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范文

时间:2023-09-25 07:43:16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1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原因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发展的生力军。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且这些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主要地位。

一、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品牌效应较低,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它们群体广大,涵盖产品和服务范围极广,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承担了社会主要的就业任务,因此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能够更有效、更经常地利用地方性的资源,对量少、分散的资源能进行有效的利用。

(二)中小企业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

(三)中小企业能吸收众多劳动力就业。多数中小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据统计,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

(一)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成本高

银行本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银行一般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从表面上来看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和资金紧张的问题,但从深层次来讲,其原因是由于贷款规模、贷款投向机制,银行的业绩考核标准和政府企业政策等问题。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限贷。国家对于贷款规模的总量有着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现阶段国家抽紧银根,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由于“保大放小”是银行贷款投向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下,银行在贷款方面,首先是要保证国有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是有选择性的,而且支持也是很有限度的,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贷款融资的难度性加大。

(二)中小民营企业缺乏灵活便利的担保信用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环节是中小民营企业,下游环节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中间处于沟通环节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它的主要功能是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或者银行在受理中小企业贷款时,向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出信用保证申请。担保机构的存在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进一步提高信誉水平,降低贷款所需本钱,增加贷款数目等,对银行来说,可以增加银行对贷款的中小企业的信任,降低贷款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

(三)民营中小企业很难从证券市场筹资

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很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所以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者一般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中小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融资的渠道基本上被封闭了。我国发行公司债券现行的标准是追求企业已经具有的规模和投资回报,而对未来预期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规模(股份公司净资产3000万以上,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6000万以上)、产业方向、机构担保等发债资格与条件的限制,只能“望市兴叹”。

(四)政府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够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企业实行各项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原因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

1.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只有企业的产权明晰,经营者才对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企业的信用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做假帐,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建立企业的信用制度,提高企业的信任水平。加强企业信贷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要将金融机制的有限贷款发放给A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秀企业,大力开拓产品市场,尽快构筑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在我国,除四家大商业银行外,其他银行,特别是地方新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主。同时,还应创办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银行。要鼓励更多的民间企业进入金融部门,创办民间银行(民生银行是个特例),要加大民间银行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既然容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没有理由不让我国自己的民办资本创办民间银行。那些主要或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可以与中小企业建立紧密的长期的联系和信任关系,除提供贷款外,它们还可以在市场信息、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孔署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期。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2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一)融资途径方面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可以说资金之于企业,犹如水之于鱼。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自我积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缺少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资金主要通过继承家业及生产积累实现,大约 62.5%的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二是银行贷款,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筹措的资金小于20%;三是民间借贷,民间贷款流程简便、期限灵活,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但贷款的额度不大,贷款利率较高。四是发行股票,这种融资方式主要存在发达的一线城市。

(二)融资政策方面

民企是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的结果,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争,即企业可以公平获取资源和市场机会,但事实上国企与民企的竞争环境不同,国企往往优先拥有资源和市场机会,民企则被各种门槛挤在门外。在融资政策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如国企贷款时银行利率可能会下浮10%,而民企贷款可能要上浮10%。商业银行可能也是考虑到风险的问题,国企即使破产了也有政府的庇护,而民企一旦倒闭则使银行利益受损。

(三)融资机构方面

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但银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主要是短期贷款,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对于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就是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的金融体系中获得。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一)企业自身方面

首先,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产权过度集中、规模小、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性、机制僵化;董事会的构成不规范、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企业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财会制度落后,加大了银行对企业审核的难度。其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实力相对薄弱。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建材等产业,与高附加值的电子产业、通信产业相比,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多、利润薄,不能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偏好;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倒闭率高、产权不清晰。最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商业社会的发展, 最需要的是诚信。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虚报财务报表,为了融资少缴税而忽略了企业诚信,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信用危机。

(二)金融体系方面

首先,金融机构存在"所有制歧视"。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同,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很难通过当前的融资体制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在思想上仍然不能摆脱传统观念而对中小民营企业存在政策性歧视。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凡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金融机构对企业都一视同仁。其次,银行贷款门槛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有限、经营规模小、信贷状况欠佳等原因,难以像国有企业那样和金融机构建立传统联系;银行苛刻的担保条件、繁琐的贷款手续、较高的贷款利率都成为中心企业融资的阻碍。再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到限制。股票市场是企业募集资金的另一种手段,而我国股票市场中约有70%是国企、国有控股企业或大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因规模、积累资金等很难通过上市融资。最后,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导致贷方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充分的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去选择金融机构;如美国大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着明显的差异,大银行主要面向大企业融资,而小民营企业则有专门的小金融机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小银行、股票二板市场、小企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等。

