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4:38:35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建设品牌专业的保证,但是目前品牌专业建设经费以学校自筹为主,行政拨款为辅,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教育经费不足。资金保障是维持中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财力支持的中职教育难以保证教育质量。

二、实施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

1.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教育崛起的突破口

品牌专业不仅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教育理念和价值的体现。一所学校有了自己的品牌专业就如同企业有了自己的优势产品一样,能够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和优势,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中职学校要想增强社会竞争力,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确定好发展战略,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找准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品牌文化。

2.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品牌专业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专业的师资培养、专业的建设与调整、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促使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改革、管理服务等方面得到提升,提高专业竞争力,形成职教品牌。而这些职教品牌的形成又会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使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促使专业和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品牌专业建设应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1.教育理念是打造中职教育品牌专业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也是打造品牌学校、品牌专业的灵魂。中职品牌专业要有能够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把普通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是一个艰辛的创业过程,同时也是形成教育理念和实现教育理念的过程。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其一,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品牌专业必须体现和落实人本教育观。以现代和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需求为参照,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二,品牌专业终身发展教育理念要紧扣世界职业教育大趋势,并推动全社会经济与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品牌专业建设要为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职毕业生不仅能适应当下不同岗位的需求,更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职品牌专业建设的保证

创立一个品牌专业,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品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名校靠名师,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实施品牌专业战略的关键。同时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技能性等特点决定着中职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双师型”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在抓好师德建设、校本研究、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使专业的发展符合该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能够在当地乃至更大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影响与带动,促使学校的品牌得以形成、发展。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同时还要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和进修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把理论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职业学校的品牌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职业学校还应该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储备,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从企业选聘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影响来保证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先进性,使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提高学校的品牌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打造一支师生数量比符合教学要求、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心、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搭配合理、职称和执业资格都可以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打造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的基础。

3.提升教学质量是中职品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打造品牌专业、品牌学校的核心。一个专业、一所学校,首先应该有较高的教学质量,然后才有可能创品牌、创特色。只有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教学改革,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品牌专业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首先,学校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乐业、敬业、勤业。其次,要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将新的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作为学校教学和实训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再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保高质量的就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质量的就业是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体现。如果学校充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欢迎,那么,职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必将得到提升,职业教育的品牌建设与发展也定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专业品牌推广是中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专业的建设不仅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抓好内部工作,也需要加强品牌专业的推广,这样才能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其一,品牌专业是考生的需要。考生对中职院校的信息需求是巨大的,而从中职院校的信息进行相关专业的了解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其二,中职院校进行品牌专业宣传也是中职毕业生的需要。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毕业生所在院校和专业的了解,中职院校打出品牌专业引起企业的关注对中职毕业生就业是极为有利的。进行专业品牌推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而学校品牌文化则是品牌的灵魂和标志。品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塑造力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文化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品牌文化的规划和建设,可以使日趋同质化的中职教育,从文化内涵上加以区分。因此,强化品牌意识,利于指明学校的发展方向。成熟的品牌专业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综合优势的体现。在当前形势下,品牌专业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职业学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遵循品牌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会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品牌,努力打造人民群众认同的职业教育品牌,使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笔者通过与国外科技期刊的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过于缓慢、落后,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科技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质量较低,不仅不具备原创性,并且所覆盖学科的能力比较低,无法从根本上将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展现,影响力减弱。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针对论文有了硬性要求,很多人为评职称发文章导致稿件的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科技期刊也逐渐成为了部分在校研究人员与单位人员发表稿件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的发行数量低,期刊所发表的页码与论文的页码不多,发表的周期比较长,并且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在发行方式上比较传统,许多科技期刊的月发行量为负增长。从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门分析,编辑人员的素质较低,编辑队伍的稳定性过差,科技期刊在开拓市场的时候不具备活力,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动力与创新意识。在我国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中,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仅仅在一个地区,科技期刊的种类就超过500种,但是真正在国内知名检索软件中能够检索的期刊种类却非常少。这种低水平,同质化的现象导致科技期刊之间形成白热化竞争现状。

