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41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探索

1 工作开展

1.1 健康教育和儿童保健工作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健康教育贯穿在儿童保健的全过程。每年在爱耳日、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爱眼日、爱牙日等重点时间点,我们向托幼园所老师、各级计生主任、妇女主任及乡村医生等重点人群,通过报纸、电台、宣传车、标语及深入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尽可能地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宣传到千家万户,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开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的早期发展,开创儿童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1.2 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积极宣传儿童健康促进、疾病的预防、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术,转变家长的理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使健康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使儿童保健的观念深入人心。重点针对准备要孩子的未婚、已婚夫妇及家庭的亲朋好友,介绍如何孕育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应该在身心状态、膳食营养、家庭环境等方面注意什么?对已经怀孕的夫妇及家庭,在建立了保健手册来院进行孕情查体时,我们主动和妈咪课堂协作,为他们讲解如何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怎样避免孕育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了解怎样迎接孩子的出生?科学的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早期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流程,让“准父母”为新生儿的平安降临做好思想上、客观条件上的准备,为科学养育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在“准父母”入院待产时,我们把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流程通过温馨提示的宣传页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在紧张、欣喜的时刻,熟悉家长的职责和任务,明明白白地了解何时、何地做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注意事项;待新生儿出生后,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正常生理表现、科学护理、异常变化的处理及何时母乳喂养?如何喂养?在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时,我们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发放手册,向家长宣传0-6岁儿童保健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注意事项,让家长感受到全新的保健理念,切实对儿童保健重视起来,把新生儿访视到421体检的内容全程记录,使祖国的未来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全程健康追踪服务。

1.4 在开展0-6岁儿童系统化保健的各个时间点,我们都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把健康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从最初落实儿童保健手册要求的教会家长做婴儿被动操这种群体化宣教,逐步完善到开展一对一的婴儿被动操和婴幼儿抚触,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儿童在保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接受贵宾式的保健服务,儿童保健医师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从而带动家长由转变理念到育儿知识、技术的提升,提高群众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了多少场次健康知识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要达到实效,开展宣传活动不一定都是我们讲,最好的形式是和服务对象展开互动,他们提问题,我们回答;我们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和建议,收集群众的疑惑,作为我们的宣传内容。我们通过科室邮箱和服务热线,解答群众的问题,接受家长的咨询,不拘一格、不拘形式来实现健康教育的最大成效。

2. 总结讨论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2

儿童保健工作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童保健工作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卫生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口素质。但是,在广大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此简述如下[1]。

存在问题

儿童保健观念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也明显升高,但是在基层医院儿童保健的观念较发达地区仍十分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社会关注度低,主要体现在广大人群对保健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社会宣传度偏低两方面,尤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更是不能及时、正确地接受婚检和胎儿期检查,流动儿童比例明显升高,致使一些先天性疾病患儿出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②医务工作乏力,虽然儿童保健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但是服务项目普遍简单,主要还是以单纯的体格生长为主,此外,即使是正规的综合医院也很少有专门的儿童保健科室和专业人员,在整个儿童保健工作的执行力度上也显得非常乏力[2,3]。

儿童保健制度疲软:儿童保健工作应该是以家庭为基础,包括优生优育,预防疾病、合理喂养与营养、心理咨询、生长发育监测、五官保健等多项服务措施的一系列综合服务。事实上,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只能停留在疾病筛查和生长发育检查等非常有限的范围,更兼流动人口比例的增加,甚至一些婚检和胎儿筛查也被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保健制度的疲软,缺乏足够的宣传和制度规范,儿童保健选择的主动权主要由广大人群自由掌握。此外,儿童保健的保障制度也非常局限,致使流动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合理的服务[2~4]。

儿童保健设施匮乏:儿童保健项目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也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往往需要CT、MRI,甚至需要基因水平的诊断,而这些设施在基层医院很难达到要求。具体工作中,由于儿童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以筛查为目的,许多检查项目的结果没有明显异常,真正筛查出阳性结果的病例相对较少,家属很少积极进行全面筛查,服务内容明显减少,许多保健设施的适应性也大打折扣。但是,保健设施的匮乏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关注[2]。