(三)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部门对民企有偏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使得国家的经济法律始终以服务国有企业为主,以十八大为例,参加的党员人数是2270人,企业代表人数是145人,民营企业代表人数是27人,民营企业家占企业代表人数的18.6%,而国企占到了81.4%。在日本,政府认为"没有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这一态度就决定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其次,政策不清晰,支持力度小。我国现有的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法律政策缺乏,造成对民营企业宏观管理比较混乱,无明确的法律政策遵循。

三、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通过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当前我国解决该问题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金融体系

改革金融体系主要通过培育信用环境、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建设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培育信用环境方面,通过建立经济法律、网络信用黑名单约束中小民营企业按约还款,一旦违约则使企业付出巨大代价。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方面,商业银行应设立中小民营企业信贷办事机构,尽快研究制定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改进银行内部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把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批权下放到基层银行,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此外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促使其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民营企业。建立为中小民企服务的金融机构方面,借鉴美日经验,我国应为中小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银行,主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发展前途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包括其他商业银行难以提供的长期贷款,低息贷款等;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3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难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08-02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在经济学界中,对于民营企业的概念看法各异。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上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给我国企业划分提供了详细依据。具体的划分标准要按照企业的员工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的特性来制定。

因此,笔者认为,中小民营企业是指满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民营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

1.管理体系不规范。国营体系管理经过改良的简化版与中国传统家长管理制的结合,就是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的实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创新改革每每与正规化管理发生矛盾冲突时,总是会不了了之。虽然我们期待着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坚持改革,努力创新,从而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有望成功突破这个怪圈。但迄今为止,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始终都在小打小闹,无法逾越管理混乱的局面,只能在原地转圈,无法突破自己继续前行。

2.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往往把只能把精力放在业务上,而对于人力管理管理投入不够,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至于对如何从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优秀人才、如何管理人才、如何留住人才,都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人员流动大,人才提升空间狭小,未能良好地调动员工的热情,同时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3.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作用下崛起的,顺应了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主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4.中小民营企业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总数众多,而我国的国民经济又正在发展中,这就造成人口与就业岗位的不对称,劳动力过剩,从而导致我国的就业压力始终存在。因此,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就业率,缓解市场就业压力,政府鼓励中小企业的创办。同时,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便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无法打破限制面向国外,哪怕部分外向型中小企业能够突出重围,但也会因为种种因素,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无法长久发展,最终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生产和服务只能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有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来源不稳定、抵押担保物不足、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很难得到金融机构有效的信贷支持。特别是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民营企业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则不愿意提供太多信息给银行, 唯恐泄露商业机密。很多民营企业信息管理混乱,财务信息缺乏规范性与真实性,发展方向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严重缺失,甚至自相矛盾,无法提供给银行值得信赖的信息资料,导致银行也是爱莫能助。加之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频、急、小”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成本,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难度,而银行又不愿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因此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地撤并和收缩机构,在县域以下几乎没有网点,他们扶持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经营效益好、规模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处在县域以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积极介入,主动为中小民营企业破解资金困惑,竭尽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因自身的资金实力不足和受监管指标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政府在管理民营企业的过程中,监督职能并未充分发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作为的行事态度,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更缺乏有效机制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不足

1.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企业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方向转变,从人治管理转向科学制度管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适度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理性、制度化。

2.提高自身信誉水平。目前,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政府和银行的眼中其信誉度相对较低,所以要想赢得政府的扶持和银行的帮助,就需要提高自身信誉水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在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也要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努力提高企业自身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安全可靠的信贷融资。

3.加大合资力度。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联营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取得外源融资,或者兼并资金周转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另外,引进外商也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让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成功使其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打破所有制歧视,在银行取得相对良好的贷款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1.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由于中小民营企业预期偿债能力弱,可用的信用资源非常有限,而解决信用资源匮乏的问题,一般只能借助第三方信用,这就导致个体信用的范围由于社会信用的共享而被扩大。所以为了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帮助其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许多地区都将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手段之一。

