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诚信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11:16:54

儿童诚信教育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1篇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儿童诚信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儿童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某“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责任、独立性、合作、守时,在小学生的选择中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的守时、守信被列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位,其结果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儿童诚信教育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诚实守信。

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的社会配套工程进行强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得到升华和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2篇

关健词:精致化管理 青少年儿童 诚信 学校 家庭 社会 诚信教育

一.精致化管理理念

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均衡的管理。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三重维度视角下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教育的影响

1.社会维度

我国的基础教育历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纵观其历史不难发现,其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轻视社会教育的诟病一直存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社会成员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上的思维和观念。近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案例和现象中清晰地发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已经有传统的二维因素广泛延展。特别是《穹顶之下》的发表,让整个社会对诚信和道德产生了巨大的争论,从经济领域的造假,到社会层面的不诚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毫不夸张的说,假冒伪劣、诚信缺失、以及欺诈等相关问题已经覆盖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

2.家庭维度

教育学著名理论“5+2=0”理论成功诠释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家庭这一载体,是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中最早接触的教育阵地,其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贯穿始终切根深蒂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作为模仿能力超强的群体,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作用必然摩擦出鲜亮的火花。

3.学校维度

现阶段,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日益深远,青少年儿童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为教育大基地的学校责无旁贷,而不良风气的盛行和熏染正一步步冲击着诚信体系的构建,学生说谎话、抄作业、考试作弊、金钱交易等行为屡见不鲜,表面上看问题在学生,究其根源,学校和教育本身的隐忧不无责任。

三.青少年儿童不诚信(说谎)的心理原因探析

卢梭曾说,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青少年儿童说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想象因素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二是由担心害怕(害怕被指责、嘲笑、训斥和打骂等)等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三是由逃避责任和惩罚或满足自身虚荣心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四是因自我掩饰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五是因模仿他人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

四.精致化管理视角下青少年儿童诚信问题(说谎行为)的矫正

1.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榜样作用

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首先也是教育主体即教师和家长自身的诚信熏陶和教育,教育主体应该注重自身的影响作用,从肢体语言到心理反应都养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作为家长,在青少年儿童思想和意识并未成形之时,从细节上入手,为其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教师,可以针对性的通过书籍、网络、大众传媒等传播工具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相关认知能力和思维意识。

2.注重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的心理反应

一方面,给青少年儿童足够的自尊和自信。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家庭中,受到尊重和鼓励的孩子,易于得到相关的发泄和派遣,这样更容易表现出诚信的品质,反之亦然。因此,注重教育的方式,给孩子以相关的自尊和自信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其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另一方面,坚持进行鼓励性教育。作为教育主体,改正错误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认识错误,反思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这方面,家长和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理性的鼓励,用细心、耐心和诚心去进行精致化的教育管理行为,助其成长,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

[1]曹瑞.试论信用型社会环境下如何深化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

[2]于雪仕.兰素霞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形成[J].剑南文学,2010(6) .

[3]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13-1-64.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诚信;家庭;教育

影响儿童诚信品质发展的三要素,通常我们认为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然而家庭教育对儿童诚信品格的培养却显得更为直接和深刻,其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生活和接受教育第一步都是在家庭里,而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诚信教育,为下一步儿童走向社会奠定好基础。

近几年,各科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人家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儿童大脑的结构由他早期在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影响下的早期经验决定,并且会对他以后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神经元结构的密度和效率由大脑敏感期接受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所以,在婴儿初出生起,就要开始诚信教育。即“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也”。”正所谓“早谕教最急”方能“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

家庭教育之长期性。家庭教育具有天然的早期优势,从儿童出生之日甚至是出生之前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代杜会中,各种形式的胎教和“0岁方案”,标示着家庭教育的启动。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家庭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大学,再到成家立业,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儿童在不断长大,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是不管他们远在何处,都割不断与家庭的联系,都要聆听父母的教导。所以,对儿童的诚信教育,既是一个早期工程,又是一个持久“作战”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家庭教育的延续性。延续性又可以叫做继续性。大人在小的时候从自己家庭里接受了家长的教育,长大后,大人也在用同样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自己的后代,所用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是从长辈那里接受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所以说,家庭教育的延续性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造就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感染性也可以称为渗透性。这一性能是指儿童平时生活的家庭各方各面的因素,会在以后的成长中对儿童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通过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由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统一性决定。家庭成员这宰的生活习惯,文化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家长的爱好等等都会在儿童的心灵里在耳儒目染的渗透感染。所以,家长对诚信品质的践行程度能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对诚信行为的效仿度。