二、影响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因素

1.品牌建设中的学术质量因素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内容便是学术性,科技期刊对学术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换言之,质量是科技期刊的核心与关键。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中,质量上的取胜是直观重要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当前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品牌建设中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中的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则需要对科技期刊的学术策划以及组稿问题进行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在所发表过的论文中,省级以上级别的论文所具备的比例为:2011年占所有论文总量的7%,2012年为8.2%,2013年为9.5%,2014年为9.6%。其中以中华医学会系列的杂志为代表,发表省级以上的重点课题论文比例超过40%,组稿率超过10%。

3.品牌建设中的人才因素

人才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一支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编辑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容与质量。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中,编采人员则是决定期刊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而言,我国科技期刊需要专业的人员组成编委以及审稿队伍,而这些人员往往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国际性,能够带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对其进行关注。

三、我国科技期刊所面临的问题

1.科技期刊不具备品牌建设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与发行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品牌建设的基本意识,不具备品牌标示,甚至没有相应的组织参与到国际期刊的宣传与学习之中。针对这种现象,则需要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的战略思想,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还要在意识上具备品牌思想,在积极构建品牌识别系统中,促使我国科技期刊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期刊在品牌的维护与管理上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缺乏维护与管理,并且部分科技期刊并没有将这两项列入到品牌建设的组成内容之中。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技期刊缺乏相应的品牌建设机制,并且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品牌战略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科技期刊在发展中内容与方向出现偏差。针对于此,需要积极调整科技期刊所出现的偏颇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指导,实现论文内容与人才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3.科技期刊的品牌不具备国际化

在我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种类非常少,虽然由许多科技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却真正缺乏国际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国际品牌期刊。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来稿量仅仅是年收稿量的0.5%,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期刊合作的论文数量不足1%。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具备国际性,并且缺乏对国际化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

四、创新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措施

1.积极彰显特色,选择优秀期刊进行培育

总体而言,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比较大,要想改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需要在重视期刊品牌建设的同时,对优秀期刊进行培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首先,要选取期刊目标,对期刊进行重点打造,积极将期刊推出国内,推向世界,使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其次,还要积极打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专业的科技期刊,实现科技期刊的品牌代表性,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指引前进的方向。

2.实现分类指导,积极打造重点期刊

通过对科技期刊进行分类整理,能够遴选出品牌建设的重点期刊,按照科技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品牌期刊”、“国际品牌期刊”、“地域品牌期刊”等等,在实现分类指导之后,能够进一步健全并完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机制,进一步将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纳入到我国期刊的长期发展之中,这对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正确把握政策,进一步保护期刊品牌

在把握政策的时候要进一步纠正学术期刊发展中所出现的偏颇做法,不要将收录在资料或资料库中的论文作为衡量科技人员水平的唯一条件,要正确把握好发展政策,在创新论文质量、内容、要求的同时,还要将国家重点所复制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知名的品牌科技期刊中。此外,对于评定职称、学术成果研究、毕业研究、课题研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加国内期刊的数量,从根本上保证科技期刊在品牌质量上具有独特性。

4.加强对科技期刊品牌的推广与宣传

从本质上而言,科技期刊品牌的塑造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非常多的环境,比如科技期刊的质量、科技期刊的文化、科技期刊的品牌策划等,因此,在实施科技期刊的品牌宣传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首先,要建立比较系统的科技期刊品牌标准体系,对各类科技期刊进行整合评价;其次,要启动我国科技期刊品牌推广与宣传工程,加强对科技期刊进行宣传,并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品牌宣传措施,特别要有计划地实施品牌建设的推广,保证科技期刊品牌在建设中具有影响性、知名度,能够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品牌标志。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研究方法与样本的量化分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论文为样本框,以“报纸品牌”和“报刊品牌”为关键词,以1990年―2010年为出版时间范围,进行搜索。以“报纸品牌”为主题搜索到298篇论文,以“报刊品牌”为主题搜索到50篇论文,共计348篇。之后对搜索到的所有论文进行人工逐篇筛选,得到研究报纸品牌现状及报纸品牌建设方法的论文集,随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论文样本78篇。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首先,对研究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对20年来“报纸品牌建设”的相关论文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寻求论文作者分布、平台的分布、论文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目前我国报纸品牌建设的研究都提出了哪些问题、观点以及疏漏,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报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历年数量变化情况。量化分析统计显示,报纸品牌建设研究的论文数量分布极不平衡。在1990年―1997年,相关论文为零篇;直至1998年才出现第一篇关于此主题的论文,此后几年,相关论文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基本上还是处于少量阶段,大多在每年4篇左右。直到近几年,相关论文数量剧增,发展到2009年的17篇和13篇。这与互联网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三网融合的冲击密不可分,基本上,我国报纸产业的发展在2005年出现转折,发展速度开始减慢,传统纸媒尤其是报纸产业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学界以及业界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从理论和实务等各个方面展开研究,竞相走上了探索塑造和培养报纸品牌形象的道路。

