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4-03-28 15:27:40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1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 R714.24+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051-02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且常见的并发症,至今仍是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近年来重视对围生医学的研究,加强围生期保健,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且不断提高了产科诊疗技术,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1.2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1]。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

1.3方法

对同期在我院进行保健和分娩的孕产妇进行观察、追踪、统计。采用统计学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发病年龄比较

4年间,分娩的孕产妇共2 186例。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与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8.5±3.0)岁和(30.5±2.0)岁,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及围生儿死亡率比较

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121例,发病率为5.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72例,占59.51%;子痫前期(轻度)37例,占30.58%;子痫前期(重度)9例,占7.44%;子痫3例,占2.48%。孕产妇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17例。围生儿死亡比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6倍多,死亡率分别为41.32‰和5.81‰(表1)。

两组死亡率比较,χ2=18.68,P

2.3合并症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关系

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无妊娠合并症孕产妇的3倍多(表2)。

两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比较,χ2=56.39,P

2.4有无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

合并内、外科疾病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更容易发生各种产科并发症(表3)。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χ2=6.11,P

3 讨论

目前,国内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是由于遗传方面的某些缺陷导致母胎免疫功能失衡,胎盘缺血,低氧或免疫病理反应引起毒性因子的产生,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发病[2]。本组资料发病率为5.54%,与上海市的5.57%相近[3]。

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的孕产妇,更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且病情重,对母儿危害远较单纯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尤其合并心脏疾病,更容易危及母儿生命。本组死亡的1例产妇,正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肌炎患者,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变化以左室壁增厚、左房增大及心包积液为主[4],加上心肌炎症纤维化和心血管阻力,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妊娠高血压疾病时,胎盘上母体和胎儿连接处发生异常变态反应。青岛医大及湖北医大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发现妊娠晚期的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绒毛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胎盘,并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加重,凋亡指数呈上升趋势。绒毛细胞凋亡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胎物质交换。因此,容易发生早产、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产科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要努力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的病死率,避免孕产妇,尤其是新生儿后遗症的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早期监测、积极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积极控制心衰,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手段[5]。但对于基层医院,由于设备、诊疗技术、人员等条件的不足,因此,正确识别高危妊娠,估计病情变化,及时上送上级医院是避免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全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研究会议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4):199-201.

[3]上海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调查协作组.上海市10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3):137.

[4]林腾,陈丽函,陈映缄,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及心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8):487-489.

[5]姜兆芹,杨秀芝,王金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及结局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6):13-15.

(收稿日期:2008-03-03)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2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4.2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169-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常见产科疾病,占全部妊娠的5%~10%,其孕产妇死亡人数占所有妊娠相关死亡总人数的10%~16%,是产科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40%左右[1],严重威胁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目前如何提高分娩成功率,降低母婴死亡率,改善母婴的预后是医学的一大难题[2]。本研究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治疗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为观察组,同时期行阴道分娩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28~43岁,平均32.1岁;孕周32~40周,平均36.7周;血压160~198/90~115 mm Hg,平均172/96 mm Hg;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5~44岁,平均31.8岁;孕周32~40周,平均35.2周;血压150~200/87~125 mm Hg,平均178/95 mm Hg;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1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同时入选的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孕周、血压、临床表现及体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包括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解痉、降压、脱水以及镇静等方法,同时预防子痫,给予所有产妇硫酸镁缓慢静脉滴注。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方法[3],行下腹部横切口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一般5~8 min取出胎儿;术中血压控制在130~165/80~95 mm Hg,其中轻度子痫发作2例;手术时间为1~2 h,平均1.2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0 ml。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降压、利尿治疗,硫酸镁维持至术后72 h,注意观察尿量及血压的变化。新生儿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用SPSS V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50例产妇均分娩成功,无一例死亡,分娩成功率为100%;对照组36例分娩成功,分娩成功率为72%;两组进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的50例新生儿均存活,评分平均>6分,无残疾;对照组有30例存活,评分平均

