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4-03-11 11:36:06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1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58

1 对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等恶劣气候,然而土地荒漠化、白色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困扰我们的生活,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让儿童知道环境对社会的重要性,创造优良环境,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 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技能,重视环保,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 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应避免的误区

环境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幼儿园阶段环保教育工作,应该注意避免以下误区:首先,切忌为幼儿灌输大道理,由于幼儿园后阶段幼儿知识面窄,且幼儿的逻辑思维不发达,因此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中,不应该以大道理手段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会降低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其次,不应该忽视周围有利教育因素。在幼儿环保教育中,要让儿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不应该只对幼儿进行书面教育及口头教育,隔绝幼儿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最后,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中,老师不应该不重视幼儿环保习惯的培养,应该避免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这样不仅会导致幼儿难以记忆环境保护知识,还不利幼儿形成环保意识,降低幼儿园环保教育效果。

3 实践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对策

3.1 优化环保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中,采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老师对于教学设置,可以使灵活且有针对性的课件,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中环境知识被学生理解的效率,从而提升课堂环境保护知识转化率,教师要设定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保护资料,让幼儿自己占主导地位地去理解和消化环境保护中的知识,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让儿童自己学会反复思考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提问、解读的方式帮幼儿理解环保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由于幼儿园的儿童理解能力不如长大的孩子,故此在幼儿园实行环保教学中,应用绘本可以提供给幼儿直观的、真实的视觉感官,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更容易去接受环保知识,教师通过绘本教学使幼儿参与到环保教学过程中,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使幼儿产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可以掌握一定阅读技能。

3.2 开展环保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让儿童回归自然,使幼儿可以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老师对孩子进行室外课引导,让幼儿接触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草坪上玩耍,使幼儿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结合幼儿园本地实际,有目的地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为幼儿设计有关环境保护主题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幼儿的环保知识,丰富儿童的环保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的方式,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绘画课写生课,让幼儿感受砍伐树木、工业污水以及烟囱冒黑烟等现象,从而渗透环保教育知识,使幼儿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3.3 深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让儿童自己体会环保的思想,让幼儿有自己的观察、思维以及推理的空间,给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经常和幼儿互动,以便了解儿童对环保知识的感受以及认知水平,使幼儿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环保知识。老师也可以启发幼儿去感受街上的空气,感受空气的灰尘及气味;让幼儿多多了解动物活动环境及生活习性,唤起幼儿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通过这些使幼儿知道植物生长不易,应该保护我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关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培养儿童的环保行为。利用幼儿园手工课,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可以把易拉罐装饰成汽车,也可以把废弃纸做成可爱折纸,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节约资金,激发幼儿对美的喜爱,丰富幼儿环保知识,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得到成效,提升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3.4 培养儿童环保意识

创造优良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环保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就美好的环境,重视幼儿园环境优化,以幼儿为本,培养儿童环保意识。提倡幼儿绿色消费,爱护城市生活环境,降低对城市造成的垃圾污染,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长儿童的环境知识,使儿童可以掌握环保技能,并获得参与环保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社会态度渗透到各个环境保护日中,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工作,在植树节、地球停电1小时、节水等环保相关节日中,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环保知识教育,利用儿歌编排《地球美丽的花园》、《鱼宝宝生病了》等环境保护主题歌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对环保有更深的认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环保教育会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也寓教于乐,这些都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晓颖.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12,7(18):41-42.

[2]林英兰.浅谈如何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J].管理观察,2011,14(12):76-77.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2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传统文化

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时代的沉淀与智慧的折射。在剪纸艺术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老的中国艺术特色,还能体会当时的社会意识以及人们的审美取向,同时,剪纸本身就有着很大的欣赏价值与使用价值。将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使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形成对于构图、造型以及颜色初步的认知,为其他艺术类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幼儿的参与度较低

在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时,受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是独自制作和布置教室的墙面,很少让幼儿参与进来,环境教育就沦为空谈。人们对幼儿园环境的要求是整洁、美观、素养,这样,当家长或幼儿走进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可感,同时这些因素也会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产生很大的束缚。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课下进行园内环境创设的,这就使得幼儿很难参与进来,或是参与的时间较短,这就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开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并且,幼儿园环境创设是要进行班级评比的,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幼儿参与就来,就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二)没有足够的动态创设

在当前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所采取的材料大多是静态形式的,很少将实物运用到环境创设中来,这就使得幼儿只能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欣赏,无法进行交流和互动。有的幼儿园只在开学前进行一番环境创设,然后就会维持整个学期,主题大环境一直都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静态性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很多的不利因素。

