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01 17:58:58

儿童动漫故事

儿童动漫故事篇1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校对接; 动漫教育; 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刘艳玲(1976—),女,湖北老河口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三维动画理论与实践研究。 E-mail:。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加,由此产生的各种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8年全国妇联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1]报告指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农村留守儿童非常普遍。报告同时指出,亲情缺失和教育监护不力等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电视依赖等事例时有报道,究其原因,这与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教育监护不力无不相关。喜爱动漫、亲近游戏本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又不尽如人意,在媒介发达的今天,相对于其他非留守儿童,“喜爱”和“亲近”更容易演变成“沉迷”,产生了所谓的“电视保姆”,更有部分儿童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笔者近期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就“留守儿童媒介使用”问题进行文献研究。在查阅的相关文献中,有部分文献使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概况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其具体数据可部分反映当地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

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有反映留守儿童课余时间支配的文献数量不多,但从现有文献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可以认为目前留守儿童由于媒介使用不当及优质动漫资源缺乏等引发如下动漫教育问题:

(一)优质绘本及纸质书稀缺,留守儿童阅读量匮乏

在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方面,研究者积极倡导建立留守儿童图书馆,以丰富留守儿童阅读资源。研究者普遍认为留守儿童阅读量极其匮乏。在实证研究方面,杨靖、黄京华[2]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Z镇W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情况作了调研。具体数据为:25名一至三年级留守儿童中只有8名儿童家里有童话故事书;41名四至六年级留守儿童中只有3 人看过较为完整的《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上述数据表明,留守儿童阅读量显著不足,相对于教辅读物,儿童文学、科普读物与名著类图书更显薄弱。尽管在现有文献中暂时没有其他研究者对留守儿童阅读情况作深入实证研究,但从目前农村经济状况及教育发展状况,结合现有留守儿童文献,可以认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量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对电视过度依赖

现有文献对留守儿童电视观看问题研究较多。如谢斌、冯玲玉[3]对甘肃省天水市36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在留守儿童“获得信息方式”的调查中,67.5%选择看电视,32.5%选择读书看报;在“最喜欢干的事情”调查中, 45.8%选择看电视,18.6%选择和同伴玩;留守儿童平均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是2.6小时左右,其中33.9%的留守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时间超过3小时。杨靖、黄京华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Z镇W村9位7~12岁留守儿童采用入户观察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收看电视时间为 2.5个小时左右,周六周日观看多集连播电视剧的现象比较突出,最多一天看电视时间累计超过8个小时。其他研究者如张轶楠、陈锐[4]和李远煦[5]的调查,对于留守儿童观看电视时长的结论大体相同,即一致认为,留守儿童在电视观看中花费时间过长。

(三)初中及以上留守儿童容易发生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对儿童身心发展危害特别大,在众多留守儿童问题中,沉迷网络、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留守儿童接触网络的文献研究方面,崔淑春[6]实地调研湖北省咸宁市南林桥镇留守儿童接触网络情况,在“平时喜欢的活动”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看电视”,有151人次;而选择最少的是“上网”,仅有30人次。进一步考察上网留守儿童年龄及网络接触程度,崔淑春得出“上网的留守儿童主要是中学生。接触网络的留守儿童数量少、比例低,但是网络对留守儿童杀伤力巨大”的结论。在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取“严防”和“监控”的指导思想,如建议组建家庭、学校、社会监控网络等。

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由于父母长期缺位、监护人教育监护不力、重养轻教等因素,致使媒体充当了留守儿童的精神抚育者,成为“父母”。留守儿童在接触媒体时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难以正确对待和有效使用媒体。另外,农村阅读资源匮乏,也不利于留守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如何找到有效途径,充实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培养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其合理使用电视、网络等媒介,是目前研究者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新途径

充分利用儿童喜爱动漫的天性,结合高校丰富的动漫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从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对动漫的审美情趣入手,寻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新途径。

(一) 农村留守儿童动漫教育需求分析

1. 故事阅读需求

儿童动漫故事篇2

[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现代动漫创作;启示;艺术特色;品牌策略

从过去的国家统筹管理经营到之后的产业化经营,我国的动漫人一直致力于原创动漫的经营模式和合理的发展道路。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漫以低成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既实现了以动漫作品为中心的盈利,也凭借其诙谐幽默的台词、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了全国大众的喜爱,动漫主人公灰太狼的台词“我还会回来的”也成为人们口头的流行语。《喜羊羊与灰太狼》能取得如此的成功,其背后的创作和营销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笔者将对《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作品的创作和营销模式展开分析,以期对我国现代动漫创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艺术特色与优势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漫系列于2005年在电视上首播, 2008年末贺岁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以600万元的投资收获了8000万元的票房收入,接着在2009年末上映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又一次掀起了观影热潮,它是以怎样的智慧使自己收获了如此巨大的成绩呢?

(一)人物设置,幽默包装

我们都知道,许多经典的动漫人物形象都有造型独特、性格特点鲜明的特点,例如,《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小光头、大眼睛、聪明伶俐;《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短头发、圆脸蛋、天真可爱。同样如此,《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造型也独具特点,制作方召集了100多名设计师,历时3个多月,精心设计出作品中各个人物的造型,其形象设计既夸张有趣,又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同时体现着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如美羊羊头戴粉红蝴蝶结,体现着她爱美的特点;红太狼身穿红色毛皮大衣,代表着她期望高贵富裕生活的心理特征;灰太狼戴着一顶破帽子,身带疤痕体现了他凶狠的性格特点等。

此外,该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轻松幽默。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带给现代人无比巨大的压力,而动漫作品的主要观众是儿童群体,该剧轻松幽默的情节能够让儿童很好地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满足了儿童爱玩、好奇等心理需求。

(二)儿童本位,快乐氛围

儿童天性是快乐的,这种情绪也是儿童关注外界与探索新知的一种体验,即快乐是本位的、天生的。因此,动漫创作者在取材、编排等一系列制作环节中要坚持“儿童本位”的原则――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承认儿童的独立性,尊重和满足儿童接触、使用媒介等的需要。而《喜羊羊与灰太狼》正是契合了这一理论,剧中人物角色造型独特、个性鲜明,自开播以来,这部动漫连续剧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2009年1月,央视新闻曾报道了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映后获得了火爆的票房,小朋友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很搞笑”“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三)雕琢内容,吸引观众

动漫作品十分重视形式上的完美无瑕,追求美的极限化,它通过形式上的美感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冲击,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但是,如果一部动漫作品的内容空洞无奇,将无法对观众形成持久的视觉冲击力。《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创造收视率新高,主要由于其内容丰富充实,打动了观众的内心。

