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1 16:20:09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1

一、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把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教师的备课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要尽量促使"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办"的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是什么"的知识方面打好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为什么"的知识学习中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怎么办"的知识中学会运用。比如:教材中π等于几是前人的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π等于几,先创设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这个常数,也就是圆周率,并知道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由此可知,只要知道了任何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求这个圆的周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是什么"的知识,又能用"是什么"的知识来解决"怎么办"的知识,也就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长了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我能力的发挥,增强了学习动机。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不仅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性知识学习,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是应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这种割补的方法,又可以应用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又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时,是通过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等。这些过程,首先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懂得任何转化均是有条件的;其次教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训练,重视开发学生的多元性思维;最后是要学生对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做自我评价,并对别的同学的策略即使用策略的能力也作出评价,使得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学会采用较优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优化能力,促使数学课堂学习更有效。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智慧的培养

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论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能看到成功的精彩,又能看到失败中的美丽。我曾问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你会背乘法口诀吗?"学生很快地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然后我问为什么是"二三得六"和"九九八十一"呢?的时候,他却不知其所以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来都是重视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熟记结果,而没有让他们真正地探索与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在现实教育中,有多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出错呢?又有多少个学生经历了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成功?我们是要给学生输入清晰的概念,但在不破坏知识程序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有提取概念、形成概念及会应用概念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检验假设,解决问题,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才能将知识转化智慧。知识的产生和积累是渗透在智慧里的,与经验智慧共存的,每个人的智慧都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智慧技能的培养

智慧技能泛指运用办事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新问题并获得新的规则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也是通过割补的方法,使一个圆变成近似于长方形,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倒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就是运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形成新规则的过程。学生理解或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越丰富表象则越清晰,理解更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有助于发现规律的条件,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学生发生影响,而学生动手操作则是通过触觉产生认识效应。为了使学生的智慧技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从几方面入手:(1)提高知识保持;(2)增加智慧潜能;(3)激励学生内在动机;(4)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强调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使得学生从外部动作逐渐向内部的智力转化,这就表明智慧技能已经形成了。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2

【关键词】智慧课堂;微课;几何图形;空间思维;数形结合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育者应从基础教育出发,构建符合时展的课程体系,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任务。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建立智慧课堂、培养学生智慧学习能力,成为当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

一、概述

(一)智慧课堂概述

1.智慧课堂的含义当前,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正在对智慧课堂进行研究,但是学术界至今并未对智慧课堂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智慧课堂应该是课堂教育的“效果天花板”,以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核心,以智慧教育为根本授课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手段,营造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笔者根据多年教育从业经验,在此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认为智慧课堂应该是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杨斌(甘肃省酒泉市果园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延伸,借助智能学习工具,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载体。通过资源推送智能化,综合运用“云、网、端”(比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双师课程、AI课程等),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一授课方式与传统授课模式有很大区别。2.智慧课堂的优势智慧课堂的优势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视频,通过相关教学软件布置学习任务或者发送课件,通过后台数据反馈掌握学生完成情况,完善教学内容和计划。比如,在讲解圆的弦长问题时,可以将直线斜率问题通过视频导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Flas展示立体几何图形的剖面图和截面图,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提升其想象力。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推送相关资源,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立足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在线指导,也可以录制视频推送给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以学习环境创设作为基础,以智慧教学策略、管理方式作为依托,让学生真正地实现智慧学习[1]。

(二)微课概述

从本质上讲,微课是智慧课堂教育理论下的衍生品。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微课主要由课例片段、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多个环节组成,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单一的缺点,并具备教学时间短、资源使用方便、主题突出、反馈及时、传播多样化的特点。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微课的提出是以“60秒课程”为教学雏形,通过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简短、集中地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微课在形式上以微视频、短视频为传播载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在内容方面,微课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针对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2]。借助微课还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提升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充分借助微课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补充[3]。