观察组血压控制比对照组稳定,一般稳定在130~150/85~90 mm Hg;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有1例大出血,经缩宫素治疗控制较好,无输血;对照组产后大出血13例,8例死亡,3例需要输血治疗,2例经治疗好转,说明剖宫产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更安全。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病变可累及全身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极大地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是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其发病原因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根据发病基础以及脏器损害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五类[6]。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②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并伴蛋白尿≥0.3 g/24 h;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蛋白尿≥2.0 g/24 h、血清肌酐≥1.2 mg/dl、LDH或ALT或AST升高、视觉障碍、持续上腹部疼痛中的任一种情况就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③子痫:子痫前期患者发生无原因的抽搐;④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妊娠20周前没有蛋白尿的高血压产妇开始出现蛋白尿量≥300 mg/24 h;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BP≥140/90 mm Hg或妊娠20周前不是因为妊娠期滋养细胞疾病而诊断为高血压,或高血压在妊娠20周后诊断并一直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不同的临床时期其治疗方法不同[7],但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最终降低母胎围生期死亡率,改善预后。其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休息、镇静、解痉以及降压、利尿等,根据情况适时终止妊娠[8]。本研究主要选用入院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现子痫前期和子痫期的临床症状,并应用药物积极控制后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剖宫产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较明显,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较好,提高了分娩成功率,降低了产妇与围生期幼儿的死亡率,改善了母婴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显明,朱前勇,赵世喆,等.妊高征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50-51.

[2] 吕滇英.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5371.

[3] 车力凡,邵素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剖宫产9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9.

[4] 张凤杰.10例妊高症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131-132.

[5] 刘云梅.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2):3.

[6]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98.

[7] 关俊宏.6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67.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3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27-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特发疾病,其发生率高达10%左右,多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病情严重时出现抽搐(子痫)、昏迷、各脏器功能衰竭[1],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正常妊娠妇女常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生理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凝血激活更强。近年来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凝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2]。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快速、简便的检测指标以便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以及适当抗凝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2011-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6例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D-D)检测,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6例妊娠妇女,年龄23~44岁,平均(26.9±4.1)岁,根据诊断标准分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79例,正常妊娠组23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选择同期体检正常非妊娠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心等系统疾病,无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无糖尿病病史及各类炎性反应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均为初次单胎妊娠。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1.8 ml,加入到 109 mmol/L枸橼酸钠0.2 ml的真空抗凝管中立即混匀,离心后取血浆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及D-D值,重复3次取平均值。试剂购自STAGO公司。所有标本采血过程顺利,分离血浆、血清,无脂血溶血现象,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明显降低(P

3 讨论

凝血与纤溶系统相互制约,构成动态平衡状态,既保证了血管的完整性和血液潜在的可凝固性,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妊娠过程中,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改变,肝脏的相关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也发生改变,使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从而直接导致抗凝成分的减少及纤溶活性的降低,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3]。正常孕期的适度凝血激活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有利于机体止血和维持胎盘的完整性[4]。但当机体一旦过度高凝,将存在发生妊娠期和分娩期血栓病,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倾向。

凝血四项结合D-D的检测是观察机体止血与凝血动态变化,抗凝治疗的参考指标。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有关。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凝血因子Ⅻ、Ⅷ和Ⅹ的水平有关。TT是反映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其变化主要与FIB转变,以及纤溶和存在抗凝物的情况有关。FIB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的共同通路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也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的总产物异性较高的一部分,其水平升高预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的可能,并且临床上常以D-D水平变化作为早期监测DIC的指标[5]。本研究中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时间均短于非妊娠组,而FIB和D-D值均高于非妊娠组,这可能因为:(1)妊娠过程中生理性合成上调;(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降低了纤溶活性;(3)维持凝血与纤溶平衡以及在母-胎界面稳定子宫胎盘纤维蛋白样层与子宫蜕膜[6]。这些机制将有助于去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快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维持胎盘的完整性及预防产后出血,通常持续到产后72~96 h才开始逐渐恢复正常[7-8]。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时间也短于正常妊娠组,而FIB和D-D值也高于正常妊娠组,说明相对正常妊娠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机体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严重地失衡状态。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的小动脉血管痉挛,其血管内皮损伤,从而促使其产生FIB继发性增加,这种高凝的状态常伴有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纤溶系统低下等,易产生广泛的DIC[9-10]。在临床上如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FIB含量持续升高,则需警惕发生子痫的可能。

