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籍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20:23

土地权籍管理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1篇

本文在指出当今城区用地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亦分析了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主要问题;主要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区集体土地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很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也还不够健全,城区集体土地管理还不适应土地市场的运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纵观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除了国有土地管理条块比较分明外,集体土地管理还不很规范。直接损害了农民的集体土地权益,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集体土地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 城区集体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集体土地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名不符实而成为“虚有权”。(二)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严重,土地管理部门难以确权。(三)集体土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 城区集体土地权属管理难的主要成因

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乏核心权能——处分权。

从民法的角度考察,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乏核心权能——处分权,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名不符实而成为“虚有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得出让和转让,但国家却可以根据所谓公益目的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强制征用,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这明确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得出让。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需由政府批准,村民集组织没有批准权。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1条的规定 “农村集体公共设施、公益设施建设用地,须由县级以上政府批准”,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批准权。由此可见, 集体土地所有权其实是名不符实而成为“虚有权”。

集体土地确权法规不健全,土地部门难以确权。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土地确权是土地管理部门经常面临的问题,而这项工作又很难开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使土地管理部门难以确权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土地交易无章可循,市场混乱。

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居民房地产私下转让,造成集体土地所有权流失,而且流失的房地产大都是经营性住房。在进行土地市场清理中发现,房地产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已到公证机关办理了法律公证文书,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房屋是个人财产,其有处分权。对这种私下交易房地产行为,我们土地管理部门很难定性违法事实。虽然明知交易后土地跟着房产转移,应该有一个法定的变更程序,可是目前我国土地法律、法规没有对农村居民房地产转让的合法性有明确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不允许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出租等用于非农业建设”,这意味着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得进行招标,拍卖等交易,但这也不等于不允许农村居民房地产在交易时土地跟着流转。只是已经由政府及土地权属管理机关给农村居民户进行土地登记造册发过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在房地产发生转让时,如何注销证书?如何变更登记?如何制约集体土地所有权变相转让?这令土地权属管理机关措手不及。

2、期间指令性用地引起土地权属纠纷难以确权。

我们这里所说的“指令性”一般指当时经过公社革委会某某领导指令生产队之间进行土地平调,或者指令某某生产队(单位)使用某某生产队的土地。当时生产队是集体化管理,减少土地就等于减少劳动能量和减少公购粮任务,因此土地减少的一方一般没有提出任何意见。这种“指令性”行为,有个人意志也有集体决策。虽然此行为已成为历史,但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增长,及对土地需求量的增大,这一“指令性”调整土地行为所引起的土地权属纠纷最为突出。土地权属管理机关在受理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当中,所适用的国土[籍](1995)26号文第21条“该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另一农民集体的土地已满20年的,应视为现使用者所有”作为确权定性依据而进行调解时,纠纷当事人的另一方则认为:“、合作化、四固定”已经划分权属登记造册清楚,至于领导个人“指令性”行为是不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而且又没有文字证明当时用地情况,应不给予承认;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也认为,国土[籍](1995)26号文第21条与国务院国发[1980]135号 “一般应以、合作化、四固定时定论为依据”相互抵触。其次,部门规章只能“参照”,不能作为审判的依据。因此,政府按照国土[籍](1995)26号文第21条确权往往败诉。土地管理部门在进行土地确权调查当中,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土地确权法规不健全,发生集体土地纠纷时难以确权。

以县政府办公用地为例,其土地权属来源大致有时没收地主的土地或是沿用下来的伪政府办公用地、征用农民集体的土地以及解放后直接划拨的农民集体土地等几种形式。依据国土[籍](1995)26号文第16条规定,这些用地性质可以确定为国有土地。但是,在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1条规定:“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给县政府用地登记造册,核发土地证书,存在着确权行为不当。因该条文所讲的“县级以上”还包括县级政府本身,所讲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还包括县政府办公所使用的国有土地,这就意味着县政府可以自己给自己核发土地证书和确权。但是对照《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县政府对土地的确权本身就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且县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相对人。然而,《土地管理法》第11条的规定并不充分。也就是说,县政府自己给自己发土地证书,确认使用权,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是谁?这样的权属证书,如果该宗地与农民集体土地相邻,群众认为侵权而引起的行政诉讼,县政府如何举证?县政府能自己给自己出具土地权属证明吗?这一连串的法律事实和程序问题,也是造成土地确权难的主要原因。

土地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土地执法缺乏强制力。

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权属不清楚,双方当事人要求权利的行为。我们所说的土地权属争议,专指村庄之间的集体土地权属不清楚所引起的争议。按照土地权属纠纷调查程序,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要求土地管理机关调查取证之后,在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由政府作出权属处理决定,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法院在判决生效之后,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应该无条件地执行。但是,得到政府确权的一方当事人在申报土地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属证书时,相对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指界签字;其次,人口多,势力大的村庄拒不执行生效的判决书,照样强占经营土地。当法院接受申请强制执行时,当事人先回避执行,过后又继续强占土地经营。因此,就胜诉的一方当事人,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之后,得到的却是一张“空白”的判决书。这种法不责众的现象,使土地管理机关难以开展土地登记造册、核发土地证书。

