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范文

时间:2023-02-22 04:34:59

维生素k范文第1篇

1.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症: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肺炎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肠麻痹、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维生素K1对此类并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①维生素K1能解除微血管痉挛,调整微血管系统的舒缩功能,从而可解除微循环障碍。②维生素K1能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减轻心脏的负荷,增强强心药物的功效,使心衰尽早得到纠正。③维生素K1可改善脑部的微循环,防止发生脑水肿。④维生素K1可解除气管、支气管的痉挛,增加肺泡的通气量,缓解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用维生素K1治疗重症肺炎并发症时,患者可每次肌肉注射10毫克,每日用药1~2次。

2.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喘息、憋闷是这类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止喘时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氨茶碱和异丙嗪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较差。实践证明,若根据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维生素K3,则能取得满意的止喘效果。用维生素K3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时,患者可每次口服2~4毫克,每日用药3次。小儿用药需减半或按规定的剂量使用。

3.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资料表明,维生素K1可促进骨骼对钙质的吸收。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它经常会引起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临床研究发现,每日按常规剂量服用维生素K1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其骨骼内钙质的流失率平均会下降30%左右。用维生素K1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患者可每次肌肉注射10毫克,每日用药1~2次。

4.可治疗腹泻:维生素K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菌作用随着维生素K1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维生素K1还有抗炎、解痉等多种功效,因此可有效地调整肠道功能,控制腹泻的症状。另外,维生素K1对于胃肠道蠕动功能不良及手术后肠蠕动无力的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用维生素K1治疗腹泻时,患者可每次肌肉注射10毫克,每日用药1~2次。

5.可治疗百日咳: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持续的痉挛性咳嗽是该病患儿的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完全控制该病的症状。临床实践证明,为该病患儿肌肉注射维生素K1,其镇咳的有效率可达到92%。用维生素K1治疗百日咳时,患儿可每次肌肉注射5毫克,每日用药1~2次。

6.可治疗肝炎:急慢性肝炎患者均可使用维生素K1进行治疗。该药可明显缓解肝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并可改善其肝功能。用维生素K1治疗急慢性肝炎时,患者可每次肌肉注射20毫克,或将40毫克的维生素K1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用药1次,用药两周为1个疗程。

7.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用维生素K4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往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用维生素K4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时,患者可每次口服8毫克,每日服3次,服药3天为一个疗程。

维生素k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维生素K与人体止血功能有关,缺乏了它就容易出血。怎么还能抗衰老呢?这是因为,近几十年对维生素K有许多新的研究,最近几年有些国外文章还把它称为“特殊的抗衰老营养剂”。

维生素K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自然界,人体内也能合成一部分。维生素K1又称叶绿醌,顾名思义就是它存在于深绿色叶的蔬菜中,苜蓿及大型褐藻中也有。维生素K2化学名为甲基萘醌类,有好几种,根据其侧链上碳原子个数又分为MK-4、MK-7等,它们是由维生素K1在我们身体组织或肠道内通过细菌产生的。维生素K3则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因为它能产生游离基,故量大时有毒性,其他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4及K5则无毒。

维生素K容易被高热、光线、碱性物质、强酸、射线及氧化剂等破坏。有些研究认为,一般烹饪对蔬菜中的维生素K并无明显破坏,原因是加了烹调油。

维生素K靠胆盐及胰液的帮助在小肠上部被吸收入肝,在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此与血液凝结有关。维生素K在体内储存很少,主要在肝脏、胰腺及骨骼中,而多余的维生素K会被排泄掉。如果钙及维生素E过多,会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维生素K的作用

维生素K除了合成凝血酶原影响血凝功能以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经过近二三十年的研究,目前认为,维生素K与维生素D一起作用于钙的吸收与结合,因此与许多组织的钙化有关。

它能保护心脏,防止主动脉及心脏瓣膜的钙化。

它与骨骼健康有关。血清中维生素K水平降低常导致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髋部骨折。绝经后妇女补充维生素K可改善骨质。曾有人做过研究,维生素K与维生素D3一起补充,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

因为维生素K能调节体内钙水平,它有助于钙留在骨骼内而从动脉壁中离开,因此有科学家推测它可能逆转高血压,因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还有人发现它能抑制白介素-6(IL-6),从而减少体内炎症,改善体内免疫系统功能。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认为,维生素K与血糖控制有关。因为胰腺内的维生素K浓度很高,而且对体内胰岛素及葡萄糖浓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显示,体内维生素K水平不足,则影响血糖的廓清,使胰岛素释放过多。这一发现可能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开辟了新途径。

维生素K还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消除肝脏的游离基,保护亚油酸免遭氧化。因此有人研究认为它能预防肝癌。

德国有报告认为,维生素K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维生素K还能作用于脑及神经系统,有人发现维生素K对一种脂肪(鞘脂类)合成是必要的,而鞘脂类是形成神经髓鞘的原料。髓鞘是在神经外面保护神经的,髓鞘缺损必然影响到神经的功能,因此有人推测维生素K能否用来防治老年痴呆症。

