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30 15:13:00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1

【关键词】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5-02

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情境不仅利于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为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教学情境创设运用得好,就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含有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系统,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情境教学需以“情”为纽带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以情绪活动为最初的线索;学生发生学习行为,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课堂情境教学缘于教学目标下人的情感与情绪调节,具有“境”的构建和“情”的激发两层涵义。设境――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有其一定的现实背景和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类似于知识形成的真实背景,不仅对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促进认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且也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以及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有显著的作用。激情――课堂情境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能创设恰当的情境,而且能控制好自己的主观感情,不吝惜情感的渗透和激励,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注重情感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新知、解决矛盾、论证猜想的兴奋之中,偶遇困难,但是乐此不疲,这是课堂情境教学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也必然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信念等情感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融于教学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形成有益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这样,科学知识就比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并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充实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手段、精准的数学语言、理性的施教方法、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必要的,而非足够的。好学、乐学往往是伴随着学生在情境中的动手操作、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要倾注真情实感,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充满想象、内心丰富、情感真挚的学生,学生的主观情感会形成一种内驱力。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好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继续影响学生,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于教师要以爱生为天职,要懂得珍爱学生纯真的情感,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充分发展而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从而建立起一种温馨和谐的、互相信任的、无拘无束的教学情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投入与情感投入,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活动的脚手架.这样的情境才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与情感调节向正态发展,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从而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运用好情境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将教学内容以情境设计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决定教学效果很重要的方面。学生只有积极投入课堂,主动参与活动,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才能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具有素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出彩。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相比,情境教学的评价更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重视培养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潜能。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从以往的“一锤定音”,转向了多角度、多途径、多阶段的动态发展标准。这样,既保证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又为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的空间,使教学恰到好处地超越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走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前面,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增长,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作为教师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以及提升教师上的每一节课的魅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多媒体在情境教学下的合理使用

现代化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是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得以创设的硬件保障之一。缺少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效果黯然失色。教师如能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报刊、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便可以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数学作为理性化思维的产物,毕竟与多媒体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形、图像的依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线性。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过分强调形象思维而弱化抽象思维的训练,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会缺乏只有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才能表达出来的情感,学生的想象力、运算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人脑思维的开放性被束缚。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但并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动手操作、实际观察、纸笔运算、逻辑推理、制作图表等,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形象素材的同时应给以适当的问题,不仅问学生“看到什么”,更应问学生“感知到什么”、“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次。因此,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应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应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情境为目的,而不能盲目地为用电脑而用电脑。以情境为载体的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经受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体会“数学化”的涵义,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结合其特点和数学教育的需求,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合理、适度地加以运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2

关键词:自制教具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一、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自制教具所用材料来自学生周围:一张纸、一本书、一把尺子、一个杯子、一把梳子、一个小瓶……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教具,用它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好象他们就是真理的发现者,从而研究物理不再神秘,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树立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自制教具,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能力。

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时,我根据准备的自制教具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有的学生脚穿滑冰鞋推墙、有的学生用一个鸡蛋壳用力磕另一个鸡蛋壳、有的用枯树枝敲打地面、有的往地上摔瓦片等,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热闹好玩的实验情境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在学生脑海中自然形成,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自制教具,创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动机”之后,用易拉罐和玩具车上的小电动机制作了一个模型“洗袜机”。后来发现家里的洗衣机可以正反转,通过研究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实现了正反转功能,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物理实验(上).八年级物理教材。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3

关键词: 优化 课堂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益是课堂效果和利益,表现为某堂课的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一堂课的有效产出主要是,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信息,接受的问题解决、行为表现、人际沟通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有效训练,体验到的理智、道德和审美方面的积极情感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收获的教师威信、教育机智、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领导才能和人际化的课程知识等。一堂课的投入主要是,学校办学场地、设备和经费的损耗,以及师生劳动的时间耗费等。通常情况下,一堂课的投入较为固定,课堂效率主要取决于有效产出。

