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1 12:08:38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1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筹办起步、发展壮大、持续稳定、衰退没落的命运里程,这是任何一个民营企业都无可回避的。但是,我们可以不断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和阶段,给企业注入新生血液,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尽可能延长企业的寿命,避免企业的宿命!

几乎所有民营企业在走过了最初的风风雨雨,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之后,都会遭遇发展的瓶颈期,对于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困惑迷局,下面我结合我所在的方元公司的状况,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提出如下的战略思考及应对策略:

我所在的西安方元能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方元公司)是一家比较不错的民营企业,从10几年前的小作坊式的工厂开始,一步步发展到现在, 已经成为一个集油气井测井(射孔)技术服务、油田后期开发测试服务、石油测井仪器及射孔器材制造、汽车维修、公路运输、物业服务及服装加工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目前公司设立8个机关职能部门,下设9个基层单位, 拥有员工600余人, 年经营产值达2.8亿元。公司还获得了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的一级供应网络成员入网证,取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长庆油田公司的资质审查合格证和市场准入许可证。公司生产的可取式电缆桥塞,2002年获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公司自行研发的“水平井定位射孔技术”、可钻式电缆桥塞、可取式电缆桥塞、双复式复合射孔、全通径射孔、高孔密射孔技术等,在全国同类技术中也处于领先地位。除长庆油田外,公司还与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延长油田等国内知名油田建立了良好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关系。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愈来愈感觉到了经营管理的吃力,为了使公司不断做大做强,持续得到提升,寻求企业走出发展瓶颈的愿望和要求在总经理班子成员们的内心从未有过地迫切,于是,他们开始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实施产业项目重组,增强核心竞争活力

产业项目发展越过鼎盛期进入稳定阶段后,缺乏发展潜力,随即而至的一定是陷入低谷和全面萎缩,企业不能坐等放弃,要努力通过寻求新的产业项目,实施产业项目重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活力和能力,增强对市场冲击的对抗。

着眼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元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预测到,主营测井业务在未来将会随着整个长庆测井市场的萎缩而不可避免的减少,所以尽快寻求切合公司实际、符合公司发展的新产业项目,培育新的产值增长点,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思路成为公司经营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经公司董事会议研究通过,公司专门成立了新产业项目筹建组,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出发,认真考察、调研、论证、评估、筹建一项乃至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实现公司在市场范围、经营收入规模、投资回报等方面的突破;实现公司油田市场与社会化市场并举的格局,以降低公司经营的风险,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注重市场开拓,拓展产品市场占有率

对企业来说,市场的大小决定了赢利的多少,营销的能力决定了赢利的能力。因此,企业的市场意识制约产品(服务)的营销成果,营销成果影响产品(服务)到利润的转化。方元公司以测井(射孔)技术服务、石油测井仪器及射孔器材制造等为主,客户群主要面向各大油田,客户注重的是产品质量好坏和服务是否到位。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坚持以“为油田服好务”为目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坚持以满足油田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市场开发的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技术,配套完善特色技术装备,积极进行市场开发和维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民营企业要克服发展瓶颈,重点要做好市场情况的调研,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根据不同市场的特征确定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市场拓展策略,要重视建设企业市场营销和服务网络,加大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广纵度、广度和深度,树立品牌意识,使客户了解企业,信赖企业,愿意推广、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三、集中有限资源,提升研发效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许多民营企业原先的产品(服务)逐渐表现出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技术附加值低的竞争劣势。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民营企业要大力增强研发力量,集中资源,增强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近几年来,方元公司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整合科研力量,组织精兵强将组成了科技研发团队,研发推广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新产品,解决了油气生产中的部分实际难题,得到了市场的普遍关注与高度认可。培养自主研发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公司逐步实行、完善了独立研发、联合研发、委托研发为主的三种研发模式,先后与油气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提高科研立项关联度,加快了科研成果产出步伐,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开发人力资源,塑造一流团队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和团队的竞争力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为适应业务扩张和新市场开辟的需要,必须吸纳大量的新员工,但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员培训体系,导致新来人员草草上岗,素质参差不齐;老员工长期缺乏培训,少有创新与突破,往往使得工作效率很难得到保证。