缺乏专业儿童保健人员:虽然保健工作的进行需要依赖一些检查来判断,但是专业人员的缺乏在基层医院非常显著,据相关资料显示,即使在发达地区,专门从事儿童保健的人员只能占到儿科医务人员的12%以下,甚至更少,在基层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在具体的保健工作中所突显出来的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也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保健项目的全面性和质量性,同时也制约着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远发展,因此,组织儿童保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显得非常必要[2,5]。

对 策

参考发达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实施,笔者认为虽然基层医院的保健工作收到很大制约,但是仍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予以改进。

改进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也应随之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增加体检次数,1~6个月每月体检1次,更利于及时发现婴儿发育上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②检查项目从以前单纯的体格生长检查发展到了心理发育指导,开展小儿早期教育;③对小儿喂养及营养状况的评价及指导更全面;④健康教育方法要灵活,促使家长保健意识的提高,以期主动参与亲子活动[1]。

提高服务水平:包括努力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两方面,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儿童保健工作和宣传工作中来,注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筛查诊疗活动。目前,很多初步筛查的疾病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详细检查即可以早期明确,从而减少漏诊病例,而具体工作中很多漏诊病例仍然比较明显。因此,定期的进行保健人员培养显得非常必要[2]。

社会共同参与:儿童保健的全面、顺利进行绝非单纯依靠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而需要包括儿童自身、家属、社会等协同合作来完成,尤其是儿童陪护人员和幼儿园监护人员的仔细、积极的配合。儿童许多日常行为方式和心理变化往往提示着某些疾病的存在或即将发生,比如膳食结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等多项内容时常是儿童期一些疾病的重要提示,而这些内容只有陪护人员细心、全面地掌握才能准确的提供给保健人员,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值得指出的是,组织专门的儿童保健宣传和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尤其是流动儿童的教育工作更加紧迫[1,2,6]。

儿童保健工作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全面、顺利的实施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事实上,在基层医院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问题,但是只要能引起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配合,仍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曹务莲.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调查研究,2010,7(13):171-172.

2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6.

3 段建华,王惠珊.中国流动儿童分布及卫生保健状况[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1):57-60.

4 何能清,黄俊芳,贺卫权,等.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社区卫生工作平台,2010,13(7A):2169-2174.

5 靳文正,杨青,王芝英,等.2005年上海市婴儿、孕妇死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10):517-519.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各地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各市、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注意实效。各地要立足于明实情、举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如实了解和把握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基本现状、迫切需求和变动趋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做到人、财、物、智的有效集聚,发挥整体效应。各级教育部门要按规划有序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范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不断扩充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主阵地作用。要协调宣传部门广泛宣传留守儿童之家创办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造浓齐办共建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争取各级关工委、妇联、团委的支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五老”队伍、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临时父母、兼职教师和知心朋友。要会同司法部门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关安全保障。会同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持续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周边治安及文化、生活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努力促使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尽心竭力地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广大家长的认同感,社会各界的责任感。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4

关键词:改变;体育运动;改善 儿童大脑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很多人J为运动和大脑没什么联系,有的人天生聪明有创意,有的人天生愚笨,这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运动使我们的大脑清醒,使我们的身体强健,越来越多的运动学家发现运动最关键的作用是强健或改善大脑,尤其是在儿童期,科学的运动可以是可以促进大脑发育的儿童期是指年龄段为0-14岁的少年儿童,这类人正处于学龄前阶段和小学阶段。本文所提到的体育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类是一种有耐力的动物,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奔跑捕猎比我们跑得快的羚羊。当我们不在需要为了寻找食物奔跑后,我们的基因却依然为这种活动而编写。这使得我们的身体天生就需要运动。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神经营养供应,使我们的大脑保持灵活性,通过给予身体适度的压力,使它不易损坏。①

现在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这个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人才先进的社会,人们不得不重视起文化的学习,如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内容多。学校对体育课的轻视、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不重视也导致现在儿童没有了该有的朝气。仍然有很多家长盲目的相信各种益脑的补品,却不知道最佳的“健脑良剂”是运动,反而错误的认为体育好是四肢发达,对孩子的智商没有益处。但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身心连接,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长时间从事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等,从事团体竞技项目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儿童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意力和记忆力,其作用对儿童的学习和认知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完全有助于对儿童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些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困难,并不是智商方面的问题,而是在注意力和记忆力上出现了问题。如果想儿童在学习成绩上进行提高,那就首先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恰恰在体育运动上就有这样的效果。

