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7 11:27:28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作为农村学校教育人员,我们应深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和实践。

一、“留守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性格比较孤僻、胆怯

很多父母错误的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依托于学校,对于儿童的心理没有进行关注,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使得很多留守儿童都出现了孤僻、胆怯心理,不愿意面对陌生人,与周围人也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二)情感缺失

儿童从婴儿向成人进行过渡,需要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一个依恋关系,才能够让孩子对社会、对世界保持信任态度,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但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和关爱,使得心理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无法对其他人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阻碍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

(三)价值观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能够补偿自己的孩子,往往采取给很多零用钱、买新衣服、买玩具等物质上的行为来进行弥补,而不对其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尤其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的孩子在无形中也受到“物质至上”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存在错位现象,比较重视享乐,安于现状,而没有认识到学习进取的重要性。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育者,在“知”的基础上,应注重贯彻落实,将理论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开展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缺少与儿童进行心里交流的时间,也没有认识到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心理上的辅导。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应将心理辅导课程作为重要环节去落实,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学校中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教育,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进行抒发,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心理辅导课程可以通过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两种方式进行开展。集体辅导主要是通过班会、心理课程等方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向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正确树立整个班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集体辅导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地开展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学生心理方面的缺陷,帮助学生抒发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的阴霾。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快乐的一天”为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开心的事,有的留守儿童就在作文中写到,“我最快乐的一天是爸爸妈妈从城市中放假回来的那一天,爸爸给我买了好多玩具,妈妈给我买了好多衣服,但是到了下午他们就坐车回去了,我非常难过。”在阅读了学生的文章之后,教师联系了学生的父母,让父母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并在作文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沟通感情,使学生的郁结得到疏解,使得家长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增加与子女相处的时间。

(三)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工作当中,少先队工作占据了重要位置,承担了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所区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不过德育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品质的培养,而心健康教育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如果二者形成合力,效果更佳。因此,学校在组织进行少先队活动时,应时时处处考虑到留守儿童,特别是个别弱视儿童,想尽办法让孤僻的孩子们活泼开朗。教师要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动向,根据他们的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关怀。当他们没能过上生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祝福,提出希望;当他们晚上在校思念父母蒙头哭泣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安慰,多关心多开导;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无私真诚的帮助;当他们因为父母的离开而黯然伤心的时候,及时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1]周国勇.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浅谈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96.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2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辅导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5]蒋青,丁颢.论声乐教育的初始年龄[J].红河学院学报,2008,(03).

[6]孟凡星.浅谈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训练及其嗓音保护[J].北方音乐,2013,(10).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3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增长,由2006年的457万增长到了2012年的535.8万,增长了17.2%,转移就业人数占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不断上升,由48.39%上升到了54.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6—2012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由3552.4元增加到了8604元,6年间增加了5051.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由654.86元增加到了1816.8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中,人均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由18.4%增长到了22%。同时,黑龙江省的城镇化率也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53.1%提升到2013年的57.4%。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壮大相对应的是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据《黑龙江省妇联2014年关于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黑龙江省约有农村留守儿童17.8万人,占黑龙江省儿童总数的比重约为3.45%,留守儿童分布较为集中,70%以上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绥化等地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约有7成由父母单方监护,剩余儿童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监护的约占70%,其余为亲属监护或在校寄宿生活。据统计,黑龙江省6~14岁的在校留守儿童约有10.85万名,他们大多数只能吃饱穿暖,而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都低于同龄平均水平,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心理、行为和安全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二、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相对滞后

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还经常出现厌学、逃学甚至是辍学的情况,总体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作为隔代监护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文化水平低,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很难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和辅导,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由于每天既要进行农业生产,又要从事繁杂的家务,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辅导孩子的学习。缺少监督和辅导、对父母的思念都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也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心理缺乏疏导、行为缺乏引导

外出务工后,父母会给孩子邮寄生活费,但与孩子交流沟通或者回家探望孩子的次数却很少,他们认为孩子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会使留守儿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变得自卑、沉默、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等极端性格,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以及隔代人之间交流沟通存在障碍使得他们对孩子的照顾主要体现在的穿衣、吃饭等基本的生理需求方面,却常常忽视孩子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此外,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和疏导的缺失也是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消极的心理状况使得留守儿童的行为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留守儿童在学校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在家中不听监护人管教,有些留守儿童在不法分子的教唆和恐吓下,甚至从事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安全存在隐患

