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0:32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1

开展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宣传引导工作;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机制等方式来开展。

总之,对国有企业来讲,把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工作开展好,能有力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与合法,能确实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内部 财务 监督

国有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是为了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保证经营活动合法,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控制财务风险等目的在国有企业内部开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内部财务监督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只要有竞争,就必然追求经济效益,也就离不开财务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来讲,合理地加强财务监督,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合理与规范,加快企业发展,提高竞争能力,使企业经营更加规范有序,并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进行财务监督,可以促进企业合法经营;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

1.对企业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

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由各级财政部门设立国有企业会计管理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办法,对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财务人员、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在财务人员管理方面,对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实行委派制,其他会计人员由企业根据法律的规定,按照会计人员的聘用程序进行招聘,并报呈同级国有企业会计管理办公室批准后聘用;二是将企业财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等从企业分离出来,由各级国有企业会计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只有把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关系与任职企业分离,才能让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甩开包袱,敢于进行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才能有效发挥企业财务人员内部监督的作用。

2.加强企业财务监督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关键还是在人。只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才能保证内部财务监督的质量。财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监督责任,才能有效地进行内部财务监督。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定期地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调动财务人员内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自觉的财务监督习惯。财务部门是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水平,保障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促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宣传引导工作

企业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内部财务监督的宣传引导,让企业干部职工了解内部财务监督的必要性,掌握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知法、守法、依法经营。企业的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带动干部职工自觉维护内部财务监督。要将内部财务监督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去,形成企业全员进行内部监督的局面。

通过宣传,使企业的干部职工认识到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是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可以防止违法腐败现象的产生,而不是来难为任何人或针对任何人。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会影响到企业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是为了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合法的进行,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失,也是在保护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取得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和支持。

4.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通过健全的财务监管制度进行约束。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合理、严密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使财务人员和干部职工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按章办事,避免人为原因影响财务管理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单位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财务部门是法定的财务监督主体,要通过实行委派财务负责人和委派稽查特派员、财务总监等形式,确保企业财务部门能确实起到财务监督作用。企业财务部门要在其它业务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出完备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管流程,财务核算和内部财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财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而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如能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内部监督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结合起来,将内部财务监督融合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就能够保障企业财务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提高内部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做到财务收支有预算、生产消耗有定额,经营发展有规划,形成扎实有效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使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发挥作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要强化企业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重大的财务活动和较大数额的资金支出要通过企业党政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确定。四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的民主监督决策制度,实行企业内部财务公开,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向职工公布,接受职工的监督检查监督。坚持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监督手段和监督制度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原则。在监督的方式上,由对事后的审查监管变为事前的日常性检查,找准监督环节,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层次,明确监督的责任;在监督的方法上,要实行财务监督与非财务监督,以财务监督为主非财务监督为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有利于会计的监督工作更加完善,从而达到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的目的,促使企业在张驰有序的法制环境内健康发展,使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的步伐迈得更大、质量也会更高。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2

关键词:医院会计 职能 方法

如今,随着我国医改方案不断改革与完善,医院服务环境不断变化,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会计监督,对提高医院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医院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树立法制意识

发挥会计监督这一职能,也是需要法律法规来引导并规范的。但目前,医院会计工作中屡有发生违规操作的状况,这就需要法律法规来引导并规范。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损害了《会计法》还严重影响一些遵纪守法的会计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以《会计法》为中心,要实现人人懂法、知法、遵法、守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财务主管及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会计监督,认真落实法规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性。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依法办事,奉公执法,按规执法,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并熟悉运用《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会计工作是监督医院经济活动,也就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与真实,也为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提供了依据。树立会计人员的荣誉感,实现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不同,也会导致会计监督的好坏,所以要对会计人员采取不同继续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和法律法规并提高会计监督水平,来更准确的判断医院经济活动的合理与否。

加强法制建设需要健全的法制法规来保障。同样的,会计监督也需要法制法规来规范、引导。依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会计的职责与权利。会计工作中如出现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会严重影响会计监督的发挥。

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合法进行医院经济活动。会计工作是财务收支的最后一关,只有通过依法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之后,才可以得到认可并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会计监督职能起到“验收把关”的作用,一旦财务中有任何的问题,都会立即得到有效的纠正并制止,从而保证医院活动经济的合法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近几年来,失真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严重,这会导致经济秩序混乱。所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就是加强会计监督。