研究论文作者分布情况。从量化得来的数据图示上来看,研究报纸品牌建设诸方面问题的人分布极不平衡。在样本论文集中,分别为学界的教授及教师7人、学生18人、业界52人、译著1篇。研究者多集中在业界,这与报业品牌建设实践性、操作性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学界对报业品牌建设理论研究的不够重视。此外,关于报纸品牌的1篇译著,则着实反映出了我国报业对国外优秀品牌报纸的借鉴程度较低。

研究论文平台分布情况。随机抽取的78篇样本论文全部都是发表于新闻传播类期刊或者学报,但是分布比较分散。其中身为中国报业协会会刊的《中国报业》数量毫无疑问位居第一,《新闻爱好者》、《新闻战线》和《新闻前哨》紧随其后,其他期刊仅为1~2篇。然而,与我国比较发达的新闻传播类期刊数量相比,20年时间所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实在不多。

论文研究的问题分类情况。从总体上看,相关论文研究的主题大致上可分为广告研究、经营管理、具体业务、理论建构等四个方面,论文篇数分别为5篇、6篇、24篇、43篇。其中具体业务和理论建构较多,分别占整体的31%和55%;而广告研究和经营管理仅占6%和8%,数量明显较小,这与“广而告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以及报业经营者对人才管理分配、公关策略等重视不够有一定的关系。

基于样本论文提出的观点及问题的内容分析

上文提到,20年来相关论文研究的主题大致上可分为广告研究、经营管理、具体业务、理论建构等四个方面,通过对样本论文逐篇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报纸品牌建设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基于报纸品牌建设中广告研究的分析。如今报纸品牌化发展趋势渐盛,报纸广告随之对报纸品牌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报纸广告对于报纸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维持至关重要。段新洒撰文说,报纸广告对于报纸品牌,可以是隐患,也可以是助力,这取决于媒体能否对报纸广告进行有效管理。段淳林、黄钰也在其《广告在报纸品牌构建中的影响力》一文中指出,合适的广告可以促进报纸品牌的发展,反之也可阻碍报纸品牌的发展,“好的广告有助于提升报纸品位,也有利于报纸长期品牌信誉的构建,而合适的广告将提升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感。”但是,对此主题进行的研究仅有5篇,这显然有些滞后。

基于报纸品牌建设中经营管理的分析。媒介的经营管理对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整体进行有效运作,这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优秀的公关策略。吴庆保在《走好报纸品牌之路》一文中指出,人才是给品牌加分的重要因素,要塑造品牌就要先选对能力优秀的人才。赖甫跃在其《记者管理是报纸品牌管理的关键》中指出,记者的素质水平是关键,并提出了记者应掌握采写能力,以及协作、进取、敬业等精神。然而,媒介人才不仅包括新闻采编人才,还包括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高端决策及整体策划人才、报纸品牌资源管理和开发人才。如何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在当前的研究中基本上属于“荒地”,只有曲江在《报纸品牌运营中的人才战略效应》中对此略有论述,认为“报纸品牌运营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报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陈丽在《报纸品牌经营的攻关策略》中,论述了如何制定报纸公关策略,以及策略实施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尤其指出组织社会活动对品牌建设有重要作用。

