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8 11:07:31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1

会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必要途径,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深化县域医改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决定首先选择300个左右县(市)进行改革试点,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政策、逐步推开。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指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必须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抓好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重点任务,落实试点的政策措施。他强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管理三方面任务的关系,把握好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协作三个关键环节,统筹实现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两个目标,以破除“以药补医”为重点,改革补偿政策,落实管理监督,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他要求,卫生部会同中央各相关部门将及时跟踪掌握试点情况,组织专家对试点地区开展评估,加强指导和支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围绕县级医院的薄弱环节,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工作,解决好县级医院的人才问题,持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同志讲话强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从十个方面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一是坚持公益性,履行政府办医职责。二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切断医药利益链条。四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五是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作用,同时,必须加强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监管,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六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是切实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院和医生行为。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九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是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他指出,希望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攻坚战。

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同志,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同志分别作了讲话,结合部门职责,就贯彻落实国办文件进行工作部署。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做好县域医疗规划布局工作,落实符合规划的县级医院基建设备投入政策。推动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在价格调整、人事管理、内部分配等方面落实政策。要加强宣传,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氛围。

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和河南省修武县县委书记王建修同志代表地方发言。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2

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制定历时两年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介绍文件的起草过程和吸收采纳社会意见的情况。

答:2006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16个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文件的制定。2006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总理于2008年4月中旬主持召开了两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各界代表的意见,提出医改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本届政府成立后,副总理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医改文件的修改完善,提出了近期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及其工作要求。在医改意见的形成过程中,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也多次听取工作小组的汇报,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

在两年多时间里,工作小组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实际调研,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委托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独立平行研究,同时在网上公开征集建议方案。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意见》。2008年2月29日和9月10日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对《意见》进行审议。

2008年9月底,《意见(征求意见稿)》分别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并于10月14日-11月14日,全文向社会公布,问计于民,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共收到31个省(区、市)和72个国务院部委(机构)及8个派、人民团体的反馈意见。收到群众意见35929件,其中网民意见31320条,传真584份,信件4025封。

工作小组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条分析,本着尽可能吸纳的原则,对《意见》进行了190余处修改,不少好的意见被吸纳到文件之中。主要包括:一是增加了改革的近期目标。二是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反应强烈的医保关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问题,增加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内容。三是针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建议,增加了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重视护士和护理工作、增进医患沟通等内容。四是针对基本药物定价和供应方式争议较多的情况,将“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修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将“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给地方操作留有空间。五是对《意见》第五部分进行了修改充实,使五项重点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清晰。六是针对反映《意见》文字不够通俗的意见,对文字进行了上百处修改,力求表述更加准确、易懂。同时,为增强《意见》的可操作性,根据国务院决定,起草了《实施方案》,相当一部分对《意见》的修改建议在《实施方案》中得到了反映。对于一些更具体的建议,将在今后陆续下发的操作性配套文件中予以研究、采纳。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审议并原则通过医改文件。2009年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医改文件。

因此,《意见》和《实施方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反复论证修改形成的。

问:请介绍《意见》和《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意见》与《实施方案》的起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贯穿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在基本原则上,一是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与现阶段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注重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完善制度体系。

《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一致,主要任务各有侧重。《意见》着眼长远,突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提出深化改革的任务和策略;《实施方案》立足当前,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明确2009-2011年三年内落实改革任务的具体措施。

《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一个目标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就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项支撑就是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体制机制、信息、法律的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将使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体上看,医改方案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重大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确立了改革的思路,既借鉴了国际普遍经验,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在改革的原则上,明确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在近期改革的重点上,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从国情和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全民医保;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城乡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第一次突出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的整体设计,同时,提出近期从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五是在改革的方法步骤上,强调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方案中一些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中央明确目标取向和基本原则,鼓励地方试点探索。

问:这次医改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哪些实际措施,作为普通群众,从改革中究竟可以得到多大的实惠?

答:医改方案就是要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主要有四点:

一是平时少得病。从2009年开始,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努力使群众少生病。

二是得病有保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方便医保报销,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比例。

三是看病更方便。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利用市场竞争,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

四是治病少花钱。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定价、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减轻群众的用药就医的负担。

问:请问在今后几年内,政府将增加多少卫生投入,重点投向哪些方面?