2.完善创业板、中小板运行机制。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创业投资和加快科技的发展,鼓励“两高”、“六新”(即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等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性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也鼓励即将或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强、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企业到中小板上市,这无疑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以,政府应努力完善这些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监督,让其真正发挥效用。

3.引导并规范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政府应当利用其职能正确的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让其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贷款帮助和其他金融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明确放贷的基本准则,创立公正平等的融资制度,尽可能打破和消除所有制歧视,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

综合来看,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步健全自身的信息披露机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把握市场环境,调整资产结构,注重信用建设,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同时,政府的服务职能需要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谭永有.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1(18)

[2] 杨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及其解决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4)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4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症结;对策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据统计,1978~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增量的30%由中小民营经济创造,工业增加值从47亿元增加到8438亿元,增量的35%由中小民营经济创造。尽管中小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受到来自资金融通的约束。据2006年湖南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0.47%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有13.26%中小民营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93.73%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可行性分析

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对策建议,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的角度分析,主要有内源融资、民间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几种,下面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2.1 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中小民营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后,开始重视销售,向制度创新、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转变,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档次、更新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资金需求量开始增加,单靠自有资本已很难满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转向能迅速筹集大量资金的渠道。可见,内源融资不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首选。

2.2 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法定的金融市场融资而言的,主要有“个人间的融资”、“企业间的融资”以及“企业个人融资”三个方面,它没有通过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而是直接在民间进行的一种资金拆借活动。民间融资的参与范围广,方式比较灵活。但是,由于国家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民间融资自身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提供大规模,稳定且低成本的资金,同时由于信用困扰问题,很大一部分“寻租”资金转向了房地产等行业,因此,靠民间融资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也不现实。

2.3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两种。目前,在我国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处于缺位状态。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比中小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有优势。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而且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连续三年赢利,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硬性条件是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达到的。因此,除少数规模较大的知名中小民营企业外,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还有些中小民营企业即使符合上市要求,但考虑到上市后须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可能会高于融资收益,因而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不高。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信用存在顾虑,缺乏购买信心,所以,中小民营企业也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

2.4 间接融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有资本和民间融资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后期,成熟期的需求,直接上市融资又是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出路在哪里?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企业在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然而,从现行的间接融资状况看,中小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企业贷款的难度很大,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惜贷”。

3 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的原因分析

3.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现行经济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这增加了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笔者结合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中小民营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重大决策多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体系,且多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业绩不稳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抵御风险能力差,银行认为会加剧信贷风险,降低了银行贷款意愿。

3.1.2 财务信息透明度低。首先,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其次,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第三,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由于上述情况造成银行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前期考察时,难以正确判断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致使银行不能准确把握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无法监督中小民营企业借款的投向,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3.1.3 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目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逐渐转向以安全性为主的方向。银行除了对少数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信用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担保就很难获得贷款。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特别是政策方面的原因采取挂靠集体,与集体合资合作的方式经营,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多,无法用贷款抵押品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能力。

3.2 银行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主要指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在金融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造成资金使用者利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签约的过程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5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 F275.1;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16- 03

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其资金筹集、生产经营、成果分配等都由企业经营者自己承担。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整体上讲,云南省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关注民营企业,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就是融资难,融资的资金成本率高。大型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对民营企业持“惜贷”、“慎贷”等主观歧视性态度。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无法贷到款项,但为了解决生产经营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寻求非正规融资渠道,从这种渠道融得的资金其成本非常高,比正常的融资成本至少高出2倍,有的甚至高出近10倍,从而出现了投资人收益低于债权人收益的非正常现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潜在的风险。

本文依托一份提案,对云南省32家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进行了调查。本文特别关注了以下3方面的问题:一是民营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渠道;二是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差异;三是民营企业不同渠道取得资金的特点及难易程度。通过调查,试图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提供政策上的建议。