(三)没有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环境创设中来

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内容是能够对幼儿园的生命成长提供支撑作用的,它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精神。这些内容的重要性无须赘述,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很少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倒是对一些西方的节日比较热衷,到了圣诞节就会准备圣诞树、圣诞礼物等,万圣节的时候也会准备南瓜灯、万圣节墙面等。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幼儿园就会非常热闹,也会在环境创设方面下很大的工夫。但是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教师所进行的主题环境创设则很少,也没有相应的宣传和教育。一些西方文化的材料很受教师和幼儿的欢迎,但是我国的传统民族艺术却被丢弃一旁。以剪纸艺术为例,很少有幼儿园专门针对剪纸艺术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深意就无从了解了。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

在剪纸的过程中,要想剪出自己想要的图形,幼儿必须能够灵活操作和使用剪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手部肌肉尚不发达,经过了剪纸的锻炼,他们就能灵活进行一些精细的动作,长期坚实下来,小肌肉群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们多动手去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脑,还能使其产生更多的动手意向。剪纸是一种趣味性极为浓厚的活动,很受幼儿的欢迎。据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后还会想拿起剪刀剪一番。

(二)使幼儿体验艺术之美

剪纸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对称美、线条美等,这些元素都能帮助幼儿很好地感受美、体验美,产生对于美的向往。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他们的剪纸形式都比较简单,常见的是剪一些对称的图形或小花、小树等。教师要对学生的剪纸方式进行指导,如利用镂空帮助学生剪出一朵小花,打开镂空之处,就能再次看到一朵花,将纸旋转之后就能剪出波浪的形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与剪纸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幼儿看,利用艺术家精湛的技术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刺激,使幼儿从情感上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

三、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一)利用剪纸美化园内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有一定要求和规则的,有着整体性、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发展特点来进行环境的创设,使环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在美好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还能学会对美进行欣赏和感受,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力。剪纸是一种充满了美的艺术,教师和幼儿一起拿起剪刀,共同创造具有美感的作品,再将这些作品应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就能充分发挥剪纸美化环境的作用。以往,我们也曾经带领学生一起剪纸,但是剪完、展示完之后就处理掉了,或是让幼儿拿回家去,剪纸就成为了一门无法走入学生生活的课程,很难使学生受到相应的启发。因此,我们要努力避免这种教育误区,和幼儿一起利用剪纸来进行园内环境的创设。在剪纸活动中,幼儿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虽然他们的手法较为稚嫩,也剪不出太复杂的形状,但是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经常会有一些超乎想象的作品出现。幼儿的作品不像成人那样是熟练操作而已,他们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这也是幼儿创造力的有效体现。我就经常利用学生的剪纸来布置教室,还专门腾出来一面剪纸墙,并用幼儿的作品来对其进行美化。看到自己的作品放到了教室的墙上,幼儿心里的满足与激动就溢于言表了,他们对手工操作和环境创设有了更大的兴趣。

(二)剪纸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

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所采用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成本,还要为幼儿的健康负责,选择一些安全性较强的材料,且这些材料要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不然会给教师和幼儿的操作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剪纸所采用的材料就是纸,它的成本非常低,有着丰富的创作空间,只要幼儿能够想象得出来,他们就能够制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都是简化了的。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创造剪纸作品,并设计各种各样的主题,如“春天来了”,就可以剪一些长长的“藤蔓”挂在墙顶上,再用绿色的彩纸剪一些“小草”,小草中间点缀几朵“小花”,几只“蝴蝶”在窗户上振翅欲飞。这样,不仅丰富了环境,也丰富了我们的环境装饰材料和内容。总之,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剪纸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利用幼儿的剪纸作品来进行园内环境的创设和美化,使幼儿能够全面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罗娜.快乐体验:幼儿园美术创意角落的实践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3(6):16.

[2]刘桂珍.析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50-51.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3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张家港 215600)

[摘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对儿童审美感受的引导。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使人从自然人变为审美创造的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声律美、韵律美等多种形式的美,同时增强幼儿表现美、创造关的能力。

[

关键词 ]审美教育;审美心理;艺术教育

稿件编号:201501250014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05后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110901139)

通讯作者:夏晓华,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类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t]所谓艺术审美感受就是在一般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感受,是比一般感受更为独特、更为复杂、更具主观情感色彩的审美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幼儿园在实施艺术审美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主要策略。

一、环境融美

人的感受是多通道的,人们常常用身体感觉来对应外在审美对象的结构和自己内在的情感结构,其中最直接的感觉是视觉,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幼儿园不仅应对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更要为幼儿创设具有艺术美的环境。

