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范文

时间:2023-02-21 10:08:31

维生素d3范文第1篇

上 海 王先生

其实维生素D3和α- D3是有一定联系,但不完全一样。植物中的麦角醇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骨化醇称维生素D2,紫外线照射动物的胆固醇产生的胆骨化醇称维生素D3,人体皮肤经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维生素D也是维生素D3。无论经食物吸收的D2、D3或人体自身产生的维生素D3都需经肝内25-羟化酶的作用,转化成25-羟胆骨化醇,它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储存形式。25-羟胆骨化醇再经过肾脏内的1羟化酶作用后,转化成1,25-二羟胆骨化醇,才能发挥肠内钙的吸收、钙磷代谢和骨矿化作用。

由于1,25-二羟胆骨化醇对骨发育起主要作用,因此报纸上常介绍说它可以和钙一起用于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但1,25-二羟胆骨化醇的生产成本高,因而制药部门用人工合成了α- D3,通常称之为“1阿法D3”。上海罗氏药厂生产的罗盖全(原名罗钙全)的成分为骨化三醇。其他商品名如阿法D3(阿法迪三)、法能、萌格旺,还有国产的霜叶红、立庆等,其成分均为α- D3。

维生素D3和α- D3都能促进骨骼矿化,有时就被相提并论,其实是有差别的。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主要是促进成骨,维生素D3符合儿童期需要,特别是婴幼儿和青春期快速成长的需要,可治佝偻病和生长痛。当然,α- D3也可以起同样作用,但两者价格差距很大,杀鸡何需用牛刀,太不划算。只有伴有肝肾疾病或婴儿手足搐搦时才需要用α- D3。剂量按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0.04~0.05微克计算,亦可每日一次给0.125~0.25微克口服,疗程视病情而定。

至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成人,此时成骨功能已不如儿童,而破骨作用增速。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间还有雌激素减退的因素,所以治疗时还需加用雌激素。Ⅱ型骨质疏松症主要指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机体逐渐衰老,部分细胞凋亡,1羟化酶功能不足,所以每日可用α- D30.25~0.5微克口服,比绝经期后的妇女更合适。当然,骨质疏松症还需要用抑制破骨作用的药物如密钙息等以延缓破骨作用的发生。此外,更需要多接触阳光、适当活动、互用钙剂或含钙食品促进康复。

俞淑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维生素d3范文第2篇

鱼肝油

顾名思义,是从海洋鱼类肝脏提取的油,多为黄橙色带鱼腥味,所以名称上常有鳕鱼、鲨鱼等字样。通常被加工成胶囊、滴剂,个别是固体片剂。其实形式无所谓,关键还是看含量。

鱼肝油的主要作用在于所含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A功能常见有两个:一是组成视觉细胞,维持正常视力的必需元素,缺乏维生素A就可能患夜盲症、视力下降。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维护黏膜、皮肤的健康,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也就是保护黏膜和皮肤,增强抵抗力。如果缺乏,就容易患皮肤干燥、角化,特别容易感冒、腹泻。

维生素D主要是促进对钙磷的吸收,以及骨骼钙化和牙齿生长。如果缺乏,婴幼儿容易患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年长儿和成人则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骼软化。

家长给孩子补充鱼肝油时,也要看其中维生素A和D的比例,根据每日建议量,0~3岁的维生素D一般每天400到800国际单位,维生素A则是其3倍剂量。

那鱼油和鱼肝油是一样的吗?答案是完全不同。鱼油主要成分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是大脑和视网膜中脂质的主要成分,所以才有吃了聪明、明目的说法。建议儿童DHA每天摄入量是100mg(毫克)。我们都说吃鱼聪明,其实就是DHA的作用,要达到那个效果,每天得吃10斤海鱼。EPA主要是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是儿童需要补充的重点。另外还有专门的DHA,来源有鱼油、藻类,差别不大,主要看含量。在购买DHA时,家长要注意,个别不良厂家把洋文的鱼油、DHA标签改成中文,冒充鱼肝油。

维生素AD

这个最多见于药厂生产的各种制剂。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婴幼儿维生素AD的摄入量比为3:1。0~3岁的宝宝应该每天坚持补充维生素AD。对于维生素AD的补充剂量,应该按照每日常规推荐剂量进行补充,维生素D一般每天400到800国际单位是安全、有效的,维生素A则是其3倍剂量,都是补充的安全范围。有人说维生素AD吃了中毒,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按照正常剂量补充就可以。

维生素D3

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衍生物(胆固醇熟悉吧?它们就是胆固醇转变过来的),其中以D2、D3最重要。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主要来自植物,作用较弱;维生素D3(胆钙化醇)作用更强。还要一种来源是阳光维生素,它是最重要的皮肤合成。我们身体表皮下面有一种物质叫7-脱氢胆固醇,在波长290~315nm的紫外线照射下,进行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维生素D,再在肝脏、肾脏进行2次羟化,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

医师建议,3岁以内婴幼儿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早产儿前3个月则需要800国际单位。

如何补充维生素D

问:母乳喂养的孩子需不需补充维生素D?

答:要补,每天400国际单位。问:吃奶粉的孩子需不需补充维生素D?答:如果每天吃奶量总量达到1000毫升,就不需要了。

问:补了鱼肝油还可不可以补维生素D?