三 解决城区集体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立法,对转让的集体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为了能够切实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必须通过立法对转让集体土地实行有偿使用。这样既能体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也能保护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具体措施及对策:一是对城区集体土地资产实行土地等级划分,确定地价标准;二是在村民申请使用转让的集体土地建房时,由土地管理部门收取“土地有偿使用金”,订立有偿用地合同,明确使用期限;三是从有偿土地金中提出一定土地权属管理费外,其余返还村民集体组织用于整治土地费用或作为集体公益金;四是如果占地建房拒不执行土地有偿使用时,按照违法用地查处;五是农村居民在转让房地时,先征得本组全体村民同意,由政府将该地在本组内的转让情况进行公示,再由土地权属管理机关进行注册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

修改、废止土地法律、规章中不符合现实土地管理的条款,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本文中所提到期间地方和县政府办公用地所谈到的土地确权问题,实际上是《土地管理法》第11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21条“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满二十年的,应视为现使用者所有;连续使用不满二十年,或者虽满二十年但在二十年期满之前所有者曾向现使用者或有关部门提出归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土地所有权。”与国务院国发[1980]135号文件“一般应以、合作化、四固定时定论为依据”互相抵触。因此,第一,必须对《土地管理法》第11条进行修改补充。即县级以上政府机关使用国有土地,必须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假如出现侵权造成行政行为不当,相对人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法》有关条文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根据我国立法体制规定,部门规章小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21条与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相互相抵触,应以废除。其次,合作化,“四固定”已经由政府或基层组织进行土地权属划分登记造册,部门规章不能越权否定它的效力。

加强机构建设,设立土地公安或成立政府“两违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确保土地执法的强制力。

土地所有权在各种资产权益当中最为重要,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人们寸土必争并不奇怪。互相争夺土地的原因有侵权之争,破坏之争,还有权属不清之争。本文中提到法院判决生效的土地确权得不到合法保护属于侵权行为。法院的职责权限有审判和强制执行,但对违法当事人不能进行扣留,罚款。土地行政管理机关也制止不了类似的土地侵权的发生。因此,应像林业部门设立林业公安派出所一样,设立土地公安派出所,协助管理土地权属和处理土地违法案件,或由政府成立“两违办”,并赋予其制止和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行为,这有利于对违法用地和构成犯罪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直接立案侦察处理。否则,《土地管理法》所规定的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在现实的土地权属管理业务中缺乏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南方国土资源》

国务院国发[1980]135号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2篇

一、变更土地登记的范围和分类

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发生转移、分割、合并、终止,登记的土地用途发生变更,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他项权利者更改名称或通讯地址的,除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外,应及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

变更上地登记分为:

1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2.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3.更名登记

4.更址登记

5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6注销登记

二、变更土地登记程序

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分为:

1变更土地登记申请

2变更地籍调查

3审核

4注册登记

5换发或者更改土地证书,核发他项权利证明书

三、变更土地登记申请

1因土地征用、划拨引起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在土地征用、划拨批准后三十日内,持土地征用、划拨批准文件共同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新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在土地征用、划拨批准后先办理预登记手续,待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三十日内,再正式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2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缴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金缴付凭证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3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引起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人和受让人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签订后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共同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涉及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的,须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再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4因单位合并、分立、企业兼并等原因引起宗地合并或者分割的,有关各方在主管部门批准后三十日内,持批准文件及有关合同、协议共同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5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的,继承人在合法继承权确定后三十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6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人、抵押权人和新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土地权利交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抵押合同、处分抵押财产的证明资料共同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7交换、调整土地的,交换、调整土地的双方在交换、调整协议批准后三十日内,持协议和批准文件共同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8出租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在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签订后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共同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他项权利登记。

9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在抵押合同签订后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共同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他项权利登记。

一宗地多次抵押的,处分抵押财产时的偿还顺序以申请他项权利登记的时间顺序为序。

10.因土地权后变更引起他项权利转移的,由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同他项权利者,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的同时申请他项权利登记。

11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他项权利者更改名称或通讯地址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他项权利者在变更发生后三十日内,持有关证明资料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更名或更址登记。

12登记的土地用途发生变更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在变更批准后三十日内,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13有下列情况之一,致使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者他项权利终止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或他项权利者在土地权利终止后十五日内,持合同或者有关证明资料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1)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2)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届满

(3)因自然灾害造成土地灭失

(4)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终止

(5)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终止

逾期不申请注销登记的,土地管理部门依法直接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将注销登记结果通知当事人及有关部门。

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人在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申请时,除以上规定提交的资料外,还须提交下列资料:

1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

2.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人的法人和法人代表证明、个人身份证明或者户籍证明

3土地证书或者他项权利证明书

4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权属证明

5土地管理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四、变更地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分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各类变更土地登记均须进行权属调查。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分割、合并引起界址点、界址线变更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部分出租抵押的,须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地籍勘丈。

变更地籍调查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和〔1992〕国土〔籍〕字第4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变更土地登记审核

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和变更地籍调查结果对申请人资格、变更内容、变更依据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审核人员在变更土地登记审批表内填写准予变更土地登记的依据、结果和审核人员姓名,并加盖审核人员印章和土地管理部门公章。

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核,符合规定要求的,报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注册登记。

其他类型的变更土地登记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核,符合规定要求的,直接进行注册登记。

六、注册登记

(一)土地权属变更的注册登记

土地权属变更的注册登记须更换土地登记卡,其注册登记按下列程序进行:

1注销宗地原土地登记卡

在宗地原土地登记卡上进行注销登记。除严格按规定填写有关栏目外,还应加盖“注销”印章。并在“备注”栏说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去向,土地权属变更涉及宗地分割的,注明分割后各宗地的宗地号。

