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组织形式范文

时间:2023-11-06 07:12:23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1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各种非公有经济体大量涌现,尤其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xx年8月底,**县个体工商户1787户,从业人员3401人,注册资金达9289万元,分别比同期增加2.3%、5.9%和31.2%。民营企业达到112家,从业人员1731人,注册资金10.56亿元,分别增长15.5%、1.9%和259%。20xx年6月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5亿元,占全县gdp的70%;上缴税金1.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5%。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给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150人,有党员的企业75家,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36个。与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相比,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认识,齐办协力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县委认识到,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县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列为党委议事日程,并纳入全县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为了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指导与管理,20xx年6月,县委在全疆率先成立了“中共**县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负责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县委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搞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多次召开全县个体私营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不断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成立后,对搞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非常重视,从抓组建入手,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管理到规范管理的良性发展。?

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县委统战部抓党建的意识不断强化,逐步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作为统战部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新途径,自觉抓在手上,常抓不懈。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一是协助组织部门切实抓好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二是注意通过企业党组织,做好非公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做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县委统战部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摸索,主动与组织部门通力合作,做到定期了解与分析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和加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今年上半年,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对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大规模调研,召开企业党员座谈会和私营企业主座谈会,听取和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与组织部共同召开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研讨会,探讨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二)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按照“积极、稳妥、慎重”的方针,今年下半年,**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原则,基本做到对已有民营企业,成熟一个建立一个,新建一个企业,组建一个党组织。其组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式。即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建立党总支。二是联合式。即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界限建立联合党支部。一般是社企联合、企企联合、乡企联合等形式。在民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上,一是普遍采取属地管理,主要由社区、乡镇党委对所在区域内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管理。二是县城内的民营企业,全部由非公有制企业工委管理,基本做到有组织、有管理部门。在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过程中,统战部配合组织部门侧重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提高企业主的认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宣传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争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二是树立典型。注重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先后与县委组织部总结推广6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树立了金宝矿业公司、宏泰选冶公司和金山矿冶公司等一批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选配好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党性观念,熟悉党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凡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实行党企一人兼。凡企业主担任书记的,同时配好专职副书记。凡企业主不是党员的,着重选拔符合上述条件,又能被企业主接受的党员担任书记。

(三)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从适应民营企业特性,增强企业党建的时效性入手,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根据民营企业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强调党 组织活动坚持工余、小型、多样的原则,在求特色、重实效上做文章。目前**县民营企业党组织普遍做到“三有”,即:有阵地:党员人数较多,已建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由企业投资购置各种用品,订阅党报、党刊等各种资料。有制度:各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群众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献计献策等制度,并上墙公布接受监督。有活动:党组织确定了与企业的资本构成、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相适应的活动方式,较好地保证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范党建制度。**县委针对民营企业实际,制定开展党建工作的“三五”工作法,具体内容是:(1)每个企业的党组织中有五项工作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党组织争先创优目标、企业发展党员目标、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2)坚持五项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季召开一次支委会,每月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党员民主评议。(3)有五条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渠道:通过党组织班子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与企业决策的渠道,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通过工会、共青团的渠道,倾听职工意见,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渠道,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培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渠道,发挥党员在生产、科研、销售等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三五”工作法的运用,起到较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全县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是贴近企业活动。县委组织部、县委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六带头”活动,即党员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带头钻 研业务,争当生产骨干和技术标兵;带头监督业主依法履行合同,维护职工正当权益,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带头文明、正当、依法经验,照章纳税;带头参加公益事业活动;带头传授脱贫致富信息。同时,该县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普遍成立“三组”,由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党员组成“参政议政组”,由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党员组成“政策宣传组”,由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信息灵通的党员组成“信息服务组”,定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疆金宝矿业公司自20xx年以来,坚持在党员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一名党员做一个好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交一名党外朋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搞一项革新,帮扶一个贫困户,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使广大职工实实在在看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该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注册资本金超亿元、固定资产1.5亿元的矿业开发公司、成为**县的利税大户。

三是创新活动亮点。在民营企业中,有的以党建带全局,充分发挥工会作用,通过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研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文体、歌咏比赛、技术练兵等活动,进一步搞活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有的针对青年多的特点,下大力抓好团支部建立,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读书演讲、学技术比赛,充分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新疆宏泰选冶有限公司、天业建筑工程公司党支部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管理之中,加强了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分别创立了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宏泰文化、天业文化体系,激发了党员及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有无党组织无所谓;有的认为企业人员更新快,队伍不稳定,建立党组织无实际意义;还有的担心党建工作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麻烦,得不偿失。?

2、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难。民营企业的党员行业分布面广,流动性大,正常的组织生活比较难落实。个别企业党组织没有建立严格的活动制度,组织生活随意性较大。有的党员组织关系在村里或街道居委会,企业组织活动又不参加。?