提高课堂效率,对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既要有竞争机制,又要有生态机制。竞争机制注重结果,生态机制注重过程。近年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结果导向评价(如以学生成绩评教或期末学生评教等)呈现主导态势,凸显竞争机制,弱化生态机制,导致课堂效益提重受阻,比如有的学生片面发展或遭无辜淘汰等,有的教师陷入习得性无助状态等。因此,当前形势下,优化课堂情境,改进生态机制,进而平衡竞争机制与生态机制,对于课堂效率提高非常必要。

一、理解课堂情境

目前,在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课堂情境得到了不同的理解。比如,课堂情境指课堂环境、学生特征、课堂管理、教室、教材及学生。[1]课堂情境是“知识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2]课堂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语言材料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呈高相关性”。[3]上述对课堂情境的理解,容易导致将课堂情境等同于课堂环境,忽视情境中人的活动实践,不利于教学操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全面的和合理的,但是,过于突出思辨分析,容易导致课堂情境与教学行动脱节,不利于教学操作。

为了更有利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操作,即观察、思考和交往等,课堂情境应该从师生主体的角度得到理解,即课堂情境是由活动构成的,基于师生活动得到理解。教室、教材及学生等客观环境因素只是主体活动的工具或前提条件。因此,课堂情境就是被选择出来的课堂活动的集合。

首先,课堂活动包括师生个人活动和师生集体活动。一方面,个人活动既有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认识活动,又有怀疑、好奇、愉悦、担心、热爱等情绪情感活动,还有自觉确立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意志活动等。另一方面,集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活动,学生小组内的合作活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助模仿活动,学生群体前的传授活动,师生共同的观察与欣赏活动等。

其次,众多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课堂活动,均可以被选择出来作为对象活动。对象活动是课堂内真实发生的活动,对师生表现及发展切实发生作用。不同对象活动先后顺序发生,在课堂时间内集合在一起,生成现实课堂情境。因此,对象活动又称为课堂情境活动。某一段时间内没有被选为对象活动的其他课堂活动成为背景活动。背景活动始终处于可能被选择出来成为对象活动的状态,对象活动则处于可能被任何一种背景活动替换的状态。

二、优化课堂情境

(一)优化课堂情境问题,配置课堂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情境,情境问题的设计与应用很关键。情境问题提供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情境活动的目标或任务,对课堂情境起着课堂活动配置作用。这就需要在加快探索课堂教学任务转化为情境问题的原理的同时,优化现行情境问题设计和情境提问时机把握。

1.优化现行情境问题设计

情境问题设计主要指为课堂情境活动编制和编排情境问题。编制情境问题指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可能或现实的学习状态等,将当堂课的课程内容知识融入情境问题中,使其成为情境问题的条件或目标。编排情境问题指教师课前选出编制好的本堂课的情境问题,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假设,做出情境问题呈现的先后顺序安排等。

现行情境问题设计受到更多重视,被认为是教师基本功,成为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的实践活动,产生大量的情境问题推动再版课本、习题集、案例集等教材,助力课程改革。但是,现行情境问题设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专家教师或教育专家主导的设计模式。多数一线教师限于水平和习惯,通常课内仍然主要选用教材中的情境问题作为例题和习题;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即兴式地设计出一些较小空间的情境问题给学生或为了教学互动,请个别学生提出一些相关情境问题给全体同学和老师。可以说,现行情境问题设计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因材施教、启发思考、循序渐进、复习巩固、容易接受等基本教学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政策和工作文本要求已经不相适应,无法满足提高质量的现代素质教育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优化现行情境问题设计,首先应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明确情境问题的先决属性,规范情境问题的设计,一是基于教学内容安排问题的达成目标和给定条件,二是基于对象学生安排问题的给定条件与实现目标之间的空间距离,三是基于教学过程安排问题的表达、数量、改编、选用、趣味和背景等。其次,为切实提高教师情境问题设计的素质,创新教师培训机制,理顺教师培训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增强培训针对性,开启新工作方式,将情境问题设计培训建立在先前教学实践问题和日后教学实践准备的基础上。