1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32家民营企业,行业类型涉及十余种;从年销售额及职工人数上看,小型民营企业和中型民营企业各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调查汇总表可知:第一,32家民营企业中,有18家能够通过银行取得长短期资金,占被调查对象总体的56%;13家民营企业使用长短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融资;14家民营企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个别民营企业通过客户、朋友筹集资金。由此可知,商业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的首选,民间借贷是民营企业融资的常用渠道。第二,从融资成本上看,不同的融资渠道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差异较大: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率在7%~18%之间;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资金成本率高低不等,波动较大,在18%~60%之间;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资金成本率亦在18%~6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没有通过银行融资的企业所属的行业有服务业、养殖业、商业和建筑业,这与银行的风险规避倾向有一定的相关性。第三,通过走访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困境:民营企业家希望以资金成本率较低的银行贷款方式融资,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严格审批程序和漫长的审批期限而无法及时获得或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尤其是对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而言,无资产可抵押,无信誉沉淀,银行贷款融资基本行不通。多数民营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不得不转而借助于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相对而言手续简便,融资可得性强,但是资金成本率居高不下,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微利民营企业而言,会造成投资人收益抵补不了融资成本,阻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世界上各个国家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下将从3个方面对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模式缺陷导致民营企业贷款难

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服务网络分布遍极全国。根据周兆生的研究,认为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胜任的原因就在于其庞大的层级结构使成本过高,包括监督成本高,激励不足;体现在业务上,就是审批手续相对严格而且审批期限长[1]。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因素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考虑优质客户。对于民营企业,由于不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以及没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银行职员对民营企业进行细致而专业的考评,银行对民营企业体现出一种“惜贷”、“慎贷”的主观歧视性倾向。银行的抵押贷款要求企业有资产可抵押,但处于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基本无资产可抵押,往往得不到所需资金。这种金融体系从总体上而言,未能创造一种资源共享、平等竞争的机制,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2.2 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制约其进一步的融资与发展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经营管理上相对落后,没有凝聚到足够的优秀人力资源,创新性不强;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风险是巨大的,是不可估算的。渡过初创期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经营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银行从主观上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2.3 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民营企业想从银行贷款,银行想放款给优质客户,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是容易成功的事情。但是在实务中,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即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信誉度是否高、是否能按期还本付息、以及贷款到手后是否按拟定用途使用等,对银行而言,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得的。这就造成了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2]。民营企业及银行所处的地域范围越大,如大中城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民营企业得到贷款的难度越大。郭斌、刘曼路(2002)通过研究认为,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资金的可获得性往往比资金成本更为重要;因此,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3]。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3 改善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若干对策

云南省属于我国边疆山区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可利用。云南省的部分民营企业就利用了这种资源优势进行发展。尤其是在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1 银行的贷款额度向民营企业倾斜

如前所述,银行对民营企业总体上有一种主观歧视性;而民营企业融资排序首选资金成本率较低的银行。因此应当在政策上激励或促进银行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可以采用激励机制或任务型方式使银行每年有一定数额的贷款贷给民营企业,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高的难题。银行为降低自己的贷款风险,也可以采用诸如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形式,构建一个合理的信用体系,从而形成银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3.2 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外一个措施,就是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并限定最高成本率。林毅夫、李永军(2001)从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点出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并得出结论认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4]。如前所述,中小型融资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优势之一就是其与民营企业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比较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状况,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再有,就是中小型融资机构从上至下的链较短,审批手续简单。这两点都有利于民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贷到其所需资金,也适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

3.3 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民营企业可分为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经营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没有可抵押的资产,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因此贷款可得性不高。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基本上都行不通。因此要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鼓励采用多种短期金融工具进行资金的融通,如应收账款、货物、合同等。

3.4 采用多种方式减少或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民营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融资困难,因此,减少或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双方信息沟通的畅通。可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培育商业信用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石晓军、张顺明(2010)以我国176家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验证了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的显著缓解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商业信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规模效率的提高;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实现比银行借款更大的规模效率[5]。商业信用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起到了缓解作用,对民营企业而言,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企业与银行双方就贷款额度、资金用途、资金监管等事项签订一份完备合同,发放贷款根据双方协商结果进行,银行可跟踪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以提高二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

(2)充分发挥金融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主动披露有利于己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或应银行的要求披露其相关信息,方便金融分析师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双方可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为银行贷款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71-172.