3、个别企业党组织不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如有的党支部不知道如何在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活动方式单一,活动内容不能很好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既不能赢得业主的重视和支持,又得不到职工的赞成和欢迎。

4、党员发展滞后于企业发展。

一些企业党组织,几年都不在企业发展党员,严重挫伤了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感到在民营企业工作政治上没前途。

四、几点建议?

1、坚持党群组织一起抓。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也要抓好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妇女多的企业还要建妇委会,从而延长党建工作手臂,形成强大合力,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2、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对民 营企业党建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有效途径和合适的形式。在目前现状下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着重做好业主的引导教育。党员业主担任书记的要引导他们规范各项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是党员的要引导教育他们积极支持建立党组织,并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保障。二是企业党组织做好定位。以企业发展为核心,谋求党建活动与企业进步的共振点;寓教于乐,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激发职工的兴趣点;以搭建职工创业平台为抓手,谋求职工参与的支撑点,千方百计为员工成长成才、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创造条件。?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2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塑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而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塑造出有利于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突破“小而全”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内在激勋、进行专业化和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家庭经营要向采取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因此,必须在小规模经营农户基础上,塑造出现代化微观经营主体。笔者认为,从我国实际出发.必须在逻辑上继起、时间和空间上并存的3个层面上塑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微观经营主体。

一 大力发展企业化经营农户

小规模农户在我国农业微观经营主体中占绝大比重,没有这些小规模农户的企业化,我国农业企业化无从谈起。但在短时期内把2.45亿小规模农户改造为企业组织并实现农户组织形式企业化绝无可能,而推行农户经营行为的企业化却具有较大可能性。通过推行农户经营行为企业化,使传统经营农户转化为企业化经营农户。

我国的实践表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现有生产要素规模和水平基础上将小规模农户纳入到大规模生产经营体系中来。使农户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进行专业化、商品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因而是培育企业化经营农户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完善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推行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实现农户和市场的有效对接,而小规模农户自身难以完全实现这种对接,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组织,形成以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探索出了“市场+龙头企业+农户”、“市场+农民合作社+农户”、“零售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市场+农业科研院所+农户”、“市场+农民科技协会或研究会”、“市场+政府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真正能实现农户和市场对接的,是“市场+龙头企业+农户”、“市场+农民合作社+农户”、“零售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形式。因此,应重点推行“市场+龙头企业+农户”,“市场+农民合作社+农户”、“零售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以加快提升农户的企业化经营水平-二是要在产业化各个主体之间建立起 科学 的联结形式。要以契约关系和参股关系为主要方式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组织连接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凡具备条件的应鼓励通过参股方式,建立起紧密型“公司+农户”经营组织,并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税收、信贷、进出口等方面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给予引导与扶持。

二 大力 发展 农业准 企业

所谓农业准企业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企业经营行为和组织特征的农业微观经营组织。主要包括:①农业大户。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 农村 “能人”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生产要素积累和集中,形成农业生产、加工、购销以及涉农服务等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农户;②农户联合经营和合作经营组织。前者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实行多个农户共同作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涉农服务的经营联合体。后者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涉农服务的经营联合体,③紧密型“公司+农户”组织。这种紧密型经营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企业的组织和行为特征,属于准企业性质的 经济 组织,④农民合作社。在国外尤其发达国家,一般把农民合作社界定为企业范畴,如美国农业部农村商业和合作社发展中心给合作社下的定义是:合作社是一种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和用户受益的公司型企业。从我国实践来看,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组织形式不规范,功能不健全,因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企业性质的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农业准企业.除了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紧密型“公司+农户”经营组织外,还要大力发展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以及农民合作社等。

首先,大力发展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并促进其进一步创新。(1)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通过登记注册,使其具备法人资格,在享受一般农业企业优惠政策基础上,给其更优惠的政策,(2)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扩大经营规模,引入 现代 生产要素;(3)有关部门应在市场信息收集、市场进入和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为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提供服务,(4)要引导农业大户打破血缘关系,形成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内部组织方式,改进经营管理方式,发展成家庭农场或农业公司。要引导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通过合伙制、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等形式,进行规范化改造,发展成联户型家庭农场或农业公司。

其次,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并加以规范。(1)加强政策扶持,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社。要突破地域界限,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政府部门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并在技术和信息提供、人才培养、合作社间合作等方面为其提供服务;(2)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机制。要建立明晰的产权机制、 科学 的管理机制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4)促进有条件的合作社进行联合。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促进一些内部组织与管理比较规范、功能比较完善、规模比较大的合作社走联合的道路。