家庭教育的生活化。家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一天天的生活当中教育孩子。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伴随着家庭生活的进程展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只是同孩子谈话,教导,吩咐。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甚至当父母不在的时候,都可以影响到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怎样穿衣服,怎么样跟人说话,如何表示喜欢和不喜欢,如何对待朋友和敌人,如何笑,如果吃饭,如何读书……所有的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都会起到教育意义。”

诚信教育的客体和实现诚信行为的主体都是儿童,在家庭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即生活之中进行着一种具体的真实的实践活动。诚信教育是以家长用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对子女影响,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样的时间,也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或者有计划或无计划;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高度融合性,才能使家庭教育的这种影响成为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系列,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和发展子女的诚信品质。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就是这种所谓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性感,使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通常会受到孩子的信赖和尊敬。这就慢慢可以树立起家长在这个家庭中的权威性,在以后孩子接触社会以及在社会中的行会产生特殊的影响。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的权威只来源出一个地方,即父母的操行,包括父母行为的各个方面――换言之,就是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包括工作,思想,行为,习惯,感觉,意图等等”。儿童在自觉接受诚信教育的基础便是通过父母的威信塑造出的一种难以估量的潜在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使得父母可以有效的对儿童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同时父母的这种权威性有时候又通常被浓厚的性感而强化。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与与之间的情感越亲近,感染性也越强,越能产生大的感化作用。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使得他们之间更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越容易使子女对家长的言行教诲信服和听从。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4篇

一、对诚信教育的理解。

什么是诚信呢?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诚实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则多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诚实守信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是道德建设的根本。

二、对当前少年儿童诚信状况的观察。

诚信对于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更为重要,而当前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状况怎样呢?先让我们看一个调查报告。1998年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全国10个省市对3737名10—18岁的学生,进行一份关于品行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16种现代社会最应提倡的品行进行选择。结果,诚实、守信排列倒数第四。诚实守信都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而他们却居于最应提倡的品行中的倒数四项之中,这是一个令人遗憾、忧虑的结果。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对诚信缺乏足够认识的言行不一的现代人,长大以后,怎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人呢?这一调查结果,给当前的教育者,特别是我们这些基础教育者敲响了警钟。

三、对少年儿童诚信缺乏的原因分析。

古语道“童言最真,童心最纯”。为什么在纯洁的田地里长出这么多“不真实”的稗草呢?想一想,造成诚信如此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来自于成人“失信”的“克隆”。有句老话叫做“孩童之心不可欺”。孩子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并且善于模仿大人的言行。有些大人在孩子面前经常说谎话,说话不算数,欺骗他,他也会说话不算数,甚至欺骗别人。久而久之,养成说谎话的习惯。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孩子面前的时候,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以身作则,遵守诚信规范,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让诚实守信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美德。

第二、来自于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在孩子们的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浮夸虚报等有失诚信的种种现象,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的纯洁心灵,或从中受益,或深受其害,直接影响着学生诚信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三、来自于学校教育的失误。仔细检点一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误,带来了相反的教育结果,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首先,只注重智育,而轻视德育。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学校教育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并非全部意义,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塑造健康的人格。如果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则何来诚信呢?

其次,不完善的评价制度。虽然,教育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评价学生情况和评估教师工作时,一切向成绩看齐,分数仍是学生、教师的命根。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考场上学生不择手段,相互抄袭,作弊已不是丢人的事情了。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职业道德差,考前暗示学生,“授之以法”,或以各种形式小贿于监考老师,助长了作弊风气。考试已失去了自身的职能作用,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欺骗了学生的家长,更残酷地践踏了学生的道德养成。

三是,德育目标的“高、大、空”。学校德育最基本的任务在于养成学生完善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真诚的人,这也正是形成良好政治素质的基础。而我们的德育大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少,这既有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和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一些德育目标,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有的甚至连绝大多数成人都做不到。对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来言,明明做不到的东西却必须去做,学生只能表面服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应付学校和老师,产生严重的人格分裂。