答:为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都将努力调整支出结构,落实《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初步测算,未来三年,落实医改方案中的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318亿元。主要用于:

一是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二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建设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

三是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健康检查,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指导等。支持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此外,各级政府还将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卫生投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问:近期重点提出,三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请介绍这个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实现目标的措施。

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途径。制定这样的目标,既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考虑了各方面条件的可能。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也已逐步完善。考虑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的是自愿参保,另外还有商业保险和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因此我们把目标定在2011年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四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问:请介绍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答: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可及和价格低廉。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首次提出,目前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形成地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规范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不等于群众患病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将根据病情的需要使用非基本药物。

问:请介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主要措施。

答:目前,群众宁愿花更多的钱去大医院看病,也不太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对服务质量不放心。医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看病,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减轻群众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从四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央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和困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鼓励通过医疗资源重组、社会力量办医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四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问:请介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有什么措施保证均等化的实现?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保证全体城乡居民均能够免费或只需少量付费就可获得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目的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努力使居民少得病。

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置、院前急救、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出生缺陷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精神卫生、采供血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与区域差距大,卫生机构服务规模、能力和水平差距大。因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较长期的任务。当前,在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内,国家选择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财力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加强目前比较薄弱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二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三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四是加强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五是改善服务,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问: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介绍这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哪些措施能够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答: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群众看病就医主要选择到公立医院,因此它成为医药卫生行业众多问题和矛盾的交汇点,改革涉及到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治理结构、补偿机制等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度很大。同时,社会各界在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具体途径方面有不同看法。公立医院改革必须积极而又稳妥进行。因此,国务院决定分阶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改革试点,具体步骤是:2009年,制定试点方案,选择若干城市和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2011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

问:文件出台后,关键是贯彻落实,请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推动实施有什么具体考虑?

答:医改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绘就了改革发展的蓝图,要取得实效,必须按照文件的要求扎实推进,在实施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我们既要充满信心,明确目标,分阶段积极推进,又要正确看待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保障水平也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3

根据《转发关于巩固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发【**】**号)、《关于明确***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指标的通知》(**办发[***] **号)、《关于加快贯彻落实抚顺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 **号)的要求,***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报**年**半年医改情况工作总结。

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建立医联体关系,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但效果并不理想。家庭医师签约率在不断提高,但在治疗上不能满足患者们专一就诊需求。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1.健全医院决策机制。院长全面负责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完善“三重一大”制度。

2.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推进院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首诊负责制等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区域的质量安全管理。

4.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开展“讲习”宣讲,加强党员及广大职工的政治、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医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坚持在大局下行动,谋全局、抓重点,确保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政策部署在医院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统筹推进医院改革发展、医疗服务、医德医风等各项工作,努力建设患者放心、人民满意的现代医院。

5.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严格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完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规章制度,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方便和快捷的服务。严格落实药品招标采购政策,提高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降低了药品采购的价格,保证了药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净化了医疗环境,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我院不断推进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辽宁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和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药品采购“两票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等政策制度。

四、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1.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比***%

2.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半年***%。二级医院慢性病定点患者较多(尤其******使用药品的特殊性)因此药占比略高。

    3.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占比:***年***%

4.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年****%

五、医改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于******年政府补偿机制*****落实到位。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 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兼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和人员。确保公立医院改革统一有序稳妥顺利推进。

2.加强综合管理。加强监管,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处方点评的实施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3.加大人才培优力度。结合公立医院发展需要,着力培养骨干人才,提升现有人才专业技能。 

 七、意见和建议。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4

论文关键词:医院改革 管理体制 人事制度

论文摘要:如何建立一种过渡性的应变机制和规则,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如何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机构的公益性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公立医院机构是否要进入市场等等,尝试从公立医院人事体制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推进医院管理人员人事改革与职工人事改革来强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来应对公立医院体制面临的挑战。

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改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最为艰巨复杂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下,我国公立医院体制自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建立一种过渡性的应变机制和规则,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如何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机构的公益性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公立医院机构是否要进入市场等等,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我们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成效还不够明显,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千头万绪,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尽管公立医院享有较大的财务自主权,但其享有的人事自主权却非常有限。从当前公立医院人事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尝试通过推进医院管理人员人事改革与职工人事改革来强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来应对公立医院体制面临的挑战。