三 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企业

各类农业企业主要包括:①农业公司。是指主要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购销以及涉农服务的公司企业。其中,对农户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各种企业便是通常讲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具有独立的 法律 地位,具有一定规模,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的企业化经营组织。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3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给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150人,有党员的企业75家,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36个。与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相比,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认识,齐办协力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县委认识到,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县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列为党委议事日程,并纳入全县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为了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指导与管理,2007年6月,县委在全疆率先成立了“中共**县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负责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县委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搞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多次召开全县个体私营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不断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成立后,对搞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非常重视,从抓组建入手,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管理到规范管理的良性发展。

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县委统战部抓党建的意识不断强化,逐步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作为统战部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新途径,自觉抓在手上,常抓不懈。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一是协助组织部门切实抓好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二是注意通过企业党组织,做好非公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做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县委统战部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摸索,主动与组织部门通力合作,做到定期了解与分析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和加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今年上半年,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对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大规模调研,召开企业党员座谈会和私营企业主座谈会,听取和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与组织部共同召开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研讨会,探讨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二)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按照“积极、稳妥、慎重”的方针,今年下半年,**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原则,基本做到对已有民营企业,成熟一个建立一个,新建一个企业,组建一个党组织。其组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式。即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建立党总支。二是联合式。即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界限建立联合党支部。一般是社企联合、企企联合、乡企联合等形式。在民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上,一是普遍采取属地管理,主要由社区、乡镇党委对所在区域内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管理。二是县城内的民营企业,全部由非公有制企业工委管理,基本做到有组织、有管理部门。在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过程中,统战部配合组织部门侧重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提高企业主的认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宣传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争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二是树立典型。注重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先后与县委组织部总结推广6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树立了金宝矿业公司、宏泰选冶公司和金山矿冶公司等一批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选配好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党性观念,熟悉党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凡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实行党企一人兼。凡企业主担任书记的,同时配好专职副书记。凡企业主不是党员的,着重选拔符合上述条件,又能被企业主接受的党员担任书记。

(三)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从适应民营企业特性,增强企业党建的时效性入手,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根据民营企业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强调党组织活动坚持工余、小型、多样的原则,在求特色、重实效上做文章。目前**县民营企业党组织普遍做到“三有”,即:有阵地:党员人数较多,已建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由企业投资购置各种用品,订阅党报、党刊等各种资料。有制度:各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群众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献计献策等制度,并上墙公布接受监督。有活动:党组织确定了与企业的资本构成、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相适应的活动方式,较好地保证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二是贴近企业活动。县委组织部、县委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六带头”活动,即党员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带头钻研业务,争当生产骨干和技术标兵;带头监督业主依法履行合同,维护职工正当权益,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带头文明、正当、依法经验,照章纳税;带头参加公益事业活动;带头传授脱贫致富信息。同时,该县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普遍成立“三组”,由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党员组成“参政议政组”,由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党员组成“政策宣传组”,由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信息灵通的党员组成“信息服务组”,定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金宝矿业公司自2005年以来,坚持在党员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一名党员做一个好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交一名党外朋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搞一项革新,帮扶一个贫困户,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使广大职工实实在在看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该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注册资本金超亿元、固定资产1.5亿元的矿业开发公司、成为**县的利税大户。

三是创新活动亮点。在民营企业中,有的以党建带全局,充分发挥工会作用,通过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研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文体、歌咏比赛、技术练兵等活动,进一步搞活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有的针对青年多的特点,下大力抓好团支部建立,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读书演讲、学技术比赛,充分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宏泰选冶有限公司、天业建筑工程公司党支部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管理之中,加强了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分别创立了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宏泰文化、天业文化体系,激发了党员及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有无党组织无所谓;有的认为企业人员更新快,队伍不稳定,建立党组织无实际意义;还有的担心党建工作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麻烦,得不偿失。

2、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难。民营企业的党员行业分布面广,流动性大,正常的组织生活比较难落实。个别企业党组织没有建立严格的活动制度,组织生活随意性较大。有的党员组织关系在村里或街道居委会,企业组织活动又不参加。

3、个别企业党组织不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如有的党支部不知道如何在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活动方式单一,活动内容不能很好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既不能赢得业主的重视和支持,又得不到职工的赞成和欢迎。

4、党员发展滞后于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党组织,几年都不在企业发展党员,严重挫伤了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感到在民营企业工作政治上没前途。

四、几点建议

1、坚持党群组织一起抓。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也要抓好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妇女多的企业还要建妇委会,从而延长党建工作手臂,形成强大合力,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2、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对民营企业党建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有效途径和合适的形式。在目前现状下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着重做好业主的引导教育。党员业主担任书记的要引导他们规范各项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是党员的要引导教育他们积极支持建立党组织,并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保障。二是企业党组织做好定位。以企业发展为核心,谋求党建活动与企业进步的共振点;寓教于乐,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激发职工的兴趣点;以搭建职工创业平台为抓手,谋求职工参与的支撑点,千方百计为员工成长成才、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创造条件。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4