2.优化情境提问时机把握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4

关键词: 课堂情境 高中地理 运用教学

课堂情境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看,将课堂情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地理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不断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笔者就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更好地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感官,更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地理知识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缩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创新和完善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如在讲解我国区域划分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资料,并分组讨论。其次教师用生动的多媒体图片展示我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不出课堂就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优美感观。学生通过查看地理软件、读图表、分析对比,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并且找出形成地理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现有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地理知识敏感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看得见,又能够摸得着,还能够唤醒对日常学习的愉悦感,展现出其对学习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日常地理知识。可以说课堂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件主动、快乐的事情。如讲解陆地环境的组成中的陆地水时,可以让学生于课前对陆地水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做一个利于讲解的设备,将大地的环境完全照搬到课堂教学模拟器中,这里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分类讲解。分类讲解陆地水的供给,如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极雪融水补给、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另外还有冰川补给等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情境教学的优势。

课堂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有的高中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偏向于文科,有的学生则更偏重于理工科,地理课程既有文科内容又有理工科内容,能够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完善日常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增强日常教学效果。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看,课堂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及地理原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发挥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不仅需要将高中地理知识更完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将这些高中地理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让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样才能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

综上所述,课堂情境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改善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使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具体形象。对于学习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增进他们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改变他们在课堂中被动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状况,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地理知识到主动学习地理的转变,通过使用课堂情境,发现课堂情境教学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增强日常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让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课堂情境的应用效果看,其在未来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陆志勇.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对高中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教学中,逐渐增加了对其生活与学习中运用的要求,并且提出让学生逐渐培养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预先创设课堂情境,模拟实际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事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并提升教学质量。

一、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意义

在进行信息教学时,创设课堂情境,以此方式能够直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堂上所学的信息技术,同时也逐渐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此外,教师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后,学生经过引导进行思考,能够直接提升对教学的兴趣,学生也会更加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在思考过程中逐渐找寻解决情境中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从而增加对课堂上知识的熟练掌握度,并且也逐渐形成将所学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习惯,也提升了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此外,从心理学理论出发,个体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是情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心理的活跃,增加其认知的发展速度,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课堂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也间接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的主要策略

1.围绕信息技术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包含众多知识,包括对图像、音频、视频以及文本信息的加工,图表的统计与设计,集成信息以及设计程序等等,而在学习以上所提及的知识点时,使用的软件工具也是种类繁多,相当复杂。若是教师采用演示并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阶段性教学,这在课程时间上会有所不足,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兴趣减低,从而产生课堂效率较差的现象,最终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极低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紧密围绕重难点,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明确课堂情境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进行创设课堂情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找寻方法进行解决。因此,创设课堂情境仅仅是一种方式,主要目的还是促进学生在认知上的发展以及运用技能上的能力有所进步。

因此,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教师需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使得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紧密相连,从而使课堂教学环节有序地衔接,同时也促使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掌握与思考,否则,直接导致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无关,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东西。例如,在学习图表数据的统计时,就需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即“统计图表”进行创设课堂情境,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3.融入学生的经验与兴趣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进行创设课堂情境,首先要明确的是必须创设与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关的情境,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要素之一进行创设,只有如此,才会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通过课堂情境,学生能够学习新技能,加强对新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度的提升。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课堂情境时,需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为目的进行创设准备工作,而不是仅仅为创设情境做创设工作。例如,在学习文字编辑时,教师可围绕学生在日常使用文字编辑工具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进而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高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时,创设课堂情境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进行情境创设,同时也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并且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情境创设,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鸿峰.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22-25.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6