医院不断地创新改革并迅速发展的要求就是会计监督。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医院的经济活动有着较高的专业性与相关性,及时的发现并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有效避免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医院会计监督职能逐步由基本的核算转向更深层次的管理职能转变。医院必须在实行有效的监督下进行所有的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这既保证了有序的工作也加强了基础工作。医院会计监督是医院的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客观公正、诚实守信。

三、会计监督的意义

会计监督带动医院的迅速发展。我国随着实行全面医保和全面覆盖医疗改革,医院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经济活动具备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医院的固定资产总值与收支均超亿元,相关信息也容易产生偏差。医院的经济活动由医院会计监督进行全程及准确的监督。

提升会计监督职能的力度。目前看来,医院对会计监督依然存在工作力度和作用认识不够的问题,有些医院领导还存在指示会计人员作弊的行为,不健全的财务的规章制度,会计人员的责任道德意识缺失,这都会导致会计监督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只有提升会计监督职能的力度,才有助于在医疗不断变化中提升医院经济效益,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水平。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资产管理。t院的主要负责人是医院经营中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如果产权代表,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医院管理者只支配国家财产,却不承担造成的财产损失,这便不能实现相互制约,也就分离了执行权与决策权。所以有效的会计监督是保证医院资产的合理运行。

医院要保证正确处理下属医院及下属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医院只有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才能正确规范资金的有序运行。

利于维护财经法的权威性。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必须遵照财经法规的基本准则与依据。财经经济活动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检查一切财务的收支。防范并制止一切违反财经法的行为,有效的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保护国家集体经济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个经济单位符合经营管理要求还要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建立完整的健全的财务制度,医院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制度;有计划地进行考核并确认、执行,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建立健全的医院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审计,所有参与经济的相关人员要相互分离、制约,明确财产期限、清查范围和组织程序。

准确定位会计监督。如会计监督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只会使监督软弱无力。对企业单位来说,由本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行使会计监督,保证经营活动符合政策和内部控制。

定期轮换关键岗位。严格控制每一位员工的任职时间,根据管理系统中岗位不同的重要程度。定期轮换关键岗位,重要的岗位可频繁一些,次要的岗位可频繁少一些。对此,会计人员的轮换制度可制定2-5年一次,会计人员要每季度坚持业绩考核、控制质量。在定期的轮换岗位中查出经济存在的问题,指出管理和制度的缺陷。

加强核算管理,提高财务水平。建立医院会计核算的体系,要根据医院的实际的会计核算、经营特点与管理规定与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应该加强成本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以成本核算、预算、控制和绩效考核。制定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核算考核体系,做到信息准确、核算标准。利用法律、市场、经济等一切手段,推进建设财务核算体系。对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价等行为要严格按会计法规,为经济造假者提供执法依据。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可加强自律,明确责任,分散财务风险,确保安全有效的资金运作。

参考文献:

[1]苏文.加强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6

[2]符皓.如何加强医院会计监督职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唐明祥.关于对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下,如何进行金融监管?在财政保经济增长的重任下,如何进行支出监管?在财政收入面临增幅放缓的趋势下,如何进行收入监管?

11月5日,《新理财》为此专访了财政部驻北京专员办监察专员、党组书记王光坤。淡定的表情,铿锵的语速,缜密的逻辑,这位学者型官员的话语带给我们一种特定的力量。

几盆绿植悄立在王光坤简洁的办公案旁,于冬天临近时节生机傲然。

全程动态监控模式

《新理财》:你和全办同志通过摸索,提出了“全程动态监控”的模式,运用于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收效明显。那么这一模式是如何创新而出的?

