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18 12:48:05

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品牌文化 品牌 企业文化

一、品牌文化的界定

品牌文化,是指有利于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标记、符号和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

品牌文化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之根,塑造企业品牌及其品牌文化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没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有深厚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品牌文化不是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是消费者的文化,品牌文化代表了某一消费群体的价值观、风格和气质,品牌文化的背后是顾客;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背后是员工。品牌作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载体,品牌文化必须体现消费者的思想、追求,成功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彼此关爱,持续不断付出情感的结晶。这样品牌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无形资产,体现出品牌的价值。麦当劳公司说:“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法国香水店说;“我们不卖香水,我们卖的是文化。”

二、品牌文化的作用

1.品牌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文化是企业借助于外在环境和条件而获得一种文化背景资源优势,也是企业形象的内核,是产品形象的基础也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理解。只有代表企业品牌被消费者熟知了、认同了、接纳了,企业的品牌才能树立起来,企业的产品才会有市场。所以,企业不能没有文化,产品不能没有文化,品牌不能没有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品牌的文化含量,提升品牌的文化底蕴,就是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2.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的大环境下,品牌经济逐渐上升为主导经济,世界经济市场已进入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品牌,提升品牌文化是关键。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和中国企业的身份就一样了,都是市场环境下平等的竞争主体。国内企业要充分考虑市场的价值,融合东西方企业成功的经验以及企业文化理念,经过创造性的转换,对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加以重新组合,在原有的基础加以提升和完善,创建具有时代感和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使中国的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三、品牌文化建设的主要误区

1.品牌文化与消费者需求错位

我国很多企业倡导“赋予品牌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这样将品牌文化视为企业的文化,将企业文化强加到品牌上,让品牌传递企业理念。这让品牌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而品牌真正要承载的消费者的希冀反而就少了。消费者不愿意不接受这样的理念,企业在塑造品牌形象上只能是事倍功半。品牌文化本质上是从大众文化中提取的,品牌文化脱离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是会失败的。

2.品牌文化与主流文化相悖

品牌文化应该是体现品牌人格化的一种文化现象。一旦某种品牌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来,选用该品牌已成为消费者理解、接近该种文化方式的一种途径。塑造品牌文化需与主流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优秀的主流文化融入品牌文化,更易让大众产生共鸣。

3.品牌文化脱离本土化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从属于一定的文化模式,其所需消费品种类和消费习惯必然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品牌的影响力必然要通过品牌文化的本土化,才能被逐渐认识和接受。如“Carrefour ”公司进入中国以后,所采用的充满温馨的中文名“家乐福”,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多么深入的研究和斟酌。

四、品牌文化的建设

1.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塑造

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之根,塑造优秀的品牌及其品牌文化,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准确定位市场,就是要求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对市场进行准确把握,要站在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去俯瞰市场。企业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历史文化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资源,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把品牌做响做活,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保证品牌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品牌文化意识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塑造者,他的品格、风格、精神都对品牌文化的构建产生极大影响,企业家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提高自己的品牌意识,更深刻地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3.注重品牌形象的传播

品牌形象的宣传也是诉求品牌文化个性的手段,通过何种媒体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个性的信息,用何种方式演绎和表达品牌个性,是做好品牌文化传播的关键。在对品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市场环境进行了准确的判断,对消费者心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媒体传播一致的品牌信息。

4.在与消费者互动中,依靠消费者提升品牌文化

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载体,只有反映消费者文化的品牌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这就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在进行品牌构建之前,要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调研,建立反映消费者思想和愿望的品牌文化。同时应该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改进品牌文化,为品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朝琦:品牌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3

[2]胡成中: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9

品牌文化范文第2篇

在我国纺织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科技和品牌贡献率,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形势下,对企业品牌文化的追求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次活动里,福建七匹狼等10家企业被评为“2008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北京白领等20家企业获得了“2008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浙江海宁马桥镇等10个产业集群获得了“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滨州亚光王红星等14人被评为“2008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

“2008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是从各地推荐、申报的30多家企业中,按照推介条件,经初评、公示、评审等程序遴选出来的。在评审过程中一是强调品牌贡献率,其品牌附加值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二是突出文化创造力,其品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竞争力;三是注重行业影响力,为所在行业排头兵企业,品牌在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和忠诚的消费群体。

杜钰洲指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文化推介大会自2005年开始举办,它旨在发掘国内著名纺织品牌的文化内涵,总结纺织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激励广大纺织企业打造民族品牌,推进中国纺织品牌战略实施。我们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时候,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也要提高对国内市场的控制。为此,我们的创新要实现两个贡献力,一个是科技贡献力,一个是品牌贡献力。

许坤元认为,中国纺织业以其成本的优势,形成了占世界纺织品总量三分之一多的生产制造能力。但今年以来,纺织业出现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面持续扩大的现象。面对困难,纺织业急需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和自主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展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活动,引导更多的企业在创立自主品牌中的文化思考。

杨纪朝也欣喜地表示,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开展几年来,文化创造品牌价值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行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对推动中国纺织自主品牌建设,加快纺织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起到作用,既借鉴国外纺织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也促进我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

波司登启示录

在此次“2008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荐大会”上,“世界名牌”波司登再获殊荣,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领军品牌”称号。波司登公司旗下的“雪中飞”品牌被评为“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