策略一:创设美的“大”环境,丰富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如果没有具体可感的形式,就没有幼儿欣赏活动,也就没有主体美感的产生。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艺术化的校园环境,用美的色彩以及画面布局的协调美来满足幼儿艺术审美的需要。如在门厅、走廊、楼梯、过道、教室外的墙壁上可布置各种风格的艺术品、名画、中国剪纸及幼儿美术作品等美好形象,形成感恩关爱墙、孝爱故事楼、礼仪行为廊等,以此刺激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每天都在色彩美好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美。

策略二:创设美的“小”环境,激发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在艺术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还应重视室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如可以师幼一起边实施边操作边讨论布置,再经过老师的艺术加工,一幅幅丰富多彩、师幼共同参与的充满艺术美感的主题墙饰便会出现在幼儿眼前。这时幼儿的躯体不再是单纯的物,而是“身心统一体”,因为环境是他们自己参与布置、创设的,更能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认同感,这是幼儿审美感受产生的开端,也是开启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基础。师生共同营造的具有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的美丽环境,不仅能够启迪幼儿的智慧,伸展幼儿的天性,更能丰富他们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

策略三:创设美的“心”环境,增进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尊重每位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氛围。如每天园门口的“礼仪小明星”标准化的鞠躬、甜美问早及值日老师的温暖问候、美丽微笑,并辅以摸一下头、拉一下手、拥抱一下等躯体接触,都会使幼儿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美好舒畅的心情,带来一种怡人的审美体验,促使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萌发。

二、日常蕴美

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氛围,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接纳感,有利于幼儿艺术审美情感与健全人格的发展。

策略一:将美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充满艺术氛围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区角游戏环境,让幼儿感知美。如可以让幼儿在娃娃家体验炒菜烧饭的生活创造之美,在“大舞台”上用身体动作、服装道具表现对音乐美、文学美的感知,在美术区用独特美感表现视觉作品,在建构区用灵巧的双手表达建筑美,如此幼儿能够尽情地感受游戏活动中的声律美与造型美。

策略二:将美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活应音乐化”,为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每天餐前、睡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日常生活中的零星时间,让幼儿通过或听或唱等途径来欣赏语言美妙的中外著名童话故事、旋律优美的名曲童谣、富有韵律的国学经典诗歌等,如此幼儿可以在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经典文学、音乐作品的美,让艺术审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时段,如此日常时久的耳濡目染必将促进幼儿艺术审美感受力的发展。

策略三:将美渗透在过渡环节中。幼儿园一日生活有许多过渡环节,在这些过渡环节中运用不同的音乐,可以加强对幼儿艺术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如排队集合时用欢快明朗的“铃儿响叮当”,点心午餐用恬静的“竹林深处”,自主学习用空灵的“班得瑞的初雪”,运动后休息用宁静的“摇篮曲”,走蒙氏线用舒缓的“迷雾森林”等音乐。幼儿每天浸润于这些优美的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声律美、韵律美,享受着美的生活。活动与音乐情绪情感的同步,可以让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更有秩序、更有活力。

三、教学渗美

除了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力外,幼儿园更要在音乐、美术和文学等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美的能力,因为专门的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其具体形象性、情感渗透性都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影以及自由创造的特质相吻合,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策略一: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音乐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幼儿园应选择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器乐曲、儿童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等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就经常让幼儿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斗牛士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等世界名曲,让他们感受到这些伟大音乐作品的力量;让幼儿欣赏《欢乐颂》《星星亮》《春晓》等动听的歌曲,开启幼儿的欢乐体验,提高其演唱歌曲的能力;共同排练《绿色家园》《国王生病了》《幼儿园的一天》等大型音乐情景剧,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从审美活动本身来看,审美过程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在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活动中,幼儿感受着音乐的声律美和韵律美,陶冶着自己的性情和品格,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幼儿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审美感知能力。

策略二: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审美熏陶。美术活动作为专门的艺术教育门类,更能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幼儿美术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借助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过程。这种表达表现即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表达。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方便、美好的绘画操作环境和材料,设计幼儿喜爱的内容,运用游戏或互动等形式,逐渐让幼儿从美术创造活动中得到美好的情感和快乐享受。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烟花”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充分欣赏、感受美丽烟花的动态视频,然后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表现烟花的美,最后在黑色纸上用棉签画出“美丽的烟花”。幼儿通常会边画边发出“啾、啾、哧……”等模拟音,这表明他们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总之,教师应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来自于人的创造,应注意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亲自操作、体验,通过做做、玩玩、画画,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充分感受美术活动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对称美,由此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策略三:在文学活动中整合艺术审美教育。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审美也是相通的。对艺术进行整合也就是挖掘出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学科中存在的共同的艺术因素,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巧妙沟通、有机联系,以此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力。如在文学活动“桃花瓣儿”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欣赏音乐配画的童话故事,把音乐、画面和语言整合在一起,引发幼儿感受、理解、再造想象的心理过程,由此产生一种与实物观察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有的幼儿会说:“我看到桃花像仙女一样飘下来了”,有的说:“我看到桃花瓣像蝴蝶飞过来了”,还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小鸟的声音”,等等。总之,教师应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将美育、艺术渗透在幼儿园所有活动中,让幼儿融入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交融的教学过程中,由此不仅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更让他们享受到多通道欣赏文学作品的节律美和韵律美,从而激发幼儿追求文学艺术美的兴趣,在幼儿心中播下文学美的种子。

