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课件范文

时间:2023-11-29 17:25:27

儿童保健课件

儿童保健课件篇1

一、主要监测指标及完成情况

二是计划免疫全面达标。2012年,全县卡介疫苗接种98.43%,脊灰疫苗接种率为10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100%,百白破接种率为99.95%,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都保持了较高的接种率。由此可见,目前我县计划免疫的几项常规指标都基本稳定在98%以上,已达到目标值。

四是儿童法律保护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并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及《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参与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儿童咨询投诉、司法保护、社会救助、普法宣传和帮教等社会监督五大维权网络,儿童各类权益得到根本保护。

六是儿童保健稳步提高。2012年,我县注重利用各种宣传日、健康频道、上街设立健康咨询点,广泛宣传如何才能达到营养的合理搭配、合理缮食,特别关注对儿童的平时合理饮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的宣传与引导,让儿童在饮食中吃出健康,让儿童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气,因此儿童的健康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七是特殊教育得到持续发展。2012年,普通中小学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为635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八是加强对儿童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硬件设施、工作效果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办学条件和渠道,因地制宜地扩大职业技术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全县儿童的生存环境不断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条件也不断改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整治力度须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上黄色的、暴力的书刊、影碟泛滥,黄色网站、暴力游戏充斥了每一个地方,屡禁不止,这对广大青少年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轻者荒废学业,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在农村,有个别的学生会经常逃学、逃课,厌学,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尤其是在考试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感到压力大,导致厌学。

3、思想观念亟待更新。一部分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仍根深蒂固,对女孩教育不重视;另外一个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造成部分女童中途辍学,过早踏足社会。

三、针对当前儿童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对儿童事业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把少儿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测规划执行目标的落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继续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儿童发展规划相适应的部门责任制,组织实施儿童事业监测评估工作,认真实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健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2、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必须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巩固与发展农村妇幼保健网;二是在坚持全面抓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到薄弱环节,全面推动和巩固儿童保健率,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加强管理力度;三是建立和健全卫生统计监测系统,使监测指标数据记录翔实准确可靠,改变目前信息统计工作与目标监测脱节的状况,并在人力、财力方面予以保障;四是广泛深入开展母婴生命知识的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重视母婴安全工作,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五是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扩大计划免疫的覆盖面,巩固免疫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加强重点疾病的监控。

3、重视和加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对全县幼儿园(所)的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所)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县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继续加大对全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学习,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4、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体系。通过加强流动人口的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的临时保健和检查制度

儿童保健课件篇2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成因;对策

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行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等制度的产物,是我国农民工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孪生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建成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约2000万人;2008年全国妇联调查表明,已经超过了5800万人;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已达到6100多万人[1]。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注度逐年提高,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但是,近年来频发意外死亡甚至自杀事件、女童事件、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安徽9岁留守儿童自缢身亡事件引起了强烈反响,总理春节期间专门来到陕西商洛山区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家庭,白岩松在央视一套“新闻1+1”栏目做了关注留守儿童专题报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三留守”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课题组去年对宝鸡市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调查情况,谈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相关问题。

一、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基本情况

宝鸡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BJSKGH―201311)课题组,对宝鸡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有代表性的岐山、凤翔、扶风和陇县等4县10个乡镇15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访谈、跟踪观察等形式的实地走访调查和评估。结果发现:1034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647名,占62.57%;小学阶段占在校生总数的60.31%,初中阶段上升为64.71%;留守儿童父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例为71.6%,双方比例为28.4%;监护类型以单亲抚养和隔代抚养为主,单亲抚养占61.8%,隔代抚养为29.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52%,非留守儿童41%。可见,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父母外出打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安全、道德行为养成和心理健康水平。

对“遵守校纪”、“课堂违纪”、“参加集体活动”、“考试作弊”、“撒谎”等指标的道德行为问卷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水准和一般少年儿童道德行为水平基本吻合,但留守儿童产生不良道德品行的可能性增加、很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对“你和父母电话沟通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得分排在最后的项目就是“思想道德”,仅占6% 。可见,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远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最为典型的是,在与一中学校长访谈交流中发现,该“留守校长”带领着一帮“留守教师”教着一群“留守儿童”的“留守教育”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法制意识、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个性养成等多个方面。

1、思想品德教育弱化,理想信念模糊不清

受经济条件和环境影响,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基本国情、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一知半解,认为这些离自己遥远,更谈不上理想信念、“三观”“小康”、时事政治等。亲情缺失导致情感淡漠,金钱补偿导致享乐思想侵蚀幼小心灵,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