[3]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从业人员为7058.6万人,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13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236.3亿美元。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具有优势。另外,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存在顾虑,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在信贷计划中很少考虑民营企业的需求,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大规模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民间借贷和其他单位借款,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款,这部分资金远远超过银行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此外,由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银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不愿冒险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2)民营企业信用不佳、信息不透明。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民营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账务混乱的现象,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可得性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逃废银行债务以及由此引起的信用危机问题。截至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逃废债的企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占逃废债改制企业的30.6%,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578亿元占逃废债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2%。因此,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

(1)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特点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基本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态势时,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在融资中应占据不同的位置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当初建立股票市场的目的是配合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因此民营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股票融资体系之外的,至今情况仍未改善。目前主板市场深、沪两个交易所都设置了十分严格的准入程序和限制条件,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仍然难以解决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风险投资是一种职业金融家向新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或产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其运作过程是“融资-投资-退出”不断循环的过程。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大多由于管理不规范,因而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要选择上市作为出口,但是我国目前股票政策上市的规定很严格,导致创业资本退出存在较大困难,从而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性。

(2)国家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足。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在债券市场方面,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中小企业所接受。除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外,可利用的资金就是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规模扩张需求外,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民营企业业主由于向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难度较大,他们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方式。而民间融资的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制度不完善,一旦出了问题,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因此民间资本仍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1)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广招各类优秀的经营、财务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让企业更快的做大做强;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尝试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大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民营中小企业应该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财务信息,并主动配合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查工作,让银行尽可能的掌握企业的充分信息,以便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诚信的形象,提高信用水平。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现代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其个人信用。中小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路,才能保证资金的顺利借贷流转。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一是启动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为中小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为了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要求。(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管理与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得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了保护投资利益的作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迅速转向直接融资也是有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满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场所”,促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交易。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股权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直接上市;买壳上市;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海外上市。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我国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比较缓慢。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投资人投资风险,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创业基金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投资期限较长,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3、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根据民营企业特点和“急、频、快、小”的贷款要求,积极改善贷款方式。二是建立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业绩考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提高贷款营销积极性。三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大的利率浮动权,调动其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主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第一、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第二、融资风险小,民营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第三、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民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

【参考文献】

[1] 曾碧辉: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探讨[J].时代金融,2007(3).

[2] 王满四、邵国良:基于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J].经济经纬,2007(1).

[3] 张平: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探索[J].资本运营,2007(1).

[4] 郑均安:利用民间金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

[5] 刘廷华: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

[6] 孔庆侃、陆筱叶: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出路研究[J].经济论坛,2007(4).

[7] 周芬、许纪校: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分析[J].特区经济,2008(1).

[8] 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6-2006)[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 赵尚梅、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7

[关键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051-03

融资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广义的融资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融资还可以分成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创建之初的原始资本积累到运营过程中的资本化,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从企业外部其他经济主体筹得的资金,包括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融资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本来就极其缺乏融资的民营中小企业。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民营中小企业功不可没。而河南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加了河南经济的实力,发展了河南的体制优势,推动了河南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但是,尽管民营企业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却日益受到来自资金融通的约束。民营企业融资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加快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其融资问题。

1 河南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1.1 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河南省民营经济实现了大跨步式的发展,而且最近几年的发展特点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变大、实力增强、外向拓展强劲的良好态势。

1.2 区域特色经济明显

在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大都朝着从一个小行业、小商品、小企业,慢慢经营到大规模、大市场、大协作的方向,使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大行业、大效益,能够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块状产业。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农保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大中小企业互相影响、互助互利,批发零售共同发展,又有综合经营又有专业经营的市场网络。而且经营布局已经慢慢地从过去的零星经营转向工业园区集中经营的情况。

2 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现状

2.1 目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法单一

按照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企业资本机构决策资本结构优序理论,企业进行筹资应首选内部筹资,其次是债务筹资,最后为外部股权筹资。足够的内部资金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创利能力和自我扩张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良好资信的基础。然而,通过对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近几年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主要有三种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其中,只有少数成长型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在创业板上市之外,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并不能够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就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言,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也不可行。同时受政府调控政策及企业内部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更加突出。

2.2 各金融机构对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限制

目前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一直采取着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国内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大幅减少,也就说明,企业能够向银行贷款的数量较之以往会减少,而作为本来规模就小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从商业银行等渠道获得的融资规模将大幅减少,而且更难。同时,就放贷风险而言,商业银行更愿意放贷给大型企业而非民营中小企业,从而使民营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规模进一步萎缩。

2.3 融资成本高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威胁,CPI屡创新高,至此,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对于河南省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不断紧缩的贷款政策与不断提高的贷款利率的来临使得他们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融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2.4 融资效率低