艺术审美感受是一种多维感受,是个人与众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艺术审美感受,幼儿每天内心都在成长,感觉大自然、生活美极了,幼儿园生活有趣极了。为此,幼儿园应创设充满艺术化的美的环境,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吸引每个幼儿,让幼儿对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等多种形式的美表现出由衷的喜爱与欣赏,对音乐、文学、美术作品中的节律美、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愉悦,从而发展其对美的敏感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增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7.

[2]陈森茂.通感在文学欣赏中的审美意义[J].成才之路,2011,(13).

[3]徐皇君.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14,(3).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4

关键词 幼儿 身心发展 西部幼儿园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中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无独有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由上可见,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环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①什么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呢?幼儿园物质环境涵盖幼儿园所有室内外的活动设施设备。包括房舍、庭院、运动游戏场、绿地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幼儿园走廊、门厅、活动室、午睡室、多功能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活动区域的设置。因此,物质环境通常也称显性环境。②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做一探讨。如非特别指明,后面提到的环境创设均限指物质环境方面。笔者是西部高校教师,因工作关系与所在地的幼儿园多有接触,因而得以发现它们在环境创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条件简陋,缺乏户外活动场所和器械。在西部地区,公立幼儿园较少,绝大多数是私立幼儿园。这些私立幼儿园不仅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办园条件也很简陋。由于受经费、场地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很多都是在居民楼里租一两层,甚至是租几间房子就办起了幼儿园,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场所。公立幼儿园虽然经济条件好点,但由于在园的幼儿数高,且同样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户外活动的场所和器械也不敷所用,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2)流于形式,与幼儿身心发展脱节。幼儿园环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为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精心创设的“适宜”的教育条件。环境创设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幼儿园要么没有认识到,要么观念上虽然认识到了,但因为受制于经费、场地、师资等主客观因素,环境创设最终流于形式,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环境创设一学期、一学年,甚至几年不变。这种固化的环境与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实际脱节,满足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3)照抄照搬,脱离本园实际。很多幼儿园虽然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内涵、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有所认识,但由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和创设原则缺乏深刻的领悟,再加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掌握并不牢固,所以在创设环境时难以做到结合所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加以运用。表现为讲起来头头是道,一到实际操作就普遍感到茫然;纵然勉力为之,但创设出的环境也缺乏创意,质量低劣。于是乎,在看到别的幼儿园搞得好就生搬硬套、照抄照搬,根本没有考虑自身幼儿园的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环境创设显得盲从、跟风,缺乏自身特色。

2 以幼儿为本,创设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良好环境

从根本上来说,幼儿需要的是对其身心发展有益的环境。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3~6岁之间,从神经系统的发育来看,幼儿需要不断接受新鲜刺激以保持大脑的兴奋,又需要得到适当的抑制以学会自我控制。从幼儿心理发展而言,该阶段是幼儿认知、情绪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需要接受丰富的环境、生活刺激,同时也需要适时地宣泄内心的情绪情感。③因此,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环境应该是既丰富多彩,能给予幼儿必要的、安全的和舒适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又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给予幼儿平和、私密的空间、充分的自我宣泄和自我表达的空间。

2.1 童真童趣,注重安全性

幼儿是具有独特生命特征的个体,他在身体、心理、认知、审美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而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力求符合童真童趣,抓好以下几点:

因地制宜,创设个性化童趣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在体现本园的办园理念和园本文化的同时应突出个性化,各个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个性化创设。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应尽量选择一些廉价的、替代性强的材料和废旧材料来进行环境创设,譬如农村幼儿园就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创设。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巧用色彩,营造清新自然的童趣环境。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提高、改善和调节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感,它引发的心理效应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色彩在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国外,专家们曾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对儿童的智商进行测验,发现幼儿在黄、黄绿、淡蓝、橙的室内时测试分相对较高。在国内,曾有人对3~6岁的幼儿做过颜色偏好的实验,发现幼儿对颜色的偏好并无年龄段、性别的差异且具有一贯性的特点,且幼儿对颜色的偏好有其与成人不同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在于他们最喜欢红色和红色系列的颜色,其次喜欢明度强的黄色、浅绿色、粉红色、橙色等。然而另有实验表明,红色刺激会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血液循环,过多接触红色易使幼儿产生焦虑情绪,身心受到压抑,感到疲劳。黄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绿色使人感到舒适,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自然的绿色对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抑制作用,对脾气急躁、感情易冲动的人有抑制作用。④综合以上因素,笔者建议以黄色、绿色或粉色系作为幼儿园的主色调。