王光坤:这是落实部领导提出的完善专员办工作机制,做到“守土有责”的要求而探索出的一种工作模式。财政部赋予专员办收入监管、支出监管、会计监督和金融监管四个方面的监管职能,守土有责就是要把这四大职能履行好。就北京专员办而言,区位特点决定了我们既承担大量的监督检查任务,也承担着日常的监督管理型的业务。事项多、范围大、责任重,如果按照“点对点检查、事对事审核”的方式,根本做不到履行职能全面、监督管理到位、发挥作用有力。

我们通过对中央预算收入的监督、部门预算的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审核工作事前调查、事中审核和事后监督等实践活动,总结提炼和归纳出这一模式。所谓全程,就是对监管事项的整个运行过程和结果都要纳入监督的视野,了解其运行活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所谓动态,就是通过信息收集分析、典型案例剖析,了解事物运动过程各个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发出预警信号或采用处理措施促进监管事项规范运行。实行全程动态监管,必须通过对监管事项进行大量、充分的数据采集、数量统计、对比分析,对可疑的事项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通过对一个事项的检查,从个性中找到共性,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如:我们在对房地产企业执行税收政策情况分析时,发现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增幅很高,但纳税比率很低,甚至在某些月份同比有所下降,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对税务机关报送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检查,发现导致增长幅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收入确认不及时、人为调控税收、适用税率不合规等等,对此,我们及时建议有关方面加以整改纠正,实行全程动态监管的效果非常显著。实践证明,全程动态监控模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对监管事项实现全程、动态、规模、全貌监控的较好方法。基本方式是通过一个点,监控一条线,通过一个案例,规范一个行业。

支出监管六措

《新理财》:前几天,有高校刚请您做了《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督管理》的学术讲座,您认为支出监管该怎么监管?

王光坤:对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管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能任务,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多,分配质量和使用效果究竟如何,需要我们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价。就目前来讲,加强支出监管要做到5个方面:

第一,就财政部门监管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机制,使监督工作逐步渗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重点加强对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合规性、准确性、可行性的事前审核把关,要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对决算开展事后的审核监督。

第二,认真履行国库直接支付审核职能,强化对财政直接支付资金事前调查、事中审核、事后核查的全程监管力度。

第三,加大对财政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和案件移送制度,完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和通报,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

第四,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开展绩效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第五,提高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等支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方式方法,积极打造“透明”财政。

全程动态监控模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对监管事项实现全程、动态、规模、全貌监控的方法。基本方式是通过一个点,监控一条线,通过一个案例,规范一个行业。

收入监管三举

《新理财》:您从事财政工作多年,对于收入监管特别是非税监管,您有怎样的思考和举措?

王光坤:对于中央预算收入监管,我们重点是放在征收机关的征管质量、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以及与银行的定期对账等方面,应该说,这几年在这方面有很大成效,每年查处大量纳税人偷漏税、少数行业擅自变通税收政策等问题。同时,在中央预算收入监管方面,我们还充分发挥了联席会议制度的积极作用,定期召集地方财政、征收部门处际和局际间的联席会议,研究税收征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处理违规违纪现象。

对非税收入的监管,我们北京专员办承担了两大任务:

一个是非税收入的直接征收,对有直接征收任务的单位和部门,我们分两种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计划指标的,比如财政部每年给各个省下达的三峡基金,我们必须确保计划都得完成,做到应收尽收,尽量减少非税收入的欠缴现象;没有计划指标的非税收入,我们采取催缴入库、现场稽核、定期分析,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对发生的坐支、滞留、压库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纠正。

另一个就是纳入收入收缴改革的非税收入的事后监督。按照财政部的授权,我们有9项监督任务,对这9项监督任务,我们将制定监督操作管理办法,由此来对缴纳情况进行监督。首先,要求承担非税收入的部门定期向我们报送报表,了解其是否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的管理规定,是否做到依法征收、依法缴库。同时,通过报表分析,我们了解当期和上期的同比例变动数据变化情况,如有特大变动或异议的问题我们进行现场检查。其次,对这9项收入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包括收入收缴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好坏,是否符合国家收入收缴改革的规定。最后,检查征收的收入是否及时入库,有没有出现滞留、坐支、挪用等现象。同时,对受理经办银行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金融监管之新

《新理财》:作为西方经济学博士,您对世界经济研究颇深;在当前面对世界金融风暴的形势下,您认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完善中国富有成效的金融监管?

王光坤:从美国金融风暴来看,政府加强对金融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的迫切性越来越明显。财政部历来高度重视金融行业监管问题,为应对金融风暴的影响,专门研究了加强金融监管的举措。专员办加强金融监管的重点要放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实际上,金融风险最终是财政风险,

换句话说,也就是政府风险,就是国家的风险。

近期,我们专员办正对部分商业银行近几年银行呆账核销的合规性进行事后监督检查,看起来是合规性检查,实际上也是对银行资产风险的一种监督控制行为,所以,我们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全面关注银行资产质量,分析形成呆账坏账的原因。分析信贷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尤其是关注五级分类信贷资产的构成比重。同时,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关注银行信贷发放和资金回笼情况,认真分析资产质量,提出预警建议措施。

四种方式发力

《新理财》:实践中又该怎样开展这种侧重要点的新监管?