儿童存在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淡薄及对潜在的危险判断和防范能力不足等特点,这使得他们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农村留守儿童既面临着溺水、触电、火灾以及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造成的伤害,又面临着不法分子拐骗、伤害以及对留守女童的等违法犯罪活动。缺乏父母的保护、学校过度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安全教育、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及监护人的教育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安全知识和意识,在遇到意外事故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容易受到伤害;父母不在身边,祖辈监护人大多年龄较高、身体状况较差,防范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保护留守儿童,难以及时有效地阻止留守儿童受到伤害,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将留守儿童作为侵害的对象。

三、解决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不断强化政府职责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政府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快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为学校配备校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通过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使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积极与社会上关心留守儿童的个人及各种组织机构联系,筹集资金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招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最后,针对黑龙江省农村人口法律意识淡薄的现实状况,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普法教育工作,同时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重视农村社区的作用

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并与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密切联系,做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培训与辅导,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充分认识到潜在风险的种类及防范风险的措施,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最为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之一,应该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留守儿童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一,学校要详细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并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监护人保持联系,使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料。第二,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学校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和法制方面的教育,提高孩子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模拟各种风险场景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提升应对各种意外事故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对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学校还应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第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在日常学习中,老师要多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强对他们学习的辅导,同时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成绩,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以及监护人进行交流,做到尽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

(四)更加注重家庭的作用

家长在为孩子生活、学习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经常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子女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倾听孩子的心声,督促孩子学习,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定期与老师及监护人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同时,父母应适时返乡,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将孩子接到身边,弥补留守儿童所缺少的亲情,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孩子情感宣泄和内心压力的释放,也有利于家长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监管和保护,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4

   2018年,在市团委的带领和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XXX少先队以XXX少工委X届X次全委(扩大)会议为契机,全面履行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基本职能,有效推进少先队、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发展,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一、少先队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思想引领,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开展“红色旗帜代代相传”、“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XX场次,覆盖少年儿童XX万余人。加深少年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开展新年圆梦微心愿活动,在全市各族贫困家庭少年儿童中征集节日心愿,通过微信平台愿望清单,由爱心人士进行认领,全市近200名贫困家庭孩子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实现了新年愿望。还组织这些贫困少年儿童感受阜康文化建设,观看了电影,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3场次,覆盖少年儿童800余人次;举办“书香润心灵 悦读促成长”读书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与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少年儿童开启心灵之窗,覆盖少年儿童4700余人次。在“六一”期间在全市举办了“红领巾喜迎 我是党的好娃娃”少先队鼓号队大赛暨阜康市少先队员卡通形象会,通过鼓号队展演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的仪式教育,增强仪式感。

(二)以推进少年儿童“融情教育”为抓手,加强少年儿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大赛、“在祖国的怀抱中”主题队日活动直接参与少年儿童1312人;“千名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百名中学生与内地大学生结对子”活动中实现结对少年儿童1049人;“我在城里(农村)有个家”等融情活动直接参与少年儿童1256人,引导各民族少年儿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开展“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粽子”等融情实践活动15场,参与少年儿童9276人;“民族团结好伙伴”、“少年儿童共话民族情”等15场主题队日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少年儿童4274名,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少年儿童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六一前夕,与宣传部、教育局联合举办百名美德好少年颁奖典礼,同时,组织各民族少先队员600名、贫困学生50名,为他们献上一台精彩的儿童木偶剧《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少年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各种困难,要有勇敢、自强、自信的品质。在暑假期间开展“红领巾双语”小课堂活动6场,聘请优秀返乡大学生为辖区流动务工人员子女、访惠聚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学习辅导、趣味思想教育。

(三)积极开展“牵手行动”关爱活动,竭诚服务少儿成长。制定了《阜康市重点少年儿童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牵手行动”任务分工及督导考核办法》和《阜康市重点少年儿童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制度及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170名重点少年儿童实现了与帮教辅导员的结对。充分利用“3·5”中国志愿者日、宪法宣传月等节点,在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安全自护、防灾减灾等宣传教育活动3场次,并组织重点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切实提高少年儿童群体应变自护能力。开展“献爱心 促融情 助稳定”爱心捐助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少先大队收集旧教材、工具书、文化用品、闲置衣物等1200公斤,通过整理发放给需要帮助的少年儿童。

(四)持续提升自身建设,夯实少先队工作基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核心作用,更好地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激发少年儿童的成长梦、成才梦、报国梦,提高我市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科学化水平。下发《关于做好校级少先队员代表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少先队中队、小队建设,推进小干部任期轮换制度,规范小干部民主选举程序。努力加强少先队基础知识的教育。在各少先大队,利用少先队阵地及“六一”儿童节等节庆日,加强少先队队史、队礼仪、队基础知识等教育,增强少先队员的荣耀感,各校的少先队基础知识水平进一步增强。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巩固(红领巾)广播站、队室、主题中队会等阵地,加强少先队组织对社团的指导和干预。将辅导员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为辅导员的成长创造条件。开展了阜康市辅导员技能技巧大赛,选派了3名辅导员参加昌吉州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力量。组织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1次,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掌握少先队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有效指导少先队活动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辅导员。