注重安全,创建温馨舒适的童趣环境。安全必须顾及到身心两方面:一是心理安全,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努力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清新、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这样的环境能够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所以,幼儿园环境装饰与布置应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刺激性和诡异性色彩,如黑色、红色,条纹图案等;装饰材料也应尽量避免太过生冷坚硬,加大柔性材料的投放,如透明的薄纱、各种靠垫、柔软的布玩具、墙体的彩色软包、海绵地垫、弹性的塑胶地板等;形象塑造也应避免阴森恐怖的表情;二是身体的安全,在装饰布置时除必须考虑室内的采光、温度、通风、湿度、有无化学污染等因素外,特别要注意到某些潜在的危险,如装饰物安装是否稳固,有无尖锐利角,地面保护措施是否完善,装修材料是否环保、绿色等。总之,要确保环境布置中的所有材料都是安全的,整个操作过程也是安全的。

2.2 整体出发,兼顾层次性

儿童身心发展既有共同规律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既要反映儿童在整体上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发展状况、趋势与规律性。同时也要考虑儿童发展在功能性和操作行为上的个体多样性。⑤

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种差异,大部分幼儿就很难从环境中获得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环境创设的内容和材料要体现出层次性、递进性,其难度在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分布应呈螺旋形连续上升状态。各年龄班之间应有承上启下的过渡联系,才能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需要。如小班环境布置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生动直观、富有感观刺激;中班环境在小班的基础上要突出操作性;大班环境则要突出探索性和可操作材料的丰富性。

尊重同年龄幼儿的个性与差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因此,教师应通过正确的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和游戏环境,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

满足幼儿自由表达的愿望。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更多的人,他们会有追求独立的愿望,特别是中班幼儿,他们正是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但又容易在思维与行动之间出现矛盾的阶段。⑥心理学家弗里特纳和瓦尔丁的实验认为,5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完全属于他个人的秘密,但他们的秘密具有群体性,他们开始有许多“善意的秘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世界,有时他们会不想让成人知道。⑦请看几个现象:现象一,几个幼儿偷偷地躲在厕所里或角落里,很长时间不愿意出来,如果老师进去,幼儿们就会做鬼脸冲你笑笑,溜出来,不让老师听到他们的谈话,显得很神秘。现象二,亚亚是一个性格内向、害羞,平时不愿意在大众面前表现,集体活动中总是少言寡语、经常会被老师忽略的小女孩。一天,她躲在一个角落里,抱着娃娃,对着娃娃说:“ 你知道吗?我可能干了,会唱很多好听的歌,你想听吗?”上述种种情景我们可以经常在幼儿园里看到。说明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心有对“个人空间”、“私密空间”的需求,如何尊重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意愿呢?幼儿园应根据现有的角落空间创设诸如“悄悄话屋”或“情感小屋”之类的相对独立的空间,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场所和机会。

2.3 动态环境,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幼儿园环境假设也应该注意体现出动态性,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很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从观察环境到生成环境。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而环境应当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产生的,而非由教师强加给幼儿,或者是无缘由地凭空而来。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并对幼儿平时的活动情况做好详细(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38页)的观察记录,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从中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

从死的环境到活的环境。在幼儿园环境的装饰布置中,很多都是单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设计完成的。忽略幼儿需要,排除幼儿参与创设的环境是死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因幼儿是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教师应向其提供物质和机会使其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主动对话。物质环境这个“物质”,表面上看是死的,但应通过死的物质传达出活的信息。能够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多种能力发展的环境便是活的环境。

从固定的环境到流动的环境。由于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活动主题的变化而改变;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会随着幼儿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它会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改变。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在自己创作的墙饰面前讨论不休,在已经完成的墙饰上面修修补补、增增减减,这其实是一种激励性反思的过程,也是幼儿认知和情感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幼儿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逐渐提高,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从小的环境到大的环境。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环境就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等类的交往。”他说:“小孩生来是无知无识,没有什么能力的,他与环境和社会间接触的时间越多,他的知识愈多,他的能力愈充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应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小环境,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使幼儿在这一充满生机的大环境成长发展。