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而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数量少、时间短,而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因而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倾向于选择其他收益更大或风险较小的项目。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但是并没有改善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情况。

2.5 股权融资渠道狭窄

与银行的信贷相比,股票证券市场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程度更低,正规的股票债券融资渠道根本满足不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多层次的直接融资需求。虽然证券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身影还是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主要通过内部股份募集,现有职工和股东的红利转为股本、向职工借债集资、发起人与相关企业之间募股等民间渠道筹集中长期投资资金。这种小范围、非正规的股权融资,风险比较大、规模比较小、成本比较高,而且很难兑现,股权融资不可持续,不可靠。

3 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3.1 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1)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企业信用状况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是企业能否获得贷款的前提条件。一般地,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知名度小、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等特点的影响,信用等级较低,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民营中小企业改制时对银行债务处置不当,存在相当普遍的逃避债务问题,造成了银行对那些处于改制中的民营中小企业心存顾虑,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不是如何加大投放,而是如何防止企业逃避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甚至出现了因企业改制转轨对资金需求量最大最迫切时,也正是银行放贷最谨慎、企业贷款最难的时期。目前,对于各大金融机构而言,为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在于贷款资金本息的及时回收。造成这种顾虑的原因就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独立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很大,使得各大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从而降低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与此同时,仍有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信用意识仍然淡薄,人为地拖欠银行账款,不愿意守信还贷,民营中小企业的形象再遭重创。

(2)经营风险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民营中小企业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低,收集信息的速度慢,做出正确经营判断的反应不够迅速,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与此同时,为了经营的需要,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不得不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加大了交易成本。

(3)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目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中,大部分的经营理念相对滞后,企业的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思想落后,生产意识狭隘,大都没有接受过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而且大都以家族化经营,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缺乏适合企业的稳定精干的员工队伍,人才流失。这些都是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表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顺利融资。

(4)企业规模。目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扩张阶段,企业实力相对较小。规模大的企业比小的企业更为稳定,而且拥有多元化的经营,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破产的概率更低,能够承受高的负债。同时,规模大的企业容易在内部进行资金调度,公司部门间进行内部资金融通可以减少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这些大企业对于小企业的优势,使得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企业融资。

3.2 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务院从2010年就开始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方向还不明确,其中主要体现在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等。从相关的法律政策上看,我国政府没有从法律上确认民营中小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而且没有为民营中小企业及时、有效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等金融服务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法律地位不平等,银行在选择它们的信贷客户时,为了降低监控成本和信贷风险,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那些资信等级高、经营效益好的大企业,而民营中小企业就成为了忽略的对象。

(2)信用担保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担保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中基本都是通过信用担保体系来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信用担保机制很不健全,还处于一个发展基础阶段。与此同时,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目前大都规模小,可抵押的财产少,且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这更加剧了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因此,有效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担保机构质量普遍不高,担保体系也不健全,具体运作管理方式存在缺陷,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较为苛刻,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3)融资机制缺失。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许多年来难以破解,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机制。虽然近几年各大金融机构给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量逐年增高,但是仍然不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而且各大银行也没有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各个项目都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

(4)金融中介机构缺乏。我国融资市场目前是缺乏与过剩并存,各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还有大量资金没有投放,而民营中小企业却无处借贷。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原来有些定位于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合并成了合作银行的地方商业银行,相应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型企业成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而相反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了。同时由于商业银行改制后信贷权利的回收,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基层银行没有了独立的审判权向中小企业贷款,加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销售压力增加,大量资金都积压在了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的资金上升,企业融资因此出现周转不灵,不能正常运转,商业银行再缩减信贷规模,减少资金的供应,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

4 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4.1 提高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能否持续快速有效发展,与自身的管理理念是息息相关的。民营中小企业要获得大发展,除了国家法律法规等大环境保障外,关键的是要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财务及管理决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管理职业化是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成长,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民营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正确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自身的发展可持续。

只有先进的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集约化。而管理理念不能随便变换,一方面又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范化,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吸取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注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

4.2 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1)借鉴经验,制定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制度。目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加大,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和资产抵押,商业银行对于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那些成功经验,研究制定适合河南省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为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保障。

