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4:35

品牌文化教学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牌文化;观念;服装设计;策略

作为人类十分重要的生活状态之一,服装的研究和设计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质地、款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装设计学科也要相应地做出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品牌文化观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品牌服装设计思维,从而设计中有特点、有内涵、受欢迎的服装品牌。

一、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简介

品牌的目的就是区分某个或某系列产品以及与其竞争的产品,使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构建了某种关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购买服装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为了诠释美,追求艺术,服装完美体现了一种美的文化和理念。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服装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同时代表了一种审美情趣、生活观念和价值尺度。品牌文化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服装产品的风格等。各服装企业的竞争除了是其品牌的竞争,同时也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蕴含于服装品牌中的文化能够赋予服装产品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服装企业需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等环节中融入独特的品牌文化,使品牌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

二、培养学生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服装是按照品牌形象设计和展现出来的,如今市场上存在许多品牌,但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精心设计的品牌服装可以将增添和展现穿衣者的魅力,所以树立学生的服装品牌文化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服装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愈发呈现多元化趋势,品牌不仅联系着消费者和销售者,同时也是对不同商品进行识别的标志,蕴含着独特的内涵与魅力。为了在众多服装产品中脱颖而出,学生必须注重品牌服装设计,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品牌文化观念,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品牌服装设计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必须考虑和品牌服装设计相关的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教师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使思维视角更加宽广,创新能力提高。为达到该目标,教师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高。

三、培养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对自身的工作有浓厚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的服装设计人员,才能使服装有新意、有特色。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品牌服装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调动其学习兴趣。比如,在班内或校内举办服装展览会,将便利条件提供给学生,鼓励其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装作品,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有效实践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文化与礼仪是品牌设计的基础,设计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阅读优美文学作品、观看装会的视频、欣赏中外名画的图片等,使其审美修养提高,从而具备更高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2、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设计服装时的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既有思维的束缚,从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立体地思考问题,挖掘时尚要素,研究多元设计风格,从而发现更为独特和新颖的设计理念。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开展服装设计教学,更要向不同领域,如市场、文化、音乐、美术等领域拓展,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涌现出更多的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安排任务,比如提供不同形状、颜色的边角布料,不给出明确的作品样式或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不依照任何样品,随意发挥,独立思考后之多一件或一套服装,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在设计之中。这种作业虽然简单,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以检验,有助于培养其品牌文化观念和品牌设计思维。

3、练习人体绘画,合理运用色彩

服装设计技能的实用性较强,设计者只有先根据自身意图设计处服装效果图,才能开展后续的服装制作。而服装效果图除了要符合大小、比例、色彩、形状等的标准要求,线条简洁、流畅,还要与主题相符,新颖、独特,这样才是完美的效果图。所以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必须是新颖的,且绘画功底扎实,绘画表现能力良好。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人体绘画的基本功,确保其真实表现出设计理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的恰当运用能创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色彩,提高其色彩运用能量。可要求学生绘制装饰简单的色彩画,追求大气、活泼、自由和奔放。可带学生游览公园、湖畔等自然景观,使其通过观察怒放的鲜花、茂密的树林来领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待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后,向其介绍人体运动规律与人体结构,讲解服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用色彩衬托服装的美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品牌文化观念与品牌服装设计概念,并向其说明设计品牌服装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其品牌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罗涛 单位: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立军,乔南,胡玉良.从“破与立”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平台式”教学改革[J].服饰导刊,2013,(02):87-92.

[2]刘兴邦.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9):127-128.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牌文化;观念;服装设计;策略

作为人类十分重要的生活状态之一,服装的研究和设计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质地、款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装设计学科也要相应地做出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品牌文化观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品牌服装设计思维,从而设计中有特点、有内涵、受欢迎的服装品牌。

一、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简介

品牌的目的就是区分某个或某系列产品以及与其竞争的产品,使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构建了某种关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购买服装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为了诠释美,追求艺术,服装完美体现了一种美的文化和理念。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服装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同时代表了一种审美情趣、生活观念和价值尺度。品牌文化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服装产品的风格等。各服装企业的竞争除了是其品牌的竞争,同时也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蕴含于服装品牌中的文化能够赋予服装产品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服装企业需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等环节中融入独特的品牌文化,使品牌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

二、培养学生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服装是按照品牌形象设计和展现出来的,如今市场上存在许多品牌,但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精心设计的品牌服装可以将增添和展现穿衣者的魅力,所以树立学生的服装品牌文化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服装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愈发呈现多元化趋势,品牌不仅联系着消费者和销售者,同时也是对不同商品进行识别的标志,蕴含着独特的内涵与魅力。为了在众多服装产品中脱颖而出,学生必须注重品牌服装设计,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品牌文化观念,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品牌服装设计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必须考虑和品牌服装设计相关的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教师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使思维视角更加宽广,创新能力提高。为达到该目标,教师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高。

三、培养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对自身的工作有浓厚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的服装设计人员,才能使服装有新意、有特色。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品牌服装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调动其学习兴趣。比如,在班内或校内举办服装展览会,将便利条件提供给学生,鼓励其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装作品,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有效实践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文化与礼仪是品牌设计的基础,设计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阅读优美文学作品、观看装会的视频、欣赏中外名画的图片等,使其审美修养提高,从而具备更高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2、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设计服装时的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既有思维的束缚,从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立体地思考问题,挖掘时尚要素,研究多元设计风格,从而发现更为独特和新颖的设计理念。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开展服装设计教学,更要向不同领域,如市场、文化、音乐、美术等领域拓展,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涌现出更多的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安排任务,比如提供不同形状、颜色的边角布料,不给出明确的作品样式或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不依照任何样品,随意发挥,独立思考后之多一件或一套服装,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在设计之中。这种作业虽然简单,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以检验,有助于培养其品牌文化观念和品牌设计思维。

3、练习人体绘画,合理运用色彩

服装设计技能的实用性较强,设计者只有先根据自身意图设计处服装效果图,才能开展后续的服装制作。而服装效果图除了要符合大小、比例、色彩、形状等的标准要求,线条简洁、流畅,还要与主题相符,新颖、独特,这样才是完美的效果图。所以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必须是新颖的,且绘画功底扎实,绘画表现能力良好。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人体绘画的基本功,确保其真实表现出设计理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的恰当运用能创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色彩,提高其色彩运用能量。可要求学生绘制装饰简单的色彩画,追求大气、活泼、自由和奔放。可带学生游览公园、湖畔等自然景观,使其通过观察怒放的鲜花、茂密的树林来领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待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后,向其介绍人体运动规律与人体结构,讲解服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用色彩衬托服装的美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品牌文化观念与品牌服装设计概念,并向其说明设计品牌服装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其品牌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罗涛 单位: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立军,乔南,胡玉良.从“破与立”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平台式”教学改革[J].服饰导刊,2013,(02):87-92.