王光坤:北京专员办对金融行业的具体监管方式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继续执行前几年制定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召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驻京监管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营管部等单位,定期开会,相互交流金融行业的监管情况和监管动态,共同分析监管当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促进规范的措施。其实,这个会议和全程动态监管是相吻合的,实现监管资源共享。一个方面能够减少对企业监管的重复交叉,另一方面优势互补。

第二,银行方面定期要报送经营财务活动状况报表和其它规定必须报备的事项。通过分析,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第三,有选择的重点检查,如银行不良资产控制、财务收支的合规情况。发现问题,严格处理,促进规范。

第四,注重分析。对行业全面细致的分析反映,为财政部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北京市政府提供参考资料。

未来行进方向

《新理财》:您结合实践发表了《构建财政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改进完善专员办监督管理职能》、《专员办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等一系列论著:当前,您认为中国财政监督之路和专员办之为如何发展行进?

王光坤:部党组对财政监督工作和专员办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去年的财政会上提出要加快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融合,要做到“三个贯穿”,把监督管理工作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的大局,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专员办就是要落实三个贯穿,围绕财政中心,服务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做到守土有责。这可以说是专员工作发展方向。当然,与此相适应,专员办的职能设置、功能定位、分工布局、制度安排、机制建设等方面必须与公共财政体系相吻合。

落实三个贯穿,根本的目标是逐步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建设中,积极发挥监督工作不可缺少的作用。把监管工作逐步同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融合起来。并发挥好对财政法规制度执行监督有效作用,完善监管手段,强化专项检查。

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关注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等财政政策资金的监督方面。要把绩效监督作为监督的核心。监督项目立项是否科学、可行,将来的预期目标是否符合项目自身发展状况;评价项目实施的规范性:监督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监督近期效果,持续效应。绩效管理工作目前还不是“完美”,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从而进一步放大绩效管理效果。

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很重要或很迫切的是加快监督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施全程动态监控,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并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只有公开、透明,监督才有威慑力。

部党组对专员办的工作非常重视,对专员办的今后发展方向,我们信心很足。通过财政监督真正为财政管理服务的好,那么我们的作用就发挥的好,将来的发展方向就会更好。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4

摘要:现代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其职能定位,由单纯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走向全面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职能;核算;管理与监督从会计产生以来,理论上对会计职能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所谓监督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法规和计划进行,要求会计人员担负有行使一定行政监督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

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的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一点人们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予以认可。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如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值指数法、概率分析法等),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会计人员利用其反映、核算的职能为各方面提供其相关的经济信息,同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经济过程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在经济效益观念和宏观管理观念的共同驱动下,提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优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和效益。随着人们会计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职能是内在的,其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规范的会计行为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因为各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经营特点不同,其管理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在确保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同时,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出,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并自觉执行和积极运用这些制度、程序和方法,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充分发挥会计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应有作用。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其职能定位,由单纯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走向全面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职能;核算;管理与监督

从会计产生以来,理论上对会计职能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所谓监督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法规和计划进行,要求会计人员担负有行使一定行政监督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的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一点人们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予以认可。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如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值指数法、概率分析法等),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会计人员利用其反映、核算的职能为各方面提供其相关的经济信息,同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经济过程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在经济效益观念和宏观管理观念的共同驱动下,提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优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和效益。随着人们会计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职能是内在的,其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规范的会计行为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因为各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经营特点不同,其管理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在确保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同时,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出,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并自觉执行和积极运用这些制度、程序和方法,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充分发挥会计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应有作用。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6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关键词]会计 监督 职能

1 会计监督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行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其核心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

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社会会计监督,指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政府会计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全方位的会管理体系。

2 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2.1 合法性。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国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2 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2.3 综合性。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2.4 及时性。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不可比拟的。因为这些监督是滞后性监督,及时性比较差,发现问题比较迟缓。而会计监督信息反映快,发现问题早,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2.5 双重性。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3 对会计监督存在的误解

