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导论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4:15

产品设计导论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CDIO;自动化专业导论;项目任务

1 引言

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1]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非常符合工科专业的教学特点,是工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工业生产过程,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因此其实践性要求非常高。新生入校后,往往大部分人对自己所报读专业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迷迷糊糊的入校,然后迷迷糊糊的学习,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至少在大三、甚至大四阶段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技能。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就是为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具体学习内容、应用领域、发展前景而开设的。在这门课程中要使学生全面性的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自动化导论课程分为理论课和项目化的实验课程。理论课是以两到三次讲座的形式授课,主要向学生介绍自动化领域的现状和前沿科技,使学生对于本专业有个基本认识。项目化的实验课程则按照CDIO理念的要求设置,通过完成一些小的作品使学生对于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也使他们了解产品设计的流程和应具备的能力。下面重点介绍我们在项目化实验课教学的一些情况。

2 自动化专业导论课项目课程教学

2.1 团队的组成。

在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过程中,团队的组成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切项目完成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学生结成设计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任务。小组成员的人数大约为3~5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都有明确的分工,这些分工尽量模拟设计实际的工作,比如电路设计、软件设计、采购、画图等,使学生能无缝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整个小组的项目的制定、指导、监督、考核等。在整个团队组成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制作、采购、测试等工作,教师则完成的是辅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2.2 任务的布置。

当设计团队组成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下达任务了。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课程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本课程的设计任务,并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学生,成为学生整个设计过程的指导性文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涉及的领域、工作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合理考虑设计任务的难度,要使其既要涉及自动化专业的某一领域的相关技术,又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总而言之,在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中,设计任务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利用这个载体实现对学生一些必要能力的培养。

广东白云学院自动化专业的2011级四十余名新生以四人为一组,每个组的设计任务如下:

简易调光台灯的制作声控式防盗报警器的制作

基于555定时器的"叮咚"门铃制作地震报警器制作

触摸式延时小夜灯制作过电压报警器

输出1A直流可调稳压电源制作百变光控电子鸟

楼梯灯节能(声光控制)电路制作消防车声双音报警电路设计

声控玩具狗制作无线话筒电路制作

2.3 设计过程的监控。

导论课的项目任务是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因此对于设计过程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设计要求,也可以方便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能力,掌握学生遇到的困难,并且及时给予帮助。我们对于学生设计过程的监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导教师日常性的监控。指导教师必须每周至少辅导学生一次,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指导学生解决设计困难,把握下一步设计方向。二是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过程记录,养成做设计文档的习惯,这些记录、文档在设计过程中需交由系部检查,以方便系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4 物资的保障。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项目较多,每个小组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种类纷繁,且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遇上修改设计方案、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如果按照一般的实验课程的采购体系运作则会出现物资保障困难、时间延迟的现象。我们在自动化专业导论项目设计过程中物资保障采用两种方式: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主要设备和元器件,可以通过在课程开始时交由学校统一采购,这样可以节省学生的资金。而对于一些学校实验室没有库存的价值不高的元器件,则由学生自主购买,这样不仅节省了采购的时间,也使学生能亲自经历器件采购的整个过程。

2.5 成绩的考核。

成绩考核是对于学生设计结果、能力培养成果的检验。对于项目任务的考核不能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而应该针对导论课程的项目要求进行综合考核。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已经阐述了完成这个项目的验收内容,其中包含学生通过本课程应达到的能力。因此对于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项目任务的考核我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设计说明书评分、答辩评分。指导教师评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能力和团队精神。设计说明书评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外语能力。答辩评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设计内容的论述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种综合考核的方式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初步的教学成果

经过广东白云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的《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于项目课程的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成果和问题可以成为以后课程教学的借鉴。

3.1 自动化专业导论课是新生入学后第一门与专业领域比较贴近的课程,这门课程承担着介绍本专业,引领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重任。将导论课引入CDIO理念,增设一级项目课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了解本专业的概况,掌握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培养所需的工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采用CDIO教育理念,让学生以产品的研发、运行周期为载体,获得整个产品周期的所有知识和素质,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中知识分割的情况,使各种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所学的即是将来要用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都有极大提高。

3.3 在自动化专业导论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原来的教学制度也不适应这种新的方式,因此如何构建新的制度来促进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逐步完善。

4 结论

我们在广东白云学院自动化专业11级新生中开设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引入项目任务设计环节,让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由组成团队,自主的完成一个小项目的设计,使学生从入学起即接触到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经历产品设计的整个周期,培养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明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 査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顾佩华、陆小华:《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安全性

一、产品设计中的安全性

1.安全性要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产品设计是基于功能和审美的综合要求,利用专门的设计方法与技能,赋予材料或产品以新的内容与品质的造物活动。

