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时间:2023-03-08 16:46:47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1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调度各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就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督促各县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刚才,各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汇报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市卫生局、医改办的负责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前段工作情况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今年医改工作的重点,也是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最难的一项。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书记、市长多次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作出明确指示。4月6日,副省长亲自出席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并宣布启动,还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4月29日召开的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印发了《市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试点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全市会议结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迅速行动,扎实开展工作,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市人民医院作为市里的试点单位拟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初步确定以托管方式进行改革试点。之后,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与省立医院集团进行了多轮洽谈,目前正在对托管协议作进一步衔接沟通,预计近期将签署实施。各县区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广饶县起草完成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试点方案,并组织了外出考察学习,正在对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区、县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草拟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试点范围、实施步骤、组织领导等内容,各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进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各县区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进展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和广饶县没有按照市政府文件确定的时限要求,于5月中旬上报试点工作方案。二是从目前了解的方案内容看,各县区改革试点的重点还不够突出,特点不够明显,创新点比较少。三是各方面投入精力还不够集中,仍然存在重视不够、力度不足的问题。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省政府对我们的期望很高,要求必须在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我们面临的试点任务相当繁重。现在已是5月底,半年即将过去,时间已十分紧迫。各县区要认真回顾总结前段工作,对照任务要求查问题、找不足,振奋精神,加大力度,切实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抓紧抓好。

二、关于近期工作重点

拿出符合要求、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这次会议之后,各县区要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抓紧修改完善各自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按程序研究上报。区、广饶县要确保5月31日前上报,其他县区要确保6月中旬前上报。对方案的修改完善,在此我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准确把握公立医院改革的正确方向。“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主线,“内增活力、外加推力、远近结合、统筹推进”,这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必须贯穿到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中。县级医院作为一个县区整个医疗体系的“龙头”,是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突破口,各县区务必牢牢抓住,实施重点突破。

二要切实突出改革重点。区人民医院作为市里的改革试点单位,广饶县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方案中一定要突出“四个分开”,即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在重大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在具体内容上,一定要突出各县区和试点单位的特色,找准议透公立医院的定位,科学设置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财政补助的力度,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分配、质量监管制度等),健全公立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其他县区也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单项工作进行重点探索。

三要从当前见效快易操作的改革任务抓起。今年在县级医院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实行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示范、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临床路径实施、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远程医疗会诊等十项措施,实施双降(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耗材支出占医疗支出比重)、双控(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过快增长)、范(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三双行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控制医药费用。这是县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落实的硬任务。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措施相对简单易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尽早感受到改革试点带来的实惠和成效。各县区要一项一项地研究,一项一项地推行,真正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整个流程和方方面面。

四要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者之间不可偏废。公立医院改革的所有措施,最终要通过医务人员去落实,改革的成效最终要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去体现。所以,无论是在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要立足于保护和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降低,事业平台有拓展,执业环境有改善。

三、关于组织领导问题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

第一,要集中领导精力。这段时间,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抓,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研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涉及的重大问题。

第二,要大胆突破创新。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上级有基本原则,有框架要求,但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能照抄照搬别人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立足本地实际,从医院发展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出发,破除条条框框的约束,大胆试、大胆闯,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政策来。

第三,要加强指导协调。各县区卫生局、医改办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组织得力人员开展工作。市卫生局、医改办要加强协调、督促、检查,及时帮助县区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在改革试点过程中,要少说多做,先做再说,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各方面可以承受的程度很好地统一起来,把握好工作节奏,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引导,确保社会稳定。#p#分页标题#e#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2篇

从市医改办的安排可以看出,今年的医改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包括五项:一是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二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力度,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四是努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下大力气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各县市区、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抓好这五项工作,其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下面,就加快推进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一,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的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如果只解决基层不解决龙头,就不能解决看大病问题,也就无法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这个医改在县域内的目标。

第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也主要反映在县级公立医院,三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通过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来巩固和提高。因此,不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或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深入、不到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不能明显缓解,三年来的医改成效、政府的大量投入、人民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

2010年,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5个县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扩大到37个县。与此同时,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先后启动了榆林、延安、宝鸡、汉中四个市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改革试点,为我们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市虽然从去年10月底全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进展比较缓慢,一部分县市区还没有进入实质性改革环节。所以,这次市医改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实质是推进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会、转段会和培训会。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要理清思路,明确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下茬立势,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省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12〕9号),我市在去年10月,出台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咸政办发〔2011〕136号),这两个文件的总体精神是一致的,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要一并执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从今年起,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都要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同时,要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财政按比例补助。推行这一改革举措,主要是为了让县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具体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县级药品“三统一”领导小组要把“三统一”延伸到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二是物价部门要指导调整、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三是财政部门要落实好财政补偿资金。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财政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偿资金。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财力相对紧缺的县,一定要提早打算,预留足够的财力,全力支持这一重大改革举措。

二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好机制,实现医院自我管理、良性运行。主要有三件事:一是探索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决策层面的管理。二是建立院长聘用制度,实行院长负责制,这是执行层面的日常管理。三是建立一套量化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医疗成本。卫生部门和医院要负责落实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项工作。

三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按照一定比例核定医务人员编制,人员实行总编控制;二是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争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同管理;三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绩效挂钩。人事部门要积极牵头抓好这项工作。

