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因素范文

时间:2024-03-28 10:28:39

妊娠高血压因素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1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探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疾病,是妊娠中晚期发生的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易出现合并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1]。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2]。明确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以后临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和正常孕产妇13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7版)[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年龄22~41岁,平均28.5岁。正常孕产妇132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7.6岁。

方法:

利用EXCEL2007建立表格,表格内容为妊娠产妇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情况、经济收入、孕前体重指数(BMI)、定期产检、负性事件、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家族史等。运用统计处理,对两组孕妇进行差异性比较。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及汇总、运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多因素的比较采用多元Logisl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见表2。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并且病因不确切的一种疾病。它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而形成。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如下:个体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妊娠年龄大、未定期产检、负性事件、家庭收入相关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成本的增加,晚婚晚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高龄产妇成为妊娠高血压的高发人群[4]。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妊娠期高血压发生概率增加[5]。未定期产检的妊娠妇女主要包括学历低下且保健意识不强,经济条件不佳的妊娠妇女。负性事件及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负性事件主要包括妊娠期妇女情绪焦躁不安、家庭关系不和谐、周围生活环境欠佳等。针对上述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引导妊娠妇女定期产检;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妊娠妇女进行护理指导;消除负性事件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产科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2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治疗效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并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此种疾病对母婴危害都重大,对孕妇来说可能引发脑、肾脏、心脏等损伤,对胎儿来说可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发生血管内栓塞,则更易促使胎儿窒息甚至死亡,胎儿窘迫就是胎儿缺氧窒息的现象[1]。本病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同等数量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正常孕妇。

1.2方法

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将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制定成调查表格,对患者进行逐一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妊娠次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并对孕妇的心理进行评估。

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多采取左侧位静卧;做好常规检查,并加强监测,包括孕妇的血压、尿蛋白、临床症状等,胎动、NST及B超;给予25%硫酸镁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后可再用硫酸镁60ml加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1000ml,以每小时1.5~2g的速度的静脉滴注,于夜间再加用硫酸镁5g肌内注射;对于血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05mmHg的患者,给予降压药。已发生子痫的患者给予冬眠Ⅰ号全量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1.3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因素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妊娠次数、孕妇心理素质、家族史、产检等有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所有的患者血压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下降明显72例;80例出现蛋白尿的患者,治疗后明显减少。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等的综合征,据有关调查显示,此种疾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六大疾病之第2位[2],而且发病越早病情越重,子痫是其最严重阶段,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心衰、胎盘早剥及急性肾衰等,直接危及母子的生命。

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妊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妊娠次数、孕妇心理素质、家族史、产检等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与正常孕妇存在较大的差异。

①年龄与产次。表1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35岁以上的患者多于正常组,正常组年龄以21-35岁为主,这与以往研究证明年龄在35岁以上出现先兆子痫、血压升高几率比较高相一致,而且初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因此高龄的初产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3]。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肌体处于下滑趋势有关,而且高龄产妇精神负担更重,加之第一次怀孕对妊娠缺乏经验,情绪更容易波动,同时初产妇腹壁纤维富有弹性,会与增大的子宫共同压迫主动脉,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诱发了高血压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应避免成为高危产妇,有条件的尽量在35岁前妊娠,以降低危险;对于临床来说,必须加强对高龄孕妇的密切监测,以尽早发现和治疗。

②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文化越低,经济状况越差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越高。对于文化低的,尤其是农村的孕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未重视妊娠期间的注意事项,更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念,也就无法谈及对其的监测。同时自我保健意识比较薄弱,不重视围生期的保健,延误病情,导致发生率增加[4]。经济条件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少贫困地区的孕妇医疗保健比较缺乏,导致进行产检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无法在早期对其进行干预,从而导致妊高征的发生高居不下。提示临床对于此类孕妇应纳入重点对象,对于贫困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减免,充分体现医院的人性化,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贫困地区医疗的投入,确保孕妇能够享受到围生期的保健。

