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2 11:11:03

儿童绘画教学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创作;造型样式;因人施教;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艺术家,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从简单涂鸦开始,儿童就在不断创新,从最开始运动轨迹的线条到有意义的形状,再到颜色,再到内容,创造力可以无限发挥。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和儿童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绘画是一种加强记忆力,促进观察力,培养想象力的过程。它是由微妙精细的观察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高效的记忆力、创造的想象力,再加上手的协调运动和丰富的表达能力组成的。这些能力是儿童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爱美的,学前的儿童亦是如此。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在实际往往出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融为一体。在儿童绘画教学中,特别要避免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的刻板教学。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会用较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而学生则坐着听老师讲,看老师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假思索地模仿。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培养更重要,对他们今后人格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有时教师为了突出所谓的“主体性”,干脆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只供给孩子活动材料、一幅范画,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折腾,而自己则袖手旁观,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美术教育领域的“教”与“学”跟其他领域一样,是一对比较难以处理好的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坚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与发展融为一体。一个好的美术老师不但要能画,还要会教,会教是一种引导。具体地说,在美术教育中,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操作尝试、探索发现中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

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多数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观察,蓝天、大树、小草、街道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可以有五六种颜色,雨后的树叶还会发光。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孩子在做画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美术;绘画创作;辅导

Abstract: the children's painting creation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the child art painting ability, creativity,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teacher's ability. To guide children painting, to star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to cultivate children's ability 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imagination, creativity and image thinking, in the 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apture the beauty of the spark.

Key words: Children's art; painting creation; guidance

儿童绘画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怎样在绘画教学中使孩子本身所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丰富的想象力、奇异的创造性等潜能,开发、释放出来呢?让每位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自己在辅导儿童创作绘画中的体验和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让孩子爱上绘画

辅导儿童绘画,很重要的是从儿童特点出发,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力。儿童绘画的表现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要想让每位孩子爱上绘画。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舞。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所画的画多么简单,只要他们是认真在做,哪怕是细微的进展,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泼冷水。表扬是使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绘画。赞许和表扬应该是诚恳的,不能一味说好。我们评价孩子绘画越是明确、具体、及时,就越能激发儿童的绘画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儿童绘画能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我在指导孩子画画时,尽量做到保护他们幼稚的童心。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能将教师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他们,要始终保持与童心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提高绘画学习的兴趣。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引导孩子边学边玩,边观察、边制作、边绘画、让孩子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 这样才会让绘画学习成为孩子的乐事。孩子才能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为孩子创造最适宜绘画表现的空间和条件,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自由创造。

二、辅导孩子画好生活中的记忆画

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火花。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怎样让孩子画好生活记忆画?首先,自己对校内开展的活动要有所了解;关注孩子、关注活动的焦点事件。(比如:运动会、升旗仪式、春秋游、超级大队委海选活动、节假日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记忆画不可错过的绝佳题材。其次,采用启发谈话,诱导回忆的办法进行创作。鼓励儿童用图画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视觉印象,锻炼孩子美术创作能力,老师要指导孩子把每一项活动中有趣的、快乐的、最精彩的场景。捕捉在画纸上,就是一张很好的绘画创作。

三、辅导孩子画好命题画

在命题画创作的教学中,教师确定好题目,让孩子按规定好的题目作画,甚至孩子自己命题,可以是先有题目后有命题,也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觉先画出来,再考虑题目。命题画应选择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感、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命题。命题的主题性要能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情感。孩子欢乐开心的节日,如“春节”、“端午”、“六一”、“国庆”等;喜爱的运动;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植树”、“学雷锋”、“敬老爱幼”、“爱和平”等都可以用命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注重孩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命题画创作要鼓励孩子根据命题尽可能放开思想束缚、大胆构思、自由发挥。

四、辅导孩子画好想象画

想象的内容往往是虚构的、幻想的、不真实的。想象画不以表现真实情境为目的,然而,想象又总是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依据。善于幻想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儿童想象画是最自由、最不受限制的创作。想象画创作过程中,尽量鼓励孩子对物像进行夸张。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技法、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不同的绘画内容要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作品效果。