四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能不能看好病,关键在医生。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大病不出县”,县级公立医院能否承担如此重任,是关系医改成败的重大问题之一。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和在岗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达到二级甲等医院配备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并重,以德为先。许多深层次问题单靠机制、制度解决不了,还必须进行思想教育。

五要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医院监管涉及卫生、财政、人社、物价等多个部门。卫生部门是主要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等进行监管,加强对预算、收支、成本和资产等管理的监管。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医保机构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总之,要通过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确保公立医院规范运行。

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应该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公益性原则,这是医改的核心理念和根本方向。

二是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原则。没有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没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最终医改也不会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效果。三是大胆探索的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凡是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保障群众健康的,都可以先行先试,不断在解难题、建制度上取得新突破。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同时又是一件必须抓好的实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上部署,加强领导,强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一个民生任务,更是一个政治任务,不是干不干的问题,而是必须干好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态度非常明确。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市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协调、督促、管理职能,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及时协调和研究解决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发改委要会同卫生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规划。市编办要及时与省上沟通,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任务等,对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重新进行核编。市人社局要制定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市财政局要按照省上提出的有关要求和标准,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制定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府保障政策措施,明确市县财政分担比例。市物价局要按照省上提出的有关要求,会同卫生、人社部门提出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的指导意见。

二要强化考核,狠抓落实。今年全市医改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务求早见效、见实效。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分解工作目标任务,确保责任到部门、到单位、到个人。市上将依据省上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估,落实兑现激励措施,使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三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医药卫生投入。财政投入资金首先要满足国家、省里要求达标的项目,弥补“短板”。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要用于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方面。同时要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今年医改进入到深水区、关键时期,国家、省上还要对医改前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计,所以,要求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自查,是否有医改资金拨付不到位、滞留、挪用、挤占等现象,特别要在村卫生室建设奖补资金、村医补助、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重大卫生项目资金、实行药品“三统一”有关补助等方面进行细致严格的清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决不能在国家、省上审计检查的时候出现任何问题。上级进行审计检查,一定要抓一些反面典型,如果哪个部门、单位出现问题,除了上级批评处理之外,市上还要从严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政策宣讲,及时解疑释惑,使医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一方面,让群众了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的方向、工作重点和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使群众认识到解决深层次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引导全社会形成合理预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改革动态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看到我们推动医改的实际行动,增强对改革的信心,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让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

五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医改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医改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医改队伍建设,加大队伍培养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造就一支懂业务、熟情况、肯钻研、会指导、善协调的专业力量,保障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要广泛听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积极参与医改工作,更多的为医改工作出谋划策。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公立医院新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以药补医机制得到根本改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医疗费用得到合理控制;市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调动,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1.破解“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市域药品总控目录,市域总控药品目录由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包括省增补药品目录)、医保甲乙类药品目录以及其他必需药品组成,并合理确定各类药品目录比例。试点医院严格使用市域总控药品。年度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药品)和中药饮片使用金额不得少于药品总金额的25%,非医保目录药品使用金额控制在药品总金额的15%以内。中药饮片处方的费用原则上不得高于上年度平均水平。公立医院因控制药费支出而减少的收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等途径解决。

2.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完善医疗服务收费结构。按照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以2010年药品差价为基础,根据药品实际招标价格下降幅度,财政补助、医保支付方式调整情况和医院内部适当消化的要求,适度调整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或增设药事服务费)、床位费等。价格调整方案由物价局会同卫生局提出,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级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后施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与医保、卫生、财政政策调整相同步。应同步调整的政策由医保、财政、卫生等部门另行制定。

3.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均按照由此而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因政策调整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现赤字的,由市财政给予保障。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本市医疗机构与外地医院之间的就诊报销比例,扩大差距,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同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总额控制下的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或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

(二)建立公立医院内部综合管理新模式

1.深化优质医疗服务管理。(1)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重点推进电话预约、网上预约、自助挂号预约,特别是社区预约和分时段预约,推进以预约诊疗为主要模式的双向转诊服务。到2013年底,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5%。(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积极开展门(急)诊流程再造,医疗环境重置,减少就诊流程和环节,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依靠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各项检查结果查询服务。(3)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合理配备医院护士数量。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病房实际床护比≥1:0.4。积极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努力创建“温馨病房”、“无陪护病房”“低陪护病房”,逐步实现8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目标。

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行为,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控制在35种、50种以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控制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内;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3.实施医疗费用控制策略。严格医疗费用控制管理,通过多种手段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结算制度改革,实行总额控制下的多种结算方式的应用;扩大临床路径试点范围和推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缩短住院床日;逐步增加国家基本药物在门诊和病区使用金额的比例;积极推行同级医疗或区域医疗联合体内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建立相关费用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

4.加强医疗技术行为管理。加大医院龙头学科和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力度,增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转诊率靠前的临床科室进行重点帮扶,逐步降低转诊率。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包括中医药技术在内的适宜技术的推广利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重点管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工作。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和处方点评等管理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5.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教育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设立医院病人服务中心,完善服务、投诉受理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坚决查处开大处方、滥用药物及过度检查等行为。

(三)推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新措施

1.完善院长负责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突出院长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利运行机制。制定落实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问责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2.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现状,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数。建立健全以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岗位和职级为基础、总额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资制度和以工作数量、工作成效、技术含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适当增加,提高临床一线医生和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规范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3.增强医院运行效率。推广医院精细化管理,积极落实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和使用权“四权分离”的机制,招标采购医院各种物资。切实加强医院运行成本控制,提高运行效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审内控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提高资产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

