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创建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1 11:36:06

品牌创建计划

品牌创建计划篇1

一、主要目标

(一)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重点在化工、机械电子、医药、纺织(丝绸、服装)、轻工、建材等产业及地方特色产品中发展名牌产品。经过6年的努力和持续的质量改进,从根本上提高我市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重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主导产业、支柱行业中创建一批居行业前列、有较强竞争力和生产规模的省级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

(二)每年争创1—4个名牌产品。至2010年,争创1—2个中国名牌产品、20-25个名牌产品,使我市名牌产品的总数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和名牌效益。

(三)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积极开发系列产品,带动配套产品、基础产品的发展。

二、实施步骤:

(一)建立名牌产品培育库制度。把基础条件好、有争创名牌潜力和争创积极性的企业列入名牌产品培育库,动态管理,择优推荐。市培育名牌产品申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报《市培育名牌产品计划申报表》,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规定的条件进行预审,报市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审批。在市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质监部门根据企业情况,组织相关的行业、技术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名牌产品的申报条件为指导,对列入市培育名牌产品计划的企业及产品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培育工作。

(二)逐级申报名牌产品。积极申报名牌产品,申报名牌的产品一般在市名牌产品推荐库中推荐;努力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对已获名牌称号的产品,参照中国名牌产品的条件,制定创牌计划,力争列入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培育计划。

申报条件及具体工作程序按有关规定进行。

三、明确职责

市政府成立市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同:市质量振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名牌产品培育计划的编制以及名牌产品的推荐、审核和监管等工作。

(一)计划、经贸部门要把名牌产品创建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宏观指导。

(二)质监部门要根据企业情况,组织相关的行业、技术机构和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为企业提供跟踪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三)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商标意识,指导和监督企业产品广告,积极开展争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活动。

(四)农业部门要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引进培育推广优质良种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

(五)科技部门要制定科技奖励政策,大力扶持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六)财政、金融、物价、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促进我市经济、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并解决名牌产品发展所需资金。

(七)质监、工商、商务、药监、烟草、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八)新闻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市名牌产品,及时报道我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业绩。

四、奖励办法

名牌产品(包括中国名牌、名牌)在有效期内享受以下政策:

(一)对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万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万元。

(二)政府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

(三)名牌产品自动列入各部门打假保优重点范围,享受优先宣传和重点保护;

(四)对列入名牌产品培育计划的企业和产品,各部门及时通报各类质量信息,优先安排参加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监督管理

对名牌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规定程序要求,经市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同意,报经国家、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批准,取消其名牌产品称号,收回证书,并通过媒体公告(其中一年内收回证书的,同时追回已发的奖金):

(一)经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或者因出口产品质量问题遭国外索赔的;

(二)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用户反映的重大产品质量问题无明显改进的;

(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失效的;

品牌创建计划篇2

从本质上而言,新闻品牌战略是以新闻为依托,以企业为切入点所实施的一种品牌战略。新闻品牌战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企业文化产品的成功往往需要多种品牌经营战略,从湖北企业文化产品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得知新闻品牌战略呈现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新闻品牌战略缺乏定位

众所周知,新闻品牌战略是企业文化产品的经营理念,是实现企业品牌战略的基础与关键。但是,湖北诸多企业文化产品在对品牌的推广中过于形式化、概念化、口号化,没有准确的定位,甚至缺少个性。近几年,在我国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湖北地区的传媒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果其新闻品牌战略缺乏定位,不具备个性,其形象在发展中任意修改与变形,最终会导致传媒产业新闻品牌战略的失败。

(二)新闻品牌战略缺乏战略规划

新闻品牌战略在依据新闻产业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产品制定品牌规划策划。湖北地区企业文化产品的数量过多,类型丰富,但是大部分传媒产业未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无论是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延伸还是品牌的营销,均与新闻无关系,甚至在战略规划中没有将新闻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仅仅借助外部环境,追求短期利益。这种模式下,不仅会缺乏新闻产业的主要特点,并且也会导致品牌形象无法深入人心。

(三)忽视新闻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媒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品牌作为传媒产业下的具体形态,凭借新闻节目、新闻理念、新闻栏目逐渐成为了最受大众欢迎的产品之一。但是,湖北企业文化产品在发展中由于对新闻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不够重视,部分管理人员不仅缺乏媒介素养,并且对新闻知识不甚了解。虽然部分领导者模仿其他产业形式进行品牌建设,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将新闻理念融入其中,继而引发品牌危机,导致企业文化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变化与需求,无法适应传媒的快速发展。