(1)安全性是功能与审美的内在构成要素。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产品的审美是在功利基础上产生的,产品的美在于功能的完善;一切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直接表现为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具备安全性,安全性是功能与审美的内在构成要素。

(2)安全性在设计方法中的体现。马斯洛的人本哲学认为,安全需要有时能完全克服功利需要以达到缓解恐惧的目的,摆脱恐惧的人往往能更大胆、更勇敢。当人们意识到安全克服后,他们能在设计的路上越走越远。在产品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伴随了产品发展的在整个过程。受来自寻求安全的较低需要的消极的影响,发展的过程需要人时刻准备冒险、犯错误、改变习惯。安全是设计方法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是设计方法存在的依据。

(3)安全性是产品品质和内容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的产品设计评价标准中,安全性是考验产品是否合理化,是否符合标准的一个评价标准。产品设计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效能性要求。采用现代安全设计方法,通过对产品质量品质进行识别、评价和安全设计,从而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效能。

二、安全性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1.产品的生理性安全设计

产品造型的生理安全,指的是产品设计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一把婴儿椅,在造型上如果不充分考虑婴儿的人体适应性,设计过小、过大、过高、过低都是会影响婴儿的生理安全。过小、过低使得婴儿身体挤着,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过大使得婴儿易脱离座椅,如椅子过快推进,婴儿有可能脱离飞出椅子;过高使得婴儿的脚够不着地,则使得婴儿的脚不舒服;坐垫的材质采用硬质、尖角的材质,则会给婴儿的身体带来不安全因素。

2.产品的心理性安全设计

产品的心理性安全设计主要是指产品是通过自身的形、音、色、质等示意性的语言向使用者传达安全的信息。如色彩上的安全感。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和危险的意思;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通行、安全的意思。当人们看到红色,会感觉到紧张和不安全。

就产品的造型设计而言,平稳、对称的造型形式能给人一定的安全感。而设计较为灵活的造型则不能给人心理上以安全感,至少是暂时性的不安全感。如一把椅子是一根尖底支撑的大个坐垫,虽然技术上解决了生理安全,但在心理上,人还是对这一设计有一定的距离感。此外,柔软的材料给人亲和力;坚硬的材料给人生疏感。

3.产品的道德伦理性安全设计

安全伦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观,既体现为应当的“善”的安全伦理规范、原则,又体现为对安全追求的信念和信仰。就产品设计伦理安全而言,产品设计的造型要考虑不同人的设计需求,设计要关注更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也要考虑到使用者对其他人的安全,设计的伦理安全应该是在满足使用者的安全基础上,进而满足其他未使用产品的人的安全。

三、安全性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思考

1.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间度的把握

过于安全性的产品给人死板的感觉,不够生动,从生理安全、心理安全、伦理安全角度出发,不同层度的安全需求是最重要的。产品给人的生理安全,即功能、技术、材料上追求绝对的安全,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心理安全上,造型和形式则在心理与伦理之间调和,在死板和灵活的设计之间找到契合点,既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又能始终提供安全的设计。

2.挖掘和灵活运用视觉元素的安全性内涵

所有的视觉元素都具有安全性内涵,创造性地挖掘和运用是设计创新的基本途径。如灵活性应用色彩上的安全性内涵:红色的警示含义,在产品设计中起突出醒目、引起人注意的作用,将红色用于折叠式产品结构的转折处,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将红色用在机房内的危险部位上可起到一定的警惕性作用。

3.设计师要努力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安全性在不同设计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传统设计中更多注重于人的生理安全,技术、工艺的问题是当时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现代设计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理安全变成了设计最基本的一项准则。未来产品设计可能更多的关注于产品的伦理安全,提倡绿色环保,人文关怀。每个时代对安全性设计的要求都不相同,设计师要努力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总之,只有将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统一,不断灵活运用设计原则,始终紧随现代设计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我,才能使设计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家美学;自然;简约;阴柔;现代产品设计

在物质至上,科技理性过分膨胀的今天,现代设计应该更多的关注产品的精神文化,满足人们追求回归自然,渴望内心的宁静与充实的精神要求。道家美学以独特的人性关怀和自然旨趣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独树一帜。道教讲“善下”的美学倾向,尚“朴素”的美学爱好,尊“神仙”的美学境界,求“虚静”的审美心态,崇“逍遥”的美学风度,既是前承先秦道、儒、墨等百家的美学思想,又是后来有意吸收传入中土的佛教美学思想[1]。故将道家美学思想注入到产品设计理念中,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崇尚“自然”之美