2、法制宣传教育欠缺,法律意识淡薄不强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接受语文、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极少接触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等,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自身及家人的合法权利遭受侵害时,不能及时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极容易形成不良倾向。

3、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人身安全保障不力

隔代监护甚至无人监护,使得留守儿童自卑孤僻、冷漠抑郁、自私自闭,甚至有被遗弃的想法,畸形思维产生不健康心理。缺乏疏导矫正,极易出现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到日常行为,在学校或者集体生活中容易出现行为失控,有些会选择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自杀,而且易受不法分子的利用,加之一般距离学校较远,在上学途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就使得留守儿童尤其是女孩子容易受到侵害等事件的发生。

4、行为习惯养成不良,个性自私孤僻冷漠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加之隔代监护人因为体力和知识的原因,加之长期的亲情缺失,性格上孤僻怪异、合作意识差、情感冷漠、缺乏爱心,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使得留守儿童坏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处事上不能分清好坏是非,容易养成撒谎、脏话、偷盗、打架等道德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家庭经济贫困、家庭教育缺失是基本原因

留守儿童的父母到了城市打工以后,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门心思挣钱,思想上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极少且主要关心孩子的温饱和学习成绩,孩子身心健康成为死角。隔代抚养、单亲抚养存在文化背景、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情感依托等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心理摩擦、人格冲突。留守儿童也存在自卑、信任等自身问题。

2、社会环境影响、关爱关心不够是重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基本处于真空和自发的状态,地方政府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农村最基层的集体组织,各级村民组织和社区缺乏有效的帮扶措施;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充斥农村,有“乡村沦陷”之说;社会传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负面报道相对较多,正面影响力不足,先入为主的“问题儿童”成了留守儿童的代名词,正确的自我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难以形成。

3、政府制度制约、政策体制缺陷是根本原因

受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以及教育体制的限制,留守儿童无法在城市学校就读,农民工也没能力带着孩子走入城市。只能在农村学校接受较少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农民工把孩子带到了城市,也付不起高额的就读费用。而打工子弟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缺乏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甚至把留守儿童的思想向不好的方向引导。

4、学校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强调“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的现实状况是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

“升学率”和 文化课成绩是学校和老师更为关注的要素,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开设与农村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班会也常常被老师占用,一些德育措施更多的则是放任自流。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德育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安排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的教师。同时,学校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既没有相应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教育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保障机制[2]。

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优化教养方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基础教育的责任,在“情感”上加大暖心力度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改变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观念,不要溺爱孩子,改变只注重成绩不重视思想教育的错误观念,积极加强联系沟通,增进亲子感情,改变务工方式,寻找合适的监护人,要认识到父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思想从根本上健康发展,这也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环节。

2、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各界唱响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曲,合力发挥社会影响力,营造好氛围

社会环境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要共同构筑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社会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政府服务、儿童自我教育五位一体,互补共生。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3、发挥政府的管理、监督等主导作用,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人口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加大对打工者子女学校的扶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切身利益,保证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顺利进行。

4、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做好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角

农村中小学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农村中小学校应该建立并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监测;农村中小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应该完善寄宿设施,加强寄宿制管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指导;学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在承担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时,必须做好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工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5、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调控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1)加强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会认识自身存在哪些良好的或不良的个性特点,从而自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发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2)要指导、督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教育现状,从法律、制度等方面考量,建立健全家庭主“情”、 社会主“唱”、政府主导、学校主角、留守儿童主体的教育机制,形成合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课件篇3

关键词 儿童保健 实践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儿童保健学(child health care)是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研究儿童身心健康、生存、保护与发展的综合性医学学科。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社区卫生保健越来越深入,儿童保健医学将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儿童保健内容也将成为重点教学内容。目前一般医学生的实习都在医院,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儿童保健实习内容,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涵不足,医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效率低。②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③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实用性卫生人才。④⑤⑥对其教学改革的探讨,⑦⑧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如何让教学内容生动、别致?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归纳总结出理论?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⑨直接在幼小机构中开展儿童保健实践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1 儿童保健内容的要点和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儿童保健内容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托小机构儿童年龄多在1~12岁之间,是儿童生长发育较为稳定时期,儿童生长发育常见考查的指标有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厚度、牙齿发育、血压、心率等多项,具有儿童特征的发育特点,都是儿科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方法都是在教室讲解公式,如果改为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相关内容教学影响深远。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一个班的儿童进行测量,将结果与年龄结合起来,学会统计学处理和线性分析,充分理解均值、方差等统计描述方法,大大加深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儿童保健内容包含营养、饮食要求。托幼机构的儿童饮食一天至少有两餐以上在托幼机构进行,其营养成份的计算,在营养相关教学内容中,也是重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短周期(一周)计算营养是否失衡,需要补充哪些食物。设计相应的计算表格,教师协助指导计算方法。这样医学生对儿童营养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学到更实际的营养知识和营养配膳方法。