[2]刘兴邦.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9):127-128.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CI;教学方法;品牌形象;案例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一)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案例教学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为主动的学习,有效地防止了学习中的惰。被动式学习方式是传统的教师教学方法的缺点之一,学生没有学习的压力,因为学生们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学习没有主动性,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打瞌睡,玩手机、聊天,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懒惰的灌输式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思维僵化,惯性思维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其次是教师所教的理论知识陈旧老化,不能喝时代接轨,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显得枯燥和沉闷,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法学院,进行大量的“案件”教学研究,很多课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病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案例”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大“公共决策案例”等课程均进行了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迫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进而主动学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是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通过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辩论技巧、演讲和综合案例分析过程的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得分情况。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提升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实战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解决工业和商业企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实施教学工作,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出发,经过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方法的本质不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内容,而是但迫使他们去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创新与发现的过程。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未必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也不是确定的,常常是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信息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做出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案例教学法的训练是决策的艺术方法,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能力。实例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变定向思维、惯性思维为创新思维,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CI课程的教学重点

品牌形象塑造是CI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企业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品牌定位、品牌性格、品牌核心价值观等因素息息相关。产品质量是品牌形成的基础,文化是品牌形成的灵魂。没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形成强势品牌,而没有文化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品牌,更不可能成为国际著名品牌。世界著名品牌往往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吸引消费者。所谓的品牌文化是指品牌文化特征的沉积,指的是所有品牌活动的文化现象。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品牌属于文化价值的范畴,也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消费者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相融合的产物。同时,品牌包含文化,品牌文化可以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品牌文化和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包装文化、设计、服务、等形成品牌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品牌形象的主要物质载体。托尔斯泰说:“从一个人的脸能理解男人的婚姻是否幸福!”。从一个企业的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基本情况。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其品牌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的人格特征,它反映了公众特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品牌形象是品牌的特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和品牌的本质。品牌形象源于客户的评价,使其成为赢得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手段。此外,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聚力,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说:“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品牌是消费者心理的产物”。想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对企业品牌忠诚度,形成一大批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因此,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需要企业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保证产品的质量,树立具有内涵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要善于进行品牌管理和推广。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是关键在CI设计课程教学中,因此,本课程围绕如何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来组织教学。

三、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CI设计中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如“金利来”领带将“男人的世界”最为自己的品牌定位,由于定位清晰、明确、很容易创建企业的品牌形象。“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知名广告,它在电视、报刊、杂志上不断出现,很好地宣传了金利来的品牌形象。

金利来领带保持高品质、时尚、品种、手工精细,美丽的特性,是非常受欢迎的各行各业的人。许多大百货公司销售其产品在香港媒体在九龙,新界。从创建著名品牌金利来品牌推广、业务扩张,寻求,创建优势发展优势,从建立产品形象建立企业形象,实施三大战略,方向的三个构成金利来的发展模式。

创建知名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生产优质产品,创建品牌文化,产生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品牌维护四个方面的内容。优质的产品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基石,没有优质的产品,就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无从谈起,品牌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所在,没有文化的品牌就会缺乏内涵,缺乏底蕴,缺乏使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更侧重于产品的精神内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追求消费品带给自己的社会优越感和尊贵感,所以,深厚的企业文化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精神享受,为客户所青睐;社会认知指的是品牌的传播,现如今企业仅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强势媒体的宣传和传播,就很难塑造知名的品牌,企业应当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比如:明星代言、各种体育盛会的赞助、巧妙进行音乐宣传,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进行传播,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对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管理对于品牌的塑造也十分重要,品牌管理可以让品牌形象更为突出,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

将案例教学法纳入CI课程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变惯性思维、定式思维为创造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CI课程是一门对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在CI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设;CI设计;[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6.

[2]陈青编著,企业形象设计之助手:VI设计新模板,[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订单班” 企业文化教育 现状 对策

一、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所谓企业文化教育是指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的适应等方面的教育。笔者学校从2006年开始,先后与上述品牌汽车企业合作开办“丰田班”“通用班”“现代班”,为品牌汽车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适用人才。

但是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都侧重于“订单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而对企业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导致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学校和企业对“订单班”的教学往往偏重于设施设备的投入,岗位技能的训练等,较少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教育。究其根源是学校和企业尚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教育对“订单班”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2.教学时间较短

如目前笔者学校开设的“丰田班”,企业文化教育也只有4课时。有的“订单班”也仅仅开设几个讲座,或开展几个活动。由于课时不足,教学内容难以展开。

3.教育重理轻实

目前“订单班”开展的企业文化教育大多为课堂教学,进行企业文化基础理论教育,而更为重要的企业文化教育实践环节开展不够。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也缺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4.教育针对性不强

一般均开展企业文化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涉及特定企业的文化内容不多,缺乏个性化的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教育,难以达到汽车专业“订单班”学生接受特定汽车品牌企业文化教育的要求。

5.教师企业文化素养不高

目前各校任课教师大多为政治教师或兼任的专业教师。政治教师具备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但对特定品牌的企业文化了解不够;而专业教师对特定品牌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企业文化的整体素养,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对策

汽车专业“订单班”由于缺乏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以及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订单班”学生整体的质量,给学校办学和企业生产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汽车企业文化教育应当引起各汽车类院校高度重视。笔者根据上文分析的当前企业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深入理解订单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及社会责任等,并使学生在实习及实际工作中逐步加以认同,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社会价值,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2)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认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这样也有利于缩短学生实习及就业的适应期。

学校和企业要充分认识汽车专业“订单班”教学中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把企业文化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将企业文化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确保教育有效实施。

2.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入班级

(1)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各汽车类职业院校在推进与品牌汽车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如笔者学校已将校园中心大道命名为奔驰大道,学生及教工餐厅设立以汽车品牌命名的特色餐厅。另外教学楼、汽车实楼楼道、走廊均布置有汽车发展历史,各类品牌汽车标志、图案及发明人头像等,使品牌汽车文化在整个校园随处可见。

(2)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订单班”班级。一是实训室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将汽车专业“订单班”实训室按品牌汽车4S店的标准建设,包括车型、举升器、工量具、通风装置等设备,也包括公司愿景、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地标、工作任务牌、标语、宣传栏等企业文化内容。二是班级教室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将上海通用“订单班”教室建立成企业文化屋,将企业愿景、企业依靠力量和基本使命、合作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三是学生个体企业文化展现。“订单班”学生着品牌汽车企业员工的服装,使用印有企业文化标志的纸袋、笔记本、信封、信纸、便笺等。

3.构建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体系

如果缺乏完整固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那么在内容取舍上就会出现零打碎敲、缺乏前后呼应、缺乏逻辑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进而影响汽车专业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效果。因此,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到某个特定品牌企业文化教育内容的取舍、体系的构建,主要由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状况、个性特点所决定,并没有统一的内容与模式。

4.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具有隐蔽性,其内容蕴涵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表露出来,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订单班”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组织“订单班”学生到对口的汽车4S店参观公司整车展厅、接待室、维修车间及整体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公司目前经营管理状况、车辆销售与维修流程、员工工作环境及精神面貌,初步体验公司文化。