二、新闻品牌战略在文化产品中的作用

(一)新闻品牌战略具有创新作用

创新是时展的需求,我国各行各业在响应国家号召中积极改革,湖北企业文化产品也不例外,由于传媒产业数量过多,在创新发展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创新效果不容乐观。但是,新闻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能够推动湖北企业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新闻品牌氛围。湖北企业文化产品重视品牌建设,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创新。其中,新闻品牌战略对湖北企业文化产品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点:新闻品牌战略推动传媒产品的概念创新新闻品牌战略能够促使企业文化产品推出新的概念,也就是品牌的名称,能够扩大传媒产业子品牌的名声,比如某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经过新闻品牌战略的推动,其品牌名称得到创新,并逐渐发展为新的子品牌。像某某传媒工作室,并且在经过品牌名称的烘托下,其子品牌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成为某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最具典型性的子品牌。新闻品牌战略推动传媒品牌建设的载体创新所谓的载体创新是指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湖北企业文化产品在发展中形成了双向模式为一体的单项发展。一般而言,湖北企业文化产品在发展中模式单一、内容单调,由于缺乏对产业形式的了解,缺少对传媒产业的认识,导致传媒品牌建设中缺乏载体创新。但是在新闻品牌战略的影响下,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现象。比如,湖北某一传媒企业在发展的三年时间内仅仅以广告制作为主,其内容单一,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但是在经过新闻品牌战略的大力推动,该传媒企业不仅开拓了子品牌,并且其业务范围扩大,添加微电影制作、后期配音等一系列传媒产业,从根本上实现了传媒品牌建设的载体创新。

(二)新闻品牌战略具有催化作用

在传媒产业中,如果新闻品牌战略的计划得到成功实施,就会如同催化剂一般提高传媒产业的知名度以及吸引力,不仅可以缩短品牌的建设周期,并且能够促使传媒产业更加稳固、坚固。湖北企业文化产品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固定模式,但是在该模式下湖北企业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不明确,经济效益过于落后,在新闻品牌战略的引导下,品牌建设如催化一般得到创新性发展。比如,湖北某一传媒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大量的成功经验,在经过新闻宣传之后,该传媒企业将其打造为传媒行业中的典型品牌,并且在拟定规划后,邀请当地媒体进行调研,并在大力宣传之后,该企业成为了湖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传媒产业。由此可以得知,在新闻品牌战略的推动与催化下,传媒产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品牌力量。

三、文化产品如何加强新闻品牌战略构建

现如今,设计已经迈入了媒体时代,湖北企业文化产品在发展中面临着新形式、新特点、新机遇,湖北企业文化产品只有对具有亲和力、渗透力的品牌战略进行引导,才能促进湖北地区传媒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积极提升新闻品牌战略意识

众所周知,意识能够引导方向,能够促进传媒产业的正确发展。首先,湖北地区各传媒产业要具备新闻意识、品牌意识以及战略意识,面对传媒产业纵横发展的新时代,要改变“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意识,将新闻媒体积极融入到传媒产业之中,将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热点项目、热点新闻进行捕捉,从根本上放大新闻的触角。其次,湖北地区各传媒产业要与各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合作、互动关系,将媒体关系深入到新闻品牌战略的谋划之中,这对实施新闻品牌战略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新闻品牌的战略谋划

在传媒产业的发展中,方向决定着思路。传媒企业只有具备新闻品牌战略意识,在不断创新实践中,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新闻品牌战略计划。一般而言,在湖北企业文化的发展中,需要的新闻品牌谋划包括:新闻宣传的目标、新闻宣传的方法、新闻宣传的步骤以及预案等。此外,湖北地区传媒产业在品牌战略谋划的过程中,要将新闻宣传的重点进行差异化,将新闻媒体的特色进行凸显,并且要学会审时度势,将新闻宣传的时机把握好,从根本上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模式。与此同时,湖北地区的传媒产业还要加强运用新媒体的力量,积极邀请当地知名电视台、报社记者进行采访报道,确保目标的实施,保证品牌的影响力。

(三)精心实施新闻品牌战略

湖北地区的传媒产业在实施新闻品牌战略的时候,要将模式作为选择对象,一旦时机成熟,才能有效地实施新闻品牌战略计划。其中,可以采用“阵地战”模式。与军事阵地战不同的是,传媒产业的新闻品牌战略是以媒体为主,在上争媒体,下争受众的基础上,将新闻传播作为主要的宣传模式。此外,还可以采用“游击战+阵地战”的模式,将湖北地区的传媒产业进行整合,在借助新闻传媒的影响力,实现传媒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湖北地区传媒产业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经典故事,推出“红色”传媒节目、拍摄“红色”微电影、制作“红色”宣传片等。