二、学校共青团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做好学校团员青年思想引导。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宣讲15场,受教育学校团员青年近2000余人。举办“书香润心灵 悦读促成长”读书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与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少年儿童开启心灵之窗,参与团员青年1200余人。通过开展各类团员青年体育赛事、“去极端化”小品文艺巡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约10场次,覆盖团员青年4000余人,深化团员青年的“去极端化”教育工作。坚持用优秀学生团员典型激励少年儿童,大力开展“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先进典型评选,挖掘学生团员身边的温暖与感动,教育引导学生向身边典型学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团员青年,举办了“青春喜迎 同心建功总目标”青春分享·音乐会,并对优秀青年进行表彰,进一步教育全市广大青年团员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

(二)有效开展学校团员青年关爱行动。以“法治进校园”为抓手,增强学校团员青年法治意识,充分利用“3·5”中国志愿者日、宪法宣传月等节点,组织普法宣传员、法律援助志愿者宣传法律知识、政策法规等,受教育团员青年3500余人在全市各学校团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自护、医疗救护、防灾减灾等实践演练活动,受教育团员青年2700余人,切实提高少年儿童群体应变自护能力。

    (三)抓好学校团组织建设工作。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如学校党团联系例会制度、民主评议考核团建制度等,将学校党建与团建工作结合起来,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当中,做到党建带团建。在学校创新的开展民主评议团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团员学习团的基本知识,重温《团章》,让学生评议团员的表现,通过找差距、查不足,不断增强团员的意识和素质。实施“青春面对面”机制,定期开展团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思想和成长,针对不同类别学生普遍面临的思想困惑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收集和总结,为学生教育引导工作打好基础。加强班级团支部、年级团总支、学校团委各级团组织建设,规范选举程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入团标准,提高团员质量,规范团员注册程序,规范数据信息统计,按照“一证一卡一档一信”的要求,实行团员规范化管理。坚持执行入团宣誓、戴团徽、唱团歌、过团日和“三会两制一课”等工作制度,狠抓团员意识教育。

(四)助力学校团员青年健康茁壮成长。为促进学校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合理设置团员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管理设置方面,依托学校团委和团总支层层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组,日常活动的开展由学校团委统一负责管理,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内容设置方面,结合学校团员青年的特点及实际,立足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适当的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不走过场。如:“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天山天池山地马拉松赛事、第二届天山武林大会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适当的参与各类社会层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但提升了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了各学校团员青年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有待稳定。少先队辅导员属于少先队组织,更属于学校。由于学校领导存在“大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对少先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校在安排辅导员上,随意性很强,人员调换比较频繁,影响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发展。

二是评价有待完善。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兼代其它学科,不是专职地从事少先队管理和研究工作。而学期结束后,评价少先队工作的重心往往是该辅导员所带班级的教育教学成绩。没有专职的工作定位,造成少先队辅导员的地位不被重视,工作也就不能正常开展,评价也难以定夺。

三、解决办法

   一是逐步解决学校“缺人干事”问题,增强少先队的自转能力和服务功能。督促学校对少先队辅导员做到随缺随配,每年至少对少先队辅导员进行一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明确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尽快成为少先队工作的行家能手。

二是两把尺子给辅导员“定身” 要使少先队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应该首先解决其身份问题。在对辅导员评价时,要用两把尺子去衡量。将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中取得的荣誉纳入职称考核内容,落实辅导员各项待遇,让少先队辅导员和广大教师从政策上感受到少先队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以“青春喜迎党的”为契机,开展专题报告宣讲、青春故事分享、团队仪式教育、网络主题活动等,教育引导各族团员青年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通过XXX及寒假重要节点,在各少先大队中广泛开展“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我在城里(农村)有个家”等品牌活动。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援疆省市少年儿童融情活动,运用微信、视频、QQ等新媒体开展互访交流活动,推动“小手拉大手,共同促团结”的良好局面。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5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党的十、系列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年儿童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的原则,适应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竭诚服务少年儿童成长,不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促进我市少年儿童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全面发展。

2.总体目标和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少年儿童教育全过程,少年儿童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得到强化,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朴素感情增强;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基本情感教育,以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理想志向教育,以集体主义和崇德向善为基础的道德品行教育,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的社会认知教育,着力培养积极向上、勇于创造的心理素质和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建设绿色崛起、文明、和谐的大局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的科学路径和有效载体,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增强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提升少先队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二、积极推动少年儿童和少先队事业健康快乐成长