作为教师在培养孩子创作儿童画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培养美术家,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独立性,培养他们对美术浓厚的兴趣,画自己想画的画。我们只作为孩子的引导者,这样,才能使孩子们绘出美丽的、有创意的画。

参考文献:

[1]李晓芳.关于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思考[N].陕西科技报,2010

[2]杨国兰,陆香.在绘画活动中启迪幼儿创造力[N].学知报,2011

[3]唐丽君.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绘画[N].伊犁日报(汉).2011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美术;绘画创作;辅导

儿童绘画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怎样在绘画教学中使孩子本身所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丰富的想象力、奇异的创造性等潜能,开发、释放出来呢?让每位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自己在辅导儿童创作绘画中的体验和感受,与大家共勉。

1.让孩子爱上绘画

辅导儿童绘画,很重要的是从儿童特点出发,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力。儿童绘画的表现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要想让每位孩子爱上绘画。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舞。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所画的画多么简单,只要他们是认真在做,哪怕是细微的进展,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泼冷水。表扬是使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绘画。赞许和表扬应该是诚恳的,不能一味说好。我们评价孩子绘画越是明确、具体、及时,就越能激发儿童的绘画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儿童绘画能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我在指导孩子画画时,尽量做到保护他们幼稚的童心。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能将教师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他们,要始终保持与童心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提高绘画学习的兴趣。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引导孩子边学边玩,边观察、边制作、边绘画、让孩子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 这样才会让绘画学习成为孩子的乐事。孩子才能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为孩子创造最适宜绘画表现的空间和条件,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自由创造。

2.辅导孩子画好生活中的记忆画

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火花。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怎样让孩子画好生活记忆画?首先,自己对校内开展的活动要有所了解;关注孩子、关注活动的焦点事件。(比如:运动会、升旗仪式、春秋游、超级大队委海选活动、节假日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记忆画不可错过的绝佳题材。其次,采用启发谈话,诱导回忆的办法进行创作。鼓励儿童用图画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视觉印象,锻炼孩子美术创作能力,老师要指导孩子把每一项活动中有趣的、快乐的、最精彩的场景。捕捉在画纸上,就是一张很好的绘画创作。

3.辅导孩子画好命题画

在命题画创作的教学中,教师确定好题目,让孩子按规定好的题目作画,甚至孩子自己命题,可以是先有题目后有命题,也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觉先画出来,再考虑题目。命题画应选择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感、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命题。命题的主题性要能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情感。孩子欢乐开心的节日,如“春节”、“端午”、“六一”、“国庆”等;喜爱的运动;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植树”、“学雷锋”、“敬老爱幼”、“爱和平"等都可以用命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注重孩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命题画创作要鼓励孩子根据命题尽可能放开思想束缚、大胆构思、自由发挥。

4.辅导孩子画好想象画

想象的内容往往是虚构的、幻想的、不真实的。想象画不以表现真实情境为目的,然而,想象又总是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依据。善于幻想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儿童想象画是最自由、最不受限制的创作。想象画创作过程中,尽量鼓励孩子对物像进行夸张。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技法、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不同的绘画内容要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作品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培养孩子创作儿童画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培养美术家,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独立性,培养他们对美术浓厚的兴趣,画自己想画的画。我们只作为孩子的引导者,这样,才能使孩子们绘出美丽的、有创意的画。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童绘画教学 反思 探索

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刨学、物理学的色彩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随后,人们发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

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方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省,令人喜爱。但他们的这种表现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原因是受到了客观世界的异化,潜意识的萌动渐渐消失了;另一种则受到外界对绘画作品像不像标准的指责,自我受到挫折,渐渐地重新受到客观物象的束缚,原有的主观感受也荡然无存了。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在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在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中,一般是先看教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儿童会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儿童参考范画作画。然后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从而使画面大同小异,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2.讲述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对模仿比较像的、添画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大加赞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像的作品不予肯定,有的批评、指责儿童没有认真作画,这不利于激发更多儿童的绘画热情。

3.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把它移植到儿童美术教育上,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受到现有模式的束缚,习惯于临摹,不适于创作。