(四)发挥市级公立医院联动纽带新作用

1.加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结合我市“十二五”卫生规划,制订公立医院设置和发展规划,明确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通过规划和筹资手段加大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深化“五大中心”建设,继续探索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与大医院的对口协作。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上级医院的交流与协作,争取与更多的上级医院建立各种形式的对口协作关系。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姚讲课、技术指导。选派优秀年青医生以培训、进修等形式到上级医院深造。借助上级医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我市公立医院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

3.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大力推进市镇纵向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的人员、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公立医院通过合作、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建立市镇医院间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快完善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发挥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实施健康关爱工程,通过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跟踪随访、健康教育等活动,关心群众健康,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总体设计、突出重点、大胆创新、稳步推进的试点原则,切实加强对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协调和处理。市卫生局要在确定的医改方向和原则基础上,细化措施,突出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稳妥,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二)加强部门配合。市发展改革局(物价局)负责将市级公立医院的发展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市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工作,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执行、人事分配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卫生局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以出资人身份建立对公立医院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加强医院内部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制订出台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文件,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有效形成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确保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三)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卫生、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加大保障力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进一步体现政府职责,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合理安排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补助、绩效工资改革后退休人员增加的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等方面。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调节基金,基金来源以财政安排和卫生系统自筹等多渠道筹措,由市卫生局专项用于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性补亏。

四、工作安排

(一)改革试点范围

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梨洲医院。

(二)改革实施步骤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2012年1月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

1.2012年1月—6月底,前期准备阶段。通过调研,拟定方案,征求意见,与有关部门协调相关政策。完善综合改革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改革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

2.2012年7月—11月,实施推进阶段。启动实施,稳步推进。按照先易后难、急先缓后的原则,稳步实施和落实纳入改革的项目。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补偿机制 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09-03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指在特定的医疗体制环境中为保证公立医院正常开展业务活动的需求、保障公立医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及履行社会职责的再生产活动,对医院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所给予的制度性的补偿安排。公立医院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工资、福利费、社保费)、业务经费支出、设备购置和维修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研宣教支出等。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主要包括补偿渠道、补偿范围和补偿方式。采取不同的补偿机制所产生的激励约束作用进而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

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特别是我国的公立医院,同时具备公益性和经营性两大特点。我国的公立医院,绝大多数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一方面,作为公益性医疗机构,肩负着代表国家向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的任务,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大部分公立医院实行的是“差额补助”的财政政策。但是由于财政补助的份额大大低于维持医院正常经营所需的经费,因此,医院要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需要通过医疗服务或其他经管活动获得必需的资金,所以公立医院同时又具备经营性的特点。公立医院的上述特点也决定了与其相对应的补偿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经过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医改已逐步进入深水区,医院的补偿方式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公立医院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与之相对应,医院财务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抓住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所带来的机遇,认真分析、充分运用财务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从而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保障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一、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现状与变革

1.我国目前公立医院的主要补偿渠道。在当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下,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财政税收补偿。由财政部门根据各个医院的隶属关系、规模、医院的专科特点以及国家医疗服务政策安排,分别按照不同的财政补助标准对医院进行补偿,同时对公立医院进行税收减免。二是建立各种专项基金,依据相应的政策安排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偿,如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医疗卫生基金、卫生发展调节基金、重点专科建设基金、重点学科建设补助、尖端医疗技术研发补助、卫生发展调节基金、农村卫生基金、扶贫卫生基金等以及社会团体组织建立的医疗卫生方面的基金项目。三是由省(区)根据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规范以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医疗收费标准,并依照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医疗服务收费的方式进行补偿。

2.国际上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主要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有以下两种主要模式:即国民卫生体制下的以政府财政补偿为主的补偿模式以及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混合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投入和医疗保险筹资的混合补偿模式。各国公立医院的补偿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政府财政补偿。即政府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补偿。(2)市场加保险的补偿方式。在这种补偿方式下,由政府会同医院协会、医疗保险等部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医院按服务项目价格或病种价格收费,根据不同的保险协议或医疗合同采取预付制或后付制支付方式;由患者个人、保险公司按相应比例进行支付。(3)药品收入或药事服务收费的补偿方式。药品加成收入或药事服务收费一般占医院收10%~20%的比例。(4)社会捐赠。作为一种辅助的补偿方式,来自教会、慈善机构、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也是公立医院补偿来源的一部分。

3.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政策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己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也形成了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使人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得到较大的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新问题,出现了新形势下“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对公立医院现有的补偿机制加以重构,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要求。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应在保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即财政补助应是公立医院补偿的主要来源,以保障公立医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前最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保体系,采取以预付制为主的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补偿,从而建立起规范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医院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补偿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2012年8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试点城市以破除“以药补医”的传统的补偿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完善与深化。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更进一步提出,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以补偿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上文件中多次提到关于补偿机制改革的要求,显示出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把补偿机制的改革作为一个攻坚目标之一。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向前推进,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必须随之发展。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医院功能的升级的总体改革目标相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牢牢把握医院经济的宏观走势,充分完善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更好地维护医院经济安全。补偿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充分适应种种利益相互碰撞、相互博弈的现实,把适应市场、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当成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点推动要素。

1.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医疗体制尚不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与之相对应是,我国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薄弱之处。