维生素d3范文第3篇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它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钙,增强骨骼韧性和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此外还能预防很多慢性病像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自体免疫等疾病[1-3]。人体所需钙量因年龄、生理及病理等不同而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实验室前期制备了维生素D3和钙的复方制剂,为了控制该制剂中维生素D3的质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D3的含量。

1仪器与试药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KQ5200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J-TGL-16C_式高速离心机(无锡市瑞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复方钙片(本院自制);维生素D3对照品(1000611-200607,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乙醇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Venusil MP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25℃;进样量:20 μl。

2.2溶液的制备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5 mg的维生素D3对照品置于250 ml的棕色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使成为20 μg/ml的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该对照品溶液3 ml置于5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1.2 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放入研钵中研细成粉末,取粉末适量,精密称定后放入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ml乙醇,称重,浸润10 min后超声20 min,补足减失的重量。将溶液转移至离心管,放置离心机中以4000 r/min离心5 min。取离心后的上清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照复方钙片的制备工艺制备不含维生素D3的空白片,取该片适量放入研钵中研成粉末,以下操作同2.2.2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品溶液。

2.3系统适应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见图1。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图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且被测成分与相邻杂质峰分离良好。

2.4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吸取20 μg/ml对照品溶液0.3 ml、0.5 ml、0.8 ml、1.0 ml、1.2 ml、1.5 ml至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得维生素D3的回归方程为Y=66.16 X-1.910,r=0.9995。结果表明维生素D3在0.6~3.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显示峰面积的RSD为0.50%,表明精密度良好。

2.6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样品,精密称取6份,按2.2.2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成溶液,进样,结果显示峰面积的RSD为1.89%,表明重现性良好。

2.7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棕色瓶中室温放置0 h、2 h、5 h、7 h、8 h后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显示峰面积的RSD为0.64%。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有良好的稳定性。

2.8回收率实验 按处方比例称取原料药,将维生素D3分高、中、低三个剂量加入到空白辅料中。然后按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方法提取维生素D3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为2.02%,见表1。

2.9样品含量测定将三批复合钙片进行研磨成粉,取适量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处理。平行操作三份,见表2。

3讨论

为了确定辅料是否影响维生素D3的吸收,本实验制备了不含维生素D3的阴性样品溶液,在265 nm波长下检测,进样后观察,在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的位置无吸收峰出现,见图1 C。因此本实验选择265 nm作为测定波长,与历士旺等[4]选择波长不同。

依据参考文献[5],本实验考察了甲醇:水(95:5)作为流动相时的色谱系统,出峰时间较长,后调节甲醇的比例,发现改用甲醇作为流动相时,在15 min以内出峰,且峰形较好。

本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考察了提取溶剂(甲醇、乙醇、氯仿)、超声时间(10 min、15 min、20 min、30 min)、提取次数(一次、两次、三次)对维生素D3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次数为一次时维生素D3的峰面积达到最大值。

本实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复合钙片中维生素D3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时超玲,李社莉.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1型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医学综述,2014,20(11):2028-2030.

[2]周静,王晋平,周孝德,等.骨化三醇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4):116-119.

[3]Sarah Hewer,Robyn Lucas,Ingrid van der Mei,et al.Vitamin D and multiple sclerosis[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3,20,634-641.

[4]历士旺,赵亚平,张亚锋,等.HPLC法测定钙-D颗粒中维生素D3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2003,18(1):3-4.

维生素d3范文第4篇

关键词:溶血;ELISA;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转换生成的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调节机体钙、磷代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又被发现与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25羟维生素D3(25-OH Vitamin D3,25-OHD3)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循环活性形式。临床上常常检测血液中25-OHD3水平,用于评估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诊断儿童VD缺乏以及调整口服维生素D的用量等。目前检测25-OHD3主要方法有色谱法、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ELISA检测25-OHD3由于操作简单、标本用量少、成本低廉以及实用范围广而成为临床上检测25-OHD3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标本溶血对ELISA法检测25-OHD3水平的影响,以评价溶血标本25-OHD3结果的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5年7月~10月儿童保健科、儿科门诊及住院检测25-OHD3的儿童42例,年龄为2岁~6岁,男童15例,女童27例,剔除脂血和黄疸标本。

1.2试剂与仪器 25-OHD3检测ELISA试剂盒为广州菲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B15307;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瑞尔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洗板机和酶标仪均由雷杜公司提供;真空采血管和抗凝剂有湖北金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3标本采集与处理 真空采血法采集研究对象肘静脉血,EDTA-K2抗凝,摇匀,分成两管,一管用于制备溶血标本,然后以4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浆,不能及时检测的血浆标本置于-20℃冷藏,避免反复冻融。

1.4方法

1.4.1溶血标本的制作 将分出的一管EDTA-K2抗凝血,利用物理震荡方法制备溶血标本。

1.4.2将正常标本和制作的溶血标本离心,取血浆用于检测。

1.4.3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检测溶血标本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1.4.4按照ELISA试剂盒操作步骤同时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浆25-OHD3,每个样本均做平行孔,取均值。高值和低值质控均在控。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配对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

2.1正常标本与溶血标本血浆25-OHD 3水平的差异 溶血标本血浆25-OHD3水平(57.6±22.3)nmol/L明显低于正常标本(65.4±19.1)nmol/L,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t=23.134,P

2.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与25-OHD 3偏倚的相关性 偏倚Bias=(正常标本血浆25-OHD 3-溶血标本血浆25-OHD 3)/正常标本血浆25-OHD3×100%。将溶血标本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与偏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92,P