4.唤起原有表象的媒体不充分,有些学校硬件条件不够,不能有效地激发儿童进行再创造性和创造性活动。

5.平时无意观察较多,观察不细致,形象积累不丰富,所以在画画时脑子会空白,缺少东西而画不出来,或者画得比较笼统,具体细节不够。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每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以是否与教师范画相近为标准,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限,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儿童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儿童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了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儿童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现在的时代是创造性的时代,而最大的艺术创造性乃是出于不带丝毫前人痕迹的纯真之眼。拉斯金曾为恢复这种眼睛使绘画走向“视觉的真实”做过努力。美术教育家承勒温费尔特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儿童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意的问题。于是,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1.以游戏为主,训练绘画的技法。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天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例如在国画的教学中,画“树”的形象时,我先让学生把树的枝干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来,然后用废旧的报纸团成一团,占色之后在树枝上随意按摁,密密麻麻的叶子随即而出。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而且主动性也很强,每个人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2.依凭生活情境,将儿童引入童话世界。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喜欢看动画片。他们喜欢让静止的画面都有生命,都会动,会与他们玩耍。他们的思维常处于一种现实世界与梦想世界之间,这种状态正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入写生教学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语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基础。引导语要具有诱发性和鼓励性,能把儿童引入童话世界,有利于他们视线的拓展,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在导入情境后,要不断地推动儿童的情绪,展现童话角色。角色的出现,可以借助图片、幻灯、录像、教具、玩具等实物,也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经行描述。在孩子们的心里,童话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在他们的画中,可以看到人脸模样的植物、动物等。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切忌以“违背常规”为由挫伤他们的创造积极性。

3.深入生活,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拓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教领画等,这是历代教育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相当数量的儿童绘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希望他们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自然,他们的模特不是别的,而是所看到的东西。我希望摆在他们眼前的是原件,而不是画在纸上的图形;我希望他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以便养成习惯,仔细的观察物体和它们的外形,而不至于老是拿那些死板的临摹的绘画当作真实的东西来画”(《爱弥尔》第二卷)。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台灯、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春游、舞会等。

4.正确把握评价的度,激发儿童的创造激情。当儿童完成作品后,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赞赏,所以,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应多加肯定,鼓励他们这种可赞的创作勇气。评价是美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严格评价儿童的作品,教师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展现,获得成功感。教师要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创造意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儿童把自己的创作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给我们,这样有利于孩子的下次创作。在接纳儿童的作品时,不要过于强调技能技巧,善于发现儿童作品的不同特色,给予不同的鼓励与赞美。孩子们的作品表现了他们的世界,只要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了创造,得到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满足,就值得接纳。没有接纳,就没有创造,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感到参与创造活动的乐趣,让他们的创造情绪得到满足,从而让他们真正发挥艺术创造的潜能。

5.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情绪加入进去,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联想。梵高、毕加索、米罗、莫奈等油画大师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国画大师的作品都应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教室里,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使他们敢于对名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没有唯一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是结果,在欣赏者的眼中则可以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建立这样的观点:“绘画是我们的语言,你想说什么可以把它说出来”,让儿童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儿童创作,不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很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要让每个儿童都能大胆地表达。美国艺术家约翰・拉塞尔说:“一件艺术作品不仅是一件娱乐品,它还是一座思想库。”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间,将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用艺术手段表现大千世界、表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79.2.

[2]爱弥尔(第二卷)

[3][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4.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5篇

一、努力激发和培养儿童对绘画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习美术,兴趣是基本动力之一,大部分儿童从小爱好美术,绘画兴趣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绘画兴趣减弱,甚至出现转移现象,影响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找出儿童转移绘画兴趣的主要因素,采取一些积极的、具体的措施控制儿童转移绘画兴趣,力争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教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家长重视与支持,让父母热情地帮助和鼓励儿童学习绘画,帮助儿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方面的尝试,体验活动过程和成果的乐趣。如鼓励孩子们用绘画形式表现身边的景物、事物及情绪,抒发内心活动,体验绘画独特的表达形式;鼓励儿童多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绘画小组、板报小组等组织,发挥作用,展示才华,激发孩子学习成就感和欲望,保持孩子美术学习情趣。

(二)多鼓励表扬孩子,积极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在绘画学习中得到老师家长真诚的认可,可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教师可以经常介绍画家轶事,培养儿童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树立喜爱绘画的信心和恒心。采取一些造型游戏与方式,结合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其在创作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对美术产生持久兴趣。