关键词 情境教学;课堂评价;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43-04

收稿日期:2014-05-12

作者简介:姜汉荣(1973- ),男,江苏南通人,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axter和Glaser(1998)认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对学业成就评价的革新[1]。近年来,随着中职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学业评价尤其是课堂评价逐步引起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关注。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以培养职业情感为核心,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情境教学已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一、中职课堂评价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中职课堂评价中,不少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即以最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内容,以试卷或作品作为评价的载体,以量化得分作为评价的结果。这一评价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曲解了中职课堂评价的内涵。一些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就是“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要的是对“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2]。“脱离了学生的学,局限于教师的教”而进行的课堂评价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表演的场所,也动摇了课堂评价存在的根基。斯蒂金斯、波帕姆等在提出课堂评价的概念时,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学,把课堂评价与标准化测验作为相对应的一对概念来界定的。因此,课堂评价是教师借助某种工具采集、分析和利用学生学习信息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3],其根基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是忽视了中职课堂评价的地位。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一直存在着对外部评价(标准化考试)的迷恋和崇拜。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内,这一观念和做法并没有转变。普通教育将进入高等学府的资格与标准化考试联系在一起,而中等职业教育将中职学生毕业证书、进入优秀就业单位的资格等与标准化考试捆绑在一起。

三是弱化了中职课堂评价的作用。在中职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中也在积极地捕捉学生学习中细微的、宝贵的变化与进步。虽然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强化,这些变化与进步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得不到最终的承认,事实上被弱化。

二、中职情境教学的内涵

中职情境教学是在中等职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蕴含一定职业情感的教学场景,教学中以“情”为主线,以“境”为载体,孕育职业情感,从而帮助中职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其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状态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优化与发展。中职情境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职业情感。只有对所学的专业、从事的职业产生职业情感,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将自己融入其中。中职情境教学牢牢抓住这一点,以职业情感为核心,在寄“情”于“境”中,在“境”中强调感受,激发职业兴趣;以“情”促“思”,在“思”中强化主动,促进学生学习。职业情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如机电专业的“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专业基础,从常见的机电设备维修岗位出发,从“环境仿真、任务仿真、组织仿真”等维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学做合一”为学习模式,充实学习体验,增强学生责任感。

二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生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职业情感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综合职业能力的不断优化和发展。中职情境教学的目标就是以职业情感培养为纽带,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中的“万用表的制作与使用”项目,教师可以围绕万用表这一典型仪表欧姆档的制作与校验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体验“做事”的过程,通过行动建构知识,在操作过程中学习、探究知识(做中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中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职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三、中职情境教学课堂评价的目标指向

(一)学生层面

中职学生原有失败的经历致使他们的进步和变化是随机的、不稳定的。如果不能对他们的进步和变化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巩固,进步和变化就可能是“昙花一现”。因此,评价的目标应指向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情感。如“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中可以将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设定为“承担机电设备维修岗位职责、责任心强,热爱机电设备维修岗位;认识自身缺点,不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和“遵守实训室规定,按企业6S管理严格要求自己,操作文明规范、有节约观念,注意环境卫生,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二)教师层面

教育的快乐源自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基于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过程中,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传授能力,即教师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情感和素养等迁移到学生身上的能力;二是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即教师在收集课堂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能力。课堂评价必须让教师获取职业幸福,即分享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快乐;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愉悦。

四、中职情境教学课堂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主体多元

中职情境式教学与社会生产密切相连,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高开放度的课堂,同时中职情境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生成评价。这也决定着评价主体即评价者的开放性与多元化。在课堂上,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个体转向教师群体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多元化主体,拓展了评价的空间,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又各有侧重,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教师倾向于“教”的价值判断,学生、家长倾向于“学”的价值判断,而社会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指参与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主要用工企业管理者等,偏重于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吻合度的判断。

(二)评价内容多维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注重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如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对某一项技能的运用等。在中职情境教学中,“情”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落脚点。同时,参与课堂教学的因素明显增多,师生与各个因素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与密切,因此对师生教学的评价内容变得愈加丰富。由此而引起的对学生专业(职业)认同的情感评价、对生产过程中的合作能力评价、对产品生产的探究能力的评价等自然就成为情境教学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基于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不仅围绕师生的“教”与“学”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更侧重教学过程中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三)评价形式多样