《老子》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中的“自然”是一种“无为”,反对过分的人为,推崇自然而然。这种观点与《庄子・山水》中所提到的“既雕既琢,复归于璞”是殊途同归的。同样提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追求平淡之美[2]。以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在设计艺术中要求作品流露出不刻意的美。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避免人为雕琢的痕迹,使其呈现出自然而然平淡而意味深远的艺术精神[3]。中国自古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之前过分追求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日益污染,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人类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界也把“以人为本”,“绿色设计”,“师承自然”作为现代产品设计的精神。北欧家具一直使用质朴的造型、简练的装饰和自然的材质,设计师不断从大自然中吸取造型并提炼,将大自然的亲切、质朴、真实完美的展现在家具设计中,给其设计平添了一份自然的亲切和真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二、崇尚“简约”之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一种“无为”的观点,也就是简约,这与建筑师未斯凡得洛曾提出“少则多”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主张设计要形式简单,功能集中,以最精炼的造型和装饰完成产品设计。然而,简约并非是简单化,单一化,没有细节。实际上,愈简约等于愈复杂。设计与制作上的考虑,面临的挑战越大。

拿著名的Apple公司产品设计来说,从开始的imac到后来的shuffle,再到后来的iphone,之所以如此受风靡全球,无不以它极简的设计相关。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shuffle的设计,作为随身携带音乐播放器定位的它,设计的精巧简单,是最基本的要求。在Shuffle的设计里,机身侧面把耳机插孔、数据线插孔、充电插孔合为一个,简单的开关和重放按键一目了然;机身上面圆环形的按键分为四段,分别是前进、后退、增加音量和减少音量,除此之外,没有一个多余的按键。

三、崇尚“阴柔”之美

道家的美学思想除了崇尚自然,简约之外还崇尚阴柔之美,表现为得天道的平淡与素朴,强调贵柔守雌,主张无为不争。所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4]。这种崇尚阴柔,以柔为美的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设计尤其是明式家具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就是被很多明式家具的椅子靠背所采用S形曲线设计,这种设计与人体自然曲线相吻合,很好的体现了人机工程的,同时打破只有直线造型设计的僵硬 ,大大增加的产品的视觉美感。S形靠背曲线曾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东方最美好、最科学的明代曲线[5]。

在当代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充分使用曲线,来展示产品的优美。道家讲究“以柔克刚”,有时仅仅是一条曲线就能表现出直线不能表达的快和强。比如流线型设计,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就是以圆滑的表面、流畅的线条型设计来减少物体在告诉运动时的风阻,来表达现代设计的速度美,尤其适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造型设计[6]。

四、小结

虽然现代产品设计不像纯艺术创作那样去表达更多的精神世界,它会受到诸如产品、市场、消费者需求、技术、定位、材料等因素的制约。然而,现代设计已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大量的设计产品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所以,产品设计正在与艺术设计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想购买的是能激起生活乐趣的“作品”,而非只是满足使用功能的“产品”。反思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设计大多是将传统的造型和图案简单的拼接组合,抑或是运用夸张的造型和繁荣的装饰,这种产品毫无神韵,更谈不上意境,难免给消费着带来粗糙和肤浅的感觉。在我们提出要将“制造大国”变成“设计大国”的今天,我们的设计师完全可以吸取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道家美学中的自然与亲切、简约与朴实、阴柔与意境很好的融合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给使用者带来精神上的亲切,自然和温馨。

参考文献

[1] 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36.

[2] 邱永山.《老子》《庄子》妙语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5.

[3] 陈念慈.天人合一观与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美学思想探徽渊源[J].济南:东岳论丛,2002 ,23(2):63-66.

[4]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

[5] 张远群.论明式家具造型中线条的应用[J].北京:木材工业,2001,15(3):18.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技”;“艺”;和谐美

设计这一具备文化品质复合性的造物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特殊效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设计产生的正面效应十分巨大,而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亦不容忽视。简言之,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失衡除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外,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与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当代设计者的思考。“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现代人受到机器、仪表、汽车、高楼的重重挤压……审美体验成为了人的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需求。”①因此,“技”“艺”和谐的产品设计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满足人们身心需要的必然要求。