杜钰洲充分肯定了波司登品牌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亲自为波司登颁发“中国纺织服装领军品牌”奖牌,要求全行业要充分发挥波司登品牌的示范引导效应,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增强企业软实力,促进纺织品牌战略实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统计结果:波司登羽绒服自1995年至今连续13年全国销量第一,占中国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目前,波司登公司拥有一个世界名牌产品,一个出口免验商品,四个中国名牌产品,五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国家免检产品。

1997年10月,波司登随中国登山队一起,登上了珠穆朗玛峰;1998年,波司登随中国北极科考队远征北极;1999年十一月波司登伴随中国科考船深入南极,成为唯一征服“世界三极”的服装品牌;2006年,中国运动员韩小鹏身穿波司登滑雪服,夺得了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波司登也成为中国唯一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的服装品牌。在品牌创新上,波司登倡导“名牌实质就是民牌”的理念,实现品牌的良性发展。从引导中国冬季服装的三次变革,到连续十二年向世界中国防寒服流行趋势,再到荣获中国服装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波司登的品牌梦想,终于创造了中国奇迹。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2007年,波司登品牌价值达一百五十八亿元。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表示,创新、优质、科技、诚信、和谐,就是波司登对“名牌”的理解与认识,也是波司登特有的品牌文化。波司登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名牌就是民牌”的理念,把波司登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为世界消费者所公认的世界名牌。

高德康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波司登30年以来如何打造品牌文化。第一,名牌是创新的代名词,设计是服装的灵魂,也是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才能够设计出耳目一新的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服装品牌。第二,名牌是优秀的代名词,质量是企业立足于生产的基石,只有稳定而优质的质量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第三,名牌是科技的代名词,服装行业不是高科技产业,但是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准确的把握科技运用到服装生产中,才可以使服装品牌永葆活力。第四,在企业利益与诚信的冲突中,要把诚信放在第一。第五、名牌是和谐的代名词。波司登现有5个生产基地,16000名员工,70%以上的员工是外来员工,针对员工的特点,以营造家庭般的温暖,安排好的员工的生活,组织好员工的生产培训。

品牌文化范文第3篇

柔性的力量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目前中国烟草产业已经进入品牌主导期,而烟草品牌的铸就,文化的力量举足轻重。

文化是一种柔性的力量。这一点,正如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

一个为业界所公认的事实是,文化铸就灵魂,文化创造价值。一个卷烟品牌的成功一定源于经典的文化定位,这种文化一定伴随着品牌的成长而不断丰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体系。特色的品牌文化能够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支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

河南中烟深谙此道,提出“文化兴牌”的发展思路,在此思路指引下,“金的品质、叶的奉献”成为黄金叶品牌的文化理念,赢得了市场青睐。“黄金时代――黄金叶”、“烤出来的醇香”,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品牌传播语激励人心,正引领文化豫烟迅速崛起。

“金的品质”表达的是以一颗金子般的心,用金黄色的优质烟叶,打造产品黄金般的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高品位的享受。

“叶的奉献”表达的是烟叶“沐浴阳光雨露,汲取天地精华”“浴火反复烘烤,切丝卷制成烟”“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国家积聚财力”“燃烧升华自身,芬芳香溢人间”的奉献精神。

“金的品质、叶的奉献”之所以很快流行,在于黄金叶品牌完美演绎了产品的高贵品质和高雅品位。

与黄金叶品牌文化相得益彰的是,河南中烟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实现了高度统一,并与行业共同价值观有机融合。作为河南中烟的企业文化,“金的品质、叶的奉献、情的传递”已经深入人心。笔者注意到,在河南中烟的企业文化理念中如是表述――

金的品质是我们为人之信念,我们坚韧持重,真诚守正,维信践诺,以赤诚之心立身建业,矢志超越。

叶的奉献是我们处世之准则,我们低调务实,报效祖国,服务客户,以无私之爱创造价值,回馈社会。

情的传递是我们行事之目标,我们宽厚包容,满怀感恩,知足助人,以殷切之意承担责任,构建和谐。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河南中烟在全国卷烟工业企业中拥有了全速前行的“软动力”,更使得黄金叶品牌在全国中式卷烟品牌中傲然不群。

立体化渗透

文化的力量,取决于对大众的传播和渗透。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近两年来,很多消费者开始发现黄金叶再次声名鹊起。无论是凤凰卫视、央视等主流权威的全国性电视媒体,还是《河南日报》、《大河报》等省内主流平面媒体,抑或新兴的网络媒体,以及分众传媒在内的更多精准媒体形式,都出现了黄金叶的身影,“黄金时代――黄金叶”“烤出来的醇香”,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品牌传播语,犹如横空出世,迅速走红。

“在如此短短的时间,黄金叶的品牌形象能深入人心,令人震撼。”一位消费者深有感触地说。

显然,按照“突出重点、强化高端、精确传播、提升形象”的整合传播思路,黄金叶立体化的传播平台已经搭就,无论是大众化的品牌形象塑造,还是分众化的精准打击,以及其他渠道,均已科学合理配置,支撑着黄金叶对消费者的强力渗透。

这仅仅是传播形式。在传播内涵上,河南中烟深入挖掘黄金叶品牌的文化内涵,以“金的品质、叶的奉献”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目标市场,锁定目标群体,有效造势,积极塑造黄金叶品牌的良好形象,并大大提升了黄金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智慧策划,大气势传播,大手笔运作,致力营造黄金叶品牌发展的大气象,已经初见成效。

科学的传播体系,仅仅是黄金叶整个营销体系的环节之一。

河南中烟针对黄金叶的营销,确定了大的战略方针,实施“打基础,上台阶,大发展”三步走策略,在做强省内市场的同时,稳步扩大省外销售比重,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

