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d滴剂范文

时间:2023-03-22 02:36:44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于2岁之下儿童,其属儿科常见疾病,主要由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机体内骨骼钙化,易使患儿出现生长缓慢[1]。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性疾病、发育过快、营养缺乏等,而治疗主要是及时进行维生素D补充以消除症状。本院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予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旨在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62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时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8:12,患儿月龄5~16个月,平均(12.2±4.8)个月,初期22例,激期8例;研究组32例,男女比例19:13,患儿月龄4~17个月,平均(12.0±4.9)个月,初期23例,激期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维生素AD滴剂(浙江海力制药有限公司,H33021072,24s)和碳酸钙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H19990085,0.25g)联合治疗:维生素D是2000IU/d,碳酸钙片250mg/d,口服,1次/d,在治疗4w后,维生素D变为500IU/d,继续进行4w治疗;研究组行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广州珠江制药厂,H44024526,3g)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维生素D用药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同时予以小儿四维葡钙颗粒,3g/d,2次/d,疗程为8w。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显效指多汗、烦躁等症状均完全消失,且X线片显示腕关节正常;有效指多汗、烦躁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且X线片显示腕关节具恢复期的表现;无效指临床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加重,且X线片显示腕关节没有发现明显改善甚至恶化[2]。观察两组AKP、磷、25-(OH)D3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AKP、磷、25-(OH)D3水平 研究组AKP、磷、25-(OH)D3水平分别为:(22.1±11.2)U/L、(1.5±0.3)mmol/L、(5.0±1.4)mmol/L;对照组为:(44.3±17.2)U/L、(0.8±0.2)mmol/L、(3.6±0.9)mmol/L;研究组AKP、磷、25-(OH)D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均具不同程度便秘、嗳气、高血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7%(5/30),研究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快,所需营养物质也相对较多,若机体内所储存维生素D含量少或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那么极易引发维生素D的缺乏,造成机体磷、钙等的代谢紊乱[3]。维生素D主要起抗佝偻病等效果,若机体缺少维生素D,极易引起钙在肠道的吸收减少,进而引发低钙血症,而机体为增加血钙水平,致使甲状旁腺类激素分泌加大,造成骨钙释放至血肿,以维持机体内血钙的水平稳定[4]。但是,因甲状旁腺类激素将造成肾小管重吸收磷的水平减少,而钙及磷缺乏将造成成骨细胞无法正常钙化,进而引起膨大性骨样组织。为此对患者机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等物质至关重要[5]。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维生素AD滴剂和碳酸钙片联合治疗,研究组行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AKP、磷、25-(OH)D3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3.8%,且AKP水平高于研究组,磷、25-(OH)D3水平均低于研究组,由此可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予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儿各项症状,且可改善AKP、磷、25-(OH)D3水平,进而促进疾病康复。原因分析可能为:对照组同样予以维生素D加钙剂治疗,但是有研究发现,常规予以维生素D加钙剂治疗,虽具一定疗效,但其临床效果较不稳定[6]。而予以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其中小儿四维葡钙颗粒所含成分较多,主要为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2及维生素B1等,其对机体内钙磷代谢、蛋白质的代谢及脂肪、糖的代谢等均具调节性作用,且还具补钙的作用[7]。同时,其口感较好,且服用方便,尤其适合于小儿,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此外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相当,说明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安全性较好,并不会因此增加对机体损害,患者也易于接受[8]。

综上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予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迅速改善患儿各项症状,且可改善AKP、磷、25-(OH)D3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礼太.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并发外部性脑积水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9):47-48.

[2]魏苗苗.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33-135.

[3]侯欣,巩传信,孙勤学,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3,53(25):107-108.

[4]韦孟兰.全血钙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3):392-384.

[5].锌铁制剂佐治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86.

[6]王华芳,赵飞.口服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3-124.