2.建立宗地新土地登记卡

在新土地登记卡上按初始土地登记的要求填写各栏目,在“备注”栏注明原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土地权属变更涉及宗地分割的,注明原宗地号。将原土地登记卡附在新土地登记卡后面。宗地分割的,将宗地分割前原土地登记卡附在宗地分割后宗地号最小的宗地土地登记卡后。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注册登记,除按上述规定登记的内容外,还应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其他内容、变更事项及依据”栏登记以下内容:

(1)宗地标定价

(2)出让或转让金额

(3)出让或转让期限及起止日期

(4)转让宗地土地增值费缴付情况

(5)其他约定条件

(二)其他类型变更的注册登记

土地权属变更以外的其他类型变更的注册登记按《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的要求在宗地原土地登记卡上进行。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的注册登记,除按上述规定登记的内容外,还应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其他内容、变更事项及依据”栏登记以下内容:

(1)承租人或抵押权人名称、地址

(2)出租或抵押面积

(3)出租用途、期限及起止日期

(4)租金及交纳方式或抵押贷款金额及偿还日期

(5)宗地标定价

(6)其他约定条件

(三)其他

根据土地登记卡更改土地归户册的相应内容。

七、换发或更改土地证书、核发他项权利证明书

(一)换发土地证书

土地权属变更的,按下列程序更换土地证书:

1注销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土地证书;

2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新取得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土地证书。土地证书按栏目规定的内容填写,国有土地使用证在“备往”栏注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3将土地证书发给土地所有者、使用者。

(二)更改土地证书

土地权属变更以外的其他类型变更的,按以下程序更改土地证书:

1在发生变更栏目内加盖“变更”印章;

2在“变更记事”栏注明变更的内容及日期,并由经办人签名盖章同时加盖土地管理部门公章。

3.将更改的土地证书发给土地所有者、使用者。

(三)核发他项权利证明书

他项权利登记只核发《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和《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其他类型的他项权利只办理登记手续不发给他项权利证明书。《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发给土地使用权承租人,《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交给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人。他项权利证明书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证明书格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自行设计。

《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须载明下列内容:

1承租人名称、地址;

2.出租人名称、地址;

3承租宗地的坐落、地号、图号;

4承租宗地的面积、用途;

5租赁期限及起止日期;

6租金;

7宗地标定价;

8.其他约定条件;

9承租宗地的宗地图。宗地部分出租的,应在宗地图上标出出租部分的界线;

10填发机关及发证日期。

《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须载明下列内容:

1抵押权人名称、地址;

2抵押人名称、地址;

3抵押宗地的坐落、地号、图号;

4抵押面积;

5抵押金额、期限;

6宗地标定价;

7其他约定条件;

8抵押宗地的宗地图。宗地部分抵押的,应在宗地图上标出抵押部分的界线;

9.填发机关及发证日期。

八、变更土地登记费

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人按规定交纳变更土地登记费。在国家未作新规定之前,变更土地登记的收费办法比照〔1990]国地〔籍〕字第9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变更土地登记表格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3篇

一、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包括水利工程用地、护渠地、护堤地),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土〔籍〕字第73号)第八条规定范围的,属于国家所有,不再补办用地手续。水利工程用地、护渠地和护堤地应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护渠地、护堤地和水库库区内滩地已有单位使用的,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的若干意见》和《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国家兴建水库和整治河道新增可利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新增可利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用于移民安置和河道管理以及河道整治工程之后,所余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开发利用,水利部门需要使用的,可优先考虑。

三、土地管理部门在确定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权属时,应根据水利管理有关法规规定土地的用途和其他限制条件。

四、凡土地权属界线明确,与原批准范围相符,但界线内实际面积与原征用或划拨文件批准的面积不一致的,按照原批准征用或划拨的界线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面积误差在登记发证时予以更正,超出或不足部分不再另办手续。

五、凡在同一县(市、区)境内的各河道工程、干渠、支渠、专用防汛公路、水库及其他独立的水利工程用地,均可分别作为一宗地由土地所在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登记。

六、位于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区以外的水利工程用地的图件比例尺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规定要求执行。局部需要放大图件比例尺的,经土地和水利部门共同商定后,可由水利部门提供符合登记要求的图件。位于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区内的水利工程用地,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地籍勘丈,水利部门可以承担全部或部分地籍勘丈任务。

七、水利用地登记发证,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籍〕字第93号文件《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项目及标准进行收费。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籍地籍调查 地籍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Abstract: Cadastral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is the indispensable of cadastral surve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es of cadastral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And present their views to the current ownership of the investigation.Key words: cadastral; cadastral surveys; cadastral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cadastral survey

中图分类号: P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籍主要是一个提供有关土地权利、用途或价值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综观国际地籍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地籍内涵和功能的深化是随着我们对土地概念的理解程度而加深的。

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地籍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土地税收、控制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利的分配;(2)对土地产权提供保障,保证士地产权市场的高效运转,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管理提供支持。在农村地区,通过地籍对土地权利进行登记,为农户的土地权利提供保障,可以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资。在那些土地缺乏和存在土地纠纷的地区,一个运转良好的地籍系统将会产生明显的社会和政治效益。在城市,地籍系统能够使土地买卖、抵押和租赁以更低的成本运行,八而促进土地市场的高效运转;(3)为政府和土地使用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供土地方面的信息。

1.1 世界地籍发展趋势

作为提供土地基本信息、征收赋税和保护土地产权等工具的地籍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航测遥感技术的出现对地籍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各国从不同的侧面对地籍制度进行了完善,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地籍逐渐向多用途地籍转变;