一、做好宣传争取支持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妇女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有的企业无暇顾及妇女工作,有些单位由于女性较少,没有成立妇女组织,加上企业负责人忽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使妇女工作出现“盲区”。为加强民营企业妇女工作,使妇联在党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更畅通,“纽带”更牢固,庆云县妇联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决定把创建新型民营企妇女组织当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营企业妇女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切实深入企业,加强专题调研。通过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一些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协调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发动妇女群众建言献策,经过两周的调查摸底,先后走访了10多个企业百名干部和女职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认真研究后,提出“凡是女职工30名以上的骨干企业建立妇委会;女职工人数不足30名的,暂时成立妇女小组”,同时提出把企业妇委会主任的选拔同企业培养使用干部结合起来进行。

建立民营企业妇委会,涉及到众多企业。只有取得企业主和全体女职工的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一方面庆云县妇联注重抓好舆论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设立妇女话题栏目,专门报道各级妇女组织开展活动的事迹和建立妇女组织机构的意义等,努力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同各企业主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针对个别企业法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某些误区,县妇联主动找上门宣传建立健全企业妇女组织的重要性,并以某企业妇女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事实,劝说企业主正确认识妇女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妇女工作的支持和领导。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沟通,广大企业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建立民营企业妇女组织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了观念,自觉配合我们做好筹备,主动推荐合适人选,目前,全县女职工30人以上的大型民营骨干企业全部建立了妇委会。

二、搞好服务推动组建

为广大妇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妇联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在民营企业创建妇女组织的前提和保障,庆云县妇联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为民营企业妇女组织建立和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逐渐形成适应企业发展,有利于妇女作用发挥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

庆云县妇联针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分布较广,人员复杂的实际情况,与个体私营企业妇委会一起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工作的健康开展。首先,对全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女工人数、经营项目、管理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妇女组织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工作思路,采取“建、联、挂、靠”等管理模式,增强组织设置的灵活性。依据妇联章程和妇女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区别企业规模大小,区别女职工数量和构成差别等情况,划分不同类别,确定组建重点,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对暂时没有成立条件的企业,挂靠到其他企业,妇联组织选派联络员及时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如:中澳集团是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拥用员工5000多人,女职工就有3000多人,过去,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妇女组织,致使许多妇女工作无法开展,甚至一些女职工正当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年3月份,县妇联负责人专门与企业董事长进行了接洽,提出了健全妇委会组织的建议,企业老总非常支持,专门成立了由1名主任、1名副主任、6名委员、200多名成员组成的妇委会组织。妇委会组建以来,组织女职工开展培训,提高她们的素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女工们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开展活动巩固发展

庆云县妇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企业妇女组织的积极参与,使妇女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真正形成妇女组织思想上有感召力,组织上有凝聚力,活动上有影响力,服务上有渗透力。

今年以来,庆云县妇联紧紧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三维交点来定位全县妇女工作,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和谐家庭”创建等三大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各级妇女组织的活力。庆云县妇联把“双学双比”活动和县委开展的“学先进、树标兵、比赶超”活动相结合,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全县民营企业妇女组织积极参与,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庆云县创建和谐示范县的工作重点,庆云县妇联在全县开展了“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并制定了《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五年规划》,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幸福人生讲座》专题节目,每晚定时播出,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庆云县妇联号召全县妇联组织积极为灾区捐款;今年7月份,为推进“春蕾计划”深入开展,庆云县妇联举行了“*华汇春蕾爱心基金会”启动仪式,当天向全社会募集资金6万余元,其中,85%的资金由企业妇委会募集,庆云县人民再一次用无私大爱诠释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为促进“巾帼建功”活动有效开展,庆云县妇联在全县妇女中开展了“巾帼建功新农村”活动和“提素质、树形象,我为争创旅游强县作贡献”活动,并以此为主题举办了演讲比赛,号召全县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材,为庆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全县各民营企业妇委会再次掀起了岗位建功的高潮。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分散式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加强农民的组织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摆脱上述的桎梏和束缚,还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增加农业综合竞争力,扩大农业的规模效益,对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促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国,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依赖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在国际上,我国的许多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民组织化生产的程度非常低,规模分散的农户式经营,根本不能与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相对接,更谈不上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所以,我国农产品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就要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自然经济式的分散农户组织成市场经济式的经营主体。

农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来自于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推广和应用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有赖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可以广泛传播适用的农业技术,大量的实验和综合性的示范农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在我国一些省份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所占工作的比重份额越来越大。