(2)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组织“订单班”学生分组到停车场、大型小区、交通路口等统计对口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量,走访客户了解公司各品牌汽车的性能、质量及售后服务状况,通过市场占有率及客户评价来加深学生对公司整体及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3)组织学生参加或观摩企业各项活动。组织“订单班”学生到各4S店参加或观摩公司的庆典、车展、新车会、客户联谊会及员工文体娱乐活动等,使学生亲临公司现场,亲身参与活动,融入公司员工及客户之中,以体验公司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及员工的企业情感,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4)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安排 “订单班”学生到对口汽车4S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及文化氛围中加深体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素养。

5.加大汽车品牌企业文化宣传力度

(1)建设汽车文化宣传专栏。笔者学校已在奔驰大道上建起了汽车文化一条街,设有8块大型广告牌,充分利用这一汽车文化阵地,将各种品牌汽车的文化内涵分批、分期介绍展示,丰富汽车文化内容,既增添了师生汽车品牌文化知识,又加深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2)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笔者学校把每年5月份的第一周定为企业文化周,广泛邀请省内外众多品牌汽车企业汇聚学校,通过企业展览、专题讲座、技术交流、员工联谊等多种活动,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3)开展一月一品牌、半年一车展活动。在学校醒目位置摆放品牌汽车整车样车,布置相应品牌企业文化介绍资料,并在学校大型液晶显示屏滚动显示相关内容,每月一换,每月一品牌。另外,每半年一次,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来校举办小型车展,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氛围。

(4)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学校校园网、院报、系刊、电视台、广播室分别设立“汽车品牌阅览”“汽车品牌小知识”等栏目,鼓励广大师生投稿,定期刊登、播放系列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对各汽车品牌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汽车品牌意识。

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配齐人员。对于汽车类院校来说,一是各校至少选配1~2名汽车品牌企业文化专职教师,负责学科建设,统筹全校各品牌方向的企业文化教育。二是从人文素养较高的品牌专业教师中选配企业文化兼职教师,重点负责1~2个特定品牌企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三是聘请4S店资深管理人员担任企业文化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信度,提高教育效果。

(2)加强培训。通过培训加深校企教师企业文化理论知识,提高企业文化整体素养;学校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体验及参加企业相关活动等途径,加深对特定品牌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企业教师通过学校教师传帮带使其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水平。

7.加强专门教材建设

汽车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订单班”企业状况,组织编写特定企业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目前,品牌汽车企业“订单班”规模大且分布范围广,具有编写《品牌汽车企业文化教育读本》等教材的基本条件,可由个别学校牵头组织编写,相关学校及品牌汽车企业共同参与,以此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品牌汽车企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材。

教材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及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主流品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基础知识为各品牌“订单班”必教的通用知识部分,特定品牌“订单班”选用相对应品牌的企业文化内容,而其他品牌企业文化内容作为了解参考。

8.深化汽车品牌企业文化研究

学校要会同企业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教育研究活动,如共同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调研,举办各类研讨会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科研课题立项,校企双方合作对特定企业文化进行深层研究。近年来笔者学校《交通职业院校与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等市厅级及院级课题相继立项并结题,加深了校企人员对汽车品牌企业文化的认识,推动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提高了品牌“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水平。

三、小结

技工院校在引进品牌汽车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教育的同时,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业引入校园,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职业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快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品牌观;创新;实践教学

包装设计教育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最初的创意跟进到现在的品牌战略教学模式,为我国的包装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对包装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地区差异、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的不同,大部分高等院校仍采取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专业覆盖面窄、知识老化、跟不上行业发展,重理论,轻创新,跟不上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有赖于教育,教育发展观念先行。为了顺应时展要求,高等包装设计教学须注重人文精神与品牌观教育、创新思维与实践教学,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上升。

一、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素养

企业品牌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文化价值是品牌的内涵。现代包装设计的关键就是要如何赋予商品某些特定的品牌含义,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

艺术是人类美的创造集中体现,包装设计是创造美的活动之一,反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质生活和情感生活,包含着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积淀。当今经济高度发达,商品丰富,消费由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自我满足。作为商品面容的包装,其设计理念应是在保护及美化商品,清晰传达信息、表现品质外,更蕴涵企业品牌文化及本土民族文化;在促进商品销售,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还能对社会精神文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传统,发展必须是保持传统连续性中的开拓创新。包装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在设计中为了提高包装设计的有效性,有时需要从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绚丽纷呈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借助文化适应、文化融合、文化包装等策略,使文化与包装设计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包装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形式再美也是空洞的,正所谓叫好不叫座。当然文化内涵的丰富,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更新观念,自发地搜集素材学习传统文化,参加各种文化讲座及书画艺术展,提高审美创造水平。另一方面,只要是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就可运用文、史、哲、艺等院系的优势,整合力量,增设一些文化和思想方面的课程或讲座,促进各类知识之间的交流,拓宽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品牌包装设计能力

信息时代使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得以迅速传播,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同步程度,企业间的工艺水平,科技含量,质量性能,外观差异等日益缩小。现代包装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在同质立差异,塑造品牌性格,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

作为培养包装设计人才的设计教育,要顺应时展需要,以市场消费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品牌意识,创新思维和原创设计。

1.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在布置某种产品的包装设计作业之前,要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与此产品相关的市场背景,如产品的功效,目标消费群体,企业的营销策划与识别系统,同类产品的相关信息,媒体的详细调查数据等,然后再根据市场调查信息统计分析,确立设计定位及创意思路。在完成草图设计后,要求学生再次进入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方案,让学生的包装设计始终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中,使包装设计的创意达到理性化和专业化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市场敏锐性,为今后进入企业就业作铺垫。

2.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包装能力。品牌包装是现代包装设计的重要形式,品牌,是一种概念、精神、态度、情感价值和个性魅力,是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设计的作品能清晰地告诉消费者“这就是我”,并且要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帮助品牌成长。品牌内容的外在表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1)明确品牌战略要求,设计不应以风格取胜,而应以品牌理念做支撑。(2)形式与内容要表里如一,具体鲜明,一看包装便可知晓商品本身。(3)包装设计应该在实用性和人性化的原则之上追求形式创新和视觉传达。(4)要有具体详尽的文字说明。在包装图案上还要有关于产品的原料、配制、功效、使用和养护等具体说明,必要时还应配上简洁的示意图。(5)在全球市场过程中,有些文化对某些特定事物有避讳,如当地的风俗、习惯、信仰等文化和亚文化因素,因而包装图案设计要注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6)注重工艺对品牌个性和文化的衬托。(7)注重材料和材质选择以及绿色环保功效。(8)企业系列化包装创意,既要具有统一性,又要具有独立性。(9)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培养超前观念。在进入个性设计时要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设计元素,从构成原理、色调规律、对比调和规律等方面进行分解和整合。

三、搭建艺术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波斯有位哲人萨迪说过:“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当今是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学校不可能给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知识,包装设计专业教育必须以激发能力为主,通过强化基础、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科学意识的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创新意识为根本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包装设计最终的社会功能就是实践,通过实践,才能服务于社会,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包装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艺术、材料、营销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而现代教育体系的专业划分,课程编排设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的交流,思维的创新。我国学术向来强调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实践教学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多元性学习的手段,只有将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融汇,开阔视野,才能丰富创造思维,提高执行表现力。