四、对如何解决少年儿童中存在诚信问题的思考。

少年儿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如何解决少年儿童存在的诚信问题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紧迫的问题。就目前的社会现实状况来看,我粗浅地认为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努力提高全社会各行各业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努力为少年儿童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

其次,要努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示范作用。“师优则生习之,师庸则生顽劣”,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和教育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率先遵守诚信规范。如:要求学生讲卫生,老师先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要求学生守时,老师要做到从不迟到、早退。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汲取言行一致的优秀品质,获得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第三、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在教育的具体措施上应注意:一是可以通过相关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来进行诚信教育。二是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道德与革命道德典籍,收集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从中汲取养分,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情感。三是可以把社会当作诚信教育的大课堂,选取现实生活中典型的诚信实例,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事业、企业成功的作用,正面教育学生。四是可以进行诚信实验,如无人监考、建立诚信档案等一些对学生“慎独”的实验,发挥自律作用,进行自我教育。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比较研究;诚信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理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书《礼记・祭统》有云:“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宋学家朱熹乃是大儒,他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将诚信作为民族安身立命的传世之宝。更有无数人因诚信二字名留青史,如《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曰:“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

然而,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学界对诚信教育的研究虽多,却仍有不足。就国内而言,近十年对诚信及相关教育的研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有关结果数量过万。这些研究绝大部分不外如此三类:一,弘扬国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孟二说中的素材进行挖掘,与新时期特点相结合;二,对比国内外诚信教育研究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完善本国的诚信教育;三,跨专业领域研究,以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和思路来观照诚信教育。国内诚信研究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时间上存在滞后性,诚信教育研究与诚信研究不同步。诚信教育研究分布极不均衡,研究对象集中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有很大缺憾。

国外的诚信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比较明显。在萌芽阶段,诚信教育研究“美德化色彩”较强。确立发展阶段则以“契约化”为主要特征。近现代西方诚信教育研究进入繁荣期后,各种诚信研究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践行,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西方诚信研究的研究对象大致可归为两类:主观主义之诚信与客观主义之诚信、作为社会美德的诚信与作为个人美德之诚信。对作为个人美德之诚信的研究分支林立,形成了三个理论派别,即自我整合诚信理论、身份认同诚信理论和廉洁诚信理论。三者皆将个人美德的诚信认定为个人美德。

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研究方法依靠诚信测量表、问卷,具有片面性、表面化。这是对诚信教育之概念的内涵、各个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所致。由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过程,可以将诚信教育分为诚信认知教育、诚信情歌教育、诚信意志教育和诚信行为教育等。诚信教育中的大部分问题在于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冲突。也就是说个体能够认识到诚信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但执行上有一定的困难。根据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间的矛盾指向不同,可进一步将知行冲突分为诚实知行冲突和守信知行冲突。个体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过程既是连续的,也是中断的。这一过程的分类有四,根据认知与行为间对应关系的不同又可进行四种分类。知行转化的过程理论较为繁复,并且与实际操作、学生情况等难以量化的要素关系紧密,这就给研究方法的量化、深化及信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分布不均。国内外有关研究俱以成年人为主,将目光集中在高等教育中。相较而言,对儿童、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有所不足。然而就个体诚信发展的阶段来看,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教育制度来讲,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小学低年级的诚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乃至个人诚信发展的开始阶段,是学生诚信教育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时期,诚信教育工作将事倍功半。然而诚信教育研究在这一阶段的不足导致了实际教育工作中理论的缺席。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一研究缺陷应尽快弥补,并向西方诚信教育研究学习,让理论的繁荣发展与实践齐头并进,使二者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相互学习和补充。

最后,诚信教育研究对实际教学工作的评价和指导难以落到实处。诚信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大把大把大部头的理论论述,而是对诚信教育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有所促进。与国外林立的理论派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比,我国的诚信教育研究显得比较单薄。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较大。我国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高素质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师培训机制的表面化则加剧了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比较中西诚信教育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国内诚信教育的研究应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国内教育情况的实际,研究要落到实处,注意地区间的差异;研究方法需结合理论进一步改进;改善研究对象分布不均,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晓青.初中历史教学中诚信教育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3,(第7期).

[2]郭欣,王晓波,杨帆.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高校诚信教育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z1期).

[3]汪波.童谣与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第11期).

[4]赵利平,吴德刚.关于农村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第32期).

[5]林兴岚主编.诚信教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8.

[6]肖周录,王永智,许光县著.诚信教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03.