二、微课的具体应用思路

微课的具体应用可以从讲授型、获取型和智慧型三个方面来阐述。讲授型微课主要针对教师。教师选取优秀的教学视频,利用微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定理和基础知识。在传统课堂下,教师授课时间有限,难免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利用微课,以智慧课堂作为基础,有机结合多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其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获取型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本身存在差异性,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难以最大化地构建思维体系。采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课前对要讲的课堂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导图、三维动态视图、动点行动轨迹图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课后,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而智慧型微课在两者的结合下,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学体系和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通力配合,发挥出“教”的科学性,展现出“学”的灵活性。由此可见,微课是数学教学教育方式上的革新,对数学智慧课堂的建设影响深远[4]。

三、微课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几何图形”为例

为了探究微课的使用策略,笔者以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相关知识为教学案例,探究视频设计的原则和要点,构建并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以“课程导入(微课导入)—主课堂构建—教学总结和反思”为教学流程。具体措施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知识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即“点、线、面、体”“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其中,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视图、空间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将微课教学融入日常课程,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立体想象空间,通过“数形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课程导入

1.课程准备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解读点、线、角、面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微课视频,通过PPT、Flas、3D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比如,A是一个动点,从A出发,引出一条射线a;也可以通过点A,画出贯穿A点的一条直线b,在b中随意选取两点就构成了一条线段,将线段进行交叉即可得到角;如果将射线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移动,即可得到面,也可以通过3个点来确定一个面;将面按照一定的轴心或者边进行旋转即可得到全新的立体图形,比如,将直角三角形按直角边进行旋转即可得到圆锥体,将矩形沿一边进行旋转即可得到圆柱体。通过立体化展示,突出数形结合的实效性,而且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通过微课,即可实现立体图形的构建,学生们通过观看微课,知道平面与立体的关系,且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2.课堂构建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摸底。比如将微课教学法与问题式教学法相结合,询问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其唤醒思考欲望,回忆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调整授课进度。之后,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中展示教学楼的立体图(正面、侧面、俯视、整体),询问学生从三维展示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常见的图形。学生们会回答长方体、圆柱体等,并指出此类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未出现在一个平面内,这也是判断立体图形的方式之一。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个倒扣的漏斗以多视图方式呈现在屏幕中,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之后再次提问: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漏斗会呈现不同的平面图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让其通过Flas和3D动画明白人的视觉是有限的,存在视觉障碍—前面的物体必然会遮挡后面的物体,形成视觉“漏洞”。因此,在不同视角下,所观察的图形会有所区别,而不同视角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三视图,倒扣的漏斗就是圆锥。通过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力、逆向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3.注意事项在微课视频制作中,教师必须坚持微原则和通俗易懂原则。微原则是指微课教学时长最好维持在3分钟左右,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一方面微课教学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发挥,师生互动的时间就会减少;另一方面,视频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视觉疲劳。通俗易懂原则是指微课中的教学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视频内容不能过难,如果教师为了展现三视图的神奇,以复杂的立体图形构建作为课程导入,必然会加大学生的认知难度,甚至还会造成微课设计偏题。

(三)教学总结和反思

在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几何图形、三视图的掌握程度,在布置任务时要体现差异性。在微课平台中上传视频资源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有余力生传输A类视频,即难度较大,数学体系较为完整的综合类视频;向学习水平居中的学生传输B类视频,即难度适中的微课资源;向学有困难生传输C类视频,即难度较低的基础类微课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仅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智慧性,还凸显了数学教师授课方法的灵活性,全面革新授课思路,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课堂可以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提升其想象能力,让其实现智慧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创新利用微课教学方法,构建并完善微课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Flas展示立体几何图形的剖面图和截面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内在动力。同时,在正式授课时,教师要将微课教学法与问题式教学法相结合,全面革新授课思路。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3

关键词:智慧课堂;钻研教材;检查预习

在生本智慧大课堂的整体构建中,智慧课堂的建设是核心,特别是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用智慧的心灵去培育学生智慧的头脑。本文试图从剖析智慧课堂的特点阐述新课堂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智慧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简而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其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与智慧教育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二、智慧课堂

1.布疑的课堂――充满疑问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展示的课堂――凸显探究的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展示探究成果,点评探究思绪,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3.质疑的课堂――引导争辩的课堂