曾有研究者发现,强度在中等的体育运动对儿童的注意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乒乓球和排球的效果最为显著。

乒乓球项目是以速度、力量、爆发力和灵敏等为主的有氧运动和非周期性的体育项目,在打乒乓球时,球的速度可达到0.15s就可以打到对方的球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要求运动员对高速运动来球的方向、旋转、力量、落点等全面进行思考、观察,快速的作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战术,迅速移动脚步,调整击球的方向、位置与拍面角度,进行合理的反击,而这一切运动都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运动不但可以健身,而且锻炼大脑,使你更聪明”这一结论已经被证实。有研究者随机选取6-10岁儿童180人,分为对照组(90人)和实验组(90人),将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3组。分别是10分钟运动实验组、10分钟运动对照组、20分钟运动实验组、20分钟运动对照组、40分钟运动实验组和40分钟运动对照组。运动干预项目是篮球和跆拳道,每周运动2次为时5周。结果: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不同对儿童执行功能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参与40分钟体育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改善效果最好。

执行功能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是大脑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迹控制和调节各类资源的过程。出生1岁后的儿童会有执行功能,幼儿时期儿童的执行功能有明显的提高,12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执行功能不仅对儿童的大脑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情绪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时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快速阶段,也是发展执行功能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如果儿童具有良好的执行功能,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可以有效地进行管理自己,也可以在学习中达到提高的效果。儿童执行功能方面不良,不仅不仅能使学习的能力降低,而且还能使行为和情绪出现问题,如有攻击行为,性情暴躁,注意力不够集中,多动等。很多研究者发现,能够使儿童的执行功能达到改善与提高的就是参与体育运动。

曾有研究者对5-8岁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儿童与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儿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儿童的执行功能要明显的比不喜欢运动儿童的执行功能强,其原因是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儿童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帮助。

如今我国教育领域最应该重视的项目是发展儿童的全面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儿童对参与体育运动已经逐年下降,学校以及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运动。如何借用体育运动手段来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大脑和身体协调发展是对当代儿童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的家长把儿童的智力理解为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故事,甚至在孩子休息的时间,将孩子送到补习班,学外语学美术等,这是个错误的误区,智商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优异,还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快速的处理问题等等。对儿童智商开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的参加体育运动,现在,请让我们在思想上去改变对体育运动错误的认识。身体作为影响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精力的全部来源。对身体的改造,就是从源头对自我的改造,四肢发达,头脑更不简单!

注释:

①埃里克・哈格曼[美]约翰・瑞迪.运动改造大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 ISBN: 9787213057649.

参考文献:

[1]蒋长好,陈婷婷.有氧锻炼对执行控制和脑功能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844-1850.

[2]孔久春.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85-486.

[3]吴广宏,徐培,梁斌.足球与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注意特征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106-109.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5

    【关键词】预防接种儿童保健

    1健康儿童预防接种

    对丁儿童在接种疫苗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家长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下面介绍儿童任接种前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1)家长应当详细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内容,知道儿童在相应的年龄段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知道疫苗接种次数以及接种的时间。特别值得家长注意的是那些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疫苗接种,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须任每年的5月份进行疫苗接种。

    (2)家长必须十分了解孩子的基本健康情况,是否有不利于接种疫苗的疾病在身,是否存接种疫苗前吃过药物,都应详细的告诉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以便医护人员检诊确定是否接种。虽然免疫接种程序的安排是考虑到了儿童接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期,但是疫苗使用说明中有明确规定的,儿童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进行疫苗接种的。例如高烧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哮喘、荨麻疹)、重症的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儿)、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或疾病均须暂缓接种。在接种前最近6周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也应延缓活疫苗接种,这样可以避免对所接种疫苗的下扰。

    (3)家长应该了解儿童在接种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一般来说,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在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反应例如: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会强一砦,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接种疫苗后儿童体温在38~C以下属于正常反应,这种情况持续2、3d就可恢复正常。如果接种疫苗后持续发烧38~C以上、扎针部位红肿持续时间超出1周或者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向疫苗接种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除了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外,其他药物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现在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接受了疫苗接种就算进了“保险箱”,肯定不可能在感染相关的传染病,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免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都不可能达到100%保证其免疫的效果,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孩子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也有所不同。