3.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民族夙愿,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五爱”教育,深入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老少共筑中国梦”、“民族精神代代传”、“争当国际旅游岛小主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乐观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而健康成长、发奋成才。发挥我市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4.着力培养优秀品质。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根据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的要求和少年儿童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深化和创新“雏鹰行动”、“手拉手”、“红领巾心向党”等传统品牌活动,在“六一、”“十一三”建队日等节日集中开展大型少先队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向心力。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学习雷锋,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学习,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优秀小公民。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教育少年儿童知恩感恩,体谅悦纳他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人无诚信不立的理念,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深入开展法制教育,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教育少年儿童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文明大行动、青春绿化宝岛、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把课堂所学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少年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把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肯吃苦、爱劳动,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悉心关爱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娱乐、安全、心理等需求入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市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校要联合开展家庭教育课堂、各类讲座、指导班等,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积极作用,引导少年儿童开展法制教育、禁毒宣传进校园和消防急救演练和自护教育等活动,从小陶冶少年儿童的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肩负阵地教育责任,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育人作用,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上给予青少年更多帮助。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要牵头组织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障少年儿童和孤儿等特殊群体,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6.与时俱进地推动少先队工作。把握少年儿童认知形式和情感形成的一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继续推广《少先队辅导员进行曲》和《少先队圆舞曲》以及《竹竿舞》和《》等本土文化产品;支持青少年新媒体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少先队员文化产品;积极探索网上建队新形式,创新少先队组织建设模式;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与突出本土特点的思路和经验,提升少先队工作水平。

三、切实加强少先队工作

7.加强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加强校内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将学校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范围,为少先队工作开展提供服务保障。建设和用好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乡镇要逐步建立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番阳琼崖公学旧址、毛阳毛贵红色景点、少年军校、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各类场所建立红领巾教育基地,向少先队组织和少年儿童免费开放,拓宽少先队工作活动空间。依托社区党团活动阵地及其他社会资源,逐步建立社区少先队活动场所。教育部门要把少先队阵地建设纳入中小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8.加强少先队学科课程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市教育局要认真落实“少先队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规定,其中,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小学3年级至8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确保少先队活动课程规范化实施和常态化开展。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研究课题,加强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的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并保持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9.健全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要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校长工作实绩及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团市委及各少先队组织要按照队章要求,定期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履行好职责;选拔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好、热爱少年儿童事业的同志从事少先队工作,做到专职专用。

10.注重少先队集体建设和少先队小骨干培养。准确把握少先队作为预备队和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工作定位,严格按照队章在所有小学和初中建立少先队组织,规范少先队入队、离队、中队会、大队会、少代会等少先队组织生活。加强少先队礼仪文化建设。学校要让少先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搞活动,培养锻炼少先队小干部,严格规范少先队组织评选表彰活动,确保评选表彰的公益性、公平性、公正性,发挥好评选表彰的引领作用。

11.努力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按照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少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琼团联字〔2012〕12号)要求,根据我市的实际抓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配备、使用、管理等工作。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大队辅导员岗位,按不低于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人员职级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爱护和培养少先队辅导员,鼓励支持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扎实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分级全员培训,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和共青团培训体系并获得相对学分。在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研究建立“少先队活动”专业科目。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要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将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范畴。

重视做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表彰、奖励。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应纳入教育、团委等部门举办的同等次教师评比表彰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受到表彰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应享受同级优秀教师的待遇。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中获得的各种奖励和研究成果,应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的奖励和研究成果同等对待,并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聘用、职务和工资晋升的依据。

1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要切实保障少先队工作经费,按照每位少先队员不低于10元的标准将少先队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作为各学校少先队工作专项经费,为少先队开展活动提供保障。同时,给予市少工委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工作经费,市少工委要保证少先队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小学校要在教育公用经费中保障少先队工作、活动、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经费。

四、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3.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要把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纳入本市青少年事业和基础教育发展总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困难问题。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支持少先队工作,为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

14.团市委要承担起领导少先队的光荣任务。要切实履行“全团带队”职责,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团的总体工作之中,加强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要加强对少工委换届工作指导,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出思路、指方向,鼓励少先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把少先队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

15.市教育局要把少先队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工作体系。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工作中,把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保障工作范畴;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担任市少工委的领导职务,并切实发挥作用。联合团市委、市少工委,建立指导、检查少先队工作制度,完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考评机制。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6