在此基础上,河南中烟进一步强化工商战略联盟,深入推进工商协同营销,积极实施精准营销,在市场定位、信息采集、产品投放、品牌传播、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努力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打击。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逐渐不适应卷烟市场的新形势下,变传统营销为精准营销成为我们促进。黄金叶品牌上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于精准营销,河南中烟有关人员如是解释。“河南中烟始终高度注重品牌市场研究,切实做到精确信息、精准投放、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精准营销水平,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有机对接,促进了黄金叶品牌的快速崛起。”

据了解,在营销上,河南中烟还将全力推进“五个常态化”建设,即建立规范化品牌培育模式、打造黄金叶品牌特色运作体系,确保实现重点终端的基础物资保供常态化,营销人员培训常态化,工商座谈会常态化、消费开发活动常态化和终端形象宣传常态化,促进黄金叶品牌在省内外市场上水平、上规模。

公益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黄金叶的文化体系中,公益文化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也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金秋爰心助学活动,给我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为我们贫困学子铺设了一条成才之路,帮助我们圆了大学梦……”8月20日,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0年“黄金叶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一名受助学子的一席话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当天,来自省直机关各单位的40名困难职工子女分别收到了5000元或4000元黄金叶金秋助学金。河南中烟被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爱心助学先进单位”称号。

事实上,黄金叶“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并非关注特殊群体的孤例。多年来,黄金叶开展的公益慈善项目,大多针对贫困儿童,妇女、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关爱母亲奉献爱心”活动,使15800名贫困母亲得到了救助。“关爱蓓蕾、醇香中原”爱心活动,给许多不幸的家庭点燃了希望。

从2008年至今,河南中烟共帮助70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修复心脏,为150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了手术援助金;通过“黄金叶爱心救助工程”,帮助275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通过“点亮中原关爱行动”,为使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成为全国第二个“白内障无障碍省”做出了贡献。

一体化运行以来,河南中烟累计捐款6000多万元用于助学,救灾和帮扶工作,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承担起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以黄金叶品牌为支撑,传播“奉献”精神,以形成良性的社会公益互动,是企业上上下下的共识。正所谓实至名归,多年来,河南中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大献爱心单位”、“河南省十大爱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如果说品类构建是黄金叶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那么多年来黄金叶履行社会责任,则丰富和完善了黄金叶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文化范文第4篇

郭颖:耀莱集团了很多国际高端品牌,像腕表行业的帕玛强尼(Parmigiani)、RICHARD MILLIE和Dewitt,珠宝品牌宝诗龙(Boucheron)、璐艺雅诗(Royal Asscher),豪华轿车劳斯莱斯、宾利;跑车兰博基尼;顶级摇表器Buben & Zorweg等。她们有些在中国家喻户晓,有些虽然顶级但却非常小众。像帕玛强尼,它是腕表圈的大腕,品牌创始人及产品含金量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展会,把这些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挖掘出来,传达给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正确地购买奢侈品,购买适合自己的奢侈品,而不是盲目从众。

《氏族》:创办一个成功的奢侈品展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郭颖:如何邀请到有质量的消费者,是一个展览成功的关键。因为我们的品牌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品牌都希望我们能他们,但是我们精力有限无法全部满足。通过奢博会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为这些品牌提供了进入中国的机会。而耀莱这么多年所的高端品牌已经为展会积攒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我们还与很多私人银行有合作,他们的客户也都会收到我们的邀请函,这样我们就有足够准备启动一场展会了。

《氏族》:开始以后,如何可持续发展,将会是另外一个课题。

郭颖:没错。在有了最高端的展商和客户之后,如何让他们从中受益,才是一个展会能够稳定长期发展的关键。从展商角度讲,耀莱用自己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经验帮助其在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少走弯路,尽量快速站稳市场,获取潜在客户群;从客户来讲,在这个展会上,他们发现很多原来生活中没有的“必需品”。以我们的Buben & Zorweg摇表器品牌为例,它有一款产品叫“时光宝盒”,针对全球顶级的十多个腕表品牌的不同陀飞轮性能,设定不同的摇表速度,最多可存放50只手表同时运作,此外,还配有带保湿系统的雪茄和红酒储藏柜、高保真音响和16mm防弹玻璃等。这样的产品让很多客户流连忘返,也打开了他们的生活视野。

《氏族》:您觉得除了品牌与客户的资源优势,奢博会与其他奢侈品在展会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牌文化范文第5篇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为打造品牌提供有力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扶持政策,构建联动机制,确保长江文化品牌打造能深入、可持续。

一是突出公益文化定位。聚焦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将长江文化艺术节定位于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明确由政府主导推动,活动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由政府部门牵头,邀请沿江各地知名剧团进行展演,节目既有黄梅戏《小乔初嫁》、滇剧《选才记》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也有楚剧《万里茶道》、湘剧《月亮粑粑》、滑稽戏《今天他休息》等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对前来参加长江文化艺术节的专业及群文团体进行补贴,让老百姓共享大城市才有的“文化大餐”。同时,坚持“时代性、群众性、节俭性、实效性”原则,从2013年开始,开幕式取消了过去惯用的大型晚会,将简短隆重的开幕仪式与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踩街展演合并举行,凸显了公益性。

二是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以“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为理念,对艺术节进行体系化设计,从写长江、画长江、唱长江,到摄长江、咏长江,从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到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长江流域微视频大赛等活动,通过搭载书画、诗歌、视频、摄影等不同表现方式,使得每届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全新的呈现。