(2)地籍一业化;

(3)新技术在地籍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4)由二维地籍走向三维地籍;

(5)日益重视地籍的立法工作;

(6)地籍管理制度改革。

1.2 现今世界各国的地籍发展状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料统计。欧洲的40个国家都颁布了地籍管理、土地登记的法律、法规、条例,其中绝大多数国家专门颁布了《地籍法》、《土地登记法》,而且都设立了地籍局、地籍所、地籍办公室等专门的地籍管理机构。特别是德国正在全面见者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现在技术手段使工作效率发大提高。荷兰于1990年建立了地籍信息(非图形)的联网查询,有2500注册用户,1997年完成全国地籍图数字化。

联邦德国的地籍管理在世界范围是独树一帜。被公认为代表着现在地籍的最高发展水平。德国的地籍历史悠久,最早发现的土地登记薄距今有870多年的历史。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德国地籍经理了土地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帝国时期地籍(现代地籍的前山)以及目前的现代地籍四个阶段。综合考察德国地籍的发过程,可以得出德国地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法律为基础;

(2)定义清晰;

(3)地籍资料需要公证;

(4)应用广泛;

(5)自动化程度高;

(6)土地登记由法院负责实施。

1.3 我国的地籍发展现状

同世界各国一样,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也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尽管我国地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现代地籍在我国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地籍管理系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地籍制度尤其是土地登记制度不完善;立法不完善;地籍管理中的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基层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适应国际地籍发展潮流,借鉴国外地籍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对旧的地籍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籍登记的范围,将地籍登记的范围扩大到广大农村地区,以满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地籍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职能,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地籍管理,充分利用传输型遥感卫星“中国资源二号”所发回的数据,加快地籍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要重视优秀地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地籍调查,其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

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地籍调查,即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在实地确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址和利用状况,并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定位、面积测算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权属调查一般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人力进行,其主要任务是“确权”,既查清每块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利用类别、等级、境界等,并把调查结果编成册,为土地权属登记、发证及统计工作提供原始资料。由于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涉及到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足以体现其的重要性。

3土地权属调查与界址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界址调查又是权属调查的核心

3.1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权属调查可分为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

3.1.1 土地权属调查目的

土地权属调查的目的是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顺利推行登记发证制度的先决条件。

3.1.2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土地的权属状况

(2)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座落、界址、四至关系等。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3.1.3 土地权属调查原则

地籍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1.4土地权属调查程序

(1)拟订调查计划。

(2)物质方面准备。

(3)调查底图的选择。

(4)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5)发放通知书。

(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7)实地调查。

(8)资料整理。

3.2 土地权属状况调查

3.2.1 土地权属来源调查

土地权属来源(简称权源)是指土地权属主依照国家法律获取土地权利的方式。在调查土地权属来源时,应注意被调查单位(即土地登记申请单位)与权源证明中单位名称的一致性。发现不一致时,需要对权属单位的历史沿革、使用土地的变化及其法律依据进行细致调查,并在地籍调查表的相应栏目中填写清楚。

3.2.2 其他要素的调查

权属主名称。

取得土地的时间和土地年期。

土地位置。

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等级调查。

3.3 界址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界址调查又是权属调查的核心。界线调查时,必须向土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材料。界址调查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界址调查的指界

2 权属主不明确的界线调查

3 乡镇行政境界调查

4 界标的设置

5 界址的标注和调查表的填写

6 土地权属界址的审核与调处

4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关系

土地权属调查制约着地籍测量的成果,地籍测量检验着权属调查的优劣。

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绘于图上的技术工作。但在地籍调查的工作中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地籍调查成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是强化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结论

在兵团设计院工作的五年中,就地籍权属调查中的一些情况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

1.原始资料不齐全,相关权属证明也经常出现欠缺。

2.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方权源不清,所以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引起权属纠纷,不好协调。

3.在农村或城镇经常会面临土地征用、转让等等方面的问题。

4.地籍图更新不及时。

5.在土地方面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

6.农村地籍工作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总之在做权属调查工作前务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找齐所调查对象的所有关于其权属方面的资料,还必须考虑到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调查工作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在调查工作中务必做到认真细致,不遗漏任何一个小的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方便以后的地籍测量工作和地籍成图以及入库。

参考文献

[1] 金其坤.地籍测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5.

[2] 刘长安.论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J].浙江国土资源,2003.01:32-37.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集体成员资格;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

一、不同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

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分歧源于近几年兴起的征地热潮。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征地补偿以被征用土地面积为基数。农村大学生户口上实现“农转非”,在获得土地补偿时,因集体成员资格界定的不同而受到不同待遇。

1、单一户籍原则,即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以户籍为单一标准。

农村大学生已将其户口迁出,不再具有集体成员资格,不享有原土地承包经营的相关权益,包括征地补偿及后续土地增值收益[1]。

2、事实主义原则,即以当事人是否实际在本村长期生活为标准[2]或以某自然人是否以集体土地为基本生存保障[3]。

农村大学生入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虽将其户口迁出原籍所在地,但仍以原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所以应当分得土地补偿费。

3、折衷主义原则,即结合户籍登记和长期居住的事实状态来确定集体成员资格[4]。

农村大学生户口虽已迁出,考虑到其原在农村长期居住的事实,按照征地补偿标准,农村大学生只获得部分补偿款。这种做法,承认农村大学生原拥有的土地权益,但鉴于其身份特殊,给予非同等对待,使得所享权益大大缩水。