上述的这些作用几乎包括了老年期各种疾病的防治,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如果这些作用能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证实,那么维生素K倒是有可能延缓衰老的。

不过上述这些作用大多是孤立的实验研究,未得到普遍的重复验证;有些是推测,还没有证实到这一步;有些是动物实验,即使是高等的哺乳动物实验结果,也不一定适合于人类。因此,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目前权威机构尚不能认为维生素K是抗衰老营养剂,也不是延缓衰老营养剂。

维生素K的营养价值和来源

从上述的各种研究来看,维生素K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维生素,是不可或缺的。蔬菜的光合作用与维生素K1合成有关,幸好它的来源非常丰富,只要每餐都有绿叶蔬菜,一般就不会缺乏。如菠菜、西芹、莴苣、菊苣、芦笋、蒲公英等,绿叶甘蓝、萝卜、羽衣甘蓝、西兰花、卷心菜、花椰菜等也有。水果中猕猴桃、葡萄中也不少,即使是豆油中也有些。

维生素K每日需要量

以前为了凝血作用,成人每日需摄入100微克左右维生素K1,但为了最大的羧化及合适的骨钙素水平则需1 000微克。维生素K1在人的动脉壁、胰腺及中转化为维生素K2的MK-4型,补充此种物质可减少87%的骨折,世界上只有日本卫生部批准每天补充MK-4 45毫克,以改善骨质疏松。MK-4除了在人体组织中转化而成外,自然界多来自发酵或陈年的乳酪,尤其是纳豆,其他蛋黄、鸡肉、牛肉、牛肝、三文鱼、牛乳等食品也有些,但植物中不存在。

维生素K1在结肠中经大肠杆菌作用而转化成维生素K2(MK-7)才发挥一些其他作用。因此,滥用广谱抗菌药除了产生耐药性的问题以外,还会减少MK-7的产生,影响机体的健康。自然界的维生素K无毒性,偶有过敏发生。但使用抗凝剂华法林的患者要注意,因两者的作用是对抗的,故必要时维生素K剂量应增加为1 000微克。

总之,维生素K近年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作用,它不仅仅与凝血有关,虽然不能称为抗衰老营养素,但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帮助,不能缺乏。幸好一般人常吃绿叶蔬菜,不至于缺乏。不过老年人因吃得少,代谢水平又降低,必要时还是补充一些为好,例如,吃多种维生素丸等。

维生素k范文第3篇

“老K”能预防骨折?

还是从钙和维生素D说起。钙是构成骨骼的主体,骨质疏松就是骨里的钙含量少了,流失了。只有补充大量的钙、同时把吃入体内的钙变成了骨成分,才能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所以,首先要把钙吃进去,否则就没有构成骨的原料。当然光有原料还不够,它还要运到骨那里。谁来负责这个吸收和运输的过程呢?维生素D。维生素D完成了肠道对钙的吸收过程。

接下来,钙如何进入到骨头里去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问题,即骨钙素对钙的羧基化。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维生素K的参加。如果没有老K的参与,人体肠道吸收的钙就不能变成骨成分。

目前发现维生素K至少与三种以上维持骨健康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其中一种叫作成骨细胞,它是参与骨构建、骨构成的,而维生素K促进它的成长与活跃。第二是破骨细胞,维生素K是抑制、减少它的。所以,维生素K的合理摄入,能在促进骨构成、骨构建,防止骨破坏两个角度维护骨的健康,从而达到预防、甚至部分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而很多其他物质只有其中一个方面的作用。

青少年补维K要尽早

钙在骨中沉积,也就是骨密度的增加,在25-30岁之前,是个增加的过程,即储存期。骨密度在25-30岁时,达到峰值。这个时期后,不管男性女性,都开始下降,没有例外。甚至由于雌激素锐减,女性在绝经期前,下降得更快一些。如果储存期的峰值高,那么下降后剩余的也多,所以25-30岁之前一定要提升骨量的峰值。同理,维生素D、维生素K也要提前补。青少年一定要从小关注维生素K的摄入,30岁以后再补就费力了。

那么,过了骨量的峰值后,再补还有用吗?有用!以骨质疏松来看,不管是补雌激素,还是其他措施,补钙始终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没有钙原料,其他手段再高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钙要维持终身补。同理,维生素D、维生素K的补充也要贯彻始终。

心脑血管防护,我也管

《家庭科学・新健康》第三期曾经谈到维生素P家族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其实维生素K的作用与它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工不同。维生素P的作用是预防血管太脆,及维持正常的通透性。维生素K的作用是,一旦血液渗透,它要参与血液的凝固,负责血液凝固的完整性。值得指出的是,维生素K参与的是血液渗出后的凝血,而不是增加血管中血液的凝固性。因为我们从食物中维生素K的摄入量,决定了维生素K不会有那么大的凝固性。