三是探寻协同推进模式。先后成立国家一级社团――长江文化促进会和全省县级首家文化基金会――长江文化基金会,为长江文化传播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全面拓展长江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长江文化博物馆,陈列文化固态载体,成为展示、保护、传承、研究长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导入项目分包、政企合作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文化项目运作管办分离,有效推动了艺术节的转型创新发展,参与运作的社会资本比例逐年增加,艺术节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坚持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为打造品牌破除隔阂障碍

秉承“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理念,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等多家单位形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构筑沿江城市联动对话的平台、流域文化碰撞交流的空间,打破长江文化地域隔阂、艺术种类隔阂,整体提升品牌知名度。

一是构建展示平台。每两年轮流举办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和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精心挑选川剧、花鼓戏、黄梅戏、锡剧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满足基层群众高水平的欣赏需求。13年来,累计上演大戏71台、小戏近500台。邀请四川朵落荷、昌果卓舞、贵州锦鸡舞等民族民间文艺团体和部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展演,张家港的河阳山歌、沙上号子、摸壁鬼同台进行交流,促进了长江流域非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二是创设交流载体。依托中国戏剧家协会,成立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和全国县级市首家“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涌现出一大批戏剧精品,小品《喇叭声咽》、小戏《丫丫考0分》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一大批作品在CCTV电视小品大赛、江苏省戏剧红梅奖、江苏省小戏小品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而中韩日戏剧节、国际幽默艺术周的举办,更是为节庆注入国际元素。同时,定期举办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交替举办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座谈会、群众文化学会专题研讨会,承办“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扬子江诗学奖、“诗歌里的城”朗诵会,拓展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办节档次。

三是促进多元发展。成立全国首个长江文化博物馆,举办国际幽默艺术周、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不断拓宽艺术交流领域,通过搭建展示、研究、交流的广阔平台,促进了各艺术门类的多元发展。同时,顺应时展要求,举办“寻找长江文化的十个符号――中国・张家港首届微电影大赛”、“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中国(张家港)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等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体参与,进一步丰富了长江文化的共享方式。通过展现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集中展示长江流域民间艺术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进一步助推了长江流域民间文化产业发展。

三、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打造品牌赢得广泛支持

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群众性特质,为张家港的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激发了市民的文化自觉,激活了本土文化的生产动力,也为深度打造长江文化品牌奠定了深厚群众基础。

一是文化大餐送上门。坚持文化润民、文化惠民,将长江流域戏剧节精品展演、小戏小品展演、江苏省“梅花奖”艺术精品等送到学校、送进社区,搬到各塘桥、乐余、凤凰等区镇基层文化中心,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特别是在2016年,11个剧团带来16场精彩大戏,6个外地剧团带来4场小戏演出,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次,成为历届戏剧节剧团数量、演出场次最多的一次。引导鼓励市民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从2012年起,尝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百姓消费相结合的新型机制,实行票价10元起的惠民举措,深受群众欢迎,每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90%。

二是本地节目可参与。精心挑选并组织基层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参加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展示本土群众文艺风采,提升基层群众对长江文化的认可度、支持率。在2013年的民俗踩街展演中,张家港市组织了12支群众团队参与其中,把唱春、香山武术、斫竹歌舞、沙上秧歌等搬上舞台,700多名本地群众参与表演,创下本地参演人数之最。与专业团队的互动交流,带动了全市一大批城乡特色文化团队的发展建设,促进了本地节目的精品化。目前,全市拥有涵盖曲艺、戏曲、舞蹈、声乐等各门类群众文艺团队545支,一批文艺精品在“群星奖”、“中国戏剧奖”、“梅花奖”、“牡丹奖”、省“五星工程奖”等赛事中屡获奖项。

三是乡土文化重培育。长江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基层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各镇以“一镇一品、一镇多品”为目标,加强本土文化品牌培育,河阳文化、暨阳文化、沙上文化、香山文化等地方特色品牌竞相绽放,成功创建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小戏小品之乡、中国宝卷之乡、中国吴歌之乡,成功创建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中国曲艺名城”。

品牌文化范文第6篇

在本地文化资源中,选择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开发出有说头、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供有独特体验、有新鲜感受、有无尽回味的旅游服务,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齐齐哈尔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独特,构成了古朴、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一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部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扎龙湿地是首批被国家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数以百万的游客。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泊星罗棋布,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据统计,扎龙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禽鸟296种。其中尤以鹤类居多而文明于世,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在扎龙就可见14种鹤。我国有野生鹤9种,扎龙就有野生鹤6种。世界最珍贵的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因此,齐齐哈尔成为驰名中外的“鹤乡”。鹤文化已经成为我市的特色品牌,写鹤、画鹤、吟鹤、摄鹤蔚成风气,观鹤成为著名旅游品牌。一曲感人至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歌颂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献身的我市姑娘徐秀娟。扎龙驯养的丹顶鹤曾在澳门、黄鹤楼放飞表演,独特、鲜明的鹤文化正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此外,齐齐哈尔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空气清新,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到326天。境内的“一江九河”未受污染,绿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14个中国特产之乡,获得绿色食品标识120个,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鲜明。首批部级梅里斯绿色观光农业园等就是生态休闲旅游的代表。风光旖旎的明月岛、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东北最大的城市公园龙沙公园、穿城而过宛若晶莹剔透的城市项链劳动湖等构成了鹤城旅游文化的精彩华章。区位上,齐齐哈尔是我省西部与内蒙古东北部旅游的中心城市,有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观鹤节,鹤翔人舞,共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齐齐哈尔的大湿地与大庆的大油田、五大连池的大火山、黑河的大界江、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共同构成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首。