[7]张晓玲.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治疗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29):6335.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维生素AD滴剂;气管炎菌苗片

毛细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感染,该病只发生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于1-6个月的婴幼儿。该病的临床症状是发热、气促、咳嗽、流涕等,听诊肺部会有明显的哕音和哮音,病情严重者还可见“三凹征”。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没有特殊有效的办法,只能对症治疗,如对患儿实施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咳嗽治疗等,有研究表明维生素AD滴剂联合气管炎菌苗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所选患儿均有发热、气促、咳嗽、流涕症状,体格检查患儿呼吸浅而快,伴有三凹征,对患儿双肺听诊,发现有哕音和哮音,对患儿进行x线检查,发现支气管周围有炎症现象,表现为点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强,由此可见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或肺不张。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各41例。对照组的患儿的年龄为3~18个月,平均年龄为(6.4±2.8)岁,病程为3-6 d,观察组患儿的年龄为3-19个月,平均年龄为(6.8±2.1)岁,病程为2-6 d,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人选标准:①所选患儿均是在1-6 d内入院就诊的;②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③所选患儿的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之后,均先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给予患儿抗病毒感染治疗,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患儿有发热、咳嗽的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气管炎菌苗片治疗,给予患儿气管炎菌苗片口服,对于6个月~1岁的患儿,口服1/3片/次,3次/d,对于>1岁的患儿,1/2片/次,3次/d。观察组患儿采取维生素AD滴剂联合气管炎菌苗片治疗,对于1岁的患儿,给予维生素AD滴剂2000 U/次,1次,d,观察组患儿的气管炎菌苗片剂量与对照组的一样。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心率和呼吸恢复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1.4评价指标 本次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标准参照《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显效:患儿在经过治疗5 d后,其发热、气促、咳嗽等症状消失,患儿的呼吸、心率恢复正常,肺部的哕音和哮音消失;有效:患儿在经过治疗5 d后,其发热、气促、咳嗽等症状减轻,患儿的呼吸、心率有所改善,肺部的哕音和哮音减小;无效:患儿在经过治疗5 d后,其发热、气促、咳嗽等症状没有改善,患儿的呼吸、心率没有好转,肺部的哕音和哮音没有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M问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

2.结果

2.1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具有明显差异,P

2.2两组患儿的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肺部细小支气管,通常是由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其主要感染病毒是合胞病毒,有合胞病毒引起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的比例高达80%,其次是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少数患儿的毛细支气管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引起,也有患儿是由于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的,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方法,只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再加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本文主要是维生素AD滴剂联合气管炎菌苗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维生素AD滴剂是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组成的,这两种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对婴幼儿的发育、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视力、骨骼、牙齿等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能保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能增强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的抗感染能力,对促进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运转能力,能够促进骨钙化,对于骨细胞功能的成熟和骨样组织的成熟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加钙、磷在肾近曲小管的重吸收,维持血液中的钙、磷浓度。气管炎菌苗片是由三种微生物培养制成的,分别是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以及卡它球菌,这三种组成成分对病毒有着非常强的杀伤力,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04%),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两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维生素AD滴剂;甘露聚糖肽;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与该年龄毛细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气肿或肺不张,以明显的喘咳和缺氧症状为特征。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本院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1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男30例,女31例,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两组年龄均在6月~2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雾化、氧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维生素AD滴剂(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73)口服。将软囊滴嘴开口后,内容物滴入婴儿口中(开口方法:建议采用将滴嘴在开水中浸泡30秒,使胶皮融化)。一岁以上小儿也可直接嚼服胶丸。1次1粒,1日1次。一岁以下小儿用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维生素D3500单位;一岁以上小儿用每粒含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3700单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780)1次5毫克,1日2次。

1.3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及观察用药期间主要症状、体征、胸片改变,1周进行评价。①治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消失,痰少,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音消失,心率正常,胸部X线检查炎症吸收。②有效:用药1周以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明显减轻。③无效:用药1周以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病情加重。

2.结果

治疗组61例,显效20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80.3%,无效12例,观察组60例,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本病主要侵犯毛细支气管。病理变化: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湿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物增多。毛细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视紫质,作为碳水化合物的载体而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持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屏障系统抗病能力。[2]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体液、细胞免疫和其他免疫功能,使呼吸道上皮细胞失去形成纤毛的分化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3],维生素A缺乏还使蛋白质吸收障碍,可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使呼吸道分泌物中所含的溶菌酶、干扰素、SIgA等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维生素D的功能是促进钙、磷的吸收,调节免疫功能[4]。维生素D的缺乏使血钙、磷的代谢失衡,血钙下降,致佝偻病、手足搐搦症、骨软化症、生长障碍等,使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甘露聚糖肽具有激活吞嗜细胞、T.B细胞亚群作用;有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作用。能提升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活化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诱导胸腺淋巴细胞产生活性物质,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组资料显示,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滴剂与甘露聚糖肽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由56.7%提高到8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2]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6,537.