(3)儿童保健内容包含疾病筛查。幼儿时期常见疾病的筛查和保健,也可以在托小机构实践中进行,如龋齿与牙周病、寄生虫、视力低下与近视、脊柱弯曲异常、肥胖与营养不良、贫血、沙眼等,这些疾病的筛查技术要求不高,设备一般教学单位都能提供。对儿童进行常见疾病筛查,加深了学生对常见疾病的理解。

(4)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心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运动发育,包括语言的发育、粗细动作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性格的发展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部分。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如动作的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加强学生对“虚幻”的心理学术语的理解,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可以从幼小机构学习到不同年龄段幼小儿童的教学特点,包括设施设备的要求、幼小儿童教学方法、体格锻炼的方式等等。

(5)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儿童交往能力。儿童的气质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是儿童保健教学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内容既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也有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既有躯体保健和心理保健,也有正常状态和疾病筛查,既是临床工作内容,也是社区工作内容。 (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56页)

2 儿童保健内容教学在幼小机构进行的方法

(1)把幼儿园、小学等设定为教学单位。通过文件或协议的形式,把相应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等定为教学单位,明确教学改革需求的实际意义,取得托幼机构的支持。(2)合理分解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好实践内容的计划。根据专业的要求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明确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内容分解和学时分配,并完成考核。(3)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医学与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小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发展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医学生也能看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理论在幼小教学中应用。(4)可以学会简单科研课题的开展。部分简单、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调查,让医学生学会初步的统计知识,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儿少卫生学科研课题。(5)可以与幼小机构实行教学互助。可以利用医学教学资源,为托幼、小学儿童开展人体认知方面的实物教学,解答儿童对身体方面的疑问,开展幼小机构的第二课堂。

3 在幼小机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与幼儿机构教师充分交流,积极学习。教学开展前,要充分与托幼教师交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取得支持和合作。(2)要指导学生与幼儿交流的方法。要求实习中不穿白大褂,尽量穿有卡通图案的衣服,或者粉红色衣服,得小朋友的认可。与小朋友说话,要注意语气、语速,交流时要下蹲保持与小朋友平视水平。提倡以参与游戏的方式,加快与儿童的亲近感,有利于实习顺利进行。(3)以合理的参与形式,带着儿童保健实践内容为目的,融入幼小教学课堂。这样的实践教学,不能走马观花,要相对长时间与实践对象相处。(4)加强实践学生的考勤与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大多数医学生的兴趣,但仍然可能存在不愿参与的同学。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后,使学生实习内容的针对性强,设计一定量的作业进行检查,加强考勤考核。

走出传统课堂,把儿童保健课堂教学改革成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⑩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尊心与自信心,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注释

① 石淑华,黎海芪,潘建平.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② 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③ 王丙增,张宏,张旭亚.基于素质教育的儿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84-85.

④ 刘团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50-751.

⑤ 王群.新职业教育形势下的儿科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7:246.

⑥ 刘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17):234-235.

⑦⑩张忠浩,马兰,崔红.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756-1757.

⑧ 黄小勇,史海燕,惠清法.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309-1310.

⑨ 刘晓莉,郝青英,张银芳.阶段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74-76.

[10]马秀娟,刘荣英.改进实习带教模式提高儿科教学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2):93-94.

儿童保健课件篇4

一、确立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为:探索基于“思优”价值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的生态运作系统。构建“自我观测、自我调适、自主发展”的保教质量评价的操作平台,建立以“开放、动态、整合、发展”为特点的保教质量评价的有效机制,以增强保教人员的课程质量意识,不断激发提升质量的主动行为。为幼儿的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具体为:(1)形成更为清晰的“思优”价值下的保教质量观。(2)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全园保教质量监测的统筹管理机制,构建“思优”保教质量评价的生态模型。(3)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建立有针对性的保教质量自我评价组织,制定保教质量评价规范和指引,开发评价工具,形成有效开展评价的工作流程。