中职情境教学一般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目标领域就要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除了测试这一定性的等级评价,还需要通过师生的语言、眼神、动作等实施课堂动态式评价,通过评语、叙事启示、作品展示及评点等实施静态式评价。如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达成可以通过作业或作品等来判断;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需要通过师生充分的互动交流、专业探究等活动来评价。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领域应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之中,一般应以评语形式进行评价,而不宜采用定性评价。

(四)评价实施多变

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更应关注学生个体的真“情”,实施个性化的差异性评价;关注学生真“情”在真“境”中的自然生成,实施生成性评价;关注师生互动中真“情”的流露,实施交流性评价。因此,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是没有固定模式、多样的、动态的。如“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中,当学生完成“万用表欧姆档的制作与校验”后,可以将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

五、基于情境教学中职课堂评价的建构策略

(一)基础:重构课堂评价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计划(设计)―实施(实践)―评价(反思),彼此之间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4]。中职学生的职业情感与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在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提高。在中职学校,应赋予课堂评价对于中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有的权利和话语权,增加课堂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中的权重,而不是将课堂评价置于学生考核之外。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情境教学的目标。

增加课堂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中的权重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用传统的数字显示学生学业成绩时,可增加课堂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中的百分比权重。如“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的成绩可以一改传统的做法,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以课堂评价代替平时成绩,根据课堂的性质和课时,将其比重提高到60%~80%之间。第二,用描述性语言文字记录学生学业成就时,更多的记录应是中职学生课堂的表现、进步及多方的评价内容。

(二)核心:细化中职情境教学课堂评价的操作要义

基于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更注重“适境”“适时”“适人”。所谓“适境”,就是评价的主题与语言的表达应与情境保持一致;所谓“适时”,就是评价的时机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所谓“适人”,就是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应该因人而异。实施基于情境教学的课堂评价应围绕“三适”。具体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中职情境教学课堂评价过程中“三阶段”的操作要义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间段,可将课堂评价分为教学前阶段评价、教学过程中阶段评价和教学后阶段评价。尽管三个阶段的评价不是仅局限于课堂,但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因此都纳入到课堂评价体系。课堂评价的操作要义可以根据中职课堂评价的三个阶段来制定,如表1所示。

2.中职情境教学课堂评价总结中“三层次”的操作要义

在实践探究中,档案袋课堂评价无疑最适合中职情境教学课堂评价。档案袋课堂评价是通过档案袋的制作,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变化与进步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和总结。它可以将多元的评价主体,以多样的评价形式(如评语、作业、叙事记录、作品展示及评点),将多维的评价内容归于档案袋中。为了规范课堂评价操作规范,在档案袋中课堂评价记录与总结包括三个层次:初次评价――根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对师生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工作任务完成过程、教学后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师生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二次评价――对师生在初次评价后的调控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的评价,即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自评进行评价;学生学习上升空间的评价,即对明确学习存在的问题后及时改正的评价;教师教学调整能力的评价,即对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对教学进行调整的能力的评价。三次评价――综合前两次评价进行总体评价,将经验与教训进行提炼,并为后续学习提供依据。

(三)关键:提高中职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

为更好了解教师评价素养现状,我们选取课堂评价领域的四个重要概念:效度、信度、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通过QQ、交谈等形式,请江苏范围内232名中职校教师对其进行解释。15.7%的教师能够正确解释效度与信度;21.6%的教师能够正确解释信度;57.3%的教师能准确解释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63.5%的教师能准确解释形成性评价。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素养知识非常匮乏,增加与教师评价素养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势在必行。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多阅读课堂评价方面的书籍,多与同事就课堂评价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要增加教师评价素养类培训,例如微格教学、形成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等。

参考文献:

[1]杨向东.谈课堂评价的地位和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9(9):42-46.