③孕妇心理素质。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母体各方面负担都加重。特别对于第一次妊娠且年龄偏大的孕妇来说,对妊娠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病理的,什么是生理的,所以妊娠后可出现心情紧张,产生疑惑、担心和害怕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孕妇的身体健康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国家的进展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从表1中可以看出,妊娠期间紧张的孕妇发生高血压疾病明显高于不紧张的孕妇,因此可以看出孕妇的心理素质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在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的过程中,还必须兼顾孕妇的心理干预,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情。

3.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目的是既能得到一个成熟的婴儿,又能够将对母亲的损害控制到最低限度[5]。我们的做法是嘱咐患者左侧卧位休息,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供应;给予相关的药物,比如给予硫酸镁,以预防先兆子痫发展成子痫和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膝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并准确记录呼吸、尿量,监测心率,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在血压比较高时,可给予降压药,其目的是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胎盘灌注量的情况下降低患者血压;已出现子痫的患者采用冬眠法,能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压迅速,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广泛抑制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统,减轻机体对不良刺激的反应。通过相关处理后,本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98.

[2]雷玉秀,李凤莲.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3):124-125.

[3]刘云梅.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J].中国社区医生,2007,9(12):3.

[4]雷马香.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77-178.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3

0引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特有疾病,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等严重后果,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国内外学者[1-2]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迄今为止,其病因仍不是很明确. 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妊高征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提高监测和干预效果、减少妊高征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取吉安市多家市级和县级医院200401/200506 2121名孕妇的病历资料,年龄18~46(平均26.4±3.9)岁. 其中妊高征患者147例,总患病率为6.9%. 在所有妊高征患者中,轻度妊高征82例,占55.8%,中度38例,占25.8%,重度27例,占18.4%. 按是否有妊高征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妊高征的诊断均须符合200012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所制定标准[3].

1.2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 资料收集完成后,对所有变量进行编码定义,若为多分类变量则在分析时预处理为哑变量. 利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0.0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随后对筛出的变量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找到妊高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以是否有妊高征为因变量(有定义为1,无定义为0),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分别引入单因素Logisitc回归方程. 由于季节为无序多分类变量,分析时以冬季为参照,形成4个哑变量. 结果显示,孕妇为国家干部、子女数、孕妇体质量、Hb,多胎妊娠、死胎死产史以及季节与妊高征之间存在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妊高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2.2多因素分析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同时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前进法的最大似然比检验,选入变量的概率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 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为死胎死产史和季节(表2). 随后对这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未引出交互作用项(P>0.05),即这两个变量为妊高征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死胎死产史为危险因素,而秋季为保护因素.

表2妊高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3讨论

从单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孕妇为国家干部、孕妇体质量较大、多胎妊娠、有死胎死产史者较易发生妊高征,而子女数较多、Hb大以及秋季为妊高征的保护性因素. 随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最终进入多因素主效应模型的变量为死胎死产史和季节,是妊高征主要独立影响因素.

死胎死产史与妊高征的发生正相关,其发生风险远高于其他孕妇. 多因素分析显示其A值达21.903,可见要有效防止妊高征,有死胎死产史的孕妇应是重点监测对象之一,须注意加强产前检查. 但该A值95%可信区间有些偏宽,因此该值尚不够稳定,其原因可能是有死胎死产史的孕妇例数偏少所致,这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表明,季节对于妊高征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是以冬季为参照的,显然在秋季妊高征的发生率较低,与冬季有显著差异(P<0.05). 为进一步了解其它三季之间的关系,再以春季为参照,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冬三季之间差别不明显(P>0.05). 一般认为[3],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高征的病变基础,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小血管容易出现痉挛紧张,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妊高征. 而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血液及尿液浓缩,尤其中暑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蛋白尿,因此也是妊高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对而言,秋季气候凉爽,既不特别寒冷,也不特别炎热,,血管较少出现剧烈应激,从而有利于降低妊高征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伟,王建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筛检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45-847.