很多的动漫作品都体现着一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赋予了不同动物各自的象征意义。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两大类角色,即羊和狼。在传统文化中,羊代表着善良温顺,狼代表着凶恶残暴,整部作品呈现的是一场羊与狼的斗争,其实是善良与邪恶的斗争,这符合儿童单纯的两极思维的欣赏特点。每一集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相似,实际上内容各有不同,围绕不同的主题,有的是找寻宝藏,有的是逃避灾害,在各个不同的故事里展现羊与狼的英勇决斗。同时,简单有趣的故事之中又富含真理、耐人寻味,带给儿童心灵上的启迪,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是如此,《喜羊羊与灰太狼》收获了广大的儿童观众群体。

(四)普及科学,启迪新知

作为一部动漫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不仅仅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作品中很多内容是在儿童们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这能够让孩子们拓展眼界,增长知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羊羊运动会》一集通过羊部落举行的运动会,向儿童们展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歌、会徽、会旗及其他奥运会的相关知识,通过动漫作品,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和画面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奥运会“更快、更高、高强”的精神。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施拉姆曾指出,儿童看电视,是因为电视对他们有用,儿童生来就追求和向往快乐和自由,这是儿童的本我,同时儿童还有一种自我状态,即能够通过对现实的妥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以追求快乐。《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故事分为现实和幻想两大类,可以满足儿童本我和自我的两种需要,如羊部落日常生活的地方叫青青草原,青青草原里的学校、超市等场所布置都类似于儿童们的现实世界;羊羊们经常进行的冒险活动中的场景和活动就是儿童现实世界所感知不到的,这也满足了儿童幻想的需要。

(五)社会规范,行为指导

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在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下,对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规范进行有选择地接受和吸收,获得社会生活所需的经验和技能,从而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会受到父母、老师、朋友以及大众传媒等各方面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多数的娱乐生活以观看电视动漫为主导,因而电视动漫对儿童的角色选择和社会规范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里,《喜羊羊与灰太狼》对幼儿园的办园和教学作用很大,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动漫系列,因而也喜欢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所以,幼儿园里的一些玩具设施经常以《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羊和狼的造型为模型,小朋友们也经常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仿故事里的各个角色,他们通过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对人际交往的规则有了初步了解,深化了他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品牌策略与对我国现代动漫创作的启示(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品牌策略

1瞄准市场的营销模式与品牌策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缔造者卢永强早在2003年就有过设想,要创造出一部大人和孩子都喜爱的动画作品,多方准备之下,2004年开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几经风雨之后,《喜羊羊与灰太狼》于2005年在多家电视台连续热播,取得了巨大成功,强大的宣传攻势赢得了良好的受众基础。此时,卢永强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在电视平台上取得成功后,瞄准了电影市场,制作了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喜羊羊”系列十分重视电影的营销,在电影上映之前,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为其最后的成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故事的现代元素与时代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也与其个人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故事具有鲜明的现代元素和时代精神,因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缔造者卢永强曾表示该作品一直在传达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这是该作品受到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对我国现代动漫发展的启示

1依靠专业化的运作,构建有利于动画成长的空间。当前电视台对进口的动画片的播放进行严格限制,各地的动漫基地也在不断建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硬件条件已经具备,我们的软件条件却不尽如人意,尤其缺少专业的制片人和媒介策划工作人员。一套完善的产业链是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的必要支撑,此外还要能够通晓动漫产业的运作流程,集结优秀的动漫创作和营销人才。只有使队伍足够专业化,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才能给动漫创作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2创作者要有长期不懈的坚持,给作品健康成长的时间。万物的生长、发展、成熟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都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积累、发展。动漫作品的创作也同样如此,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精雕细琢,需要长期的酝酿和积累,因而需要创作者能够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为作品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成长。现在网络上并不缺乏优秀作品,诸如早些的《大话李白》《小破孩》等,都曾名噪一时,如今看来,也大都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由于其创作者并没有进行长期的坚持,因此我们必须要呼吁动漫创作者们坚持不懈地创作,磨出好作品,进而实现动漫的崛起。

3要贴近生活进行取材,实施科学的成本控制。一个好的故事、好的素材是一部作品成功的源泉,而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是丰富的素材源泉,需要创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从中发掘最新鲜的故事素材。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未形成完善的发展平台,一部动漫产品的成功必须严格控制好作品制作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喜羊羊与灰太狼》采用了Flas进行制作,降低了制作成本,使该作品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培育观众市场,使电影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票房。由此可见,控制成本对作品的成功十分重要。当然,控制成本的同时要兼顾好效率,进而实现作品的整体成功。

4开发新媒体市场。《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迈出了新媒体运营的第一步,通过网络平台“试水”市场的反应情况来看,并未对新媒体的潜力进行足够深入的挖掘,也没有充分地构建新媒体运营网络。相反,从发达的日韩动漫产业的新媒体运营情况来看,是以政府支持为前提,以新媒体为突破点,通过多方面来发展动漫产业,让其动漫产业实现了网布立体宣传态势。在未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可以开发利用手机App、网络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途径,促进动漫产业开发相关业务。

5突破“低幼化”的传统局限。传统的动漫作品都有“低幼化”倾向,其受众群体十分有限。《喜羊羊与灰太狼》运用流行的语言进行多方面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低幼化”的传统局限,赢得了成年观众群体的关注。我国动漫创作要想扩大动漫产品的受众群体,让具有实际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来创造经济价值,就需要突破“低幼化”的传统局限。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动漫产品的创作源泉,动漫人首先应该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借助自己独特的表达视角将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同时应该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了解其审美情趣以及娱乐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动漫产业和传统文化的完美对接。

三、结语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当前我国动漫产业正在探索一条合理、科学、稳定的发展道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为动漫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期待我国动漫产业在未来茁壮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潇.从传播学视角看动画片创新――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J].当代传播,2009(11).

[2] 孙华艳.本土动画片的品牌营销――浅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成功之道[J].当代电影,2009(04).

[3] 张凤岩.日美动漫产业营销战略的比较及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0(04).

[4] 王君仪.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困境――以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为例[J].青年记者,2009(09).

[5] 詹凯丽,刘峰.从功夫熊猫到喜羊羊与灰太狼――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设计创意[J].两业营销,2009(03).

[6] 赵春娟,谢竹青.从动画产业的现状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营销策略[J].知识经济,2010(09).