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当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深入学习,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包装设计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1.我国的教学环境相对来讲仍是比较封闭,地域经济相对落后,校企需求错位,致使传统教学手段改变有较大的难度,虽然这些因素阻碍了实践的进展,但国家教育部及相关设计机构也举办了很多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包装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学院奖”、“靳埭强设计基金奖”、“时报广告金犊奖”等,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实践教学。

2.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现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乎不理家务,大多缺乏产品使用经验,而我们要设计的包装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用品,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设计出人性化的作品。针对这一点,我要求学生离开教室,进入市场,按种类划分调查自己未见过或未使用过的产品,总结其设计特点,寻找不足,再根据自身感受重新设计。实践证明,通过生活积累,可提高学生的观察敏感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建立旗帜艺术设计工作室、数码摄影工作室、金工实习工厂、印刷生产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训练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增强其所学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应采取互动式教学手段,以研讨和讲评为主,承接到的项目则进行真实项目的实战锻炼。通过这种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在否定之否定的碰撞过程中让专业知识升华。

金工实习、印刷生产实习可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熟练掌握包装设计从视觉创意构思、数码设计制作与编排、出样到成品制作的生产流程,接触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了解设备的性能,熟悉工艺操作,并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实事证明,通过生产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生产流程,使创作思维与创作执行协调,提高执行效果。

4.利用寒、暑假期,生产实习周,教学实习周,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对口企业实习,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行业动态,提高市场敏感度,提升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并为自己未来职业做好规划。

四、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师资队伍

1.现代包装设计是时展的风向标,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能塑造企业品牌,传达企业文化及理念,而且能促进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而只有具备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教师,才能通过实践教学营造一种设计教育的环境气氛,以自身的专业水平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对自我、对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在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中,才能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网络的扩张,增大了设计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大了难度,对新世纪的包装设计专业教师来说,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内涵的培养,为学生营造多元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科技素质。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树立中国品牌观。

总之,包装设计专业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实用性,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知识密集型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合乎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品牌观教育,构建合乎时代要求的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注重新思维与新方法,既要让学生掌握设计技巧,更要在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上下工夫,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 林家阳.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 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胡川妮.广告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第一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6篇

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中国与国际接轨前言化的象征,该地景区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其品牌视觉设计需要根植本地地域文化进行建设和提升,景区品牌的视觉设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是一套系统的、严格的视觉体系。它主要是品牌在建设初期的标志设计、VI视觉设计的导入与执行、终端系统形象的建立等。具体包含品牌的标志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网站设计等诸多方面。海南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品牌形象则是对海南省多元文化的集体结晶。各类景区品牌通过其系统的视觉设计所呈现出的外在形象,能使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品牌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知与评价。

(一)海南景区项目的导入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发,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该地著名景点主要有天涯海角、南山寺、鹿回头、南湾猴岛、火山口、文笔峰、美丽之冠、博鳌、东坡书院、落笔洞等,目前大部分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其品牌形象不完善或不统一,跟不上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节拍。在品牌形象的视觉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坚持“战略性设计”的原则,即“强烈的视觉冲击、精确的概念传达、独特的识别记忆”。[3]故景区的视觉形象建设需要重塑或者提升,使之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品牌的形象亮点。

(二)学生主体需求的关注

1.以兴趣为前提的合作团队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景区品牌的不同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师台上教、学生台下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找寻自己的兴趣方向,并组成兴趣小组,将全班座位按小组重新分区安排,方便小组成员之间学习探讨、分工以及合作完成各项任务。以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适当设问引导,参与到各组的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看法,积极争辩,有的问题先在小组内部找到解决的方法。2.以能力为本的项目教学围绕景区品牌项目为方向,学生建立项目兴趣小组后,以游客、设计师和决策者的视角去景区进行具体品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5W分析和4WOAT分析,挖掘本土的黎苗文化、疍家文化等,继而根据景区目标市场、竞争品牌、差异重点、风格形象进行景区品牌定位,再制定出景区品牌的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和品牌视觉推广等项目技术路线。目前,学生通过课程的引导、学习和探讨,自发挖掘和设计的主要景区项目有:“鹿回头”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落笔洞”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小组分工后,学生积极性较高,“鹿回头”景区设计小组的同学发现这个老景区门票不高但游客呈现下滑减少的局面,经过调研和分析获知该景区虽然有相关的形象设计,但是整体形象不系统不完善,没有主题诉求,同时导向性不强,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印象。考虑到“鹿回头”是本土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故景区形象以黎苗文化和情爱文化为品牌定位的切入点,进行核心元素的挖掘、提炼和重构,展开品牌形象系统的重塑。而“落笔洞”景区设计小组的同学发现这是一个未开发的景区,但是“落笔洞”的传说是海南家喻户晓的传说,需要以此为方向,从景观开发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同步进行积极的设想和创建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同学们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不管是创建品牌形象还是重塑品牌形象,在后期的设计成果评价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和证实。3.以互动为模式的探讨交流以该课程中局部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展开平等提问、讨论、交流。如品牌调研中的问卷调查、5W分析和4WOAT分析,进行“鹿回头”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落笔洞”景区品牌视觉设计策略的思考;通过优秀案例讲解、案例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加深体会,提高学习效果,它可以使学生对看似深奥、枯燥的课程内容充满学习和挑战的激情。每周各小组指派一名成员,用PPT的方式在讲台上讲解、演示汇报一周的工作进程,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和下个周期的任务提出来,其它小组扮演客户方和游客从各个角度提出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在各组方案进程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只在最后的总结中,将不同的意见作综合的比较,让各组找到最适合本组的建议,教师的意见不再是标准答案,其作用主要是引导各组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以角色互扮为形式的身份体验各小组同学是本组项目的策划设计者,也是其他小组项目的客户决策者、旅游观光者,在整个景区品牌形象设计课题中互相扮演不同的身份,以不同的视角提出各种尖锐客观的问题,而项目组同学必须根据问题给出中肯的答案。学生实地景区考察,以不同的身份去体验景区给人留下的心理印象,以此锻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不同视角看事物的能力,提升设计思维。

(三)海南地域文化的挖掘

海南地域文化是指在海南岛境内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共同构成的综合因素,包括海南省北纬18°的海岸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少数民族民俗特征、海洋文化特征和现代时尚文化特征等多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独特性的特点。出色的景区品牌视觉设计是本土地域文化与设计艺术的巧妙契合体。地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根基和底蕴,有生命力的设计元素来源于地域文化的提炼。只有挖掘到海南地域文化差异性,才能让景区品牌形象具备独特识别性、艺术创新性、系统规范性等特点,才能让旅游者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留下独特、有序统一的视觉印象。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地域文化的挖掘中,比较突出的有黎苗文化、疍家文化,同时鹿回头、大力神、黎母说、椰子说等民间传说也赋予了海南岛地方色彩。这些深层的地域性元素就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地方精神”“地方意识”“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旅游者来海南景区旅游本身是一个心灵放松、感知景区品牌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因此景区品牌形象设计必须深入提炼地域文化,挖掘出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体现景区特色的独有元素。

