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就是“儿童”(上)

时间:2022-08-02 08:37:37

儿童就是“儿童”(上)

人物简介

蒋岭: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受聘为人民出版社人教网“空中作文课堂”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江苏频道特约通讯员、江苏教育新闻网论坛版主、市教研室“大家语文”网管、“溧水县教师继续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小语学科管理员等。曾主持、参与部级、省、市、县级5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勤于动笔,善于总结,发表文章二百多篇,主编、编著《新人文读本》《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等60多部图书。

荣誉:

溧水县第三、四届优秀青年教师、溧水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一五”溧水县教师(校长)继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第六届“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先进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教育感言: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教书。

一、追寻逝去的“童真”

每个人从小到大,除了身体外表的变化之外,更多的还有心理、生理上的那悄无声息的“变化”。人到中年,常常会追忆逝去的童年,会回忆小时候那一幕幕追打哄闹的场面,会偶尔想起儿时的小伙伴的模样……在追忆的过程中,感叹时光的流逝,感叹人生的短暂。实质上,每个人都在追寻逝去的“童真”:那充满幸福、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那内心毫无杂念的儿童时代。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这可能是“童真”的最好解释了。儿童,有的只是天真烂漫,有的只是真情流露,有的只是无所顾忌,有的只是海阔天空,有的只是胡思乱想……这一切都基于儿童那广阔的思维空间。

“童话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只要你有心去亲近,你就可以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话的潜质”,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童话家”,关键在于每个人要将自我的“童真”激发出来。但事实却是: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的“童话气”在自觉不自觉地被外界的现实所“消耗”掉。

童话故事存在于现实之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周身。“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总是那么的可爱,而且还经常洋溢着一种自然的诗意。”“自然的诗意”是因为孩子们沾染的世俗之气还太少,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来抒怀。这些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儿童的心灵深处蕴藏着童话的“种子”,在适当的时刻他们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森林里有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一直碰到白云。可是,大楼里没有电梯和电话,大家都觉得很不方便。

住在第一层的大黄狗想:要是我能为大家安上电话该多好呀!于是,他就在门前种上了一粒牵牛花的种子,不久,牵牛花就发芽了。

渐渐地,牵牛花的藤蔓顺着墙一直向上爬。大黄狗天天为它浇水、施肥、松土,牵牛花很快就攀上了房顶,还开出了大朵大朵的牵牛花。

现在,大家就可以对着窗前的喇叭花打电话了。

“喂!喂!我是小花猫。”

“喂!喂!我是小松鼠。”

……

这下可热闹了,大家都十分开心。

住在顶楼的小猴就想:“大黄狗为大家安上了电话,我就为大家装上电梯吧!”于是,小猴就为大家做了一架辘轳。小猴用藤编了一个吊篮,可以从顶楼垂下来,通过每一层的窗口,只要哪个把电话打给小猴,小猴就把吊篮放到谁家窗口,送它到想要去的地方。小猫坐着吊篮去小兔家做客,小松鼠坐着吊篮去小熊猫家串门,大家来来去去、上上下下真方便呀!

大家都感激地对小猴和大黄狗说:“你们为大家做了好事呀!”大黄狗和小猴却说:“我们这么做是应该的呀!”

――陈子扬《动物大楼》

这篇小短文的真正内容其实是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区域的一种“童话再现”。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提高,居住的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但每户人家之间也缺少了交流。早晨大家匆匆出门,晚上大家回家匆匆忙家务,无暇顾及邻里之间的沟通,甚至于多年之后也不知道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家。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孩子们也自然少了玩伴,少了知心朋友。他们的孤独与寂寞油然而生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陈子扬同学的《动物大楼》借童话人物之口,说出了“大楼”内你帮我、我帮你的和谐美好生活。这便是孩子内心“一种自然的诗意”表述。

“儿童于幼小时候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和自己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是一种宇宙观,于他们的将来大有益处。” 不能说“童话”是属于儿童的专利,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留下过刻骨铭心的遐想和记忆。成年之后,我们也会根据生活的状态以及自身对生活的感知来还原幼小时候就有的“童话”。