维K主要靠食补

天然的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而且它主要靠食补。

从营养学上看,天然维生素K可以分成维K1和维K2。维K1主要来自各种深色的绿色蔬菜,比如香菜、菠菜、芥蓝、油菜等。维K2主要是肠道细菌合成的。量虽然小,但也不能忽视。当然,维K2是不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需要的,所以还得通过饮食补充维K1。如果每天保证1-2斤绿色蔬菜的摄取,维生素K是不至于缺乏的。

那么,水果中有没有维生素K呢?水果中维生素K的含量远不如绿叶蔬菜,所以爱吃水果的女孩要注意一下。

由于天然维生素K是脂溶性的,不是水溶性的,所以最好结合各种油的载体食用。绿色蔬菜在油炒的过程中,维生素K不会造成更多的损失,虽然不排斥生吃,但是热炒在补充维生素K方面是首选。

【超链接】

人工合成的维K3与维K4

维生素K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此外,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维生素K的易缺人群

首先做自我评判。在纸上连续记录七天,看自己有没有吃绿色蔬菜。七天算是一个提示过程。当然如果长期不吃绿色蔬菜,那肯定就是缺乏人群了。此外,以下这些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K。

① 新生儿

新生儿是维生素K易缺乏的群体。因为他们易导致出血,比如脐带出血、包皮出血、肠道出血等。所以新生儿要注意维生素K的补充。如今儿科在常规检测与保健中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缺乏的症状要细心观察,比如新生儿是否出现皮肤瘀斑、出血点。如果出现,就要考虑是否缺乏维生素K了。

至于早产婴儿,这与新生儿相似,它本身储存的就少,摄入的也少,更易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

新生儿维K缺乏,可以采取母乳补充,早产婴儿只能靠打针输液的补充方式了。当然还要儿科医生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 经期妇女

有的女性在经期失血量很大,如果维生素K缺乏,那可能导致出血更多,当然也包括铁质的流失。很多女性在经血多时,要补充一些含铁多的食品,这是对的,但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既要补血、补铁,又要补充维K的消耗。

③ 痔疮患者

痔疮能引起诸多问题,其中失血是重要的一项,如果维生素K再缺乏,失血就会更严重。

④ 经常流鼻血的人

除了联想到维生素C的缺乏、甚至一些恶性疾病的病变,还要联想到维生素K的缺乏问题。

⑤ 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

有些抗生素可能造成肠道细菌群的紊乱,从而影响维生素K2的合成。当然这里指的是大剂量、长期服用。

⑥ 严重灼伤、外伤者

近期有严重灼伤、外伤的人,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大量的维生素K参与凝血而造成消耗,从而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

⑦ 胆汁不足者

维生素k范文第4篇

60多年前,丹麦生物化学家达姆教授发现,实验室的鸡吃了某种饲料会不约而同地发生致死性出血,而用苜蓿和鱼粉等补充后,出血便止住了。经分析,这些补充物中含有一种新的脂溶性活性物质,它可影响凝血酶原的合成和凝血,这就是现在人们称的维生素K。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分离或合成很多具有维生素K活性的化合物。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有两种形式:维生素K 1,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中,通过合理的膳食可获得;维生素K 2,人肠道中的细菌合成(动物肠道中细菌也有此功能),随时提供人体之所需。维生素K 1和K 2都是脂溶性的,需要有胰液和胆汁的参与才能达到最佳的吸收效果。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的具维生素K活性的2-甲基萘醌,以前称为维生素K 3,它却是水溶性的,相对较易吸收,常作为维生素的补充剂服用。

维生素K进入肠道后,在小肠上部有10%~70%被吸收。食物中含的维生素K 1和营养补充剂中含的维生素K 2 ,进入人体都必须被转变为维生素K 2才具生物活性。人肝中大约50%的维生素K是来自膳食中的维生素K1,其余的50%则是由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 2。多余的维生素K会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维生素K都具有抗热性,但易被酸、碱、氧化剂和光,特别是紫外线等破坏。由于天然维生素K耐热稳定,并且不溶于水,所以在正常烹调过程中只有少部分损失。

维生素K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具有凝血作用,参与将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凝血酶原。还有三种血浆凝血蛋白因子Ⅶ、Ⅸ和Ⅹ的合成也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此外,维生素K还可能参予调节哺乳类动物的生物电传导和影响核糖体所吸收的特异mRNA的合成等。