二是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气势恢宏。齐齐哈尔是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为我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象马恒昌小组那样的产业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有被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集团、“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集团。有亲自选址,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华安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和平厂、建华厂等三大军工企业。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齐车集团,有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第一和第二机床厂,已有三家企业已经成为部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凝重厚远。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1954年前曾作为黑龙江省省城达255年之久,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曾被写入历史教科书的昂昂溪文化和被学者称之为“北方半坡”的滕家岗文化遗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辽金塔子城遗址、有中国最北的“金长城”遗址、金代蒲峪路遗址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建于1695年的黑龙江将军府旧址,曾居住过萨布素和寿山等68位将军。有民国黑龙江省最早的行政机构黑龙江督军署旧址,有吕氏旧居等流人故居。有马占山将军打响全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遗址。可以说,完全可以打造成一条北疆历史文化游的精品线路。

四是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齐齐哈尔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等35个少数民族,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宗教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我国大陆唯一的五教道德院,有建于1939年东北著名的佛教圣地大乘寺,有建于1684年的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我省最大规模的卜奎清真寺,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弥勒尔教堂等。这些建筑流光溢彩,无论是在设计、彩绘、建筑、造型和布局等都极具体现其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

五是关东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

色。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的中国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紧紧围绕冰雪文化、雪鹤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挖掘和弘扬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闯关东”精神的内涵,为重振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雄风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我市至今尚有山东村、山东屯的文化遗存,全市有七成以上人口是关内移民的后裔,生活和生产方式仍有关内习俗。电视剧《闯关东》就多次提及齐齐哈尔。全国闻名的甘南兴十四村就是典型的山东移民村,它已经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我市历史悠久的冰雪游园开全国的先河,自1963年首届开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八届。冰浇艺术在全国更是堪称一绝,冰雕玲珑、雪雕奇伟、冰灯璀璨已成为旅游亮点,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灵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因此,齐齐哈尔要依托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开掘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建设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鹤城,让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策动力。

二、依托地域文化生产力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地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我们要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提升旅游文化的竞争力。

一是结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根据我市地域文化的特点和景观分布及自然资源现状,可以开发建设昂昂溪文化旅游、辽金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历史建筑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九大系列旅游产品。鹤文化研究也要进一步挖掘内涵,以鹤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步形成齐齐哈尔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炼地域文化精髓包装旅游文化形象。要根据齐齐哈尔地域资源特点,挖掘、开发并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力求与众不同。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夏秋有绿博会、观鹤节、小交会、和平节,冬春有关东文化旅游节、冰雪节等,构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文化格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文化艺术品广场等作为展示和推介艺术作品和旅游产品的平台。

三是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塑造旅游文化精品。当前,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对文化的继承、传播和交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注意研究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旅游景区、旅游管理、旅游商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促销的文化性。

三、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旅游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促进旅游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解决人文资源开发滞后于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文化兼承的产业,随着经济文化的互动和广泛交流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强我市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定位,突出生态特色,要大力实施地域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我市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之中。要依托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确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形成多元化投入、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地域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我市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注重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牢固树立文化人才资源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乡土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鼓励和引导他们创作出更多的文化艺术作品,打造出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要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比如以达斡尔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

三要突出文化产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积极培育和提升骨干旅游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现代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提升旅游形象力、旅游营销力和旅游产品竞争力上做好文章。因此要大力扶持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重视挖掘在我市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及文化名人,创作出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和文化产品,不断扩大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若缺少了本地文化底蕴和特色,就反映不出独有的精神内涵,就会失去它强大的吸引力。地域文化是发展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灵魂,更是旅游业突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必须在发挥齐齐哈尔地域文化优势上动脑子、下功夫,使北疆鹤城成为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名城。

[论文关键词]齐齐哈尔;地域文化;旅游文化

品牌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鲁班 中职学生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活动和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办学面向建筑行业一线,工作条件艰苦,技能要求高且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如何培养学生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和敬业创新的精神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在三十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以鲁班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作用,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品牌。

一、走进鲁班,弘扬敬业创新的精神

鲁班是中国的科技圣人,被世人誉为“巧圣”“百工之祖”等,1996年,建设部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定为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文化的核心在于“鲁班精神”,即吃苦耐劳、勇于探索、锲而不舍、敬业创新。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深刻地认识到“鲁班精神”不仅与学校办学特色吻合,同时其精神内涵与学校与时俱进的办学要求有隐性的契合。在总结凝练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以“明德建业”校训为核心的校园价值观体系;形成了“求真崇善尚美”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和“乐学践行”的学风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以文化标识、文化活动、文化环境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系统。同时,学校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将其内化为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师生高度认同“鲁班精神”。

二、走进鲁班,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

制度管理是鲁班文化的重要特征。房屋建造如此,对学校管理更显重要。如何以制度为保证,强化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是尤为重要的。

学校在全方位弘扬鲁班文化的活动中,十分重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坚持制度治校,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形成了制度、监督与责任并重的管理模式。

三、走出鲁班,养成自立自觉的习惯

鲁班勤钻研、肯吃苦、勇创新,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以鲁班为榜样,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用心地做好每项事务,勤奋主动地对待工作,敬业热情地对待事业,自信自省地对待自己。