一、现代产品设计“技”“艺”和谐理念概述

和谐理念在中西方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西方,“和谐”一词源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理论,该学派将“和谐”视为核心概念。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比例与构成构建了万物的和谐秩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美是和谐”的理念。毕达哥拉斯首次发现音乐是建立在数的比例与关系上的艺术,之后他又将这种和谐理论应用于建筑、雕塑与绘画艺术之中,从数理角度探究艺术中的和谐关系。而在中国,带有浓厚哲学与美学意味的“和谐”概念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讲求宇宙万物的秩序,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相济相通,因此,自然的和谐秩序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中国文化中的“和”有别于西方从数理角度阐释的“和”,它是从主观感性的视角来理解万物有序协调的状态。关于现代产品设计,其本质是协调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力争达到和谐状态。中国现代产品设计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某种程度上亦秉持着西方艺术中的数理精神。因此,现代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和谐观,还要从科学的数理视角出发,在功能与审美、内容与形式、材质与工艺等诸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即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将这种设计理念最早付诸实践的是包豪斯。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理念的开拓者,更是推动现代工业设计的主流力量,对世界文明与现代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其所建立的“实用、经济与美观”的设计审美标准一直以来都被奉为非常重要的设计准则。包豪斯设计理论基本观点中的第二条明确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可见,包豪斯学派有着明确的人本思想,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包豪斯学派由理想向现实的过渡,也是产品设计实用与审美理念的最早结合,即“技”与“艺”的圆融,标志着现代设计理念的转型。相较过去的产品设计,当今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产品已经突破实用层面,而更加关注情感、体验和感知的审美层面,即关注产品的人文情怀。不可否认,这是人们审美境界提升的一种最好反映。总之,现代设计的核心语境是构建人、物、境三者的和谐,而现代设计的和谐之美也由这三大要素构成。那么,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之美都有哪些视知觉层面上的表现?这值得深入研究。关于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乃是完成人、物、境和谐共处,实现和谐之美的关键。

二、现代产品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细节和谐统一

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技”与“艺”其实就是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即“形”与“用”的关系。产品的“形”是为满足特定之“用”的需求,反过来,“用”的方式也影响着外在“形”的设计。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形”与“用”关联统一、相互依存。(一)外部形式构建产品造型之美。作为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肌理及色彩共同制约并影响着产品的功能、结构与材质等。因此,当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设计构成元素来构建产品的形式美感时,还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工艺、功能和材质等现实问题。设计与造型密不可分。设计以造型作为基本任务,而“形”则是基本语言。设计之“形”既指产品自身的结构,又包含其表面的“饰”。李砚祖曾指出:“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设计师的造型之所以不同于工程师的结构造型,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前者是美的造型,艺术的造型。这种造型既包括表面装饰性的形如纹样、符号、表面色彩等,也包括依据合理的功能结构而设计的外形。”③比如珠宝设计大师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于1900年设计的“洋葱花瓶”,整个设计就基于洋葱的造型而具有抒情美感,材质和色泽增添了它的唯美气质,作为花瓶又不失插花装饰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建构产品设计外部之“形”,需做到外部形式与表面装饰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既具有外在的造型美、装饰美、又不会影响其实用功能。(二)细节内容营构产品实用之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对产品设计,人们一般关注其使用层面的和谐,换言之,即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既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那么产品设计在营构和谐的人与物关系时,还应考虑人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审美感受。一般而言,生理感受是指视、听、嗅、味、触等感官刺激,心理感受是指设计情感,而审美感受则是指使用者对产品艺术表现形式的把握。当下设计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皆可归为设计中人与产品的和谐问题。徐恒醇在《设计美学》中就曾指出:“产品是供人使用的,因此造型尺度的选择必须以人为依据。”④例如某些鞋子的设计就以人为尺度,按照人体要求、活动特征以及审美感知等在细微层面精心营构产品形态,从而使其成为人们的喜爱之物。

三、现代产品设计材质与工艺的料工和谐统一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除取材各种物质材料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工艺手段。某种程度而言,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其实就由材质与工艺相互交织而成。(一)物质材料建构产品实际效用。历史上,人类为解决衣食住行,从大自然中取材制成各种器物以满足生活之需,陶器就是人类成功改变物质材料性质而制成的生活器物。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基础就是物质材料,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目前,人类可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既包括自然界的石头、木材、动物皮毛等,也包括通过人工技术合成的陶瓷、金属、玻璃、纤维、塑胶等。但无论是自然材质,还是合成之物,创作中全部的物质材料都受限于设计形态。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不同物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设计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发挥作用。就产品设计而言,和谐美并非强调材料的单一或缩减,而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并调动感官实现创意,这是从材质方面对产品设计和谐美的另一种诠释。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徐冰设计作品《凤凰》就是集多种奇异材质于一体的装置艺术:电钻制成的头部,层层叠放的铲子构成的翅膀,身体则由建筑残骸如钳子、螺丝刀、电锯、软管等制成。从鸟喙至尾羽,每一处设计都有着精心的考量。该作品由一堆废弃的建筑材料构成“凤凰”形象,独具特色,利用材质的关联性创造冲突,打破传统表现形式,从而使艺术作品充满活力。(二)工艺技术体现产品艺术效用。对产品设计而言,有绝佳的材质而无适宜的工艺技术,也难以创造出理想之物。由此可知,造物活动除所需物质材料外,还需与之匹配的工艺手段。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两者互相依存,构成现代文明的特殊标志。就艺术而言,技术的进步可促进粗放工艺向精细化方向迈进,进而使产品偏向艺术化。比如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就利用失蜡法使器物变得更加晶莹透亮。由此可知,自人类造物以来,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并针对设计之物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当今,科技发展空前繁荣,在设计领域表现为:“工业设计是从技术的设计到艺术的设计,为其塑造完美的形象。”⑤当下,工艺技术通常依据产品功能为其实现艺术效用,因为适宜的工艺技术可以为产品的审美设计作最完美的诠释。古人曾将“合此四者”作为造物的准则,“四者”即天时、地利、材美、工巧,既包含了自然条件,又囊括了人工技艺,还强调了物质材料的选择与工艺技巧的发挥。今天,“材美工巧”“因材制艺”的造物规律在现代产品设计“技”与“艺”和谐构建中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四、现代产品设计认知与情感的审美和谐统一

