起人们反思的社会问题。著名音乐教育家谢嘉幸老师在《寻找家乡的歌——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观念之三》一文中提到:“如果一种文化一开始就丧失它的个性,它的性格,它的‘灵魂’,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第11期)这应当引起所有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注意。“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它融进了人们的情感,倾诉着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着民族的心理与性格,是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提倡重视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并不是封闭保守,是要为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保留一份美丽的风景;如果作为文化灵魂的音乐有一天“进化”得没了个性与民族特色,带给人们无限欢乐的音乐将变得索然无味;我们曾经“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而惆怅,如果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中国在多元文化世界里将处于什么位置?谢嘉幸老师倡议,“为了使每一个学生拥有最优化的音乐素质结构”,音乐教育应该“先学乡土音乐,再学民族音乐,再了解外国音乐”。我们的学生既是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和创造者,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中缺乏文化观念,我们的民族音乐观念一直很糊涂”的现象依然存在。

其次是开发利用。文化产业的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之物化为精神产品,传播于世。所谓“合理”的开发利用,主要是禁止一切破坏性的开发。对于民歌艺术的开发而言,一方面,忠诚于历史,保护其原貌;另一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开发,让非物质文化渐渐长大。关于民歌艺术的利用。我们主要从民歌艺术所蕴含的历史特征、文化韵味和民族精神方面加以利用——现代戏剧、歌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电视小品、民族史诗等。一切艺术传播样式都能承载大量的音乐文化资源,只要利用得好,增值同时又能实现社会价值。大型现代吕剧《补天》以史诗的气魄、酣畅的叙事结构和精巧的选材,生动再现了建国初期8000名山东籍赴疆垦荒女兵为改造西北荒原奉献青春、汗水和泪水书写的悲壮历史,弘扬了人性的宽容、坚忍、和谐之美。现代吕剧《补天》的创作汇集了三位国家一级编剧、全国著名青年导演、获得梅花奖的一批优秀中青年演员等。艺术表演、舞美、灯光和音乐创作一起创造了入选200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之一,实现了艺术创作上的历史性突破,为传统吕剧增添了时代特色,震撼了到场观众的心灵。但它的经济效益又如何呢?此剧在广大爱好艺术的人群中知之又是多少?这样一部优秀的、大投入的戏剧为什么没有产生巨大的艺术与经济效应?是我们的戏不够优秀,还是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意识不强?拿大型现代吕剧《补天》2004年11月在上海美琪大戏院的演出和李宇春2006年5月在上海大舞台的演出票价来比较,吕剧《补天》的最高票价是280元一张,而李宇春的最高票价则是980元。“超女”现象应当承认是文化产业成功运作的范例,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样的。我们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应有文化产业手段的积极保护,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也应把保护、开发和利用音乐文化资源并使其充分增值作为自己的分内之责,因为只有民族声乐教育具有这种功能——培养民族音乐艺术的生产者。

四、民族声乐教育与文化市场

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只有形成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才会有文化艺术的大规模生产。文化消费的需求促成市场的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对于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不再以物质资源为核心,而是以知识、智力等精神性资源为核心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制约,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使人的主体地位普遍显现和提升,使个体能够自觉地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自我的实现,这才是人们精神的最终消费需求。

民族声乐教育应面向市场,这或许不是个新话题,但却是个新课题。市场在哪里?怎样去面对?实际上,艺术生产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文艺作品,满足了艺术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又形成并提高了艺术消费者的审美能力和新的审美需求,反过来推动艺术生产向着更高、更美的境界发展。对此,马克思曾经作过一番形象的解释,他说:“钢琴演奏者生产了音乐,满足了我们的音乐感,不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生产了音乐感吗?……钢琴演奏者刺激生产;部分地是由于他使我们的个性更加精力充沛,更加生气勃勃,或者在通常意义上说,他唤起了新的需要,而为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用更大的努力来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64页)由此可见,文化生产力作用于人的影响远大于物质生产力的作用,它对人的心理、情感甚至对人的生理都会产生影响。