在企业发展的瓶颈期,更加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再造和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力和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根据公司业务定位和发展需要,建立和维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塑造一流团队。

五、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中长期计划,注重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传播、巩固

精神是主宰一切的力量,对一个企业来说,亦是如此,一个没有精神的企业是没有凝聚力的。钟表有齿轮,也有轴承。齿轮只有连在轴承上,才能够转动。齿轮就是每一个员工,而轴承就是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要坚持和弘扬企业精神,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起企业的内部文化动力机制,才能创造出精品和效益,才能增强企业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市场急剧变化的应变能力。很多效益尚可的企业无战略目标,无中长期计划,关注的只是当前的经济效益,无暇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没有归属感,很难在市场上长期生存与发展。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本身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间接地帮助企业扩大市场,提高知名度,从而增加利润。如果民营企业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就会想方设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打造企业形象,建设企业品牌,或通过借助外力的方法达到目的。因此,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要时刻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切实做好企业品牌战略的规划、传播和品牌形象的维护与有效巩固,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击竞争对手的活力和能力,才能顺利摆脱这一瓶颈的约束。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2

关键词:财务管控 民营企业 企业发展 助推器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短短十几年里就赶上了国外发达国家数十年甚至是近百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应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于是,在此大背景之下,我国各民营企业的老板就开始重视起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运作,尤其是财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更是成为其重中之重,以期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而如何才能够实现财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使财务管控工作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接下来,本文就以此为主要目的,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一、转变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

与拥有成熟、完整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国有企业不同,在多数民营企业中,其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做到全面管控,对企业内部所有部门进行统一管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效解决当前存在问题,使财务管控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就是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及时转变。

当前,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效转变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财务管控工作中,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全面摆脱传统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财务管控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虽然企业财务管控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但绝对不是最终目的。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为了能够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协作进行有效协调,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将财务管理工作视为营销管理,将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和人员都当做是客户,将每一张财务报表、每一项财务数据、每一个财务制度以及每一次财务服务都当做是一件产品,用心去管理,用心去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民营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高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民营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在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对企业财务管控工作进行有效规范

(一)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完善,为推动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起家靠产品,而想要壮大,就要靠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企业,本身就是依赖于各种制度之上而组建起来的一种营利组织。因此,在民营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拥有完善、严格、科学以及高效的管理制度,只有拥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使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才能够使企业财务管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在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制度。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在对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情况,尤其是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对包括公司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存货盘点管理制度以及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在内的多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制定,并对其进行有效完善,为确保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打好基础,进而才能够使企业财务管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的助推器。

(二)对企业财务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规避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当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中,也应该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平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出能够对其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的应对方法。为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企业资本结构、资金流动情况以及税收等工作进行详细了解,并对各个方面可能存在和必然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评估,并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尽可能将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对企业财务管控工作中的预算管理进行有效落实

任何一个民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因此,要想使企业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使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在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中,就应该对预算工作进行有效落实,通过预算来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控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起预算管理工作。而在当前,在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其都意识到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开始对其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因此,在民营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就应该重视起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并不断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胜任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而使企业财务管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以及国内市场对开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民营企业在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如此才能够抓住机会,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就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应该高度重视其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并通过对企业财务管控工作中的预算管理进行有效落实以及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完善,为推动企业发展打好基础等方式有效落实财务管控工作,使财务管控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更好的推动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整妮.让财务管控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总会会计,2013(07)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3

【关键词】薪酬制度;民营企业;激励;吸引

近年来,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民工荒”或“招工难”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完善健全薪酬制度的缺乏,员工待遇低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为使民营企业更好的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民营企业制订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薪酬制度。