品牌创建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质量为基础,以实现品牌“自主化、国际化、高端化、集聚化”为目标,培育、发展、宣传、保护、扶持一批知名品牌,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为打造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标志性区域提供坚实保障。

二、总体目标

1、至2013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行政认定)、累计达4件,新增省著名商标10件、累计达48件,新增市知名商标45件、累计达153件;新增省名牌产品3个、累计达22个,新增市名牌产品10个、累计达100个;新增省级出口品牌2个、市级出口品牌4个。

2、至2015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行政认定)、累计达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18件、累计达56件,新增市知名商标60件、累计达168件;新增省名牌产品6个、累计达25个,新增市名牌产品20个、累计达110个;新增省级出口品牌3个、市级出口品牌6个。

三、重点工作

㈠突出重点行业领域

1、培育新兴产业品牌。将品牌培育与技术、管理、营销创新紧密结合,在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IC与工业设计、生物医药、影视文化传媒、网络经济、通讯技术、航空电子等行业领域大力推行品牌和标准化战略,着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自主品牌,依托品牌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

2、提升先进制造业品牌。按照转型发展要求,加快改造提升机械、电气、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品牌产品,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提质增效,使我区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位于全市前列。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着重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品牌争创和培育,强势打造一批品牌集群。

3、打造高端服务业品牌。积极引进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努力形成一批高端服务业品牌企业。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水、电、气、交通等公共服务业,以及其它消费热点领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争创服务业品牌。

4、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区域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植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产品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产品,重点培育果品、蔬菜、名特茶、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畜禽及奶制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副产品品牌。

㈡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2、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加强对商标注册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不断拓展商标注册的领域和空间。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质量技术意识和名牌品牌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精通质量管理及品牌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㈢加大品牌扶持力度

区设立品牌奖励专项资金,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由区经信局、财政局共同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市品牌奖励资金的配套及区品牌创建先进单位的扶持,支持品牌培育、宣传、保护工作。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1、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商务部出口名牌、“中华老字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4万元;

2、对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省出口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3、对获得市知名商标、市名牌、市出口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

4、对在境外注册商标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

5、对新兴产业企业获得以上品牌,按照政策标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更大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年行动计划(双倍增计划)的通知》给予1.2倍奖励,其中物联网产业企业按照政策标准给予1.5至2倍奖励。

㈣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1、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督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为品牌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空间。完善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切实提高确权、维权效率和效能。

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品牌推广展示平台,利用大型会展平台、品牌展示商场等宣传窗口品牌产品信息,支持自主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大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弘扬传播品牌文化,形成全社会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的良好氛围。

3、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培育企业自主品牌、行业标准,跟踪国外新产品、新技术和品牌信息,开展国际间交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积极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供良好服务。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和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知识化、公信力较强的品牌研究、咨询、评价中介机构。

㈤提高工作组织程度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经信、财政、商务、工商、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区品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负责对口协调全区品牌培育计划,制定全区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全区品牌建设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2、健全培育机制。结合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区经信、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分别建立滚动的《品牌培育目录》,聚焦各部门政策,强化对各产业领域品牌发展的政策支持,在项目审批、资金投向等方面,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品牌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科研孵化、贷款贴息、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检验检疫、产品通关、跨国投资、国际贸易救济和信息等方面给予便捷服务。

品牌创建计划篇4

关键词:中粮集团;品牌国际化;品牌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05-02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多年来一直不断的努力,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经营范围覆盖了贸易、实业、金融、地产等各个方面。如此庞大的公司想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且做好对品牌的一系列的管理。

一、中粮集团的品牌现状

在中粮集团品牌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类:食品类、非食品类以及地产酒业,从这点可以看出中粮集团的品牌战略趋近于多元化、创新化,虽然涉及产品的行业,性质等都不同,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中粮上层管理者的高瞻远瞩,用打造多元化品牌的战略来很好的迎合了现今全球化的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别品牌,以“福临门”,“金帝”,“长城”为首等子品牌已经在用其自身比较成熟的品牌战略不断地积累品牌资产,而后反作用于母品牌,又进一步的提升了母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从而进一步的打入了国际市场,很好的实现了产品的“走出去”战略。

二、中粮集团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粮集团品牌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旗下品牌众多,缺少驰名中外的世界品牌,缺少品牌规划,品牌的影响力不够,在某些地区存在宣传的盲区;二是在品牌的管理方面缺少创新意识,寻求稳定而忽略了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力量,缺少变通,须知道变则通,通则永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企业要敢于在风险里寻找商机;三是品牌的宣传渠道过于单一,在当下宣传是成就品牌的重要因素,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品牌需要更好的宣传去给他插上腾飞的翅膀,宣传对于品牌就如鱼和水的关系一般;四是品牌的内涵不够,在如今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深度和文化内涵更加关注,更加注重品牌之外的东西,品牌文化就是重要的一方面,一个品牌不仅应该有知名度,还应该有内涵有深度。