儿童动漫故事篇3

绘本是一种饱含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艺术。本文尝试定义绘本这个具有多元含义的词汇,并对其类别进行归纳与分析。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了绘本的性质与内涵,分析了绘本与图画书、漫画书以及小人书的异同,提出根据阅读对象和主题内容对绘本进行分类的方法并加以论述,以期使大众能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绘本这种新兴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绘本 图画书 文学 艺术 分类

绘本这种书籍形式最早是针对儿童创作的,英语国家称为“picture books”,也译作“图画书”。自1902年英国的童书作家与插画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 1866-1943)出版《小兔彼特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至今,绘本在西方国家有着110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从亚洲来看,20世纪50年代其影响和观念最早进入二战后的日本,日语将其称之为“绘本”。此后日本绘本创作发展惊人,受到西方国家的高度评价,如今已成为绘本大国。20世纪60年代绘本理念进入我国台湾地区,2002年随着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等系列图书在大陆的畅销,绘本开始逐渐流行于我国大陆地区。随后10年,出版社大量引进欧美和日本的优秀绘本,内地掀起绘本出版和阅读的热潮。

一、什么是绘本

什么是绘本?“绘本”一词源自日本,是日语对英文“picture books”的翻译。绘本是一种版面配置以图像为主体,主要以丰富的图像语言来传达思想的书籍艺术形式,常常搭配简练的文字,甚至没有文字。

台湾绘本领军人物郝广才认为:“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像故事的主题。[1]如果书里有图,但是图没有叙事的功能,图与图之间没有形成连贯的关系,就叫illustrated books,有插图的书。有插图的书以大量文字为主,少量插画作为点缀,即使没有图也不会影响读者对文字的理解。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先生曾用这样的数学式来区分“有插图的书”与“绘本”的关系:

文+画=有插图的书

文×画=图画书[2]

可见,绘本不是简单的“有很多图的书”,是用精湛的图画与简练的文字共同叙述故事或传达讯息,特别强调图画与文字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图文合奏。绘本区别于有插图的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图像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叙事功能,所呈现的画面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细节。有的绘本甚至是没有文字的无字书,但丝毫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因为图像本身就是叙事的,每一幅图都充满了故事性,读者能够通过图与图之间的融贯连通,并加以想象来诠释图像的意义。绘本主要通过图像来传递讯息,视觉传达是其主要表现途径。

绘本是为表达而创作的艺术品,以书籍为载体饱含文学性和艺术性,是文字、图像和视觉设计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优秀的绘本往往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个人意志,隐含着其对世界的认识与感受。除精美的插画和令人叹服的设计外,绘本与一般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薄薄、小小的一本书里涵盖的内容却能具备哲学的深意以及人文主义情怀,阅读者会被触动某种情绪,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

1. 绘本和图画书

日文把“picture books”译为“绘本”,中文对“picture books”译“图画书”。“绘本”和“图画书”翻译成英文都是“picture books”。由于受到港台地区的影响,我国内地使用“绘本”称谓的占多数。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图画书”就是“绘本”,但“绘本”并不等于“图画书”。

过去不论是绘本,还是更早的“picture books”,都包含有以儿童为对象的意思。从1998年台湾绘本作家几米先后创作出版《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等作品后,“成人绘本”这种新的绘本类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这种书籍形式,不少针对成人的绘本陆续出版并受到大众欢迎,绘本不再仅仅是为儿童设计的读物,开始向成人世界延伸。绘本由此分为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大阵营。

如果在网络上用“绘本”和“图画书”分别搜索,常常找到不同的书目。“绘本”既可找到儿童图画书,也可找到相当多的成人绘本,甚至是漫画书籍;而用“图画书”进行搜索的结果就往往只限定在儿童图画书的范畴中。所以,从目前来看,“绘本”的范畴要比“图画书”的范畴大,所包含的形式也更为多元。对于国内很多喜欢儿童绘本、推广儿童绘本的人而言,更喜欢用来自欧美“picture books”的直译,即图画书。然而,有意思的是,专业从事绘本创作的插画家――不论是儿童图画书还是成人绘本,更喜欢自称为“绘本作家”,而不是“图画书作者”。

2. 绘本和漫画书

漫画书是具有封面并装订成册的连环漫画,美国人所说的“Comic book”,通常指连环漫画期刊以及连环漫画书。世界著名的漫画艺术大师威尔・艾斯纳(Will Eisner,1917-2005)将漫画称为“连续的艺术”。[3]很多时候,很难把绘本和漫画书区分开来,尤其当两者都是“运用连贯的图像表达一个故事”时,这两种形式实在是太接近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些漫画书是绘本,却不能说“那些绘本就是漫画书”。在日本被誉为绘本人气天后的高木直子,其作品《150cm Life》《一个人住第5年》等大多用简笔漫画的形式描绘自己的生活,是用漫画插图的形式来表现绘本,所以其作品既可称为漫画书也可称为绘本。

多数情况下,绘本和漫画书是不能等同的。在现代生活中漫画书以有意识排列的并置画面,幽默直白的对话语言,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已逐步演变为一种快餐文化以供娱乐,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绘本和漫画书一样都是用文字和图画共同传达故事或信息。比较而言,漫画书是以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文字以对话框中的人物对话为主,每个版面通常由数张大小、数量相当的图片组成,整本书按照四格或多格带边框的固定形式排版,书页较多,图片量较大,画面表现以漫画风格为主,形式相对单一。而绘本中的文字很少,甚至可以没有文字。有文字的绘本中,其文字比漫画中的对话语言考究得多,文字通常简短而精炼,蕴涵着一定的哲学意味,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绘本中图片的表现媒质更为多样,除绘画外,还有拼贴、剪纸、照片、版画、浮雕等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图片的大小和排版也伴随故事发展充满变化:有漫画式的连续分镜图,也有小插图、满版图和跨版图,其版式设计往往具有一种节奏的律动感,能增强故事的情节性与趣味性。绘本以视觉传达为主要表现途径,综合了文学、绘画与设计,比漫画书更强调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

只要是具有情节的故事体,都是故事。故事类绘本,不论是儿童绘本还是成人绘本,内容往往包含有一定的情节和故事,可以是写实的生活故事、历史故事,也可以是虚构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故事、幻想故事等等。故事类绘本是绘本出版中数量最多且最受欢迎的种类,受到普遍重视,也一直是绘本创作的主流。故事类绘本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只有图像没有文字的“无字书”,纯粹用图画诠释故事。无字绘本中图像的叙事功能和解说功能被最大化,因此比一般文图皆备的绘本,在构思和创作上更具高难度。如约克・米勒(Jorg Muller)的《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The Changing Countryside),彼得・史比尔(Peter Spier)的《下雨天》(Rain),大卫・威斯纳(David Wiesner)的《疯狂星期二》(Tuesday)、《海底的秘密》(Flotsam),陈志勇(Shaun Tan)的《抵岸》(The Arrival)等等皆以画面来表现内容,是公认的无字绘本中的经典作品。