一、改革薪酬制度的意义

(1)企业发展方面。一是民营企业科学的、适应自身发展的薪酬制度的制定,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对于员工队伍稳定问题尚未予以充分重视,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民工荒”和“招工难”等问题开始向企业敲响警钟。尽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含就业结构矛盾等,然而,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由于工资待遇低。因此,员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既是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的根本对策,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二是有益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企业运行的基本制度,民营企业适用薪酬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其管理的强化。因此,民营企业要对改革薪酬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在结合企业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将员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为出发点,从而使长期的、有效的、能够供应人力资源的薪酬制度得以设计。(2)社会进步。一是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目前,民营企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的快速、和谐、协调法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二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民营企业改革和建设薪酬制度有利于企业员工经济利益的维护,在使员工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状况改善的同时,有利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和切实落实。

二、改革薪酬制度对策

(1)遵循原则。一是保障性。一方面民营企业建立的薪酬制度应当具有保障性,作为一项内部规则,其不能被随意的更改或废除,从而使员工具有的不确定性工资收入得以消除;另一方面薪酬制度应该涵盖对员工的社会保障。二是透明性。民营企业制定的薪酬制度要保持透明化,从而使企业员工得以对其公正性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引导员工参与制定薪酬制度;采用较简单的植物评价方法,从而便于员工理解;将关于工资制定过程的详细文件说明向员工。三是激励性。在对薪酬制度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将员工薪酬与其贡献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体现;另一方面还要使员工在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及智力投入等方面获得的报酬进行体现。要适当拉大员工报酬差距,在坚持有升有降的基础上,使“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思想得以坚决杜绝;要善于提升员工报酬,从而使其明确自身价值的提升。四是适应性。员工的工资收入要同国家发展经济的速度相适应,要同国家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对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的要求相适应,更要同企业变化的经济效益相适应。五是公平性。企业在对薪酬制度进行制定时,要允许工会组织参与,也可以对社会上的中介公司或咨询结构进行邀请,在使薪酬制度公平性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使劳资双方得以实现“双赢”。(2)结构设计。作为企业分配理念的反映,薪酬制度是对企业薪酬思想和薪酬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目前,在我国民营企业管理中,对薪酬制度的制定要对以下因素进行考虑:福利待遇,即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等;个人效率和业绩;工作时间;个人资历、技能和学历;人员层级关系等。结合这些因素,在对企业薪酬结构进行设计时,应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基本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工龄工资。二是激励工资。作为企业员工积极性调动的有效手段,激励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和加班工资两部分。三是保险与福利项目。作为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另一内容,福利可以分为非强制性和强制性两种,也可以分为公共福利和个人福利;对于基本保险,要结合国家规定进行设置。

总之,民营企业要在对改革薪酬制度必要性进行明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在对设计原则和结构的遵循上,使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薪酬制度得以制定!

参 考 文 献

[1]尹晶,于岚.我国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28)

[2]廖秋林.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探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08(10)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4

中外企业家都问同一个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的。那么大家就会问另外一个问题:这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感受不是就不一致了吗?我的回答同样是:不是的。

1992年我开始从事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的调查,那个时候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担心政策变化、贷款难(即使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最大的私营企业)、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厂房等资源。那么这些问题是今天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吗?我想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也不大可能像20年前那样担心政府会没收私有财产,你如果是个大型私营企业,现在贷款与金融支持并不是个问题,土地厂房等资源更是很多地方政府能够给你的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你有不满,那么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中小私营企业,你发现得到金融支持的难度是大的;不管你经营多大的企业你也会发现税收问题是个不确定的紧箍咒,而且即使你与现任政府领导说好了合作条件,下任领导认不认就是个问题;与20年前或者10年前相比,虽然名义上的法律规定更完备了,而具体的行政部门与公务人员行为的强势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现管更狠了。强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不知道啥时候它成为砍你的家伙。如果我们从《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报告中解读最核心的信息,那么就是行政权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最不可捉摸的一种力量――它似乎帮助造就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也可能成为收拾你的权势力量,最重要的是,这种力量你不能控制。