人类很少发生维生素K缺乏,因为它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而且肠道微生物还可以合成部分维生素K为机体利用。胎儿从母亲处获得维生素K的量很少。新生儿的肠道在出生时是无菌的,在出生后3~4天内正常菌系未获发展,故血浆中凝血酶原水平低,要数星期后才达到一定水平。这两种情况导致初生儿的维生素K储存量低。如果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的水平不足成人的10%,就易发生出血性疾病。成人缺乏维生素K的主要有:①摄入含维生素K的食物过少,同时又服用抗生素者;②限制进食或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同时服用抗生素者;③胆道梗阻病人,因缺少胆盐,存在脂质吸收障碍,对维生素K吸收不利;④常服用抗凝剂(如香豆素,丙酮苄羟香豆素)者。

维生素k范文第5篇

1概述

1.1定义维生素K(英文vitamink)是一组抗出血活性的化合物,是2—甲基,4—奈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指溶性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水溶性维生素K3、维生素K4。

1.2性质维生素K1呈油状,维生素K2是黄色晶体,溶点52℃-54℃,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及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物质,化学性质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

2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

2.1维生素K控制着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转变加速因子前体)Ⅸ(cnvisma5)因子,为血浆促凝血酶原成份,ⅹ(stuan)因子在肝内合成。

2.2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蛋白质C,蛋白质S和蛋白质Z,蛋白质C和蛋白质S是促凝血素,正常骨骼中代谢所需的两种骨基质蛋白质是维生素K依赖的,维生素K的两种蛋白质是骨钙素(BGP)和基质蛋白(MGP)钙结合蛋白对调节骨和肌体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对骨刺、动脉硬化钙斑及组织钙沉积硬化有清洁剂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讨论。

2.3羧化反应和维生素K循环,这是维生素K的利用途径,大剂量的维生素K(1-10mg)能克服香豆素的阻断,它是通过肝脏还原酶再生维生素K氢醌。

2.4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K被体酶还原而产生的半氢醌自由基,阻止细胞增殖,并能提高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可作为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剂使用。

2.5维生素K有选择性直接松弛平滑肌,同时对乙酰胆硷引起的平滑肌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的效果,并能增强水杨酸和吗啡药物的镇静镇痛效果。

3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

3.1用于止血

3.1.1维生素K缺乏对饮食影响尤为突出,可导致进食困难或不能进食,严重导致阻塞胆道,慢性腹泻所致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致内源性合成减少,此时应补充维生素K1或维生素K3。

3.1.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变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功能受损,加之维生素K摄入吸收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的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此时应给予维生素K1。

3.1.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双香豆素,水杨酸类抗凝药物治疗过量发生出血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大量维生素K对抗。

3.1.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天的新生儿新生儿凝血酶原缺乏,通常给予维生素K10.1mg肌注,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3.1.5敌鼠钠中毒敌鼠钠可能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使凝血因子合成受阻,维生素K是特效解毒剂。

3.2止咳平喘(3.4)

3.2.1支气管哮喘有报道维生素K治疗支气管哮喘120例均为曾用激素氨茶硷等治疗效果欠佳者,用维生素K双肺俞穴注射4-12mg/次,每日1-2次,连用两周为一疗程,在两年随访中,119例均未复发,治愈率为99.2%。

3.2.2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王华等25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维生素K1肌肉注射,结果:显效60%,有效30.9%,无效9.1%,总有效率90.9%。

3.2.3百日咳百日咳患者30例,服用维生素K进行治疗,治疗五天起日痉咳小于3次为显效作为疗效标准,其中15列治疗7天日痉咳小于4次,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早期用药效果较好。

3.2.4雾化吸入维生素K雾化后,形成5微毫以下的雾滴,可直接达毛细支气管,直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换气功能,缓解喘憋。

3.3解除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大量实践证明,维生素K对离体肠肌自发性收缩及乙酰胆硷引起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4其它疼痛

3.4.1血管神经性头痛赵设林以维生素K4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3例,病程一年以上者47例,1-3年者18例,三年以上者8例,对治愈者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

3.4.2关节炎及非平滑肌组织疼痛维生素K制剂局部用于关节疾病,挫伤、扭伤、增生性关节疾病等有较好的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并能加强水杨酸类药物止痛、消炎的作用。

3.4.3肿瘤性疼痛陈斌等应用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癌性疼痛56例,其中Ⅰ级疼痛22例,Ⅱ级疼痛26例,Ⅲ级疼痛8例。

3.4.4功能性痛经维生素K治疗痛经与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离体子宫收缩作用降低。

3.4.5呃逆呃逆是一种非特异的膈肌痉挛现象,宋海波穴位注射维生素K治疗呃逆11例,既有针刺又有药物疗效,使膈肌痉挛缓解。

3.4.6肠炎维生素K能增加胃肠黏膜细胞ATP含量,增加胃肠黏膜的主动吸收,类氢化可的松作用可减轻黏膜炎症,加速黏膜修复。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满意效果。

4不良反应

维生素K制剂毒性较低,其不良反应有维生素K1静注过快时可出现颜面潮红、出汗、胸闷症状,因此常用肌注方法给药,维生素K3、维生素K4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新生儿可诱发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对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特异质病人可诱发溶血性贫血。个别可出现过敏反应,重症肝炎患者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

参考文献

[1]黄天俊,等.中华医学杂志,1974,54:716.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8.