(1)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和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过去,由于公立医院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运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受限于医药卫生体制、国家财政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惰性,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公立医院是具有一定社会福利性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享受政府财政的相关补助,加之公立医院在市场份额方面的天然的优势,所以,许多公立医院只等着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的压力与动力不足,财务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2)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在公立医院中,由于整体人才的建设是以医疗、护理部门为主,财务部门一般被视为辅助科室的角色。医院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来源要求不高,对其素质要求较低,因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相比其他行业来说较低。在医院内,财务管理人员不像医务人员那样,有较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医院财会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应用水平较低。以上因素导致医院的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大多仅限于事后记账,而不是事前管理、事后分析,很难提取出有价值的医院财务活动信息并运用到医院的经营决策中。因此,面对新的财务管理环境,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下大功夫,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3)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科学。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转型和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公立医院之间互相攀比床位数、门诊量和年收入的增长,增加收入成了医院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许多医院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却不能同时注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不注重成本核算水平的提高。这将使医院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大大增加,长此以往,医院将给自身留下沉重的负担。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相差甚远,无法科学地开展有效的成本核算,导致医院的投资者、决策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经营信息和数据,从而也将影响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4)缺少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性财务分析与评价。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公立医院不重视财务管理数据的综合分析,财务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因循守旧,仍然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标准化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的传统技术层面,而缺少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事前事后的分析和控制。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缺少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的分析评价;偏重于货币性信息而对非货币性信息重视不够,只反映医院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不能准确反映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好坏,医院财务管理分析报告缺乏相关性,只注重表面的浮华,而不关注管理质量的高低,容易引起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的失误。

2.补偿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复杂性和深入性,补偿机制的改革必然会引起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变革。目前,对于公立医院补偿方式主要有财政补助、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费三个方面,实行医药分家或取消药品加成后,其补偿渠道将减少为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两个方面。与之相对应,随着社会保险的扩面与各种医保系统的完善,过去的患者直接结算的医疗收费模式也将变为以总额预付制为代表的由医保机构统一审核后进行结算的新的结算模式,这种新的医疗服务消耗的补偿流程,要求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如果管理不善,医院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补偿机制的改革同时要求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整个管理工作的重心和关注点,是关系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3.充分利用国家医院体制改革的驱动因素,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创新。随着现代医院理念的确立,医院财务管理战略也成了医院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以新的医疗体制的确立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标志的补偿机制的改革,要求医院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理清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经营成果的好坏。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性地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片面地追求医院盈利最大化和片面地追求医院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两种有失偏颇的观点,这是将医院的在经济层面上增强盈利水平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错误地对立起来,都有悖于医院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定位。随着医疗体制和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日渐显露,如在思想观念上、管理机制问题、人员素质等方面,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将不断暴露出来。

随着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疗在财务管理方面将面临复杂的局面,新财务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将遵循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科学调整医院的收支分类结构,同时随着医药分开改革进程的推进,药品加成对医院消耗的补偿作用将进一步弱化;另外,作为补偿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及新农合的全面覆盖及其结算方式的改革等,都对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在更新理财观念、实施全过程财务管理、强化全成本核算、加强医院资金的管理以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近年来,各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财经部门的硬件设施)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必须在高素质的人的操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公立医院过去长期在旧的体制下运转,真正投入到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营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部分公立医院中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依然存在,从而造成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同时,公立医院的主要领导的大多是医疗业务出身,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以价值管理为中心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这样容易引起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造成医院资源的浪费。由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繁杂,与之相对应,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由于医院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培养,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要求与培养投入不够,这就使得一些医院缺乏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人员素质与医院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就造成了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从表面的信息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不能做到及早发现与规避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不利于医院整体竞争水平的提高。目前补偿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以由此带来的外部制约因素将大大增加,比如,医保与新农合结算制度的改革、单病种费用的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的推广等等,所带来的医疗收入管理问题,都没有完整的经验来套用,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结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实际进行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3)探索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医院财务管理活动是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医院所有的发展规划、经营决策都必须以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这些财务管理信息包括精准的财务管理数据、可靠的财务分析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财务预测。同时要保护医院经营成果的安全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也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功能与评价功能。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坚持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才能保证医院的发展能够适应不断推进的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的要求,保证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参与职能和控制职能。补偿机制的改革也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反映了医院整体管理工作质量,是衡量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低的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部门理财观念的更新是医院在新的医疗市场环境中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要结合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将理财的观念融合到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其次,结合电算化水平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要由传统的单一的“算账、报账”向“管理”转移;同时,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结束独立、封闭的工作状态,逐步融入医院的整体管理活动中去,以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增收节支、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是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队伍建设,保障医院资金安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措施,认真落实业务工作检查制度,使组织和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的考核,对素质较高、成绩突出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大胆任用;同时对工作平庸、素质较低,要及时撤换或培训。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更多的财务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充分因应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和国家各项医疗制度改革的架构,建立新时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我国的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等医保制度自建立至今,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同时,与公立医院相关的各项改革也在不断地推出。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在不断的适应过程中逐步完善。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既要严格遵循现有的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财经理论,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国家医疗收费制度改革、各医保机构推出的新的结算方式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都会对医院管理的改革特别是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单病种收费制度改革、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推广、医保结算的严格控制等等,都需要医院从自身建设出发进行适应性的内部管理模式重建。作为财务部门,则要从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的便利,构建医院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同时,要在全医院范围内实施全成本核算,从以往的以奖金核算为导向的核算模式转向医院各个层级、全病种、全项目的全方位的核算模式,从而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支撑。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提高与完善也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为了适应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所形成的新的经济环境,医院管理者应当学习企业管理中成熟的经验,把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领导原则,按照现代医院的管理理念,促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由“会计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转变,让全体医院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员重视财务管理的新的理财观念,共同努力,实现医院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以科学的手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从而使医院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平.医院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6~7合刊)