因此,临床上监测孕妇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不但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评估,而且辅助诊断高凝状态,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6.

[2]唐叔稳.妊娠期血液高凝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60.

[3] Della Rocca G,Dogareschi T,Cecconet T,et al. Coagulation assessment in normal pregnancy: thrombelastography with citrated non activated samples[J].Minerva Anestesiol,2012,78(12):1357-1364.

[4]马绪风,孙元振,钱志英,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在妊高征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 82.

[5]孙胜菲,刘颖.正常妊娠高血压与妊高征患者凝血系统变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5,15(12):134-137.

[6] Shakhbazov S G.The changes of the main indices of the blood coagulation system in pregnant women with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J].Klin Khir,2009,24(4):47-50.

[7]邱东飚,郑鹏凌,张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509-510.

[8]林佩佩,张锋,林杰.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与红细胞四项参数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397-3398.

[9]杨双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观察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252-1253.

[10]廖燕,李观,庞莲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钙、尿酸和肌酐组合测定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3,34(20):4029-4030.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4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急性左心衰;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1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b)-137-01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死原因中占第2位[1],因此其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本文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1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确诊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孕周 32~41周,年龄22~38岁,平均28.5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4例,其中双胎妊娠2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妊高征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确诊。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肾脏病史。

1.3 临床表现

18例全部都有活动后心悸,夜间加重不能平卧,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加快;其中10例发病急剧,出现呼吸困难、气急、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体检心脏叩诊心脏扩大,10例心尖部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5例出现奔马律。所有患者均在静息时呼吸≥20次/min,心率≥110次/min。辅助检查:心电图示T波平坦、ST段压低,窦性心动过速。

1.4 心衰发作诱因

并发低蛋白血症10例,产前贫血6例,使用硫酸镁时发生心衰1例,双胎妊娠2例,合并肺炎2例。

1.5 治疗方法

18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后治疗方法如下:①即刻予以面罩给氧,并取半坐位;②速尿20~40 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以减轻心脏前负荷;③予以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减低心脏后负荷;④强心剂的使用:西地兰0.4 mg静脉推注,4~6 h可以重复使用西地兰0.2 mg。

2 结果

18例患者予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16例患者于控制心衰6~8 h后行剖宫产术,术后未出现心衰表现,2例一边控制心衰,一边行剖宫产术。全部患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存活新生儿20名。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妇女妊娠中晚期特发疾病,是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疾病因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机体水钠潴留,以上因素使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导致心功能衰竭。任何原因导致孕产妇心脏前、后负荷增加、血氧浓度降低、组织耗氧增加均可诱发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心衰。通过回顾分析我们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产前检查不正规,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予重视及给予积极的解痉治疗。本资料18例妊娠高血压性左心衰竭患者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对该病重视不足,在发现重度子痫后未积极治疗和休息。②合并双胎妊娠患者,由于腹腔压力过高,内脏血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回心血量增加,同时患者横膈抬高更明显,影响呼吸,更易诱发心衰。本组资料中有2例双胎患者。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时患者肺循环阻力增加,诱发心衰。本组资料有2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而诱发心力衰竭。④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更加重心脏负担,心肌缺氧,诱发心衰。本资料中6例(33.3%)患者合并贫血,10例(55.6%)合并低蛋白血症。⑤妊娠高血压性心衰的治疗中应慎用硫酸镁,因为镁离子为钙离子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心肌收缩,中毒量可致传导阻滞,本资料中有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为使用硫酸镁而诱发。