(2)制定法律保障。国家应该制定和出台有关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从国情出发,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不仅能够改善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现状,从而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迎合了金融部门拓展业务的迫切需要。去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国务院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业务拓展难度较大,往往出现资金紧缺和闲置并存现象。信用担保基金的建立,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誉度,同时也分担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强了银行的贷款信心,必将为银行开拓新的金融业务提供巨大商机。同时,信贷资产过度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会造成银行信贷资产过于密集,风险过于集中,甚至可能出现少数企业经营状况决定金融机构生存的问题。反之,通过信用担保这个桥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可以分散信贷风险,优化资本结构,从而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3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拥有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民营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有助于解决存在于民营中小金融机构与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了使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应做好以下工作:

(1)重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要按各自的优势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全心全意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

(2)金融业是个风险极大、容易发生欺诈行为的行业,必须改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控制市场风险,将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纳入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中,监管的重点落在对其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和资产负债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风险监管上。

(3)逐步解决贷款市场的垄断问题,允许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允许有实力的企业出资兴办地方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只起协调发展和指导监督的作用。

(4)为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可使利率调节具有一定弹性,在适当情况下允许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以低于或高于市场利率的利率获得贷款,适当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5)创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根据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出不同等级,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5 结 论

解决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的通力合作。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上较深,实践性也很强,尚需深入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尤其要进一步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优化方法和措施进行研究,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民营中小企业公司监督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资金状况,更关键的是要优化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运营的协调,使企业运行和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实现资金最大效率的增值。

参考文献:

[1]赵守国,李竟成.从资本结构理论的新进展看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财贸研究,2010(5):53-55.

[2]朱勇志,刘跃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会计研究[J].管理科学,2011(8):55-57.

[3]谢璇.通货膨胀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1(6):107-108.

[4]王彬,张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1(21):115-116.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篇8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 银行 关系型贷款 信息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却面临着越来越紧的金融约束,其突出表现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因此那些规模小、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这些中小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且,民营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仅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竞争力。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因此,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金融交易是基于“信息”的交易。本文将从信息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规模不经济

金融机构经营一笔贷款业务要支付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当一笔贷款的额度较小时,其分摊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大,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就小。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金额小、笔数多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对其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较高。据调查,中小企业贷款的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数量仅为大企业的0.5%,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即使按现行规定商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多可以上浮30%,银行的综合成本仍然很高。因此,从成本――收益来看,部分或全部放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也是符合国有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的。融资的规模不经济来源于融资时的固定交易成本,而这些固定交易成本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性而进行审查、公证和监督的费用。

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

当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信用低下,法制不健全,政府政策缺乏长期一致性,因此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民营中小企业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冒着风险顽强地成长壮大,由于长期被排斥在国有经济体制之外,很难利用现有的制度安排获取企业所必需的资源,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使自己的身份模糊化,如戴红帽子、假合资、与国有企业联营等等。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产权模糊,资产归属不明确,有的甚至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但又不能通过法律程序合法化。

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没有正式的会计核算制度,瞒报收入,甚至走私制假谋取暴利。因此,对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某些信息的披露可能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增加。因为其它利益相关者就会利用这些信息。如民营中小企业的产品、经营信息,一旦被竞争对手所掌握,其产品就有可能被假冒或利用,企业会遭到强烈的攻击与报复。有时,甚至企业的信息披露,会造成民营企业主自身安全的风险,在当前状况下,我国民众没有培养起尊重产权的观念,“财不外露”是民营企业主规避风险的一个较优策略(不可否认,一些民营企业主存在资本“原罪”问题)。这就是中小企业不愿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虚假、报表账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抵押和担保手段的无效性

由于银企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一般都要求抵押和担保。抵押和担保存在两种情况。有能力提供抵押品和担保的民营中小企业,不愿意提供。一部分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等原因不能提供抵押品和担保。

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主要基于两类信息,“硬”信息和“软信息”。“硬”信息主要是一种数码式(成文式)(condified knowledge)信息,通常表示为计算数字、书面或口头报告的信息,主要是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如会计信息、资本运营、技术创新与产品开放、管理控制、产权分配、投资决策、市场营销、生产情况、利润分配、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税收缴纳等方面的信息。而“软”信息主要是意会信息(tacit),意会信息主要是指无法通过简单加总的数码式信息获得的,只能在有限的局部域通过关系合同或特定经历得到的信息,如企业家的素质、品格和可靠程度,企业家的关系网等。