3.1 把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为一谈。建国后,我国长期没有审计机构,会计人员被赋予了监督的权责,兼代审计职能。1983年重建审计机构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对企业全面进行合法性审计,使得客观上仍是让会计发挥审计作用,以至于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混淆。而实际上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

3.2 把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入和分配进行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则是以价值信息为主要形式服务并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能。

4 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1 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4.2 实现会计职业管理社会化。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指会计人员从业前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已经作了明确规定,第四十条还对因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会计人员重申了处罚决定。由于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不具备条件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并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成绩、执业执行情况做出完整记录并定期进行考核。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7

【关键词】 财务负责人 委派制 思考

一、实施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必要性

1、使企业集团作为财产所有者能够有效监督下属企业生产经营

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委托关系中,由于两者获知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可能使经营者出于私利,违背财产出资人利益,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财产所有者如何选择监督者,如何能够快捷、低成本地获得有关经营者活动的信息、约束监督其行为,成为财产所有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下,财务负责人负责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掌握着企业经济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对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委派财务人员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可以客观公正地提供包含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

2、使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更为及时

经营管理者对外披露的信息具有滞后性特点,若集团等到报表披露时再采取措施往往已经造成损失。而委派财务负责人可以使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监督更为及时。首先,委派会计在审核经济业务的入账处理时,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费用以及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凭证、单据等。这样经营管理者的舞弊行为就无法掩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之中,同时还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财务委派人员可以随时就重大问题向集团公司汇报,便于集团公司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和措施,这样就保证了集团公司和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时沟通,预防重大失误产生。

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能发挥受到限制

集团企业下属子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都是由集团公司直接任命,代表集团公司行使管理权。公司赋予了子公司负责人经营权、人事权等权力,在被委派单位中,财务负责人受子公司负责人领导,很难去约束和监督子公司管理层的工作。同时,由于委派人员身份特殊,代表集团公司行使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职能,这无形中就把他们推到了子公司的对立面,使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容易陷入孤立被动的局面。对于子公司管理层和其领导下的会计系统来说,财务负责人属于外来人员,极易被架空,发生利益冲突时,被委派人员往往就难以及时掌握真实的经济活动信息,委派职能发挥受到限制。

2、存在委派财务负责人独立性缺失的风险

被委派人员既是集团委派下来的监督者,又是下属子公司财务部门的直接责任者,这种模式表明被委派人员同时又代表经营者。作为经营者,从理论上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当其个人利益与派入子公司经营者的某些利益相挂钩时,委派人员开展正常工作的同时要冒着牺牲个人利益的风险,影响了委派人员照章办事的工作态度,打击了其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3、财务负责人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虽然委派的财务负责人是优中选优,但客观上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能完全适应工作要求的不多。二是财务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虽然集团公司明确了财务负责人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但受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财务负责人对企业违规违纪等问题没有履行监督职责。三是财务负责人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4、不合理轮岗带来的弊端,影响委派制度生命力

委派办法一般规定,被委派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如果频繁轮岗,相对制约了下属公司财务管理的深度。全面、深刻地掌握一个公司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能刚熟悉一个公司任期就届满了,一个好的做法、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思路可能被中断,这不利于下属公司财务管理的纵向发展。而如果长期定岗在一个受派公司,缺乏应有的流动性,则不利于监督机制的发挥,容易缺失委派的独立性,所以,既要激励被委派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好的财务管理理念得到延续,又要规避监督失效的风险。如何选择合理的委派人任期期限,制定科学的轮岗制度,是应该考虑的。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的措施

1、从委派人员角度来完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

委派人员是委派制的主要执行者,从提高执行者自身能力入手,能有效促进委派制度的落实,同时作为被委派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体会、总结、完善,充分发挥出委派制的良好作用。

(1)提高委派人员的自身素质。只有双赢的制度才能长效实施,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也是如此。因此,财务负责人委派也应该是让受派公司受益的制度。在实践中,要让受派公司体会到委派的财务负责人既是公司保驾护航者又是公司领导的好参谋。这就对委派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作为专业人员,要具备担当起公司领导参谋的能力;其次,要有卓越的沟通能力,财务工作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要善于通过沟通将财务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正确处理和企业经营者的关系。委派人员应该以帮助经营者的角色出现,无条件为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不能带有“我来监督你”的对立立场。如果和经营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很可能分割经营者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利,这是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关系。