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左心衰竭为妊娠期所特有,随着孕周的增加,病情会逐步加重,药物治疗只能使病情暂时好转。无论孕周大小,为保证孕产妇安全,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左心衰的关键[4]。剖宫产对心功能影响较小,一般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佳[5]。本资料16例患者在急性左心衰症状控制6~8 h后行剖宫产。2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一边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急性左心衰,改善心功能;一边剖宫产终止妊娠。此类患者在手术后仍需注意心功能情况[6-7],积极改善心功能。

总之,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将病情控制在轻症阶段,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左心衰竭的易患因素,一旦发生妊娠高血压性心衰,要积极纠正心力衰竭、适时终止妊娠,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倪金苏.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的预防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 21(9):1207.

[2]苏应宽,江森.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71.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

[4]冯泽蛟.1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医学,2008,28(6):71.

[5]黄荷风.高危妊娠[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9-180.

[6]李家福,吕新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89.

[7]黄小利.高危妊娠管理效果回顾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160-167.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5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 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27-02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特发于妊娠期孕产妇的高血压疾病之一,属于产科重要并发症[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被证实会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而言,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将有可能产生子痫、重要脏器器官衰竭、以及脑出血等方面的问题,危及孕产妇,乃至胎儿的生命安全[3-5]。除治疗手段的发展以外,重视护理措施的落实同样是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关键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观察护理干预在作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本次研究中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常规护理与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28.1±1.3)岁,平均孕周(32.1±1.6)周;观察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28.5±0.7)岁,平均孕周(33.7±1.3)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药,环境护理、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在内。

1.2.2 观察组 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之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要点为:(1)心理护理: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在妊娠期间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评估,给予对应的解释与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或陌生感,为患者创造可供倾诉的环境,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尽可能的引导患者认识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于妊娠期间内比较常见的并发性病理状态之一,只要患者能够正确的对待与处理,就不会对自身的妊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求发动患者家属的支持力量,要求患者家属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健康与稳定;(2)健康教育:要求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产检过程当中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讲座,面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妊娠行为,了解妊娠期间生理状态改变的必然性。同时,健康宣教中需要重点引导患者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发展、以及病情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让患者缓解对疾病的恐慌与压力,提高患者对所开展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除此以外,还需要向患者宣教自我检查方面的知识,例如,要求患者养成每天监测血压的习惯,在收缩压高于140 mm Hg或舒张压高于90 mm Hg的情况下,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后需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3)病情观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在妊娠期间的病情表现以及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巡房期间动态观察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特别注意分析患者在呼吸、血压、以及在尿量方面的情况。针对主诉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以及胸闷等相关症状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药品以及相关器械的准备工作。若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发生抽搐问题,需要及时处理,通过增设床栏的方式避免患者坠床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妊娠期间出现昏迷或意识非完全清醒的产妇,需要给予禁食处理,避免因误吸而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性症状;(4)饮食干预:要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对钠盐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重视对优质蛋白成分的摄入。摄入食物的选择上,以新鲜时令蔬果为主,提高对维生素族群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对体质量进行合理控制;(5)用药护理:要求在使用硫酸镁等药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机体耐受情况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每间隔1.0 h左右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的机体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用药期间确保患者膝反射存在,用药完成后0.5、1.0、2.0 h内进行口膝健反射检查,同时对呼吸次数以及尿量进行密切观察;(6)终止妊娠:对于胎心、胎动良好,胎龄在37周以内的孕产妇患者,可以给予降压、解痉等基础治疗,保胎达到足月状态后,经阴道或经腹分娩。而针对胎龄在37周以上的孕产妇患者,则应当根据病情,尽早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如先兆子痫、难产发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先兆子痫、难产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例(%)