三、中粮集团品牌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品牌规划和监控

对于一个品牌的打造和管理,好的规划与严格的监控是必不可少的。规划就是将企业品牌经营战略和目标进行一个长远的计划,对于企业品牌管理来说,品牌的形象规划和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形象规划。形象,顾名思义,简单的说就是外表,企业品牌的外在表现,中粮集团正是很好的确定了品牌的定位,致力于所打造的品牌,所以品牌才得以很好的发展。其次是品牌发展规划,中粮集团在制定发展计划的时候,管理者能够在确立了一个对的目标的前提下,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让自己的品牌与顾客和社会群体利益相沟通,这其实是在不断地为自己的品牌累积财富,中粮集团在对自己的品牌规划的时候,既有短期规划也有长期规划,它一方面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制定品牌长期的发展计划,构制出了品牌发展的总体蓝图;但是在中粮,短期规划也尤其重要,在业务层,该企业需要制定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动态计划,并且根据多变的市场来制定相应的计划以及根据品牌建设的进程和周期,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规划,做到“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前提,以公司年度计划为依据,在变化中做好完美规划”。在制定全年和全阶段的整体计划后,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制定一些应变的计划及方案等,这也需要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创新,中粮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总之, 中粮的品牌规划是以整体的战略或策略为依托,实现与目标对象的长期和立体沟通关系。监控是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职能,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通过监控来发现从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监控很直接的方法就是数据监控,通过对品牌资产、类别、价值及忠诚度的监控,再去横向纵向的深入研究调查,获取一系列有效数据来发现品牌所处于的位置,并及时作出应对。

(二)注重品牌管理创新

在管理中,组织、领导与控制同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有着保证系统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的作用。但是,管理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企业和社会经济系统,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一些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的要求,所以,在一个好的企业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管理职能,同样,创新也在品牌管理中尤为突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中,打造品牌其实就是“通过满足市场所反映的社会需要来获取利润”。市场的反应很多的是对新兴产品的好奇和需求,这个需求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营目标,则需要适时的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调整和创新,品牌战是一个持久战,脑力战,平凡无新意的产品最终会被世界市场所淘汰,所以只有一直坚持品牌的创新,才能不断得提升自身产品品质,从而收获更好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优化品牌宣传途径

提到传播,大家自然想到对外宣传和推广,但事实上品牌传播其实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中粮集团“内外兼修”的传播战略也是中粮集团的品牌产品能不断做好做强的原因之一,中粮集团把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看的同等重要,恰恰这正是品牌创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一个品牌的建立是客户所有品牌体验的总和。包括产品、包装、运输工具、销售场所、销售人员言谈举止、客户服务处理、媒体宣传、企业商誉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对内进行品牌传播和管理才能达到效果的,而对内传播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企业文化层面梳理品牌理念和定位,品牌定位确定以后,以品牌定位为出发点,在企业内部推广企业文化的同时推广品牌的理念和定位,使品牌的概念落入每个员工的心中并落实到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去,最终反映在员工的举止、言行中,使其每一次与客户接触都在为品牌增值将品牌的核心价值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内部能力是品牌内部传播的基础和重心。其次,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也是传播品质的重要内容,很难说,在一个所有员工只为自己利益着想,没有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企业,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我认为,员工的责任感来源于他对企业的归属感,因此,一个好的企业,甚至说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充分利用所谓的激励理论进行管理,只有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才会最终走向世界的舞台;而品牌的对外传播则主要通过广告、公关、促销活动、网站、培训等一系列媒介和其他方式来实现。

(四)提升品牌内涵

中粮集团公司要想提高品牌内涵,则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规模化和网络化,企业自有品牌战略的成功,必须以大规模经营和广阔的销售网络为基础。在信息高速发达的21世纪,脱离了网络化的企业必定难以成功,只有好好融入网络这个大世界中,借助网络的力量是产品规模化,利用自身广阔的销售网络加以推广,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使自有品牌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二是注重企业信誉,较好的商誉是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前提和内在优势,一种商品采用企业品牌方式还是制造品牌方式,主要取决于知名度和信誉,知名度高和信誉好的企业更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一直以来,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为集团履行公益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秉承“忠良文化”的人文关怀精神,中粮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努力回报社区,回报人民,构建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2010年,中粮成立了对外捐赠管理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负责对集团对外捐赠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粮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结语