中国民营企业希望耐心地进入更多的市场,成为更为活泼的市场发展力量,从市场的角度,民营企业更加接近地气,也更为依靠多元的社会资源,承受市场规则的奖惩力量的作用。如果我们看待一个市场的健康性,民营经济的比重以及发展空间是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中国市场上,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在扩大的,但是与民营企业家的期待值比较、与从市场角度对于经济规律作用而且行政权威作用比重的预期值比较、从经济资源自由化而非控制化或者寻租化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资源分配体制显然是在增加与强化民营经济与创业者的疑虑的。我们今天期待一个说法,期待管理权威给出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一种创造性的教育体制如何与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机制统一;一种强化行政权威的趋向如何与期待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口号衔接;一种行政化的操控模式,如何能与全球的自由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一致。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忧虑是一种合理的忧虑,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合理的要求,而站在对面的体制将何去何从呢?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5

【关键词】“新36条” 民营经济 投资领域 融资困难

一、“新36条”下河北民营经济面临的机会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民营经济创造了中国80%以上的新产品、65%以上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在全国5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达到80%以上。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新36条”出台已两年多的时间,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在“新36条”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河北省民营经济如何借助“新36条”之风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解决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36条”为民营经济提供的最大机遇就是使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大大拓宽。“新36条”实施细则指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河北省民营经济拥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河北省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分析

(一)法律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自2010年5月13“新36条”出台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然而细则并没有给出具体性意见。比如例如在铁路部出台的细则中,诸如哪些干线线路民间资本可以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运营价格如何核定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具体的细则上。自2011年开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明确鼓励民资进入相关领域。而河北省与之相关的细则并没有出台。如何根据“新36条”结合出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地方细则是发展当地民营经济的关键。

(二)民营投资领域仍受多方限制

尽管“新36条”对民间资本涉足领域拓宽了,但是在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国家依赖的仍是国有垄断央企,民营经济进入这些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一些国家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国企来承担;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项目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也非常有限;国家虽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在这个领域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仍然欠缺。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的场所。但是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的机会还是非常少的,同时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也很难获得批准。由于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那么银行贷款就成为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信誉透明度低、财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商业贷款,即便是获得了商业贷款,企业也会承担非常高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河北省市场上为中心型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机构少,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就更加困难。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民营企业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资产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河北省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放型的企业,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风险抵抗能力差。其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产业结构层次低、模式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整体来看,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很难和国有企业竞争。

三、发展河北省民营经济的建议

如何借助“新36条”,使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完善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律环境

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环境的支持。民营经济作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法律层面上予以确认。这就要求,河北省结合“新36条”的内容和要求出台适合本省省情和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鼓励和扶持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和利益,消除民营经济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歧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

“新36条”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领域。因此河北省应在“新36条”的内容指导下,放松对河北省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在民营企业进入的过程中使其享受到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

(三)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比如建立对民营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项信贷资金;建立多种资产评估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通过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品牌价值等作为质押物来帮助民间文化企业融资,加大民营企业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河北省政府为民营企业建立政府担保体系。比如苏州市政府投入了50亿元发展了57家担保公司,银行对此非常信任,民间投资者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通过对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河北省政府出面投资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或机构,为我省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

(四)加快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升级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样不仅会加快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成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资金、税收优惠、补贴等形式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使河北省民营经济借助“新36条”之风获得更快发展,这对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解决就业、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智军.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2]马小洪,窦宇.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随之展开且步步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网络,扩大了覆盖面;健全了制度,推进了规范化;加强了教育,增强了凝聚力;培植了典型,突出了影响力;发挥了优势,提高了战斗力。但是,对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新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对照县委党建工作“五个基本”建设的要求,我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党组织覆盖率较低、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民营企业中党的力量还很薄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想认识的偏差,困扰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注册登记的民营企业971家,成立党组织的只有73家,党员730人;其中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302家,成立党组织的只有43家,还有23家符合条件应建未建,整体覆盖的比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业主普遍存在“重建厂、轻建党”现象,认为企业生产经营好坏与抓不抓党建没多大关系,抓党建还要牵扯精力,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源动力。此外,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看,怕业主不支持、党员不积极、普通职工不理解,导致一些企业党组织“边建边瘫”,没有发挥作用;从企业党员看,不愿、不好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党务工作部门看,对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一些方式方法还不适应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从一些职能部门看,没有把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责任。