组别 子痫 难产

对照组(n=50) 20(40.00) 24(48.00)

观察组(n=50) 8(16.00) 9(18.00)

表2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组别 体重(kg) Apgar评分(分)

对照组(n=50) 2.4±0.3 7.9±0.4

观察组(n=50) 3.2±0.5 9.3±0.5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的形成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传统的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要点为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配和合理休息、左侧卧位及合理饮食等。现代新的医学模式提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因心理、环境等因素而加重病情,诱发子痫,影响治疗效果,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系统护理非常必要。

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本次所收治的50例观察组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同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病情观察、饮食干预、用药护理、以及终止妊娠在内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数据研究结果证实了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中确切的临床效果。主要依据为:(1)从心理护理角度上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在妊娠期间的主要心理状态为担心胎儿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出现营养不良方面的问题,或自身健康状况受到不良影响。对此问题的担心无法缓解,导致孕产妇长期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状态下,又反过来对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6-7]。故需要在护理干预中通过对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帮助患者消除思想意识上的顾虑,打消焦急、抑郁的情绪。(2)从健康教育的角度上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处于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常常会缺乏面对妊娠的勇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妊娠,以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知不够充分,由此也可能导致患者心理状态不良。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促进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治疗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工作,稳定情绪,同时通过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帮助对血压水平的稳定维持。(3)从病情观察的角度上来说,充分体现了综合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特征以及个性化特点,从患者在妊娠期间的病情变动入手,根据所观察到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对护理以及治疗措施进行灵活的调整与安排,使治疗护理更加的有效。除此以外,可以根据所观测到的相关数据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表现,若出现异常,则可以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使孕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4)从饮食干预的角度上来说:对于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而言,各类食物当中所蕴含的钙等营养成分能够发挥良好的保护机制,通过补充相关营养成分的方式,能够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血钙浓度显著提升,从而达到控制血压水平的目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8-9]。(5)从用药护理的角度上来说: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多使用硫酸镁药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治疗。但相关的研究实践中指出,硫酸镁药物的过量干预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收缩或者是呼吸抑制方面的问题,最终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乃至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且由于硫酸镁血中治疗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相差微小,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通过用药护理,能够对患者用药期间的生理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进行干预处理;(6)从终止妊娠的角度上来说:终止妊娠是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治疗的最根本性手段。及时的终止妊娠能够防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饮食干预、用药护理、以及终止妊娠在内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易小英,程琪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综合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15(24):3826-3828.

[2]施银红.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6(1):69-70.

[3]彭爱珍,欧霞,王洲羿,等.对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12(2):314-315.

[4]吉萦婕.优质护理方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12):219-220.

[5]刘宝侠.循证护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2):229-230.

[6]高秀芬,曲慧,李蜀红,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6):82-83.

[7]胡慧.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08-109.

[8]谢重阳.临床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12(8):70-71.

[9]李少琴,武艳琳,周梅娟,等.早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07-5008,5011.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6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产后大出血;水肿;缩宫素;预防性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妊娠期特有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主要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特征。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了应用缩宫素预防性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患者产(术)后2小时内引导大出血的效果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手指的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患者共180例,妊娠周数平均为38周,患者年龄平均在32周岁。其中阴道正常分娩50例,剖宫产手术130例。住院期间检测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均无DIC发生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按年龄相当,疾病分类相当分组,其中每组妊娠期高血压80例,子痫前期10例。以在第三产程时给予缩宫素注射液20单位子宫肌肉注射,产(术)时子宫收缩良好,无胎盘及胎膜残留,无软产道损伤出血的且产(术)时出血≤300ml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于第三产程结束后,再给予缩宫素注射液30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以30-40滴/分维持静点的为治疗组。通过测重法收集两组产妇在产(术)后两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凝血相关因素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的出血量,且出血原因多因为产后子宫收缩发力原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其中包括孕期及产时、产后的影响,产后短期内影响主要表现在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分娩的患者。危及产妇生命,其发生产后出血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血管壁压力梯度增加;②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渗透压增加;③尿蛋白丢失,低蛋白血症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贫血及红细胞受损,还可致各器官水肿。近期有学者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存在过度炎症反应,而这种炎症反应可能有内皮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引起,并可促进代谢紊乱、血栓形成和内皮损伤,进而影响凝血功能,这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后出血多余正常产妇的以方面原因。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及数据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引发原因主要还以子宫收缩发力为主,可能与子宫肌纤维水肿,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加之上述多种原因致产后大出血,故在第三产程结束后,虽然子宫收缩好,但考虑到继发性收缩乏力,给予缩宫素用以预防性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产(术)后的大出血,取得了明显疗效,有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105.