[7]宗山编.诚信教育青少年学习读本.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0.

[8]当代西方大学学术诚信及学术诚信教育研究综述[J].首都教育学报,2009,(第9期).

[9]胡国强.红领巾与诚信一路同行――关于开展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9,(第1期).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6篇

一、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诚信品质的紧迫性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诚信品质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这种迫切性主要是由于当下诚信缺失的严重性与幼儿时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尽管中国传统社会是具有较高诚信的社会,然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行为对传统诚信的冲击,导致传统诚信日益消解。而现代诚信尚未建立,传统诚信与现代诚信出现断裂,诚信系统呈现“空心化”的状态,导致诚信缺失严重。在诚信系统建设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通过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目的是规范和引导人的理性,约束人的非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在诚信系统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诚信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树立现代诚信观,养成诚信人格品质,而在诚信教育系统中幼儿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形成的启蒙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起始阶段,是建构诚信品质的奠基时期。〔6〕在幼儿时期,如果通过家庭教育能为儿童的诚信人格培养打好基础,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种现代诚信观,会为将来人才诚信道德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现代诚信观、诚信品质不仅有利于幼儿全面成长,使其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更利于国家的诚信建设长远目标。

二、幼儿诚信现状及幼儿家庭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容乐观的幼儿诚信现状了解幼儿诚信现状,需要从幼儿说谎和诚信两个方面来考察。首先,幼儿阶段儿童说谎发生率较高,幼儿对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有研究发现,即使是3岁儿童,违规后出现说谎的人数至少在一半以上,而4、5岁儿童的说谎人数显著地多于3岁儿童,〔7〕而且4岁儿童比3岁儿童在说谎时更有策略,儿童的说谎水平与错误信念水平有显著相关。〔8〕幼儿对于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尚不稳定,年龄差异和情境差异显著。交往对象及说谎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说谎概念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影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说谎的理解更多依据事实判断;3岁~4岁是幼儿对说谎理解及道德评价发展的重要时期。〔9〕其次,幼儿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诚信观和诚信认知。幼儿认知的发展以直觉思维为主,其诚信品质初步形成,但尚不具备跨情境的稳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幼儿期家庭诚信教育应更多地培养儿童的诚信品质的稳定性。正如陶行知所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在6岁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10〕正是基于此,幼儿时期诚信品质的培养会为成年时期诚信观和诚信行为打下良好的铺垫,对个体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问题众多的幼儿家庭诚信教育当前,由于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11〕很多家长出于保护孩子安全的需要,从小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这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信任、责任、诚实、信用的教育,使得诚信教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这种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家长缺乏诚信教育意识。部分家长尚没有认识到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现代诚信是契约诚信,是陌生人间的诚信。在现代社会的整个道德结构系统中,诚信处于核心的地位。可以说,人们要适应现代生活首先应具备现代诚信观。当前,部分家长尚未意识到培养幼儿诚信品质对于孩子将来适应现代生活的必要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忽略幼儿诚信品质的培养。第二,一些家长自身常常失信,难以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班杜拉认为,幼儿学习主要是模仿学习。幼儿诚信道德品质的获得,也常常是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诚信行为和诚信观念而习得。然而,在现代社会失信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形成了失信的习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常常难以树立诚信榜样。第三,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重言传轻身教。由于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主要取决于知觉到的事物显著特征。言传说教的道德教育方法不太适合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第四,部分家长注重结果,轻视过程。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存在浮躁心理,过于看重孩子行为的结果,忽略孩子行为的心理过程。这种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孩子为了避免惩罚或为了获得赞扬而说谎。一旦幼儿发现通过说谎可以逃避惩罚或获得称赞,就会进一步强化其说谎行为。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诚信品质培养体系、路径与方法