注释

①②汝茵佳.幼儿园环境与创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③④⑥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筑起孩子需要的环境建设[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⑤ 秦金亮,黎安林,李齐杨等.儿童发展通论[M].新时代出版社,2008.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5

【关键词】情感管理幼儿园管理运用效果

现阶段,加强幼儿园管理且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可在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上,提升幼儿学习热情。因此,幼儿园园长在管理幼儿园时,可根据幼儿具体兴趣爱好,选择最佳管理方法,以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以便为后续幼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一、运用情感管理,促进幼儿与老师积极交流、沟通

园长在幼儿园管理中有效运用情感管理模式,需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多询问并倾听老师的诉求及相关意见或是建议,以对幼儿心理需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园长在与教师交流、沟通时,应充分明确当前幼儿园管理中所伴发的各种问题,并深入了解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改进以往的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提升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管理工作的兴趣及主动性。

园长也需要多关心幼儿老师,只有经积极和老师交流、沟通,方可时情感管理的作用更好的显现出来,为此,幼儿园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多关系、体贴老师,以确保老师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温暖。例如,园长计划组织在幼儿园开展某一项活动之前,应该先与老师交流,充分明确活动开展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及有关注意事项,多听取老师的意见,明确各个幼儿的需求及喜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还能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

二、运用情感管理,促进园长与家长沟通、交流

情感管理模式运用期间,需要为幼儿家长创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园长在进行幼儿园管理时,可利用微信、手机、微博、公众号等方式构建起一个家长沟通平台。因为大多数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于家长、老师的依赖性较大,所有需要为家长创建一个优良的沟通平台。对幼儿园进行日常管理时,需要充分明确幼儿与家长之间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尤其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可在为幼儿成长提供更多帮助的情况下,确保幼儿园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开展。例如,园长见到家长、幼儿时,应主动、耐心的与家长沟通,并将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学习情况告知家长,同时询问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如幼儿学习状态、情绪变化等,予以幼儿更多的关系,使其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并多鼓励幼儿。当幼儿遇到任何困难时,应多鼓励并积极引导,帮助其解决困难。园长也可利用互联网把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定时告知家长,做好双向管理,以将情感管理优势更好的显现出来。

三、运用情感管理,营造一个优良的管理环境

幼儿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加强情感管理方式的运用,这就需创建一个优良的管理环境。通常情况下,环境对人的影响及所起到的作用较大,经创建一个优良的幼儿园管理环境,不仅能促進幼儿老师教育工作的稳定开展,还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便:第一,创建一个优良的公平竞争的幼儿园管理环境。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需要做好公正、公平,奖励分明,对全体教职工一视同仁。例如,在发放绩效奖金时,需要设置更加统一、明确的分配标准,平常可把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等当作具体的考核评定标准,使其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第二,创建一个和谐的幼儿园管理环境。幼儿园日常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园长需多关心教职工,如在节假日组织教职工出去游玩,或是在生日时为其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等,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第三,整个幼儿园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园长需要创建一个全员积极参与管理的一个环境氛围,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成就感、存在感,从而改进并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这也是情感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应用的一个优势所在。

四、结语

综上阐述,幼儿园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园长将情感管理有效运用到整个管理中,可大大改进并提升整个月幼儿园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园长运用制度对幼儿园进行管理时,将情感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较好的运用到其中,可在充分满足幼儿各项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调动幼儿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其工作责任感,这对幼儿园管理工作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有效运用情感管理模式,可进一步促进幼儿园老师和园长间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为老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最终促进幼儿成长、学习。

参考文献: 

[1]岳敏婷.从幼儿园管理视角下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 :334. 

[2]鞠芳.幼儿园管理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7,(07) :205. 

[3]张铨.关于幼儿园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7,(23) :26.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6

关键词:幼儿;新环境;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12-02

新生入园时,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期。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不仅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能缩短孩子的适应期,减轻和降低新生入园时的焦虑,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增强适应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1.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1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给孩子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提前告诉孩子,他为什么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环境有什么好的地方,有什么跟以前环境不一样的地方;新环境里都有哪些他以前就认识和熟悉的人,还会有哪些他不认识和熟悉的人;他会在新环境中受到怎样的关注,会获得什么有用的东西……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对新环境产生好的印象,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而有助于他适应新的环境。

1.2带孩子提前的熟悉环境,让孩子对新环境逐渐熟悉起来。提前带孩子认识、熟悉新环境非常必要,对提高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有帮助。比如,当孩子入园之前,我们可以提前带他多次在新的校园附近参观。

1.3多多教给孩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技巧,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助于他对新环境的适应。因此,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所需要注意的礼节,教给他倾听以及与人谈话的技巧,要他学习一些交友的技巧、注意交友的原则,教给他学会幽默和赞美他人,等等。当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很快得到他人的好感与认可,很快就交上了新的朋友时,他也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了。