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是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生产,所针对的就是市场的需求,在将市场需求定为主导生产目的的前提下,既可以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提档升级和不断优化,同时又可以在经济利益的分配过程中,通过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将所售农产品的销售利润回馈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促进有赖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的产业化就是将市场确立为农业生产的导向,农民经济活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让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将产销联结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力量是有农民参与其中的企业,但企业再同分散的农民进行经济合作的时候存在很多困难,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有效解决此项问题,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联结农民和企业,使农民和企业都能得到最大的收益。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与农业的产业化联结也最为紧密,是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力。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模式

在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的形式与内容也不相同,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划分: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方式可以划分为自发形成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政府组织形成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社区或农村经济实体组建形成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按照是否出资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方式可以划分为农民出资组织形成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需农民出资也可组织形成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同服务方式可以划分为提供单项服务或特色经营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多种服务或全面经营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划分为技术互补合作模式、生产销售联结合作模式、产权股份结合合作模式。技术互补合作模式是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早期的主要的发展方式,一般都是由科技人员和供销单位组织起来的,为组织成员提供生产所需的技术和材料。生产销售联结合作模式是当前分布面积最广、组织数量最多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模式,一般是以企业的力量吸纳农民加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生产的农资统一采购,农民生产的技术统一操作规程,农民生产的产品统一标准和质量,农民生产的产品统一收购和销售,实现农民生产与市场销售的良性对接。产权股份结合合作模式是为了弥补资金匮乏而用土地、资金入股形成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模式,资金和土地等入股资产归全体成员所有,按出资主体各自的出资比例持股,组织成员可以享受组织提供的各项服务,也能分取组织的利润。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范围得以拓宽。农合组织联结着企业与农户,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一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农民带向市场。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得以完善。企业与农合组织的密切配合,农合组织就成为企业原料的生产基地,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使企业没有农产品原料质量的后顾之忧,同时又可以形成利益关联共同体,大大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的稳定性。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得以提高。农合组织大大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了农民的技术生产水平。农合组织能够建立与企业标准配套的生产加工基地,有效保障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建立起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符合企业要求的制度规范,从而使产品和企业都更具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抵御风险能力得以加强。农业所面临的是市场与自然的双重风险, 建立抵御风险能力的机制非常重要,农合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和销售等市场信息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等困难,可以有组织的应对灾害,大大强化了农民防范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红东,徐萍平,王松鹤,等.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6

[论文摘要]在 经济 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并非一日之功,要真正达-{’jdr基础、添后劲增实力的效果,就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变革面临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一些关键性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扫除变革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在变革中浴火重生。

一、明确变革目的——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起点

1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完善运营机制、满足客户需要。市场是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适应市场化运营的组织结构才能满足民营企业持续 发展 的需要。市场化运作模式要求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起员工能上能下、机动灵活的分工协作组织体系,并逐渐强化企业组织战略规划、生产运营监督和控制等功能。从我国大型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来看,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适应市场化的组织模式,如独立董事制的产生,战略委员会作用的不断加强,审计委员会或投资委员会的尽责机制等等,这些都推动了民营企业组织向市场化组织结构的转变。特别是我国一些跨国经营的民营上市公司其海外分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多的采用国际上比较规范的组织方式如建立事业部.强调投资项目前期组织的建立强调计划部门的设计等。

2.满足股权变动需要——调整股东权益分配。企业国有股权的退出推动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日益增加的企业购并促进了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外资企业的大量引入也促进了部分民营企业股权多样化。股权的变动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较大的股权变动也可能导致原有管理层的退出或调整。而客观上.为了体现新进股东的利益.组织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比如国际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在组织变革上就可能提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借鉴或采用一些国外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机制和方法。

3.规范分工协作——清晰界定权责、避免多头负责。很多民营企业家习惯于简化部门管理.只设计几个简单的市场需要的职能部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本简单的组织结构就造成企业家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定位.由于组织结构没有随经营规模与技术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所以当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如何进行 科学 的部门划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增补或削减哪些部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4提高运作效率——扁平化、授杈充分、减少独断专行。 现代 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民营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要求组织更多地因事设岗,其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均需要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达到效率和效益提高的目的.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逐渐趋向于扁平化,通过充分授权.减少独断专行,增加各部门进行组织协作的能力。

二、扫除变革障碍一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瓶颈

1企业发展战略不清造成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经营总体战略,不明确自己究竟该在哪一领域长期发展,经营项目转换过于频繁。因为缺少战略,导致民营企业在组织构成及人、财、物等运营资源的筹集上没有目的性,投放方向分散甚至出现错误,难以获得良好的长期收益,不但难以迅速扩大,甚至逐渐萎缩直至破产倒闭。战略问题首先是一个企业的使命问题,企业没有使命,发展目标不明确.就难以保证人、财、物的分配和部门设置等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而且会导致组织的设置、各种经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出现错误.制约企业的高速发展。