二、不同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评价

上述三种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处理方法均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1、单一户籍原则,以户籍为判定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单一标准,将户口迁出的农村大学生从土地补偿对象中排除,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耕地和草地。”依此看来,仅农村大学生一人迁出户口,其他家庭成员仍保留集体组织户口,未出现全家迁出的情况,因而,其土地权益不应因一人户口迁移而灭失。

2、折中主义原则,即结合户籍登记和长期居住的事实状态来确定集体成员资格,仅部分承认其完全成员资格,在征地补偿上给予差别对待。这种做法看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损害影响其求学积极性,易引发社会不公,滋生社会矛盾。因此,应抛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完全承认农村大学生的土地权益。

3、事实主义原则,以当事人是否在本村长期生活或是否以集体土地为基本生存保障为依据判定其是否享有集体成员资格,这种做法显然更合情合理。农村大学生原先长期居住在农村集体组织中,这种集体成员资格为原始取得。在户口迁出之前,若未进行土地承包关系的调整,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将继续保留。农村大学生的户口迁出并不必要作为收回其土地权益的依据[5]。土地承担着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保障功能,进入大学并不代表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只有其完成了身份、工作、住房及后代的城市化,土地对农村大学生的保障功能才会减弱乃至消失。即使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其享有的土地权益也应通过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理。因此,应结合农村大学生在农村集体组织长期居住的事实,辅以土地对其基本生存保障为依据判断其集体成员资格,给与其完全土地权益。

三、维护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1、合理认定集体成员资格

土地征收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损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将户口是否迁出作为认定其集体成员资格的唯一标准,否定迁出户口的农村大学生的集体成员资格,判定其不具有享受征地补偿及后续土地增值收益的资格。集体成员资格的判定,应当以是否长期在集体经济组织生活为基本条件,结合户籍,同时考虑土地对农村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判断其是否具有集体组织成员资格[6]。总之,在认定农村大学生的集体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不能仅仅因为户口的转移而丧失,要完全承认其集体成员资格。

2、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登记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明确土地承包经营者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作用[7]。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着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农村大学生作为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虽将户口迁出,但其并未获得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服务。刚刚进入城市,未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带来的土地收益,是其在城市求学、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应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保证农村大学生的土地权益不因户口的迁移而灭失。

3、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国家对农村大学生的保障水平偏低,致使其过分依赖土地收入,土地权益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将引发较大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的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上比城市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工作稳定后,在住房上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应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减少农村大学生对土地收益的依赖,使其尽快实现完全城市化。

参考文献

[1]刘灵辉,刘晓慧,陈银蓉.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A].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2]吴兴国.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研究[J] .法学杂志,2006(2).

[3][4]韩松.论成员集体与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权的主体[J].法学,2005(8).

[5][7]赵强,齐治国.如何维护农村籍大学生的土地权益[D].中国土地,2013(9).

[6]周菊生.在校大学生能否分得土地补偿费―兼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A].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6).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6篇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一)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仙女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试点工作。

本次试点调查的主要完成建制镇建成区0.7平方公里和等10个村59.18平方公里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通过调查,一是查清建制镇各类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分布、闲置土地、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二是查清10个村庄内农村宅基地及各类土地利用现状与分布状况;三是编制城镇地籍图和村庄土地利用图件;四是分析建制镇和村庄内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现状的分析,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提出土地利用潜力挖掘、开发和保护的方向与措施。于三月底完成,并上报成果,报请省、部验收。

(二)组织开展建制镇土地调查工作。

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建制镇土地调查工作,对建制镇土地调查,完成一个乡镇,实时对建制镇调查成果检查进行一个乡镇的图形录入工作,现已完成三个镇图形入库。

二、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

(一)按时、按质完成了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自查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检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电发[]184号)精神,上报了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总结和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汇总表。

(二)配合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进行2012年度全省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配合执法监察股完成全市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上半年共调处土地权属纠纷2起,让土地权利人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调处率100%。

(三)协助信息中心搞好地籍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上半年来,地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在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与各单位综合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上,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四、下半年工作展望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组织完成建制镇土地权属调查和数据建库建设工作,做好调查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及检查验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建制镇调查范围内网上审批工作。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 农村集体土地权属 GPS技术 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117-2

农村土地权属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土地登记制度来完成的,但是在现在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对于土地管理部门来说,制度是不完善的,不同土地用途的土地登记分散在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不同部门的土地登记其技术标准、登记口号、登记内容等都有着许多的不同。很显然,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登记技术层次低,土地登记系统无法满足我国农村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地籍测绘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的确定所起的作用愈来愈明显,该项技术能够保障土地登记制度的权威性和保障性,也能够以技术性的数据缓解矛盾,解决土地权属纷争,做到土地权属的明确性,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1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的表现

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的确定不仅关系到农民自身的土地权益问题,更关系着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能否稳定前进。只有确定了土地权属,农民才能安心发展生产,整个农村经济也才能稳定繁荣,国家经济也才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但是现在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依然还存在很多弊端,在农村地区因为土地问题所引起的纷争依然是层出不穷。

(1)农村集体土地界线不明,导致权属问题存在众多纷争。农村集体土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很多都是人为的指定界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的指定界线在经过三四十年的变幻之后,界线变得不明显,很多原先指定界线的长辈也不在人世,因而导致土地界线问题变成了死角问题。于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纷争不断。