[2] 陈瑶,代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1,15(7):16-19

[3] 李晓平,余艳红,许崇伟.大型公立医院如何适应新医改下的医保改革[J].中国卫生经济,2011(11):63-6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03-17

[5] 高一红.台湾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3(4):42-4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Z].2013.7.18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5篇

马晓伟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一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马晓伟强调,要充分发挥试点城市的改革排头兵作用,深刻认识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形势,全面把握“十二五”期间改革任务,推动改革不断拓展和深化。一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对“十二五”医改的总体要求。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抓住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实行“三轮驱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和风险还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强大病保障,利用好基本医保资金解决群众看大病贵的问题,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大病诊治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好大病的服务保障工作。二要深刻认识医改新形势下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促进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化发展为抓手,解决城乡、地区和区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协调发展,解决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改革与发展任务,解决医保、医疗和医药三方面改革发展均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三要正确理解试点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试点城市是政策创新的排头兵、改革成效的观察哨、改革拓展的联络员,在未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马晓伟指出,2012年是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的第一年,改革的拓展和深化要在三个层面予以实现:一是按照《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落实好县级医院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加大试点城市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的力度。要以“四个分开”为核心,转换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要理顺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要充分发挥医保作用,控制医药费用。三是在全国面上进一步开展便民惠民工作,组织好公立医院的大病保障工作,让群众得实惠。

马晓伟要求,各地要抓住机遇,把握重点,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通知精神为统领,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通过县医院、县中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改革试点,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县情,稳步推进;坚持创新,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医务人员受鼓舞,监督人员易掌握,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公立医院的药物制度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结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做好基本药物应急储备。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医院规范药房建设。2012年,县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二)改革公立医院的收入管理模式

县医院、县中医院2012年对收入核算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药品和其他收入、全部上缴县财政专户。县卫生局、县财政局根据医院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及时考核,县财政局依据考核意见及时拨付相关资金款项。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专户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县医院、县中医院发展中的历史债务由省和县级财政3年内逐步还清。

(三)改革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

1、科学确定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县医院、县中医院服务能力,合理确定编制基数。县医院按580张床位核定编制986人(1:1.7),县中医院按250张床位核定编制325人(1:1.3)。

2、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县医院、县中医院认真做好经费测算,并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县医院、县中医院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收支、专户管理、及时拨付、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根据医院的房屋设备数量和种类、职工人数及人员结构、历年服务数量和社会平均收费水平等因素核定医院的合理收入,测算核定县医院、县中医院应该达到的收入规模和支出水平。

(四)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由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发改局、人大代表、试点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实行院长聘任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按程序选择、考核、提名,由理事会履行聘任手续。逐步建立以理事会为决策部门、以医院运营组织为执行部门,以行政监督、职工监督、社会监督为主要监督手段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五)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医疗质量、工作绩效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县卫生局要对县医院、县中医院进行目标考核,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人事、财政、卫生部门依据县医院、县中医院2011年度津贴补贴的实际发放水平、自有资金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以及改革性补贴所需资金和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下达各医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扣除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后,其余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保证县医院、县中医院在核定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增加不低于10%的财政投入用于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内部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按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行分配。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六)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科学设岗,定编定岗不定人,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人用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

2、完善医院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医务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要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保证职工改革后的收入不低于改革前,确保医务人员的待遇稳中有增。

3、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行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按照医院财务有关规定,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4、加强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在县级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医护人员和奖励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县域内学科带头人,加强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病理等卫生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县医院、县中医院每年选送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市较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整体医疗卫生能力和医疗水平。

(七)推行付费机制改革

1、对医疗保险付费机制实行预付制(包括门诊、住院),即: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公立医院保险患者上年度平均月报销金额,提前一个月拨付给医院,作为医院的报销周转资金。次月结算,年底决算。

2、科学合理测算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机制并执行预付制度。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超支部分医疗保险机构不予承担,结余部分留给医疗机构作为(单病种)平衡备用金。

四、时间、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县政府、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提高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统一思想。

2、县医院、县中医院对本院基础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依据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形成本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3、召开全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学习贯彻全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和相关政策,并按步骤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1、县医院、县中医院于2011年12月底前分别成立由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发改局、人大代表、试点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理事会。

2、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对现在药品调查摸底,核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全省规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并按全省药品统一采购、配送的要求,储备好基本药物。同时按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从2012年2月1日起,首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率销售。

3、县医院、县中医院自2012年2月1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院医疗、药品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4、县医院、县中医院每月向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帮助解决试点医院改革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5、2012年7月中旬由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积极稳步推进下一步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

2、完善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思路与政策,初步形成我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

3、县委、县政府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编办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县民政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副局长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县物价局局长

县卫生局纪委书记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发改局局长、人社局局长、财政局局长担任。

2、成立县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卫生局副局长、县医院党委书记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卫生局纪检书记

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卫生局党办主任

卫生局人事科长

卫生局医政科长

卫生局医改办主任

卫生局审计科长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医改办,主任由医改办主任担任。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在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编办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政策制定、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府资金支持