所谓审美经验,即审美主体对形象语言产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其以形象语言和情感作为媒介,以想象力作为体验结果。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者(人)与使用物(产品)之间也有这种审美关系。事实上,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建构乃是人们在使用产品时认知与审美交互体验的过程。(一)语言符号表现产品现实作用。产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形象语言,用来向人们表述其现实作用与审美价值,此类语言就是以造型为手段表现出来的符号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人们一眼就能通过其造型语言而获知其现实功能,正是因为产品的造型语言已明确表明它的种类、现实价值和使用方法等,使人了然于心,甚至对该产品的价值、品质、性能及安全度等都有一定的认知。人们对产品的认知是通过其造型语言而获得的,产品设计将其材料、结构、形态及功能转化为人们易于认知的信息,于是便能传达出其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意义。(二)审美情感凸显产品功能价值。“设计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对产品的观照与使用活动中的情感,是设计作品在人们心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⑥由此可知,设计审美情感是使用者对设计产品的一种直觉感受。甚至有观点认为,设计中的情感成分远远比实用成分更能吸引消费者。从生活中可知,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容稀薄的产品难以被人们接受,而具有深厚情感内涵并可调动人们审美体验的产品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而且也可以在乐趣体验中加强对产品功能的认知。比如设计大师乔治•尼尔森专为孩童设计的动物造型钟,其独具魅力之处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了人文关怀,使之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并契合儿童对产品设计的心理诉求。正是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此类情感互动,才使产品具备了与人交流的品质,在彰显产品审美情感价值的同时,也凸显出其现实功能。设计物与普通物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蕴含情感且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如果将设计物当成一种语言符号,那么它不仅承载着特殊的语言,而且还具有无法取代的情感功能。现代产品设计既包含着对设计语言的认知,又蕴藉着丰富的审美情感,通过“技”与“艺”的和谐构建,使语言符号与审美情感处于协调状态,才能凸显产品的现实功能。

作者:徐楠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注释:

童庆炳:《童庆炳谈审美心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1页。

孔德明:《形象设计艺术导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208页。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页。

张道一:《工业设计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四、结论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四、结论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

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四、结论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8篇

关 键 词:产品设计文化 传播文化 形态

一、产品设计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今天我们所说的大众文化,首先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看,指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而今日之“大众”是作为社会消费、娱乐主体的意义被使用的。故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大众、流行于大众,又服务于大众的文化,它是与都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的,按照市场规律可以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产品设计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设计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大众文化生产、消费和传播的过程。

首先,从二者服务的对象和流行的范围来看。我们知道,大众文化是兴起于大众、流行于大众,由大众自己积极参与创造,又反过来服务于大众的文化形态。而产品设计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以产品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对话和互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传达者(客户和产品设计师)通过产品向社会大众发售各类商品的、经济的、文化的、娱乐的信息,并引起受传者互动和反馈的一种活动方式。

其次,从二者的发展进程来看。大众文化和产品设计文化都与现代都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以现代高科技的电子传播媒介为依托,是现代科技水平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

第三,从二者的属性来看。大众文化和产品设计文化一样都是一种可被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消费文化形态。”

现代产品设计文化完全具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和性格,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大众文化也正是产品设计文化所宣扬、传播的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个根本文化属性。