[3]孔祥和,马沛然.儿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4-175.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匹多莫德; 维生素AD; 机体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37-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18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疾病,发病率20%左右,病情绵长,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主要与婴幼儿体质差、呼吸道器官发育不完善、喂养方式不当、空气污染、环境因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1]。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感冒、咽炎、咽结膜热、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肺炎等症型,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会引发哮喘、脑膜炎、肾炎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临床主要采用抗感染、退烧、止咳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但是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仅控制症状治疗,患儿的复发率较高。所以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2]。本文就匹多莫德、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8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3.1±0.5)岁,平均病程(1.6±0.4)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10个月~6.2岁,平均(3.3±0.6)岁,平均病程(1.4±0.3)年。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退烧药、止咳祛痰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匹多莫德口服溶液0.4 g/次,2次/d,治疗2周后将药量调整为0.4 g/d,继续治疗6周。维生素AD滴剂1粒/d,治疗8周。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恢复情况,有异常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头痛、恶心呕吐、口干、皮肤瘙痒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结束后半年,患儿无复况。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患儿无复况。无效:患儿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有复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婴幼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感染概率大[3]。主要与病毒感染、受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患儿主要有咳嗽、发热、咽部不适、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容易形成肺炎,给患儿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到损害,比例下降,出现失衡状态。体内炎性分子大量增加会到最后免疫功能减退,抗炎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4]。对症治疗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患儿免疫力减退不能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提升患儿的免疫力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优化治疗效果。

常规治疗主要选用抗生素、退烧药、止咳祛痰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排除痰液,抑制炎症分子,扩张支气管,可以控制患儿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对提升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不明显,复发率较高。所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抵抗力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匹多莫德属于免疫调节药物,是一种高纯度二肽,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加快淋巴细胞分化速度,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免疫指标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5]。临床主要应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且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匹多莫德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6]。口服溶液的吸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但是食物会影响生物利用度,所以,在服用时不能与食物同服,进食前后间隔2 h服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是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的一个原因,维生素AD滴剂是一种复方制剂,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满足患儿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维生素A可以修复呼吸道黏膜,加快T细胞、B细胞的增殖,恢复上皮功能,提高抵御病原菌的能力[7]。减少炎性因子、病原微生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提高患儿抗病毒能力。维生素D可以强壮骨骼,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具有抗感染作用[8]。长期服用容易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皮肤干燥、便秘、肿胀、恶心等症状,所以年幼患儿在使用时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特别是部分婴儿对维生素D十分敏感,在服用期间要密切关注患儿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免疫制剂、维生素联合使用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强化了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儿的耐受性好,可以放心使用。

本文中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了T细胞活性,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了治疗效果。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滴剂疗效确切,值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选用。

参考文献

[1]马杰.金坛市城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181-182.

[2]李科翔.补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20-21.

[3]赵小燕,张晓燕,王洁英,等.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滴剂佐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109-1111.

[4]刘富财.补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22-23.

[5]申琴玉.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37-38.

[6]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157-158.

[7]胡金平,李文莉,王超,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47-149.

[8]陈寄.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0):121-123.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维生素D;儿童;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具有维持人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和骨骼形成的作用[1],如维生素D摄入不足则会直接影响骨骼的快速生长,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病,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诱发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2]。维生素D自问世以来对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儿童佝偻病起着重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预防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疾病也有明显效果。但随着维生素D的广泛应用,维生素D中毒现象时有发生[3]。为了更安全有效的预防性应用维生素D,减少维生素D缺乏和中毒的发生,我们特别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儿童保健的362例儿童进行研究,已取得满意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儿童保健的36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出生后体检均无先天性疾病等异常情况且家长均能坚持随访。其中男童172例,女童190例,出生时体重2.4~4.3 kg,平均体重(3.4±1.3)kg。