2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和素质造成的障碍。民营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其领头人的水平和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些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的落后和素质的低下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盲目节约,给与人才的报酬和待遇偏低营销投入少舍不得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等.过于看重 会计 成本高低.导致组织运行不畅.丧失发展际遇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无暇估计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导致组织运行无序,由于没有预算管理,缺乏计划和预算管理机构,出现财务工作跟着感觉走.生产运作和营销管理漏洞百出,营销理念落后.导致营销组织失当.把做品牌认为是做广告,认为只要质量好不怕卖不掉.营销管理体系迟迟难以健全等。

3产权不清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障碍。许多民营企业创业初始受当时政策环境的限制,缺乏治理结构上的制度安排.如一些民营企业注册登记时是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改制时面临很多股权分配方面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没有及时办理公司注册.以至于企业做大以后难以浮出水面;有的企业纳税一直不规范,由于没有付出规则成本使得~些企业家的心理十分脆弱.对其拥有的财富具有原罪感。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

三、机制全面优化——民营 企业 组织结构再造的路径

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往往是一方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协调各投资方关系,另一方面针对企业 发展 初期已经形成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和优化。

1.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首先要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宗旨,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理清战略实现思路,建立战略保障机制和战略实施细则.并构建 现代 企业管理平台。要舍得在企业的管理上投资,切实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构筑适宜的组织支持体系,方能使民营企业有较快发展。

2.努力提升企业家观念与素质。现代企业家必需具备的特点是智勇双全刚柔并济,自信严谨,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目标坚定、决策果断。民营企业经营者首先必须深入解剖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切实加以解决。要勤奋学习,超越自我.掌握最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方能够带领企业员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3搞好产权改革与组织结构再造。进行产权改革积极弓f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进行合理的股权稀释,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家特别要与职业经理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并通过合理分配价值划分权责,明确职业经理人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对职业经理人进行股权等有效激励。逐步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集团董事局的信息知情权.正确处理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权责关系,确定职业经理人的目标责任贡献.并进行有效考核。

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竞争状况和顾客需求,精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并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源能力进行 科学 部门设置和调整,明确各部门问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界定权责,建立简捷高效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4.改善民营企业组织管理。

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做好企业的“立法”工作.然后进行组织制度的 教育 工作,即企业的”普法”工作,接下来才是不折不扣地贯彻组织管理制度,即企业的执法”工作;最后还要有监督制度,即企业的”司法”工作。要做到企业全体员工人人懂制度,事事有制度,制度表格清晰,工作成绩有量化考核,建立起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分层分类的关键绩效评价体系。

比如,高层领导可以采用述职报告制度,中基层员工采用季度绩效考评制度.操作层员工采用月度测评制度;对高层领导的考核更强调结果指标,对中基层管理者的考核要关注行为过程,对操作类员工要强调量化指标;各级干部要重视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对下属的工一作辅导,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晋升挂钩;要让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权责和绩效考核指标,了解自己与同事的差距。这样就不仅给全体员工以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而且使员工有公正、公平感,另外还能够相互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四、把握关键问题——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核心

1组织变革应综合考虑.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往往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比如新员工往往依靠老员工的传、帮、带.员工日常工作很少对照岗位说明书,更多地是源自于一种组织内的学习.由于其工作方式常与个人职业理解和工作习惯联系在~起.一旦转变就很困难。如果一味地强调科学性——完全实施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现有职工的思想观念却不具备自觉去适应新岗位的意识.反而可能影响变革效果。因此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要对实施组织变革企业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找到影响思想观念转变的途径,逐步推进。强迫式和一步到位式的理想化变革,可能对企业产生意想不到的破坏力。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必须考虑员工或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对于重大组织变革,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的意见;小的变革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连续进行.着重考虑怎样既能满足变革的需要.同时又能避免造成震荡性破坏。

2组织变革应围绕客户进行。组织变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创造客户需求。对组织结构的评价应该是按照客户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价.而不是内部权利平衡性来评价。具体开展时.一般的工作思路是内外结合,即内部关注企业的组织诊断,外部关注组织设计相关的理念及标杆企业的分析。变革具体实施时.切忌简单抄袭别的企业的组织条文和方式,要重视目标方案的设计和现实阶段的方案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关注实施方案执行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目标方案的理念灌输,保障整个组织的演进方向。

3在对企业进行组织变革设计时,注重对企业组织结构动态分析。有效的管理组织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的、探索性的实施过程.有全面和系统的考虑和安排.往往造成组织结构的无序和业务流程的混乱。在民营企业组织变革中.要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具体实施时一方面要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设计对应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根据其战略单位完善其组织变革策略。要分析是什么导致了目前的问题有什么资源可用于推行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可能存在障碍吗7如何来排除这些障碍7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7