二、产品设计中广告消费文化的繁荣

媒介的广泛性和大众化使商业者看到了商机,商者开始利用媒体广告,在产品设计上吸引大众的目光。按照传统的消费观念,购买一件商品,一定是于人有用的。而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人的需求奠定了其效用的基础。但是从现代观念来看,人的需求其实是逐步养成的。现代人的消费行为本身在不断发明着、制造着以及培养着他们自身的需求,特别是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消费本身是一个构筑意义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内化,是文化的生成、发展、固化的过程。

广告主总是在探究消费大众心中那深层次的欲望和潜意识的需求,并使其所制造的广告形象与这种欲望和需求相吻合,从而为大众制定一种理想生活的标准和范式,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虚拟的现实,让人们错误地以为只要拥有了那些被鼓吹的商品或形象,人们就能得到一种特殊的、富有精神内容的有价值的东西, 直接的欲望和深层的无意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并由此而获得一个崭新的世界。

广告不断制造人们的匮乏感和不平衡心理,人们只有通过购买才能得以消解心理的缺失。广告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消费选择的理由,消费者也为自己接受广告制造出各种借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只不过是一种意义双关的哄骗。”

然而,商业广告的意义并非完全消极的,人们面对广告时也并非完全被动的,它在为人们编造一个虚拟现实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奋斗目标,为这个社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其意义并非完全是庸俗的,同时也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广告借助形象符号为人类创造了一种商业的、文化的奇迹,它通过广告形象统辖人类,使原来高雅的事物大众化了,又使原来大众化的事物高雅化了……形象的传播繁荣了广告文化,也进一步活跃了消费文化。”

三、审美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审美文化是指大众在满足基本情况的条件下,对美的更高的追求。伴随着大众文化的要求,审美文化也在当今社会掀起了高潮,日益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共同关注的社会主流文化现象。所谓审美文化的兴盛,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两方面。前者指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问题,人们努力营造一种风格化、审美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后者主要指审美已经从传统的理论思辨和纯文艺领域急剧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作为新型媒介和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产物和制造符号商品的主要来源之一,现代产品设计文化便与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的兴盛密切相关。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长,对风格化、审美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促进了现代产品设计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产品设计师总是想方设法、费尽心思,不断创作出新颖的、独特的设计作品。

另一方面,现代产品设计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塑造着人们对风格化、审美化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不同于以往的精英知识分子,现代的产品设计、广告人等已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新媒介人”和“新型知识分子”。大多数的产品设计师和广告人的设计和创意一般来自生活,所以他们热衷于生活方式的创造。在打造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引导大众进行美化时间的领头者,创建时尚的主导者。

产品文化在现在社会发展中与社会消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产品形象不仅颠倒了各种文化的原则的和审美标准,而且具有全民性。现代文化中,形象的生产和消费者本身有着不同的指向和作用。产品文化有着文化削平功能、民主功能、经济功能,民主化使所有人都接受同样的形象消费,但是形象本身在阶级社会中创造了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于是带动了一切群体追求形象消费,以实现自己的情感满足和优越体验。形象在消费社会中有着霸权主义,所以也有与之相反的形象存在。当然,形象有着独特的经济价值,它可以创造出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尤其是当我国顺利加入WTO以后,世界各国的企业机构、商业产品等纷纷涌入国内。打开国门,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接触到了全新的事物,但同时也使国内业界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要想让我们的设计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就应该克服自身限度,最大可能地参与全球化,以实现跨国的交流与共享。但更为关键的是,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之上,才能实现广泛的高质量的文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反倒越容易成为世界的。兼有文化传播责任的产品设计师应有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胸襟和胆略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本土化是其必然之路,如果一味的追求国际化、全球化,为迎合大众口味而丢掉传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精髓,最后只能是毫无特色和意义的随波逐流。就如我国著名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所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就没有趣了。”可见民族的特性影响着产品设计,因此产品设计应当在遵循国际化的基础上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使设计立足于国内、流行于全球。

五、产品设计文化的媒介传播

所谓媒介文化,指的就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媒介不但广泛地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且使得人们越来越处于一种依赖媒介的情景之中。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通过对人类传播方式历史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从面对面的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而报业作为最早的印刷文化,成为了最早的传播媒介,并以迅猛的速度发展,造就了媒介文化。然后媒介便以一种“遥控”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完全由符号所构筑的世界,而这些符号正是由各类媒介所宣扬、所营造的,在这个由媒介符号所编织的社会中,形象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组成元素和表征类型。正如美国哲学家凯尔纳所说:“一种媒介文化已经出现,在这种文化中,形象、声音和景观有助于生产出日常生活的构架,它支配着闲暇时间,塑造着种种政治观点和社会行为,提供了人们构造自己身份的种种素材……媒介文化是一种形象的文化,但它往往利用产品和听觉。像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音乐盒卡通画等都成为了文化传播的媒介,而这些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要么突出产品,要么突出听觉,或是将两者混合起来,以广泛地作用于各种情三绪、感情和观念。”