1数字化学习环境

在了解ASD儿童在中介过程(mediationprocess)中的交互方式、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digitallearningenvironment,DLE),制定适合ASD个体的中介策略和目标,创建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展和提高ASD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socialinteraction)及生活基本技能,促进其更快、更好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4]。目前,在ASD儿童融合教育中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视频示范法等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设备,凭借其近距离、反复练习及互动等优势,能够增进ASD儿童的语言及认知能力,克服沟通障碍。有研究[5]表明,视频示范法在促进和改善ASD个体日常生活技能、学习技能、言语交往、社交技能、游戏技能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此外,Poraska-Pomsta等开展的自闭症之声(ech-oes)项目是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又一成功范例[3]。在该项目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ASD儿童能够通过触摸感知具体物体的特性,同仿真现实生活场景的虚拟角色进行交流沟通,训练社会生活技能。然而,如何为ASD儿童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仍然有待探究。第一,在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过程中,应该重视ASD儿童个体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参与中介过程所表现出的自律水平;第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应该符合ASD儿童的认知特点,有一定的层级性,并能够提供一系列的认知学习策略;第三,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应遵循学习理论和多媒体信息呈现的指导准则,使设计能以有效的、最佳的方式展现在ASD儿童面前;第四,对干预效果应及时的进行评估和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2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普遍应用于医疗、教育、科技等众多研究领域。NAO[6](发音和“Now”相近)是一个自主的可编程仿人机器人,由法国Aldebaran机器人公司研发。NAO机器人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类人机器人。NAO可以进行可视化编程,允许用户探索各种领域、运用各种复杂程度的编程程序并达到用户想要体验的各种不同效175果。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已将NAO机器人用于自闭谱系障碍干预的研究中[7]。NAO机器人具备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和情感智商,并且能够与人进行亲切友好的互动。它可以通过学习人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来推断出人的情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认识”更多的人,并能够分辨这些人不同的行为及面孔。ASD儿童大多缺乏正常的社交、沟通、互动能力,人类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对ASD儿童而言过于复杂。而NAO机器人所呈现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相对比较简单,更容易与ASD儿童建立亲密关系。使用NAO机器人对ASD儿童进行干预,可以减轻其与人交流的恐惧感,更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培养和提高基本生活、社交技能。国内一项研究指出,NAO机器人可以作为ASD儿童干预治疗的平台[8]。研究者对NAO人机互动和学校课堂授课两种情况下ASD儿童所表现的行为对比发现,NAO与人互动对减少其自闭症状,改善行为结果更为有效。NAO机器人作为ASD儿童干预的新手段,以其独特优势,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丰富了ASD干预技术。但是,NAO机器人在实际的干预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ASD儿童个体的行为差异性较大,NAO功能仍有一些局限性;对于利用NAO机器人进行干预的操作过程和训练单元需要进行有效设计;帮助ASD儿童实现由与机器交流到与人交流的过渡;对NAO机器人的社会活动干预效果进行评估,这些都是NAO机器人应用于ASD干预研究的重点问题。

3辅助沟通系统

ASD儿童普遍存在言语沟通方面的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注意力涣散,精神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在自闭谱系障碍干预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辅助沟通技术,帮助其完成相关技能的学习。辅助沟通系统(augmentativealternativecommuni-cation,AAC)是一种由符号、辅具、策略与技术4个成份组成,用于增进个体沟通能力的系统。通过文字、短语或图片、模型等符号来扩大或代替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语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SD儿童的语言交流及非言语沟通问题。在实际干预过程中,根据ASD儿童个体的症状不同,可以综合选择功能不同的辅助沟通系统。语音输出沟通辅助器(voiceoutputaids,VOCA)便是一种常用的AAC设备。VOCA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种便携式电子沟通板,也可能是装有特定软件、替代性键盘的个人计算机。在使用辅助沟通系统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对于认知能力较差者,初期训练计划应着重沟通动机训练,促进互动行为,发展功能性的反应模式,注重训练ASD儿童的辨识力、视觉注意力、短期记忆力,等。另外,漫画对话技术[9]、图片交换系统[10]等辅助沟通方法,在ASD儿童干预治疗,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际应用AAC过程中实施者应注意,沟通能力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都是有个体差异的。ASD儿童之间的语言发展差异性极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应用辅助沟通系统之前,应该了解个体的沟通能力,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及辅助沟通工具。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ereality,VR)作为一种综合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计算机领域新技术,其应用研究成为近年来十分活跃的领域,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发展学科和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11]。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想象性(imagin-ation)等特点。大量研究表明,VR技术广泛应用于ASD儿童干预和辅助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12]。目前,VR技术在ASD儿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两方面[13]:提高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潜力[14]和提高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15]。Moore研究发现,合作性虚拟现实环境对ASD儿童的辅助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在他的一项探究ASD儿童能否理解虚拟环境中的人类表情试验中,实验结果发现,超过90%受试者能准确辨认虚拟环境中的人类表情。这一发现证实,合作性虚拟现实环境可修复潜在“心理理论”方面的损害,能有效应用于ASD的辅助治疗。与以往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VR技术突破了以往心理治疗技术的局限性,具有逼真的现场感和趣味性,以及可控的个性化训练环境,在心理治疗中有较强的仿真感,同时具有很强的安全性[16]。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ASD儿童干预中,能够促进其社会交往、认知、生活技能等ASD核心缺陷改善,为增进对ASD的理解与干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应用实施中仍应注意一些问题:应将虚拟现实技术使用与现实生活结合,提高ASD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适应性;重视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采取合适的策略实现ASD儿童从虚拟环境到现实生活的转变;重视辅导者的参与和指导作用,增强行为的真实性。