    2儿童保健原则

    2.1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保健重点。

    2.2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医学教育网|整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事变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学龄期的孩子也应该做好防病预防保健工作。

    2.3学龄期保健学龄期的孩子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已基本趋于完善,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控制能力增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发病率比以前要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休息。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6

1995年,XX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调入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一名儿童保健医生。回忆刚转行的那段日子,多年后XX仍记忆犹新:“做了儿保医生后,真觉得自家儿子没有养好。看着家长们有这样或那样的观念误区,真是着急。心想一定要协助他们好好养育宝宝,让宝宝们健康成长。”真是这样一种真挚的愿望,让XX从一开始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儿保工作中。她定期为0-6岁的儿童做健康体检,为3岁以下的宝宝们免费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体检出的体弱儿进行诊治或转诊。都说儿科不容易干,宝宝们常常哭的哭、闹的闹,要么就是到处跑,诊室一刻不得安宁。然而XX眼中的儿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现在的孩子多可爱!都那么粉嘟嘟的,还会主动来逗你。一个宝宝就是一朵花,十几个宝宝就把诊室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从事社区儿童保健工作20年,XX无一日不尽心尽责,无一日不牵肠挂肚。XX街道4000多名儿童健康档案,不仅摆在她的案头,更是一直装在她的心头。20年里,她踏踏实实的工作,把“儿童保健”工作真正的内涵和意义深切而细致地传播给了家长们。有一次在体检时发现一个2周岁宝宝心脏不太好,问询家长,说宝宝没毛病,一直坚持定期体检,可是XX不放心,她细心地做了检查,仔细地做了听诊,结合以往的经验她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虽然目前无大碍,却有很大的隐患。宝宝家长当即带着孩子去了上海一医院,经过数月治疗,宝宝完全康复。宝宝家人对XX感激不尽,一再对人讲:“多亏薛医生细心,发现及时,这可事关宝宝一辈子的生活啊!”

婴幼儿的抚养由多方面的细微处组成,所以需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宣传。有时一个问题,不知前前后后说多少遍。和前面的家长说了,还要和后面的家长说;和妈妈说了,还要和奶奶说。做儿保让XX成了一个唠叨嘴。如果碰到个“马大哈”家长,就更是要苦口婆心一番了。有一次发现与一个3岁宝宝有贫血症状,经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XX建议家长给宝宝调整饮食,通过多种手段加强铁的供给。那位家长却认为小孩子贫血是正常的事,没必要大惊小怪。为此XX很是焦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0-6周岁儿童常见的疾病,起病缓慢,往往不引起家长注意。它不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其他疾病发病机会增加,更让人忧心的是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以致于长大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智力减退等后果。作为儿保医生不能计较家长的态度,只有一再地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危害、预防。她从细节讲到整体,从现在讲到将来,终于说服了家长。XX街道的宝宝们是幸福的,他们有XX这样一位既细心又热心的儿保医生守护着他们的每一步成长。

儿童保健工作说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其实更多面对的是家长们。孩子们还小,衣食住行无不依赖家长的照料。所以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是第一重要的社区服务项目,是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先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母亲是3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养护者,对儿童的保护、照顾和剌激塑造了儿童早期发展,只有使妇女的健康意识提高,才能保证婴儿健康成长。现阶段的婴幼儿母亲大多是初为人母,母亲在养育孩子前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育儿教育,孩子出生后往往凭自已成长经历,亲人、朋友育儿经验及网络、书籍中获取知识养育孩子,这些途径得到的知识往往缺乏科学性和适用性,有时还会有误导,而家长的理念更新和重视程度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XX在做好儿童健康检查、健康跟踪监测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家长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系列科学育儿知识教育。每月更新一期科学育儿宣教栏,期期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在儿童进行定期体检、预防接种候诊期间吸引一批又一批家长观看;每月亲自教授一期家长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家长们都踊跃参加,这一课程深得家长好评。就重要内容做好专题宣传,比如“母乳喂养周”、“爱耳日”、“爱牙日”等。拿“母乳喂养”来说,不仅在社区开专栏、架展板,在重要节日扩大宣传、开展咨询活动,平时也有意识地反复说,进行点点滴滴的渗透式宣传。