“丁零零!”下课铃响起了,大伙儿一窝蜂地从教室里涌了出来、跑在最前面的是松鼠跳跳。他轻轻地一跃便上了单杠,甩动着漂亮的大尾巴。小猴逗逗也不示弱,一个跨跃就到了单杠上,前后直晃悠。小兔蹦蹦在一旁看着鼓起了掌。忽然,逗逗的手一滑,眼看就要掉落地面,只见他将尾巴一勾,身子轻盈地又上了单杠。好险呀!大伙一片欢呼。

跳跳没了神气劲,他来到蹦蹦面前:“你有漂亮的尾巴吗?”蹦蹦脸一红。跳跳用手一抓蹦蹦的短尾巴:“短尾巴鬼!短尾巴鬼!”蹦蹦的脸更红了,眼泪也快滚落下来了。河马大哥听到吵闹声,赶了过来。

跳跳见势不妙,飞快地溜走了。

体育课自由活动时,跳跳趁老师不备跑向器材室,小组长蹦蹦追过去,结果被跳跳硬拽着一道去拿羽毛球拍玩。

走进器材室,两人“哇”地惊呼起来,因为玩的东西太多了:篮球、排球、握力器、哑铃……跳跳拍拍皮球,拿起哑铃“1、2、3……”举了好多个呢!蹦蹦说:“跳跳,老师说过,有些东西很危险,不能乱拿!”跳跳才不听呢。突然,门外传来了说话的声音,两人吓得赶紧推门出来。

蹦蹦走在前面,回头一看,跳跳正用力地拉扯着尾巴。原来他的尾巴被器材室的弹簧门卡住出不来了。

“蹦蹦,你帮我推一下门!”蹦蹦一个女孩子,能有多大的力气呀!推着推着,门有缝了,跳跳的尾巴已经被夹破了,还流血了。跳跳用力一挣,尾巴出来了。而蹦蹦的手一滑,身子一歪,她的短尾巴却被门卡住了。

正当跳跳手足无措的时候,蹦蹦用力一挣,尾巴出来了。但是尾巴上的“皮套”却不见了。器材室的管理员犀牛老师看到了,连忙将两位小朋友送去了医务室……

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

――蒋 岭《长尾巴和短尾巴》

这篇利用童话形式写成的故事,主要的依据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孩子们之间的那种天真无邪的玩闹情形,在这篇文中表露得较为明显。这与我的工作便利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就是充满了快乐,甚至还稍稍带有些“无知”,但那都是“自然的诗意”的流露。

对于我这样的成人(没有经过专门的文学创作的培训,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学知识的学习等方面的缺失),靠的就是自己或来源于儿童时期的“童话资源”。但,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童话,在任何一个人的心底暗流。我们可以随时截流,让“童话”喷涌而出。

二、童话“色彩”

大千世界,五彩斑斓,我们往往运用许多成语来形容它的色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黑白相间、红花绿树……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我们看不到的“色彩”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我们只需要去听听儿童的话语就能感受到许多的“色彩”:

我不由自主地往前飞,觉得前方没有尽头,永远飞不完。突然,有个白色的漩涡在我前方,我被吸了进去。那是一个阴森可怖的黑洞,到处飘着白白的雾,让人胆战心惊!

天啊!里面黑漆漆的一片。

我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了一片开阔的草地上。这草地软软的,像蹦蹦床一样,一跳就压下去了。我顿时发现自己的衣服变了,像一件仙女穿的长裙,还带着蕾丝,是一件绿白相间的衣服,很漂亮!