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传播形式经历了从原始的视、听媒介到古代的纸媒介,再到近现代的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深刻变换和革命。期间,人类的文化亦在不断地经历着创新和扩展,直到今天,图像文化、音像文化乃至多媒体文化已逐步代替了图书文化,成为新兴的主导文化形式。报刊业的前进,新闻产业的发展,广告产业的繁荣,电子图书和报刊的相继问世,当今的文化领土正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而呈现出从所未有的扩张姿态。

现在世界是透明的世界,媒体像一面镜子一样监视着社会,而产品设计是五颜六色的水笔,给社会的发展涂上美丽的颜色,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让我国的产品设计行业光彩夺目。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224000450584)

参考文献

[1] 约翰·思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M].作家出版社,1996

[4] 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9篇

关键词:色彩;产品设计;小家电;色彩规划

0 引言

如今产品同质化愈来愈严重,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感性需求成为迫切的任务。色彩是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要素之一。色彩作为商品最显著的外貌特征,能够首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曾提出“7秒钟定律”:当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人们只需7秒钟的审视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1]然而中国本土品牌几乎还没有意识到色彩在产品中的重要性,如何科学地应用色彩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终究会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大课题。本文以小家电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色彩在小家电设计中的应用与色彩规划。

1 色彩的形成和特征

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就充满了色彩。然而人类对色彩的研究最初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完全依靠人们观察色彩后的直观感觉推论出光的原理。[2]1666年,牛顿通过光的分光试验开创了色彩的物理学时代。色彩之所以能为人眼所见、识别,有三个条件:光、能够反射光的物体、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这三者任何一者的情况发生改变,都会造成我们所看到的颜色的改变。色彩的三要素即色彩的色相、彩度和明度。人眼看到的彩色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光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色彩的明度和彩度主要由光波的振幅决定,色相由波长决定。视网膜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特性就是色觉。

人对色彩的感知除了生理上的“看见”色彩,还会对色彩有心理感知。心理反应是认知的,是大脑皮层对色彩刺激的辨认及反应。[3]通过生活经验,人们会将味觉记忆与食用过的食物的色彩联系起来,色彩可以给人酸甜苦辣的感觉。色彩的寓意繁多,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企业若能够在产品中合理利用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 色彩的语义学规则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使用原则

色彩本身是可感知的,并且它能够传达各种抽象的内容,同时这种语义学规则往往是基于能指与所指间自然的感性的联系,绝不能做出恣意的规定。[4]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色彩的各种感性现象、色彩的种种联想乃至象征,结合具体领域规定色彩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关系,才能使色彩形成一种语言。产品中的色彩符号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必须完全服从于产品这一整体,所以产品的色彩规划就必然遵循一些原则进行语义传达。色彩规划在产品中的运用必须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1)产品色彩的功能性原则。色彩在小家电设计中应该具备一定功能。电压力锅普遍使用金属色和黑色,这两种颜色给人结实可靠的感觉,试想如果压力锅的外观变成五颜六色的透明塑料,那么人们一定会质疑其安全性。

(2)产品色彩的环境性原则。小家电的色彩规划必须考虑到消费者家庭环境。浅色和暖色的小家电更容易融入淡雅、温馨的家居环境。

(3)产品色彩的工艺性原则。机械化的生产流程决定了小家电必须按照机械生产可实现的方式进行设计,并且尽量使用节约的方式。

(4)产品色彩的流行性原则。由于大众对某一色彩的喜好,某些产品会在一定时效内使用这种色彩,这种色彩被称为流行色,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红成为国内的流行色,各大品牌的冰箱、空调等家电都出现了红色。

(5)产品色彩的象征性原则。色彩的象征性决定了产品能否为顾客所持有的文化所能接受。如果产品所含有的象征性与消费者所持的文化充分协调,那么消费者就会对产品产生亲和力。

(6)产品色彩的嗜好性原则。色彩的嗜好是人类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现象。[4]人类对色彩的嗜好既表现出人类的共性和个性,又具有文化性。一般女性偏向于喜欢柔和的颜色,比如粉红、粉紫、淡绿等,但是每一位女性喜欢的色彩可能与其他女性都有所不同。

(7)产品色彩的审美性。产品的色彩要充分与产品的外形、功能、工艺、环境相契合。色彩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色彩在小家电产品中的运用