1 医院管理人员人事改革

温家宝同志提出的去行政化原则,已经为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各级公立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高州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给公立医院更多的自主权,医院就能给患者更多的满意。坚持去行政化的原则,公立医院的改革就能大踏步前进;阻碍去行政化的实现,公立医院改革必然会举步维艰。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确立的 “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一些改革试点单位已经开始在医院中层管理上进行改革,取消了行政级别。但这一改革需要在医疗管理层面上展开,全面取消行政级别。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认为医院不是行政单位,医院院长不能由政府任命。有了政府的干预医院工作就很难推进。特别是通过政府换届,来更替医院院长的作法,医院院长的心思是不会放在医院的。他要考虑的不是如何降低成本,为百姓减轻负担,而将是如何搞“形象工程”、保自己的下一步晋升。医院管理专业性很强,管理者即要懂管理也要精通专业技术。政府对医院必须有一个很宽松的政策,在医院管理中不过多的干预,让医院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政府给予全力的支持,医院才能保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对院长的激励约束机制。

比如医院院长应由医院职代会直接选举,干得不好的,职代会有权对其弹劾和罢免。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们选出的带头人一定是最棒的。也可以实行法人结构改革。政府需要从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来直接管理医院,过渡到利用各种间接管理工具来监管医院,这包括合同制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收集分析系统。在完善公立医院自主权方面,主要是完善医院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人事权包括医院领导层的聘用权和职工的使用和解雇权。同时医院可以保留现有的医院领导结构,使医院领导层继续直接向政府负责,同时接受上级政府卫生部门的行业监督,并作为医院所有者的代表和医院管理者的身份来管理好医院。例如江苏无锡市卫生局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公立医院托管制”改革,对医院进一步“简政放权”,医院实行法人代表任期责任制,院长是医院的法定代表人,由医院管理中心聘任,对医院的全部医疗服务、资产经营活动和行为负总责。任期内,医院法人代表原则上相对固定。市医院管理中心负责每年对托管医院进行绩效考评,任期届满进行经济审计,实行经营责任追究,兑现风险奖惩。医院法人代表负责提名并考核医院经营集团成员,由医院管理中心聘任。

2 医院职工人事改革

改革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起以聘用制为核心、按需设岗、因岗择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下岗分流的用人制度;建立科学分配制度,在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估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岗位工资制,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按照市场价格确定医务人员合理薪酬改革人事制度。从长期来看,应当实行全员聘任制,但是短期内为了避免减少改革的阻力,应当主要依靠分配制度改革来引导和规范医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全员聘任制。

人事制度改革赋予了医院用人自主权,而要真正发挥人事自主权带来的积极作用,推动医院劳动生产率提高,还必须实行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职工考核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要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以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职工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相联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将技术、服务、管理等要素纳入分配,进一步扩大医院自主分配权,允许医院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自主确定人员分配办法,体现向“高技术、高风险、高贡献”倾斜的分配原则,实行风险责任制,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年薪制、项目奖励制等多层次的薪酬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在考核的基础上拉开一定的收入差距,实行绩效工资制度。高州市人民医院的科主任们,没有创收压力,他们只要管好科室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行了。医院骨干医生和护士实行年薪制,奖金分配则实行“星级管理”,星级越高奖金越多。医院每六个月评一次星级,与科室创收不挂钩,但与劳动强度、风险高低有关,医德医风、医疗质量、群众评议、领导评议,都可以决定医护人员的收入多少。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进程,进一步下放人事管理权和劳动用工权。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定任务。公开岗位标准,实行公开竞争,实现双向选择,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制、职员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例如无锡市卫生局就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凡属“老人”,其退休后养老保险金由财政承担并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支付;新进人员除特殊人才外不再进入事业编制,实行合同制和制。他们这种探索制定医务人员社会兼职管理办法,能够建设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流动的软环境,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公立医院出问题,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如果把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力量组织起来,必将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高广颖:国有医院融资理财负债经营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3(9).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5

12、令后政府卫生投入将重点投向哪些领域?