研究内容为:(1)基于“思优”价值的保教质量观。(2)扁平化的保教质量评价组织的设计。(3)开放共商的保教质量评议组织的构建。(4)保教质量评价有效运作的技术和机制。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需求,辅以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聚焦难点问题

通过分析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缺少具体指标、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处于被评地位等问题,我们认为园长的课程领导力行动要着力于提高全园教工对保教质量评价的认识与转变工作方式,而这一转变是在探索基于“思优”价值的保教质量评价新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的。为此。我们努力寻找保教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尝试进行重点突破。

突破之一:建立人人参与的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信息化运作平台

我园始终坚持将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保教质量的首位,但怎样有效落实仍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当前的管理方式下,对幼儿健康的关注普遍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零散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监测中心(由负责日常管理的副园长担任中心主持人,保健教师、各分部行政助理为核心成员)中率先创建了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信息化运作平台,通过系统设计。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园健康工作的全程、全员、全面的质量监测,确保每一名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在研究过程中,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江帆医生带领的团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儿童健康分析指标,并提出了在线教研的具体设想。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的设计基于以下几点思考:(1)根据保教人员可见的幼儿身心健康的保育与教育的行动与研究,让幼儿园健康工作的质量可测。(2)让所有相关人员主动聚焦幼儿健康,共同研究幼儿健康,提升幼儿园健康工作的科学水平。(3)让系统的设计成为持续改进质量的制度保障。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主要包括健康监测综合信息公示区、儿童健康资讯区、健康干预家园互动区和健康监测与干预教研角,我们称之为“三区一角”。

在健康监测综合信息公示区,我们将监测所获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以及预警提示等及时向家长、教师公告,分为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公告。

在儿童健康资讯区,我们为家长提供与幼儿健康、家庭养育相关的信息与知识的查询,包括营养、运动、身心发展、安全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并对每一大类的信息进行细分。

健康干预家园互动区主要服务对象是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如肥胖儿、体弱儿、过敏儿、发育迟缓儿等)及其家长,主要功能是干预措施交流、咨询解惑、干预互动效果评定等。在这里,我们为每一位有需求的幼儿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记录幼儿所有的健康信息,如每次发病情况,每次在幼儿园和家里的干预矫治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可供随时查阅,家长可以和班主任、保健教师以及医务人员在此进行个别的沟通与交流。

在健康监测与干预教研角,保教人员针对健康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儿童健康水平、儿童健康特需个案、保育质量的分析与研究,必要时邀请相关医学专家进行医教结合的在线研讨,医学专家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远程调取相关数据。

我们开发了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的软件系统,作为“三区一角”的后台支持。该系统由6大模块组成,即:健康指标跟踪、出勤情况监测、膳食营养管理、体能体质监测、卫生保健监督、健康安全预案。保健教师、班主任教师等不同用户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该系统会自动生成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内公示区、资讯区等的内容,并以全园、年级、班级、幼儿个人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以了解不同层面幼儿的健康现状和发展趋势。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的运作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人人参与,凸显整合功能。将一日保教工作中与幼儿健康相关的人员都动员进来,改变了以往幼儿健康只是保健教师、保育员或营养师的责任的做法。同时,人人参与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通过软件系统让不同岗位的保教人员相互联系、协作。如,某个班级因为流行病例(症状)的增加,系统自动生成了一级预案启动的提示,据此相关各方就会立即行动起来——保健教师将加强对该班幼儿全目观察的次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对该班教师、保育员进行针对性的防病指导,同时向该班家长发放防病资料;保育员严格做好常规性预防消毒工作;营养员调制相应的营养水提供给班级;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症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全日观察;家长根据保健教师的指导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提升了评价分析的科学水平。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以及计算分析的准确性,共同形成了分析与改进幼儿健康的“证据链”。而该系统更大的优势在于数据库的建立,它能实现数据的积累,并且能随时对数据进行对比,深入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了解其发展的趋势或变化规律,从中不仅能看到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轨迹,更能从全园的角度做好季节性预防等工作。

突破之二:形成持续改进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的“四类制度”

如何才能让评价资料和数据既对提高班级的保教质量起作用,又为优化幼儿园课程提供依据?如何才能让幼儿园的各个层面都发挥保教活动质量评价的功能,形成课程领导的统一体?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由负责课程与教学的副园长担任中心主持人,由各分部行政助理和教研组长为核心成员)的运作进行了制度设计,形成了“日日研、周周测、月月控、学期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的四类制度,聚焦“观察——分析——评估——调整”四个环节,使保教活动质量观测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班级、教研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幼儿园课程评议委员会)形成“互为基础、相互链接、循环推进”的一体化运作,以保证“思优”课程实施到位及幼儿活动的科学有效。