中国进入WTO,为本土很多企业带来了机会,也为很多企业引来了许多挑战,而当我们细察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无论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与发达国家都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甚至愈行愈远,在这个“品牌消费”日渐明显的阶段,我国企业唯有继续努力奋起直追,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立足之地,企业也必须努力实施自有品牌策略,提高国际国内知名度,加之提高现有的利润水平、管理水平,并最终提高国际竞争力。品牌战略也将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向着多元化不断发展。而管理则会在企业品牌的战略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无论品牌的规划,定位,实施,传播以及监督,都与管理密不可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个管理职能都渗透于一个品牌打造的各个环节中,管理,尤其是管理将会成为社会关注的持久热点。

参考文献:

[1]区敏涓.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11(03).

[2]宋素娟.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使命的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

[3]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第二版)[J].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品牌创建计划篇5

关键词:

自主创新决定城市命运,自主创新需要“亮剑”精神。

经典案例:

■从美国的“微软”到日本的“索尼”。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

核心提示:

自主创新需要“亮剑”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体制上打破部门所有、分割占有、封闭配置等制度障碍,在人才流动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创新扩散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创新风险机制等方面突破瓶颈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变仿造为制造,变贴名为创牌,用创新来创业。

第二十计 双轮驱动

关键词: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的精彩互动,牵动着城市高开高走。

经典案例:

■河北省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年大变样”。

■东莞市的“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发展战略和“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发展思路。

核心提示:

工业化创造财富,为城市化提供动力;城市化涵养财富,为城市化提供载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并进,演绎着一曲又一曲富民强市的动人乐章。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关键在于: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保持同步,工业做强做大和城市做优做美并举,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相得益彰。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用工业化这一“千斤顶”支撑城市,以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发展,用城市承载力的不断提升聚集产业,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催生农业产业化。

第二十一计 规划即法

关键词: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规划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规划管全局,管战略。规划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出生产力,更出竞争力。

经典案例:

■河北廊坊市的“城市规划山”。

■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市民有说“不”的权利。

核心提示:

一流城市必须有一流规划,一流规划来自一流专家。城市规划要注意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规划的程序上坚持广泛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由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也属必要。规划即法、执法如山,“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规划一旦确定,就要有铁的手腕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第二十二计 另起炉灶

关键词:

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山重水复疑无路”;跳出城,再造新城,“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典案例:

■既不失古典之韵,又充满现代之美的“古苏州”“洋苏州”“新苏州”。

核心提示:

美国人提出“保护过去,就是为了未来”;新加坡人提出“建设一个包括过去的未来”。旧城改造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应该以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造与再造并重”,实行“有机更新”,讲究“名、优、特”。“改造与再造并重”,就是跳出旧城,发展新城,新旧分治,相得益彰。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改造”,是最为敏感、最为复杂的“民心”工程,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搞“全麻”,更不能“快刀斩乱麻”。

第二十三计 画龙点睛

关键词:

个性是城市的眼睛,有精品才有个性,有个性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竞争力。

经典案例:

■大连市“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城市建设理念

■江苏宿迁市、河北廊坊市“抠死角、上细活儿”的纳米精神。

核心提示: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公园是城市的眼睛,绿地是城市的肺叶,雕塑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音符……建设一座品位不凡的城市,使之成为近悦远来、客商云集的风水宝地,必须从塑造精品开始。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看似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把看似细小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一件精品;把这些精品叠加起来就是一座精品城市。

第二十四计 静动结合

关键词:

动态驾驭静态,无形决定有形。

经典案例:

■中外知名会展之城的财富效应、聚集效应、品牌效应。

核心提示:

城市的建筑物是静态的,城市所在的位置是不可能流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动态经济”“流动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谁善于运用动态原理,谁精于开发会展经济、旅游经济等“动态软件”,谁就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忠诚,谁就能成为竞争的赢家。

第二十五计 机制再造

关键词:

把城市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当作资本经营,通过城市资产的资本化经营,创造财富,实现城市增值,变“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为“干多少事筹多少钱”。

经典案例:

■河北廊坊市的融通资金理念:“用全国乃至世界的钱建设廊坊”。

核心提示:

经营城市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通过“机制再造”,打破资金瓶颈。“凡市场能办到的事,政府要坚决地退;凡市场不能为的事,政府就必须到位;凡是能交给市场去办的事情,绝不包揽;凡是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绝不用行政手段;凡是能够花钱直接办的事情,绝不拿钱‘养人’去办”。

第二十六计 品牌突围

关键词:

品牌能托起一个产品,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也能托起一座城市。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遗忘,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企业、营销产品一样,精心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

经典案例:

■大连市的环境品牌之路、青岛市的产品品牌之路。

核心提示:

品牌是现代城市的名片,是经济生活的基本元素,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意味着信用,也意味着个性;对城市而言,品牌意味着活力,也意味着实力;对国家而言,品牌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竞争力。作为一种市场力,城市品牌可以使产业升级、城市升值。塑造城市品牌是一个长期战略,既需要“眼观六路”的全球视野,也需要具备盘清“家底”的本事。品牌需要载体,品牌需要真实,品牌需要差异,需要创新,需要营销,需要专家认定、市民认同、官方认可,政府不能擅自决定。

第二十七计 软硬兼施

关键词:

城市之争是项目之争,项目之争是环境之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经典案例:

■河北廊坊市,全国中等城市中首个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城市。

■大连市以环境建设为龙头的“环境革命”。

核心提示:

哪里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项目就往哪里放,人才就往哪里流。环境营造不是虚无缥缈的,必须从硬到软、从上到下、从物到人一起抓、具体抓。真正做到以“硬”促“软”、以“软”补“硬”、“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

作者: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品牌创建计划篇6

但作为一个自创文化概念,摸索发展起来的时尚产业,中国家居服企业由于对居家文化缺乏深入研究,对于居家时尚的理念探讨缺少专业引导,对产业和品牌的创新发展缺少针对性规划,品牌包装时尚文化概念模糊,产品研发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创新发展手段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腾飞。

如何用时尚消费文化、产品设计、品牌营销文化、产业制造文化来满足居家消费欲望,是中国家居服品牌面临的发展考验。

聚集时尚创新力量,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作为服装品种的一个新门类,家居服行业虽把握了生活日渐富裕的中国百姓居家消费需求,但如何高水平地满足这一不断变化的时尚欲望?家居服行业通过各种途径,聚集海内外服装设计、品牌策划、营销创新、产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时尚创新力量,与家居服从业者合作,创建家居服行业自己的研究机构,科学系统地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市场发展走向、品牌扩张节奏、居家文化创新等事关行业科学、理性、健康发展问题,刻不容缓。

开创居家时尚研究,提升家居内涵魅力。目前众多家居服企业都将浪漫温馨作为家居服唯一的时尚表情,并将家居服饰局限在内衣、睡衣、浴衣、起居服等概念狭窄的品种范围内难以超越。用中华儒家精神去研究现代居家生活环境、家庭情感交流方式,研究工作之外的时尚休闲方式,围绕和谐、亲情、关爱、愉悦等家庭生活需求,开发亲情时装、亲子服饰、一英里生活装、家庭橱艺、园艺服饰,让家的时尚魅力从卧室向更广阔的居家时尚空间漫延。

精准品牌文化定位,创建个风格。针对一些家居服品牌热衷装扮成伪洋品牌,企望将消费者需求一网打尽,在市场竞争中品牌概念模糊化,商品风格同质化,服务精神空洞化状况,引导企业提炼品牌时尚基因,注入文化精髓,通过鲜明商品风格,提升品牌亲和力,在打造品牌独一无二的个性符号,创建品牌的核心争内涵。

深度培养设计人才,加大行业创新力度。变被动等家居服创新人才的出现,为主动与高校合作,合作创建家居服饰专业学科,通过面料研发创新、家居服板型人体研究,家居服功能性消费拓展等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开展家居服设计大赛,设立家居服创新奖学金,进行家居服人才订单培养,委托指导大学毕业设计等模式,培养能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家居行业的创新注入活力。

品牌创建计划篇7

为提高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名牌产品是质量和效益的综合体现,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对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的统一,引导全社会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效益型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幅度连年保持在13%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稳居全省首位,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如“三友”纯碱、“惠达”和“红玫瑰”陶瓷以及“盾石”水泥等等。我市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项,河北省名牌产品42个,河北省著名商标82项。这些名牌在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看来,我市还存在着名牌产品群体不大,消费品名牌产品不多,工业生产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物耗高能耗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缺乏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市场竞争乏力等诸多问题。因此,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工作目标

“*”期间,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与先进技术嫁接改造我市的传统基础产业,提升产业素质。推广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促使产品质量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优势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具体目标是:

(一)以钢铁、基础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以食品、种植等其它产业为补充,落实《*市“*”期间中国名牌产品培育计划》,逐步形成50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省名牌产品和50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省优质产品,争创10项中国名牌产品,努力培育我市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名牌企业集团,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二)名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入统企业的30%和40%以上;对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拉动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名牌企业中出口企业的比例达到40%以上;名牌产品的出口额达到入统企业的30%以上。