二、教学效果与评价

以“海南地域文化为根基的景区”为中心的品牌视觉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探索与实验,是教师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应该说品牌视觉设计项目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学实验效果与评价如下:

(一)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本次景区品牌视觉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以“鹿回头”和“落笔洞”为2个主题方向,以海南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为切入点展开。这两个主题方向在景区调研分析和景区品牌策略定位后,每个同学创作出了不同的景区品牌视觉的方案,体现出在总目标定位后,设计思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鹿回头”小组在集体调研分析和定位后,出来了4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

通过强调师生之间、设计小组之间的沟通与探讨,学生与景区机构之间的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品牌策略等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强。“鹿回头”景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小组的王晓婷同学,在参与小组景区的调研和定位中确立为民族气息的情爱文化,设计系统要素的设计中突出表现吉祥物,并设想了一些婚礼、情人节等活动在景区展开以提高人气,同时根据活动主题选用不同色彩的彩球,运用编织、捆扎、缠绕、镶嵌、粘贴、空飘等方法,而构造出不同的平面、立体的文字和图形。如拱门、迎宾短柱、球链、爱心、寿桃、星星、桌上花、路边花、吊饰、卡通人、巨龙、心心相印等来活跃景区气氛。该课程结束后,该同学专门学习魔术气球的设计和制作,以创建某品牌魔术气球进行创业,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赛事活动、景区、商务会展、公司活动、婚庆等场合市场推广。体现出课程对学生能力的促进和积极思考的延续性。

(三)品牌视觉设计体系观念和团队精神提升

《品牌视觉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涵盖了标识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商业插画设计等前期课程。要求学生以品牌为方向,具备全局和整体的设计思维。在各设计小组共同调研、策划、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对于景区品牌视觉设计的项目流程和项目体系观念增加,景区标志、景区导示系统、景区吉祥物、景区纪念品、景区网站等可以系统全盘考虑。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根据课题有了工作日程安排的观念,也改善了以往自己闭门造车的设计模式,互相提问互相点评互相促进,同时团队精神得以提升。

(四)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在品牌视觉设计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教学必须适应时展、市场需要,在7周教学时间中按品牌形象策划(20%)、品牌设计定位(20%)、品牌形象要素设计(30%)、品牌应用与推广(15%)、品牌提案与评估(15%)5个周期进行项目进展汇报和周期小结。设计小组每周汇报方案进展的时候,教师和各组成员都及时做好记录和评分,再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分析及时调整方案。本次教学实践最后的环节就是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展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品牌视觉设计教学教改研讨会。在教学过程评价中,90%的同学对本次品牌视觉设计教学表示满意,在学生评价中前三名都是将设计定位于海南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案。不同目标课题的小组从景区案例调研分析和地域文化挖掘分析之后,展开了景区标志、标准色彩系统、导示系统、交通设备视觉形象、公共服务设施、区吉祥物、网站、景区户外广告、纪念品等方面的形象设计。在教师的集体评价中,效果最好的是“鹿回头”品牌视觉设计组。本组同学最后形成了4个比较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特别是王杰同学设计的鹿回头景区形象,把黎锦元素和黎族船型屋元素作为创意源点,从创意源点展开以“鹿回头”景区标志为核心的系统设计,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整体形象系统。景区标志(见图1)以黎锦图案构成鹿的造型,色彩采用大面积鲜艳的绿色和和小面积橙色搭配,体现本土黎苗族的自然风光生态之美和爱情文化的葱郁;该景区导示系统(见图2)以船型屋的造型和元素进行导示牌和警示牌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特色的旅游线路图,导示系统功能突出且有地域特色;同时景区交通工具视觉形象、公共服务设施、吉祥物、品牌网站、户外广告、纪念品都以鹿回头景区标志风格为核心,进行系统延展,着重体现鹿回头公园的黎族文化、情爱文化和生态展示,给游客以温馨的情感氛围和审美感受。与之相比,“落笔洞”品牌视觉设计小组中有2个方案视觉冲击力则不是很到位。从根本上来说,通过师生评价,效果最好的都是将设计定位于民族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的品牌视觉设计。应该说本次海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实践教学研究的探索获得成功。

三、结语

景区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定位要体现品牌个性化和差异化,而其重点就是要以景区所处的地域文化为根基。因此,地域特色是景区品牌个性和品牌差异的基础,也是整个景区品牌形象定位的基础。在海南地域文化根基下的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实践教学研究中,通过导入景区项目、关注学生主体需求和挖掘海南地域文化等途径,进行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定位和设计推广,来塑造和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海南景区品牌形象建设本身具有文化承载功能,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品牌形象是提高品牌竞争力、促进世界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品牌视觉设计课程教学来讲,海南地域文化根基下的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课程遵循以运用知识与锻炼能力并重为原则,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多元、系统有序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整体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后期毕业设计课题和毕业实习的开展,解决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增强自身创新潜质的培养和锻炼并加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基于海南地域文化根基下的景区品牌视觉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是设计艺术学学科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要求。经过我们专业2年多来的实践,初步检验了品牌视觉设计课程实践研究的成效,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学风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对不断形成特色实践教学模式起到了推动作用。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品牌;专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用

专业学习,也即我们通常讲的第一课堂的学习,是大学生汲取知识与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最充实与最重要的部分。而仅仅有第一课堂是不完整的,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来说,起到了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相对于第一课堂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第二课堂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两个课堂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既巩固和深化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效,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力。因此,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以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的改革与实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国际化为特色,坚持培养“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广外各学院根据本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专业文化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精彩纷呈,组织严谨流畅,具有浓郁的国际化特色,产生了广泛的校园影响和社会影响。广外东语学院现开设有日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乌尔都语 12 个亚洲语言专业,致力于培养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

才兼备的高级外语人才。亚洲文化节是东语学院的专业文化品牌活动,旨在通过亚洲各国风情演示、“一带一路”文化展、多语种戏剧大演、专业技能竞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亚洲文化,凸显东语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对亚洲各国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能,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学院学生积极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校训的重要途径。

一、紧扣“双高两强”育人目标,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致力于培养“双高两强”的人才,即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东语学院正是实践这一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创建了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并将各类活动整合为亚洲文化节,确定举办主题,全方位的展现亚洲文化和学生所学,学以致用,又用实践锻炼反哺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亚洲文化节对于“双高两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大学生直接运用专业知识参加竞赛和活动,并要学习对象国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并在专业教师和外教的指导下,展现异域特色文化。不仅直接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而且将语言与文化结合,通过团队合作展现专业水平,通过语言展现东方文化。这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很好的实践。