1.2方法 指导所有研究对象家长科学喂养,在幼儿半个月时开始进行维生素AD的补充,夏季每天穿短袖户外活动2 h(可暂停补充维生素D);腹泻超过3次/d且大便性质改变的儿童应暂停维生素AD的补充。母乳和混合喂养的儿童每日服用一粒维生素AD滴剂(1500单位维生素A和3500单位维生素D);配方牛奶或母乳每天不足500 ml的儿童每日服用一粒维生素AD滴剂;每日配方牛奶量500~800 ml的儿童可隔日服用一粒维生素AD滴剂;每日配方牛奶量800 ml以上的儿童无需另外补充维生素AD。儿童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和混合喂养的儿童,配方牛奶每日摄入量不足500 ml的儿童每日服用1粒维生素AD滴剂;配方牛奶每日摄入量500~1000 ml的儿童隔日服用一粒维生素AD滴剂;配方牛奶摄入量>1000 ml/d的儿童无需另外补充维生素AD。所有研究对象6个月以前每个月随访1次,6个月~12个月则每2个月随访1次。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肝功能、碱性磷酸酶、磷、钙和C反应蛋白的检查,如研究儿童出现高血钙、高碱性磷酸酶等异常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并治疗。

2 结果

362例儿童在6个月时检查肝功能、碱性磷酸酶、钙和C反应蛋白均无异常,306例血磷略高于正常值范围;1岁时检查肝功能、C反应蛋白均为正常;17例血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值范围,其中3例为高血磷,但血钙无异常;261例血磷略高于正常值;2例高血钙;362例研究儿童在随访过程中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适量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仅2例出现佝偻病(患病率为0.55%),且为无典型临床表现的早期, 2例早期佝偻病患儿在6个月时检查无异常,1岁时发现早期佝偻病,经过全面调查发现,2例早期佝偻病儿童均有消化道疾病,患者期间均停服维生素D,因维生素D摄入不补导致佝偻病的发生,经维生素D3治疗后均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1例出现维生素D中毒。

3 讨论

众所周知,儿童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外露皮肤的紫外线照射合成和食入含维生素D的食物[4]。幼儿因季节、居住环境和大气污染的影响,很难通过光照合成所需的维生素D,因此,额外补充维生素D成为治疗和预防儿童佝偻病的最有效办法。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5],如在体内大量积蓄容易引起一系列非特异性中毒症状,应严格控制维生素D的摄入量,适当使用维生素,避免引起维生素D缺乏症和维生素D中毒。

美国儿科学会专家认为,幼儿自出生15 d开始应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直至青少年阶段;所有母乳喂养幼儿不论是否添加配方奶粉均应补充维生素D。本次研究儿童在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家长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维生素D的摄入剂量,如幼儿生长过快应及时了解维生素D的摄入情况,随访时详细了解维生素D的实际摄入量,及时检查,了解是否出现维生素D缺乏或中毒。幼儿6个月后因为奶量减少、辅食添加或母亲工作等原因,维生素D缺乏情况明显增多,应加强对6~12个月幼儿的特别关注。本次研究的所有幼儿均采用维生素D滴剂胶囊,每次挤入幼儿嘴里时均会有稍许残留,且有时会从幼儿嘴里溢出,虽然配方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但并不会出现维生素D中毒。研究发现,362例儿童经过科学的维生素D预防性补充,均未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且无1例出现维生素D中毒。

综上所述,从幼儿时期合理适量服用维生素D滴剂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同时避免维生素D中毒,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黄萍,宋芳,等.维生素D预防应用后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中毒情况随访[J].中医临床研究,2014,23(15):117-118,124.

[2]朱庆龄,盛晓阳.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3):235-237.

[3]陈虾,邓晓燕,叶郁辉,等.维生素AD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对预防婴儿维生素D缺乏病的效果与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5,15(12):1425-1430.