功能性是小家电色彩规划必须要遵循的第一大原则。色彩是视觉符号,那么从视觉上提示功能应该成为色彩在小家电应用中最显著的功能。用色彩能够区分工作区域,如电熨斗大多使用蓝色、绿色的半透明材料,因为电熨斗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而使用者的手距离熨斗底板不过10多厘米,只有使用了清凉的颜色,人们才敢用手握住熨斗;不仅如此,透明的外壳能显示出熨斗内部的水量;淡绿浅蓝也给人一种亲和感,同时也适于融入家居环境。

4 色彩规划流程

产品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色彩规划是产品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最终目标与产品设计一致——解决问题。它作为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必定有一个基本的操作流程。色彩规划的最初阶段的工作是发现诉求或者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阶段是分析、调研、发现解决方法。对诉求或问题做出分析,了解诉求产生的原因、背景。调研分为企业内部调研和企业外部调研。企业内部调研主要在企业内部职员中或部门中进行调研;企业外部调研主要是对竞争对手和目标消费者进行调研。在调研完毕后,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发现解决方法。最后是解决问题阶段,主要有初步方案、修正方案、确定方案、实现。根据解决方法,同时结合流行趋势、新技术、设计师的灵感,形成初步方案。此时形成的方案还不能立即进行生产,必须经过试用或者营销人员的反馈对前期方案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可以推向市场的色彩方案。

好的色彩规划需要设计师了解市场与目标人群,并考虑功能、文化、环境、流行性等因素。然后结合产品本身的特性,在遵守7大原则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色彩设计。

参考文献:

[1] 瞿音.色彩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82.

[2] 权宁杰.设计师谈商业色彩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2.

[3] Linda Holtzschue(美).设计色彩导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8.

[4] 张宪荣,张萱.设计色彩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7,194.

[5] 王可,曹田泉.设计色彩[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6] 李在万(韩).设计师谈商业配色密码[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黄木村.色彩再生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 Trevor Lamb& Janine Bourriau.剑桥年度主题讲座 色彩[M].华夏出版社,2006.

产品设计导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绿色制造技术; 全球化市场;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45-001

制造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达,它的经济必然强大。但制造业在将制造能源转化成产品及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过程中,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于制造业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如何解决减少资源的消耗或尽可能少的产生环境污染。

一、绿色制造技术模式对生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制造技术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的同时,造就了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损坏了人类持续性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合理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时,便产生了绿色制造技术这一模式的新理念。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在企业生产系统中追求的是经济、生态、社会的综合效益,在绿色制造模式下主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追求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方可持续发展,否则企业不可能生存下去。可见绿色制造技术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了生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二、绿色制造技术模式的形成

绿色制造技术模式是对生态环境、能源最好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利用率最高,消耗最低。其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绿色制造技术的实施需要政策法律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生态环境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和各行各业广泛的参与和投入,“为环境而设计”、“环境友好产业和产品”、“绿色制造”、“绿色化学”、“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等,都是近年来先进工业国家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可见绿色制造技术已成为制造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制造技术模式的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

1.绿色产品设计评价系统模型的建立

提出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绿色产品设计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并与其他设计工具(如CAD、CAM、CAPP等)集成,形成集成的设计环境。

2.绿色产品清洁生产技术

主要从减少生产过程中能量和原材料的消耗,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及产品储存、运输等方面都要考虑环境影响的因素。

3.产品可拆卸和回收技术

提出产品可卸性评价方法和可卸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拆卸结构模块划分和接口技术研究。提出可回收零件及材料识别与分类系统,并开展零件再使用技术研究。

4.机电产品噪声控制技术

包括声源识别、噪声与声场测量以及动态测试、分析与显示技术;机器结构振动和振动控制技术;低噪声优化设计技术;低噪声结构和材料;新型减振降噪技术。

5.面向环境、面向能源、面向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

研究环境保护要求的相关技术;能源消耗优化技术、能源控制过程优化技术;研究材料无毒、无害化技术,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可降解材料等。

6.与企业结合选择若干典型产品(如汽车、冰箱)提供可回收、可拆卸成套技术,并与企业结合,建立示范点。

三、绿色制造技术模式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与自然界的和谐。制造必须充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和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制造模式必然走“绿色”之路,这是绿色制造技术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ISO14000系列标准的陆续出台,为绿色制造技术模式的全球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但许多标准还有待于研究和制定。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列入世界议事日程,许多国家对进口产品进行“绿色性确定”,要有“绿色标志”,甚至于有些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由,制定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来限制国际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即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由此可以说,制造业必然会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模式,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等技术基础,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模式和不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由于绿色技术制作模式能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达到最小,并能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将为我国企业提高产品绿色性提供技术手段,从而为我国企业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可见我国的企业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化艺术策划技巧范文 下一篇:电力节能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