图1 游离血红蛋白与25-OHD3偏倚的相关性

3讨论

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脏和肾脏代谢后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后者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该磷代谢的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促进钙的吸收是其主要功能之一。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缺钙、佝偻病发生之前数月就已经开始缺乏,因此,定期测定体25-OHD3是预防佝偻病发生的重要措施。Belderbos ME等研究表明[1],低脐带血25-OHD3的婴儿在1年之内更加容易发生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曲辉等也发现[2],体内维生素D不足的儿童更加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不难推测,定期测定婴儿与儿童血浆中25-OHD3,及时补充及处理,对提高儿童免疫功能及预防呼吸道感染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测定25-OHD3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和免疫学方法。临床上用的较多的是ELISA测定25-OHD3。ELISA是结合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催化的敏感性建立起来的便捷、经济的免疫学方法,操作简便,实用范围广,但是影响因素较多。不少学者已报道[3-5],溶血可干扰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艾滋抗体的检测,造成假阳性的结果。本研究中,溶血标本血浆25-OHD3明显低于正常标本,而且在一定的溶血程度范围内,检测受干扰的程度与标本中游离血红蛋白呈正相关,说明溶血越厉害,25-OHD3检测值越低。这可用游离血红蛋白吸附于反应孔来解释:本研究检测25-OHD3采用的是竞争法,颜色越深,25-OHD3值越低,因此,当游离血红蛋白吸附于反应孔时,催化TMB产生颜色反应,导致颜色加深,结果是导致检测结果降低。因此,我们在临床检测25-OHD3的工作中,如碰到溶血标本,应该通知临床重抽标本,对于没法重抽的"让步检验"标本,应与临床进行沟通,告知溶血对结果的影响,以免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elderbos ME,Houben ML,Wilbrink B,et al.Cord blood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J].Pediatrics,2011,127(6):e1513-e1520.

[2]曲辉,康凯,付姝丽,等.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22):1738-1739.

[3]何星,黄小明.溶血标本在ELISA二步法中对HBsAg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900-902.

[4]薛俊太,邓翠华,王惟,等.溶血标本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中对HBVM测定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26-1127.

维生素d3范文第5篇

骨质疏松的症状及危害

骨质疏松较轻时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乏力。严重者机体活动受到明显障碍,日久下肢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可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发生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骨折,但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65岁以上妇女中,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折,导致身高缩短、体重下降、身长缩短、驼背(上背弯曲)以及慢性疼痛。上述椎体病变如引起胸廓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由于骨质疏松通常是无症状的过程,往往突然骨折时才被发现。

骨的强度和完整,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之间的平衡。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女子自40岁,男子从50岁起,成骨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破骨细胞对骨吸收功能加强,骨量趋于下降,骨的机械强度降低。这一过程加上遗传、内分泌、营养、药物和疾病等因素,如性激素分泌减少、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老年人进食少从而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户外运动减少等,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为:缓解疼痛;维持或增加骨量;预防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综合征治疗药物主要有三类,骨转换抑制剂、骨形成刺激剂和骨矿化药物。包括钙、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临床显示,57%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普遍存在钙吸收不足、血清1,25-(OH)2D3减少。而1,25-(OH)2D3为活性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是维持正常钙吸收的必须物质。这证明普通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尤其是不经常接受阳光照射的人群。因此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是有意义的。

有研究报道,15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6个月内一次性服用胆维丁乳(英康利)1支(15毫米含维生素D330万单位),同时每天服用钙剂300毫克,观察6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变及测定其生化指标改变。15人中有11人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脚跟痛、腿脚抽筋或持重物疼痛,治疗后均有所缓解;胆维丁乳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增高骨量有一定效果,椎体的骨量(BMC)和骨密度(BMD)均较治疗前有提高,股骨上段骨密度增加较椎体更为明显;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好转。

维生素d3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妊娠晚期;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抵抗;骨代谢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016-03

妊娠晚期指妊娠28周至分娩结束,进入妊娠晚期后,多数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1]。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衍生物,具有维持钙磷浓度、增强肌力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①促进小肠黏膜合成钙结合蛋白,促进钙吸收;②刺激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③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刺激骨钙素合成和分泌,使骨间叶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吸收骨质;④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调节免疫功能[2]。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部分患者因维生素缺乏导致肾脏功能障碍,造成胎盘损伤,影响胎儿骨骼发育[3]。目前,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对胰岛素抵抗、骨代谢的相关关系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晚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HOMA-IR、PTH、BALP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对胰岛素抵抗、骨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到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84例,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分为妊娠晚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晚期健康组。妊娠晚期糖尿病组39例,年龄22~34岁,平均(26.8±2.1)岁,孕28~39周,平均(37.2±2.2)孕周,体重指数为(27.6±3.1)kg/m2;妊娠晚期健康组45例,年龄21~35岁,平均(26.3±1.7)岁,孕29~38周,平均(37.8±1.7)孕周,体重指数为(27.2±3.4)kg/m2。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4],即于妊娠24~28周给予75 g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1 h、2 h血糖浓度,若上述指标中有1项超出上限值(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2)排除标准:①具有高血压病史者;②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③其他代谢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除外)。

1.3方法

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立即用D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LDL-c、HDL-c、FBG水平。使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FINS、血清25-羟维生素D3、PTH及BALP水平。