通过质疑,引发争辩,产生思维的共鸣,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就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4.生命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智慧的课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生成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生成新的课堂。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众多智慧的心灵。

三、智慧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1)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材

精心准备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积极创设课堂的引入情境,提炼课堂问题,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心备好课。

(2)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批阅学生预习案,总结预习情况,运用班级评价机制做好课前预习评价。

(3)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辅导

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互助作用,帮助组内待优生自主完成预习。

2.课堂中,教师是智慧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1)课题引入

在课堂引入基础上,组织问题讨论与探究,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形成,这一阶段课题的引入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展示与点评

在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同时,进一步呈现问题、挖掘问题,通过小组展示与点评,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形成新思路,促使新一波的知识链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较深层次的思考,在小组展示和点评中,师生、生生思维互动,产生智慧的火花,形成智慧的气场,师生是平等的,心理是安全的,课堂是幸福的。

(3)质疑与释疑

通过小组点评,产生新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结论、对评价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拓展的思考,对问题的质疑,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问题时,往往会引发师生的思维共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课后,教师是课堂总结的指导者、课后评价的组织者

在完成上述三波知识链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组织课堂检测,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学生总结的及时点评,对学生检测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把握课堂的脉搏,以利于下一课堂的可持续学习。

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紧把握智慧课堂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随机、巧妙、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涌动师生心灵的对话,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成就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参考文献:

[1]沈洪.教育智慧点亮教育生命[J].上海教育,2007(Z2).

[2]薛瑞萍.教育的召唤: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8).

[3]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生本智慧大课堂整体构建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批准号XJK012AZXX001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4

我带着这样的想法重新回味了《周长是多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高效课堂需要高效教学设计

在试教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如何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组,直到确定过程为:围一围——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

如何为课堂合理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呢?我有以下的体会:

(1)我们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理性且合理、合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越能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高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这对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预设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像一次试教中,学生刚刚学习周长的知识,对这个知识掌握的还不到位,学生在量一量这个环节中,移一移这个概念还不是很熟练,所以就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其中量一量的两道练习题,就一题一题的出示,这样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到正式执教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周长这个单元学的较扎实了,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下,就直接出示两道练习题,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在这个一快一慢的改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所以对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都会影响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

(3)关于教学方法的种类有很多: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而在这节实践课上,对于处理:摆一摆:用4根3厘米,4根5厘米,摆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教师在让学生摆的过程中,也纠结于先讨论再摆,还是先摆再讨论上。这里老师又该如何运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先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题意;后讨论,可以让学生放手自己做一做。而作为最后一个内容,我们老师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展。所以,最后选择了让学生充分的摆一摆之后,再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序思考。其实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高效课堂需要智慧

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让课堂充满智慧?让老师处理得有智慧?如何让学生领悟智慧?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寻找和学习着。

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1)智慧的课堂:

智慧的数学课堂应努力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推广”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探究与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数学化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培养数感、符号感及空间观念,认识数学化的思维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智慧的教师

智慧的教师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其一,教师要注重预设和生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生成,精心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动态生成是课堂中智慧的集中体现。智慧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根据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应对。

其二,教师要始终把握课堂的方向。智慧的课堂绝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简单告诉和重复操练,而应是在教师引领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要走向对话交流。所谓对话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交流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需要首先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决定谈论的方向和内容。然后教师应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程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

(3)智慧的学生

教师在一系列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智慧。

智慧课堂应该是学生得到智慧的课堂,是教师智慧成长的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学,教师智慧的教,师生在其中教学相长的课堂,是体现生命的张扬,充分反映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性,师生智慧在生成中得到成长的课堂。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5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园”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园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这些争议背后,我们仍可以找寻学者之间的共识,即“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较之数字化校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第一,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隙”覆盖。“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校园环境、师生生活状态等相关信息传输到学校控制系统,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海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第三,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显著特点满足了师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懈动力。第四,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发挥其信息共享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模式,同时时间上的可支配性(从单一的课上扩展到任何时间)、空间上的可延展性(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都使得学习环境大大的开放。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由于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构建的不完整性,导致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碍和瓶颈。