1.把继承发扬鲁班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学校秉持“使用最便捷、输出最高效、管理零适应、创新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原则,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突出实习实训环节,增强行业企业岗位适应能力,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各专业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和鲁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质是相通的,把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人才培养上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2.把继承发扬鲁班文化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结合

学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实施“一名教师联系一个骨干企业,一名教师结对一名企业技师,一门学科跟踪一项技改课题,一个专业群共建一个产品研发中心”的“四个一”实战能力提升工程,推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结对,向他们学习企业新工艺、先进管理方法,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等。

3.把继承发扬鲁班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

学校通过一系列围绕鲁班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如建筑技能节、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等,使鲁班文化融入到每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全过程。

四、走向鲁班,构建功能齐备的环境

学校在打造鲁班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重视学院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布置。规范学校形象标识,强化全校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严肃地使用学校形象标识的意识;强化学生岗位责任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廊等文化媒介的建设。

总之,继承发扬鲁班文化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新形势下,如何使鲁班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品牌文化范文第8篇

一、关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内涵、发展演进、策略对策的研究

经过近十年的打造,“多彩贵州”已成为贵州文化产业的一个标志性品牌,成为展现、宣传、建设贵州的一种成功方式和路径。相应地,对“多彩贵州”品牌的内涵、发展演变、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的研究也就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另一焦点。`有关研究指出,“多彩贵州”形象地概括了贵州文化的多样性,贵州资源的丰富性和贵州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多彩”一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贵州文化的“魂”。“多彩贵州风”艺术地再现贵州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成为贵州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但毋庸讳言,“缺少情感宣传”、“宣传方式固化”、能带给游客独一无二的感受和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历太少等,也一直成为其为人诟病所在。因此,“加强情感氛围宣传”、“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加大相关保障支撑建设,从而提升“多彩贵州”品牌竞争力,当是“多彩贵州”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从而真正实现文化自强,还需深挖“多彩贵州”所标识的贵州民族文化的深层精神内涵,以此支撑和推动构筑贵州的“精神高地”,进而冲出“经济洼地”,构建和谐发展的贵州社会。[3]总体说来,这一类研究较为深入地挖掘了“多彩贵州”品牌的文化内涵,着重考察探讨“多彩贵州”品牌的发展演变、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理论色彩较为明显。但是,此类研究为数甚少,文献极为有限。

二、关于“多彩贵州”产业化的研究

自2005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启动,“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就初显雏形。在“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影响下,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进而推进了贵州旅游业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贵州全省旅游总人数达47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83%,实现旅游总收人387亿元,较2005年增长54.12%[4]。特别是2010年11月,“多彩贵州”商标的成功注册,开启了中国省级文化品牌产业化运作的先河,形成了“品牌入股、商标有偿使用”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如今,“多彩贵州”的产业化发展更加成熟与全面,初步形成了“多彩贵州”旅游产业群、“多彩贵州”演艺产业群、“多彩贵州”会展产业群等品牌产业集群。

(一)“多彩贵州”旅游产业群贵州各州市在“多彩贵州”品牌的引领下,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了众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以贵阳市的“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毕节市的“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山水长卷•水墨金州”为代表,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逐步形成了以贵阳文化产业中心为枢纽,黔东南苗侗文化旅游产业圈、遵义红色和茶酒文化产业圈、黄果树文化旅游产业圈,贵州西线喀斯特文化旅游产业带、黔南世界遗产和地质科技文化旅游产业带、梵净山佛教文化产业带、奢香古驿文化产业带、乌蒙夜郎文化旅游产业带、乌江文化旅游产业带“一心、三圈、六带”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结构。[5]2013年全省接待游客2.67亿人次,同比增长25%,全省旅游总收入2370亿元,同比增长27%,预计2014年全省要实现旅游总收入2840亿元。[6]“多彩贵州”旅游产业正在不断成熟和壮大。

(二)“多彩贵州”演艺产业群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多彩贵州”演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美术、摄影、影视剧创作等领域均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如歌舞表演《多彩贵州风》、歌曲《家乡的味道》、京剧《布依女人》、话剧《天地文通》、黔剧《苍琴》、舞蹈《水姑娘》,尤其是大型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雄关漫道》、《绝地逢生》、《杀出绝地》等作品,在全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以贵州文化为创作背景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是该文化品牌演艺产业群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这台民族歌舞伴随着“多彩贵州”品牌的成长,先后完成四次升级打造,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外以售票的形式进行公演,成为国内演出持续时间较长的旅游文化产品,标志着“多彩贵州”演艺产业的不断成熟。

(三)“多彩贵州”会展产业群会展产业即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和展览活动,带来丰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形成一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据测算,“会展业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是1,住宿、餐饮、运输、旅游、贸易等相关收入将达到9”[7]。基于此,围绕将贵阳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具有影响力、与国际会展业接轨的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的目标,贵州举办了“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多彩贵州”避暑季———民俗节庆与旅游采购博览会、“多彩贵州”首届贵阳国际汽车展览会、多彩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会展产业。2013年,在“多彩贵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完成47个签约项目,金额达195.52亿元。[8]现阶段,“多彩贵州”的会展产业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标志着会展产业将成为该品牌中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综上所述,“多彩贵州”在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标杆的位置,直接推动着贵州经济的发展。资料显示,“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总收入321.65亿元,增加值达112.21元,其中三分之二的收入是由‘多彩贵州’相关的文化产业所创造”[9]。为了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品牌化、产业化,由贵州文改文产办牵头组织课题组,于2011年编制出台《多彩贵州品牌“十二五”发展规划》,计划通过构建“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项标准,四大平台,五大利润模式”的品牌运营模式,到“十二五”末,完成以“多彩贵州”品牌融合资源,以文化创造价值,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及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使“多彩贵州”成为中国文化品牌的一大亮点。这类研究,对“多彩贵州”产业化研究状况所做的描述和分析,有一定的数据资料支撑,为“多彩贵州”的投资和品牌的市场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其不足之处在于此类成果资料多于论述,理论性有所欠缺。