(2)矢量图形不完备,在解决土地纷争的时候没有切实的证据进行比对。在国家进行山林土地的新一轮规划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个人亲力亲为,没有设计精良的仪器设备进行定位,所以存在很多的失误,导致土地矢量图的不完整,也就埋下了土地权属纷争的导火线。

2地籍测绘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确定的运用

传统的人为测量或者是人为指定所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纷争不断,如何高效解决问题,而且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只能靠参数严密,具有精确性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的测量考定,以具体的数据地标来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问题。

地籍测绘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问题上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有:①地籍碎部测量,是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外业电子手簿或者是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②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等,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确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野外观测,数据处理记录等测量工作。该方法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测农村土地地籍基本控制网,可以在控制网上进行大量的基础性测绘工作,GPS可以在控制点破坏的情况下来加强和改造已有控制网,进行精准的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统称为3S技术,是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上的纷争,有效的利用这三项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籍测绘可以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仪器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上运用比较到位的测绘技术是GPS技术、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技术。

(1)GPS技术,运用该技术测量时需要根据地籍测量的要求采集两类数据:一是地块的地理坐标数据;二是属性数据,如权属、利用类型等。每测量一个地物,就必须及时填写野外记录表。采用该技术,定位精准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点的遥远控制地区也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定位也不会受到人眼视线的限制;精度高,使用大地测量型双频GPS接收机,能在同一坐标中提供三维信息,GPS定位是在国际统一的坐标系中进行计算的,因此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相互关联,可实现数据共享;操作简单,容易使用,GPS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也越来越小便于携带,也大大降低了野外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GPS技术由于信息自动接收,数据也自动存储,内外作业紧密结合,从而减少了繁琐的手工计算工作,也减少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误差。由于配备有功能完善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迅速提交控制测量成果,提高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规范化。

(2)遥感技术的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本身具有宏观性、真实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可以及时做标记,以免土地纠纷问题出现时没有说服力的证据进行调节。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而言,遥感技术具有一些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观测范围巨大,能够提供大范围内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第二,能进行大范围内的重复观测,即使是人力不能到达的偏远地区,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都可以准确记录;第三,大大扩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超出了可见光的范围,而且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与昼夜、天气变化,可以进行全天侯的观测;第四,空间详细程度高,航空相片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与航空遥感相比, 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遥数据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再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整个过程比较复杂,耗时较长,利用遥感技术操作方便,准确度高,减少因为人工误差所带来的矛盾纠纷。

(3)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数字摄影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周期短、作业方式简单以及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的一系列优点,这能为我国大比例尺土地信息调查提供测绘的基础。同时能为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提供快速的测绘数据更新成果。所以,在运用地籍测量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划分的时候,运用该方法测绘地籍图具有质量高、速度快、精度均匀、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并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地籍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3结语

我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农业人口,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解决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不仅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表现,更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运用先进的地籍测绘技术可以规范土地权属问题,解决因土地权属问题所带来的利益纠纷,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取得高效率的作业成果。地籍测绘技术定将在以后的国土建设和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洪大永.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其应用 厦门:厦门大 学出版社,1998.

[2]刘福臻.数字化测图教程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魏子卿,葛茂荣.GPS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 北京: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8.

[4]《测量基本方法》 湖南地质测绘院.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 技术方法 土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74-1

1地籍测量的含义和重要性

(1)地籍测量的含义。地籍测量主要架构有: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以及地籍图。其土地权属调查又分为:土地权属和土地所有权;地籍图也有附图宗地图等。其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督管理,以土地持有权和土地周围附属物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一个基本上的系统几何。它主要以数据的形式表现。而地籍测量则是测量人员是为了得到或者表达地籍区域系统信息所进行的测量绘制工作。其主要是以土地的归属为中心,对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研究,然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绘制整理,统计好了之后制作成图表,然后整理入档。

(2)地籍测量的重要性。地籍测量是测量人员是为了得到或者表达地籍区域系统信息所进行的测量绘制工作,它测量出来的数据能为国家提供相关的土地资料,而且在国家的土地管理部门具有法律效应,使得测量结果的资料不会遭到外泄,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其次地籍测量可以让土地测量人员对资源进一个等级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到国家税收;地籍测量可也以让土地测量人员对资源进一个区域的划分,这样国家对土地资源可进行更加方便的管理,对加快城市化建设、自然环境保护以及土地开发与整治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2地籍测量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2.1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是跟土地资源有关的,其包括(1)我国地域广阔,各个省有市、县、镇、乡、村,地籍测量就可将其地籍调查的数据将地域划分好,并给土地分权;(2)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根据土地的性质、面积和状态可以进行地籍测量,然后对土地进行分配、整治和管理。(3)道路、街道和巷道也是地籍测量的其中之一,而且道路的测量要比其他繁琐,主要是因为,道路、居住和商用的建筑有明显的分界线,而且道路需要建设很多公共设施,一般以桥梁和隧道为多,这些建筑物就需要准确性的测量;(4)城市化建设提倡绿色环境,因此对于城市的绿地测量也很重要,另外农村的家用菜地和农用田也属于地籍测量的内容。