基于报纸品牌建设中具体业务的分析。“分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读者不再是“子弹论”中描述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让读者参与到活动中来则成为提高报纸美誉度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陈定亮撰文指出,组织社会活动是提升报纸品牌的有效方式。其中,有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参与公益事业对于塑造良好的报纸品牌意义重大。在庄向阳、高丽莉的《参与公益事业,打造报纸品牌》一文中,以《深圳晶报》策划参与一系列公益事业而得以取得良好的报纸品牌为例,对报纸应该如何把自身特点与塑造品牌形象结合提供了借鉴。易绍华、郑志波的《报纸品牌经营的活动策划》则阐述了策划活动对报纸品牌塑造的作用,并界定了活动策划的概念、特点、类型等,提出了活动策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指出活动要有创意,策划要周全,后期的报道要分阶段让活动影响持续升温等合理的建议。在此研究主题的相关论文中,有33%的论文对此做了论述,显示了业界对策划活动的重视。

基于报纸品牌建设中理论建构的分析。在样本论文中,关于理论建构的研究比例为55%,但多是业界对报纸品牌建设的一些想法和探讨,学界对此并未有充分的研究。关于此主题的文章分别对报纸品牌的内涵、报纸品牌定位的内涵、培育报纸品牌的基本原则以及报纸品牌建设的缺失进行了探讨。王中峰的《报纸品牌内涵及培育》对报纸品牌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指出其内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区分本报与其他报纸之间的区别,完成识别功能”,对如何培育报纸品牌,他只是略有论述,蔡卫平则撰文对培育报纸品牌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利用“读者导向”、“差异化”、“持续一致”、“动态调整”等原则对报纸品牌进行准确定位的观点。关于报纸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周志懿在其《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缺失》一文中指出,目前很多报业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机构、人才以及品牌规划与坚持,这些都是以后报纸品牌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语

“品牌强则媒体兴,品牌弱则生命力差”。20年来,我国报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相应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与整个报业的发展极不同步,学界对此也不够重视,实践的发展缺乏理论的指导。此外,我国报业对国外许多优秀报纸品牌的学习借鉴不够,目前对这些优秀品牌的研究尚属空白。但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优秀报纸的品牌建设在国际报业领域做得很好,我们可以在吸收借鉴其精华的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整个报业环境,探索合适的品牌建设策略,在报纸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段新洒:《报纸广告在报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广告大观》,2008(1)。

3.谢新洲:《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张秉礼:《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宁波通讯》,2006(6)。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品牌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134-02

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进行知识传播、推广教学科研成果、探讨学术问题的重要平台,它为高校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在我国9000余种期刊中,科技期刊已多达近5000种,高校科技期刊占全国科技期刊的1/5,是中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织部分。与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相比,无论从学术质量,还是出版质量,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国际科技期刊中的地位并不高,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低,这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并造成国内一些优秀论文的外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期刊业已进入品牌争雄时代,国内外科技期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期刊已成为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1]。

一、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高校科技期刊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新的科研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新的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中国科技期刊CSCD影响因子排行表显示,在影响因子前300名的中国科技期刊中,有一半以上的期刊属于高校科技期刊。但高校科技期刊群无论从规模还是运作方式都不足以造就大刊,更不具有面向全世界竞争优秀科技论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编辑部经营体制单一分散,实力单薄,不少刊物的撰稿人、审稿人和读者,基本上都是本单位的人员,在科技界更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力;2.来稿量和高质量的稿件有限,栏目设置和报道内容主要考虑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需要,选题雷同,缺乏鲜明的特色;3.高校的办刊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印刷费不能及时到位,专家审稿费、稿酬过低,出版拖期,更谈不上编辑人员的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机会。4.期刊的论文时滞过长,发行量少。