“四类制度”的设计与运作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保教活动质量评价与保教活动实施是同步进行的,保教活动质量评价应成为一种常态性的专业活动。(2)每位保教人员都是保教活动质量评价的主体,保教活动质量评价过程应成为促进保教人员专业提升的过程。(3)形成完整的、可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是保教活动质量评价科学性的基础,实现保教活动质量评价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化是保教人员积极参与、行动可见的保障。(4)让事后的分析与改进和事前的预测与控制同时成为持续提升保教活动质量的行动。

日日研——保证一日活动执行基本到位

“日日研”的目的是保证幼儿园在其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和基本时间单位(日)中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活动安排执行到位,避免教师在一日活动实施中出现无视保教工作的基本规范,随意改变活动流程和活动内容的现象,达到执行课程及有序开展的基本要求。每天的数据资料收集与积累是日后开展评价的基础。因此“日日研”的重点是观察。

班级层面的“日日研”主要包括观测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每天下班前开展“每日预研”活动以及每日保教工作的“三公开”(班级保教活动计划公开、一日活动环节公开、活动效果记录公开)。

保教活动结果观测中心层面则由主持人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同一年龄班级状况的巡视以及在连续几天的同一时间段内对不同年龄班级状况的巡视等方式进行全园的整体观测。

周周测——提升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周周测”重在分析与把握幼儿园一周实施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类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教研组开展的针对四类活动实施效果的分析与交流,避免同年龄组幼儿的活动水平在课程目标达成度上出现落差。

班级层面“周周测”主要由教师依照《儿童需要行为表现及活动倾向观察指引》汇总一周资料,对一类活动实施效果进行测评,相关资料归入“幼儿成长档案”和“教师研究档案”。

教研组层面的“周周测”则召集本教研组教师就本周指定的活动进行领域范围内的交流研讨,对各班提交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本年龄组此类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找出共性问题。共同商讨、寻找改进的对策,同时对各班执行周计划情况进行分析,确保一周班级保教活动的平衡与有效。

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核心成员则参加各教研组的一周保教活动分析测评,并结合每周对指定班级的观测取样以及所收集到的班级课程实施中有价值的资料,形成下周保教工作实施重点。

月月控——确保课程目标的阶段性达成

根据幼儿期身心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点,我们从满足幼儿需要、引导幼儿发展的角度每月评估幼儿基本经验的形成及其发展的质量。

班级层面的“月月控”主要包括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与经验示例》对每位幼儿在本月内活动经验的形成作出分析与判断,对每位幼儿进行发展性评估,汇总、归纳全班幼儿的各项指标数据,并将相关资料归入“班级质量档案”。

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层面则每月开展一次班级保教活动的调研,每月召开一次分年龄组的班级活动质量分析例会,同时主持人召集核心成员共同研究调研数据和各班提交的本月幼儿活动经验评估的统计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深入相关班级与保教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调整园本研修内容。

学期评——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不断优化

“学期评”是对全学期所有班级的课程执行情况进行总体性分析、评估。重在对幼儿园课程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及进一步改进幼儿园的课程管理。

班级层面的“学期评”主要包括学期中、学期末的“幼儿成长档案”家园分析,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评价操作指引》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估,撰写“幼儿身心发展学期评估表”。以三种档案相互印证的形式完成本学期班级课程实施及保教工作的质量分析,并提交到园长办公室进行考评。

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层面则通过对一学期数据的积累及分析,评估本学期幼儿发展及课程实施质量,完成保教活动质量分析的学期报告并提交到园长室。同时。幼儿园课程实施评议委员会参与“学期评”,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及配套活动的内容、时间安排、活动实施等提出指导性建议,对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供咨询。

保教活动质量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四类制度”下进行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自评机制的运作体现了四个特点:第一,既关注一日活动实施的基本到位(规范),又关注保教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优质);第二,既关注保教活动的过程性质量评价,又关注阶段性质量评价;第三,既关注班级教师在保教活动质量评价中的基础地位,又关注发挥幼儿园中层的指导作用;第四,既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质量,又关注班级和幼儿园层面的保教活动的整体质量。