2.2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地基测量跟其他测量工作基本差不多,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1)控制法,地籍测量时的控制,地籍测量在测量时,难免会发生测量不准的现象,这就要求在测量地籍时测量点一定要事先把握好,不仅是地籍测量的基本点要控制好,地籍图根的测量点也要控制好;(2)坐标法测量,这又分为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地籍测量能使测量的数据更加精准,而极坐标法则是运用电子设备,其除了测量数据精准高,还能进行专业的自动化数据处理;(3)截距法,是数值地籍测量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之一,简单易行,所需设备较少,但对施测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2.3地籍测量的主要路线。在地基测量的主要路线中,主要的路线是,其一:土地权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地籍测量和调查应当由一个分队完成,这样可以降低工作交接失误的几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工作量;其二:注重测量的工作进度和测量的质量的是保证科技技术的创新,将最新的测土系统和本公司研发的测量技术相融合进行科技上创新;其三:将地籍测量的数据用最新最全面的系统进行录入,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性;其四:为了地籍测量的工作进度和测量的质量能同时得到保证,将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和土地权进行一个系统化和信息化、数字化的归类,并让其在时间上和工作上进行有序的穿插,公告工作的效率。

3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管理

(1)做好地籍测量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地基测量时,首先就要对地籍进行深入的调查,这是地籍测量的关键。要掌握好土地的现状、性质,并将其绘制成地籍图,将土地的现状、税收、统计分析以及土地的利用规划等一一反映在图表上,还要尽量满足人民大众对地基资料的需求。其次将测量需要的设备也要准备齐全,测量前要检查是否有损坏等。

(2)地籍测量技术提高――实施实时动态技术。实时动态技术是指在GPS设备高速发展的阶段,应当将GPS也应用到地籍测量当中,GPS有全国性,基本上全国的可见土地资源都能在GPS上可以看见,可以在各个地区设立固定的基准站,然后将基准站接收到的观测数据通过GPS卫星信息的无线电设备进行定位捕捉。但是卫星因为可以收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会出现误差,因此在实施计算测量的精准度时应当考虑其中的公共误差或者进行差分定位。

(3)加大对测量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加大对测量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是提高我国地籍测量水平的关键。现今我国需要的测量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是人数和专业技术确实不持平现象,导致在地籍测量中有些测量人员测量出来的数据漏洞百出,因而都不能使测量工作正常运行。

应当对地籍测量人员进行跟测量有关的专业培训,并且定期进行测量上的考核,考核不通过者应继续参加培训,除了定期的培训外业应当加强测量人员的实践测量,使其能将地籍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测量人员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才能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才能保证地籍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结语

建筑的建设是城市化形成的标志,而地籍测量是建筑建设的基础,因此地籍测量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比拟性。而且地籍测量还可以使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也能促进我国土地的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籍测量的含义以及地籍测量的基本路线和方法,并对当前的地籍测量上的技术和方法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谢现科.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科技传播,2012,03:11+10.

[2]王宝祥.地籍测量方法[J].国家测绘局,2012,04:28+29.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内容;作用;精度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地籍测量技术的革新,我国的地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由于我国土地种类的多样性对地籍测量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得地籍测量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地进步和努力的工作。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1.1地籍的含义。

地籍的核心是国家监管以及土地的权属,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等信息的集合,通常以表册、数据和图形来表示。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地籍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地籍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地籍可以分为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以及产权地籍。所谓的产权地籍是为了有效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产权地籍中将土地权利人的姓名、土地面积、宗地界址、土地所在地、以及土地权利的内容及其来源等内容详细的记录在了产权地籍中。根据地籍的特点及任务,可以将地籍分为日常地籍和初始地籍;根据地籍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农村地籍和城市地籍。

1.2地籍调查。

顾名思义,地籍调查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采取正确合法的手段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土地以及土地附着物的数量、质量、权属、位置以及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进而为我国的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国土整治、国土开发、房产管理等工作提供具体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地籍调查工作首先应进行准备工作,之后进行测量工作,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归档,最后进行检查验收工作。

二、地籍测量的内容

2.1地籍测量的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

测制地籍图需要地籍控制测量的结果作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地籍测绘的前期,应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地籍控制测量的范围是地籍区一级地籍子区,测量的基础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等级点,测量过程也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比如说: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籍测量方式进行进本控制点的测定以及图根控制点的测量工作。地籍测量过程中通常会用到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校正仪器、交代、三棱尺、半圆仪等测量仪器。绘制地籍图需要地籍控制测量作为数学基础,并应本着 “精心设计、严密布网、从高到低、严密实施”的原则进行测量工作。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时地籍测量控制的两大组成部分,常用的方法有:三角网法、导线网法、线性锁法以及导线法等多种控制方法。

(2)界线测量。

顾名思义,界限测量指的是测定对土地接线的界址标识坐标。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析、图解的方法进行界址点的测量工作。也可以采用在野外直接采集角度和距离,之后计算界址点的坐标,这是常用的现代的地籍测量解析法。实际测量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比如说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系法等。

(3)地籍图测绘。

在进行地籍图的测绘工作时,首先应按照测区的位置在图板上标好控制点。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不同的测绘仪器应选择合适的成图方式。

目前常用的地籍图测绘方式有白纸成图法、计算机成图法以及编绘成图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成图法逐步替代白纸成图法以及编绘成图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地籍面积的测量与精确计算。

地籍面积的测量与精确计算工作首先应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宗地和地块面积进行精确地测量,并要求保存和记录测量结果。除此之外,哈要求及时进行土地信息的实用性检测一遍对变更的地籍测量结果进行变更。

三、地籍测量的作用

3.1地籍测量的必要性

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的地形测量,其测量的结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占有面积较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土地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地籍测量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更加艰巨,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用先进的测量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不断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2地籍测量的重要作用。

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整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需要专业的测量技术人员来进行地籍测量以及调查工作。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求考核通过。以期得到更加准确的土地的属性、范围、大小、面积、位置等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的部门。地籍测量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查,测量的关键步骤是进行面积计算以及地籍图的绘制,同时这也是进行土地登记的基础性工作以及实现土地整理的技术保障。地籍测量工作应本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进行。有效保证土地开发的统一性、整体性以及规模性是进行土地测量工作的目的。同时土地测量工作是保证土地界限规范统一,土地界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土地权属划分等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处理。这就要求地籍测量工作着不断深化对地籍测量工作内容的掌握,并深刻认识到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乡规划问题以及其他土地管理工作的落实。我们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测量手段,致力于更高水平的地籍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严海英.利用 IKONOS 卫星影像测制新疆边境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02).