――蒋 逸《我飞了》

在《我飞了》这个充满着神奇之旅的世界里,色彩随着小作者的感受而不断地变化着:恐惧到来之后,周围是一片漆黑;心情舒畅之时,绿色包裹着自己。“色彩”充当了“心情试纸”。

在一个叫莱特的小镇上,住满了一群有爱心的动物,它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房子。大黑熊有超大的蜂蜜饼干房子;小兔们有胡萝卜盖成的胡萝卜房子;小鸡们有一座银色的房子,那是用一颗颗米粒做成的……只有小老鼠没有房子,它打算盖一座巧克力房子。

――朱涤非《小老鼠盖房子》

由于这个集镇上的小动物们都是有“爱心”的,所以它们的房子自然也充满了温暖与甜蜜的“色彩”:浓浓的黄蜜色、红红的胡萝卜色、银色的米粒色。这是孩子对“幸福生活”的自我解释。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童话的色彩”。

何谓“童话的色彩”?简言之就是有儿童的纯真,用儿童的眼睛去看待万事万物,如同戴伊婷小朋友写的《捉迷藏》诗歌一样,让“色彩”染上我们的心头。

顽皮的秋风娃娃

和枫叶玩捉迷藏

呼地一下就不见了

总也找不到他

急得枫叶

脸都红了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枫叶,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秋天,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温度。“‘急得枫叶/脸都红了’却把这个自然现象也加以童话的想象。”

而“童话的色彩”真正体现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他们对世界的一种自我认知,是纯天然的“童真”“童趣”,如璧玉一样无瑕、晶莹剔透。孩子们通过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着色”,记录“成长”,阐述“价值观”。

在遥远遥远的宇宙,有一颗小星球,叫天狼星。在这个星球上,有大大小小的医院,智多星在天狼星的医院里工作多年了,看病很有方法,被称为“小神医”。

这天下午,智多星正在办公室里喝着果汁,地球妈妈急忙挂了号,匆匆来找智多星,智多星是脑科的,不知地球头脑出了什么毛病。“最近我……我头疼得……厉害。”地球一边说,一边还疼得直发抖。“你脑子受到了侵害,而且,你怎么没有头发了?”智多星抬起头,惊讶地描述病情。“唉,现在人类都乱砍我的头发(大树),用来搞开发,他们都是为了金钱,我不想成为光头,哎……”地球妈妈托着下巴,连连叹气,“不早了,我得去肠胃科,查查胃病。”地球说完,就捂着肚子跑到了肠胃科。“我的胃总是像刀子在绞一般,怎么回事呢?”地球妈妈痛苦地说。肠胃科大夫检查了地球的胃,发现奔腾的血液(小河)已经发黑了,胃里的维生素、营养(小鱼、虾……)也全死光了。看到这种情景,肠胃科大夫不禁打了几个寒战。地球妈妈痛苦地着,她似乎看到了人类正在胃口大开地吃着鱼虾。接着,地球妈妈又去了眼科,由于沙尘暴频发,所以她的眼睛发炎了。后来她又去了皮肤科,地球的皮肤坑坑洼洼的,是因为人类大量采取地下水,所以出现了“天坑”,使地球皮肤伤痕累累……看到自己有这么多的病症,地球妈妈害怕极了,她离开了天狼星,来到太阳系,和火星、水星、天王星一起讨论,大家都说,能冶好病的只有人类了,地球妈妈赞同地点了点头。

――朱涤非《拯救地球》

太多的“色彩”在本文中纵流,那些都是大地遭受到的“摧残”。小作者通过这些向读者传达地球正遭受着来自人类的无情破坏,警示人类要珍爱地球。

三、每个人都是童话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周遭事物的看法,都有自己的评价视角,这就是“思考”。成人由于社会的阅历,在说话、写文的过程中多了世故,多了许多牵强附会的文字,读来感觉“涩涩”的。儿童,由于处于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心理自然是天然的,有着原始的观察、思维。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心怀好奇,也会在内心构建许多事的来龙去脉,许多物的神奇变幻,甚至于这些事、物之间本毫无关联的是是非非。

它是太阳,从天边慢慢地升起来。只见它慢慢地升出自己的半个脑袋,张望着还在沉睡的大地,听着那呼噜声,似乎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太阳不忍心把它叫醒,默默地看着、看着……