(三)多组织儿童参加集体绘画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画展、儿童绘画表演、儿童绘画比赛、举办儿童绘画作品展览等,促进儿童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在绘画中体验美的享受。同时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高学习美术兴趣和能力。

通过控制儿童绘画兴趣转移,培养儿童对美术的持久兴趣,促进儿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创造的精神,发展儿童美术实践能力。

二、加强儿童绘画中的创作辅导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确进行儿童绘画辅导,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反之,可能抑制和妨碍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儿童绘画辅导主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

(一)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儿童画创作过程与成人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创作前,都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收集创作素材。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必须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情境和新奇有趣的现象。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不能熟视无睹,要引导他们主动有目的地看,分析、留心和记忆事物过程和细节,绘画创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如何构图这一阶段很关键。尽管儿童画作品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构图如同布置房间,哪些家具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既实用又好看,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想,把要画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画衬托的东西(背景),哪里应该留出空白,为什么?想好了再下笔。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认为画的内容越多越好,整个画面画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地方,另一种是学生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把要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如我在辅导一位学生创作《冲浪》时,开始,这位同学不仅画了在水中冲浪的两位小朋友,旁边还画了几个游泳的小朋友,而且周围画了不少的景物。这幅画面松散、主体不突出,因而引导学生在构图上舍去其他人物,重点突出两个冲浪的小朋友,周边适当添画水浪做背景。这位同学听取我的建议,把横构图改为鸟瞰式的竖构图,使画面很有特色,冲浪嬉戏的两位小朋友表达得夸张生动有趣,突出画面主题,结果这幅画在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三)大胆用笔,大胆用色,以色达意。

有了好的内容与构图,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画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阶段,如果用笔用色不当,就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效果,出不了好作品。

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阶段,首先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因“画”制宜,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这种“适宜”是从画面效果考虑,如画有关雨天题材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画法,容易表现出水迹淋漓的感觉。二是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及掌握画法程度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水粉,有的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应以儿童为主、教师为辅,给予细心的导。作画时经常鼓励儿童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反复涂抹甚至会损害画面效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完成一件好作品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色问题。用色时,让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比如画面中花红柳绿表达的是春天的气息,而表达寒冬夜景则多用蓝紫等冷色调。因此,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内容恰当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或使色彩艳丽,或使色彩高雅,或使色彩相互衬托对比,最后通过“收拾”整理,完善画面。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 绘画 创作 兴趣 培养

绘画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与成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我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来进行儿童绘画创作教学,不断地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发挥他们的创作潜能。

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谈谈对学生进行创作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作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成人绘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认识和评价方法也是不同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绘画。儿童绘画常常不受绘画常理的约束,直线可能画成曲线,红太阳可能画成黑的,甚至天地不分。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说他画错了,否则你就扼杀了儿童的创作兴趣。

在评价儿童绘画作品时,我认为首先要多表扬、激励学生,指出不足之处,语言要委婉。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记得曾经有位学生画了一幅海底世界,上面有条鱼画得非常奇怪,人头鱼身体,脸上笑眯眯的,经过这位同学的一番解释,我的心被震撼了。他说他整天的上课,做作业,双休日还得学这学那,真是太累了,非常羡慕大海的鱼儿们,多想变成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游玩,这就是儿童心中的世界。

其次,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及自我评价,使教师更好地认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更能让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增进认识。

最后,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多元化,因人而异,允许多种说法的存在,不求一种解释、一种答案。

二、注重提高儿童绘画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经常是开始画得还一板一眼,画着画着就乱七八糟、七涂八抹,画不下去了。针对这一普遍现象,老师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下去的话,他们对画画的兴趣将逐渐减退。

针对这一现象,一是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从而增加兴趣和信心。二是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用画笔来描绘心中的世界。如在辅导命题画《我的生日》时,首先我放了一段过生日的录像,配以生日歌,让学生进入到过生日这种欢乐气氛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过生日的情景或者打算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日,然后分别说给大家听。有的说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美餐;有的说非常想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庆祝;有的想进行一次野炊;还有的想独自一人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由原来的脑子一片空白,变得素材充足,创作兴趣与激情大大提高。