2.让孩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在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是中心,本来是独享父母的爱,现在要与同伴分享老师的爱,同时孩子的自我中心特点也十分突出,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概念,对于集体生活感到陌生,从而产生烦躁、忧伤、惊慌、不安等情绪。为了有效地排解孩子的不愉快情绪,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2.1帮助幼儿克服由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老师。老师要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入园后,教师应以行动和语言满足他们情绪上的需要,用爱尽快消除他们的不安心理。老师可以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蹲下来同他们轻声说,甚至亲亲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爱,渐渐从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老师。

2.2在园半天制。针对哭闹比较厉害的幼儿,我与家长沟通后,让家长中午把幼儿接回家,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度期,淡化分离痛苦,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

2.3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发生了变化,本来在家里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很大,现在要约束自己,孩子就有很大的不适应,从而就哭闹的更厉害。为了确保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在入园初期,我们没有一下提出许多规范要求。而是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如:张宇轩喜欢午睡前用奶瓶喝奶粉,并一定要盖自己家里的被子;王滢轩需要老师抱着才能入睡;张东圣吃饭时要别人喂,衣东喜欢吃干米饭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都给予照顾,等他们情绪平稳后才逐步确立行为规则,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慢慢地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现象很快减少了,并且对老师也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3.创造一个赏识的环境

给幼儿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小奖品,使幼儿恋幼儿园。教师对新入园幼儿的微小进步,除给予表扬、鼓励外,并适时奖励小红花等物质的奖品,运用这种有形的奖励办法增强孩子的荣誉感;鼓励幼儿为得到小红花而努力,我们在每一天、每一位孩子的身上努力挖掘的闪光点,因此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得到奖品,假如明天还想得到奖品的话,教师会给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从而激励他进一步努力。

4.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快乐,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我们觉得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因为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尤其要以幼儿园同龄幼儿集中的优势,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满足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玩大型玩具,如:蜘蛛网、滑梯、独木桥等,组织幼儿玩沙包等;我们还可以开设活动区,在活动时老师参与活动,并且到各个活动区内照顾组织好孩子。这样孩子们会完全放松地去活动,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

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带他们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充当角色,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无限的乐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丁点儿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度过每一天。

5.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幼儿将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物质基础。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儿年代,应当特别主张习惯的养成。"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和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受不了常规、纪律的约束,而不愿上幼儿园。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幼儿必要的自理能力,让幼儿习惯幼儿园的制度、生活和学习纪律。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将常规教育溶于各种活动中。如:许多孩子在入园前没有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教儿歌等方式激发他们自己吃饭的愿望,我们可以采用"喂动物吃饭"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掌握吃饭的方法。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要求,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7

当孩子离开自己依恋的亲人,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会产生许多不适应的情况,如:恐惧、哭闹、少言寡语、进食量少、不进食等现象。这种在生理、心理上不适应的状况我们把它称之为“幼儿的分离焦虑”。如果不能很好地缓解这种焦虑将会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减轻分离焦虑,使幼儿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下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谈谈在工作中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

1 做好幼儿入园的前期准备

1.1建立新生档案

为了减少幼儿入园的不适应的强度,缩短不适应的时间,对新生进行家庭访问,与家长交流,提前了解新生儿身心发育和健康状况,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特殊需要,建立新生档案,使班里的教师共同掌握幼儿信息,以便教师能有针对性的照顾和教育幼儿。

1.2让幼儿提前感知幼儿园生活

家长可以通过浏览幼儿园的网页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资料,也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参观,认识和熟悉园所环境,看看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是怎样快乐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通过幼儿自己亲身感优美的环境创设、好玩的大型玩具、多彩幼儿园生活来激发幼儿入园意愿。

1.3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会、书信、手机短信、网络等形式告知家长如何培养和训练幼儿自己入厕、洗手、饮水、进餐、穿脱衣服等活动。这样为幼儿更好更顺利的在幼儿园生活, 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做好前期准备。

2 环境创设别具用心

2.1利用鲜艳的图案激发幼儿的兴趣,消除焦虑

形象鲜明,色彩艳丽的卡通人物、动物图案,能极大的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更有利于有消除或减轻幼儿的陌生、害怕的心理,缓解焦虑。

2.2寓教育与环境创设中,感染幼儿情绪

环境创设中直观的展现教育画面,如:小朋友快快乐乐上幼儿园、小朋友们做游戏、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等画面,幼儿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感受幼儿园的生活,激发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2.3利用环境创设再现生活场景,消除陌生感