5未来应用研究方向及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对信息的意义加工,增加习得知识与已有经验的联系,改善其行为能力,提高社会生活技能。临床干预过程中,应根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不同认知特点制定干预方案,创建不同的场景,让其充分地融入这个场景中,引导儿童进行交流与思考,实现行为干预的效果[17]。现代教育技术在ASD儿童干预治疗中的辅助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未来研究中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干预技术。应结合其他干预方法,以家长支持为基础,全面、深入的干预才能对ASD儿童产生效果。对ASD儿童非言语交际行为、共同注意能力、社会情感沟通能力、象征性游戏的综合训练将有助于其更好的发展[18];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以自闭谱系障碍干预治疗的理论为基础,根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特点,认真分析、挖掘其真正的想法,探索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遵循有自闭倾向儿童的认知特点,合理科学的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③重视辅导者的作用[19]。在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进行相关技能(如社会技能)进行学习训练时,辅导者在帮助自闭谱系障碍患者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相关技能时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训练之前,要对辅导者的角色做出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将对辅导者角色的安排纳入到整个训练设计之中,以提高干预效果;④要对干预策略和效果及时做出反馈和评价。及时的反馈,发现干预过程中的不足,可以对干预策略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干预技术的有效性,有利于对干预策略及时进行调整,开展针对性的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干预方法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干预模式和治疗过程。因此,需要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不断尝试新的实践,逐步规范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指导方案,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7

动物辅助最为常见定义便是美国最大的动物辅助治疗民间的促进结构所制定的概念,并且,动物辅助治疗主要是作为一个目标为导向的干预手段,这是一种符合特定标准的动物辅助治疗方法,这是当前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借助相应的训练治疗作为中介,通过短期或者是长期的目标进行实现,从而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都是病患和动物进行面对面训练。

2.动物辅助在特殊教育课程中的有效介入

2.1动物辅助在当前特殊教育中的情景介入

在当前的科学研究当中,第一,动物作为一种社会联接性的物体,可以更多地利用动物的特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和动物之间的接触。实验证明,宠物狗在和人进行沟通时,可以很好地帮助人解决各种不安的情绪,在和宠物狗的接触中,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当幼儿进入到这一社会角色中,就可以很好地改变他们的行为,符合角色上的期待。在AAT中,可以将来访者设想成为教师或者是管理者,通过让幼儿照顾或者是训练动物,就可以改变其行为,同样可以通过动物的接触,进而减少幼儿与伙伴交流中的不便。第二,现在很多的儿童都喜欢动物,而且对动物的关注度非常高,所以,在特殊教育课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治疗方法加以利用,从而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和动物的直接接触过程中,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做好相应的学习动机上的准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在动物辅助治疗的情况下,幼儿的心情会变得更加开放,相应的戒备心理将会降低,所以工作人员就比较容易和幼儿之间进行相应的沟通教学。同时,在对于工作人员携带动物和儿童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获得工作人员的信任,并帮助其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儿童就可以很好地顺从教学者的教育,不断提升课程的成效,不断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2.2动物辅教学方法在特殊教学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利用

现阶段,从当前的动物辅助运用中,可以很好地运用到特殊教育过程实践中,例如,“爪子”可以通过课程中来进行相应的辅助,从而可以儿童对社会、情感和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阅读教育来辅助相应的项目,利用动物的相关性能力来逐步提升特殊课程中的儿童阅读能力水平。在当前的课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生动形象的课程单元,以动物和儿童的互动性作为内容,有效地将其动作和语言的训练完全融入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采用相应的开放性课程情景,例如是户外运动项目,以及生活场所的实施教学,通过科学合理地方法来促进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认识的新伙伴课程中,通过特殊儿童与动物的之间交流来挖掘儿童的潜力,或者是可以制作相应的视频,告诉儿童这是他的新伙伴,可以让儿童近距离地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锻炼儿童的胆量,降低儿童对陌生事物所产生的恐惧。进而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游戏的相应环节,促进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教育者和训练者的角色,从而有助于帮助儿童矫正情绪,有效地解决行为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