在国外,银行是可以获得中小企业的“硬”信息的,但获得“软”信息较难。在我国,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银行连准确的“硬”信息获得都比较难,更不用提“软”信息了。因此,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于银行如何获得民营中小企业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在国外,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主要采用的是关系型贷款。下一节,本文将介绍关系型贷款并分析其能否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

关系型贷款

融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持距离型融资(arm's-length financing),一种是关系型融资(relational financing)。关系型融资是一种初始融资者被预期在一系列法庭无法证实的事件状态下提供额外融资,而初始融资者预期到未来租金也愿意提供额外资金的融资方式。

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是关系型融资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这类贷款的发放是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做出。信息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社会信誉和个人品行。信息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平时办理企业的存款、结算和咨询业务而附带取得;企业的利害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顾客);企业所在的社区、社团。

关系贷款有三个主要的特征:关系贷款取决于企业、业主以及地方社团多维度密切联系累积的软信息,这种软信息经常是软数据(soft data),很难量化,检验和进行银行组织的层级传递;贷款高级职员与企业、业主以及地方社团的重要关系,是这种软信息的主要载体,很难与银行其它个体共享;因为这种关系软信息的依附性,从而在贷款高级职员与银行管理者之间产生了问题。对企业近距离监控,可重新谈判以及隐含的长期合同协议。

关系型贷款的优势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对银行而言,企业的财务问题能够在早期发现和解决,避免了陷入成本高昂的破产程序。对中小企业而言,不仅可以解决初次融资的问题,还可解决再融资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资金保证。便利借贷双方的信息交换,在关系贷款下,企业会向融资者(银行)披露比在其他贷款方式下更多的信息,比如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借款人不愿散布到金融市场中去,因为这会使竞争对手收益,而银行从基于充当长久的主要贷款人角色而有投资于借款人信息生产的角度衡量,不会散布这些信息。

在关系型贷款技术下,银行倾向于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从而有着共同的长期利益。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中小企业有动力向银行披露更多的信息,而银行基于充当长久的主要贷款人角色,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而不会透露这些信息。同时通过长期地合作关系,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强,由此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贷款条件。因此,当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系型贷款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款难,其本质是金融市场中的市场失效,具有准市场交易特征的关系型贷款,实际上正是银行和企业为克服这种市场失效而共同构建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关系型贷款上,小银行具有“小银行优势”(small bank Advantage)。这是由大银行和小银行的特点决定的。大银行的特点是组织机构庞大,专业人才多,网络分布广,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上有优势。但同时,大银行的科层组织明显,管理的层次较长,即链条长,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很难在其组织链条上传递。同时,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分布在地方,但是,大银行的分支也很难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有以下两个原因:经理人员经常调换,使得其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较差;及时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经理人员能够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经营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其信息不具有“公开性”。因此,从关系型贷款的角度看,中小银行可谓是中小企业的最佳的融资伙伴。

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已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佳方式。但是,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中介必然是内生于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自身。美国的关系型贷款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存在大量的社区银行(在美国,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有小型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储货协会和信用社等)。社区银行是完全内生于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的。

鉴于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上的小银行优势,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民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

引导和推进民间金融组织转化为规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在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温州),民间金融一直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着,这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民间金融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完全内生于民营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因此,能够获得民营中小企业的“硬信息”和“软信息”,从而给予关系型贷款。实际上,当前,在我国,民间金融扮演着“社区银行”的角色。

县域银行分支机构的股份制改革。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这些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进行改革,使之能够产生与社区银行相似的功能,将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引入当地民间资本,并由民间资本的出资方担任经理。由于经理是本地人,因此,对当地的企业、企业家、社区都有所了解。由于银行经理不再是上级任命的,因此,经理将不再仅追求短期利益。银行的股东常常与运作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他们的监督成本以及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银行经理也是出资方,因此,这将避免了“道德风险”。避免了中小企业主向银行经理“寻租”现象的发生。

鼓励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严格执行关于企业结算银行的限制性规则,制止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

利率市场化。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高风险贷款缺乏高利息补偿,银行处于风险收益不对称状态。目前,大部分已经获得贷款的民营中小企业事实上都支付了比央行公布的利率高出好多的实际利率。因此,利率市场化,不会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造成多大的影响,反而会使银行有更大的动力去甄别民营中小企业,给予关系贷款,从而获得高回报。

参考资料: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2.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上一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高效阅读教学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