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各级政府都将努力调整支出结构,落实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具体包括三个“完善”、一个“落实”:

一是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二是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

三是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四是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

13、怎样划分各级政府对匠疗卫生的投入责任?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在医疗保障方面:政府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资金,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担。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对城乡医疗救助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在医疗服务方面:地方政府承担医疗服务机构投入的主要责任,中央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养等给予适当补助。

在公共卫生方面: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需发展建设支出和日常运转听需经常性支出,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所需资金,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担。

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

国务院医改办强调:确保基本完成新医改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

2011年1月6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主任朱之鑫同志主持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国务院医改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和《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关于医改工作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专题询问情况的汇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志刚同志,卫生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马晓伟同志,财政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王军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胡晓义同志及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社会发展司司长、办公室副主任胡祖才同志就以上三个文件的起草工作及相关情况做了汇报。会议原则通过了上述三个文件,修改后上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审议。

会议认为,医改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各成员单位、各地区共同努力,五项重点改革起步稳健,发展势头起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6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2009年卫生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面动员部署2010年的重点卫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9年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本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对2009年的全国卫生工作做了总体回顾。

陈竺部长指出,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医改工作全面启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系统积极防控疫情和救治患者,维护社会稳定;《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卫生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受到群众支持欢迎。

陈竺在报告中总结了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一是医改工作开局良好:二是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三是食品药品监督得到新加强;四是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五是中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局良好

陈竺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全面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筹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改工作达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陈竺在报告中指出了2010年要着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新突破;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顺利实施: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成筹备,医疗管理得到加强。

把握好四大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陈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改革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四大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是科学统筹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两大体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二是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病有所医;三是准确把握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努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

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陈竺指出,2010年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对于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2010年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三是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加强医疗管理;六是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事件处置工作;七是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八是积极做好卫生监督工作;九是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十是认真做好重大规划工作:十一是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十二是认真抓好关系民生的几项重点卫生工作。

张茅对2010年卫生工作提出九点意见

1月6日,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卫生工作,推动医改目标实现,讲了九点意见: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7

从1998年被推荐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到2002年当选为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九届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主任,再到200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十几年来,随着参政议政工作层次的陆续提高,孙建方委员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当记者问及参政议政的体会时,他由衷地说:“作为从事医务工作的政协委员,我有一个感触:治好一位病人,成功的只是一个案例;但是如果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所作为,一个提案被采纳了,受益面将更宽,意义则更加深远。从这个角度来看,‘参政议政’的意义更大。”

奋发上进,结缘皮肤病学

孙建方教授出身于教师世家,老家在山东青岛,受家庭环境影响,他自小就酷爱学习,即使是后来插队到了农村,也从未改变他爱学习的习惯。机遇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1977年年底,他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有幸成为插队知青组70多个人中唯一一位通过高考走进大学的新一代学子。

大学期间,为了学习,尽管所在的青岛大学医学院(时称青岛医学院)离家只有10多分钟的路程,但一年之中,他也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其余时间都是在教室、图书馆中度过的,哪怕是星期天。整整五年的大学生活他没有浪费一点儿时间。毕业时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留校当了一位教师,后因为个人兴趣使然,他到了皮肤科,成为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从此走进了皮肤科领域。对此,他谦虚地说:这也正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正是凭着这么一种奋发上进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意志,孙建方于1986年考入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性病学专业,硕博连读,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皮肤病理学专家刘季和教授、著名皮肤病性病学专家叶干运教授,并于199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皮肤病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93年,孙建方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中国皮肤病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这个大熔炉中,经过多年的熏陶和奋斗,现已成为我国皮肤病临床及皮肤病理学的著名专家。目前他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着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中华皮肤科杂志》副总编等职务。一路走来,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孙建方十分淡定,只是谦逊地将其归功于“幸运”和“机遇”。他说:“我只是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非常用功而已,皮肤病学是我毕生的事业。”