二、践行学以致用、文化育人的理念

亚洲文化节各活动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多语种戏剧大赛和各专业演讲比赛,需要用非常地道、得体甚至传神的语言表达。这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学习对象国的各类文化。学生必须向外教、专业教师、留学生请教,得到专业指导和建议,并通过各类学习资料充实自己,夯实专业基础,扩展视野。其实就是把第一课堂教学搬到了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校道、学习网络等场境,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寓学习于新颖多样的形式中,喜闻乐见,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就受到了各国文化的熏陶,润物细无声。亚洲文化节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大家要在活动构思、创新、编排、组织上有非常严谨、敏捷的配合,而且需要随时沟通想法和处理应急情况。经过文化节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意识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与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

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思想并为之服务

语言是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我校的优势,广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广外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的设想。东语学院的各专业对象国恰好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可见,东语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置于国家发展大战略和广东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专业培养,更是责任意识、战略思想、专业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毕业生能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好桥梁枢纽。

亚洲文化节旨在突破仅限语言沟通工具的局限,让学生运用专业所学直接参与互动交流,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通过相应的交流情境感受和学习对象国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诠释。亚洲文化节很好的将十几个语种有效融合在一起,将小语种融入多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多文化学习思维和视野,提升专业学习的社会性。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洲文化节逐步找到了“校园一带一路”文化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可以形象的说,将真实的一带一路文化景观浓缩一万倍,放入广外校园里,成为高校的一带一路之景。所以,亚洲文化节已远远超出学生活动的范畴,不仅参与者包括全院师生,还包括各国外交官、留学生、社会机构、企业以及校友等,更重要的是,亚洲文化节将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探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结合在了一起,锻造成为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整体发展舞台。专业教师可从各类文化、文娱、演讲竞赛和活动中迅速切入学生的学习要害和需求,结合学校和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在教学、培养理念上不断改进,使得专业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并牢牢扣住学校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从学生层面而言,亚洲文化节已成为各级在校生的公共必修文化课,它以及超越于单纯的活动与竞赛,成为学生入学手册和毕业手册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众所周知,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为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双多边发展战略,广外东语学院突出优势,强化创新,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大力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亚洲文化节对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亚洲文化节的成功也给我们如何加强品牌专业文化活动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带来了经验与启示。

一、立足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品牌活动价值

学生活动不能局限于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学院自身的专业特色、学生特长以及周边资源等优势,求精品,做品牌。品牌活动的竞争力及发扬和传承下去的核心在于其内在的价值,要不断提升品牌活动的价值,才能获得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同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把品牌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品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建立起对品牌活动的归属感。亚洲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从学生专业出发,注重集专业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以致用。

二、拓展宣传途径,不断强化品牌活动魅力

广泛运用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海报、校园网、活动推介、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和反馈,为品牌活动的建立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要得到广大同学的承认、长期和稳定地吸引学生参加、提高品牌活动的质量,就要不断进行宣传总结,加强品牌活动的宣传和包装。

三、树立精品意识,不断引领品牌活动发展

品牌建设是一种战略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持续性,品牌活动建立的初期虽有新意但随着活动模式规范化的同时也使活动模式走向了僵化。品牌活动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总结、提炼、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所变革,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说日语演讲比赛、亚洲风情街的举办模式。另一方面,品牌活动还应注意与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工作,比如说就业工作,以点带面,不断带动其他工作,孕育出新的内容和举措。这样品牌活动才能与时俱进,保持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因此学生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活动的定位和建设。只有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找准自身的定位,打造自身的品牌,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精品。

四、打造实践课堂,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手段

外语的学习不仅仅靠第一课堂,第一课堂重在基础的认知和理解,消化吸收和运用主要在第二课堂。亚洲文化节是外语专业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尤其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运用和演练必不可少。通过各类赛事和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寻求学习资源,自主进行知识和学习思维的更新,以团队的方式合作并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精神和思维的锻炼提升大有裨益,不仅专业造人才,也能精神朔人才。同时,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和竞赛的过程中,能比较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薄弱环节,从而在教学中做相应调整,学院也能在制定教学计划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对于促进专业教学发挥了积极影响。

五、创新培养方案,完善构筑文化育人体系

亚洲文化节不仅仅是学生活动,而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可以说是课外文化必修课。与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与学风建设紧密相连,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学院“和谐,友爱,团结,创新”文化的有效载体,师生教学相张的舞台,学校社会价值和国际化特色展现的窗口。我们发现,只要将文化节与整个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就能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能吸引众多留学生,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功能,能得到各国使馆的关注以及知名企业的赞助,社会影响显著,甚至能直接为相关企业输送毕业生,从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环境养成并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侯F翡,谭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探究――以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3):57-61

[2]李毅,兰勇.农业院校农科专业文化活动建设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7-139

[3]杨良奇.论品牌塑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3):66-67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8篇

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学校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学校的品牌建设。下面结合学校多年来的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学校品牌建设:

策划孕育品牌

科学的品牌策划是市场竞争大潮中取胜的最大法宝和先决条件。一所学校要想打造成为品牌学校,必须要有科学的品牌策划。笔者认为,策划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的设定。目标是品牌学校建设的动力和方向。品牌策划首先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品牌学校建设的目标。二是理念的确定。理念是品牌学校的灵魂。品牌学校要打造人们的教育思想、锤炼人们的教育理念。三是特色的确立。特色立校是学校发展的最高层次。品牌学校应该是特色学校,确定办学特色应该成为品牌策划的重要内容。

学校品牌策划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个性优势,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在打造品牌学校的过程中,牢固树立规划意识,注重品牌策划和教育设计,注重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特色学科和特色课程建设,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想,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途径。

理念决定品牌

办学理念是包含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校训、教风、学风等的复杂体,是学校对自身使命、价值、目标的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身使命、价值、目标实现方式的选择。办学理念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价值准绳。只有当全体师生员工都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时,学校品牌的内涵才能保持稳定性和统一性。学校品牌存在于公众口碑之中,为形成统一、清晰的品牌认知,只有将学校办学理念贯穿于品牌传播活动之中才能实现。

我校以“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品牌建设的核心策略是“一以贯之”地秉持所确立的办学理念,即用学校愿景内化办学理念、用规章制度强化办学理念、用校本课程实践办学理念、用教育活动深化办学理念、用师生行为体现办学理念、用办学成就证实办学理念、用校园环境彰显办学理念、用学校文化涵润办学理念、用公共关系传播学校办学理念,让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共识,形成学校共同愿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质量稳定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质量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学校质量上不去,教育部门不满意、社会评价不认可、学生家长不答应。学校品牌是在学校名称和学校教育质量之间所建立的稳定的信息结构,只有稳定而统一的品牌形象,才能在学生及家长心中形成稳定的质量预期,只有当学校展示的教育质量,通过广泛、持续的办学实践,得到社会特别是学生及家长认可时,学校品牌才会具有足够的公共影响力。

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的态度,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立足学校实际,研究教学、思考教学,找准提升质量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围绕中、高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彰显质量在工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紧密把握教学的每个环节,向学校的管理要质量,向教师的教学要质量,向学生的学习要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树品牌。

管理造就品牌

管理是建设品牌学校的关键。学校管理要把品牌作为学校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管理团队要有一个强烈的意识:用品牌的尺度考量学校的一切工作,打造品牌,经营品牌,维护品牌。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学校品牌内涵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最基本、最直接的保障。学校要做到精细化与人性化管理相融合,将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使师生对学校有认同感,寻找到集体生活的归宿感,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