2、客观条件的限制,束缚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导致党组织组建难。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变”(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经营经常发生变化)、“散”(企业的经营地点分散)等特点,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二是企业员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经常发生变化,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和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产权的“非公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员工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因而党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上缺乏自主性;党组织活动经费没有列入民营企业预算,临时有活动临时由业主拍板定夺,活动经费上存在依赖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3、自身建设的薄弱,限制了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党员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党员力量比较单薄,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思想上存在顾虑,行动上不愿出头,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不强,制约了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不少党员因为利益关系或嫌麻烦而不愿把组织关系迁入企业,从而造成了还有一部分“隐性党员”存在,党支部难以掌握其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形成了管理的空白地带。民营企业党组织日常事务一般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而党员大都是工薪阶层,“雇佣”色彩很浓,加上业务工作繁忙,平时很难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几点建议

按照“党建、经济齐发展,组织、企业同壮大”的双赢目标,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要不要建?谁来建?如何建?基本队伍如何建?党组织怎么发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夯实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体制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要不要建”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要不要建党组织”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认识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应该而且必须要建。就党建工作全局而言,做好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实现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党在民营经济领域领导地位的需要,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民营企业得以贯彻落实的需要,是强化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增强发展动力的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就民营企业而言,建立民营企业党组织是提高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上下沟通的“红色桥梁”,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治动力”,是贯彻落实科学企业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加深民营企业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第二,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解决好“谁来牵头建”的问题。目前,已经成立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分别隶属于地方党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党委或总支、工商联民营企业总支、工商局非公经济总支,由于工作认识不统一,信息不畅通,协调不到位,导致对于党建基础较好的民营企业大家争着去组建党组织,而对党建基础薄弱的都不愿去牵头组建党组织。对于民营企业党组织建立后如何去引导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相关部门党组织领导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有的甚至不闻不问。比如这次在新经济组织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出现了底数难摸清、行动难协调、工作难部署等问题,统战部、工商联牵头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有的行业主管部门相互推诿,有的主管部门没有对下属的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过一次指导工作,有的地方党委由于人事调整,甚至连新经济组织的概念都没弄明白,更不说指导工作,致使部分民营企业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建议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在承担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设立民营企业党的工作委员会,由其具体牵头负责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并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统一进行归口领导和日常管理。

第三

,五建并举,解决好“如何建”的问题。要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愿望、行业特点、规模大小、部门服务程度、约束力等不同因素,坚持“五建并举”全覆盖,全面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一是单独建。对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符合组建支部条件的,单独建立党支部。符合建立总支条件的,建立总支;符合建立党委条件的,建立党委。二是联合建。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三是挂靠建。对规模小、稳定性差、仅有一两名党员的企业,挂靠所在地或就近成立党小组,待条件成熟后再成立党支部。四是改制建。对改制企业,原来有党组织的,从改制时起,党组织同步改建。五是发展建。对党员人数达不到组建条件的,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条件成熟后适时组建。同时,开展“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找到“隐性”党员,按总支组织关系,纳入正常管理。 第四,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好基本队伍建设问题。按照“基本阵地稳固、基本队伍健全、基本制度完善、基本活动经常、基本保障落实”的目标,把“配好班子、搞好培训、抓好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严把“三关”,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把好党务干部选配关。采取内选、外聘等方式,将“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善做思想工作”的党员选进领导班子,重点选配好党组织书记。企业中有从事党务工作的合适人选,尽量从内部选配。同时,为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建议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一批懂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对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对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的,实行多企或多户选派党建联络员。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宣传、帮组建、帮规范、帮发展、帮培养。二是把好党员培训关。在县委党校开设党员培训课堂,定期对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员开展培训,使他们能及时了解上级要求,拓宽工作思路,探索、交流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三是把好党员发展关。严把培养、公示、审批、教育“四大关口”,实行公推、预审、公示、票决“四项制度”,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要注重在企业一线职工、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同时对民营企业主入党的问题也应予高度重视,不以财产多少定性质而以财产来源和去向定品质,不以身份名气定发展而以党的要求和标准慎重发展,逐步提高民营企业业主入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7