知识性绘本,也有人称为“科学绘本”,主要是用来传达讯息的。这类绘本用图像结合文字解释事实与知识,提供给儿童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生活常识等相关主题。知识性绘本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天文、历史、地理、动物、植物、人体、衣食住行、机械等,包括以图鉴方式呈现的绘本能够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这类知识性绘本还包括专门针对幼儿设计的字母书、数数书、概念书等等。字母书是英语国家给幼儿辨识英文字母A到Z的书,图大而清楚,用幼儿熟悉的物体形状帮助他们将字母及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比如画一个苹果,配上字母A。数数书通常是给幼儿数字的概念,如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1,2,3 to the ZOO》、安野光雅的《数数看》等。对已学会数字的幼儿来说,在观察和计算图中的东西是否与所示数字吻合时,会获得极大的乐趣。概念书则运用视觉图像帮助幼儿了解概念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涉及形状、颜色、重量、大小、感觉、空间、时间以及常见事物的认知等等内容。台湾的绘本研究者林敏宜认为:“概念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说话内容,促进语言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知觉敏锐度以捕捉抽象观念;当然更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扩大对世界的了解。”[6]

“在21世纪,绘本将会越来越重要。不仅大人小孩可以同乐,而且人们从中获得的东西难以数计。”[7]绘本种类丰富,视角广阔,其中蕴涵着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或浅显或深奥,经由艺术家的创意和构想用精美的图画和简练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使儿童和成人在阅读认知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情操以及卓越的审美能力。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入到绘本创作中,将不同的文化与专业视角带入到绘本领域,加上数码影像时代的来临以及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绘本的艺术表现、题材内容和形式结构等都在不断地丰富,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G314)

参考文献:

[1] 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台北:格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12.

[2]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79.

[3] [美]Scott McCloud.理解漫画[M].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5.

[4] [日]柳田邦男.寻找一本绘本,在沙漠中……[M].唐一宁,王国馨,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6:8.

[5] 几米.几米故事的开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40.

[6] 林敏宜.图画书的欣赏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0:37.

[7] [日]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绘本之力[M].林真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5:226.

儿童动漫故事篇4

我们所说的“童心”漫画是指从儿童的角度表现儿童所见、所闻、所想的漫画。 下面是我们在“童心”漫画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构建“童心”漫画课堂教学的范式

课堂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主阵地。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因此,本教材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利用这20%左右的课时进行我们的“童心”漫画的课堂教学,并逐步摸索出“童心”漫画课堂教学的范式。

1.情趣导入

以感官化的情景设置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导入时,教师出示体育明星漫画像,让学生猜猜是谁。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刘翔、姚明、罗纳尔迪尼奥等体育明星的漫画像欣赏入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诱发学生学习漫画的积极性。

2.原型建构

以多元化的审美素材为载体,运用学生个体的直觉能力,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建构审美客观的“原始”图式和认知。“看了老师刚才出示的漫画像,请同学们用线描的形式试着给自己熟悉的人画一张漫画像!”鼓励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尝试创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

3.欣赏启迪

以视觉图片、形象为媒介,通过视觉感知、思维联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出示四幅同龄人的漫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认知漫画的特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五官、脸型、发型、表情及职业特征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种题材他们会画得那么好?为什么人家会从这件事情中想得那么多?从而让学生从漫画作品中挖掘其中的思想性,感受其艺术魅力。

4.构思创作

天真烂漫的孩子有很多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在欣赏拓维的带动下,融入个人的体验,创作出自己心中新的形象。如在本节课中,朱磊达小朋友创作出了《爱发火的爸爸》、周天小朋友创作出了《小小书呆子》、辉辉小朋友创作出了《财迷》 ……创作天真有童趣的漫画作品是漫画家苦苦的追求,而孩子们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漫画作品。

5.展示评价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欣赏、体验、评价中感受漫画的魅力。展示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得意之处;说说最喜欢哪幅漫画像作品,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不但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童心来评价作品,教师也怀抱一颗童心,只有有童心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童心”漫画作品。

6.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课堂上获得的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构思,以研究者的姿态深入生活作进一步的探求、创作,从而获得用美术方式解决或处理生活问题的经历,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生成。如在这一节课后,可以鼓励孩子们收集更多更丰富的拼贴画材料,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来表现漫画,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漫画!

二、挖掘“童心”味的漫画创作题材

题材是指进入“童心”漫画作品的客观对象,题材的选择是创作漫画的一个难点。漫画作品的题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童心”漫画不同于一般的漫画作品,它更注重题材的童真童趣,是儿童用他们特有的视角表现的漫画。

1.用“童心”观察

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也是“童心”漫画的源泉。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力求引导孩子求美、求真,我们在每个班级里配有一本《发现童美》的小本子,让每个孩子平时随时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灵感,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强调让学生关注生活中那些经常出现的、引人发笑、让人思考的现象和事物,在关注中还要学会思考。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一颗敏感、细致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

2.用“童心”感受

漫画教育是一个承接和释放情感的载体,儿童漫画和孩子的身心发展一样,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启迪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最近学校正在开展毽子达标活动,课余孩子们都忙着练习踢毽子。这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但洋洋创作了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中几个孩子正起劲地在踢毽子,但边上有一个孩子却哭了……为什么呢?孩子的话道出了心声:“你们大家都踢毽子,鸡妈妈和小鸡身上的毛都快被拔光了!”洋洋用漫画表达自己爱护小动物的一片善心,同时也用漫画唤醒了其他孩子的善心。

3.用童心体验

儿童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雨天,他们故意不撑伞踩着地上的小水坑;晴天,他们在太阳下用喷水器“发明”彩虹;雪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以雪地为画纸,以树枝为画笔,画下自己心中最最美丽的画……童趣不是用来分析说教的,而是需要我们唤醒学生的童心来还原体验的。

三、“童心”漫画的创作方法设计

漫画创作的方法很多,比如夸张、谐音、重组、反语、联想等。“童心”漫画的创作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实践、梳理。

1.联想创作法

漫画创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利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创作。如相似联想、相近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等。儿童对生活有了细致的观察,有了创作的素材,但却无法表现漫画的特点:幽默、讽刺。这时,如果利用联想,通过对事物的形、音、义等各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的结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谐音,王天宇同学创作了《“洗”笑颜开》,表现了小画家洗澡时快乐的心情;王雨琦创作了《默默无“蚊“》,从而告诉大家要保护青蛙、爱护小动物。(见下图)

2.会意用典法

用典――即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家豪同学创作了《见机行事》,从中可以看出画中的父女都是漫画迷,可爱的小猫乘机偷鱼吃的趣事;吕思仪小朋友则根据有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创作了《陶渊明游菊乡》,表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漫画在取题目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常见的成语或典故,使漫画的题目更简练。(见下图)

3.写生创作法

在创作“童心”漫画时,对于漫画中的人物、景物,有的时候学生较难勾勒出符合画意的形象,这就要借助写生的方法。如表现校园生活时,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么样的?老师的形象又怎么表现?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写生训练。在写生教学中,让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景物等充分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从而理解、感悟、表现、创造。