二、打造品牌科技期刊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期刊的品牌是指期刊的宗旨和定位、办刊理念、特色风格、创意策划、社会地位、公众形象等多方面的抽象和概括。树立品牌意识是期刊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基础,高校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需要编辑部全体人员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打破旧的办刊模式,对阻碍其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理念以及领导、保障、评价、激励机制予以创新,在文化内蕴的先进性、学术含量的高品位性、读者、作者的公认性、创新发展性等方面狠下功夫,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二)完善编辑规章制度,优化编辑出版流程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编辑出版流程不仅是协调和规范科技期刊工作及编辑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协调编辑群体内外关系和发挥期刊资源整体效能的有效措施。具体如下:1.健全办刊资金需求的保障制度,保证期刊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2.建立科学的稿件管理制度,编辑有编辑手册,审稿人员有审稿原则,客观、公正的评价作者来稿;3.按照岗位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分工到位、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规定具体考核和奖惩办法以及各岗位之间协调配合的方法,保证整个编辑工作井然有序;4.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激励机制,将编辑人员列入教学科研编制,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论文质量,突出办刊特色

期刊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出论文质量,凡是人们公认的高水平、权威性品牌期刊,都是影响因子名列榜首的期刊。期刊品牌对于作者来讲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品牌期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且能获得广大作者的高度认可,作者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会经常翻阅那些影响因子大的品牌期刊,并将之列入最终投稿对象范围。因此,提高影响因子(即提高论文质量)是创造品牌期刊的关键。高校科技期刊所刊登科学论文的思想、科学方法和创造性决定着期刊的学术质量。一方面,编辑应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题组稿,减少盲目性,吸纳优质稿源,让那些真正代表学术水平的稿件在第一时间发表;另一方面,高校是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云集的宝地,他们所撰写的稿件往往都有专项基金项目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较高的科学价值,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将有助于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部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建立权威的作者团队,为期刊争取优质稿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特色是指期刊所反映的学术成果所体现出来的地区特点、学校性质和学科优势。特色不仅是构成期刊质量至关重要的方面,而且是其立于期刊之林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可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国际期刊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期刊的特色与品牌战略的成功结合,可以造就出一流的学术期刊,形成一批经久不衰的期刊品牌[2]。栏目是期刊的窗口,“名栏”是体现期刊特色的标志,各高校以特色专业为依托,精心策划设计特色栏目,在特色栏目上下功夫,如,加大特色栏目的组稿约稿力度,聘请某一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作栏目主持人等。因此,办刊人要结合高校的实际,利用学科优势,在打造“名栏”、创期刊特色上狠下功夫。在当今期刊强手如林的形势下,科技期刊要走出平庸,打造品牌,必须办出特色。诸如,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以矿业类为特色的科技期刊,该刊主要面向全国煤炭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设计人员,高校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刊载煤田地质与勘探、矿井建设、煤矿开采、煤矿安全、煤炭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突出体现了煤矿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构建高素质编辑队伍

人才战略是期刊品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编辑队伍作为期刊办刊的主力军,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期刊学术水平的高低[3]。首先,正确的政治导向是科技期刊的立刊之本,编辑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把坚持政治方向性原则作为创建期刊品牌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原则;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服务,编辑人员应该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及时熟悉和掌握国家及时修订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出版的法规、条例。其次,科技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质量内涵上要突出体现学术水平的高品质,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背景,并在本学科相关的领域内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有一定的学术经验和成果。只有具备宽广的理论视野、扎实的文字功底,才能以科学、准确的文字表达,以新颖的版面设计,将高水平的文章呈现给读者。此外,还要求熟练掌握与科技期刊有关的数学语言、计算机语言等人工语言。就品牌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而言,没有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向读者提供有品位、有价值、符合规范、符合标准的精品文章的。

最后,创新性是科技期刊质量的核心要求,创新素质在当今尤其重要。编辑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选题策划、引导论文创新,如果不能及时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报道新技术,将会最先被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所淘汰。此外,为了适应编辑出版国际化的需要,更好地进行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几乎所有的高校科技期刊都要求英文摘要,掌握外语能力对编辑工作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通过组合,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优势,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富有竞争力的编辑队伍,对高校期刊的品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人才打造品牌,品牌造就人才,只要将期刊的规划和发展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后,就可望看到人才与品牌共铸期刊的辉煌。