它是一只将要破壳而出的小鸡,它正用自己稚嫩的小嘴不停地敲啄着鸡蛋壳。终于,鸡蛋壳被敲开了一个小孔,顿时,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蛋壳内,小鸡使出全身的力气扑腾着柔嫩的翅膀,挣脱了重围,走出了蛋壳,留下半个鸡蛋壳在左右摇摆……

它是半块橡皮,每当看到铅笔大哥和钢笔大哥在纸上做错题时,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纠正,带给大家一次次整洁,自己却一次次地变小,但它毫无怨言。

它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羊羔。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兴奋之余还摇晃着脑袋……

它到底是什么呢?你猜!

――焦 娇《它是……》

地球的另一半已经不见了!可爱的地球妈妈永远地躲藏起来了!

她不愿再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现在恩将仇报地破坏自己。可是她又是那么地爱自己的孩子,所以留下另一半让人类继续生活,还有一半已经“走”了。

地球的另一半为何要“走”呢?我来说给你听一听,你就会明白的。

一天,我来到郊外玩耍。在记忆深处,我依稀记得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常年欢快地流淌着。今天故地重游,我思绪万千。当走近小溪时,我惊呆啦:只见溪水发白,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垃圾,还能闻到一股恶臭味儿。我顺着溪流向上寻去……一家煤气厂正在排放着污水。我向厂里的一位叔叔咨询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得到的回答竟是:“这是公共排污处,不用白不用,你瞧那儿!”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一条条“公共污水溪”。“唉!现在的人们已经变得……我真为地球妈妈担心。”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月球、探索火星,想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栖息地,你认为可能吗?就算找到,那也得需要多长时间啊!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护地球。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寻找地球的另一半,不再让地球妈妈失望。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妈妈的草地,是温暖的摇篮,请不要将草地毁坏,让妈妈心碎。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

――吕 琳《寻找另一半》

这就是儿童看到一个半圆的时候描述出的精彩画面。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那是最原始的“想象”表达。在真正进入儿童期后,他们时不时地会说出许多令成人惊讶的语言来――因为他们的“幼稚”想法,因为他们的“单纯”想象。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用童话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可爱得多,而写童话更是一件很好玩、充满了游戏性的事。” 这是人类处于原始社会之际对事物的初始认识,在一代又一代、一世纪接一世纪的接替中保留下来的大脑皮层对天地事物产生想象的“源代码”。只有保存这份“源代码”,我们才不会失去我们的“童话”天赋。

春天来了,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农民伯伯们开始播种了。小种子们被埋在土壤里,贪婪地吮吸着土壤里的营养和水分,都争先恐后地发了芽,将小脑袋钻出了地面。可是有一颗小种子不好好吃饭也不好好喝水,它躲在土壤里一会儿和蚯蚓玩玩捉迷藏,一会儿睡睡懒觉,觉得好不自在。

一天,农民伯伯在给小禾苗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那颗小种子翻到了地面上来了。小种子呼吸着新鲜空气,开心极了,它想找到更多的伙伴玩个痛快。这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把小种子吞到了肚子里。小种子更高兴了,以为能跟随着小鸟到处旅行呢!谁知,不一会儿,感觉就不好了,它在鸟肚子里被翻腾来翻腾去,忽上忽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被搞得头昏脑涨、呕吐不止,后来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忽然,它觉得自己在快速地往下沉,正当它搞不清怎么回事的时候,一股臭味儿扑面而来,它赶紧捂住了鼻子。只听“啪”的一声,它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好痛呀――”小种子晕了过去。就在这时候,下雨了,它被冲到了土壤里去了。

第二天,小种子醒来了。它发现自己和哥哥姐姐们一样,头上也长出了细细的小芽。它不敢再贪玩了,赶紧张开小嘴,拼命地喝水吃饭,争取让自己长得再高一些。

――龚敏锐《贪玩的小种子》

(未完,待续)

上一篇:加强语言文字同生活经验的联系 下一篇:内容有限 情感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