4.巧妙合作法

生生合作:漫画与儿童画的创作不一样,有的同学有了好的题材、好的点子,但却缺乏一定的漫画技能,有的同学拼贴画制作基础比较好,却一直苦于没有好的创作题材,这样,就需要合作创作。师生合作:教师的个别指导是学好漫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面对儿童大量的漫画创作草图,教师应仔细琢磨他们的构思,多和儿童交流创作思路。有时像猜谜似的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去发掘好的素材和构思。在表现手法、人物造型、构图、画题上给予小画家以帮助。

5.命题创作法

教师确定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这里讲的命题与半命题不是单纯的规定题目,有时也指范围或内容。命题创作对儿童相对较难,它要求创作者能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认识、经验,在规定的范围内创作。如上个学期的环保漫画大赛作品创作。根据环保这个主题,孩子们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联系自己的家庭、家乡的变化等,提炼深化内容。《比一比》这幅漫画:一个孩子说我们家有绿色的冰箱,一个孩子说我们家有绿色的田野,通过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的对话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潘佳仪同学则根据自己爱看的童话故事创作了《伤心的美人鱼》:海水被污染了,美人鱼伤心地哭了……

6.自由创作法

儿童创作的过程完全是开放的,使儿童脱离题目的束缚,思维在完全自由的空间驰骋变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表现心中的情感和体验。它不受题材范围、形式等的约束,可以是对生活、对社会想象、观察的结果;可以是自己联想的结果。自由创作法给了儿童更多的创作空间,给了儿童更多的表现个性的机会,儿童也更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童心”漫画表现形式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我们实施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水墨漫画

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来表现的漫画。用儿童水墨画的方法,通过适当的墨块(如人物头发、衣裤、背景等),增加画面的特有美感。跟一般的漫画比起来,水墨漫画更具有观赏价值。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便是用这一形式来表现的。如《美哉,新世纪》《桃李满天下》。

2.拼贴漫画

充分利用农村中如麦秆、秸秆、蓝印花布、种子等作为创作材料,并挖掘这些材料的特性,用拼贴的形式,结合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表现儿童所见、所闻、所想。

3.撕(剪)纸漫画

通过五颜六色的彩纸、旧挂历纸等来表现的漫画。它比用彩笔作画更加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儿童稚拙、率真的天性。如小朋友们创作的撕纸漫画《真好吃》。

4.线描漫画

用线条表现画面,不加任何色彩或墨块,对于学习漫画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常用且最容易表现的一种形式。

5.色彩漫画

这也是儿童漫画最常见的表现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用水彩笔、彩色铅笔、颜料等表现较为细腻的画面效果,有时也通过色彩表现出立体效果。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童心”漫画课题现已被立项为省级规划课题。在“‘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漫画展”(嘉兴赛区)中同学们的漫画作品获得了六金四银九铜的辉煌成绩,在 “缘缘杯”桐乡市中小学漫画大赛中,我校又取得了一金三银四铜的好成绩,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嘉兴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通过“童心”漫画课堂的构建,形成儿童独特的漫画态度,培育儿童关注生活、解读心灵、追求本真的精神,丰富儿童的世界,开辟儿童漫画创作的新天地。

儿童动漫故事篇5

关键词:动漫;《喜羊羊》;国产动漫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29-01

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国产原创《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自2005年8月在杭州少儿频道首播了以后,后来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得到了广泛好评,至今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无疑是成功的,本文将对此影片成功的要素做一些分析。

一、影片《喜羊羊》简介

这部超强人气的长篇动画以“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的鲜明特色,赢得众多粉丝,荣获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家动画片最高奖――“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迄今已推出玩偶、图书、舞台剧、手机游戏等相关产品,其中“喜羊羊”系列图书销量过百万,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长期位居前3名,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口袋书之一。而首度推出的电影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日8百万,三天票房达到3千万;在2010年贺岁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首映日票房1250万,首周末票房4500万元,仅仅用了两周时间该片全国票房已超过1亿人民币。2011年,又推出《奇思妙想喜羊羊》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给快乐加油》两部新作。2012年,推出第四部系列电影和真人版大电影。

二、《喜羊羊》成功要素分析

(一)受众定位

《喜羊羊》的受众定位以低龄儿童为主体,并考虑到了低龄儿童作为一个非独立群体的特征,即影片中加入了一些成人要素。《喜羊羊》主要针对低龄儿童制作儿童的情感单纯、行为也很直率,《喜羊羊》简单的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正好贴合了儿童这一特征。而欢快的剧情又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氛围,契合儿童追求好玩、快乐的心理特征。《喜羊羊》加入流行话题和热点扩大了受众群体。动画片不再是儿童的专利,成年观众也可以从动画片中获得乐趣。《喜羊羊不仅深受儿童喜欢很多成年人也被其轻松幽默所吸引。《喜羊羊》让成年人有认同感,对其观看不仅仅是一种怀旧,也成为放松减压的好方式。事实证明,“灰太狼”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角色,很多人把它当成最喜欢的形象,尤其是女性白领甚至还发出“嫁人要嫁灰太狼”的感慨,她们认为“灰太狼”是新时代好男人的代表,虽然对小肥羊很凶恶,但对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却任劳任怨,疼爱备至。情感因素的加入,虏获了女性白领观众的心,使其成为《喜羊羊》重要的受众群体。

(二)内容取材

《喜羊羊》以羊和狼两大族群间妙趣横生的争斗为主线,剧情的轻松诙谐风格,情节爆笑,对白幽默,还巧妙地融入社会中的新鲜名词。好的动漫作品离不开深入人心的好故事,《喜羊羊》的创意核心就是用简单、欢快的故事打动观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喜羊羊》没有了枯燥说教的成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传统的动画说教意图明显,娱乐性不够,而《喜羊羊》的制作者把故事的通俗性和娱乐性放在了首位,风趣幽默的对白、简单轻松的情节在使观众开心之余,自然而然地传递出健康向上、积极勇敢的内涵。

《喜羊羊》团队的动画师和编剧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影片的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身边有趣的事,所以同龄的人都会有些共鸣。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大孩子,所以最初就没打算有什么灌输意味。故事中的形象和情节很多都来自学生时期的记忆,因此《喜羊羊》中的很多情节,大概都能唤起成年人的集体回忆。

(三)表现形式

造型问题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喜羊羊》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在以往的动漫形象中,好人和坏人分得很清楚,正邪对立十分严谨。在这一点上,《喜羊羊》却表现得十分人性化,形象塑造更加立体和具有层次:好人也有小缺点,坏人也有小优点,让人觉得很真实、很亲切在造型方面,制作者采用目前深受广大青少年喜欢的Q版动漫风格,塑造了一群可爱活泼、个性鲜明、令人过目不忘的动漫形象:勇敢机智但有些性急的喜羊羊;贪吃偷懒却忠厚可爱的懒羊羊心灵手巧却爱臭美的美羊羊;强壮正义却很鲁莽的沸羊羊;奸诈愚蠢却又疼爱妻儿的灰太狼……正如制作方所说:“喜羊羊”没有特定的人物原型,但这些形象也是从众生相中提炼出来的,很多人都可以从剧中的人物看到自己的影子。

(四)制作方式

采用简单有效的技术是《喜羊羊》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喜羊羊》用flash制作,成本较低,制作速度较快,这使得这部长篇动画得以为继。有人评论这部影片的画面质感较差,但是由于主要定位为幼龄儿童,对画质的要求较低,权衡之下,牺牲画质换取制作速度,降低成本,也是本片的一大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常光希.全球化与中国动画的思考[J].中国动画,2009(9).