(五)努力实现期刊网络化,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网络化为信息传播带来了质的变化,无论是传播范围,还是传播速度,乃至传播质量,Internet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与保证,提高了编辑工作效率,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利用网络与外界进行交流是科技期刊实行开放性办刊的发展趋势[4]。在互联网上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建设高水平的网站是网络化时代高水平期刊一个重要标志,期刊网络化建设得如何对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以往期刊在发行范围、读者范围、提供信息和服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期刊办刊者可通过建立期刊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期刊宣传力度、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展示和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在当今网络技术条件下,一个较为完善的期刊网站上的内容和功能应包括:1.提供有关期刊的基本信息以及期刊目次、摘要、全文(可设置访问权限)等期刊内容的在线;2.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期刊办公自动化系统,如,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在线查稿、在线远程编辑,充分发挥电脑校对的优势,使编辑部工作全部都置于高效的监控与管理之中;3.建立读者、作者互动机制,把为读者服务放着首位。重视信息反馈的作用,克服以往大多数科技期刊只为作者服务的弱点,加强与读者的网上交流、关注读者的需求,可以通过事先交流的主题,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刊物内容的确定和选择已成为可能。

三、结 语

高校科技期刊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牌建设也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在科技期刊社会化、产业化和科技信息资源化、有序化、数字化的大趋势下,高校应将期刊纳入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专业人才,学术、学科办刊资源和优势,并借鉴国内外期刊编辑出版的成功经验,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优化编辑工作,打造品牌科技期刊。

参考文献:

[1] 吴守凤.确立品牌意识,创立品牌期刊[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 薛世平.高校学报品牌与特色的创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5).

[3] 曹兵,蒋伟,佟建国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品牌打造;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63-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正确评价科技期刊以及打造科技期刊品牌,已成为每一位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在我国新闻出版体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谋求市场化发展和品牌打造是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一套完善的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应有利于和服务于期刊的品牌建设。

一、科技期刊应重视相关的评价系统

科技期刊的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科技工作者、的刊物,还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至目前,国内形成的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等。

国内科技期刊评价体系都未尽完善,现略论一二:

1.学科划分对核心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1]。各评价体系学科划分是否合理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许多能为相关领域读者提供可靠服务、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期刊,因刊载文章处于应用技术类行业末端,论文无法被频繁引用导致影响因子等指标较低,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而未能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同时,却直接伤害了这些专业技术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评价体系要建立在对社会有贡献上面,因此,需要完善的专家评议制度,使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不伤害到细分行业专业期刊的发展。

3.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应引导科技期刊重视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的科技期刊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目前各评价体系基本没有涉及评价科技期刊的经济指标。

另外,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新闻出版局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期刊都进行过质量评估和分级,分出一级、二级、三级(或优秀级、良好级、合格级)。因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科技期刊有引导、指正的意义而得到了区域范围的认可。

科学的科技期刊评价系统根本在于:评价指标要全面、合理,指标评价要真实、准确,评价系统要能指导、促进科技期刊和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科技期刊评价系统要适用于区域内不同类别的期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评估,也要发挥对期刊的指导作用,使评刊工作服务于期刊的品牌建设。

二、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必要性

期刊的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期刊向读者展示其特征和定位的标签,体现了作者和读者对期刊的认可程度。期刊品牌是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风格、文化含量、标识、颜色等,是期刊内在的丰厚底蕴和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产物[2]。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扩张等,科技期刊通过打造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收。

1.科技期刊的品牌体现了期刊的个性与特征。对于科技期刊来说,品牌代表着科技期刊质量、信誉、实力和权威。品牌打造得好,科技期刊就会有读者、有稿源、有广告支持等,就能生存和发展。

2.科技期刊可通过品牌扩张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利用自己已建立的品牌,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经营活动,扩大影响,从而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

3.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科技期刊发行和经营中应用越来越多,加上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正面临改制转企,出版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品牌建设势在必行。科技期刊经营管理者只有及时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摒弃事业单位可以“吃皇粮”的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广泛范围的认可。

三、科技期刊品牌打造面临的问题

1.科技期刊无品牌意识。长期以来的事业单位体制,使得科技期刊无生存危机感,非市场化导向使其缺乏竞争意识。科技期刊社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甚至部分期刊社丝毫无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概念。一些曾经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很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期刊社,也因不注重品牌建设而逐渐衰落。