(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技术核心,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途径。它试图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校园资源充分融合、统一协调,以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因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数字化校园,仍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单向管理模式为主,学工线的教师仍然未从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真正走出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构建独立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等),这种建设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个应用系统所应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难对整个学校信息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学工线上的辅导员教师学科背景各异,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向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如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或活动负责人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数高校亟待攻关的难题。再如校园一卡通,多数高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在设计时仅仅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系统如何管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控制系统的各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服务时,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户(如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科研、心理档案等独立信息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呈现出来),这使得部门的重复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门的服务始终不能达到师生的满意。(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慕课)成为教育变革的三大热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如。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些课堂上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但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老师而言,其所学专业与智慧校园建设中所需知识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经过较长时间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还是“言传身教”。但成长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真实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情感。面对教育对象这一庞大群体特征的巨大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三、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还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协同性,将信息化技术植入学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园是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促使校园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是为了给师生创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园环境,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信息平台建设人员与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一线的学工人员必须了解学校网络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需要了解一个学生全部信息的维度。在综合考虑技术和学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构建稳定、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为了响应教育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号召,宁波某院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晨跑锻炼,只要刷一下校园卡,就会被记录晨跑的时间段和次数,进而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又为老师烦琐的考勤工作减轻了负担。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

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层,他们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更加注重校园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对“物”产生生活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网上迎接系统方面得到不断完善,使得报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体现了学校始终“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再比如,为了能够提升大一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辅导员老师用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制作了关于如何清扫宿舍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学生的微信群中,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可获取服务资讯。

(三)构建智慧课堂,完善校内外的信息平台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时空拓宽,搭建起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堂则完全是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协作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着力打造的新式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应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内的资源信息平台,并与相关学科背景强的院校达成“信息共享”的意愿,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无墙的课堂”,教学相长。此外,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部分高校已开设“微学分”“小微课堂”等,通过建设“微”教室、开设“微体验”课程、构建“微”单元自助式学习模式、开展“微”讨论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微”教学的改革。“微”课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也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堂充满活泼的气息。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采取“一对一”模式或学生自主进行拼装组合模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无疑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准备。

四、结语

智慧校园作为高校建设目标的更高形态,其发展和应用水平正逐步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充分认识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征,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并植入到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是今后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重大课题。我们需顺应改革潮流,攻坚克难,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6

下面以中图版必修一《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贯穿“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

一、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凸显学生智慧

发现问题是智慧的起点,智慧始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在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探索隐藏在现象或假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

在本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并找出问题,结果学生发现的问题出乎老师的想象,甚至很多在我没有预计的范围。有“气压与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区别?”“气流是风吗?”“空气密度与气压是何关系?”“影响空气密度除了气温之外还有其他吗?”最离奇的问题是“能人为制造自然风吗?假如行的话为什么不设计还要用空调?”“没有温度差异,是否会有风?”等等。

学生认真看书与查找资料预习后提出的问题既是学生的“困惑”,也是学生的智慧结晶,要倍加珍惜决不能忽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堂的实质就是解决这些存在学生心中的疑问。创新离不开想象,有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异想天开”,甚至“别出心裁”,不一定科学或符合实际,但是作为老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智慧,不要让其创新火花泯灭。

二、上课导入,创设“情景”,凸显教师智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吸引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美国教育理念工作者易斯・鲁宾建议教师从戏剧中吸取艺术养分,主张把表演艺术的诸因素借鉴到课堂教学中,像表演戏剧情节一样简要地描述、交代一节课的关键内容与重点,唤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借用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课堂导入,效果很好。

针对现在的学生喜欢玩《三国杀》网络游戏的现实,在导入时要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司马懿与其儿子,并配有图像与音乐进行如下表演: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把司马懿困在葫芦谷中用火攻,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知在劫难逃,抱头痛哭等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然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的命。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什么此时突然下雨?难道司马懿父子命不该绝是天意?这样的导入彰显了老师的智慧,能迅速抓住这时代爱玩“三国杀”的学生的灵魂,吸引学生解决问题的目光。

三、课堂研讨,碰撞火花,共建师生智慧

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原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启发式、讨论法、课堂巩固练习等多形式的“火石”去点燃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师生智慧碰撞,让学生成为主人,真正的受益者。

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地理问题的专题研讨,为了避免“重形式轻实质,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讨论,首先科学分组,把座位相邻的前后8人分为一个地理学习小组,确定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观察员等,角色轮流担任,多次互换,经长期磨合、合作形成一个优秀团队。其次教师精选问题,问题要有挑战性、开放性与探索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与同伴交流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的合作能力。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①热力环流的原理是什么?各环节是否可以逆转?