儿童动漫故事篇6

1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动漫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1.1传统文化艺术为当代动漫情节构思提供丰富的题材。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情节构思是其整体设计的关键,而巧妙的情节与构思则关键来源于实践生活中。传统文化艺术作为社会发展中历史文化财富的积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可提供为当代动漫设计情节的题材来源。在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仅取决于高科技的数字技术传播,更取决于动人的情节构思题材。目前,我国动漫设计题材主要有儿童型的益智、成长题材,以及培育儿童身心健康的思想教育题材等。在吸取与引用传统文化艺术题材方面,我国动漫设计者往往采取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展的基础上,对符合其情节构思的传统文化进行挑选与剔除。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我国历史文明发展的瑰宝,同时其充满哲理的历史智慧故事更是当代动漫设计的题材直接来源。1.2传统文化艺术为当代动漫角色塑造提供造型参考作用。角色塑造作为动漫设计的主旨之一,成功的角色塑造不仅充满个性魅力,还极具灵魂思想。在当代动漫设计中,巧妙的情景构思反映的不仅是角色的个性与智慧,同时赋予不同的思想灵魂还是触动观众的关键手段。因此,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构思好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应考虑好角色塑造的所代表的人物个性与魅力。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角色人物是我国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主要原则,传统文化作为集聚历史人物的文化宝库,在动漫设计中参考传统历史人物故事,不仅能丰富当代动漫设计的文化底蕴,同时历史文化故事中不同传奇人物故事还能为当代动漫设计角色塑造提供造型参考与灵感来源。

2当代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运用

2.1传统文化在当代动漫设计情节构思中的运用。在我国动漫设计发展历程中,学习与效仿西方动漫设计模式是我国最早的动漫创造模式。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迪士尼公司上映的《唐老鸭和米老鼠》儿童喜剧动画片,以其滑稽、幽默的故事手法迅速吸引了儿童观众视线,并且其通过不断在全世界推广与引进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西方动画片在我国的高收视率与观众交口称赞的好口碑,也开始促使着人们积极学习与借鉴西方动画制作技术上,首次开始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动画故事片。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材于原著小说故事的《黑猫警长》的动漫作品在全国上映,其中讲述的黑猫警长为保卫森林与其他动物斗智斗勇的故事,深受儿童观众喜爱。以及随后上映的《葫芦娃》等动画片也在学习西方动画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借鉴我国传统文化故事而构思的葫芦娃斩妖保家的动画故事也广泛获得了当时儿童观众的喜爱。目前,我国在动漫设计中技术已趋成熟,在学习西方高科技制作的基础上,对于动漫作品情节与构思往往采用自身传统文化艺术而构思不同动漫故事与情节。2.2传统文化在当代动漫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动漫造型主要指人物角色造型等方面,如美国迪士尼的《唐老鸭和米老鼠》就是在借用动物鸭子与老鼠的基础上,采用拟人化手段对其进行人格造型与塑造。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也往往采用拟人化等手段对动物进行人格造型塑造,如当前我国流行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就以讲述绵羊与狼的故事进行人格塑造与造型。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当前动漫设计取材宝库,引用与借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动漫造型设计一直是我国动漫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如,经典动漫作品《大闹天空》中孙悟空的具体造型形象就是在参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艺术对其进行脸谱造型与服装搭配设计。目前,我国动漫设计发展中,造型设计作为动漫人物的形象点缀手段,往往采用传统文化审美思维方式基础上,对其人物分派角色进行不同造型设计下,从而体现其不同阵面人物。如,动漫片《秦时明月之笑闯江湖》对敌对人物秦始皇的刻画在造型上就刻意采用鹰眉等有传统文化意义的造型塑造其强大霸权个性。2.3传统文化在当代动漫设计艺术风格的再现与运用。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不同艺术风格与追求体现不同审美偏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积累,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我国历史审美特征。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因时代变迁与全球一体化发展下,我国艺术风格与审美趋势也不断世界化发展。开放不羁及突破创新作为当前审美风格与艺术追求目标,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风格中正占据主要地位。然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含蓄、温和以及瑰丽等艺术风格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虽远不足西方动漫设计艺术风格,但仍占据一席之位。如经典动画片《哪咤脑海》中就以推广与再现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而设计的现代动漫。目前,不断加强当代动漫设计中再现与运用传统文化艺术是当前我国动漫发展方向之一。

3传统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

3.1促进当代动漫设计艺术风格向传统文化故事、历史题材转变。我国动漫设计发展之初,是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动漫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面向儿童、青少年等观众。在风格设计上也在模仿美国经典动画片《唐老鸭与米老鼠》以及日本动漫风格发展而来。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主要文化艺术,将其运用到动漫设计发展中是我国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传统文化艺术中注重宣扬与推广真、善、美等历史题材故事对我国当代动漫设计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在画风上,也将最初效仿西方动漫滑稽、幽默等故事形式,开始向关爱、勇敢以及诚信等风格方面转变。3.2促进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与动漫设计的创造性融合。我国作为传统文明古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瑰宝,民间艺术文化是其中一部分,在艺术发展中同样占据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现存的民间古老艺术有剪纸、皮影戏、木刻以及山水画等方面。1960年,我国动漫设计开始涉足于再现民间艺术文化等领域,尤其融合剪纸与皮影戏表演等情况下构成了我国动漫发展中的“中国派别”。如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中就采用展现传统剪纸艺术手法以及借鉴皮影戏等方法上对动漫设计实施了突破。在目前的互联网年代,中国的动漫设计要使用前卫的信息技术,并与民间艺术文化互相借鉴并融合,构成浓郁中国民间艺术风情、紧跟时代潮流的动漫作品,推动中国动漫设计领域的进步。3.3促进民间美德与动漫设计的创造性融合。动漫设计是面向儿童以及成年人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作品。在当前我国动漫设计发展中,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对动漫作品进行德育教育与宣传是其文化发展功能之一。民间美德是指民间事迹中的美德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以及神笔马良等都旨在表达民间普通百姓善良、朴实、勤劳等品德。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借用民间文化故事题材的同时对于传统性融合与发扬民间美德也有积极影响作用。首先,动漫设计人员应从艺术的视角,利用艺术的手法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事进行映射。例如对生命、伦理、爱情、忠实、人性、道德等的宣扬应成为动漫设计中永传不衰与恒久不变的主题。其次,民间文化美德中的“善”与动漫设计的融合:善是大众的根本性诉求。

4结束语

在社会时代变迁发展中,不断传承且发扬其优秀人类文化艺术是当前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我国当代动漫艺术设计发展中,科学运用与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是体现我国当代动漫设计艺术特色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畅.传统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J].影视制作,2010(04):26-28.