[4]邝炎波,曾丽,周永贤,等.我院6275例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1915-1917.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6篇

补充维生素D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建议:纯母乳喂养的2周~2岁的婴幼儿,每天应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奶量每天少于500毫升,每天应补充200单位的维生素D;每天奶量多余500毫升的宝宝,则无须补充维生素D。

很多奶粉中标示维生素D的含量都是用毫克或者微克来作为单位。维生素D的国际换算公式是1微克=40单位,用400单位减去配方奶粉中喝的维生素D,就是宝宝每天应该补充维生素D的量。

维生素A不用补

在建议里,我们会发现它里面并没有提及维生素A,这说明维生素A在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含量普遍上是比较充足的。大多数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只要妈妈的饮食均衡,母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不会少的。另外,宝宝添加辅食科学,也能保证维生素A的摄入。

还有喝配方奶粉的宝宝,基于配方奶粉中本身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如果宝宝每天摄入的奶量正常,也不会缺少维生素A。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用于预防性为目的来补充身体的元素,绝大多数能够用食物补充,就不要使用药物。除非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再来考虑使用药物。

为什么补充维生素D的

药品中都添加维生素A

原因很简单,这是担心在哺乳期妈妈饮食可能会不均衡,导致摄入的营养素不足。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错误的饮食认知观念、生活条件的限制、饮食习惯的特点导致哺乳期妈妈营养不均衡。有关研究机构的调研也发现,局部地区的确存在哺乳期妈妈的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但是,现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了,这个问题也应该不存在了。

建议选择维生素D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最好选择补充单独的维生素D。如果妈妈已经买了维生素AD滴剂,也不要烦恼,可以隔日给宝宝服用维生素AD滴剂。以后最好买单一成分的维生素D。

如果是喝奶粉的宝宝,能够按照推荐量喝,则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如果宝宝奶粉喝的比较少,可以根据情况补充一半量左右的维生素D。

服用胶囊型维生素D的

注意事项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7篇

治疗常规 ①Ⅰ期:清洁皮肤后,用维生素AD滴剂涂擦局部,每6小时1次。同时每2小时翻身1次,尽量不压碰皮肤发红一侧。②Ⅱ期: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抽吸水疱内渗液,用生理盐水洗净擦干,再用维生素AD滴剂加庆大霉素(尿毒症忌用),涂擦局部,每4小时1次,保持局部湿润,避免局部继续受压。③Ⅲ期:局部分泌物多时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创面,用生理盐水洗净,再加0.1%雷佛奴尔溶液浸湿无菌纱块湿敷创面,外加覆盖棉垫包扎,每日常规换药1次;创面净化后用维生素AD滴剂加庆大霉素浸湿凡士林纱布贴敷创面,外加覆盖棉垫包扎,每日换药1次。④Ⅳ期:可常规消毒清创,剪除坏死组织,按医嘱全身或局部合理选择抗生素。先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0.1%雷佛奴尔溶液洗净创面,再用0.1%雷佛奴尔湿敷创面,外加覆盖棉垫包扎,每4小时向纱布块内滴入0.1%雷佛奴尔溶液,每日常规换药1次,至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常规洗净创面后,用维生素AD滴剂加入庆大霉素浸湿凡士林纱布湿敷创面,外加覆盖棉垫包扎,每6小时向凡士林纱布内滴入维生素AD滴剂1次,隔日换药1次,直至愈合。

褥疮的中医治疗现状

云南白药 Ⅰ期褥疮,将药粉溶于75%酒精中调成稀糊状,用棉签蘸取涂于患处,每日3-4次;Ⅱ期褥疮按无菌操作法抽出疱中液体,将药撒于破溃处,无菌敷料包扎;Ⅲ期褥疮用过氧化氢或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去掉坏死组织,敷药,用无菌敷料覆盖,隔日换药。

生肌玉红膏 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溃疡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剪除坏死组织,再用0.02%呋哺西林溶液消毒溃疡面,75%酒精消毒溃疡面周围皮肤,烤灯(40-50W)局部照射15-20分钟,距离溃疡面50 cm,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肌玉红膏纱条贴敷溃疡面,外用无菌纱布覆盖,以胶布固定。

如意珠黄膏疮面用生理盐水清洗,清除坏死组织,将如意珠黄膏(当归、白芷、五倍子、珍珠粉、蜂蜜、凡士林、蜂蜡等)均匀涂于疮面,敷盖清洁纱布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

九华膏 Ⅱ期压疮用0.12%安尔碘消毒水疱及周围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疱内积液,涂九华膏于压疮创面,视创面好转程度调整九华膏的用量及换药时间,创面避免受压,帮助患者定时更换,1周为1个疗程。