②气温与气压的影响因素什么?

③高空与近地面气温与气压有何不同?

④什么是风?是否可以人为?怎样可以?现实吗?

⑤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还有哪些?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7

【关键词】优教 道 学生 差异 策略

教育发展到今天,有了许多理性和理智的改变,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困惑。我们不能完全改变环境,但可以尽情改变自己,去用心解读教育、读懂教育、读透教育,从而创造有效、优效的教育。教师要智慧寻“道”,把学生引向“好学”。

一、理解学生,智慧寻找识学之“道”

教师理想的教学,就是学生一教就会。事实上,有的学生不教也会,有的再教也不会。优教,既要了解学生过去的发展,还要把握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规划学生将来的发展。如何让课堂开放,让学生放开,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充满情趣、获得自信?需要教师的观察、研究、发现和创造,需要教师的教学能量和力量。

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实告诉我们,确有“教不会”的学生,大有“不会教”的老师。优教,就应该看到:人都是聪明的,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智慧的,但聪明的程度、能力的大小、智慧的高低是有差异的。优教,就要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差异,以及差异的成因和改变差异的策略。

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自然的,也有非自然的,它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显明的。教育可以改变差异,也可以制造差异。优教,首先要读懂差异,厘清差异,尊重差异,从而去转化差异。尊重差异不是任差异自然地发展,而是通过科学的干预获得人可以的发展。

二、把握差异,智慧寻找教前之“道”

优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应思考: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使他们采取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从而获得“尽好”的发展?如何基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任务之客观条件,去获取“低耗高效”的差异化教学的质量,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的教育理智和理智的教学之“道”。

1.研究好学生。

诊断学生是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问题学生”诊断是备学生的必备课。因为,所有的教育秘密都隐藏在问题学生身上,研究问题学生就是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差异,存在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判断学生的学习层次:愿学,具有学习动机;乐学,具有学习兴趣;好学,具有学习情感;勤学,具有学习意志;独学,具有学习性格)、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之中。研究好学生,就要发现好学生差异的领域、程度及转化的可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杜威说:“教师只有熟悉他的每一个学生,他才有指望理解儿童,只有他理解了儿童,才有指望去发展任何一种教育方案,使之或者达到科学的标准,或者符合艺术的标准。”研究好学生,才能把握好学情,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生活资源、差异资源,使学生的发展更有可能。

2.研究好教材。

教学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解读教材需要教师转换角色,厘清教材知识点,组建活化的教材,拥有发现素材的眼光,适时捕捉可用的资源。策略一是发现教材在学生自己学习时可能学不懂、学不到的地方;策略二是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前后关系、重点、难点,以及“优学”的方式和“优教”的策略;策略三是思考好是否需要选择、组织和创制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富活力。

3.设计好活动。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活动。体现在从基础性到迁移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小飞跃到、从依赖到独立、从慢到快的演变过程中,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活动为教学本质服务。

学生需要教师“教”的,包括“学”的习惯、方法、兴趣、思维和能力。教师应明白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要不要教、还可以怎样教。学生面对新的知识与问题时也有不需要教师“教”的,教师要明白学生已经有了什么、现在还需要什么;要十分清楚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要不要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低耗高效,使学习活动更富生机。

4.组织好课堂。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组织课堂,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决定采用接受型还是探究型、自主型还是合作型的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富有生机和灵性,让学生拥有想象和思辨;使课堂充满活力、生机、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猜想、碰撞,让学习充满探究、智慧、创造。要激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做“大”,把学生的课前和课后带动起来,使探究活动更有价值。