县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助政策。2011年,省财政将给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补助500万元,用于试点医院的启动资金。2012年,省级财政将给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补助2000万元,用于试点医院的启动资金。县级财政要按1:1比例配套投入,用于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三)积极宣传引导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7篇

基本原则

《指导意见》提出,试点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中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要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目标任务

《指导意见》明确,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要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步骤内容

根据安排,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从今年开始推进,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九项主要内容:

一、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三、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四、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五、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六、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

七、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

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九、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指导意见》最后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各地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8篇

据洛阳市卫生局副局长廖明早介绍,改制于2011年1月启动,目前,洛阳市中心医院、洛轴医院、商业职工医院等六家医院改制基本完成,其余八家医院的改制工作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从其制度安排来看,洛阳市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试图解决部分医院债权债务不清、土地归属不明、用人及分配机制僵化等问题,以实现产权归属明晰,调动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此轮公立医院改革中,虽然产权制度改革被公认是重要方向,但由于医院人员身份置换和安置难等诸多问题,各地在实践中大多会主动避开这一“雷区”。洛阳医院改制方案的起草、施行亦一直低调进行,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来自中央相关部门和医院方面的压力。

以医院职工集体持股为主要特征的洛阳公立医院改制,由于其主要落脚点在于盘活存量资源,故而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增量改革方面进步有限,因此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种过渡阶段,更深层的产权改革仍未破题。

职工集体持股

“我们改制以后的医院不叫公立(医院),也不叫私立(医院),叫新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股份制医院。”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下称洛阳六院)副院长耿晓仲如是介绍。

洛阳六院即原洛阳市洛轴医院,创建于1954年5月,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洛轴集团破产后的2008年底2009年初,该院正式被移交给洛阳市政府,由洛阳市卫生局管理。

洛阳六院和另外两家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洛阳市商业职工医院被列为第一批改制对象。2011年4月洛阳六院启动改制,半年后完成。

按照《洛阳市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改制工作实施方案》(洛政2010123号)规定,各改制医院可以在两种模式中自行选择。

一种为“国有资产整体出让、职工集体持股”模式。即通过资产评估、职工身份置换补偿、募集股份等程序,国有资产退出,其转让收益在经过必要扣除后,转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金账户。

另一种为“保留存量、引进增量、增资扩股”模式。也就是引入社会资本,将公立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拟改制的医院资产经审计评估和登记备案后,作为市政府资产入股,政府股权原则上不得低于34%。社会资本则以现金形式入股,可以参股或控股。

在已完成改制的六家医院中,除洛阳市中心医院(市政府持股10%,职工持股90%)外,其余五家均选择了“职工集体持股”模式,后续改制医院亦多采取此种模式,社会资本未能如愿进入。

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洛阳三院)院长李树龙看来,采取职工集体持股模式是为稳妥起见,医院如需要融资的话,可以再考虑引进社会资本。

洛阳三院前身为洛阳铁路中心医院,是一家以眼科、心血管内科为重点的综合性三级医院。2005年铁路系统主辅分离改革时,该院移交洛阳市政府。

李树龙透露,目前,洛阳三院已进入产权交易阶段,在全院具备入股资格的780余人中,已有670余人完成股份认购,总认购金额接近医院净资产。以2011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第三人民医院总资产为1.5亿元,负债9959.63万元,净资产5059.61万元,其中包含土地使用权2297.30万元。

而在规模较小的洛阳六院,入股金额为1600余万元,其中普通职工入股800万元,管理层为800多万元,略高于前者,从而实现了管理层控股,这亦是各医院的普遍做法。

“按照洛阳市医院改制要求,管理层要控股,我们医院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持股比例是51∶49。”耿晓仲说。

据了解,洛阳的此种制度安排,主要吸取此前国有企业改制的教训,即员工集体持股后出现股权过于分散,导致表决权分散,进而造成决策困难,以避免不利于公司治理的情况出现。

改制缘起

和其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不同,洛阳市区医疗资源丰富,公立医院数量多、规模小,总体而言医疗资源“供大于求”。此次改制出发点为改变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状况,缓解政府投入压力。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各县划属洛阳市。但此次区划调整,并未将原有和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致使洛阳市的医院“都是双份的”,例如该市拥有两个中医院、两个精神卫生医院等。

同时,洛阳市是建国后兴起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七项建在洛阳,大型企业举办的医院较多,在国家推行主辅分离改革后,有11家企业医院被移交市政府管理。

以上因素造成了洛阳市区公立医院数量偏多、规模不大、分布过于集中。据统计,洛阳市区人口将近170万人,拥有医院多达80家,其中公立医院达43家,除4家省直医院和3家部队医院外,市、区两级公立医院为36家,如再加上已有的37家民营医院,平均下来每家医院可覆盖的市区人口仅为2万人左右,这使得部分医院陷入生存窘境。

2010年,成为16个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洛阳,原打算只展开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补偿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探索。但当年7月,原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调任洛阳市委书记后,改革方向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毛主政许昌时就曾力推当地的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其改革思路在洛阳得到延续。2010年底,洛阳出台《洛阳市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改制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洛阳市自上而下的产权制度改革序幕。

依循“靓女先嫁”策略,洛阳市中心医院被列为第一个改制对象,令包括该院院长李亚伟在内的一些医院职工甚为震惊。洛阳市中心医院系三级甲等医院,属优质医疗资源,原本自认为最不可能被改制。