我园除汉族小朋友之外,还有许多来自牧区的少数民族幼儿,他们只会说自己的母语,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环境创设中我们加入很多少数民族生活的元素,如:墙面画中有带花帽的维吾尔小女孩、穿毡靴的蒙古族男孩、羊群、毡房等。温馨一角张贴着孩子们的全家福,手工区有蒙古袍、冬不拉、小挂毯等。当少数民族小朋友,看到这些熟悉的物品和生活场景,更多了一份熟悉和安全感,他们会自发的用自己的语言三三两两的交流着,畅谈着。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认识了新朋友,熟悉着幼儿园,感知着着这个新的场所和集体生活。

3 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家庭中孩子们信任和依赖爸爸、妈妈,而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孩子们因陌生而紧张、恐惧,产生分离焦虑,老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让幼儿更快对自己建立好感,产生信赖。

3.1要多接触幼儿,给其关爱,稳定其情绪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社会性需要的过渡时期,老师一定要多抱抱、多亲亲、多看看这些幼儿,或者多摸摸这些幼儿的头,多一些这样的身体接受,孩子们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和关爱,心理得到了满足,更容易稳定他们的情绪。

3.2消除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感染

幼儿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感染,老师应尽快的将幼儿组织起来参与各种活动,让适应力较快的幼儿专注到活动中来,而不受哭闹幼儿的影响 ,同时让孩子们的快乐活动来影响哭闹幼儿,感染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最终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唱歌、做游戏。带领幼儿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捡树叶等,哭的幼儿看到别人玩的很开心,自己也慢慢心情平复了,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3.3教师要对幼儿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

老师的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幼儿的情绪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别看幼儿年龄小,但他们对老师的表情非常敏感,他们能够察觉到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或轻微的手势和表情动作,刚入园的幼儿离开亲人到这个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有些孩子表现为哭,有些孩子表现踢门、打人、挖人,有些幼儿表现为摔东西,班里乱作一团,作为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成人的情绪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老师要理智的对待每个幼儿的态度,耐心关心幼儿,发现其优点,给与帮助,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是敏感的,当他们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关心自己,孩子们的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依恋的情感。

3.4教师应积极地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有效指导家长,家园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减轻入园焦虑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校领导家庭”,幼儿教师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的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班级的QQ群、微信群、电话、家访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家长。幼儿入园焦虑 不止出现在幼儿身上,也表现在不少家长身上。家长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定,与孩子依依不舍;心中牵挂,反复询问、叮嘱教师;心中内疚,对孩子过分迁就,等等。这些焦虑表现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孩子,加重孩子的适应困难,延长孩子的入园适应期。首先消除家长自己的入园焦虑,能够平复心情,坦然面对,其次帮助家长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与老师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减轻分离焦虑。

3.5汉族教师应主动掌握蒙语、哈语、维语简单的日常用语

汉族教师应主动掌握蒙语、哈语、维语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请吃饭、睡觉、喝水等),这样可以和少数民族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从而保证了一日生活的顺利开展,由此避免和减轻了少数民族幼儿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陌生、害怕的心理。

4 做好常规工作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建立常规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常规是按照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的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使幼儿生活在其中,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每做完一个活动后,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感觉才安全的多,良好的常规能使神经系统得以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使幼儿能更快的融入幼儿园生活。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我们要耐心的指导他们,尤其是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晚入园的幼儿,听不懂汉语的幼儿,要格外的关注和帮助他们,积极引导他们尽快理解和掌握,并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比如:进餐时我们会教幼儿正确的进餐姿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由于方法正确,就更大程度上避免了撒饭这种事情的发生,从而也避免了幼儿由于撒饭而产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

对幼儿园环境的感受篇8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二、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要为孩子一片爱的天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应该作为前提。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到了中、大班,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三、环境创设中科学性、童趣性相结合

幼儿园的环境应为幼儿所喜爱、理解并接纳。我们在设计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时,尽可能地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幼儿的共鸣,唤起幼儿参与的愿望。我园班级和专用活动室环境的所有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以儿童画为主,采用夸张的形象、幼儿喜爱的方式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例如教师在班级设计环境时尽可能采用艺术化、情趣化的娃娃体样式。如:壁画走廊中的《孙悟空》、《京剧脸谱》等。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四、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六、家庭和幼儿园有效结合,为孩子打造更好的环境

家园配合,共同创设一致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家园双向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为幼儿创设一致的良好教育环境。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管理,并通过他们沟通家长们。如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后,收集每一位家长的反馈意见,或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家长们的.特别注重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把它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以此来促进教师工作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精心。此外,园内设家长信箱、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家园互动”,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师德、师风的不断优化,也提高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水平。

上一篇:品牌创建计划范文 下一篇:护理品牌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