[关键词]东莞市;民营企业;党组织;先锋作用;途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是推动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肩负应有责任的一个崭新而又极具意义的课题。广东省东莞市作为非公经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在探索中逐步发展,对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战略思考和创新实践提供了现实方法和思维启示。

一、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现实条件

当前的民营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相比较,无论政策的扶持还是自身的发展状态,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的现实条件。

(一)民营企业数量规模的发展壮大,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东莞市的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个体工商户事业做大后转型和招商引资发展而来的①。近年来,在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经济社会双转型”等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加速发展。尽管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支持下,东莞市民营经济仍然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全市民营单位登记注册户数47. 80万户,比2008年增长0. 3qo;其中私营企业增长较快,达7.42万户,增长17. 40/0。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 59亿元,增长15.1%,缴税总额197. 98亿元⑦。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截至2008年,在东莞市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800多个,其中党委11个、党总支40个。

(二)民营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规模的壮大,很多民营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原本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企业的组织机构趋于完善,规章制度开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逐渐形成,为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了内生制度性的支持。如东莞市本土民营企业东莞光润家具有限公司就参照公司的管理规程实施“党员绩效评价制度”,规定党员在公司享受中层管理干部待遇,使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激发。另外,广大职工群众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曾接受过长期的党的多种形式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认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能不同程度地配合和支持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三)民营企业主素质的逐步提升,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积极动力。民营企业主是伴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博弈中成长起来的,在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历练了企业主的素质,加上政府部门的主动引导和培训(如东莞市的“111工程”①),使企业主具备了更加开阔的眼界和胸襟,开始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政治生活、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积极关注、主动作为,从而对党组织的组建以及发挥作用等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和更客观的行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东莞市政协常委黄建平早在2003年就强调,唯美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她首先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承担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他把公司党委定位为“思想核心、力量源泉、战斗堡垒、人才摇篮”,可见他对党组织的重视程度。

(四)民营企业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省市,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取得了宝贵的先行经验,如东莞市全面实施“组织扩展、管理优化、载体建设、保障强化”四大工程,确定党组织组建目标,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党建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涌现出如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志成冠军集团、广东宏达工贸集团、东莞光润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党建品牌。这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党组织活动丰富多样,党组织作用发挥广泛扎实,并因此得到地方党委乃至中央的充分肯定,为其他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树立了典范和提供了借鉴。

二、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民营企业党组织有别于国有企业党组织,既不管人,又不管物,更不管财,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可选择的途径和资源十分有限。但是,东莞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民营企业党组织定位为发挥“政治保障”作用,探索和开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通过强化政治导向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同样属于党的基层组织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堪称党的“神经末梢”,是在民营经济领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领导者和监督者,必须通过加强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实现政策的对接来发挥作用。东莞市民营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从形势宣讲、政策传达、法律监督等方面人手,为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一是在宣讲形势上加强引导。通过上党课,举办形势报告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电影周、主题晚会,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企业党员喜闻乐见、富有特色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潜移默化中深人人心。二是在传达政策上加强引导。通过宣传栏、网站、党政交流会等积极宣传党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实现升级转型。三是在安抚人心上加强引导。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党组织主动作为,引导企业决策层采取“告员工书”、“三不(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承诺”等方式来安抚人心、稳定员工队伍。

(二)通过强化决策参谋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面对市场经济竞争尤其当前的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科学决策必须集思广益。这使企业党组织通过参与或影响企业重大决策来发挥作用的途径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归纳起来,东莞市的民营企业党组织通过决策参谋发挥作用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一是企业主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企业,如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糖集团、以纯集团等,通过企业主党员把党的政策、主张和党组织形成的意见直接贯彻到企业的决策中去。二是企业主非党员、党组织书记为决策管理人员的企业,如光大集团、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奇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决策管理层将党组织的意见、意图渗透到企业的决策、监督、执行过程中。三是建立党组织与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互动沟通机制、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成员理论学习联席会议等制度,促使党组织的主张与企业的决策有效融合。四是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发动党员和职工群众为企业发展提合理建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管理科学化。