2.3动物辅助疗法中访问和辅助治疗在特殊教育课程的有效设置

在当前的动物辅助疗法中,对特殊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且动物辅助疗法具有很强实践性,但是,我们也应该要看到动物辅助访问和辅助治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前者主要是简单将动物在指定的地点和患者进行接触,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尽量减少访问的焦虑感,并增加患者的触觉接触,这样就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自尊和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辅治疗方面的目标就是切实通过动物来帮助患者进行训练,例如,对于一些偏瘫人员,可以通过梳理动物毛发或者是可以抛球类活动来加强上升的力量,这样就能够改进相应的姿势和提高其自身的平衡能力,在针对抑郁性的病人,则可以通过对有关身体和部位名称来进行训练,或者是可以利用吹动物身上的毛发来锻炼其面部肌肉。同时,在进行动物辅助治疗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预防在治疗过程中造成疾病的传播,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洗手,动物必须要进行清洁,这样就严格防止各种动物身上的疾病带给患者。

3.结语

总的来说,动物辅助治疗作为全新的治疗手段,在特殊教育课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教学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情景教学,不断丰富和拓展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得各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并进而帮助儿童对动物辅助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篇8

一、隔代家庭教育背景

莱布里奇等人认为,叙事研究指的是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本文采用抽样的方法,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留守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叙事、比较。访谈对象主要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爷爷或者奶奶等长者)以及班主任老师和留守儿童本人。同时,本着自愿、保密的原则,在文中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名,使用了代号。

1. A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A为延吉市中央小学二年级学生,现年九岁,其母亲于2005年在A一周岁时赴美国打工。母亲经常打电话回来,平均一周通一次电话,但孩子与母亲的沟通并不多,仅仅是2~3分钟的通话时长。父亲长期奔波于外地做生意,回家的机会不多,父亲极为溺爱孩子,但也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A的家庭条件较好,生活水平在同龄人中较高。A先由姥姥抚养了一年,两岁后与奶奶一同生活。奶奶今年61岁,过去曾从事过邮局的工作,身体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经常因病住院。自2012年3月20日开始,A与姑姑、姑父及奶奶一同生活。

姑姑的文化程度为高中毕业,但她在家庭教育及人性教育方面进行了很深入地自主学习,对于家庭教育及人性教育有着自己的见解,也曾参加过家庭教育的培训课程。A的家长会一般是由姑姑出席,姑姑很重视教育,由于一些自身有利条件(与班主任老师很熟悉)与班主任老师平均每两周就会沟通一次。A同奶奶单独居住时,奶奶并不对A进行课业辅导,一般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方式来对此部分进行弥补。自与姑姑一同居住后,姑姑对A进行课业辅导与监督,同时也聘请家庭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班。孩子的成绩在一年级时中等,自与姑姑一同生活后成绩显著提高,现在学习成绩很优异。

2. B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B是延吉市北山小学五年级学生,现年十三岁,其父亲、母亲于2005年在B五岁时分别赴韩国及美国打工,九岁时父母回国,共同生活一年后又出国打工,父母平均一个月打来一个电话。B有一个4岁上幼儿园的妹妹,两个孩子由姨奶抚养。姨奶今年54岁,曾在韩国打工后回国,身体很健康,姨奶平时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孩子的课业辅导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方式来完成。家长会一般由姨奶出席,但并不与班主任老师做单独的交流。B成绩并不理想,在班级为中下等,甚至有些厌学。

二、隔代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 A家庭。

A是个个性很强的孩子,奶奶认为由于缺乏母爱,A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她很淘气,思维也很奇特,有时还观察大人行动、利用大人的心理,总是希望别人把她自己当做中心,不希望有人跟她抢夺奶奶或者姑姑的爱,甚至是家里养的小狗,如果家人过于喜爱那只小狗,她就会嫉妒,做出故意伤害它的举动。可以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在访谈过程中,由于奶奶把精力都集中于与笔者的交谈,大约进行到30分钟的时候,A开始故意与家中的小狗一起玩,甚至故意伤害它,让其制造出很大的声响,使大家的目光注意到她。

当A出现此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举动时,奶奶多以引导的方式教育A要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并反复强调家人对A的爱,让A对爱的感受能力增强,尽量消除A心中的不安,也口头教育她不能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日常生活中,孩子有任性的问题出现时,奶奶会先跟她探讨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然后再劝导她,教她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奶奶的悉心教导,A若在学校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基本都会与奶奶和姑姑沟通,但奶奶仍认为与孩子之间存在教育、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需要跟她多进行沟通,父母的位置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奶奶只希望她的母亲为孩子的发展考虑,快些回国。A的奶奶认为由自己来代为抚养和教育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有时由于身体原因会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要与孩子的姑姑一同生活的原因。