三、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研究现状的反思及构想

总体而言,以上研究都不乏真知灼见,对鲜活多元的“多彩贵州”品牌进行了多维审视,对“多彩贵州”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启示以及可供借鉴的思路与视角。但是,与“多彩贵州”文化活动宣传、品牌推广所形成的热潮相比,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价值、品牌定位、品牌战略等研究明显偏少,尤其是从文化学、传播学意义上对“多彩贵州”文化理论及其创新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更是涉及甚微或不够深入和系统。笔者认为,“多彩贵州”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亟需加强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注重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本身的理论梳理与文化内涵的研究目前,“多彩贵州”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其作为区域文化品牌的层面。如何将“多彩贵州”提升成为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的、能完整表征贵州文化身份的一个区域文化系统,最终成为一个能构建贵州“精神高地”和传播贵州精神,并具涵聚、介化和产业化功能的文化符号,这无疑需要强化对“多彩贵州”本身的理论梳理与文化内涵研究。

(二)注重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文化延展性和纵深度的研究如前文所述,目前关于“多彩贵州”的研究主要是向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掘进”,而对原生态民族文化以外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品牌聚合挖掘不够,贵州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不逊色于原生态文化。同时,在当今社会如何从深层次上解决原生态的核心价值在与现代都市文化、后现代消费语境对接中的矛盾冲突、文化转向和文化资源转化问题,也是积极拓展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文化延展性研究的必然选择。

(三)注重对“多彩贵州”品牌的文化形态和传播范式的研究客观地说,目前“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中宣传方式固化、单纯展示资源过多、产品创意不足、市场对接不密、人文内核缺少等问题突出,这导致“多彩贵州”品牌固有的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和当代意义远未得到充分体现,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文化形态和传播范式。

(四)注重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与贵州本土高校关系的研究由于“多彩贵州”品牌从创立之初就未将高校纳入其运营发展的视野,忽略了贵州本土高校庞大群体对其潜藏的人才支撑、专业共生和受众传播,对“多彩贵州”品牌发展至今所凸显出来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特征重视不够,加上其品牌授权范围过宽、文化活动过泛,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效益产出较慢,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因此,强化“多彩贵州”与本土高校关系的研究势在必行。

品牌文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化;品牌;企业文化;品牌文化

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的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战略已日益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企业通过凝聚先进地思想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经营发展新战略,正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战略选择。

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即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最初的商品制造并没有品牌或品牌价值之说,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同业组织经过努力,要求手工业者在自己的产品上加上商标,以免受劣质商品的损害,这才有了原始的品牌概念。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品牌已成了某种商品的代言名称或识别标识。诸如我们在谈到冰箱时会说到“海尔”,谈到空调时会说到“格力”等等。人们在长期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了某一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以至于商品本身被弱化,而生产商品的企业的名称或者商品的品牌名称就成了这种商品的代称,例如,我们谈到酒时就会联想到贵州的“茅台”、四川的“五粮液”。在某种程度上,品牌意味着某种商品的品质的优秀和可靠,包括质量的可靠、服务的周到、理念的积极和健康等,品牌是在市场、企业、消费者共同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品牌与文化对于企业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间不仅是企业内外的形象展示,更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不是靠单纯的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而是要看一个企业综合水平的体现,品牌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传递着一种品牌文化,这才能够成为企业巩固无障碍的一种巨大价值体现。如果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企业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就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品牌内涵,它是联系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企业产品的平台,是品牌建设的最高阶段,目的是使消费者在消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产生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感,并形成品牌忠诚度。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企业文化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也具有了品牌效应,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企业当作一个人,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人,那么他的衣着打扮会给你第一印象,这就是公司的VI(视觉识别)。对于企业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当品牌与周围的关系圈发生联系时,企业品牌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时品牌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而且迎合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法国香水店说:“我们不卖香水,我们卖文化”。这就是品牌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而营造的文化氛围。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企业文化的塑造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理念、制度与行为、文化群体;品牌文化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目标消费者三个方面,可以说正是对企业文化的不断丰满,让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形象。比如,当我们提到麦当劳,就会想到他窗明几静的就餐环境,还会记起那句充满个性的“我就喜欢”广告语,这些都是麦当劳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文化是提升客户对企业忠诚度和认同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一个强大的企业,必然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的扩张及文化品质的不断提升。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一旦被客户群体拥戴为品牌,那么这个品牌一定呈现出了它独有的丰富文化内涵,能够向人们展示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人们在得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品位和精神享受,从而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

品牌文化要借助大众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不同的行业可能表现有所不同。比如JAC商务用轿车,瞄准商业人士,基本是都是体现一种成功者的风度、气质和不屈精神;麦当劳、肯德基瞄准少年儿童,卖的是美国式的快餐文化;星巴克则瞄准都市白领,塑造了一种紧张中偷闲、讲求情调和品味的咖啡文化。品牌在渗透了企业独特的文化,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出现于世时,人们发现它如精灵般有了自己的灵魂,有了自身的内涵。这种带有其灵性的产品一面世,就深深地抓住了消费者,人们纷纷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争相传颂。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比如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事业部,可以说是其创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这与其品牌“只要你想”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但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概念、作用、着眼点和建设方法方面又有明显不同。