[2] 周平,罗欣,漆洪波.胎盘组织中五聚素3的表达及其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5:347-350.

[3] 吴琳琳,王晨红,李智泉.产科镜像综合症12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3:175-178.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7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妊娠;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55-0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病因诱导,可由内科并发症引起,也可由妊娠合并症引[1]。怀孕妇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5%,且因常无明显症状而被忽视。一旦发生出血,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妊娠结局。故为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本文对收集的213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共213例妊娠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排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年龄20-35,平均为28.7岁,孕周为33-41周,平均38.3±3周,初产妇189例,经产妇24例。血小板计数标准

分组:为便于分析,将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数量分成3组。病因及分组情况见表1。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将 213例患者分为 3组,血小板计数> 50×109/L的为轻度组, 血小板计数在(20~50)×109/L为中度组,血小板计数

2结果

2.1临床表现及病因

本次收集的213例临床资料其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发病因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总共135例(63.4%), 其次为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43(20.2 %) ,其中由妊娠高血压引起的HELLP综合症有2例,母亲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11(5.2%)。血小板减少主要以轻度为主,占总临床资料的47.4%,中重度分别占28.2%、13.1%,不包括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疾病诱发的血小板减少中中重度的血小板减少占81.8%,其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重度减少。

3讨论

妊娠期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有多种,大多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非孕时相同。但也有一些病因仅和妊娠有关, 如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2]。其中比较常见的便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占临床血小板减少患者的63.4%。

妊娠合并ITP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尽管特发性减少性紫癜在临床病例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造成的血小板减少多为中重度。李秀彦等指出,ITP患者由于妊娠期间免疫系统调节改变随妊娠时限延长而逐渐加重,故其血小板水平随妊娠发展进行性下降,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若不是ITP所致,血小板> 50×109/ L,不必治疗;若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 50×109/ L 或妊娠晚期维持在( 30~ 50)×109/ L 无出血症状者,也不必治疗;若血小板< 30×109/ L 或妊娠晚期维持在(10~ 30) ×109/ L 或有出血现象者,则均应给予正规治疗[4]。目前临床上多用糖皮质激素提高围产期孕妇的血小板水平。糖皮质激素其作用机制为1)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作用,延长血小板的寿命;2)改善毛细血管的脆性;3)抑制抗体生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4)刺激骨髓造血。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SLE、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及部分再障的首选药物[5]。但当血小板< 10 ×109/ L,有出血倾向或分娩手术时血小板< 50×109/ L ,合并严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时,可成份输血,如新鲜血、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但鉴于长期多次地输入血小板后将刺激人体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从而加快血小板破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故我们提倡只有在血小板

总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等,但因其存在的普遍性及危害性应纳入高危管理, 充分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清晰认识到病因的同时,根据孕周及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或支持疗法,并制定好完善的分娩计划,产后继续跟进对原发病的治疗,确保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Federici L,Serraj K,Maloisel F,et al.Thrombocytopenia during pregnancy;from etioloecig Diagnosis to therapeutic management.Press Med.2008,37(9):1299-1307.