受产品生命周期、产业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格局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在发展、成熟、升级的过程中,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像美国历史上的钢铁产业、日本的机械制造业等。但是,受经济制度和民族特点的影响,在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阻力要比中国小得多。在美国,由于股票市场比较发达,股东可以根据公司的表现,快速决策,并通过“用脚投票”的形式,完成兼并重组中的关键步骤。日本在二战以后,许多大型的企业被强迫解体,尤其是重工业领域的财阀。但是,各自企业之间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财阀体制”时期的体制仍然存在,加上主银行制度,使得日本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容易得多。

中国则不同,在不同的领域,兼并重组面临不同的难题。在国有经济领域,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国有企业之间兼并存在的种种便利,使得国有经济领域的兼并重组较为容易,中央企业向下的兼并尤其如此。因此,在这一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跨省的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需要打破地方保护,这也是国务院文件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在民营经济领域,则存在较大的阻力。中国的民营经济多为家族企业,虽然企业规模小,但是家族非常看重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在大多数的行业里,民营经济小而散并不构成问题。但是在有些产业里,规模是非常关键的,比如汽车、钢铁、水泥等行业;而另外一些行业,因为提高定价能力的需要,也对规模有要求,如稀土。因此,在促进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中,关键是如何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兼并重组。

如果综合考虑在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民营经济“新36条”),那么,对于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将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轮廓。“新36条”对于民营企业可以进入哪些垄断竞争的领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从这两个文件也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促进中国市场化兼并重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对于国务院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文件是喜忧参半的,甚至是非常担忧的。由于钢铁等行业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使得许多民营企业担心因为规模等原因成为兼并的对象。因此,要想顺利推进兼并重组必须要切实考虑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利益,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办法:

第一,对于已经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要采取倾斜性的政策,鼓励其兼并其他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有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也有较强的竞争力。如钢铁行业的江苏沙钢集团、建龙集团,汽车行业的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要通过政策引导给所有民营企业发出信号:虽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能够保留下来,但是兼并重组中,会有不少民营企业受益。否则的话,兼并重组将无从推进。

第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要分类指导。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民营企业,只有关闭。而对于一些经营状况较好、有转型条件的,尽量将其引导到一些细分的市场上。比如,将一些国内的小型汽车企业引导到特殊用途车(作业用车、跑车等)生产上;将一些小型且经营效率较高的钢铁企业引导到特种钢的生产上,或者是使其成为国家材料研究、航空航天研究的试验基地等。除此之外的民营企业才是兼并重组的对象。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篇8

关键词:家族成员化;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意见与措施

一、引言

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国际民营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龄”为23年左右,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龄”仅在6年左右,远远小于世界“平均存活年龄”。将我国民营企业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民营企业进行简单的对比,发现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家族成员化管理,严重的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从而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对民营企业家族成员化管理进行调整,以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成为国内很多民营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家族成员化对民营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发展初期

在我国,个体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在行业圈内还无任何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未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的缺乏问题,而且相关的人力资源或者是技术也相当匮乏,各方面的知识都相当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主没有足够的、能够信任的人,于是家族中的各种资源就可以为民营企业主解决这些问题,如有一些管理经验的亲戚可以做相应的管理工作、有相关技术方面知识经验的亲戚可以做技术层面上的工作、资金比较充裕的亲戚可以进行投资等;如此就支撑起了一个小型的民营企业。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成员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员,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为所接触的范围较小而导致企业以后的发展不够全面。

(二)企业发展中期

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各种业务也蒸蒸日上,企业相关方面的业务、所需的资金投入也会逐渐增多,家族成员之间的经济交往也逐渐频繁,如此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加入该民营企业。但是,在这个阶段,家族里只要有一点点相关知识经验的成员都能够加入企业中,而导致企业内部的专业性较低,难以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或者是没有能力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体系,使得企业很多方面的发展开始滞后于其他家族成员涉入较少、专业人员较多的民营企业。