5.选择好媒介。

教学媒介要与学生的学习优势相匹配,与学科的学习特点相匹配,与具体内容的教学相匹配,与教学的本质相匹配,与学生的发展相匹配。优教,就要拥有媒介辅助学生学习的科学主张,明晰教学手段的功能与使用价值,把握呈现的方式和时机,摒弃“现代的就是最好的”的思想,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才是有效的”的观念,使媒介手段辅教功能不断凸显。

6.策划好作业。

作业体现在设计、操作、批改和评价。作业设计要产用分层化,使其具有选择性、基础性、思维性和挑战性;要合理布局,使其具有当堂性和堂外性,体现巩固、发展和再思的作业价值。作业批改,要依据作业完成的时机、难易及学生的差异,实行自批、互批、面批和集体讲评批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作业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7.组织好评价。

评价要力争适合、适时和适人,要做到内容多样、形式多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对教师教学成效的反思,必须客观、科学和灵动。要把握“教师说了算”的评价时机和程度,做活学生课堂呈现信息的评价方式。评价有时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教学美丽。评价不一定要通过语言表达,但语言很重要。评价应该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整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

8.开展好合作。

合作学习是优教、优学、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善于组建合作机制,构建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家长等合作网络。教学是一种交流,交流就要在具体的学习要求上体现差异(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上、思维难度上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差异;在规划课堂教学的方式、节奏和结果上体现差异;在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上体现差异(小组人员搭配优差结合,独立完成的项目适当降低要求,使师生交流的“特殊通道”通畅,要求学生提前先学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评价上体现差异;在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上体现差异,使学生乐学,进而善学。

差异化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预见与策划,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使“好的尽好”“差的也好”“人人都好”。

三、研发策略,智慧寻找教中之“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涉及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情感。

1.把握优教的要素。

教学的成效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是课前、课中(堂)、课后整体联动的,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影响的。教材的内容、体系、情景、方式、难度、材料,教师的素养、风格、技术、艺术、准备,学生的兴趣、基础、习惯、能力、智力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度。

优教,就要对教材、对学生、对教与学的成效策略、对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等了如指掌。教师首先要拥有教会、会教和爱教的技术与情怀,拥有让学生学会、会学和爱学的能力与艺术。为此,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善于揭示矛盾,用心寻找支点,智慧改善教学。

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应该保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信心与希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亢奋的创新精神和强劲的实践能力。

2.把握优教的本真。

教学的效度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学的优效”与“优效的教学”,需要和谐的学习氛围,新颖的学习情境,灵动的教学方法;需要把握教学的本真,遵循教学的规律,开展有序的教学过程,组织务实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的方式;需要教师对教材资源、助学资源、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经验、差异、心理,对学生评价、课堂状态,对学生探、议、练等学习过程的有效把握,“高开低走”。“高”,就是要让学生站得起来;“低”,就是要让教学贴着学生飞行,走向简约。“低”要低在教学材料的智慧选择上,课堂开局的巧妙设计上,教学常规的有序规引上,学习方式的科学设定上,师生交流的时机把握上,学生参与的情趣开发上。

优教,就要预见学生的可能与困难,把握教学的起点与节奏,让复杂的问题走向简单;就要用心设计教师的“讲”,明晰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为何讲、要不要讲、有没有更好的讲;用心设计教学的反馈,清楚反馈什么、怎么反馈、何时反馈、有谁反馈、要不要反馈、有没有更好的反馈;就要用心思考如何有效掌控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效采集学生的课堂学习信息,以学论教,判清学生是否全员参与了、参与程度怎么样,适时调整与生成教学资源。

优教,就要明白学生的反应是有快慢的,学习是有好坏的,基础是有差异的,表演是有强弱的,起点是有高低的,学法是有优劣的。为此,要改变教学中“以本为本”的备课、就事论事的例题教学、快速求“正”和“准”的反馈方式、多量、复杂化、不加设计的练习,真正理解和操作好“因材施教”。