突破之三:建构保教质量评价的操作指引体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施以教师自评为主”。《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对幼儿身心发展评价只列出了终结性发展目标,其难度在于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无法准确使用。所以,我们认为,只有给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才能让评价更科学、有效。为此,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对各类活动的评价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评价的标准,以形成完整的“思优”保教质量评价操作指引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师也积极参与,整理、归纳了各类活动实施过程中基本经验的观测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行为表现,这些都成为各类指引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儿童需要行为表现及活动倾向观察指引》《幼儿身心发展与经验示例》《幼儿身心发展评价操作指引》《幼儿个别化学习区域创设的操作指引》《幼儿个别化学习的观察指引》《幼儿小组学习活动观察指引》《幼儿园游戏外部行为观察指引》等。今后,还将逐步研究和推出其他活动领域的操作指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幼儿身心发展评价和各类活动实施评价的操作指引体系,从而保证评价行为的目的性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建构保教质量评价的操作指引体系的价值还在于:由于有了统一的分类和判断标准,评价数据更具有可比性,也便于对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能够让数据在班级、教研组、中心和幼儿园各个层面流转,从而形成数据流和证据链。

三、对项目实施的后续思考

经过对保教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教师对保教质量的认识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有序推进原定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

第一,将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资源保障监测中心(暂名)的运作方式。同时,将以信息化的手段及物流理念构建幼儿园资源计划系统,实现资源使用的高效益。

第二,在今后保教质量评价机制的探索中,拟将“三个中心”和“四类制度”统一起来,构建新的评价机制,并且对它们各自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深入思考人、资源等要素的联系与互动方式,从而实现构建生态模型,形成保教质量评价生态式运作的研究目标。

第三,需要对基于“思优”教育价值的保教质量观的内涵和外延作进一步提炼并进行完整的阐释。

第四,将联合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外部机构来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再评估,以帮助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调整,更趋科学。

儿童保健课件篇5

亲爱的小朋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歌舞欢腾六一儿童庆佳节,薰风和煦万千花朵正宜人。”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由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共同举办的“童心撞地产——健康、温馨家园”系列庆祝活动正式启动。首先,我代表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这次活动组委会,向全市广大少年儿童表示节日的祝愿!向全市广大教师和少儿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少儿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朋友们,少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少年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关爱少年儿童、培养少年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举办这次“童心撞地产——健康、温馨家园”系列庆祝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和家庭,更加关注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关爱少年儿童,为促进少年儿童身体成长、思想孕育、情商培养、智商提升,共同创造健康、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爱护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办好事、作表率的良好风尚。

人创造环境,环境塑造人。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可塑性很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少年儿童校园学习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少年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家庭是少年儿童最亲密的生活载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成长伙伴、最好的行为向导。要用家长的大手牵起孩子们的小手,共同创建环保型家庭,教育少年儿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身体,崇尚健康;创建学习型家庭,教育少年儿童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奋发学习,以文化人;创建关爱型家庭,教育少年儿童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文明礼貌,知荣明耻。只有这样同心同德建设家庭,精心诚意培育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使家庭真正成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摇篮、幸福生活的港湾和接受教育的课堂。

社会是促进少年儿童成长进步的大学校,是开拓少年儿童知识视野的大舞台。良好的社会环境,<莲~山课件 >是丰富少年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必备条件。全社会都要关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可喜地看到,像房产公司、装修行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积极倡导、参与“童心撞地产——健康、温馨家园”活动,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是值得倡导和表彰的。当然,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来启迪,用崇高的精神来塑造,用科学的知识来充实,用健康的活动来引导,用生动的实践来锻炼,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为理想坚定、精神充实、知荣明辱、体质优良的新一代!