(3)依法履行职务,主动服务。作为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工作中难免要扮演“三夹板”的角色,两边得不到理解。面对复杂的处境,从矛盾中解脱,首先要依法履职,坚守原则底线;其次主动服务,多为公司着想;同时要有良好心理平衡能力。

2、从集团公司角度来完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

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是一种不断探索完善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实施委派制度,它产生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集团公司作为委派制度的制定者与推行者,不断完善、优化游戏规则责无旁贷,同时有责任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推动委派制的实施。

(1)培养学习型、复合型的财务人员队伍,为委派制打好基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的财务人员队伍是必要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既体现在品德、素养方面,又体现在处事能力方面,还体现在对新兴事物的认知和迅速运用方面,一支复合型的财务人员队伍应该有过硬的技术,超凡的品德,体现出财务团队的高效、精湛。

实践中,由于集团公司现有抽调的财务人员不能完全满足派出人员的需求,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培养出大量的合格派出人才,那么可以尝试挖掘社会力量以解决派出机构的人员问题。注册会计师队伍是当前较好的选择,而企业集团可以以高薪、良好的社会保障以及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条件向社会招聘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为派出人员,就可以解决派出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原则性等问题。

(2)建立相关制度,让委派人有法可依。财务管理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或制度处理事务。就企业集团而言,集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网,利于委派工作的开展,也为被委派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同时,从制度上建立财务负责人与集团的直接信息通道,如建立财务负责人报告制度,让委派人能以制度名义及时向集团传递信息。

(3)加强集团对下属公司领导层管理,确保委派有效。下属公司领导层的素质以及决策和态度直接影响着财务委派工作的质量和方向,靠被委派人员一人力量,难以达到财务委派的目的。集团应加强对下属公司领导层的管理,建立对其合理的业绩评价、考核标准与奖惩制度,让其充分认识财务委派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受派企业应赋予委派人员与职责相匹配的权力,确保委派人员的参议权、审议权与签字权。对于委派人员在派入单位的身份、定位,公司应在制度上给予明确。为了突出公司委派和监督职能,便于委派人员顺利行使监督职能,实践中,本文认为以“财务总监”的名义委派比较合适。规定财务总监属于派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地位高于一般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派入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参与派入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有权制止单位财务违规行为。

(4)业务上加强指导,增进与委派人员的沟通。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首先要求财务委派人员的职责权限要与派驻单位性质相结合。委派的财务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可根据派往单位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对于国有企业集团,其主要职责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私营企业性质的集团公司,其主要职责是确保企业向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监督企业遵守财经秩序,防止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以虚假的会计资料合伙欺骗税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需要注意的是,集团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公司领导应全力给予支持,保证其严格履行职能。同时不断完善委派制度,加强对被委派人员的管理、指导,让他们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日常工作中,重视与委派人员的沟通工作,多方面增强信息交流。

(5)完善委派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发挥财务负责委派制的作用,关健是明确与落实委派人员的职责与权利,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明确、权利不落实是制约该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原因。对于集团公司来说,财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涉及以下几方面:认真贯彻《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代表集团行使监管职能,对受派企业进行会计监督,确保会计资料、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结合受派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受派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做到事前有监督、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负责受派企业的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参与受派企业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拟订,参与受派企业的重大决策过程,并对受派企业资产的变动、资金的平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重大经营决策的执行情况等及时进行财务分析;定期向集团报送受派企业及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等。

同时,也要赋予财务负责人享有应有职权:对受派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具有知情权和财务审核权;出席受派企业有关经营管理的办公会议和有关的业务会议,参与财务决策;对违法的经济交易和违反集团规定的经营决策、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有提出否决的建议权和向集团及时报告的权利;对受派企业及其下属全资、控股企业的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聘用、晋升、调动、奖惩具有建议权和考核权。

【参考文献】

[1] 冯九辉:浅谈会计委派制的利弊[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2] 林心红: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几点建议[J].财政监督,2008(24).

[3] 周欣:论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J].商业经济,2009(2).

如何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篇8

论文摘要 规范治理公司就不可忽视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阐述了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转贴于

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其职能定位,由单纯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走向全面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应当十分注重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的创新及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内在性质。为此,要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淑琨。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逻辑推理的规则范文 下一篇: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