麻油生肌散 使用时用络合碘消毒压疮伤口,再用消毒后的浸有麻油生肌散的纱布覆盖,上层再另盖一层无菌纱布,每天1次,待创面长出上皮后,改为2-3天1次。

肉桂天花粉 用0.5%碘伏消毒褥疮周围皮肤,Ⅱ、Ⅲ期褥疮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去其伪膜,然后用自制的中药肉桂天花粉敷于创面,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5天为1个疗程。

复方七叶莲液 用棉球蘸取浸泡液涂擦病人皮肤发生红肿或溃烂的病灶,每天3-4次。

三黄乳香油 用无菌棉签蘸取三黄乳香油由内到外轻抹创面,每2小时涂1次,对于溃疡较深、面积较大的创面,可将三黄乳香油浸湿纱条填塞,外敷无菌纱布固定,每天换药1-2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现状

庆大霉素与珍珠粉联合应用 清创后,将制备好的药粉均匀的洒在疮面上,药粉厚度约1 mm。为防止结痂过快,坏死组织的脱落及分泌物排泄不畅,用无菌油纱布覆盖后再用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待分泌物消失,有新生肉芽组织长出时,改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撒上药粉,不再包扎,形成结痂后自行脱落至痊愈。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儿佝偻病; 发病相关因素; 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 R59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14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79

佝偻病属小儿普遍多发的营养不良性病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骨骼发育不良,继而诱发该病症。虽然自80年代起,国家便强化了婴儿食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的兴起,近年来,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有了显著上升[1]。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210例小儿佝偻病患者为对象,探究该病症的发病因素及临床诊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210例小儿患者,均经确诊为小儿佝偻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70例。甲组中男30例,女

40例,年龄0~3岁,平均(1.5±0.5)岁;乙组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0~3岁,平均(1.6±0.5)岁;丙组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0~3岁,平均(1.4±0.6)岁,三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向患者发放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喂养方式等一般资料;孕次、孕周、产次及分娩方式等;家属健康状况;居住环境。

1.2.2 实验室检查 取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1.2.3 治疗方法 210例小儿佝偻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甲组70例予以维生素D3口服,乙组70例予以维生素D3肌肉注射,丙组70例予以鱼肝油与维生素AD滴剂口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皆恢复正常,行X线片检查表明钙预备带增厚;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皆接近正常,行X线片检查,表明有修复效果;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并无改善,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各项指标并未恢复[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小儿佝偻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属健康情况的关系

小儿佝偻病发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属健康情况有密切关系,乙组患儿中大部分采用母乳方式喂养,居住在平房,家属无慢性病史,发病率明显较低,与甲组和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维生素D3肌肉注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维生素D3口服以及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口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2.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治疗方法患儿血钙、血磷、血清25(OH)D3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各组患儿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乙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

3 讨论

佝偻病属我国婴幼儿的常见营养性不良病症,在南方地区,年龄不低于1岁的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在20%~30%,而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因此患病率可能更高一些,一般来说会达到20%~45%[3]。佝偻病属直接危害到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且发病率较高,其既属于营养缺乏性病症,又是代谢性病症,直接制约到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虽然佝偻病很少会直接危害到患儿生命,但是一旦发生显著症状,则会直接造成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如果不能尽早实现对小儿佝偻病的诊断、预防,久而久之使骨骼畸形,还会引发其他病症,一旦症状显著,由于机体抵抗能力已经下降、免疫功能不高,会直接诱发伴有肺炎、腹泻、贫血等诸多病症[4]。因此,加强对小儿佝偻病的宣教及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佝偻病的发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临床上在此过程中的表现一般有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于X线片结果中可见,有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以及密度加厚[5]。另外,由于小儿佝偻病患儿骨钙化不足,使其BALP活性增加,这些也都被认定为是小儿佝偻病的较关键特异指标。与患儿体征及一些辅助检查相结合,想要做到对佝偻病的诊断并没有多大困难,而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更为重要[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有着紧密联系,且婴儿于1岁内的患病率较高。且已有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光照的婴儿发病率要明显低于不进行或少进行户外活动、光照的婴儿,这是由于若充足接受日光照射,可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供应,由此,晒太阳及加强户外活动,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有效举措[7]。