[3]罗裕绰.实用内科杂志,1981(6):307.

[4]张才.实用内科杂志,1982(3):151.

[5]王华,赵宝珍,高景化.维生素K1在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中镇咳止喘作用.中国急救医学,1992,12(6):43-44.

[6]林峰.浙江医学,1983,5(6):55.

[7]柳丽华,潘洁.维生素K3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管炎疗效观察.护理学杂志,1997,12(1)5.

[8]张庆浮.维生素K3治疗平滑痉挛疼痛1100例疗效观察中级医刊,1991,26(6):35.

[9]赵设林.山东医药,1983(8):27.

[10]徐叔云.中华医学杂志,1979(1):59.

[11]陈斌,孙纪萍.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癌性腹痛56例.中西结合杂志,1990,10(6):378.

[12]宋海波.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1例.实用医学杂志,1991,7(3):156.

[13]张小平.维生素K3和消炎痛保留灌肠治疗秋季腹泻69例.实用医学杂志,1991,6(5):46.

维生素k范文第6篇

维生素K于1929年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

维生素K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属脂溶性维生素。其中,最常见的有维生素K1和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已为临床普遍应用。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维生素K2是淡黄色结晶,都有耐热性。

维生素K人体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的重要营养元素,具有抗出血作用,可用于妇产科和外科手术止血,还可辅助治疗慢性肝炎、癌肿、多发性硬化、营养不良、肠张力缺乏性排便障碍和痢疾等疾病。

维生素K可防止骨质疏松症。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起到增强甲状腺内分泌活性等作用。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的作用,可防治血栓的形成,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还适用于预防各种类型的偏头痛。

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4种凝血蛋白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凝血蛋白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将大为下降。这几种凝血蛋白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

人体缺乏维生素K时,可致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此外,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胆管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的病患以及新生儿。他们在服用维生素K后,都可以使不良症状得以减轻。

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报道,有研究认为维生素K可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肠道内细菌的合成,其次是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

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其中富含维生素K的粮食作物和蔬菜的品种较多,动物性食品则较少。植物性食品主要有绿茶、南瓜、西兰花、水芹、花椰菜、香菜、莴苣、小麦、玉米、燕麦、土豆、青豆、豇豆等。

维生素K虽然如此重要,但也不可随意补充。由于它可能损害肝功能,所以肝病患者不宜服用。使用抗血液凝固剂的人同时摄入维生素K可能产生反效果。其他如孕妇及授乳妇女也应避免大量服用。

即使需要服用的人群,如经常流鼻血者等,也要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量。一般成年人建议摄取量为65~80微克。

维生素k范文第7篇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次体检,医生都会特别建议年轻的父母尤其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家庭,给孩子注射维生素K,避免因为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的颅内出血。

有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不很理解,甚至觉得这又不是国家规定的预防接种项目,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宝宝挨上这一针呢?

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什么病?

其实医生的建议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确实有一种小宝宝的疾病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的,甚至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还将危及到宝宝的生命。

这个病好发于1周内的新生儿,被称为新生儿出血症,而发生于婴儿期者则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它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出血、呕血、便血、穿刺部位长时间出血,常合并颅内出血及肺出血而导致死亡,严重颅内出血常遗留后遗症,为新生儿、婴儿期常见疾病,易发于3个月以内单纯母乳喂养、有腹泻史、用过抗生素药物、患有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母亲服用过抗惊厥药物、早产儿、双胞胎的小宝宝。

此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但只要对本症有足够的认识,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病只要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如为严重颅内出血,预后欠佳。因此,对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孕妇,哺乳期母亲及小儿须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

维生素K是什么?

1934年,丹麦科学家首先发现维生素K。维生素K是一类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天然存在的有维生素K1、K2。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是食物中维生素K的重要来源;维生素K2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人工合成的有维生素K3、K4、K5、K7等。维生素K1、K2为脂溶性,在体内吸收依赖于胆盐的参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K4等是水溶性维生素,吸收无需胆盐。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这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维生素K,成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因子必须在维生素K参与下才能在肝脏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就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这就是维生素K缺乏造成宝宝出血的原因。

为什么小宝宝会缺乏维生素K呢?