[2]郭敏,金蕾,韦四江.基于 GPS-CORS 高精度数据处理策略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02).

[3]吴孟坤,丁逸.静动态 GPS 及 CORS 等不同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方法应用区域实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4]尚雪巍,寇俊之,李文慧.深度探讨 GPS 地籍测量技术与实施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5]雷依丽,覃红菊,覃耀健.论如何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和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土地权籍管理范文第10篇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民以食为天、以地为生,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唇齿相依、不可分割,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了步伐,以征收土地搞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城市扩展如火如荼,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近年来征地过程中给予农用的各种补偿费都是以各种测绘成果为基础数据来计算的,为了保证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及利益的稳定,征收土地的面积、权属、地类、青苗数量、地上附作物数量等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土地征收中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概述

土地征收勘测调查工作是在土地征收实施主体国土资源局部门组织下,邮政部门、勘测定界单位、用地单位、项目用地范围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勘测定界单位须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规定的程序和规范绘制土地勘测定界图。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二、土地勘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

在土地勘测过程中,由于土地现场情况复杂多变,经常出现已经掌握的图纸成果与现状小一致、相邻权属单位之间存在争议、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规划图地类与现状地类不符等等,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加以解决。

1.土地勘测调查准备工作

收集项目拟征地范围所需的1∶500地形图、规划局批复的项日用地范围图,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500地籍图、土地权属界线图、遥感(航摄)影像图等图件以及该用地范围内已知权属单位的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土地征用批文、土地划拨协议书、土地出让合同、违法用地处罚文件等)

外业工作前首先先对权属界线图、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等进行审核,将审核合格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勾绘到工作底图上;对无上述权属证明材料或权属界线模糊不清的应在工作底图上标记然后对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地类比较,两图地类不一致的地方在工作底图上标记,同时地形图上房屋、院落、高压线等地上物在外业测勘时要重点勘测。

2.权属情况调查中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土地权属确认,它直接涉及土地权利益双方的经济利益,如果这项工作存在着缺陷或手续不完备,均可能会导致在征地拆迁阶段工作受阻,甚至引发司法诉讼。因土地权属调查一般按照“先国有后集体”的原则,将拟征地范围内的国有土地按照已经掌握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扣除,然后对剩余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调查,目前测绘单位数量繁多,各测绘单位之间在坐标转换中所使用的参数存在差异,在使用别的测绘单位的测绘成果时,要注意好测绘成果的接边工作,防止土地漏征或重复征用集体土地。权属无争议的,做出村界确认图,去涉及的村委会确认,并在图纸上加盖村委会公章确认,对有争议的集体土地界线,由村委会派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指界,由涉及的各村委会负责人现场协商确定,由测绘单位用仪器现场测定坐标,埋设界址点桩

3.权属调查中的难点

(1)年代久远的用地单位的土地权属的确认。在土地勘测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年代久远的用地单位,提供不出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由于我国的土地管理局成立只有20多午时间,而一些土地是在1986年前就征用了,这一部分的土地征用资料很难查找到,部分划拨土地至今都可能没办理土地使用证。对于这些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要去用地单位、所在村村委会、城建档案馆等多力查找征地材料,以确定当时的征地范围,不能直接用实测围墙等现状地物来确定其权属界线,以防止当时的道路、绿化带、河流等误当做集体土地,重复征用。

另外对拟征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公路等基础设施,没有任何征地资料,有些公路是上世纪90年代前修建的乡级、镇级公路,对于这些要由土地主管部门、所在村村委会、交通部门等共同协商确定其土地权属,并出具相应说明材料加以说明。

(2)违法用地。违法用地是指土地使用人没有依照有关法律办理相关手续擅自使用土地的情况,在经过相关执法部门处罚后,其权属性质仍保持不变,不以处罚而转变囚。

4.地类的确定

在征地过程中地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征地补偿费的计算,也就关乎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土地地类的确定必须做到真实勘测调查地类划分执行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标准,并按分类标准归并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

由于土地现状复杂多变,经实地踏勘后,往往发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现状图、现状地类不一致的情况,在绘制土地勘测定界图时,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其地类填报一般按以下办法处理:(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现状图与现状地类相一致且均为农用地或未利用土地的,按现状地类填报;(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耕地,现状图、现状地类发生变更的,为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土地的,按耕地填报;(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不为耕地,现状图、现状地类为耕地,按耕地填报;(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现状图、现状地类均为建设用地的,按建设用地填报,建设用地需有建设用地权属资料,对无法提供权属来源证明的按违法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到位同时在填制《土地征收勘测调查清单》时,要据实分类填报,并按分类标准填至一级类,作为征地补偿的计算依据。

上一篇:农业科学研究范文 下一篇:艺术教育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