另外,有学者认为,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感染与慢性疾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因此在治疗感染性病症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治疗佝偻病[8]。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母乳喂养小儿与人工以及混合喂养的小儿相比,佝偻病发病率低;就血清钙、磷及ALP各项指标来说,仅仅只能将人体近期维生素D3的营养水应出来,无法做到反应人体长期钙营养状况,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因此BALP测定应称之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对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的患儿存在明确疗效评价指标,可有效避免上述诸多药物的滥用,由于BALP对佝偻病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加之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等应用优点,与佝偻病诊断标准相结合,有促进早期发现、诊断,进行有目的性的治疗,有效避免钙、维生素中毒。

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维生素D3肌肉注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维生素D3口服以及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口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2.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结来说,采用维生素D3肌肉注射对小儿佝偻病具有确切疗效,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除了要强调药物预防之外,还应结合喂养、环境及父母健康状况等因素。

参考文献

[1]詹志晖,欧立平,黄楚君,等.小儿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临床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1):2329-2330.

[2]王学荣.小儿佝偻病与贫血及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探析[J].医药前沿,2014,17(32):164-165.

[3]赵俊玲.小儿佝偻病与贫血及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1):117-118.

[4]刘晓光.120例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4):126-127.

[5]崔煜环,薛均来,胡亮,等.浅谈小儿佝偻病的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188-189.

[6]梁荣梅.本地区小儿佝偻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94.

[7]刘亚莉,张苏,秦桂琼,等.小儿佝偻病与营养不良关系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9):1108-1109.

[8]段淑红.小儿佝偻病与贫血的发病情况及防控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0-11.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调配

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同,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如何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乡镇卫生院门诊药房配方时应该思索的问题。现在的药学工作模式已由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由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乡镇卫生院门诊药房作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连结医患关系的一个纽带,也是直接面向患者的一个重要岗位,窗口配方发药可以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里获得正确的用药指导,从而使药物治疗更有效,也使药剂人员的价值得到体现。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 药物的使用方法

1.1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某些药物如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可以直接将其涂于口腔治疗溃疡等。这些药物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配方发药时特别交代清楚,从而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1.2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 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代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1.3 退热药物的正确作用 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等,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门诊药房必须向患儿家属交代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笼统交代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称之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因此门诊药房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 ℃ 以上才需服用”,并告知2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1.4 同药异名 目前市场上同药异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克拉维酸钾羟氨卞青霉素咀嚼片)、铿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安奇颗粒(克拉维酸钾羟氨卞青霉素)、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维生素AD)、娃的福(维生素AD滴剂)、贝特令(维生素AD滴剂)均为维生素AD丸。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剂人员应向家长交代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 微生态制剂 如金双歧、妈咪爱、培菲康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40 ℃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1 h以上。

2 药物的使用剂量

大多数患儿家长是非专业人士,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药房药剂人员在配方发药时,对于剂量的交代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g、mg、ml。应直接交代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小格,便于患儿家属理解。

3 药物特殊的贮存条件

一些生物制品,如斯奇康、干扰素等和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培菲康等药物的贮存条件是有特殊规定的。一般适宜的贮存温度为2 ℃~8 ℃冷藏,若不注意贮存条件可能使药物效价降低,甚至提早失效。

4 其他

4.1 β-内酰胺类药物 如青霉素,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正常配药程序中应询问患儿家属是否为患儿做过皮试,在确定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时方能调配此类药物。曾经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儿在使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或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类药物时都应先皮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提高药物安全性。

4.2 其他药物的用药方法 有些药物应在饭前单独服用,如必奇是蒙脱石散,属于吸附剂,如饭后服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服时会降低自身疗效,也会影响其他药物发挥作用;多潘立同(吗丁啉)为胃动力及止吐药,空腹口服吸收迅速,30~60 min可达峰止血药浓度。胃酸的减少会影响多潘立同的吸收,应在饭前15~30 min服用,若在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舒可捷(硫糖铝)为胃黏膜保护剂,饭前20 min服用会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而大环内酯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所以应提醒家长让患儿饭后服用,以减轻副作用。总之,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乡镇卫生院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维生素ad滴剂范文第10篇