(一)家庭诚信教育体系的建构从心理学上讲,诚信主要包括诚信认知、诚信情感、诚信意志力和诚信行为。因此,家庭诚信教育体系的建构应在遵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建构以诚信情感为基础、诚信行为为重点、诚信认知为导向、诚信意志力为保障的诚信教育体系。具体说来,家庭诚信教育体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建构。第一,树立诚信规则,提高幼儿诚信道德认知。研究表明家庭规则、家庭诚信教育是影响幼儿诚信品质发展的直接因素。家庭规则愈明确、严格,幼儿诚信品质发展水平愈高。〔12〕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为幼儿制定明确、严格的诚信规则,并明确告诉幼儿如何遵守诚信规则,遵守后的积极结果和违背后的消极结果。尤其应抓住幼儿诚信认知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对说谎理解、道德评价的能力。第二,聚焦日常行为,让幼儿获得诚信或失信后的情感体验。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识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13〕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儿童诚信认知情感体验。家长应在家庭生活中及时捕捉幼儿的诚信教育时机,对幼儿的诚信行为大加赞扬和肯定,对失信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和惩罚。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体验到诚信后的受尊重和赞赏,失信后的内疚、愧疚,从而形成对诚信道德规则的敬畏。第三,通过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提升幼儿的诚信意志力。幼儿不诚信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自我控制力差,难以抵挡环境中的诱惑。幼儿自我控制主要由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组成。〔14〕通过培养幼儿的这四方面能力会提升其自我控制力,进而提升诚信意志力。第四,通过强化,塑造儿童的诚信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采用连续强化、定时强化、变时强化、定比强化、变比强化等各种强化方法,引导幼儿做出诚信行为。

(二)失信控制和诚信行为引导的双重路径选择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在路径选择上应注重失信控制和诚信引导。一方面,控制幼儿不诚信行为。以说谎为例,父母应了解儿童说谎的原因、说谎的目的,在了解幼儿说谎心理的基础上,控制说谎行为发生概率,引导儿童诚实守信。对于不同类型的说谎,家长应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对于幼儿早期的无意说谎,家长应采取顺其自然的策略。因为这种类型的说谎主要是由于幼儿还不理解说谎的概念,纯粹是无意识的和不自觉的行为,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15〕而对于有意识、有策略的说谎行为,父母应高度重视,可以告诉孩子说谎的严重后果,并给予惩罚,让孩子在心理上形成对诚信道德的敬畏。另一方面,引导幼儿的诚信行为。对于幼儿诚信行为的引导,家长可以采用自身身教和诚信故事言传的方式。家长在生活中“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作风和信任、诚实、守信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幼儿在家庭中耳濡目染父母的诚信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习得诚信态度和行为。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积累与诚信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孩子理解做出诚信选择的过程、结果,知晓诚信行为后他人对行为者的积极评价,以及行为者的积极情感体验。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和情感体验引导儿童做出诚信行为。

(三)契合儿童心理的诚信教育方法诚信教育方法应契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由于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片面性和我向性,以直观思维为主。幼儿对于诚信道德规则的认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幼儿诚信品质的培养应注意采用诚信正面情感和失信负面情感体验法、榜样示范法、生动形象的故事法和游戏法等。首先,采用诚信正面情感和失信负面情感体验法。近年来,道德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在道德决策中十分重要。对于幼儿来说,情感是链接诚信认知和行为的重要环节。从具身认知理论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幼儿获得了基于身体的诚信情绪体验,才促使其形成初步的诚信认知,使得诚信认知与行为之间有了良好的粘合,促进了知行统一。在家庭中开展诚信教育,父母应及时捕捉孩子的诚信或失信行为。对幼儿的诚信行为给予及时奖励,激发诚信行为的再次出现。在做出诚信行为时,如果幼儿能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极大地提升其再次做出诚信行为的概率。对于幼儿的失信行为,父母应及时批评,受到批评的孩子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自责、内疚等消极情绪体验,这些负性的情绪体验会降低孩子再次做出失信行为的概率。在批评孩子的基础上,父母应进一步告诉幼儿应当如何做出诚信行为。其次,提供观察样例,重视身教。幼儿的认知多是基于身体的体验而获得的,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对于诚信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为儿童提供了效仿的榜样。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16〕在家庭环境中,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习得初步的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诚信,自己首先做到诚信,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崇尚诚信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就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模仿父母的诚信行为,自然而然地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最后,采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法和游戏法。幼儿时期,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培养儿童的诚信品质应采用寓教于乐的故事法和游戏法。通过讲解生动形象的诚信故事,让儿童理解诚信是受大家尊重和赞赏的;通过创造有趣的游戏,对诚信的儿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让儿童了解诚信行为很光荣。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7篇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加强道德氛围建设,营造诚信教育的环境

1、加强班级建设,创造诚信氛围

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班级也自主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围绕诚信的内容。有的班级还制订了班级诚信道德基本范畴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遵守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牢记"诚信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等通过班级建设,给学生创设诚信的氛围