1.4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5]:高于75 nmol/L为维生素D3良好;(50~75)nmol/L为维生素D3正常;(25~50)nmol/L为维生素D3不足;不足25 nmol/L为维生素D3缺乏。HOMA-IR=(FBG×FINS)/22.5[6],并采用In进行正态分布转换。对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HOMA-IR、PTH、BALP进行相关性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逐项输入计算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TG、LDL-c、HDL-c、FBG、FINS比较

两组TG、LDL-c、HDL-c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糖尿病组FBG、FINS明显高于妊娠晚期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25-羟维生素D3、HOMA-IR、PTH、BALP比较

两组25-羟维生素D3、HOMA-IR、PTH、BAL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由紫外线照射7-脱氢胆固醇形成[7]。妊娠晚期,胎儿生长迅速,处于骨质钙化阶段,需要大量的维生素D支持,部分孕妇可能因未及时补充造成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胰岛素抵抗正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8]。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关联性归因于胰岛素抵抗增加[9]。

为了客观评价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对胰岛素抵抗、骨代谢的影响,我们对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和健康孕妇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TG、LDL-c、HDL-c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糖尿病组FBG、FINS明显高于妊娠晚期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证实,妊娠晚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不足,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关系,对骨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妊娠期孕妇多晒太阳,多户外活动,多食用深海鱼、牛奶、鸡蛋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参考文献]

[1] 朱科俊,李晓峥. 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晚期可疑羊水过少的效果[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16(1):66-68.

[2] Naghii MR,Ebrahimpour Y,Darvishi P,et al. Effect of consumption of fatty acids,calcium,vitamin D and boron with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on bo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tabolic hormones in rats[J].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12,50(3):223-231.

[3] 刘金霞,项洁,卜瑞芳,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115-119.

[4] 杨慧霞. 妊娠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及其启示[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81-83.

[5] 周燕,凌雁,李晓牧,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4):298-300.

[6] 李永霞,侍冬成,闫丽娟,等. 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糖基化终产物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2):189-192.

[7] Lamb JJ,Holick MF,Lerman RH,et 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of hop rho iso-alpha acids, berberine, vitamin D3, and vitamin K1 produces a favorable bone biomarker profile supporting healthy bone metabolism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 Nutrition Research,2011,31(5):347-355.

[8] Barazzoni R,Zanetti M,Cappellari GG,et al. Fatty acids acutely enhance insuli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ause insulin resistance by increasing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and 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I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activation in rat muscle, in the absence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J].Diabetologia,2012,55(3):773-782.

[9] 钱荣立. 解读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方案”的立场声明[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5-6.

[10] 张薇. 孕期增重与妊娠晚期游离脂肪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20-122.

[11] 黄文卿,范玲,刘韬,等. 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 D3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相关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4):1445-1449.

[12] Guo J,Song L,Liu M,et al. Fluorescent ligand-directed co-localization of the parathyroid hormone 1 receptor with the brush-border scaffold complex of the proximal tubule reveals hormone-dependent changes in ezrin immunoreactivity consistent with inactivation[J]. Biochimicaet Biophysica Acta Molecular Cell Research,2012,1823(12):2243-2253.

[13] 郑振,李世云,李勤,等. 不同维生素D制剂对育龄女性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26-628.

[14] 涂国卿,邹来勇. 热敏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481-482.

[15] 胡桂玉,胡长英. 永安市2758例0~3岁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32):4089-4090.

维生素d3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维生素D3;葡萄糖酸钙片;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已列为我国儿童保健中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1]。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采用维生素D3滴剂囗服预防佝偻病患者, 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01~2013.01在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70例(男39例/女31例), 年龄6个月~3岁, 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参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医诊疗指南》[2]。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 年龄(16.4±4.1)月。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4例), 年龄(16.9±3.8)月。两组佝偻病患儿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对照组:葡萄糖酸钙片(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3279) , 口服, 一次1~4片, 3次/d。②观察组:葡萄糖酸钙片口服, 一次1~4片, 3次/d;维生素D3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1450)口服, 1~2滴/d。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均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

1. 3 疗效评价 分别观察两种药物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3]。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①痊愈: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症状消失;②好转:枕秃、颅骨软化、肋外翻、鸡胸等减轻或消失;③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 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 P

2. 2 两组LP活性测定值的比较 观察组BALP正常率88.57%优于对照组65.72%, 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185, P

3 讨论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 引起钙、磷代谢紊乱, 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4], 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婴幼儿。文献认为, 佝偻病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5]。花良枝等[6]对394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及实验室检查, 结论认为孕母加强户外活动和服用维生素D是预防先天性佝偻病有效方法。葡萄糖酸钙片为矿物质类非处方药药品,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 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以及钙的补充[7], 本研究采用葡萄糖酸钙片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生物代谢率最高的一种活性形式, 具有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 促进牙齿健全的效果。车千红等[8]比较不同剂型维生素D与铁锌钙或单纯钙剂联合治疗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 结论认为婴幼儿佝偻病治疗初期应选用大剂量维生素D3联合铁锌钙治疗效果更佳,且长期铁锌钙合剂治疗不会造成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在本次研究中, 笔者在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钙片治疗;在观察组给予葡萄糖酸钙片联合维生素D3滴剂治疗。结果表明, 观察组显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2.86%, 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BALP正常率88.57%优于对照组65.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维生素D3滴剂能有效治疗及预防佝偻病。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王卫平, 常立文, 等.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0-150.

[2] 丁樱,任献青,韩改霞,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 2012, 8(1):1-3.

[3] 张晓玲.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治疗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吉林医学, 2012, 33(29):6335-6335.

[4]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3):190-191.