[2]张灿.试论当代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29-30.

[3]赵铮.当代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5):50-51.

[4]景仲龙.传统民间艺术在动漫设计作品中的表现与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5):195.

儿童动漫故事篇7

[关键词]家庭式动漫;美式动漫;多重审美契合

当今,动漫作品的受众越来越广泛。老少皆宜的家庭式动漫电影的商业性价值日益凸显。此种类型的动漫电影通过“跨代际吸引”的方法,保住儿童观众,开发成人观众,想办法吸引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具有极强的票房保证。但是,这种作品奉行的并不是简单的无差异营销,即用一个故事吸引家庭中的小观众从而裹挟核心家庭的另外两个成年观众;相反,越来越多的成熟作品是通过主题、剧情、动漫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标准,适合核心家庭集体观看。

在这一领域,美式风格的动漫作品具有明显的优势,“跨代际吸引”方法的本质是“符合儿童审美、也需要符合青少年、成人审美的需求”,即多重审美相契合。本文以此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于典型的家庭式动漫电影的重审美契合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为我国动漫电影的创作提供启示。

一、不同受众的审美要求与作品设计

从年龄层面来看,动漫电影的受众基本可以分为低幼龄、青少年以及成人。不同年龄的受众,审美角度不同,能接受的作品风格不同,这也使得商业性业已成熟的动漫电影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在风格上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区别。

低幼龄受众为3岁到11岁的受众,这个年龄段就是被大众称之为儿童时期的阶段,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稀少,认知和理解不全面,处于世界观单纯,思维直观、形象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受众审美期待相对单纯,主要是追求快乐和愉悦,但是,对于快乐和愉悦的来源与成人并无不同。他们难以理解故事情节冲突、人物语言设计等元素带来的“幽默”,更多的感受缘自人物肢体、动作所引起的“滑稽”快乐,正如迪斯尼早期充满甜腻糖果味道的作品里面一定有众多的滑稽、可笑、动作夸张的人物(或动物),如《灰姑娘》里面的小老鼠、大臣等。这类作品,人物善恶分明、结局欢快圆满,情节梦幻浪漫,并带有一定的英雄崇拜。由于低幼龄受众的专注力时间多为30~60分钟,其思维方式简单,对于包含复杂信息内容的动漫作品理解力欠缺,因此,短时的动漫作品更受欢迎。由于处于儿童阶段的受众的特点是充满好奇心和好胜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因而那些带有教育色彩的动画片,如《维尼与跳跳虎》《你好,凯兰》《爱探险的朵拉》《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更适合此类受众,也符合家长的选择目的。

青少年受众为12岁到24岁的受众。他们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摆脱了儿童时期单一直观的简单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初步形成了试验、假说、推论等思维方式,能够运用理论来推测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针对这一目标群体,梦工厂的动漫电影将爱情、功夫、邪恶势力等更为成熟的主题引入创作,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观影团体。2001年,传统童话情节,挑战经典银幕形象的叛逆之作《怪物史瑞克》上映。这部三维动画影片一经推出就引起全球轰动,原因在于它大胆的剧情创意和对传统观念的彻底颠覆。此后的《鲨鱼故事》《超级无敌掌门狗:人兔的诅咒》《马达加斯加》《篱笆墙外》《怪物史瑞克2、3》等系列影片作品都摆脱了说教意味重的刻板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充满了对传统教育、传统故事的再加工、再创作,符合年轻受众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这一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受众同样喜欢充满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故事情节,追求形式鲜明、特点突出的另类动漫风格。

成人受众为25岁以上的受众。这类群体是受各种动漫作品熏陶、影响长大的一代,独自或是陪同子女观看动漫电影作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行为。该阶段的受众身心发育已经成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审美风格基本定型。他们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动漫电影整体要求更高。宫崎骏的作品广受成年人的喜爱与好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是以孩童视角展示成人世界,反映出成人对于自身的思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价值,再配以充满自然、清新、唯美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呈现出不同于欧美动漫风格的独特艺术魅力。宫崎骏的作品关注大环境中孩子们的成长,如《红猪》《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等影片,将孩子的成长、人类的迷失与歧途、出路与希望作为作品探索的对象,让每个成人不得不反思自身的成长,在每个宫崎骏塑造的人物中找寻自身的影子。

二、多重审美的契合分析

由于不同年龄层次受众审美不同,一部商业动漫电影往往通过调动多种因素来满足受众多种审美需求,设计滑稽的角色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儿童;通过时尚、流行元素吸引青少年;通过加深故事内涵、增加矛盾冲突来吸引成人。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组合明星先期配音、人物造型明星化、精心打造主题歌等创作环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主题契合、风格契合、人物形象契合三方面结合,有效地满足了多数人的审美。围绕着这一系列的契合点来设计动画电影的情节,组合各个方面要素,如人物、造型、音效、台词、语言乃至音调,达到儿童审美与青少年、成人审美多重需求相结合的目的。

(一)主题契合――家庭式成长

主题制约着动漫电影的艺术构思和实践,决定着作品的最终走向和整体风格。家庭式动漫影片既需要符合儿童审美,也需要符合成人审美需求。因此,在动漫主题的选择上,多侧重于“家庭故事”,与宫崎骏作品中的主题严肃、深刻相区别,美式动漫电影以家庭成长代替个人成长,以亲人融合代替个人奋斗,并辅以爱情为叙事副线索。如《疯狂原始人》《勇敢的传说》《超人总动员》虽然故事背景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讲述一个家庭的成长过程,男主人的中年危机、女主人的贤惠大度、子女的青春期叛逆,以及全家人如何面对突发的“危机”,在战胜巨大困难的过程中,全家人的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而《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卑鄙的我》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故事”,但是也能从中看到令全家人感动的要素,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邻里关系,家庭之间的关系、建出“临时家庭”共同战胜困境等,都能够在其中找到现实生活的映射。《海底总动员》中的多莉、《飞屋环游记》中的小罗素、《卑鄙的我》中的三位孤儿,不仅仅是感情主线的需要,更是“家庭身份”认定的需要,由此完成家庭式成长的命题。以《飞屋环游记》为例,老卡尔对于逝去爱人的思念,相爱的两个人有着共同信念,有着相濡以沫的关怀,成为所有成年人追求的爱的梦想;而小罗素的存在不仅表现出老少两代人之间的忘年情,更间接构建出一个“临时家庭”,一个极度渴望父爱的孩童无意中参与寻找“仙境瀑布”的探险,最终改变了性格孤僻的“怪老头”卡尔,使得两个人重新找到“家”的感觉。相对于这些作品,我国的动漫电影《宝莲灯》,以“沉香救母”为主线,基本符合一般商业影片的主题模式,但以“拯救”为核心,讲述一个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只符合“青年受众”审美需求,还是很难吸引家庭受众集体收看的。