我校在管理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学校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全面教育、全程管理、全员育人,要求教师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守师德、严谨教学。学校注重将制度管理、过程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到学校的长远规划、教师成长规划,小到学生成绩档案记载、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都有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做到管理零距离、无死角、全覆盖,促进学校健康、向上发展。

特色彰显品牌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教育学特征,是学校品牌的标志性特征。“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品牌名校的三部曲。每所学校都是唯一的、具体的,学校的品牌建设要考虑学校的“唯一性”,注重学校的定位和特色发展。要从培养目标出发,从某种特色切入,并且把这种特色发展成为办学优势,最终成就品牌。

我校注重学校和学生的特色发展,大做“特色”文章。学校认为,品牌是在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高中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次教学,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学校成立了全市规模最大的艺体中心,设置有为学生量身打造的美术班、体育班、音乐班、播音主持班、影视编导与表演班、书法班等,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各得其所,均能得到发展。

课程铸就品牌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落实在课程上,才能保障学校品牌的质量内涵。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给予学校一定的办学自,可以充分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一所有追求的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课程特色,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文化。

近些年来,我校围绕学校的历史传承、师生优势和地域特点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以特色课程彰显学校特色,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注重校本课程开发,设置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艺体特色课程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同时学校成立各种学生社团,以活动课程为载体,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元旦“素质教育文艺汇演”、学雷锋活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18岁成人仪式、文科学生的“红色之旅”、理科学生的“科教之旅”、艺体学生的“艺术之旅”、书画展、新生军训、田径运动会、冬季跑操活动、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学生打造成长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和艺术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名人支撑品牌

品牌学校要靠名人来支撑,要有一个名校长、一支名师队伍、一大批名生。名校打造名师,名师培养名生,名生支撑名校。人们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一个好校长还不足以支撑起一所名校。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名校靠名师支撑,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走向名校才有保障。只有名校长的引领,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为现代化教育品牌学校的打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校为提高教育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不断加强激励,加大投入,为教师成为名师搭建发展的平台,鼓励教师修德研教、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成名成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连续多年举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和“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举办感动校园的“模范教师”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积极建设“名师工作室”。通过上述活动,目前我校已形成德教双馨、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强大的育人精英群体。

教研助推品牌

教学研究是兴校之本。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助推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要想打造学校品牌,必须重视和强化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使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近些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发挥教研组、课题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创设条件让教师在教研中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在教研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有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通过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并使教师尽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维护品牌

服务是维护品牌的重要途径,是维系品牌与学生及家长关系的纽带。优质的服务可以提高学校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口碑。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根本之所在。因此,学校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学校品牌。

我校明确提出“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要求学校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大服务观念,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特别要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要把管理作为一种为师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降低工作重心,走到师生中去,真正当好服务者,做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发展的奠基石。同时要求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努力促进学生发展。

文化提升品牌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根本和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范围内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行为习惯、校园环境等的总体,是人们头脑中所实际遵循办学理念的真实反映。实际上,学校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被社会理解和肯定的学校文化,同时也是社会主流文化在学校中的折射。

近些年来,我校尝试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来实施文化管理和教育,特别注重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层面的文化建设,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制度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学校品牌,构筑无处不在的文化气场,力求文化在学校的每个角落留下影子,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良好的效果。

创新永葆品牌

创新是学校品牌之树常青的源泉。维护学校品牌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自身求生存、谋发展、铸辉煌的必由之路。办学理念的创新是打造品牌学校的基础,管理机制的创新是打造品牌学校的保证,课程建设的创新是打造品牌学校的核心。

我校在打造品牌学校的过程中,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创造精神,不断通过创新驱动,为学校品牌注入源头活水,传承发展学校优秀办学成果,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体制、学校发展的愿景,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传承与创新,使我校真正成为内涵与美誉并举的品牌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品牌塑造 内涵建设 办学特色

当前,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部部长助理、教育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顾海良认为在持续的生源下降面前,质量差的高校倒闭是不可避免的,高校应该未雨绸缪。面对生存危机,高校要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塑造品牌、苦练内功,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求生存与持续发展。

一、塑品牌,树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竞争优势,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品牌的定义告诉我们,品牌是区别于竞争者,代表独特的属性、价值、文化和个性的一个复杂的象征,是一种对社会的承诺和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整合资源所确立的竞争优势。学校品牌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是优质的教育服务,是校园文化的结晶,是学校的象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办学市场化的背景下,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校品牌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有着自身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形成的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高校管理者需要细心经营和培育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何有效地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恰当定位,使学校形象塑造、校园文化、办学质量、各种资源与环境等更好地支撑学校品牌,使学校良性、可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

一个好的品牌,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最佳体现,又是学校特色的形象化展示。因此,加强高校品牌建设、树立学校形象,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发展、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提升高校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抢占声誉高地,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需要。高校通过品牌策划,整合资源,统一行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品牌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品牌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使之成为常态性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可以不断扩大高校的知名度、提高办学的美誉度、增强公众的信任度、争取师生的追随度,最终成为社会知名的教育品牌,从根本上化解高校生存的危机。

二、抓质量,练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塑造高校品牌的保证

2010年中国青年报进行的调查显示,75.0%的人认为“功利主义”是目前国内大学存在的最严重问题,72.2%的人认为我国高校“行政化色彩明显”是目前大学存在的第二大问题。目前大学存在的其他问题还包括: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70.9%),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严重(61.0%),缺乏创新人才(55.8%),学术评价标准有问题(53.2%),缺乏一流的教育家(50.2%),管理不透明(48.6%)等。对于如何改进大学教育,调查中,69.9%的人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61.5%的人认为要重构大学文化,58.8%的人赞成取消大学行政级别,36.2%的人认为应该从全球引进一流的教育人才,36.2%的人认为应该建立大学理事会,32.7%的人支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20.5%的人认为还需完善硬件设施。

“近几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巨大变化。大陆高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教育产业化’为特点的‘’,使人认为大学‘已经没有了’。”纵观今天的中国大学,也许更像是一个个规模宏大的培训机构或者说更像一座座门庭显赫、高楼林立的工厂,其内涵却与大学本身的职能渐行渐远。大学的职能是什么?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是大学的核心职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与学校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首先,教育质量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基础。品牌学校是学校中的佼佼者,是以优质的教育质量保证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质量是学校品牌的生命,是学校获得荣誉、取信于社会的保证。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质量,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品牌大学。

其次,品牌个性乃是品牌价值的核心,提升品牌价值就必须塑造出鲜明的品牌个性。对于高校品牌而言,品牌个性就是办学特色。教育部高教司刘志鹏副司长说:“办学特色是分层次的,从较高要求上看,特色应是学校的传统或长期积累下来的,能对教学工作起基础作用,其自身形成了传统或制度,对人才培养起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且得到学校公认的经验或做法。”我国高校经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教育产业化”为特点的“”之后,完成了第一阶段以规模和校园建设为主的发展任务,现在必须开始向提高质量和向内涵发展的第二阶段的转变。面对大学的众多问题,当前解决的办法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去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也就是大学必须回归其基本功能:教学、研究与服务。高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与研究并重,并将教学和研究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从而带动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发展,才能重塑高校的形象,保证学校的品牌建设顺利进行。