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方式也与过去几十年大不相同。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家长更新育儿理念,对儿保工作的要求更是提高。儿童保健医生绝不能因循守旧,应该跟上新需求、解决新问题。做儿保工作的20年也是XX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高的20年。为了孩子好,为了能更专业、也为了能更完善地为社区提供科学育儿服务,她什么都愿意学。她学习了“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运动落后,发现神经反射、肌张力异常,尽早监测筛查出脑瘫儿童,对于减少或者减轻脑瘫发生的程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学习营养学是为了帮助社区儿童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尤其对那些体质偏弱的儿童,经过一番饮食调整,往往能很好地改善体质。她还学习儿童心理学,因为儿童时期是身体心理迅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也是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阶段。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对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极易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而且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往往会持续到成年时期,影响其学业成就、工作和社会交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知识的具备可以更好地发掘宝宝的特长和潜质,让宝宝将来得到更科学的发展,更能适应社会对于

综合能力的要求。心理健康如此重要,可是如果想给家多点指导,自已就得有十分甚至百分的知识才行。所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努力地学,不断地学。儿童保健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这些年来XX深知自已底子差,所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曾先后参加社区儿童保健新进展、儿童发育行为疾病防治及适宜技术、儿保门诊常见问题的诊治进展等培训班,经过多年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正因为认真工作,忠于职守,对辖区儿童尽心、尽力、尽责的关爱,XX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不止一次被滨湖区卫生局评为儿保先进工作者,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三降一提”项目先进个人等。今年6月,在第二届江苏省优秀基层医师表彰大会上,XX从3万多名基层医师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江苏省“优秀基层医师”的光荣称号,成为了第二届江苏省52名优秀基层医师之一。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7

关键词:预防接种 安全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73-02

计划免疫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来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16900例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16900例,男8590例,女8310例,年龄1个月-13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在第一次进行预防接种时就按照国家和云南的体检程序,对我门诊辖区内每个新出生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专人专管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科学喂养及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提高相应知识的宣教和解释工作,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程序的重视。

1.2.2 每次接种疫苗前做好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及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告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种后,为家长安排下次何时来进行何种疫苗的安排,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家长,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让家长及时了解疫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饥饿,不要吃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物,以免孩子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每次接种疫苗前、中、后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以便家长了解各类疫苗,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1.2.3 接种疫苗时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接种门诊配置;有候诊室和接种室,应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温馨舒适,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使儿童候诊或休息时有在家的感觉,减轻孩子、家长的心理压力。消除儿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于月龄较小的儿童用手亲自抚摸儿童,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取得儿童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对特别紧张的儿童可用分散注意方法进行逗引,使预防接种顺利进行以保证安全注射为目的。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篇8

资料与方法

全区所属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岁以下儿童监测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花名册》、《死亡报告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季报(年报)》、《儿童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类表》及市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死亡病例。

监测对象:振兴区全区5岁以下儿童、凡孕满28周或体重>1000g,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儿童均为监测对象。

方法: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基层妇幼信息员进行统一培训,开展个案调查,核实分析其死亡原因,逐项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每季度上报至区疾控与保健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整理分析并核实补漏。

结 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监测地区2011年全年活产数221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4例,死亡率6.31%。其中新生儿死亡8例,亡率3.61%,婴儿死亡11例,死亡率4.96%,1~4岁儿童死亡3例,死亡率1.35%。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2011年死因顺位为早产、低出生体重4例,构成比28.57%;意外死亡3例,构成比21.43%;出生窒息2例,构成比14.29%;新生儿硬肿症、先天异常、肺炎、其他神经病、其他肿瘤各1例,构成比7.14%。

死亡因素与死亡率的关系:①死亡地点:死亡在医院1例(7.14%),死亡在家中9例(64.29%),死亡在途中4例(28.57%)。②死前就医:住院死亡8例(57.14%),门诊4例(28.57%),未就医2例(14.29%)。

讨 论

死亡率: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往年,这说明采取各种保健措施很有效。

死亡与年龄的关系: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1/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1/2以上,证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所以,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特别是高危孕产妇的监测;加强产儿科协作,提高产科质量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死因顺位:死因顺位前3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出生窒息。不难看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占首位,要求必须在孕期给予孕妇正确的保健指导,定期产前检查,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意外死亡占第2位,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的健康保护意识和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出院后如何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