三、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索取是创作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描述、表达、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必须精心引导学生从自身周边生活开始,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不引人注意而又新奇有趣的事物。这样,儿童在创作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感觉有东西可画,不会让人感到画出来的画面空洞,没有主题,没有内容,而是有一种激情,有一种冲动,有一种感彩在里面。

例如《变了样》一课可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乡村或城市的变化,特别注意观察一些有意义的,变化较大的事物或形象,如:草房――楼房,土路――柏油路,土山――果树山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收集资料、图片等,既让学生有了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又让画笔有了施展的天地。

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

创作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涂抹,不刻意地告诉他去画什么,怎样去画。这种方法对于创作的独特性非常有效,且视野广阔。

我认为美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与众不同、个性独特。但有的家长认为是“乱”画。但恰恰是这种“乱”画,使他在省绘画创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其实,在大人眼中所谓的“乱”,正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体现,他所表现的正是他的想法,他的感受,那就是最美的,这就足够了。不应象有的家长那样,去阻止,去斥责,去批评,而应鼓励他们去“乱”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7篇

如何在绘画中渗透情趣教学,我在具体实践中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童真、童趣激发兴趣

由于儿童稚嫩和天真,知识浅薄,想象能力强,形象思维突出,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挖掘童真、童趣上,主要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开启学生的心智体验在情感中、趣味中获得美的熏陶。比如我在教中国画《金鱼》一课先将准备好的实物金鱼、鱼缸摆放在课桌上先让儿童增加一定感性认识,集中注意力,再介绍金鱼。然后问谁知道小金鱼的模样特点和色彩,儿童人人参与到游戏活动,有的学小金鱼游动的姿势,不停扭动腰肢,有的嘟着小嘴学着金鱼吹气泡。课堂气氛导常活跃,在欢声笑语中,大家在感知美的事物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深化儿童艺术情感教育

怎样运用儿童语言的表达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注重使用儿童语言和语气。例如教画《金鱼》,将金鱼拟人化用第一人称“我”来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孩子将自己融入角色,把静态的画面内容通过生动灵活、通俗的讲解,编写成一个“童话故事”深入浅出、直观地表达,因此很能激活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此刻儿童的思维高度活跃,儿童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引入到童话世界里。

三、设计充满童趣的教学场景

教学场景的设置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绘画中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还能通过丰富的表象感知,获得大量信息。再经过大脑的储存、加工形成新形象。如《金鱼》这课教学内容这样处理就比较好的,首先用白纸将黑板全部蒙上,用湖蓝色将白纸涂成“大海”,选出男女生若干名上台描绘出自己对金鱼模样的感受和在水中游动的情景。比一比谁画的金鱼有想象力、创造力,让大家看到各具形态的金鱼、各种色彩的金鱼,由此激发培养孩子的绘画热情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设置有情趣的教学场景既开阔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探究事物的主动性和大胆的自我表现力。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进表现技能的提高,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艺术手法。除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学会有效正确的观察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方法指导上要做精心的组织设计,既要做到生动活泼,又要灵活多样,要在教法上有特色、有独创。采取用“巧”、“妙”、“新”、“奇”这几个特点设计绘画技巧和方法。①“巧”,例如画“金鱼”顺序步骤是:一画金鱼大眼框,二画金鱼扁长身,三画尾巴象波浪,四画鱼翅像锯齿,五添金鱼黑眼珠,再画金鱼2、3条,方法步骤都一样。再画金鱼4、5条,有大有小各不一。②“妙”,画金鱼的形象特点上,把金鱼的形象“象形化”,如金鱼的形状可以用这样几个符号表示,即圆形代表眼睛,椭圆形代表身体,波浪线或三角代表尾巴,锯齿代表鱼翅等。将图形拼揍一起,就变成了金鱼的形象。③“新”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例如我在教画《升国旗》一课就有意设计播放“国歌”乐曲。首先通过听音乐,通过激越的旋律让学生体会“升国旗”的庄严和肃穆。在满怀无限崇敬的心情中设计图画表现升旗中的人物、动作、和表情,即作到教书又将育人工作得到有机的结合。④“奇”主要是通过简单概括的线条就能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如我在教画《猴子》-课,就精心设计导语,以猜谜语的方式,推出画“猴子”这一课题,谜语我是这样编写的:一身黄皮毛,敏捷又好淘,它想把桃摘。哧哧爬上树,因为爱吃桃。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儿童的绘画兴趣和情趣。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童绘画;自由;纯真;颠覆