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企业文化的塑造就像是婚姻。这也就是品牌文化发展到企业文化的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企业形象是自身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统一,品牌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定位于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服务于消费者的需要,目的是要与既定的目标消费者产生对于品牌文化认同的共鸣,进而促进其产品的销售。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内在体现,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两种统一于一体的文化又针对不同的群体宣传,所以在营销中应该予以恰当的区分使用,即品牌文化是面向现有或潜在的目标消费者,而企业文化大多是面对企业及行业或相关群体作宣传。

品牌文化范文第10篇

品牌文化还能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和消费,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肯定变成一种文化的自觉,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美国人到异国他乡工作或旅游,见到麦当劳餐厅就会倍感亲切而去光顾,并不是麦当劳的快餐最适合自己的口味,而是消费者的内心中总是潜在着的一种文化认同,通过购买选择流露出来,他们往往认为麦当劳代表的是一种美国文化,因此潜意识里就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

从市场上的消费者角度讲,面对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良莠不齐的商品。如果选择的商品是一个知名品牌,则意味着具有更好的品质保证。因此,消费者宁愿花费更多的钱选择放心商品。有的消费者吃饭时喜欢去麦当劳、肯德基,原因之一认为这些知名品牌代表着产品安全。韩国的电视剧热播能带动整个国家产品形象和产业链,成为充分利用文化品牌塑造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韩国的经济实力从整体上在中国和日本之下,但是韩国对文化业、旅游业等品牌塑造却高度重视,韩剧的影响就是明显的例子。

韩国经济的崛起,从一部电视剧《大长今》的主人翁说起。《大长今》这部电视剧是一部韩国的励志古装历史剧,通过讲述一个奇女子徐长今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朝鲜王朝御医的故事,她的故事感动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韩国的电视剧热播激发起全世界各国人民对于韩国的向往,激起他们想去韩国旅游,去韩国品尝一下大长今做的食品。如今,韩国开发了以大长今命名的药品和各种各样的产品,甚至还包括很多出版物。韩国的一部电视剧带动起来一系列的产业链,文化品牌对于韩国经济的贡献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大长今》这部励志古装历史剧,经过一系列的品牌化的宣传、包装和运营,除了为制片商带来非常高的收视率,还能向全世界传播和宣传韩国的民族文化,提升了韩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同时还增强了韩国商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例如,很多人可能不一定知道韩国总统的名字,但他们都知道韩国大长今的故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品牌文化使企业要素汇聚

当前的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文化成为一个企业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汇聚。企业建立品牌战略,以树立品牌为导向,增强竞争力,构建品牌产业集群。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就能为片商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销售利润,《哈利波特》能为各种相关产业带来几十亿英镑的利润。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松下、索尼、日立、东芝、三洋等知名企业品牌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快车道,这足以证明品牌对于一个国家的贡献和影响力。构成了市场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主体,一方是市场的买方消费者,另外一方是市场卖方,即企业。

品牌就是双方交流和沟通的重要信息和载体之一。首先,消费者先存在某一种需求的信息,其次向外界传递这种信息,企业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介活动和品牌传播,最后是消费者进行各种商品和信息进行选择、比较、决定的过程。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向广大顾客传达的就是“使命”“必达”等信号,这带给消费者的概念非常明确和清晰。

联邦快递在向消费者传递一种品牌的信息,只是强调其中一个概念“承诺”,着重强调公司不只是为广大消费者递送包裹和信件,更重要的是同时为消费者递送公司的“承诺”服务,因此联邦快递公司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承诺”。因而,品牌文化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定位更加具体和清晰,能促使企业本身和内部形成一种自律。品牌文化,能使企业的各要素达到高度的汇聚。

品牌的背后价值

品牌对于一个企业、顾客、政府、国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各有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品牌代表着商品的价值。一个事例是,法国的伯鲁提皮鞋,在北京销售的价格是一双大约2万元,如果定制则价格是3万元,而且皮鞋是大约半年以后才能拿到。同时,法国的伯鲁提公司声称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只有十几位鞋匠,其中的两位鞋匠专门为英国的王室定制鞋子,这样消费者就明白伯鲁提皮鞋为什么会定这个价格了,穿上伯鲁提皮鞋你就会感觉到跟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一样高贵了。再如,法国的LV包,使得很多女士都以能够拥有一款正宗的LV包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LV包似乎成为女士的自信、成功的代表。

如果单是从手提包的物理价值来看,成本仅为几百元,但消费者却愿意花费上万元来购买,其实消费者购买的就是一种自身价值肯定,同时还有别人对自己认可的感觉。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就曾经说过,市场营销并非是企业向消费者叫卖、兜售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而是企业为消费者创造顾客价值的方法和艺术。品牌意味着一种价值,创造价值是市场营销的最核心思想和观念。品牌是商品和服务价值的聚合。

消费者愿意花费上万元来购买一个LV包,是因为消费者认为LV包有价值。消费者愿意花百万元买奔驰和宝马等名牌车,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汽车有价值。对于不认同这些品牌和价值观念的消费者来说,也不选购这些品牌商品。可以这么说,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功能和消费者的情感等因素一起构成了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穿黄工程范文 下一篇:餐饮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