[2] Chappell LC, Seed PT, Briley AL, et al. Effect of antioxidants on the occurrence of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increased risk: A randomized trial[J]. Lancet, 1999,354:810-816.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4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双胎妊娠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影响极大。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防止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双胎妊娠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现将本院15年来分娩的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自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产妇12 858例,其中双胎妊娠290例,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病56例,发病孕周24~36周,平均年龄28岁。

2.诊断标准[1]: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制定的高血压判断标准诊断[1]。重度妊娠高血压病为BP≥160/110 mmHg,尿蛋白≥5.0 g/24 h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一旦出现头痛、眼花、胸闷等自觉症状诊断为先兆子痫;发生抽搐或伴昏迷称为子痫。

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结果

1.发生比例: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9.31 %(56/290)、7.24 %(21/290)和2.07 %(6/290);本院同期分娩的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和子痫发生比例分别为3.70 %(476/12 858)、0.19 %(24/12 858)和0.04 %(5/12 858),前者为后者的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发病孕周构成:双胎妊娠发病时间较同期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时间早,见表1。

3.主要合并症: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及DIC的率分别为5.36 %(3/56)、10.71 %(6/56)、1.79 %(1/56)及1.79 %(1/56);同期本院单胎妊娠分别为4.20 %(20/476)、1.47 %(7/476)、1.47 %(7/476)、1.05 %(5/476);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主要合并症高于同期本院单胎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双胎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剖宫产率为46.43 %(26/56)(手术指征为重度先兆子痫、子痫及胎位不正、宫缩乏力);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病双胎妊娠剖宫产率为21.79 %(51/234)(手术指征为宫缩乏力、胎位不正、两胎儿体重>6 000 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产后出血:双胎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量在250~1 500 ml;产后出血率为25.00 %(14 /56)。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率为5.88 %(28/47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5,P

6.围生儿的死亡: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死亡率为25.00 %( 14 / 56);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围生儿的死亡率为11.54 %(27/23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

讨论

1.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1)发病率高。本组资料显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的5~6倍,与文献相符[1]。其原因与双胎妊娠时贫血、低蛋白血征、重度水肿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以及双胎妊娠的宫腔容积过度膨胀和母胎间较大程度的抗原不相容性使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有关[2]。(2)发病时间早。本组资料显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时间明显早于单胎妊娠,其原因与双胎妊娠时较早发生胎盘营养不良、缺血有关。由于胎龄较小,易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n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极低体重儿以及医源性早产,对围生和预后影响较大。(3)病情较重及严重并发征多见。本组资料显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所出现的子痫、心衰、肾衰、胎盘早剥等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者,且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出现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治疗上难度较大,严重并发症又影响预后。

2.分娩方式选择: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除系统有效的综合治疗外,选择适当的时机及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由于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时间早,胎龄小,故既要有效的控制病情,又要尽量避免医源性早产;还要避免分娩过程中血压再度升高,诱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儿安全。本组剖宫产率46.42 %,为其它双胎妊娠的2倍。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理由为(1)宫缩时血液动力学改变可影响胎盘血流量,加重胎儿缺氧,同时血压再度升高增加母体危险。(2)子宫肌纤维乏氧、缺血、水肿,使宫缩乏力,导致滞产及产后出血。剖宫产手术作为迅速终止妊娠的手段,可避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对母体的不良影响[3]。本院近3年来对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采取积极治疗,孕龄满37周或病情较重、经促胎肺成熟治疗后,以剖宫产终止妊娠,避免了产时及产后子痫,降低了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对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避免或减轻并发症的不良影响,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

3.产前检查及监护: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与产前系统检查关系极为重要。双胎妊娠易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并且双胎妊娠贫血、低蛋白血征、羊水过多多见,均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4]。因此双胎妊娠应早作产前检查,并且次数应比单胎妊娠更多,内容更详尽,并应及时行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试验,如平均动脉压、翻身试验、体重指数等。对有妊娠高血压病倾向者积极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钙剂及维生素E等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水肿,以便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同时密切监护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可行促胎儿生长治疗,避免低体重儿发生[5]。本组中出现子痫、心衰、脑溢血6例患者均未作过系统的产前检查,而经系统产前检查及早入院病例,均无子痫、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故加强对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广泛宣传,讲述双胎妊娠的危害,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对双胎妊娠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或转到上级医院,是预防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减少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75.