许多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及肠道细菌能合成维生素K。健康成人和年长儿童一般不会因为膳食供给不足发生维生素K缺乏。而且由于维生素K能迅速改善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几十年来维生素K多作为一种治疗出血的抗凝剂使用,甚少被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营养物被关注。因此维生素K缺乏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某些妇女儿童的营养专著中也很少提及维生素K营养素及维生素K缺乏的问题。

但近20年来,由于血清维生素K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检测技术的突破,全球各地相继报道了众多的有关婴儿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的文章,认为维生素K缺乏是世界性婴儿出血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食物和自身肠道细菌的合成,人体不能合成。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是很低的,母乳维生素K的含量低,只有牛乳1/4。这样就使小宝宝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而在孕期时母体内维生素K难以通过胎盘,脐带血维生素K含量仅为母血的三十分之一左右,导致新生儿脐血中基础维生素K浓度偏低。

单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内主要为乳酸杆菌,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K,加上中国坐月子的习俗是乳母多食用肉食类、鱼类、鸡蛋,甚少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和肝脏类,这样就使得单纯母乳喂养的小宝宝更易缺乏维生素K。

另一个原因就是母乳不仅维生素K含量少,且含有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对于减少呼吸道疾病和肠道感染是极其有利的一面,但它能抑制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细菌如脆弱杆菌和某些大肠杆菌的生长。这样就使单纯母乳喂养的小宝宝肠道里产生维生素K的菌丛数量比吃牛奶的小儿少。

怎样补充维生素K?

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难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0.5~1,连用三天;生后1个月可肌注维生素K1。

孕母产前2周遵医嘱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较低,新生儿期乳母应多进食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青椒、西红柿、菠菜、油菜、卷心菜、苜蓿以及苹果、桃、桔子等;适当进食动物肝脏和黄豆、蛋黄,可提高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

维生素k范文第8篇

认识维生素K

人们都熟悉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等,可对维生素K却不甚了解。其实,维生素K是维生素大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其生理使命是参与血液凝固机制,防止出血。比如,当你不小心弄破了皮肤,就会流出血来,但受伤处的血很快凝成块,将伤处覆盖,血就止住了。这得归功于人体血液中有一套自我保护的凝血系统,其包括13种凝血因子。不过,这些凝血因子需要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效力,缺一不可。而13种凝血因子中有4种因子,必须在维生素K的参与下才能在肝脏内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K,就等于缺乏了凝血因子,自然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正因为维生素K负有此项特殊使命,它还享有“凝血维生素”的美名。

获取维生素K的2大渠道

主渠道――食物。

副渠道――依靠肠道中的有益菌(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合成。

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苜蓿、菠菜、白菜等绿色蔬菜中,猪肝、蛋黄等日常食物也是其“富矿”,加上肠道菌群平衡,有足量的有益菌为维生素K的合成而忙碌,因而成人一般是不会缺乏此种维生素的。

宝宝缺乏维生素K的3大原因

原因一:胎盘阻隔,储量不足

维生素K不太容易通过胎盘,因此胎儿难以从母体储存足量的维生素K,以致出生后体内没有多少库存可用。

原因二:肠道洁净,细菌较少

初离母体的小宝宝肠道内还是一片洁净的世界,没有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来“安家落户”,即便逐渐有了,但数量少,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有限。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多吃母乳,母乳虽说营养充分、全面,却唯独维生素K含量偏低,仅为牛奶的1/4。因此,单纯以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出生后24小时至3个月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几率相当大。

原因三:药物影响,含量下降

如果在宝宝出生前,孕妈妈使用了鲁米那、苯妥因钠、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这些药物可加快维生素K的氧化降解,造成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进而导致胎儿的储备量也趋低。宝宝出生后,因患上感染性疾病而不得不较长时间服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药,抑制了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无疑也使维生素K缺乏“雪上加霜”。

宝宝维生素K不足的后果

宝宝体内维生素K不足,必然导致凝血障碍,从而引起出血,出现诸如皮肤青紫、皮下血肿、鼻出血、便血等症状。最为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血块可直接压迫大脑中枢,引起抽风、昏迷等严重症状,直接威胁宝宝的生命。

4大对象构筑宝宝的安全防线

对象1: 孕妈妈

1、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产伤、感染、缺氧等影响宝宝营养摄取的因素。

2、 孕期慎用药物,尤其要避开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如前面提到的鲁米那等,保证胎儿出生前有足量的维生素K库存。

对象2: 哺乳妈妈

多吃些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苜蓿、番茄、蛋类、动物肝等,以增加乳汁中此种维生素的含量。

对象3: 母乳宝宝

母乳喂养的宝宝,要适时添加富含维生素K的辅食,如深绿蔬菜、植物油、鱼肝油等,以弥补母乳中维生素K的不足。

对象4: 生病宝宝

维生素k范文第9篇

维生素E在125~125.5 μg/ml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87%,RSD为0.95%。维生素K1在16.5~166.5 μg/m之间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为1.57%。结论 HPLC法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A、E、K1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1

Determination content ofcompound vitamins A、E、K1 injec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XI Y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MedicalCollege,Bengbu ,Anhui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in compound vitamins A、E、K1 injec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Methods HPLC was used C18column(150 mm×46 mm,5 μm)was selected,the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alcohol(80∶20).Detection was performed by UV with wavelength of 270 nm.Results A linearity of retinyl palmitate was obtained from 125 to 125.5 μg/ml with good correlation(r=0.999 9).The average recovery of retinyl palmitate was 99.38%,and RSD Was 1.36%.A linearity of vitamin E was obtained from 125 to 1251 μg/mlwith good correlation(r=0.999 8).The average recovery of vitamin E was 98.87%,and RSD was 0.95%.A linearity of vitamin K1 was obtained from 16.5 to 166.5 μg/ml with good correlation(r=0.999).The average recovery of vitamin K1 was 98.08%,and RSD was 1.57%.Conclusion The RP-HPLC is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n determining thecontents in compound vitamin injection.