[5] 周建烈, 陈炜俊.美国儿科学会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2008年指南简介.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9, 17(3):184-184.

[6] 花良枝, 章秀, 范玉荣.铜陵地区先天性佝偻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安徽医学, 2010, 31(5):511-512.

[7] 丛冕.儿童晚发性佝偻病20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20-21.

维生素d3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D3;结果对比;方法学验证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95-02

维生素是各种生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近年来,随着多种复合维生素保健品的广泛应用,建立对这些维生素的简单、快速、准确的处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1]。大量文献报道[1-12],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测定维生素类的方法,应用广泛。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当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的能力下降,成骨作用受阻,甚至发生骨盐再溶解,形成儿童佝偻病或成人骨软化症[2]。维生素D遇光、氧气、热等易变质,处理过程可能导致目标物损失, 甚至可能检测不出。故开发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的样品处理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研究部分

1.仪器、对照品与试剂

EQ-500超声波清洗器; Waters UPLC 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XP-205型电子分析天平;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EMS-50型磁力搅拌水浴锅;R-202旋转蒸发器。

维生素D3对照品(来源:DR;批号:11019,纯度:99.7%);正己烷(AR);95%乙醇(AR);石油醚(Ⅰ)(AR);氢氧化钾(AR);抗坏血酸(AR);甲醇(HPLC);一级用水。

2.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对比

2.1 色谱条件

Agilent Poroshell EC-C18色谱柱(2.7μm,10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97:3);流速为 0.7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64nm;进样量为8μl。

2.2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维生素D3对照品1.95mg至500ml容量瓶,加95%乙醇超声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对照品储备液的浓度校正

以95%乙醇为空白,在264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平均吸光度为0.1808,校正浓度为3.91341μg/ml(校正浓度(μg/ml)=平均吸光度/462×10000,462为维生素D3 1%比吸光系数)。

2.4 对照品工作液的配制

精密吸取2ml、3ml、5ml、10ml、15ml对照品储备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3130728μg/ml、0.4696092μg/ml、0.782682μg/ml、1.565364μg/ml、2.348046μg/ml。

2.5 处理方法

2.5.1 样品处理

称样:选择连续的3个样品批次,精确称取试样约0.5g,置于250ml锥形瓶中,用50ml 50℃的水使其分散均匀。(同时精密量取维生素D3对照品储备液2ml,做加标回收试验,加标量为7.82682μg)。

皂化:于上述处理的试样溶液中加入100ml维生素C的乙醇溶液(1.5%)、30ml氢氧化钾溶液(500g/400ml),盖上瓶塞。放在磁力搅拌水浴锅上(温度控制在53℃±2℃),磁力搅拌皂化45min,取出立刻冷却到室温。

提取:用少量的水将皂化液全部转入5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石油醚(Ⅰ),轻轻摇动,排气后盖好瓶塞,室温下振荡10min后静置分层,将水相转入另一500ml分液漏斗中,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萃取。合并醚液,用水洗至近中性。醚液通过无水硫酸钠过滤脱水,滤液收入圆底烧瓶中。

浓缩:于旋转蒸发器上在40℃±2℃充氮条件下蒸至近干(绝不允许蒸干)。残渣精密加入10ml 95%乙醇,超声波提取溶解,过滤,即得。

2.5.2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工作液与供试品溶液各8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浓度为0.3130728μg/ml至2.348046μg/ml范围内,维生素D3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28×104X-7.24,相关系数为0.9999517,线性关系良好。

2.5.3 法率上胶溶解、磷的能力下降,成骨作用受阻,甚至发生骨盐再溶解,测定结果

通过计算,方法1的回收率为90.59%,扣除回收率后的样品含量为:

2.6 处理方法

2.6.1 样品处理

精密称取试样约0.5g,置于50ml离心管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正己烷=(9:1)溶液10ml,拧紧管塞,于超声波清洗器中60℃超声提取30分钟,并不时振摇,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即得。

2.6.2 测定结果

通过计算,方法2的回收率为96.74%,扣除回收率后的样品含量为:

2.7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对比:

表3 结果对比

3.处理方法2的方法学验证

3.1 线性关系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D3对照品1.95mg至500ml容量瓶,加95%乙醇超声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3ml、5ml、10ml、15ml对照品储备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3130728μg/ml、0.4696092μg/ml、0.782682μg/ml、1.565364μg/ml、2.348046μg/ml。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工作液8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维生素D3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28×104X-7.24,相关系数为0.9999517。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3130728μg/ml至2.34804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2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工作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5次,测得维生素D3峰面积的RSD为0.3%。

3.3 稳定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分别于0,2,4,8,12,18h进行测定,维生素D3峰面积的RSD为0.7%,表明在18h内稳定。

3.4 重复性试验

取批号为20140701e的样品共6份,按方法2的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处理,依法测定,测得平均含量为1.239 mg/100g,RSD为1.6%。

3.5 加标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0.5g样品共9份,分成3组,每组3份。第一组精密加入1.6ml对照品储备液,第二组精密加入2.0ml对照品储备液,第三组精密加入2.4ml对照品储备液。按方法2的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处理,依法测定,结果如下:

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1.0%(n=9)。

4. 结论

方法1为国家标准 GB 5413.9-2010所使用的方法,方法2为优化后的处理方法。通过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对比及方法2的方法学验证,证明两种测定方法均科学有效。而且两种方法得出的含量均在规定范围之内(0.825~1.650 mg/100g),含量相差小,能对汤臣倍健维生素A维生素D软胶囊(儿童型)中维生素D3的含量起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而方法2的样品处理方法更为快捷简单,耗用时间短,溶剂使用量少,能够节省检验成本,提高人员利用率,更适合本企业使用。