2王范智.双胎妊娠与剖宫产[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3,9(2):76.

3庞淑兰,李学军,薜项等.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73.

4何英,刘萍,吴静,等.剖宫产指征与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564.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5

关键词 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D-二聚体

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特异性降解下的一个重要片段,也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治128例不同时期妊娠妇女,观察其血浆DD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妊娠期女性128例,按照其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60例,年龄19~36岁,中位年龄25.3岁,孕龄2~29周,孕次0~3次,产次0~2次;正常妊娠组68例,年龄20~34岁,中位年龄25.0岁,孕龄1~30周,孕次0~3次,产次0~2次。并选择同期于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女性70例作对照组,年龄18~39岁,中位年龄26.7岁;孕次1~3次,产次1~3次。近期无感染、出血及其他器质性病变,慢性代谢性病变,未服用激素、抗凝血、抗纤溶活性类药物。3组在年龄、孕次、产次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仪器与方法:①仪器采用Syamex-CA1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②真空采集晨间静脉血1.8mL,与0.2mL柠檬酸钠均匀混合,3 000 r/min离心转动15min,分离乏血小板血浆,2h内免疫比浊法进行D-二聚体检测。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

结果

妊娠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孕妇血浆DD水平对比:妊娠高血压组血浆DD水平(0.82±0.53)mg/L,正常妊娠组血浆DD水平(0.39±0.16)mg/L,对照组血浆DD水平(0.14±0.08)mg/L。妊娠高血压组、正常妊娠组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程度高血压对妊娠女性血浆DD水平的影响:轻度高血压血浆DD(0.53±0.24)mg/L,中度高血压血浆DD(0.77±0.20)mg/L,重度高血压血浆DD(1.18±0.67)mg/L。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血浆DD水平有明显增高,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之间血浆D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研究指出,DD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血浆DD水平的增高预示着体内有血栓的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期女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激活继发性纤溶系统。由于孕妇体内各项激素水平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持续增高,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影响母体肝脏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导致孕妇纤溶活性不断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随着孕龄的增长,胎盘局部不同程度缺血,或出现绒毛坏死,部分滋养叶碎片进入血液循环。在经肺循环时被纤溶酶溶解,引发机体释放大量的凝血酶,也会促进血液高凝,成为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机体自我保护系统为清除子宫螺旋动脉、静脉窦内产生的血栓,逐渐启动继发性纤溶系统,这一妊娠生理性变化有利于产后有效止血,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因此DD水平不断上升。尽管高凝血液系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但长期高凝会给母婴带来极大的危害。本组资料显示,妊娠妇女的血浆DD水平较正常未怀孕者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期常见的、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孕妇主要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9.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机制尚不明确,怀疑与机体凝血系统的激活有关。临床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狭窄,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或受损,凝血功能增强,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蛋白质渗漏。有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受损的细胞内皮会促进内源性凝血机制的启动,增强凝血系统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的功能。抗凝因子、抗凝血酶、抗凝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活性会不断降低,纤溶酶原抑制因子水平升高。这一病理性改变会导致机体凝血机制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打破,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血栓前状态。其中凝血酶原激活的同时也启动了机体的纤溶机制,促进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的降解,包括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交联蛋白降解,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而DD作为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含量会随之不断增高。本资料中,妊娠期高血压女性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6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晚期一种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妊娠期肾损害的主要病因,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威胁母儿生命[1]。为进一步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肾功能的变化及受损情况,对本院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肾功能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以便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肾功能的变化。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南京解放军第454医院妇产科住院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7例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组(简称疾病组),平均孕周(37.3±2.1)周,平均年龄(27.1±2.4)岁;选医院妇产科住院正常孕妇62例为正常妊娠组(简称正常组),平均孕周(36.9±1.9)周,平均年龄(26.8±2.2)岁。2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严重的肾脏疾患、高血压家族史,近期无肾毒性药物应用史。