2.科技期刊品牌维护不力。部分科技期刊内容交叉重复、名称雷同、品牌标识混乱、恶性竞争严重,给读者和作者造成期刊品牌形象和品牌印记混乱的现象。另外,无CN刊号的“山寨”科技期刊克隆品牌科技期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品牌科技期刊造成严重伤害。

3.高水平论文外流。多年来,高水平科技论文大量流向国外期刊已是不争的事实[4]。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流失和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现状不无关系。论文的流失使我国科技期刊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科技和学术发展的真实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品牌培育[5]。

四、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关键

(一)内容是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基础

科技期刊打造品牌,内容的质量永远是关键,要成为品牌科技期刊,至少要满足:载文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报道周期短。

提高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手段有:

1.策划专题。策划专题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科技期刊的行业专业属性决定了其专题策划的内容必须紧扣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6],针对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或是专业领域的重点科技与应用问题来开展,并注重期刊的导向性。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一、科技期刊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个组织基于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而具有的相应职责与义务。科技期刊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不仅要对行业、学科、地域特色、主管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利益负责,而且要对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出版环境、受众利益,以及内部员工成长等负责,这些社会责任中既包括大众认可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出版文化责任,也包括新兴的科技创新责任。

一方面,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传播媒介,传播科学技术信息、担当科技创新历史责任是其首要的社会责任。从媒介属性来看,科技期刊属于专业性媒介,应承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信息的重任,重视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的经营。同时,科技期刊又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和作用、办刊方针和办刊宗旨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办刊原则必须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基本准则,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引导学术研究方向、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科技期刊的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出版行业准则和出版物流所涉及的商业伦理,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对接,积极倡导科学伦理和构建健康的学术环境,以及发现、培育和促进人才成长等。这是社会在道义上、法律上对科技期刊的要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科技期刊是通过生产流程产生的可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如通过知识的传播、交流、转换、存储等来显示其价值。因此,它具有经营性和赢利性。而且,作为一个经济体,科技期刊最基本的责任是生存和发展,实现履行经济责任,即获取经济利益。可以说,自身发展、获取经济效益既是科技期刊承担社会责任的物质源泉,也是科技期刊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科技期刊唯有自身先成长起来,使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化,才谈得上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的最优化。

二、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基石

品牌是科技期刊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一种观念存储和心理认同的结果,品牌是衡量科技期刊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缔造品牌有很多种方法,但仅靠表面宣传缔造出的“品牌”缺少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含量,不能长久,只能称之为“知名度”。品牌的“品”字是由三个口字组成的,代表了品牌成长的三个阶段,笔者以为:下面两个“口”代表了品牌建设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即建设“合格品牌”和建设“知名品牌”两个阶段;第三个“口”是品牌建设的高级阶段,即建设“美誉品牌”阶段,这也是品牌建设的最高境界。在品牌建设的三个阶段中,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期刊文化,赢得读者和作者对品牌的认同,已成为科技期刊一种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

首先,在建设“合格品牌”过程中,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合法生存的依据。将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合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科技期刊刚刚创刊,或者说刚刚起步,发行前景还不是很明朗,品牌处于被公众认识和接受的阶段。这时,科技期刊要想生存下去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就必须承担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包括保证刊登论文的质量、恪守学术道德底线等基本内容。论文质量是科技期刊品牌的生命,保证刊登论文的质量,才能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品牌。

其次,在建设“知名品牌”阶段。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发展提升的机会。在建设“合格品牌”的阶段,科技期刊承担的社会责任往往与自身的利益直接相关,但是,当品牌建设发展到寻求“知名”的时候,科技期刊则需要承担其他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创知名品牌的过程中,社会责任作为科技期刊发展提升的机会,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期刊在面对社会和学术热点事件时能够抓住机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期刊主动创造机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例如,在突发事件报道面前,科技期刊虽然时效性弱于新闻媒体,但可以通过向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系列稿件,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其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是其它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这种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充分发挥学术导向作用,从而为科技期刊赢得外部良好的评价和树立责任形象。

其三,在建设“美誉品牌”阶段,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永续经营的社会资本。科技期刊的社会资本是指科技期刊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市场资源并由此获利的能力。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科技期刊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读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程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科技期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信息和服务外,更多的可以靠科技期刊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