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第10篇

一个完整学科的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研究对象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那么学科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和其他学科相区分的资本。由于学科并没有建设完成,因此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艺术管理规律学说

一部分学者将文化艺术管理的内部规律作为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很多学者运用社会系统理论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系统的特殊性,认为文化艺术管理特殊性的矛盾关键在于动态性的文化系统,因此认为文化艺术管理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文化艺术管理现象的内部规律,具体的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管理的体制问题、职能问题、目标和过程方法。

(二)艺术管理管理学说

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结合型生产关系,应该从多个角度观察,艺术管理作为新的学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一些规定性的内容,不必要一定研究其内部规律,而且规律特殊性的研究还要基于一般规律的研究,也就是说还需要解决社会文艺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这增加了学科的负担,而且更加的理论化,缺乏实践精神。这部分学者认为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文化管理的目标、体质、原则、手段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和一些职业素养问题上,简单说就是一些管理组织问题。

(三)研究对象确定的原则

各种观点的提出为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都做出了贡献,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上需要遵从这样几条原则:艺术管理研究对象能够反映艺术管理学科的完整性,而不是片面;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要兼具艺术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一定要紧紧围绕艺术组织这一基础。

二、学科体系问题

一般而言学科体系要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而确定,成熟的学科体系都会有自己的分支,这也是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中形成的,通过分支学科的总和来形成一个大的学科体系。艺术管理还是比较新的学科,自然没有较多的分支学科,应该首先解决研究课题、内容和范畴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建设完整的学科体系。

(一)艺术管理的课题和内容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就必须确定研究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才能找到学科的体系。从一些传统学科的体系建设看,首先艺术管理的课题应该包括文化艺术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内容,以及对艺术组织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内容。其次,还应该有涉及到艺术专业的内容,包括对艺术形式的分类、艺术组织整体结构、艺术的生产等内容。最后,还应该有市场调研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艺术产品的优化包装、艺术产品的市场营销、艺术产品的流通管理等内容。除此以外还要涉及到队伍建设和人才素养等问题。

(二)课程体系

可以看出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是很多的,面对如此繁多的课题和内容,如何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抛开表面的现象,抓住各个问题的关键,从学理角度考虑,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从逻辑上搞清楚艺术管理学科的内部结构,根据学科目标对知识体系进行取舍和分类;二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根据实践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不能只在理论层面上讨论。基于这样的考虑,就可以把众多的课题分为三个体系: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巧理论,各个体系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分门别类的研究,但是具体涉及哪些课程要考虑到院校的实际能力。

三、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

学科研究方法,在一门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都把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作为学科成熟的一个标志。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为了确定某种科学理论而探讨其规律和联系的途径。没有正确的科学方法是完成不了科学研究任务的。为了显示文化艺术管理领域里的特殊现象,文化艺术管理学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它自己的方法。只有当它有了具体的研究方法,这个学科才是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从学科层次上来看学科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哲学和一般科学方法,这是最高层次并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第二,是分属两大科学领域一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适用于多种学科的跨学科领域的方法;第三,是具体学科或一级学科层次上的方法;第四,是次级学科层次上的方法。从哲学上讲,相对低级层次的方法与相对高级层次的方法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第四层次的方法要受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中相关领域、第三层次中所属学科的方法论的指导。当前,艺术管理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市场调查法、文献检索法等。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对艺术赞助、艺术活动策划与传播以及艺术产品推销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艺术管理所设计的内容和管理的要领。市场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座谈会、民意检测和访谈等形式对市场进行分析,以市场需求为根据进行课程改造和内容讲解,让学生接受最实用的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文献检索法主要是指对以往著作的研究,对前人的思想进行总结,并继往开来提出新的观点,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上一篇:小学审美教育范文 下一篇:产品设计导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