2.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分析方法: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查,采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素氮(酶偶联连续监测法)、肌酐(碱性苦味酸法)、尿酸(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水平(试剂盒由上海景源公司提供)。

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

疾病组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数值均比正常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1.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尿素氮、肌酐的关系: 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尿素氮、肌酐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正常妊娠,尤其是在妊娠早期,由于肾脏功能发生改变,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含氮类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排泄会增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在合并妊娠高血压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肾脏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2]。经过肾脏排泄的尿素氮、肌酐排出减少,使血清中这类代谢产物含量上升,其增高程度与病程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本组资料显示: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尿素氮、肌酐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尿酸的关系: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妊娠高血压时,因尿酸被肝脏破坏,肾脏排泄的功能减低,从而引起血液中的尿酸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缺氧、糖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加,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经肾脏排泄时可竞争性抑制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分泌而致血清中尿酸浓度升高;此外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也与尿酸排除减少有关[4];再者妊娠时胎儿产生的尿酸也须经过母体的尿液和粪便排泄,因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尿酸显著增高,与围生儿预后、围生期结局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报道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清尿酸含量可预测先兆子痫的发生[5]。血尿酸含量≥297.5 μmol/L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最敏感指标,血尿酸升高的浓度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报道显示[6]当尿酸值>400 μmol/L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47.7 %和5.0 %,当单胎妊娠孕妇血清尿酸水平≥357.0 μmol/L时,终止妊娠时间已迫近,测定尿酸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尿素氮、肌酐在肾小球轻度改变时的变化不如尿酸灵敏,只有当肾功能严重减退、肾小球滤过率或尿素氮、肌酐清除率重度降低时,才发生显著变化。总之,在妊娠期检测孕妇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浓度的变化,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及病情观察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9):859.

2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951597.

3李顺英,何智坚,陈素柔,等.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钙 尿素氮 肌酐水平及尿素氮/肌酐比值的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3940.

4骆毅.女性泌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37.

5D′Anna R, Baviera G, Scilipoti A, et al.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serum uric acid measurements in preeclampsia and transient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J]. Panminerva Med,2000,42(2):101106.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7

【关键词】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6-03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MAO Jian-xia,TU Feng-wen,XU Hua-mi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6-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Method:174 pregnant women of late pregnancy were detected and followed up in Jun 2014.ROC curve was done to analyze predictive value of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to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Correlation among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D-Dimer and clinical data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reference value of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n adult,174 pregnant women of late pregnancy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B group,C group and D group.Result:21 pregnant women of late pregnancy were diagnosed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P

【Key words】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D-Dimer;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Corre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chuan County,Lichuan 3446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3.003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提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加重而升高,而D-二聚体也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但缺乏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基于孕产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92例门诊行产检的晚孕孕妇进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验、留取联系方式,并建立随访数据库。根据随访数据库资料,于产后3个月对研究对象行血压检测。192例患者中,174例(90.63%)于产后完成随访,18例(9.38%)失访,有效病例174例。其中平均年龄(26.4±4.6)岁,平均孕周(34.1±2.7)周。所有患者均自愿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D-二聚体检验。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1)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2)尿蛋白(-);(3)排除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3]。

1.3 高血压定义

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或卧位,注意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通常测右上肢血压,袖带应与心脏处同一水平。同一手臂至少2次测量的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但低于140/90 mm Hg时,不作为诊断依据,但须严密观察。对首次发现血压升高者,应间隔4 h或以上复测血压,如2次测量均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

1.4 检测方法

采集观察对象清晨空腹12 h外周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标本采集后1 h内予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检;采用水解酶分解同型半胱氨酸,直接检测血液中硫化氢(H2S)以达到定量目的。检验试剂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酶法),由中山标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验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mpany生产的D-Dimer测定试剂盒经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

1.5 质量控制

用雅培公司提供的标准品作为对照,并对其进行稳定性检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

1.6 研究方法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174例入组患者根据是否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第二部分:将174例入组患者根据是否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分组,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第三部分:根据成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考值,依据检测值将174例患者分入