[2][4]钟启泉.课堂评价的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0-16.

[3]郑东辉.教师需要怎样的评价知识[J].教师教育研究,2010(5):48-52.

Study on Course Evalu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aking the Electrical Circuits Design and Debug Course for Instance

JIANG Han-rong

(Jiangsu Tong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Jiangsu 226300, China)

Abstract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t is critical to develop the course evaluation means for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to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onven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be elaborated, and the course evaluation goal, feature and strategy for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will be proposed.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7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应用得当能明显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境教学法主要作用是能”激趣”学生,使其更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和效率。如果教师制造的这种情境起到“激趣”的作用,有效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效果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在各教学阶段的应用

情境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可灵活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任一教学环节、任一时间段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程导入阶段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教学应用于课程导入阶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常可以采用视频、声音、游戏、设问等方式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强烈的气氛。

2.课程展开阶段

情境教学运用于课程全面展开的中间时段能有力地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上课的中间环节通常是讲练结合的学生操作,若时间长了,学生往往会产生疲乏感或者操作失败的挫折感,引发课堂学习的“低谷期”,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在课程的中间环节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题材,通过播放音乐、玩个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习,消除学习的疲倦感,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教学中还可借助音乐调动情感,让师生都感到一种美的享受。达到放松学生的心情,安抚某些学生急躁的情绪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课程结尾阶段

情境教学应用于课程的结尾能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给学生的课堂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并能有效地延申到课后,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辅助于段之一。课程的结尾,信息技术教师通常喜欢运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总结法、作业展评法等,若想让课堂学习兴趣延申到课后,可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贯穿课程主线,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欢快、活泼、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情感高涨、自由无束之时往往能使知识的内化得到提升,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于段之一。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选取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的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原则

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2.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

3.符合学生情感的需求;

4.轻松、愉快、相对自由的课堂环境氛围。

情境教学不是万金油,过多强调情境创设,或创设虚假的情境,是违背情境教学原意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卜几点:

1.创设的情境应具有相关性、现实性、合理性。情境导入的内容要健康,要与课程主题紧密结合,符合现实生活和基本行为逻辑,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精”,不拖泥带水,纷繁复杂。

2.情境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融会贯通。

3.关注学生对情境的反应,掌控学生情绪发展方向。

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目前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分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不够重视,甚至很多学生视为众多学科中的“鸡肋”,这些众多原因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效课堂屡见不鲜。这让如今的课堂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学好语文不易,但考试分值也不会差得太远,这让语文学和不学差别不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精彩度。如果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课堂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过程显得呆板、无趣,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缺乏参与的兴趣。实践证明,一位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教师,一定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以及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等;同时,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能够将课堂教学逐步引向深入,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究课堂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定是一位知识渊博、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专业发展水平上。

二、创设优美的语文课堂导入意境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创设优美的课堂情境,通过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感受语言美,体会魅力语文。优美的语文课堂情境具有一定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享受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置身于意境之中,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冲动,享受快乐语文。那么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呢?

1.设计优美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开启高效语文课堂的大门。所以,对于语文课堂导入来说,必须设计好优美的课堂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教师要精心编制课堂导入,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2.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多媒体情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效果,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为语文课堂营造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

3.通过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围绕问题展开课堂学习。在导入语设计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注意力引进课堂,激发研讨的热情,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4.通过设计课堂训练活动来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活动一般以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展开,在情境创设中,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或者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导入。通过教师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环节,以读写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宗旨,让语文课堂彰显新的活力。

三、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探究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情景,富有思维的教学活动,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思维,开展探究活动,语文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对教学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平等对话、平等参与,相互建构知识结构,教学相长。课堂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育情境。

1.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设计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问难,喊出不同的声音,形成师生“互动流”。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给每位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实践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会不自觉地将课堂展示的机会留给成绩好些的学生,忽视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尊重,便会失去对语文老师的信任,日积月累,缺乏学习的自信,这样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上一篇:火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逻辑推理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