三、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

⒈引进来: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期刊是现代科学技术全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角就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能起到繁荣学术争鸣、传播科技知识、沉淀科学文化、凝聚专家学者的作用,科技期刊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一些需要而诞生、成长、发展起来的。对科技期刊来讲,产品就是学术论文,“文章好是硬道理”,没有具有权威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则不可能给读者提供有用价值,更谈不上塑造读者信赖的期刊品牌。

科技期刊必须要注重引进高质量科技论文,并且在论文审稿过程中,坚持创新性、重要性、关注度和原创性的筛选原则,要会聚行业内最重要的作者、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编辑部应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题组稿,要尽量增加计划选题的力度,扩大约稿比例,这样就可以在获取优秀稿件方面争取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编辑要力争到第一线去组稿、约稿,让那些真正代表学术水平的稿件在第一时间发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到本刊。另一方面,要重视培育学术新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课题的完成都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大都在科研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生的论文也是科技期刊稿件的重要来源,对于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⒉走出去:搭建科普宣传新平台

多年来,国内科技期刊都希望把“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作为自己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不少期刊也采取了增加发行量、组织学术活动、制作特色封面等措施,但这些传统的方法都不能摆脱科技期刊固有特点的束缚――内容太专、读者面太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大众媒体记者对科技期刊关注度不高,科技期刊的作者和编辑缺乏经验和动力去将“论文”变为“新闻”, 更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新闻与获取的公共平台,这使得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只能停留在专业狭小的圈子内,而不能扩大到广大公众中。直至2007年1月,中国科协率先在国内启动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架起了第一座桥梁,使两种媒体的沟通和科技期刊参与科学知识普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事实上,世界上主流科技期刊都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且运作模式相当成熟。例如,英国的《Nature》杂志,设有多名专职的新闻官,总在印刷出版前一周进行新闻,有来自全世界4000余名记者在其网站注册以获取新闻。《Nature》杂志刊登的内容都是尖端科研成果,读者基本上是高品位的科学家,但却通过科普化、新闻化,使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局限于科学家,而是深入到广大普通大众中,为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和普及科学知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对从事科学研究而言,不是终结,发挥效用、惠泽于民才是真正的目的。故期刊编辑不应墨守传统的责任界定,应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科技新闻的撰写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努力促进生产力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科技新闻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⒊转观念:树立“读者本位”思想

科技期刊品牌美誉度依赖于读者对品牌的评价及其忠诚度,品牌影响力最终要影响的对象也是读者。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都非常重视对相关行业的依存关系,强调科技期刊的反映、交流功能,却忽视了其他功能的发挥。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为作者服务,很少考虑读者的利益。科技期刊的读者和作者尽管主题上可能重叠,但本质是不同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需要。过分强调为作者服务,会失去编辑工作的独立性,使期刊失去持久的受众支持。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期刊,首先要对社会有用,有用的标志就是有稳定的读者群,而且读者愿意为此消费。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应该引导读者,而不是追随他们。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市场还远未形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读者缺乏有效的引导,致使消费群体的大量流失,对学术期刊尤其如此。将办刊思想从为作者服务转到为读者服务,树立“读者本位”的观念,不仅可以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以及向社会获得所需要的办刊资源。此外,科技期刊产业化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科技期刊的社会适应性,为读者服务也有利于培育科技期刊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提升品牌影响力。

总之,有责任才有品牌,有责任才有竞争力,有责任才有基业长青。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优势,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地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确实是一个值得科技期刊办刊人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YBA1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游苏宁:《应重视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20(6):471

[2]宋咏堂:《论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J],《编辑学报》,2004,16(2):88

[3][4]冯长根:《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R],《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2008,10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 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进高校本科课程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本科专业选修课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新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学专业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谈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提高理工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考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出特色的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思考 关于设立高校本科生见习制度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1(8):1.

[3] 郝小礼,王海桥,邹声华,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特色定位原则与过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82-83.

[4] 张兄武.专业特色的定位和培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9(7):19.

[5] 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复印报刊资料,2012(8):7-8.

上一篇:涉外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软件开发专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