(三)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等级品率达到90%以上,优等品率达到35%以上;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年递增10%左右,力争突破1000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85%以上。

三、“*”期间名牌产品培育重点

(一)围绕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体现我市技术实力的先进制造业产品。围绕推进科技进步和新型工业化要求,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曹妃甸、港口和南堡油田为依托,在钢铁、海洋化工、石油化工以及装备制造、建材等主导产业内,培育一批支撑我市经济建设的强势品牌。

(二)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在新材料及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仪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领域优先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

(三)围绕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要求,重点培育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优势服务品牌。以促进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为目标,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宾馆饭店、邮电通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行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名牌和服务质量奖单位,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提升我市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四)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对农民增收有较大影响的产品。在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和乳品、肉类、粮油、水产等加工行业,加大农业名牌培育力度,实现“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

(五)围绕提升我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培育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在建材、陶瓷、机电、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等我市优势出口行业,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优势品牌向中国世界名牌发展。

四、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措施

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加强对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名牌产品培育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争创名牌产品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政策导向,创造良好的名牌产品培育和成长的外部环境,确保名牌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一)加强政府领导作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市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名牌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管,负责拟定我市实施名牌战略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研究解决我市在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名牌战略工作的实施。要实施调度会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要将争创名牌工作实绩纳入对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中,加大督查力度,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的具体目标与措施,积极开展质量兴县工作,为企业创名牌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工商联、工经联和各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以品牌宣传、推介、咨询、会展、人才培训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名牌发展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质监部门要发挥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牵头作用,科学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落实,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创名牌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实施名牌战略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列入培育计划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并优先将其列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象。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列入培育计划企业及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力度,积极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河北省著名商标,严厉查处假冒其商标的违法行为。环保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环保工作,推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农业、林业、畜牧水产部门要加大对列入培育计划的农副产品创名牌的指导,推广先进的种养殖科学技术成果,加强组织和引导企业申报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工作,推动有机和绿色农副产品的基地建设,使农副产品原料基地全部标准化生产,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商务部门负责外引内联工作与名牌培育计划内企业对接,通过引进管理、技术和资金加快名牌产品的成长速度。科技部门要帮助名牌培育计划内企业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优先推荐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金融、税务部门要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国土资源、规划部门要在用地、规划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名牌企业及产品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一要进一步提高名牌意识,扎实开展创名牌的各项工作,制定争创名牌产品的实施计划,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二要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提升管理水平。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推行ISO9000和ISO14000等管理体系认证,以追求卓越质量和创造世界级品牌为目标,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推广“零缺陷”、“6西格玛”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三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研究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推进名牌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四要加强信誉建设,树立“讲诚信、保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五要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的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塑造名牌。六要加强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品牌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积极争创名牌,并努力保名牌、增名牌。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战略,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品牌维护及竞争策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品牌宣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营方式,建立品牌经营战略长期规划,不断提升品牌的贡献度。七要加强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吸引企业所需人才,建立起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长效机制。采取培训和学习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和品牌经营能力。

(四)加强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

1、落实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奖励措施。对于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由市人民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获得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的,市属企业由市人民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县(市)、区企业由市人民政府奖励1万元,同时由县(市)、区政府奖励4万元;市政府还将不断加大对获名牌企业的奖励力度。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落实名牌工作经费和名牌奖励政策。

2、名牌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计划、申请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认定和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文件规定的名牌产品技改项目可优先办理税收优惠。名牌企业申请专利和获得发明专利的,市科技局应给予一定支持。

3、获得省以上名牌的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投入按国有股所占的比例,视同当年利润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考核。

4、对获得省以上名牌的企业,人民银行将其收入《*市金融企业贷款投向参考指导目录》,并引导各银行和信用社加大对名牌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银行和信用社对名牌企业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满足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要,优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和贴现、信用证、保函业务;对企业的中长期项目贷款需要,优先向上级行推荐;贷款利率适当优惠;对各银行和信用社已为名牌企业办理贴现的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人民银行优先办理再贴现。

5、加强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采购方面的政策支持。在用地审批、水电供应、交通保障等方面尽可能为名牌企业的发展给予优先或提供便利。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到名牌企业兼职,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吸引优秀人才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各餐饮、宾馆、商店、旅游等商业服务机构要优先购售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申请特许经营权、资质等级评定和招投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

6、名牌产品自动列入各部门打假保优重点范围,享受优先宣传和重点保护。名牌产品免于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的监督抽查。

(五)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名牌企业的保护。要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扶持保护名牌产品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名牌产品积极开展专项打假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名牌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名牌产品保驾护航。