一、儿童绘画的定义及特点

儿童绘画是指儿童通过观察、认识外部世界后,尽情发挥想象力,绘制出来的美术作品。

儿童的绘画活动是儿童真实的自我表现。孩子喜欢的、厌恶的都在绘画过程中直接地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儿童的绘画活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我兴趣的自然展现过程。而兴趣也是促使儿童进行绘画活动的内在动力。同时,孩子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并不像成人那样把绘画当作一种需要认真应付的工作或者活动来看待,他们更愿意把绘画活动当成一次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以游戏的心态对待绘画活动,对于任何一个成年画家来说都是很难得的,只有抛弃现实的功利心,才能画出最感人的作品。在游戏中,孩子纯真的天性和真实的自我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儿童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得到彻底的解放,使他们的美术作品具备如此强烈的感染力。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正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粗浅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偏差的。他们并不具备成年人所拥有的一套以客观现实为标准的评判逻辑或观念。换句话说,由于孩子不具备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和观念,所以他们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并不受到这些逻辑思维、观念的束缚和左右,使他们的想象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画面大胆、纯真、夸张、毫不掩饰。使得孩子的绘画作品更贴近人们的心灵,也更容易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而令人们感动;这是绘画创作中最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成年画家无法企及的。

作为一名成年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早已脱离了儿童时代的稚嫩,童年时代的自由率真、天真烂漫被成熟的理智取而代之。当他们进行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时,如何创作出符合儿童审美要求的绘画作品,视乎成为横亘在眼前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鸿沟”是每一位成年人都无法逾越的,就连毕加索都说:“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画得像一位大师那样,但却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画得像孩子一样。”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儿童绘画时束手无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专业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儿童绘画创作方面也有其天然的优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美术专业基础训练,在绘画造型、色彩应用等方面基本保存孩童时代的稚拙和朴素,这使得他们绘画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更接近儿童的趣味和审美。而他们所缺少的就是儿童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联想,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符合儿童审美要求的美术作品,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必须重视的一道教学难题。

二、儿童绘画创作原则

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触儿童绘画的最初,带有一定的个人偏见或误解,他们会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去衡量儿童天真的作品。他们会认为,儿童绘画作品简单粗糙,仅仅是儿童随手草率的涂鸦而已,没有真实的造型空间和色彩质感。如果以写实的标准和手法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偏离了孩子的兴趣趋向和审美喜好,会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便不言自明了。因此,培养学生的儿童绘画创作能力,要注意一下创作原则:

1.稚拙原则

首先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强调要以儿童的审美需求为创作的出发点。摈弃以写实再现客观存在为目的的绘画理念和手法。写实的绘画作品,力求在二位的平面上塑造三维立体的真实错觉,创作这样的作品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和细致理性的观察分析能力。

儿童的身体及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是依靠直觉认识外界的,因此,不能仔细理性的观察外界的事物。而那些被孩子见到过或者观察过的事物,仅仅是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物象特征的模糊的概念。过于严谨、理性的写实绘画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顺其自然,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使儿童纯真的天性得到保存。

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童年时代,尝试以孩子的眼光进行创作。不追究像与不像,真实不真实,只追求稚拙的趣味和奇幻的想象。尽量不以真实的客观规律作为衡量作品的尺度和标准。

2.题材兴趣趋向原则

认真留意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作品比较活泼、可爱。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画到作品中。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以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创作的题材,这样更容易与孩子产生共鸣,也更利于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3.颠覆性原则

颠覆性原则是指在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尽量颠覆正常的逻辑关系、物理关系、比例关系、色彩关系。这样可以打破正常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彻底的解放。

颠覆逻辑关系是指在创作中,把本来毫无关联的两种绘画素材进行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画面内容,给人以奇特的新鲜感。例如,动物和植物结合。我们可以画出一棵高大的树,但树上结满的不是果实和鲜花,而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鱼。我们也可以画一头长颈鹿,而长颈鹿身上开满了各种鲜花、生长出各种瓜果。