三、明目标,妥定位,依托本色,发挥优势,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品牌是学校的生命,良好的品牌信誉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不仅体现出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且应该是学校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一个好的品牌,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最佳体现,又是学校特色的形象化展示。树立高校品牌成为高校在竞争态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法则。目前,我国高校品牌塑造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目标不明,整体定位、品牌塑造上都存在问题。品牌形象趋同、同质化严重,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不明显。二是品牌定位反复无常、飘忽多变。很多学校品牌定位缺乏科学性、连贯性和稳定性。三是高校品牌塑造统筹不规范、机制不健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塑造学校品牌就是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要浪费资源去搞什么大而全,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宣称自己在所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校品牌形象有四大要素:一是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二是坚守;三是创新发展;四是进行品牌管理。

首先,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灵魂,确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起点。高校唯有确定目标,恰当定位,彰显个性,才能突出自身特色。高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就决定了学校的本色,根据学校的定位,再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发展目标确定了,就必须依托本色、发挥优势,通过不断的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以实现预定的目标,与此同时,办出一批能够支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特色专业,也就逐步形成了学校自身本色鲜明的办学特色。

其次,坚守是支撑品牌塑造的关键。作为一个品牌,不是短暂的、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历史沉淀。高校的品牌只能成长于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其办学质量、特色和成果逐步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和企业对其在教学和服务的各个方面的承诺产生信任,积累良好的信誉后才会成为一个教育品牌。否则名气再大而无实力,那也不是真正的品牌,不能形成品牌的竞争力。

再次,科研创新和科学管理是确保品牌竞争力的源泉。科研作为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对于高校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直接体现和标志着高校的办学实力。缺乏科研力量,没有科研创新,建设高校品牌便无从谈起。制定以科研创新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战略是高校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任何品牌都有一个科学的内部管理环境。高校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了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了高校稳定的运行模式,品牌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

最后,学校品牌战略发展应注意品牌的整体策划,注重品牌的维护和管理。在品牌建设中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要加强领导,做好统筹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完善内部管理,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工作。中国高校可以学习企业组织,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组织内部管理,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和法制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确保质量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使社会和受教育者放心。

二是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自身办学特色”为根本,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各单位、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品牌建设工作。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是学校品牌的核心和根本。学生是学校品牌的基本要素,教学质量是教育品牌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就是学校的品牌。打造学校品牌要始终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遵循教育规律,把运用市场机制办学和遵循教育规律培养人才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高内涵的文化品牌是塑造品牌的核心。品牌竞争的背后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来自于品牌所代表的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高校品牌的灵魂是其文化,校园文化与学校品牌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是要强化形象设计与推介,开展媒体宣传与大型文化活动。实施CI战略,通过一系列统一化、整体化、全方位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运用,反复植入,在社会公众中造成强烈印象,一方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强化学校的文化价值、增进内部团结和凝聚力。

五是要加强公关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知名度。社区、家长参与,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是打造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学校品牌必须敞开门打造。教育在积极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必须广泛地吸引社会的参与。学校品牌打造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应该及时与社区、学生家长等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当学生家长和社区把学校当作可托付的朋友时,学校品牌才会越来越牢固。

【参考文献】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品牌 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品牌与品牌专业

与品牌有关的定义很多,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提供的概念:“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简单地说,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

2 塑造品牌专业的必要性

2.1 塑造品牌专业是学院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院制定了《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学院发展的“四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初创期,主要战略任务是:搭建班子、组建队伍、选址购地、规划设计、基本建设、制定规章、制度、计划、大纲,同时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步,成长期,总方针是“深化改革、固本升位”。第三步,发展期,主要战略任务是发挥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教育、科技开发,为社会服务。建成二到三个特色专业。第四步,成熟期,主要战略任务:铸就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与品牌,铸就学院的整体实力与水平,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大优势。

2.2 塑造品牌专业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办,供学生选择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塑造品牌专业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五力竞争模型,学院面临着以下竞争。现有竞争者:指已经存在的众多高职院校,各院校间生源竞争十分激烈。新进入者:正在申请或审批创办的高职院校。供应商:即办学资金的来源。 由于政府的教育财政拨付有限,高职学院数量的日益增加,学院的财政拨款略显不足。顾客:主要包括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物流管理专业已在众多院校开设,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相对增大。替代品:指其他物流管理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办学灵活,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不惜重金引进师资,深受部分学生的欢迎,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竞争。

2.3 品牌专业是学院的无形资产

品牌专业对于高校而言至少要有两种功效,一种是物质功效,主要用于满足广大高等教育接受者的求学需求;另一种是精神功效,主要用于满足进入高校学习的学子们的消费心理需求。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接受优质教育、高校文化的要求也相对提高,高校品牌专业所蕴含的大学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的栖息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私立学院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主要是因为这些学府具有很好的学校知名度,品牌效应发挥到极致。品牌专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并被社会所接受和喜爱,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职工,从而构成学院核心竞争力。

3 塑造品牌专业的思路

3.1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学院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所学校要有竞争力,离不开品牌专业和专业群。高校的发展和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集中体现在专业建设水平上。专业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的综合能力。高校的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联系起来才能与时俱进。

3.2 建设品牌师资队伍

我院培养目标: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爱劳动的掌握技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兼职老师队伍。目前师资配备的一个特点是“两极分化”:年老的退休老教授和年轻的教师所占的比重最多,中间层的教师很少。两极分化的特点就是一个理论知识很丰富,一个有活力,而理论与实践都比较均衡的教师很少。学院要塑造品牌专业,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有了这样的队伍,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品牌专业的塑造才能实现。因此,品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塑造品牌专业的首要课题。

3.3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品牌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它具有长期性、渐进性。2013年是提高教学质量年,学院从上到下都在贯彻执行2012年1号文件:提高教学质量行动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途径,要求我们抢占先机,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培养品牌学生。品牌学生不仅具有高尚的品德,而且受到社会欢迎,是企业难以离开的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品牌专业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重要的是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是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与信息反馈,检验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生的接受度和好评度,以此促进品牌专业的建设。

3.4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加强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建立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开展物流业务模拟、物流网络操作、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数据分析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物流业务模拟操作能力。(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把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物流实验和实训项目的研发工作,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5 塑造独特的学院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学院注重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大力倡导“四个精神”,“五个意识”和“六个观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围绕“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的校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品牌专业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必须有“文化品位”。所以,塑造品牌专业必须在提升学院文化品位上下工夫。

综上所述,品牌专业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与把握。学院要依托科学发展观,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坚持科学定位。建百年名校,树百年品牌,这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秦新生.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品牌建设[J].高教高职研究,2010(24):198-199.

[2] 张丽.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J].科技信息,2009(18):337-339.

上一篇:小儿启蒙教育范文 下一篇:幼儿启蒙教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