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医学,尤其是皮肤病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近30年来,孙建方从来没有脱离过临床,为时刻掌握皮肤病学的发展趋势,他长期出门诊、查病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少见和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同时对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有很深的造诣,已成为国内皮肤病理领域的权威专家,有很高的影响和威望。正是由于孙建方在皮肤病学专业方面有着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基本功,数十年来诊断出数百例少见病和疑难皮肤病,经过他成功抢救过的各种重危疑难皮肤病患者数不胜数。曾经有一位被多家大医院诊断为“恶性黑素瘤”的患者,绝望之余,带着病理切片找到孙建方,请他确诊。孙建方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后,确定是“梭形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没有生命危险的良性痣。他对疾病的确诊,给了患者极大的生活勇气。后来经过几年时间的检验,也证实了孙建方诊断的正确性,患者及其家属把此事作为一段佳话在当地广为流传。此种经历在他近30年的临床生涯中已不计其数。

凭着多年来对皮肤组织病理诊断的较深造诣,孙建方先后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了“儿童特发性真皮弹力纤维溶解”、“弥漫性色素沉着并点状色素减退”、“肢端角化病”、“耳廓群集性粟丘疹”等5种新的皮肤病,并代表中国在欧洲皮肤病及性病大会上作报告,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兴趣及关注。同时他也在国内首报“皮肤混合性囊肿”等罕见皮肤病10余例,引起了皮肤病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孙建方在医疗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在临床工作中,孙建方仍时常感觉到个人力量的渺小,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能够救治更多的患者,他决定发挥“连锁作用”――带学生、培养下一代学子。目前他所领导的皮肤病理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皮肤病理医师培训基地,为全国培养皮肤病及皮肤病理进修医师数百名;同时他也成为了国内皮肤病专业最受欢迎的讲学教授之一。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先后指导了27名博士研究生,并为全国各地培养出了数百名皮肤病理医师和临床皮肤病医师。

应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谈到今年的提案,孙建方委员首先分析了公立医院的财务收入来源及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他指出,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医院的趋利行为。此外,当今中国的医务人员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政府和群众一直强调他们应履行的义务,却很少提及他们应享受的权利,缺乏应有的被尊重和被肯定,对于医生这种高体力、高智力、高压力和高风险的职业来说,更没有得到合理的待遇,这种现象已经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医疗质量。医改面对的“看病贵”问题其实是买药贵、检查贵、手术器材贵,但真正体现医生水平的劳务费,比如诊费、手术费反而长期偏低(如挂号费:5~14元;床位费:28元/天;手术费:阑尾切除术304元,肺癌全肺切除术983元、心脏搭桥术2 200元)。在病人全部的医疗成本中,医疗服务费比例低于10%,90%竟由药费、检查费和医疗器械使用费构成。孙建方委员认为,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标准,扭曲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为此,孙建方委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医院的投入。“我认为,‘以人为本’的医疗政策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这将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孙建方委员建议政府通过体制改革,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担负起公立医院的应有开支,使医生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钻研业务、为病人解决病痛,使医院从经营模式还原为服务模式,最终回归到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中。二是加强医改过程中对医疗主体的投入,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医务人员是医改的重要力量,也是医改的执行者。新医改不能让600万医务人员这一直接参与群体‘缺席’,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孙建方委员强调,如果医改不能调动中国数百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将难以成功。他建议,参照社会同类人员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结合技术等级、受教育的时间、从业年限及服务质量等来确定医务人员工资报酬标准,使其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应有的收入水平。医务人员的底薪起码应该等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待遇(国外医生的待遇一般为公务员的5~10倍),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以体现,另外应适当提高医生手术费、挂号费、某些诊疗费等这些真正体现医生水平的劳务费用。“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将能激励中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巨大热情,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推进医疗改革的顺利实施。”孙建方委员说。

建立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

“医改中的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是对现有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进行重新设计与再造,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模式。”孙建方委员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效率。孙建方委员认为,只有合理控制大中型综合医院的发展规模和高档设备的配置,扶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低成本、高效率”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应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将社区医院与各大医院挂钩,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制度化;大医院医生要定期下社区指导、会诊、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医疗质量。鼓励大医院在社区建立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合作、托管、兼并、新建等方式,进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以实现整体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

第二,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加快探索和实施公立医院的出资人制度,由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建立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是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由出资人代表、公立医院法人代表和医院职工代表等组成医院理事会,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三是实行新的院长负责制,实行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理事会负责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权、人事管理权;四是建立医院监事组织,充分发挥院党委和职工代表大会及其他组织的民主监督。