3.智慧践行优教。

让课堂低耗,让教学优效;让学生低耗,让学习优质,需要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效益观和质量观;需要教师的职业责任、执业才智和高超的教学才艺;需要教师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站”起来,让教学“动”起来的意念和有力行为。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解放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机会“减负增效”,才能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教育理想和境界。

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保证;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要创造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保障;要开展科学的学习评价,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

总之,优教,需要教师有心而为,有情而为,有力而为,有识而为,有智而为。需要加强校本教研,发动好同学科、同年级学科教师在课前、课后的随机性、非组织性的办公室教研;组织好机制性的学科组教研(学习、论坛、听课、评课,教研课要选好专题、排好时间、碰撞好思想和主张);开展好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的公开教学,共同主张课堂、主张教学;展开好点对点的随堂听课教研,引导日常教学;加强好教育科研,捕捉和研究好“微型”课题,让教学在思想中行走。■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篇8

    一、课堂教学改革呼唤智慧师

    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时展的需要,因为我们今天不只是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是否能自主性学习;而更多是关注学生是否会去感悟,是否会通过学习生成智慧。因此,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智慧,我们首先要锤炼出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1.深研教材融会贯通。

    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主要体现在他本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理念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等诸方面,他必须熟练地掌握教学设计、板书、提问、常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使用等多种技能。要达到这一层次和水平,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把教材文本吃深吃透融会贯通从而超越教材,教法上做到教学有法而法无定法这样才能把课本死的知识变成鲜活的灵动的思想和智慧。

    2.热恋语文融入情感。

    语文教师的智慧情感不仅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更源于他们对语文本身、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博览群书注重研究,还要做读书笔记和写下水习作;不仅要自己读书、笔记、习作还要要求自己与学生一起做读书笔记、习作文章和做心得交流,这样就能唤起每一位语文教师和学生浓浓的语文情结,为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感动力,为师生智慧共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感悟生活彰显个性社会需要智慧共生

    今天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学生是否会自主性学习,是否会把书本与作业读得很好完成得很好,而更多的是学生是否会用头脑去感悟所知道和接触到的一切,是否会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

    1.现实社会需要个性发展。

    我从教近50年,纵观我所教过的学生,来到社会上后续发展强劲的,事业做得出色的,最懂得尊师重教和人情事故的也就是情商较高的大多是班上成绩中等左右的调皮学生,因为这类学生敢作敢为,敢想敢干,不太受教师的思维、要求和所学知识的禁锢,他的行为和思想往往有超越意识,来到社会上就喜欢什么事情都去尝试一下,去感悟一下,思想活跃,行动不羁,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而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是乖乖娃,老师怎么要求就怎么去做,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教师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不敢超越老师,不敢反叛,到了社会上就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改革精神,缺乏个性,这样也大大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智慧地面对生活而不仅是把课本学好就了事。

   2.智慧生要学会感悟语文文本的内涵和美。

    语文教材呈现的是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情节等都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通过感悟去获取,从而消化变成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解读文本,去感悟文本,用教师的智慧激发出学生的智慧之花,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乐意主动地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演译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

    三、磨炼师生智慧共生的智慧课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我们的手段是由智慧师去潜移默化和引导,我们的平台是通过磨炼生成的智慧课堂。那么,师生智慧共生课堂我们怎么去描述它呢?怎么去磨砺它呢?首先,智慧共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民主、愉快和谐、彰显创新、流动真情、涌动智慧的优质课。其次,要使语文课达到这样的境界和高度,我们必须注重教学研究,用个人和集体智慧去煅磨每一堂课,磨炼出典型课、探究课、例磨课并让其基本成型,然后通过“集体研究——个人执教——代表说课——共同评议——反思改进”的教研流程来完成。这样,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一节节精彩的、生成智慧的各类语文课型就会自然成型。例如在磨砺阅读课文时,总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具体到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亲近文本并让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与文本思想情感碰撞,如何去亲近作者并与之进行心灵交流或者说去与文本、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这样,老师“引”得精彩,“导”出特色;学生“悟”得其神,“炼”得其法,智慧共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就自然形成,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通过思维和情感互动,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智慧共生的舞台。

上一篇: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范文 下一篇: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