5.讨论

(1)经过紫外光谱扫描,维生素D3在26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选择264nm作为检测波长;

(2)流动相中甲醇与水的比例经过试验,当比例为(97:3)时样品中维生素D3与其他物质的分离度较好,且维生素D3的保留时间适中;

(3)在方法1中,当使用石油醚(Ⅰ)进行萃取后静置,有部分样品会出现乳化现象。当出现该现象时,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或者95%乙醇,即可消除该现象;

(4)经过试验,方法2的样品在超声提取结束之后,置于冰箱,在-18℃冷冻30分钟再进行离心,过滤,色谱图中的杂质峰明显变少。

参考文献

[1]宋金春,李韵秋,曾俊芬.HPLC法测定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D2、维生素A与维生素E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7,18(31):2456-2457.

[2]许强,刘金生,王轶鹏,张志涛,孙晓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J].理化检验-化学手册,2011,47(10):1168-1172.

[3]曹晶萍,陈海波,高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A、D3、E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0):804-806.

[4]张明晶,关士海.保健食品中维生素D3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02-103.

[5]李青.维生素D3测定方法的比较[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2,7(6):21-22.

[6]胡鑫鹦,盛翠凤.两种方法测定维生素D3含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197-197.

[7]张学农,周慧,苗爱东,王萍,王新玲.正相高效液相测法定碳酸钙颗粒剂中微量维生素D3含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5(1):39-41.

[8]黄敏,黄增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鱼肝油制剂中维生素A的含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3):600-601.

[9]钱玲慧,廖佳宇,李亚妮,莫晓帆,马丽,姚彤炜.测定维生素A的三种方法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43-48.

[10]刘红河,尹江伟,仲岳桐.HPLC-DAD同时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D、E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09):1047-1049.

[11]王乔飞.HPLC法测定多维片中痕量维生素D3的含量[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19(3):83-84.

[12]李东文.HPLC检测复合鱼肝油制剂中维生素A含量的可行行性[J].河北医药,2013,35(12):1986-1987.

作者简介

维生素d3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尿毒症脑病;血液透析;活性维生素D3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1-812-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1.025

尿毒症脑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阶段,主要是毒素在体内蓄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致脑内血循环障碍,但尿毒症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而且目前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欠佳。我院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疗法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疗效显著,且目前国内鲜见报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毒症脑病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51.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高血压肾病9例,狼疮性肾炎5例,痛风性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6例,梗阻性肾病2例,多囊肾病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9~26个月;入院前均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707~2 600 μmol/L,尿素氮35.5~58.6 mmol/L。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脑病的诊断标准[1],并具有以下一项以上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抽搐或癫痫发作、昏睡及昏迷。经脑电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及相关检查后排除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肝性脑病、失衡综合征、铝中毒等其他疾病。48例随机分为大剂量活性VitD3脉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组(观察组,n=24)和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n=24),两组在年龄、性别与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支持疗法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用瑞典产Gambro AK 95血透机、Gambro透析器(面积1.3m2)、血路管;Baxter碳酸氢盐透析液,控制血钠浓度138~142 mmol/L,血流量180~250 ml/min;用颈内静脉插入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全身肝素化抗凝,普通肝素钠首次剂量10~20 mg,以后每小时追加10 mg,有出血倾向者用低分子肝素(速碧凝)2500~5000 IU一次注入;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超滤量每次1.0~2.5 L;首次透析2 h,以后每次递增0.5 h,最长4 h;首次透析后,隔日透析1次,1周后改为每周2次,共观察4周。为防止透析失衡综合征,诱导透析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静脉滴注50%葡萄糖溶液40~6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00 ml或20%人血白蛋白50 ml。

除上述治疗措施外,观察组在透析后给予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活性VitD3(罗盖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μg,每周2次,共4周;对照组不给予罗盖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透析后4周的疗效治愈:尿毒症脑病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尿毒症脑病症状缓解;无效:尿毒症脑病症状无明显缓解。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记为有效率。

1.3.2 检测项目 检测透析前(治疗前)及透析后第4周(治疗后4周)清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计算钙磷乘积(Ca×P)。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AKx-〗±s)表示,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24例中治愈17例,好转6例,无效1例;对照组24例中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9例,两组的疗效不同(Hc=5.104,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8%(23/24),高于对照组的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4周,观察组的血BUN、Scr、血钙、血磷、PTH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血BUN、Scr和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血钙高于对照组,血磷、钙磷乘积和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

3 讨论

尿毒症脑病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出现在透析治疗前,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倾向于是尿素氮、血肌酐、胍类、有机酸等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酸中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发脑和周围神经代谢紊乱。有研究[2]报道尿毒症脑病与某些中分子毒物在体内蓄积有关,中分子毒物如β2微球蛋白、胍基琥珀酸等在体内潴留,抑制了K+Na+ ATP酶的活性,造成能量代谢障碍,离子转运异常,进而导致神经突触功能受损,延缓神经冲动的扩布,导致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病变。另外,PTH已明确是具有神经毒性的物质,PTH也可能是引起脑细胞内钙离子代谢紊乱,使神经突触功能受损,信息加工处理功能障碍,导致尿毒症脑病的发生[3]。尿毒症脑病常规药物治疗及单纯血液透析效果欠佳,虽然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对尿毒物质有较高的清除率,如可清除β2微球蛋白、PTH等中、大分子致病物质[4],但因其价格昂贵且受血透室设备条件限制而不易普及。本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疗法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与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的疗效不同,观察组的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62.5%),P<0.01。