A组(25.0 mmol/L),分别对应不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区间。比较各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的差异。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部分数据采用中位数(25%置信区间,75%置信区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ANOVA,发病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进行评价。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情况

174例患者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21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12.07%。

2.2 两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16.21±7.15)mmol/L vs (4.36±1.05)mmol/L,P=0.022]和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44±102.32)ng/ml vs (204.32±74.12)ng/ml,P=0.045]。

2.3 两组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167.2±14.3)mm Hg vs (102.1±17.5)mm Hg,P=0.003]。妊娠期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113.4±12.3)mm Hg vs (71.3±10.5)mm 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组舒张压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12.3)mm Hg vs (66.2±8.5)mm Hg,P=0.062]。

2.4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0.950~0.994)。当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5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90.8%。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0.742~0.868)。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352.3 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76.3%。

2.5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886、0.625,P

2.6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的相关性

四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0、1.64%、28.21%和100%。D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均较其他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0、0.001)。C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 讨论

上世纪60年代,Coworkers和Mudd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蓄积与高胱氨酸尿症之间的关系,随后提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硬化相关疾病有关[5-6]。D-二聚体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筛查。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有关[7-8]。目前缺乏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基于孕产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为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细胞内代谢途径包括:(1)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及维生素B12参与下,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2)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及维生素B6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胱硫醚进一步断裂成胱氨酸和α-酮丁酸;(3)在细胞内形成后排出至血浆参加循环。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缺乏、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S)、CBS的缺陷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由于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叶酸是体内甲基的供体,当两者缺乏时可导致MTHFR和CBS活性的降低,阻碍蛋氨酸的再生成,从而造成了Hcy在体内的蓄积。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越低,血浆Hcy水平越高[10-11]。

孕妇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原因包括:(1)孕妇新陈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增加,对叶酸和维生素B12需求增加;(2)妊娠中晚期,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自身合成减少,若膳食中供给不足,将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阻碍蛋氨酸的生成[12]。本研究结果显示,以15 mmol/L作为成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上限,27%受检孕妇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示可能与选择观察对象为晚孕,以及营养因素,即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缺乏有关。

妊娠期妇女由于对Hcy损伤敏感性增加,所以Hcy水平轻度升高即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内皮素Ⅰ的分泌增加、血管内皮衍生松弛因子及前列环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管舒、缩因子平衡紊乱,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多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妊娠晚期出现临床症状,但早在胎盘形成时就已经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蜕膜螺旋动脉逐步存在广泛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174例有效患者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21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12.07%。

根据成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考值,依据检测值将174例患者分入A组(25.0 mmol/L),分别对应不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区间。四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0、1.64%、28.21%和100%。D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均较其他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0、0.001)。C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因此,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妊娠期妇女的体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诊断标准,妊娠期高血压必须在妊娠后才能确诊,时效性较差,不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本研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结果显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0.950~0.994)。当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5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90.8%,提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良好指标。本研究中,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6.5 mmol/L,敏感性达95.2%,提示可作为早期筛查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张玲,王g,闫杰,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559-1561.

[2]黄军垣.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106.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4.

[4]叶芳青,孙袁,蒋小亚,等.孕妇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30-2232.

[5]丘春东,孔晓玲.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A):93-95.

[6]雷湘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4):72-73.

[7]张慧萍,张广意,姜怡邓.高同型半胱氨酸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3446-3449.

[8]李红,赵欣,黄彩梅,等.脂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8):824-827.

[9]张彦玲,李合欣,冯勤梅,等.妊娠晚期正常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浆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差异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2):216-218.

[10]席伟,王建生,张明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患者Hcy和vWF水平的影响[J].微循环杂志,2013,23(3):35-36.

[11]刘群,李传敏,王敏,等.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30-632.

[12]张建鸿,黄素然,丁少波,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监测及其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10-612.

[13]谭玲玲,梁敏洪,冯立红,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06-808.

[14]张爱荣,周建松.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93-94.

[15]沈旭娜,黄引平,张常乐,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8):498-500.