A奶奶认为学校的教育课程与过去的年代相比过于深刻,孩子们虽然都能够理解,但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辅导班、请家教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样对于一个孩子的童年来说太为残忍,孩子长大成人后会为童年时期感到遗憾。由于奶奶年事已高,视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之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与奶奶所处的年代有很大区别,奶奶很难对孙女的课业进行辅导,所以选择通过聘请家教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来对此部分进行弥补。

2. B家庭。

姨奶认为B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孩子,平时喜欢开玩笑,性格有时很倔强,做什么事情喜欢一拖再拖,不听话的情况较多。B平时喜欢看书,包括漫画书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的书籍,他不是很喜欢上学,B的姨奶说B偶尔会出现装生病而不去上学的情况。此时,姨奶会严厉地批评B,并教育他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欺骗他人,这种做法是可耻的。

B的姨奶在家庭教育中主要采用说教的方式,但姨奶表示,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与隔代长辈相比会更加严厉,一般对隔代长辈并没有畏惧感。所以,B不听姨奶话的情况较多。当严厉的教导不起作用时,姨奶会打他几下,再不听就会采取更为严厉的体罚,姨奶也会选择与孩子的父亲打电话沟通,以此使B畏惧、好好表现。

姨奶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并不懂家庭教育,只要照顾好孩子日常生活起居,教育交给学校,平时主要针对生活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有时会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希望孩子能够形成好的道德品质。

姨奶认为有时B的父母会要求给B超出这个年龄所应该消费的零花钱,想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关心,以至于让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姨奶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她有时尽量教育B,赚钱的辛苦,不可以乱花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业方面姨奶基本不进行辅导,她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所以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及参加课后辅导班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姨奶表示B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愿与姨奶进行沟通,与母亲通电话时也由于时间久了、感情生疏,不会主动沟通,父亲也无暇顾及孩子细小的情感变化,这个问题至今也未能得到现实的解决。

三、A、B家庭比较后的反思

通过对A、B这两个被采访家庭的叙事比较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

1. 朝鲜族隔代长辈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未扮演好感情慰藉者的角色。通过采访发现,隔代家庭教育中孩子会出现不积极与隔代家长进行沟通的现象,因为孩子会认为隔代家长无法理解自己,说了一些事实可能只会引来一些唠叨的说教还有训斥。久而久之,朝鲜族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无法很好地找到感情的慰藉,长此以往,会造成儿童与长辈之间的沟通障碍,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就会随之减少,会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化发展,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被理解的一个个体,逐渐影响到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甚至未来的成长。

2. 朝鲜族隔代长辈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未扮演好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儿童的课业学习需要家庭教育进行辅助,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儿童在家庭范围内若寻求不到很好的帮助,久而久之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隔代长辈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身体状况不好、视力也逐渐退化,加之学习年代久远,与现今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异,很难对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多数采取聘请家庭教师或者参加辅导班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隔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多以生活方面的知识为主,辅助道德教育。

3. 朝鲜族隔代长辈与班主任沟通过少。通过采访发现,隔代长辈平时并不与班主任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即使参加家长会,也不会单独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学校生活情况。这样会造成家庭教育主体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也无法很好地为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做辅助工作。

四、朝鲜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议

1. 隔代长辈应注重与儿童的情感沟通。隔代长辈成为儿童的情感慰藉者,儿童有心事时会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求帮助,有助于隔代长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现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会大大增强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也会让他们的情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寄托。不仅对人格养成有积极的作用,也对学业成绩、生活能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2. 隔代长辈应提高教育能力。在本次访谈中发现,隔代长辈的教育能力普遍不高,以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欠缺,有时无法为学校教育做到应有的辅助作用,有的家庭也无法为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所以,改善朝鲜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首要任务是隔代长辈应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上的教育机关,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掌握相关理论,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研究中发现,隔代长辈与班主任老师很少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隔代长辈应多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孩子学校生活的近况。只有了解了基本情况,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也是隔代长辈提升教育能力的一种方式。

3. 孩子的父母应多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家庭教育。根据本次访谈研究发现,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朝鲜族留守儿童的父母虽多为30~40岁的中年人,但仍有一部分家庭不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通讯,如网络视频等方式,仅仅采用传统的电话通话进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教育。如果做到保持每天进行视频通话,那么这种互动与交流几乎等同于父母在身边交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

上一篇:电路板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对外汉语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