2、家校联谊,构筑诚信氛围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家长也要做到诚实守信,不但对孩子这样,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心中诚信的概念不发生冲突。所以家庭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将诚信教育的各项评比要求告知家长,实行家长打分制。把学校的诚信教育与家庭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扩大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二、注重教师示范,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

前苏联政治家、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教师的模范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一些细节的东西,往往在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一名教师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那么他的学生就不能信任他,他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诚信道德公民。可见,教师在诚信教育是中流砥柱。我能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像他们的长者一样,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了。如:说该多久检查作业就多久检查,说何时家访就何时家访,不失信于学生。在给学生辅导时,要求学生不弄会不准出去玩。当学生果真不会时,学生在认真琢磨时,也没有因为是下课休息时间而走开教室。从不能给学生留下“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在生活中我做到了诚实守信,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确立了诚信意识。

三、强化学科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育诚。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我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在讲“狼来了”这个故事时,抓住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诚信是无价的!。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寓诚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教育活动,如在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故事片,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诚信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举办“诚信主题手抄报”等。在活动中组织评选,树立诚信典型。评选出班级诚信少先队员“诚信之星”。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人人争当诚信小学生的热潮,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诚信的道理,进行了自我教育。

五、制定诚信规范,用制度促诚

学生毕竟有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是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必须打持久战。在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制度来促成诚信规范的养成。制定了“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给班级学生的诚信度进行量化评估,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处事的优良品质。为便于操作,我还制定了“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学生自查自律表”,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加减分,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部分不太自觉的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为了使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更明确,也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还制定了班级的诚信守则制度,可以促使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更有利于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一种表现

儿童诚信教育范文第8篇

摘要“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历史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其道德体系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因此,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社会主义“诚信”道德,学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诚信;诚信教育;原则;方法

“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不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很难建立起来,而且,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因此,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社会主义“诚信”道德,学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要想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新道德,就必须在学校中倡导并实践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其实施应遵循下列原则与方法:

一、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受到他们所接触的成人社会的影响,而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在此我们举一个相关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和重点的不同。西方文化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因此,要改变或根除儿童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必须从根本上纠正只重行为结果无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在儿童的诚信教育中,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二、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道德发展范畴,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能否得到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时,勿需向他们讲过多的大道理,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不撒谎的行为习惯。因此,对待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者要善于创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并用事例向孩子讲明,“诚信”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孩子会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并有努力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在这一时期,教育者要对孩子表现出的诚信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诚信对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具价值。到了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行事原则,他们有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倾向。在这一阶段,要引导他们既要重视行为结果,又要重视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学会全面分析和评价社会上人们的行为。

三、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

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儿童表现出的最初的某些具有“诚信”性质的行为或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行为多半可以在其生活环境中找到影响源。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观念和行为发展的作用更大一些。如果教师的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一些学生会认为整个社会是颇具欺诈性的不公正的社会,日后他们会把相应的欺诈行为“回报”给社会。因此要在学校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学校特别是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四、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

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发展。一般而言,当个体直接面临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连续而有阶段的心理过程:对诚信情境或事件的感知——情感关注与参与——诚信价值判断(辨认事件的诚信与否以及卷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责任意识与明确态度——诚信行为抉择——诚信行为的实现与坚持。每个阶段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可能。如果是肯定的,就前进到下一阶段,否则过程中断。个体诚信选择的心理过程有时瞬间就能完成,但在复杂条件下,将延伸较长时间并伴随着激烈的思想冲突和困难的选择。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以个体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代价和报偿的权衡结果为基础;以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与社会对其诚信水平期望之间的矛盾为动力。

在诚信教育中,教育者要合理运用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对于那些选择诚信行为,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为了获得某种行为结果而放弃行为过程合理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个体的行为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教育者还要以个体诚信发展水平为基础,精心选择和设计含有诚信冲突和矛盾的情境,以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诚信水平的提高。因为只有当个体目前的诚信水平与客观的道德环境和诚信要求处于某种矛盾的状态,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汤涛,陈国荣.论诚信的传统意蕴及时代内涵[J].经济师,2005,(9).

[2]客洪刚.科尔伯格德育理论特点及其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上一篇:专业启蒙教育范文 下一篇:综合能源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