鼓励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当前全国民营医院营业额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较小,必须积极为民营医院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拓宽社会办医空间,同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孙建方委员建议鼓励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他指出,在民营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对民营医院的许多管理不够规范等主要问题。对此,他提出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高度,认识发展民营医院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系。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不应用在组建大型医疗集团上,避免形成医疗资源的垄断。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社保定额、人才流动等多方面,应实行统一的政策,一视同仁。

孙建方委员说:“政府主管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在民营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上下足功夫,从医院的设立、医生的从业资格管理、医疗价格的统一规范、医疗广告的监督和审批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民营医院的‘事前规范,事后监管’。”

公立医院改革建议篇8

关键词:财政部门 财务报告分析

一、撰写原则

公立医院遵循《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其财会制度较之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明显的差别,也同时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初衷。为此,公立医院应立足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全面、直观地进行分析,为主管部门以及最终财政部门汇总财务报告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内容

(一)公立医院基本情况

1.公立t院总体概况

包括公立医院全称、明确为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事业单位、具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姓名、公立医院地址、开办资金等信息;办院宗旨和业务范围;医院等级、业务特点、业务专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在编职工人数、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数、上年度年门诊量、出院病人人次等基本信息。

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计算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对比分析预算执行率情况,寻找并记录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促使及时采取措施。

3.绩效考核执行情况

根据上年度年初公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考核指标通知要求,分别核算门(急)诊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住院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药占比、抗菌药物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规范收费达标率、医保可报比例、先诊疗后付费使用率、床边结账服务覆盖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净资产增长率、人均收支结余等指标,对照年初预定标准,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二)公立医院财务状况

(1)撰写出截至上年12月底,该公立医院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余额,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具体描述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等项目的情况。

(2)分析该公立医院上一年度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增减的主要集中项目。

(3)资产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状况及原因分析,这应是财务报告分析重点撰写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变化及原因。

(4)资产运营情况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5)风险管理指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以便于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债务。

(6)发展能力情况分析,分别核算对比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的余额以及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

(三)公立医院运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分别解析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收入结构,分类对比分析药品性收入、检查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和其他性收入增减情况、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财政基本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构成项目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重点关注公立医院出租房出租申报、招标、租金上缴及返回的执行情况。

2.成本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成本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七大医疗成本总额、构成、增减原因,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三公经费”控制过程及结果,归纳公立医院该年度成本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控制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剖析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资金使用去向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计算并对比分析反映公立医院收支管理情况的指标

包括每门诊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支出、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全面反映公立医院该年度收支情况及原因,以便于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漏洞与潜力,提升管理效益。

4.结余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结余及剔除财政补助收入后的结余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计算业务收支结余率,以总体把握公立医院当年结余情况。

(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1)全面反映该院报告年度预算数、预算执行情况,执行差异率超过10%的项目原因分析,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2)真实描述当前该院内控管理情况,主要有组织架构搭建情况、内控手册编制情况、基础性评价自评得分及扣分原因、组织职工学习情况、风险自评简要结果、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3)相对全面地描述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报告年度资产清查、申请报废、目前待报废资产等情况,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详细描述工程形象进度、已投资金额、计划结决算进度、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4)详细阐述采购计划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及采购计划执行后绩效评价结果。

(5)阐述公立医院现有财务人员结构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情况、职称学历情况、培养继续教育情况、人才引进情况等,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五)政府部门分析指标

运用固定公式计算、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收入费用率、现金比例、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等共性指标,为横向对比分析提供依据。

三、撰写体会

(一)服务共性

政府财务报告涉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归集是重中之重,也是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公立医院应切实遵循相关编制要求,服从主流单位要求,服务于共性需求,尤其是在科目归属、往来应收应付冲销等细节上注重衔接、披露与剖析。

(二)体现个性

由于公立医院财会制度的独特性,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既应满足于总体分析需要,更要进一步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情况,以便于各级主管部门全面、深入地了解数据差异的原因。

(三)内容全面

公立医院在撰写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分析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梳理财务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并结合其内外部环境,全面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

(四)剖析深入

只有细致深入地剖析数据增减的项目、结构,深入一线进行沟通,才能找出问题发生的源头所在,才能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报告分析,为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水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市场营销实习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