(三)企业发展高级阶段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其鼎盛时期的时候,扩大企业经营活动范围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设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这就在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从管理上,意味着该民营企业必须成立一个集团公司来对下属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进行管理。企业集团公司的成立,就更加需要具有高瞻远瞩和战略管理思维的高级管理型人才,而对于企业中家族成员来说,他们一般都没有经过较为严格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其管理思维、手段还未达到能承担一个集团公司长期、健康的合理运作,初级的管理模式不适合于这种高级的管理,集团和分公司之间没有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手段,如此就导致了管理跟不上企业迅速向外延伸和发展的节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二是生产经营管理上,由于家族内部的关联性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垄断性,形成无竞争的招投标形式,大量的统、销吞噬了合理的利润,如:物资采购和工程承包,成本明显高于市场价,导致企业不仅成本高而且与真正的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失去合作的机会,层层的转包,也使后期的质量和质保无法按市场的规则进行。

(四)企业发展后期———衰退期

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的饱和化,企业利润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现象。而有的民营企业由于前期的管理问题,从而出现了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高居不下,利润空间逐渐减小的问题。这使得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如替换原来的技术工人、裁员等。于是,在进行人事变动的时候,企业高层的管理者首先考虑的就是那些没有过硬的专业性的员工,而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原有的家族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引发家族矛盾问题,许多在企的家族人员不能很好的认识到企业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发展困境和已经面临要进行大调整的趋势,只是片面的认为自己是企业的“元老”,而且又是连带的家族成员,就算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也应该在企业内部享受着“元老”的待遇,他们就成了改革中最大的阻力军。

三、实行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的民营企业的主要现存问题

(一)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下民营企业的内部结构整合力较小

在我国,实行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的民营企业的构建基石一般被称为“五缘文化”,这“五缘文化”分别是指具体的物质媒介、共同的或者相同的信念、在同一个或者临近的居住地区、家族里面的亲戚、从事相同工作的朋友或者同学等五类人际关系。在实际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这“五缘文化”中的人通常会组成一个群体,这种群体关系相当牢固,并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高级管理知识经验的人无法进入这个团体;在这种低水平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也很难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计划。

(二)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下的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缺乏多样性

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由于资金的不足而只是在家族内部进行资金的投入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到了企业成立后期发展的阶段,企业需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壮大,所需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以前单一的家族成员投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所需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民营企业的战略化发展。

(三)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下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素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且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虽然有不少的民营企业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些企业中大部分以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为基础的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明确的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主对企业内部的人事管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片面的对家族成员进行任用,从而阻碍了企业整体的发展。

四、如何有效的调整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

(一)避免形成家族成员化管理

在民营企业主创立自己的企业的时候,目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族人员;创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民营企业主只是一味的害怕出现意外而对外人不加以信任,那么这个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在开家族成员化管理了。所以,在企业创建的前期,企业主就应该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如:筹备资金、寻找合适的合伙人、搜集各方面的资料等。对于那些已经是处于家族成员化管理模式下的民营企业而言,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破“五缘文化”所形成的高层领导圈子,以便让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可以融入进去,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民营企业内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最主要和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包括了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等。只有将企业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战略性规划,企业才能够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何更好的去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发展出一套符合该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和战略发展计划,如此才能促进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有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相当于有高层次的公司管理团队,它是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实施的保障,但是,在民营企业,由于无完善的治理结构与机制,管理层之间缺乏相互牵制和制衡,出于对自己家族人员的信任,往往是“权”和“利益”无法分立,因此,要改变这个粗方式、随意性的管理,就只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各种行为。

参考文献:

[1]屈广滨.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对策探讨[J].市场论坛,2013(06).

[2]杨文英.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家族式经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J].人力资源,2014(08).

上一篇: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范文 下一篇:工程建设监理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