【Key word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Vitamin A;Vitamin E;Vitamin K1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各种酶的组成,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复方维生素注射液可作为全营养静脉输液的添加剂,以满足每日的维生素需要[1]。近来有系统测定维生素的报道,但多数是报道纯品维生素的分离分析。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A、E、K1含量,现作报告。

1 仪器与试剂

仪器: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包括LC-10ATvp泵,SPD-10Avp紫外检测器,C-R8A色谱数据处理仪。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50 mm×46 mm,5 μm),不锈钢柱(Shin-pack CLC-ODS)。试剂:甲醇、酒精均为分析纯。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照品[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维生素E对照品、维生素K1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复方维生素注射液样品批号:041204,041206,041208

(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shin-pack CLC-OD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酒精(80∶2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5 ml/min。进样量20 μl。在上述条件下,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的保留时间分别约为39.98、23.96、18.41 min。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避光条件下精密称取维生素A棕榈酸酯约62.5 mg、维生素E 625 mg、维生素K1 83.3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 ml置5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前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避光条件下精密量取样品溶液1 ml,再精密加水1 ml,然后精密量取1 ml慢速上sep-pake18柱(预先用20%酒精洗涤),推尽,精密量取无水酒精5 ml慢速洗脱,推尽,收集无水酒4 ml的洗脱液置容器中,备用。

2.4 专属性试验 按上述色谱条件和试验方法,取本品空白辅料1 ml照供试品溶液配制项下的方法制成空白辅料溶液,将上述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空白辅料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本方法能有效分离复方维生素注射液A、E、K1含量,且空白辅料对本品主药测定无干扰。

2.5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对照品,维生素A棕榈酸酯约6.25 mg、维生素E约625 mg和维生素K1约83.3 mg分别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该溶液1、3、5、7和10 ml置5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分别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 3种组分的浓度(C)为横坐标,以3种组分的峰面积(A)为纵坐标,计算回归方程,并绘制3种组分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

2.6 精密度试验 取标准曲线项下同一浓度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根据各组分主峰面积分别计算进样精密度。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 3种组分的峰面积计算进样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3%、0.87%、0.39%,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含量测定项下同一浓度的样品溶液,于室温下自然放置,分别于0、1、2、4、6、8 h进样,测定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峰面积,以0 h主峰峰面积为100%,计算溶液的日内稳定性。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 3种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99.65%、99.34%、99.51%。表明样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8 h基本稳定。

2.8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复方维生素注射液(批号:041204),照上述色谱条件的测定维生素A棕榈酸脂、维生素E和维生素K1的含量,共测定6次,计算含量及偏差。3种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95.6%、111.8%、98.3%,RSD分别为0.35%、0.41%、0.21%(n=6)。表明该方法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3种组分的重现性良好。

2.9 回收率试验 取维生素A棕榈酸脂、维生素E和维生素K1对照品,按本品处方量的80%、100%、120%分别投料,按处方工艺制成注射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分别测定3批样品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84%、98.87%、98.08%,RSD分别为1.36%、0.95%、1.57%,显示回收率较好。

2.10 样品的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按上述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样品的含量测定,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以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3 讨论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是将经过提纯的试样用微量进样器注入加样系统,启动高压泵,试样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在一定高压下,样品在色谱柱内的填料(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经过无数次的交换,并按物质在两者之间的分配系数、分子极性的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数的多少等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根椐峰高或峰面积精确地计算出所测物质的含量[2]。以往测定复方维生素A、E、K1常用化学方法,只能进行单独测定,测试过程繁琐,需配制多种化学试剂,费工又费时,且灵敏度低,分析的血样需求量大,既不利于采集,也不利于远途携带,给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3]。本文结果也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有效地排除辅料的干扰,可以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中维生素A、E、K1的含量 。

参 考 文 献

[1] 陈风春,马金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5):549-551.

[2] 沈跃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维生素A、D、E 研究进展.海军医学杂志,2001,22(1):92-93.