[2]Kadir RA,McLintock C.Thrombocytopenia and disorders of platelet function in pregnancy.Semin Thromb Hemost.2011,37(6):640-652.

[3]李秀彦,茹美艳.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12, 23(5):65-66.

[4]刘杨.11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59.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篇8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发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1]。现对近3年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有效对该病进行防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0~2009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占45.45%),子痫前期患者59例(占53.64%),子痫患者1例(占0.91%)。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5.14±2.32)岁;初产妇96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同期100例非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2]第6版分类标准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终止妊娠时间

观察组110例中,23例31~33周终止妊娠,87例在34~42周终止妊娠,平均为(36.8±3.2)周。对照组100例中,8例在37周前终止妊娠,余82例均足月终止妊娠,平均为(39.5±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妊娠期高血压与职业的关系

观察组农民41例,非农民69例;对照组分别为25例,75例。两组职业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5)。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BMI的关系

观察组BMI>24 kg/m298例,BMI

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观察组剖宫产85例,阴道分娩25例;对照组剖宫产43例,阴道分娩5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

2.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对照组出血≥500ml18例,出血

2.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

观察组

3 讨论

3.1 目前研究表明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对血管舒缩因子的反应性改变,特别使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高,而对一氧化氮反应性减弱,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功能亢进,多器官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因此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临床表现及一系列并发症[3]。同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患者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而导致孕妇全身各脏器供血不足,当子宫胎盘血液灌注不足时,可使胎盘功能低下,胎盘间营养交换障碍,便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育迟缓等新生儿并发症。

3.2 妊娠期高血压与母儿关系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BMI的关系。国内外研究显示,BMI>24 kg/m2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是BMI24 kg/m2的孕妇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②妊娠期高血压与职业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本组资料显示,各种职业中,农民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职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符。原因可能为农民的低收入导致经济拮据,饮食习惯差引起营养不良,由于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差,很少进行产前检查。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本身不是剖宫产的指征[5],但是其并发症如羊水过少、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最后选择剖宫产。剖宫产减少了产程中宫缩疼痛刺激,劳累、精神紧张等引起的血压增高及继发的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减少了阴道分娩宫缩时胎盘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胎儿缺氧。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和较大的子宫张力,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高。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均于产后直肠置米索前列醇400μg,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产后出血者,再予乙醚纱布填塞子宫,大量出血者,予以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本组资料有1例入院诊断为自发性子宫破裂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出血达5000ml,最后经积极救治得到好转。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的中心发病环节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引起胎盘血流灌注量低,胎盘单位缺氧,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较高[6]。

3.3 治疗方案

①休息、镇静,给予蛋白质、热量充足的饮食;②硫酸镁为首选解痉药的运用;③对于收缩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者应使用降压药物;④如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可给予适当扩容剂;⑤如全身性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可使用利尿剂,但对于血液浓缩较明显的患者应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在血容量充足后再利尿,否则将加重血液浓缩;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HELLP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并积极处理;⑦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应注意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预防和处理,尽可能提高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即左侧卧位,日间卧位时间不少于6小时,疏通微循环,补充蛋白质及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7];⑧适时终止妊娠。

3.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键。重视孕期检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基础的孕期保健知识,自觉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做好围产期及围妊娠保健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孙海英魏峰.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3):28―29.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3.

[3]Redman CW,Sargent IL.Lates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preeclampsia[J].Science,2005,308(5728):1592―1594.

[4]Belogolovkin V, Eddleman KA,Malone FD.The effect of lowbody mass index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and preeclampsia.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7,20(7):509-13.

[5]夏明静,于丽霞,薛巧梅,等.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382.

[6]李辉,尚涛,孟季红,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脑灌注压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4):296.

[7]罗琼秀,彭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3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537―538.

上一篇:电视广告研究报告范文 下一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