按照洛阳市的改制安排,除了继续由政府举办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一中医院、市第二中医院4家医院外,其余14家市属公立医院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改制待深化

对于一些普通市民在改制后“医生的刀磨得更快”,看病会更贵的担心,洛阳市卫生部门官员表示,改制后医院坚持国有资产收益不变现、职工持股收益不分红、医院非营利性质不改变,确保改制医院仍保持公益性。

就洛阳六院而言,其经营状况一直不佳,由于竞争激烈,多年来该院床位使用率仅为50%左右,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改制后,该院采取一系列优惠手段,争取扩大影响,赢得市场。

“以前CT检查每人每次220元,现在是110元;彩超检查过去是70元,现在是35元。过去CT、彩超检查每天能做30人,现在都能达到100人,人数增加了两倍,但是收入只增加了50%。”洛阳六院副院长耿晓仲认为,该院改制后的公益性只会强化,不会削弱。

在耿晓仲看来,改制后,医院发生了不少变化,医院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制以来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医院经营状况与职工切身利益挂钩。

其他多家改制医院亦表达出类似的感受,多位医院方人士认为,管理方式灵活性、经营自主性、员工积极性提高将是产权改制带来的最大好处。

但此次产权改革也非一片褒扬之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洛阳改制带来的冲击超乎预料,来自卫生主管部门和基层员工的不理解一度让洛阳市承受了巨大压力。个别部委曾公开批评洛阳的做法。批评者认为,资产评估时未计入医院无形资产,属于贱卖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医院职工甚至为此上访。

观察人士认为,由于洛阳市的改制目前仅限于现有医疗资源的存量改革,引进社会资本进入的增量改革尚未实质触及。同时,职工集体持股模式下的股东分红、股份退出、政府投入安排及附带的身份歧视等一系列问题仍待解决。

洛阳的公立医院改制并未改变医院的非营利性质,这意味着持股者不可能得到分红,虽然医院利润分配时可以兼顾到绩效,体现不同岗位的薪酬差别,但难以兼顾股份多寡带来的收益差别。曾有改制医院试图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加以突破,比如成立设备租赁公司、医药公司,通过业务交易转移医院利润,但这一做法严格来说并不合规。

另外,对于职工退股的安排,尚无制度可循。一家医院规定,员工离岗后四年内必须退股,具体退股时间由员工自己决定,按照退出前一年医院资产增值情况给予补偿。另一家医院拟在职工退股时,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补偿。职工希望能将这些承诺写入改制文件中,但由于不得分红的规定,最终并未实现。

虽然各家改制医院成立了类似公司董事会的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将按照《公司法》产生。但出于稳定的考虑,改制后医院管理层大多被维持现状。一位专门负责改制工作的副院长说,“如何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让职工感觉到是自己推荐的人在管理,这是下一步的难点。”

此外,改制后的医院虽仍被定性为公有制形式一种,但在卫生项目安排、重点专科评审等环节,往往会被视为“另类”,改制医院普遍担心遭遇身份歧视。

过渡与进退

各家改制医院的另一个担心是,改制后能否享受国家公立医院直补政策,他们呼吁政府不减少投入,并仍可享受政府贴息贷款。

洛阳市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以编制床位费名义划拨。洛阳市每年对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给予每张编制床位4000元的补贴,各医院编制床位数于上世纪80年代核定。

就此问题,2011年6月16日,洛阳市对医院改制后床位补贴加以明确,即医院改制后继续享受床位补贴,前三年不减少原财政供给,第四年供给原财政拨款额的50%,第五年供给原财政拨款额的30%,第六年取消财政供给。

而此种规定,也加深了人们对于政府“甩包袱”的看法。

2012年,洛阳市级公共财政收入计划66.5亿元,其中医疗卫生支出4.1亿元,医疗卫生投入比例已属可观。尽管如此,洛阳市公立医院数量多的现状,造成政府卫生投入只能 “像撒胡椒面”,都有投入,但是都不多。

应该看到,洛阳医院改制固有政府减轻财政压力的考虑,但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杜乐勋认为,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医疗机构资源重组,进而实现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先决条件;也是改变医院效率低下、成本不合理上升的唯一途径。

目前,中国90%的医院为公立医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按照新医改方案思路,未来政府将从一部分公立医院中退出,一部分公立医院将改制为民营医院。就此而言,洛阳市的职工集体持股模式,被业内人士视为一种过渡阶段,其最终会走向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的增量改革。

北京天健华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立伟表示,全员持股的医院发展数年后,多数有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二次改制”的愿望。

田立伟所在的医院目前专注于石化系统企业医院的收购与经营,在他来看,第一次改制的前三四年,医院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不久就发现股权分散造成的问题,面临“二次改制”。

据了解,洛阳公立医院改制时,部分医药央企、民营医药流通龙头企业、投资公司等机构纷纷派员前往洛阳,接触多家医院院长,表达参股或控股意向,甚至有央企提出不在意能否分红问题,但均遭婉拒。

目前,产权制度改革由于涉及人员身份置换和安置、政府退出等诸多难题,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未明朗情况下,国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鲜有涉及。

江苏宿迁的产权制度改革是为数不多的探路者。在前任市委书记仇和主政下,宿迁市采取了公开拍卖、价高者得的方式,将全市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