(二)风格契合――合家欢温情

动漫电影具有独特的变相之美,各国的电影作品都在运动性、间离性、夸张性、虚拟性中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对比法国的《疯狂约会美丽都》《猫在巴黎》等艺术色彩独特的动画电影(此类作品受后现代艺术影响较大),可以发现,美式动漫电影更加生活化,赋予动画人物表演特质,注重塑造典型人物,注重细节的刻画,如《飞屋环游记》中,老卡尔的喜、怒、哀、乐、愁、苦,思念、困扰、焦躁,而小罗素天真、可爱、活泼、调皮、聪明,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侧重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画,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从而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而《鬼妈妈》《机器人9号》《僵尸新娘》等影片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糖果味道”的迪斯尼暖色风格。此外,题材选择更加广泛,爱情片、犯罪片、恐怖片、侦破片等电影的经典类型完全可以移植到动漫电影中,一些极具魅力的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循环叙事、团块结构、套层结构等也纷纷被加入到原本简单的动漫电影中来。这些都使得家庭式动漫电影在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上不断丰富,但是“合家欢温情”依然是表现重点,其“家庭式成长的主题”确定了不变的风格,即“应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主流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观看这类影片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为“家庭”情绪寻找认知和解决途径。因此,围绕着这一要务,动画电影制作人需要设计相应的情节、人物、造型、音效、台词、语言乃至音调,形成“合家欢温情”风格,不可能也不会在艺术风格上进行更加独特的尝试与应用,反而尽可能地满足家庭成员的多数人的审美。

(三)人物形象契合――双重映射

正如沃尔特・迪斯尼所说:“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中的童真制作电影,不管他是6岁还是60岁。”家庭式动漫电影在这一方面更加深刻,家长观看此类影片,不仅是在寻找自身的童真,更是在完成对自己孩童时代的肯定以及对成人家长身份的否定,即人物的“双重映射”。如《勇敢传说》中的妈妈、《海底总动员》中的爸爸、《飞屋环游记》的老卡尔等一系列家长形象,都存在对自身教育的反思,并且通过与“孩子”的对照重拾孩童时的梦想。此时,可以发现家长童年回忆中的“自我”便是影片中自己所关爱的孩子形象,而对现实孩子的压制会使孩子长大后必将成为现实中“家长自我”。此时,家长与孩子在性格上互为镜像、精神上存在内在契合点。为了完成这种“双重映射”,这类影片中的家长多有童年时的梦想,如《勇敢传说》中的妈妈曾反抗过联姻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古老传统,但是最终顺从了命运的安排;《飞屋环游记》的老卡尔童年也曾梦想冒险,但是最终屈服于生活的无奈;他们最终都在孩子的身上实现了自我的“新生”,完成自我的反思与成长。为了体现这一契合,创作者注重加深人物之间的冲突与联系,在人物造型、语言上采用“相反”形象设定,使其以相互“矛盾”的样式存在,如《勇敢传说》中的妈妈――王后埃莉诺气质端庄,女儿梅丽达则火爆动感;《飞屋环游记》中的老卡尔整体上也给人一种正方形的感觉,看上去不善言辞、循规蹈矩;而小罗素整体上给人的印象则是圆圆胖胖、憨态可掬,心无城府、单纯善良。

三、结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皮克斯动漫电影为代表的美式动漫正在逐渐消解英雄偶像的神圣性,日常叙事、日常人、日常文化、日常话语转而成为该类型作品的主流元素。《玩具总动员》《料理鼠王》《小鸡快跑》等作品中都被赋予现实生活中才存在的“角色”。这些角色正在经历着和时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一样的困惑、迷茫和难以超越的处境。但是,同为日常化的“家庭动漫”在情节上远远不如此类型影片复杂,而是在“双重契合”下完成简单、单纯、充满张力的故事情节设计,故事轻松欢快,从不点破主题,而是让各个年龄的观众层去领悟。由于故事内容不沉重,矛盾不尖锐,因此就需要通过“独特”的场景设计来增强情感上的感染力。场景或是宏大,如《海底总动员》中瑰丽壮观的大海、如《疯狂原始人》中奇思妙想的原始生物;或是另类,如《霍顿与无名氏》中神奇童幻的无名氏小镇。总之,观众的眼睛永远在寻求更加新鲜的视觉表象和形式,实现“双重契合”、创新动漫影片各关键元素,才能实现“跨代际吸引”这一目标,生产老少咸宜,适合全家观看的动漫作品,创造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佳莉.美学视野下的现代派绘画艺术[J].沈阳大学学报,2008(02).

[2] 福柯.激进的美学锋芒[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欣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姚桂萍.绘画电影[J].电影评介,2007(10).

儿童动漫故事篇8

1.《冯骥才课文》冯骥才 著

简介:本书将入选中小学教材的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18篇作品搜集起来,配以相关书影及插图75幅,为中小学生延伸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冯骥才先生亲自审阅本书并作序。

2.《念书的孩子》孟宪明 著

简介:这是一部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孟宪明,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催人泪下的故事,真实描写了留守儿童生活的现状,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这部作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获得2013年国家基金资助。同名电影荣获2012年“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演员奖。

3.《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全2册)钟桂松等人 著

简介:这是一套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图文版人物传记文学丛书,目前出版有《茅盾的青少年时代》和《丰子恺的青少年时代》,每种分上、下两册。

4.《竹堂文丛》(5册)孟会祥 著

简介:这是一套以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为读者对象的散文体丛书,包括《竹堂笔记》《笔法琐谈》《书法直言》《曾经》《襄城》五册。书中文字看似随意,然而颇具文学描写张力,强烈的感染性流淌于字里行间。

5.《小兔汤姆成长的烦恼图画书》(26册)

简介:本系列图画书引进自法国,囊括了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儿童生活长卷,塑造了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儿童伙伴的形象。书中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故事,却能触动孩子们幼小稚嫩的心灵。

6.国学文化漫画系列图书(100册)

上一篇:淮南子本经训范文 下一篇:教育问题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