儿童保健课件篇6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地点课题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首先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东中西分布,在山东省随机抽取2个县(高唐、长清),再在高唐县随机抽取四个乡镇,长清区随机抽取三个乡镇,然后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不同,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3所幼儿园,并将抽取到的幼儿园的全部幼儿纳入调查对象,最后共有8个乡(镇)的幼儿园成为调查地点。2.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课题组根据课题标书及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设计,多次召开课题组讨论会对问卷题目进行反复推敲和修订。对选取的幼儿园内的大中小班儿童共73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其监护人回答儿童的日常行为,共回收有效问卷730份,合格率达99.3%。本次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独生、监护人等)、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包括时间、收入等)、儿童健康保健情况(包括免疫接种、患病情况等)、饮食和日常生活情况(包括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精神和行为健康情况等。由经过课题组严格培训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员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问卷的质量。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采取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因学龄前期一般指3~6岁,且本文研究的有些行为是2~3岁所不具备的,所以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保留了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615人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对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并根据平均秩次判断哪组表现更好,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4.相关定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周福林[4]的定义“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方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分开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由其他看护人长期看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本文将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留守和双亲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一方在家,双亲留守儿童为父母均不在家。”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共研究农村学龄前儿童共615人,其中留守儿童311人(50.6%),非留守儿童304人(49.4%),男性儿童336人(54.6%),女性儿童279人(45.4%),独生子女254人(41.3%),非独生子女361人(58.7%)。在留守儿童中,单亲留守儿童68人(21.86%),双亲留守儿童243人(78.14%)。留守儿童的现在监护人,父亲监护8人(1.3%),母亲监护60人(9.8%),爷爷奶奶监护216人(35.1%),外公外婆监护25人(4.1%),其他监护2人(0.3%)。可见,隔代监护占了很大比重。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于农村学龄前儿童之间。其中经常吃零食占48.3%,挑食占42.6%,吃饭时看电视占61.5%,睡前吃东西占21.1%,不吃早餐占12.0%,边吃边玩占57.9%,吃饭要哄占57.9%,厌食占35.3%,详见表1。3.学龄前儿童的卫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这几种卫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卫生行为方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好,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以非留守儿童表现较强,详见表2。4.不同监护类型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比较在与其监护人类型的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结果都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平均秩次比较,在晚上刷牙方面隔代监护做的最好,而在其他两个方面双亲监护做的较好,隔代监护最差,单亲监护居中,详见表3。5.独生与非独生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的比较经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几种卫生行为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三类卫生行为上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做的比较好,而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非留守儿童做的比较好,详见表4。

讨论与建议

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卫生行为对其一生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行为不仅会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并为其以后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也对很多疾病有着预防的作用,所以关注儿童日常健康行为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饮食行为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是留守儿童父母务工改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加之监护人对孩子存在的补偿心理,会放纵孩子的饮食习惯等,使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习惯上存在一致性。这种研究结果与段丹辉研究中的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较非留守儿童更差的结论[5]不一致,分析可能与样本量、地区发展水平、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的差异有关。分析中还发现儿童整体的饮食行为不良,排前3位的分别是:吃饭时看电视(61.5%),边吃边玩(57.9%),吃零食(48.3%),这与魏梅、袁丽娟等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6]。这些都会导致儿童营养缺失或不良,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建议加强对监护人相应的宣传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儿童营养均衡发展。学龄前儿童在卫生行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监护类型的儿童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留守儿童在晚上刷牙方面做的较好,而非留守儿童在其他两项中做的较好,这与陈珍妮,周泓羽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卫生行为存在差异,一方面是监护人的健康素养和生活习惯对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监护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培养孩子,同时孩子对他们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模仿。另一重要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全面的卫生保健知识,又要操持农活,没有过多精力去照顾孩子,督促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在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进行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中发现结果有差异,分析可能是因为监护人对独生子女的过于宠爱,尤其是留守中的隔代监护对孩子的管教不严,要求不高,只是简单的照看,放任其不良习惯,没有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习惯。建议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组织应该定期对儿童的监护人开展营养和卫生知识的培训讲座,宣传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和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传授良好的卫生知识,普及健康营养的基本常识。在纠正家长的不良习惯同时也让他们教导并培养孩子的健康相关行为,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保健课件篇7

【关键词】 计划免疫;家长课堂;接种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6-01

儿童的计划免疫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大多数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根本,对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是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不足,造成疫苗漏种、迟种,疫苗接种后出现副反应使家长疑惑或不安等[2],家长满意度低。因此,定期对家长集中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从而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减少家长对正常不良反应的焦虑,提升对异常不良反应的认知度和正确地处理办法,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共为1058名儿童新建预防接种证,进行疫苗接种31000余剂次,本次调查选取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开展家长课堂后,家长听课2次以上的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120人,与2011年同期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120名儿童。

1.2 方法

1.2.1 家长课堂由预防保健科一位儿保医师和一位资深护师通过幻灯、图片和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集中讲课,每月一次。授课的重点内容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和规范接种疫苗的社会意义,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的正常的不良反应、对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对办法、及时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为何要按时接种国家计划免疫内的疫苗;另外,现场演示根据儿童接种部位的不同,家长如何更好地配合,以及接种疫苗后留观的注意事项。

1.2.2 分析方法 每月通过免疫规划信息化平台,对预防接种记录进行统计核查,统计儿童的接种率、接种及时率;通过随访办统计家长满意度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数据,P