颠覆物理关系是指以正常的物理关系在画面中进行相反的处理。这种方式可以使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例如,鲸鱼本来应该在水中生活,但在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把鲸鱼画在天上飞翔;火车在陆地上奔跑的交通工具,我们可以把火车画在树干上和花瓣上。我们还可以把人画在云朵上,与小鸟一起翱翔。

颠覆比例关系是指把原本正常的物体比例关系进行放大、拉长,使画面中物体的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比例关系的应用最容易使一件作品贴近儿童的审美,因为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会在意画面中个主体的比例关系的。例如,把西瓜画得比汽车大;把长颈鹿的脖子画得更长;可以把一群小朋友画在向日葵上做游戏等等。

颠覆色彩关系是指在创作儿童美术作品时,不以现实生活中物象的具体色彩为根据来为作品设色。例如,我们可以画蓝色的向日葵,红色的大海,金色的平果,黄色的头发等等。色彩是一件作品中极其重要的审美元素,儿童没有受过基本的色彩训练,对色彩的认识仅凭直觉。但是,童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阳光灿烂的,所以,我们的作品中的色彩也应该尽量画得明亮、鲜艳、活泼。

儿童绘画教学范文第9篇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丰富和发展思维想象能力最佳的年龄段。”人是根据形象思维活动的生物,儿童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在孩子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他们的世界广大而自由:月亮上能荡秋千;动物可以开音乐会;恐龙从侏罗纪来到现代社会;连老爷爷脸上的皱纹都可以用熨斗熨得年轻……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热情常常让大人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跟成人受社会习俗制约的生存空间及受理智理念控制的思维空间相比,孩子们的世界广得叫人憧憬,美得让人流连。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创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尽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挥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方面的重要功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儿童绘画的能力,并不是儿童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绘画活动是儿童表现个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不必一味的去计较孩子画出了什么,画得好不好,过多的干涉会使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受到限制,使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对他们的绘画多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儿童大胆地进行绘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对绘画产生兴趣。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从启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多以添画的形式出现,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绘画的主题,在引导儿童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儿童有更多一点的想象空间我尽量把握好示范的度,并用生动有趣地语言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我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多接触美的事物,用视觉语言感染他们。

儿童作画可不是乱涂鸦,他们的画“画中有话”,如把火红的太阳画成乐呵呵的太阳公公或长满辫子的小姑娘,把房子画在云朵和天空中……可见,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灵动的情感。试想一下,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绘画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譬如,孩子们都想生活在玩具的世界里,有着童话一样的房屋,讨厌过多的作业负担等等,依据孩子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他们与这些物象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他们就迫切希望通过画画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即不断的激发儿童的情感和作画欲望。

许多孩子画画实际上喜欢照着临摹,觉得画得像了便是好的。作为美术教师,要帮学生有针对性的确定绘画主题,引导他们冲破一条强大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教育学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乏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从儿童画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可知,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结构的形体意识,在原始的热情上激发新的求知欲,引导儿童逐步走向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发展尝试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心中迫切希望自己的画与客观物体的形象相吻合,即钻进了“像”与“不像”的牛角尖。待儿童的心理、视学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儿童的画面已经有了立体空间感。对透视等也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应的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心理矛盾状态中,常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线条反复的修改。

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得法,启迪和提高应重在顺应笔性,贵在陶冶稚趣。教师可限制孩子少用,甚至不用橡皮。使他们想画、敢画而不拘谨。正如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专家坂光彦所说: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随着孩子生活阅历的增多,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去捕捉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通过讲评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接体验优秀作品的创造过程,成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他们天生都有表现才能和极强的表现欲,但随着数学中运算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形式运算能力的增强,他们眼中童话的、幻想的世界逐渐变为客观现实的世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则需要俱备太多的专业技能,他们是难以达到的。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这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难以表现画面,致使他们不再热情作画。所以,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不能一味地追求基本功。应对孩子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淳朴的东西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在鼓励声中获得自信,在赞美声中发展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性。

上一篇:高中生诚信教育范文 下一篇:交通违章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