妊娠高血压因素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34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年龄22~35岁,孕周在27~40周,其中孕27周1例,孕2周双胎1例,孕周>35周32例(包括双胎4例)。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先兆子痫:血压>160/100 mm Hg,尿蛋白++-+++,和(或)伴有水肿,有头痛、眼花等自觉症状:子痫: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有抽搐或昏迷。

1.2 临床表现 先兆子痫26例:孕32例双胎1例,其余24例孕周>35周,含双胎2例。子痫7例:产前子痫6例,孕周>35周(含双胎1例):产后子痫1例。妊娠高血压心脏病心衰1例(为双胎、孕38周)

2 结果

2.1 孕产妇患者 先兆子痫25例妊娠终止后治愈出院(其中1例手术后并发产后心肌炎治愈),1例死亡脑出血(孕周27周):子痫6例终止妊娠治愈后出院,产前子痫1例死于脑水肿、肾衰竭、呼吸衰竭: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死于产时心力衰竭。

2.2 围产儿 38例新生儿有36例体重在2300~3700 g,健康出院:1例体重1700 g,1例体重1650 g(孕32周双胎)均死亡,1例胎儿死亡(孕27周)。

3 讨论

3.1 由于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导致妊高征患者全身主要脏器的损伤,如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水肿、并可引起点状出血,若痉挛性收缩时间过长,还可发生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脑实质组织软化,血管明显破裂则发生大面积脑出血。本组资料中有1例并发脑溢血,其孕龄小、高血压出现较早,且发生了最为严重的不良后果,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孕龄小而较早出现高血压的患者,要重视起病情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在治疗过程中若治疗效果欠佳,则应及早终止妊娠,以免发生产孕妇死亡的严重不良后果。若有慢性高血压病史的孕妇,更应及早终止妊娠。

3.2 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使患者处于低排高阻状态。重度妊高征患者由于贫血, 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时,则极易发生妊高征心脏病心力衰竭,病情急剧而险恶。若是双胎妊娠,则心脏负荷更加沉重,更容易累及心脏而发生心衰。在发生心衰之前,常有干咳表现,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时机。加强对孕妇的全面监测,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素质,避免误诊,是高危孕产妇得到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妇、围产儿死亡具有重度意义。

3.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常合并贫血,加之尿蛋白丢失,程现低蛋白状态,致使抗体产生不足,吞噬细胞作用减弱,加上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等因素,使机体易感性增加,产后容易并发感染而造成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使病情加重产生不良后果。所以,积极预防治疗产前贫血及产后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尤为重要,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或人血白蛋白,同时给予有效抗菌加强抗感染治疗。

3.4 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产。有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是极重要的措施之一。由于病情需要,低孕龄患者被迫终止妊娠而导致早产。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于低孕龄患者在治疗时应积极促胎肺成熟,争取终止妊娠前24 h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有利于促胎肺成熟。

3.5 预防 ①要重视做好产前保健工作,做好妊娠头3个月的调查登记工作,测量基础血压,进行孕期保健宣教,对具有妊高征好发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监测,早期发现妊高征;②对孕妇采用三高一低饮食,即高蛋白、高钾、高钙、低钠饮食。高蛋白食物可以改善机体动脉血管的弹性。蛋白质中的甲硫氨基酸、精氨酸、脯氨酸、牛磺氨酸还能促进钠盐排泄,起到降压作用。增加高钾食物,可促进钠盐排泄,调节细胞内钠与钾比值,对降低高血压有重要意义。妊高征患者血钙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由于母体钙摄取量不足,使甲状旁腺激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它能使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兴奋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收缩,出现高血压;③左侧卧位预防妊高征左侧卧位不仅能增加肾血浆流量,改善肾功能;同时卧位由于降低机体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压,故对有妊高征倾向的孕妇,以简单的增加左侧卧位休息的方法,能起到防止妊高征的效果;④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高征自孕20周起,每日给60~80 mg阿司匹林有效地预防妊高征的发生。由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栓素(TSA2)的产生,进而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管内皮受损,而达到防止妊高征的发生。

上一篇:神经网络特征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社会劳动实践收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