添加辅食原则

小儿出生时,各种营养素储备有限,而婴幼儿期,小儿迅速生长,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大,必须及时添加。加之这时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全完善,易发生紊乱。要根据婴幼儿不同时期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等。辅食添加要有原则如下:①按婴儿的营养需要与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每增1种,要试食3~5天,消化良好,再增加1种。如有异常,可暂停喂,数日后再从小量开始;②添加量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增加,制作应由细到粗,逐渐适应孩子的吞咽和咀嚼能力;③小儿患病或天气太热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以免消化不良;④小儿食量及消化能力因人而异,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灵活掌握。喂食耐心不能强迫;⑤不能以成人食物替代辅食,需专为婴儿特别制作,制作时注意少盐不甜和忌油腻的原则。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原因及预防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①发生原因:维生素D摄入不足包括因晒太阳少和饮食中摄取维生素D不够。小儿缺少户外活动,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少,由皮肤产生的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影响钙的吸收。人工喂养牛奶中钙磷比例不当(1.2:1)钙吸收率低。人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高。生长发育过快需要量多[2]。疾病影响。患有胃肠道疾病可使维生素D吸收减少;患肝、肾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作用,致钙磷代谢障碍;因疾病服用糖皮质激素可拮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②预防措施:室内阳光充足,每日定时开窗,多晒太阳。婴儿满月后要喂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浓缩的鱼肝油滴剂每天喂3~5滴即可。改进喂养方法,按时添加辅食。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健康教育。对家长进行佝偻病预防知识教育。指导如何进行日光浴,如何补充维生素D以及按摩肌肉纠正畸形的方法。

维生素A缺乏:①发生原因:维生素A为脂溶性。可溶解于脂肪。存在于乳类、鱼肝油、黄油蛋黄、动物肝脏中。饮食方面缺乏长期吃米粉,不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儿。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菌痢、肠结核,肝、胆道疾病,都能使脂肪吸收减少,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吸收同时减少,造成维生素A缺乏。②预防措施:婴儿满月后要喂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浓缩的鱼肝油滴剂每天喂3~5滴。婴儿4~6个月及时添加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开始从1/4服用逐渐增加到一个。还有动物的肝、肉汤粥、蔬菜粥及水果汁等。预防感染,婴儿免疫功能差,易患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腹泻等疾病,故注意保护。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应食用婴儿配方奶粉或维生素AD强化牛乳,或服维生素AD滴剂。按时添加蛋黄、肝等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辅食。

营养性锌缺乏症:①发生原因:锌缺乏与婴幼儿摄入富含锌的动物类食物不足有关,长期单纯母乳或牛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锌丰富的辅助食品;幼儿偏食、挑食或者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过少,而植物性食物过多,因植物性食物过多,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纤维素等能干扰锌的吸收。②预防措施:婴幼儿应选择性摄入含锌高的食物,如海产品、鱼类、畜禽类;避免植物性食物成分干扰矿物质的吸收;因膳食中钙和铁过高也可妨碍锌的吸收,故食用钙和铁强化食品时应该注意锌的供给;应注意对于锌缺乏的婴儿实施补锌治疗时,补锌时不能过量,大剂量锌会导致锌中毒。

缺铁性贫血:①发生原因:因乳类为贫血食品,4~6个月龄时婴儿体内储备铁已耗竭,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断奶食品[3];幼儿膳食不平衡,或因偏食、挑食等原因引起高生物利用率铁的膳食摄入不足;铁缺乏还与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叶酸等不足有关。②预防措施:婴儿期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婴儿从4个月起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泥、动物血、肉末等,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果汁、菜汁等;幼儿应注重膳食平衡,除提供足够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并供给足够的深绿色新鲜蔬菜和水果外,幼儿也可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食盐、饼干等;大力加强家长、幼儿园儿童的营养教育,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总之,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食物的品种、量及其合理的搭配。每天进餐均宜包括谷类、蔬菜和水果类、蛋白质类、油和脂肪类等。从而获得健康、均衡的平衡膳食。使婴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刑菁.护理学(中级)通关宝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378.

2 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143.

上一篇:复合维生素b范文 下一篇:维生素k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