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血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甚至与同期无尿毒症脑病的慢性肾衰竭常规透析患者透析后血PTH[(311.7±40.7)ng・L-1]的水平相当,推测与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治疗有关。VitD3在体内形成的1,25-(OH)2D3能增加钙的吸收并激活钙结合蛋白基因间接抑制PTH分泌,且能直接在基因水平上抑制PTH的mRNA合成,使钙调定点下移从而抑制PTH的形成与分泌[5,6]。

使用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治疗的不良反应是高钙高磷血症。但未经特殊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多为低钙高磷状态。本研究中,所有纳入研究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脑病患者的钙磷乘积小于65,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治疗后4周钙磷乘积也无明显变化,故使用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治疗是安全的。故大剂量活性VitD3间歇疗法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17-1420.

[2] NICHOLLS A J,Nervous Systen//DAUGIRDASJ T,ING T S. HandBook of Dialysis[M].2nd ed.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4.673-683.

[3]林善锬.当代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781-782.

[4]李明喜,李学旺.在线高容量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3):252-253.

[5]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8-440.

维生素d3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儿童;舟山;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1-0006-03

维生素D是人体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维生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参与对激素合成及活性的调节,对于甲状腺的功能以及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尤其对于婴幼儿,维生素D是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1]。维生素D缺乏能引起发育迟缓以及佝偻病等疾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起骨质畸形。维生素D是在体内经转化合成的维生素类,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病例较为常见[2],维生素D在发挥生物活性前需要转化为25-羟维生素D3或1,25-二羟维生素D3[25-(OH)D3和1,25-(OH)2D3],因此对其转化活性成分的检测是判断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理想指标。为了评估舟山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本文对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1 420例婴幼儿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其中男796例,女624例,年龄1~5岁,平均(3.2±1.6)岁,并排除伴有先天性疾病患儿、肾病患儿以及应用激素可能影响维生素D代谢患儿。接受调查儿童家长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受检儿童清晨禁食水4 h,抽取静脉血1 mL,低温离心血清,保存于深低温冰箱,分批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静脉血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试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原装进口,检测过程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及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

1.3 判断标准

受检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制定[3],其中低于50 nmol/L为Vit D缺乏,(50~75) nmol/L为Vit D相对缺乏,(75~375) nmol/L为Vit D正常。在相关因素及影响因素分析中维生素缺乏及相对缺乏判定为维生素D缺乏。

1.4 相关因素调查

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既往健康状况及疾病史、既往应用药物情况、儿童喂养方式、食欲状况、健康状况、户外活动时间、鱼肝油服用情况及患病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情况,研究对象经济条件按受调查者自述,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者判定为较好,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者判断为较差。

1.5 相关因素赋值

相关因素调查结束后进行赋值,年龄:1~3岁=0,4~5岁=1;性别:男=0,女=1;季节:夏秋季=0,冬春季=1;喂养方式:母乳喂养=0,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1;户外活动:时间≥2 h=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独立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因素

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124±39.6) nmol/L,在建议参考值范围内,其中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为7.3%(104/1 420),维生素D相对缺乏发病率为14.9%(212/1 420)。

2.2 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相关因素

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季节、户外活动时间、厌食、经常腹泻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性别、喂养方式、经济条件及父母文化程度与维生素D缺乏无关。见表1。

表1 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3缺乏相关因素分析

2.3 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厌食及经常腹泻是舟山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及规律服用鱼肝油是舟山地区儿童保持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见表2。

表2 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包括D3及D2两种形式,其中维生素D3是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D3通过其代谢活性产物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生理作用,25-羟维生素D3的半衰期较短,能够稳定地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维生素D对于人体钙盐的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有激素样作用,也是多种激素的前体物质,能够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维生素D与受体的作用通过代谢产物25-羟维生素D3实现,与受体结合后能够调节细胞核内受维生素D反应原件调控基因的表达活性,从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发挥作用。维生素D能够维持正常的钙磷水平,并且能够对甲状旁腺的功能进行调节[4,5],维持肾小管对钙磷的正常排泄水平,在维生素D缺乏时,钙盐代谢障碍,能够引起儿童的骨质发育障碍,导致佝偻病的发生[6],甚至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除了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维生素D尚且能够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此外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的疾病发病具有相关性,说明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维持生长发育及机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D通过外源性直接摄入的很少,大部分维生素D是通过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D原或麦角固醇,皮肤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化成维生素D,因此维生素D缺乏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病例发病率较高,引起骨质的发育障碍,甚至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对于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重点内容之一[7]。虽然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及儿童保健意识的提高,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维生素D缺乏的病例并不少见,维生素D缺乏后并不会马上表现出临床症状,需要经过半年至1年的持续维生素D低水平才会引发较为明显的骨质改变等,因此维生素D的检测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8]。维生素的直接检测较为困难,目前多将其代谢活性产物25-羟维生素D3作为间接检测指标,在对舟山地区的1~5岁儿童检测发现,1~5岁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为(124±39.6)nmol/L,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维生素D缺乏及相对缺乏的比例为7.3%及14.9%,仍然值得注意。