与宿迁不同的是,洛阳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方式,例如自愿决定是否入股,内部协商不同职级人员的入股数额和占股比例。这让改制推进更为顺畅,亦是决策者的良苦用心,但是也为改革反复埋下了“伏笔”。

仍需看到的是,为了平稳推进改革,洛阳市医院改制留下诸多“尾巴”,例如为吸引人才,改制医院人事关系处理上仍然执行原先规定,即硕士以上学历医务人员入职时仍可拥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享受相关待遇;在医院管理层任命上,如何保障股东权益,亦需研究。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9篇

扩大医保覆盖面,75%费用可报销

2012年,全省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60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在此基础上,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按照计划,2012年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要达到75%,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力争分别达到70%和75%左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提高封顶线,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全省将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60%。

将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

2012年,福建省将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方式,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省9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药品加成率要降至8%~10%。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增加政府投入等多种途径解决。

此外,医药价格也将调整,福建省计划适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压缩中间环节和费用,着力降低虚高价格。

到卫生所看病,自付诊疗费将大降

2012年医改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根据规定,福建省各设区市2012年要完成30%左右的村卫生所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而今后,农民到基层村卫生所看病,不仅药品可享受到最优惠的价格,而且一般诊疗费(省定为9元/人次标准)将由医保基金补偿大部分,个人只需支付1.5元/人次。

2012年福建省还将加快推行预约诊疗制度,抓紧建立和推广全省公立医院统一预约诊疗管理服务平台,确保年内完成在全省41家三级以上公立医院和1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广12320预约诊疗服务热线的为民办实事任务,实现预约诊疗服务“一号通”。

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落实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方便群众就医。

鼓励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

福建省将落实医学毕业生学费代偿制,计划为50个县的乡镇卫生院选派和公开招聘400名特岗医师;安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农村医学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分别为230人、1400人。

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四地将实行医师多点执业,鼓励支持公立医院医师到民营、外资医院执业。

9个县级公立医院成改革试点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2012年将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方式,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全省9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药品加成率要降至8%~10%。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增加政府投入等多种途径解决。

计划适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县级公立医院通过网上集中采购药品等方式,着力降低虚高价格。县级公立医院还将同步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

福建省2012年将推进多元化办医,加强妇幼、儿童、精神、康复等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城市新拓展区域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力争2012年底增加床位8500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增加床位7000张。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财务预算,机构改革

前言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并且对于医院的财务处理,员工利润的薪酬设计分配,医院医疗资源的配置都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公立医院财务行为的管理是指公立医院在资金的使用上适应医疗市场环境的同时保证医疗资金的合理安排,并且保持公立医院的收支盈余。公立医院为适应新改,努力调节财政管理的机制,保证医院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有秩序的进行。公立医院作为公办型经营性行业,财务管理在各方面都应该起到标榜作用,尤其应在医院的财务管理监督上应更加系统和全面。

1.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个制度,两个方针,两个关系。即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的方针和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调节关系,力求做到这项基本原则,保持医院的公益性。目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宽融资渠道[雨林木风1]降低运营成本,保证合理收益”非常合理,一直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也要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提高医院领导管理意识,积极推行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有力保障。医院总会计师的设立是在转变公立医院机构运行机制,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价格调整、社会保障、财政补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情况下,应医院经济运行环境变化和患者对医院的双重要求产生的。

1.1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

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针。要想做好医院预算管理,首先应注意要成立以院长为主力、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其次、各科室主任为主要动力的预算管理领导团队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的体系,然后根据上年度实际情况,考虑市场变化的客观因素,重点结合本年度经营的整体工作安排,在保证全院工作正常运转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的前提下,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原则来制定本年度预算,即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1.2提高医院领导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医院领导的管理意识,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从思想上认识财务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公立医院领导应更加注重对医院财务的重视程度,全方位的更新财务管理观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立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强化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职能,规范财务会记的工作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医院管理人才的能力也今非昔比,医院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更加严格,从而推动财务管理的理念越发先进,资金运转的效率也不断提高。

2.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主要误区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存在误区,关键是违背了公立医院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只追求公立医院的经济利益,片面的认为医院在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必要贡献的同时也要保证医院的利益,并追求着医院利益最大化。 二是一味追求社会效益,片面的认为公立医院是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利用有限经济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产品。上述两种观点都太客观,没有正确的处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

2.2公立医院资本结构不够合理

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进行全面的可行性投资分析,就胡乱经营,长此以往,造成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公立医院收入的主要经济收来源为医疗服务收费收入、财政补收入和药品加成(公立医院改革正在取缔)。而且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也比较少,财政补收入仅仅只能够维持离退休员工的生活费,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转也只能靠医疗服务收费收入和药品加成部分来维持。

2.3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认识不够

从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对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够重视 ,表现为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够高 ,周转的资金占用过多 ,而且缺乏长期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 缺少投入产出的评估 ,缺乏可行性投资分析报告,导致投资的盲目性 ,造成资金回笼慢 ,投资回报率低 ,甚至造成亏损的被动局面。

总结。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虽一直以来都很受医院的重视,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妨碍着公立医院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合理调控,也同时影响着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必须吸纳先进的财务管理概念,确立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争取把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臧书会.浅谈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与核算[D]山东大学,2012,09,25(22).

[2]张建.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迎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国医院杂志,2009(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2010,12,15(36) :20-21.

上一篇:空乘工作安排范文 下一篇:运营工作安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