维生素k范文第10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6例中男32例,女14例,男女之比16∶7,发病年龄生后24小时以内10例;生后1~7天28例;生后8天以上8例,母乳喂养4 0例,母乳和牛乳混合喂养6例,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及外伤史,出生后未接种维生素K预防剂量18例,接受维生素K预防剂量28例。

临床表现:皮肤出血12例,脐部渗血6例,血便16例,呕血2例,颅内出血26例(56.5%),腹腔内出血2例,鼻衄2例。发病前有腹泻18例,上感4例,肺炎3例。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26例患儿低色素性贫血,Hb≤60g/L 5例,Hb=60~90g/L 21例。

结 果

全部病例给予维生素K15~10mg/kg,连用3~5天,输新鲜同型血或新鲜血浆,每次10ml/kg补充凝血因子和纠正贫血,同时予以对症治疗:止痉、脱水、激素、能量合剂及抗生素等治疗。结果治愈30例,死亡2例,放弃14例。

讨 论

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由于II,VII,IX,X等凝血因子主要在肝微粒体内合成,在此过程中须维生素K参与,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的谷氨酸残基才能r-羧基化,羧基型蛋白具有更多的钙离子结合位点,然后方具凝血的生物活性,当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维生素K依赖因子不能羧化,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因此不能参与凝血过程而致出血[1]。本病特点为突发出血,根据出血时间分为3型。①早发型:指生后24小时内即发病。②经典型:指出生1~7天内发病。③迟发型:生后8天,即超过经典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年龄段发生的出血[2]。早发型多与孕妇用药有关,出血部位除皮肤外,可有颅内、胸腔、腹腔内出血;经典型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儿,出血部位以肠道最常见,还可以有脐带残端、皮肤、帽状腱膜下、颅内、注射部位或手术部位的渗血等,但应该警惕轻度的出血可为严重致命的颅内出血的前驱症状;晚发型多与肝脏疾病、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长期禁食或静脉营养时未补充维生素K有关,乳母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如绿叶蔬菜、豆类、肝脏及蛋类等,其婴儿易患本病,并以颅内出血最常见。

研究发现,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新生儿对维生素K吸收率低。脐带血中维生素K含量为母血的1/30左右,胎儿维生素K贮量少,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合成维生素K少,肠道对维生素K的吸收率低,仅为26%左右,而成人为40%~60%。婴儿维生素K缺乏受多种因素影响,母乳喂养、母亲妊娠期服药、婴儿腹泻、早产、黄疸、肺炎等疾病是维生素K缺乏症的高危因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15μg/L),远低于牛乳中含量(60μg/L),故母乳喂养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机会是牛乳喂养的15~20倍[3]。且母乳中含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对减少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是有利的,但它能抑制新生儿肠道内正常细菌产生维生素K。孕晚期服用抗癫痫、抗结核、抗凝血药物可诱导肝线粒体酶增加,从而加快维生素K的降解。婴儿患腹泻时,由于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排泄增多,同时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合成维生素K而致维生素K缺乏出血。

本组46例中有24例发病前有感染史,使用抗生素及腹泻也是导致维生素K合成、吸收障碍的因素。本组有3例出生时发病与孕妇维生素K缺乏有关,孕妇有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时,其分娩的新生儿大部分将发生维生素K缺乏,这是孕妇维生素K缺乏与胎盘屏障共同作用的结果。维生素K缺乏症首发症状出血,可多个部位出血,本组有26例发生颅内出血(56.5%),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致死原因,存活者多有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是关键,如对本病易致颅内出血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延误早期诊治的时机,将严重影响本症的预后。若能提高认识,时刻想到婴儿颅内出血病因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占首位,及时应用维生素K,可防止严重出血的发生及进展。参照全国维生素K缺乏协作组提出预防措施:①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2.5~5mg。②纯母乳喂养者除改善母子饮食外,婴儿每10天补充维生素K2.5mg共10次,同时乳母亦应常规补充维生素K1,并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水果等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③分娩前服用抗凝血药物的孕妇在分娩前2~4周开始服用维生素k10mg。④小婴儿如有感染,腹泻,服用抗生素,肝脏疾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⑤母乳喂养生后3周开始监测PIVK-II(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早期发现及时补充。

我国尚未实施统一的维生素K预防方案。部分城市采取了每一名新生儿生后肌注维生素K1的方法,用量为5~10mg/天,连用1~3天这是儿科的治疗量,作为预防量太大。烟台地区的预防办法是新生儿生后第1天开始服用维生素K1片2.5mg,尔后每10天服用1次,共10次。该方法能预防全部病例的发生。近年来,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开展了针对产妇的预防方法,具体做法是产妇自分娩之日起,每日口服维生素K1片剂5~10mg,连服3周。此方案的目的在于通过母亲口服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维生素K水平,而达到预防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目的。

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该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最关键的还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建立预防用药制度,即全部活产婴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 1mg,乳母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豆类、肝脏及蛋类,可有效预防低凝血酶原血症及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维生素K缺乏症有上升趋势,为了优生优育,对新生儿,3个月以内母乳喂养儿常规维生素K预防性治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 儿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154

2 廖建湘.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3):133~135

上一篇:b族维生素范文 下一篇:维生素ad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