儿童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发病人群,维生素D能够直接从食物中获取的非常少,而且外源性的维生素D及维生素D原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参与,而且需要良好的肠道功能及肝脏功能,伴有肠道吸收功能不良者能够影响维生素D原的吸收,维生素D原吸收后要经过紫外线照射才会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经血液转运到肝脏,在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25-羟维生素D3,因此在摄入、吸收及转化等过程的异常均可能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地区接收调查的1 420名儿童的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季节、户外活性时间、厌食、经常腹泻、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父母的文化程度均与儿童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具有相关性,婴幼儿是维生素D3缺乏的主体人群[9],0~3岁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比例较高,其可能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较快以及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不足有关。户外活动时间及季节是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的因素,维生素D原需要接收紫外线照射后才能合成维生素D,进行户外活动接收足够的日光照射是保证维生素D能够合成和满足需要的保证,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或日光照射少于2 h的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大大增加,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户外活动是维生素D维持生长水平的保护性因素,说明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必要性[10]。而在对季节因素的分析中发现,季节因素与维生素D缺乏具有相关性,冬春季节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高于夏秋季节,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但是本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冬、春季节时冷空气仍较为明显,导致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而且日照时间及日照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冬春季节需要适当进行足够时间的户外活动,或者选择户内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足够时间的日光浴,保证维生素D的体内合成过程,降低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但是目前对于室内日光照射是否能够改善维生素D的合成尚存在争议[11],有研究认为普通玻璃中含有的金属氧化物能够吸收紫外线,降低紫外线的强度,因此要适当延长光照的时间。患儿的饮食情况、肠道功能以及外源性维生素D的补充情况与儿童维生素D的水平密切相关,而且在进一步分析中也发现,厌食及经常腹泻是儿童维生素D降低的危险因素,而规律服用鱼肝油是维持正常维生素D水平的保护性因素,动物性的维生素D原是维生素D合成的原料,在肝脏、深海鱼类等食物中含量较为丰富,厌食、偏食的儿童难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原,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几率增加。维生素D主要在空肠及回肠吸收,而且在吸收过程中需要脂肪的参与,经常腹泻的患儿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过短,维生素D原不易充分吸收[12],而且腹泻患儿多具有脂肪吸收障碍,也不利于维生素D原的吸收,从而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父母的文化程度同维生素D缺乏具有相关关系,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家长对维生素D科普教育内容认知及了解程度较高有关[13],因此在科普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群还要区别对待,保证科普教育的效果。

经济条件以及喂养方式与维生素D缺乏无明显相关性,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及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加大[14],其与儿童的辅食习惯、喂养条件不同有关[15]。舟山属我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而且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儿童的营养要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其可能是差别不明显原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母乳中含有合适的钙磷比例有利于吸收,但是仍然要适量补充维生素D[16],而辅食中的钙磷比例及利用度多难以达到母乳的条件,虽然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几率无明显提高,但是仍然可能存在缺钙等营养障碍,要更加注意对钙的补充。

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相对缺乏的发病率约为22.2%,略低于其他地区大规模的调查结果[17,18],但是仍不容忽视,在对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大多数与儿童的喂养及生活方式有关,如户外活动不足、偏食以及鱼肝油补充不充分等,因此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仍然要加强宣传力度,注意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改善本地区儿童保健预防工作的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亚茹,马学梅. 2008《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的预防》解读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3):174-176.

[2] 王盈盈,蔡丽如,陈丽娜,等.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询楼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19(8):119-120.

[3] Meguid NA,Hashish AF,Anwar M,et al. Reduced serum levels of 25-hydroxy and 1,25 -dihydroxy vitamin D in Egyptian children with autism[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0,16(6):641-645.

[4] 张霞娟,鲍莉芳,鲍舟君,等. 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钙磷水平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5-7.

[5] Ladhani S,Srinivasan L,Buchann C,et al. Presenta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J]. Arch Dis Child,2004,89(8):781-784.

[6] Xiang W,Kong J,Chen S,et al. Cardiac hypertrophy in 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mice: role of the systemic and cardiac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s[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5,288(1):E125-E132.

[7] 田娟娟,于艳丽. 荣成地区3260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9):122,112.

[8] 马兰,辛德莉,田悦,等. 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佝偻病的关系[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73-1474.

[9] 王方,景尉,吴桂芬,等. 广州市201例0-6岁婴幼儿25羟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研究[J]. 天津药学,2011,23(4):38-40.

[10] 吴梅,张巍. 胎儿、新生儿及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日光暴露[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4):341-345.

[11] Chen XC,Wang WG,Yan HC,et al. Studies o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ickets and zinc deficiency and their prevention among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J]. Progress in Food & Nutrition Science,1992, 16(4):263-277.

[12] 任淑红,王杰英,雷淑琴,等. 腹泻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83-1184.

[13] 毕晓娜,张小芳,衣明纪,等. 婴幼儿抚养人对维生素D认知状况的调查[J].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51-53.

[14] 何方,司春婴,秦立权,等. 南阳农村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及病因调查分析[J]. 临床荟萃,2010,25(11):991-993.

[15] 郝新忠,黄之杰,程莹,等. 成都市0~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819-822.

[16] 毕晓娜,衣明纪,冉霓. 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692-695.

[17] 臧嘉,张晨辉,张勤勤. 无锡地区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891-1892.

[18] 于安平,解雪梅,李燕晖. 西安城区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J].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5):636-637.

上一篇:维生素范文 下一篇:b族维生素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