2 结 果

开展家长课堂前后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和家长满意度对比,见表1。

3 讨 论

家长课堂的实施极大地提升国家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和家长满意度。由于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持续时间长、复杂度高,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工作难度很大,特别是流动儿童,多子女家庭、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认知度低,以往采用的健康宣教方式,如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非集中、非直观的健康教育模式,不能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对于家长文化程度较高、儿童关注度高的家庭,过去的健康教育模式无系统性、完整性,对疫苗正常不良反应不能够正确认识,对异常不良反应不能正确应对,导致家长投诉多,满意度低。家长课堂由儿保医生和资深护师共同承担,在国家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流程及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适龄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认知度低的关键点及常见问题,进而逐步完善家长课堂的讲课内容;采用幻灯片讲课、现场医务人员直接演示、医务人员与家长互动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整个接种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使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及家长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这种健康教育模式使家长更加系统地、科学地、完整地、更为明确地了解相关知识,更加有利于家长在短时间内更为深刻地理解接种重点与意义,满意度提升了,咨询次数也会减少[3]。

参考文献

[1] 岑绮玲,罗小燕,等.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25-26.

[2] 岑绮玲,罗小燕,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儿童保健课件篇8

根据皋政办发【2011】221号文件精神,为调整全县小学教师音乐、美术及幼儿教师比例差异,从2009年8月至今,我校共举办独立本科段专升本音乐班2个、美术班1个和幼教班1个。参加培训共计145人。第一期音乐班、美术班63人,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集中培训一年,课程合格率达99.9%,现已回到原岗位任职。第二期幼教班52人,音乐班30人,共计82人,正处于全日制全脱产培训阶段。

一、学员来源:

根据我县各中小学音、美、幼儿教师的分布状况和实际需求的缺额情况,由县教育局分配各学区参训名额,由我校负责报名注册。

二、注册方式及考试考核:

由我校统一报名,通过兰州城市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在省自考办注册,于我校成立教学点集中培训。按期参加自考办全国统一成人自考,其中,考试科目分省考课和校考课两类,分别按国家统一标准区分设置,届时根据课程设置进行考试、考核。

三、开设科目:

音乐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学》等五门省考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伴奏》和《心理学》等九门校考课以及《舞蹈》、《语言》、《手工制作》和《美工》等基本能力素养课。

类似音乐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除了规定范围的课程以外,我校很重视基本能力素养课的开设,并列入课程计划,规范实施。

四、   培训目的:

(1):通过培训,部分补充我县小三门教师缺额,并为提升全县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水平,输入活力。

(2):通过培训使受训教师从儿童心理、教育原理、教学方法以及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等诸多方面打好基础,以在具体岗位上得以发挥。

(3):注重儿童生命与健康,关注品德与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在将来的人生体验中幸福安康。

五、培训目标

(1):重视儿童生命与健康的延续及保持能力,关注儿童全面发展和全体儿童的个体发展。为儿童高尚的人格品味和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础。

(2):尊重儿童受教育权利,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和残疾儿童的教育。我校除了开设《特殊儿童教育》课外,由校领导亲自主讲《礼记》、《论语》、《九型人格》、《孝经》和《颜氏家训》等主题讲座,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个体性格特征的适应性调整。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A、四种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B、六种技能:教科研能力、教改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别鉴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施教能力。

C:十项基本功:玩、做、说、写、画、唱、弹、舞、保和教。

六、   培训管理: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名制点名,实事求是,如实统计。

(2):将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出勤等列入学员年度考核,督促学员完成全部课程。

(3):不断对任课教师的授课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力求使授课效果规范有效。

(4):规范请假制度:学员病事假一天可由班主任准许,三天内由校长准许,三天以上由教育局领导批示。

七、激励机制:

为使学员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保质保量搞好此项培训工作,建立如下激励机制:

(1):学校自投资金铺设地毯、购置音箱、健身器材等,在组织好规定活动以外,尽量多留时间由学员自行组织安排文体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独立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提升节目编排水平,为学员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2):年度考核的优秀指标由15%提升到30%,以鼓励教师职务晋升

(3):定期带领学员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型展播与观摩活动(如:2010年已参加过一次省博物馆学习活动)。

(4):培训结束后,成绩合格者,其学费由教育局和所在单位承担。此外,并评选“优秀学员”予以奖励。

**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教育管理的定义范文 下一篇:对烹饪专业的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