品牌创建计划篇8

【关键词】企业党建;品牌建设效益;党建科学化

党建品牌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凝聚党的基本理念,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党建工作关系着党的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无论是企业所有制为何种类型,都要注重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动力,形成良好的党建效应,实现党建科学化。创建党建品牌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党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重视品牌建设各个环节,实现党建工作的高效管理

企业注重品牌建立的各种模式,能够从中抓住闪光点和要点,使党建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品牌的建立打造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所以,一定要有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做到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保证品牌创立落到实处。建设品牌最重要的环境是计划环节,计划环节规划工作非常重要,具体可以制定品牌推行的长期计划及具体实施规划,布置党建责任书,制定党建品牌总体目标任务、保障机制及工作方法等。要避免企业内各个支部的品牌类似,突显品牌各项特色,各党支部可以将推行党建品牌的目标放在如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方面,进而建立不同的品牌。规划党建品牌过程中,要做好前提调研工作,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品牌定位要立足于党组织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重视品牌质量,注意培养两点品牌与特色品牌。品牌培养阶段,收集各种资料,了解企业所需,分析企业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归纳需要固化的内容,以增强党建品牌效力。经过细分与调研,掌握各个党组织的优势特征,选择准确的切入点,给自身制定充满活力的品牌,使党建工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及预见性。创建品牌后也要注重实际运行时不断提升品牌、优化品牌,通过总结实际经验,探索改进优化方案,多角度评估品牌实施的实际效果,组织有关党员和权重开展品牌创建的座谈会,定期对品牌推行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品牌方案。

二、树立品牌建设意识,有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党建领域中加入品牌理念,是用品牌经营、品牌管理的管理看待党建工作,可以把党建工作的每一方面工作看作是主题品牌,让企业重心工作和基层的党建工作相结合到一起,借助品牌效益提高企业的党建水平,进而利于企业发展。企业树立品牌服务的理念,不仅能够体现党建工作的先进性,也是党宗旨的根本要求,党员是企业内部党组织的主要成员,基础党组织建设一定要具有先进性,始终坚持为员工与企业服务,才能真正危害群众和企业的利益。党建品牌是党服务职能的载体,它凝结着党的价值追求,基层党组织要树立自己良好形象,必须用品牌服务的理念来凝聚人心,培养党建品牌的服务意识,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给党建工作提供源源的动力。党建工作树立品牌管理的理念,也是党建工作时代性的彰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企业党建工作环境不变化,要使党建工作具有活力,必须管理好企业的党建品牌,这也是时展的形式要求,也是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展现。品牌管理就是有机管理党建品牌全过程,注意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总结工作经验,培育党建品牌,管理品牌的运行过程中,利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让党建品牌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树立品牌效应理念,也是在展现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在企业党建中融入品牌效应理念是时代对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价值追求,它能够增强党建工作的认可度,重视党建工作绩效,可以激发全体党员工作活力,使党建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在管理品牌、创建品牌及优化品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效”,保证党组织建设运用的理念及方法切实有效,进而不断优化党建工作流程,提升整体绩效。

三、建立党建品牌,提高企业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党建创先机制要和品牌建立充分结合到一起,重点推进受群众环境、内容丰富、工作方法效果良好的党建品牌,不断突破党建工作,党建品牌要和服务企业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工作目标和党建工作互相促进,同时,党建品牌要和服务群众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解决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加大党建工作的绩效管理力度能够促进党建工作有秩序的开展,能够强化党建工作激励性。党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提升党建工作执行力及责任心,用绩效管理工作严抓品牌建设,可以充分展现党组织的价值,增强党组织活力,提升团队总体绩效。立足不断完善企业机制来建设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完善的机制体制是保证党建具有科学化水平的前提,要有效开展党建工作,一定要有相关机制体制作保证,具体可以开展绩效考评、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将党建工作列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阵地作为党建活动主要场所之一,它能够使基层组织更加活跃。对党组织来讲,注重党支部活动室的建设,给活动室布置配备学习性书籍,能够鼓励党员努力学习专业化知识,让党员更积极参加组织生活。

四、结语

和普通的商业品牌推广不同,党建品牌的创建是一个新的课题,企业在实施党建品牌时,会取得一些成效,也会存在不足,企业在推行自身党建品牌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与改进,党建管理工作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管理模式要随着企业需要而变化,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构建先进的管理体系。随着人们思想不断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党建工作重心内容也要随着改变,时刻使员工思想和企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党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塑造良好的党建品牌。

参考文献

[1] 汤清.浅论企业党建品牌建设效应[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02).

上一篇:幼儿园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下一篇: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