(三)通过强化协调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决定了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突出表现为主动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营造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东莞市的实践表明:一是为企业和上级党委政府搭建沟通桥梁,争取促进发展的政策资源。如帝光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帮助企业申请清溪镇委出台的减免企业2009年一个月综合管理费,还利用镇委扶优扶强政策,争取到了镇政府办公楼照明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二是为企业和其他社会部门搭建沟通桥梁,提升促进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多数党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与商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企业服务中介等社会部门联系,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千方百计为企业破解实际难题,减轻负担。三是为企业和职工群众双方搭建沟通桥梁,优化促进发展的内部环境。一方面,依法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敦促企业落实《劳动法》《公司法》等,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协助企业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四)通过强化文化引领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文化是“道”,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制胜之道。中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当然体现社会主义共性,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因此,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保障作用的重要切入点。东莞市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一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主导培植企业核心价值观。如广东宏达工贸集团党总支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通过党员主题生活会、远程视讯学习教育、“相聚在宏达”企业之歌颂唱等活动不断对员工进行形式多样的再教育,将“宏图远大,努力必达”的企业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领导群众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把企业文化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平台,以各种有效载体为依托,领导和组织工会、共青团各类群众组织在经营生产、文体生活、职工培训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党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影响力。如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腾港务有限公司、志成冠军有限公司等企业党组织通过开展运动会、红色旅游、员工生日会、党员合唱团等活动,不仅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通过强化聚合人才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尽管东莞市多数民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贡献在于为社会解决较多的就业岗位,但是随着市委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的推进,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除了要以高薪、职位吸引外,还要靠精神、感情、理想等来凝聚,而企业党组织恰恰具备此功能。就东莞市而言,有几点值得称道:一是“双培双推”工程打造企业发展核心团队。在党组织的努力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坚持把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骨干、把经营管理层中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进入经营管理层,党管人才、党育人才、党聚人才方针得到很好贯彻。一批优秀人才集聚在党旗下,2009年新发展“两新”组织党员437人,其中民营企业主31人。二是“党员优先”机制储备企业发展优秀人才。如广东宏达工贸集团、启光集团、东莞电机有限公司、华南药业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引进使用人才时,对共产党员优先招聘录用、优先提拔晋升、优先提高待遇,大力提升党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激发党组织发挥作用潜能,为推进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党员传帮带”措施营造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党员突击队”、“党员承诺制”等活动和措施,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职工群众关注企业发展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

随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成效越来越明显,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经验。从东莞市目前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是关键。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在东莞市蓬勃开展并不断取得成效,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省率先成立市镇两级企业工委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专门负责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将民营企业党的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班子量化考核、联席会议、领导联系点、工作通报等制度,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市镇财政预算,从机构、人员、经费、阵地、制度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措施,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获得业主支持是条件。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主表达政治诉求的有效渠道,这就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和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找到了共同的价值基础。东莞市高度认识并利用这一价值基础,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平台。早在1993年东莞市就开始了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的探索,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增添了动力。2004年以来更是将包括企业主党员在内的“两新”组织党员纳入市党代会代表的推选范围,同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的安排以及市工会、团委、妇联副职领导的公选等方面均进行了统筹考虑,有效地激励了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热情,使企业主对党组织的组建、活动以及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场所、经费等的落实都不同程度给予关注、理解、接受继而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推动了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党组织书记素质是核心。作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组织书记的威信、素质和能力,关乎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关乎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组织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此,东莞市2004年开始建立了“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人才库,大力实施“两新”党组织书记培育工程,开设“两新”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高校研修、党校培训、送党课到企业等形式,将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纳入“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轮训范围,进行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党务工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逐步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此外,在部分民营企业中,通过选派优秀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推荐企业主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举荐企业董事会成员为党组织书记等措施,有力提升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党员队伍建设是前提。在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作用,党员队伍是主体力量。只有具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相称的党员队伍,党组织才能在民营企业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自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以来,东莞市十分重视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登记一批”、“发展一批”、“选派一批”、“稳定一批”等工作方法,在党员的“找”、“招”、“育”、“派”等方面下功夫,并建立“一证一卡一系统一中心”四个一党员管理体系和“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基地,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这不仅为民营企业全面组建党组织奠定了基础,更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五)工作机制创新是动力。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和发挥党组织作用是新实践新探索,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方式和方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才能逐渐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为了促进党组织发挥作用,东莞市在机制建设上不遗余力,可圈可点。东莞市委2004年开始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培植典型、标杆引路;开展“非公企业十大党员敬业标兵”、“‘两新’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优秀党员”评选表彰活动并给予免费人户的优惠,坚持典型激励;实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推行党员管理服务IC卡,坚持流动党员管理人性化和动态化;等等。这些实践经验既为整体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又为党组织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两新”组织中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舞台。

[]

[1]刘志庚,一个组织一座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J],党建,2008,(8).

庞国梅: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机制的要素与原理分析[J].非公企业党建,2009,(1).

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中共东莞市企业工作委员会.共 克时艰党旗红争当先锋春潮涌——金融危机中东莞市“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彰显作用[J].东莞调研,2009, (11).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篇8

关键词:民间金融 民营中小企业 协同演进

一、引言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利用民本、民营和市场来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温州经济的市场主体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其自发性地生成和发展过程构成了温州区域工业化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财政和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资金因素常常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国有银行尤其是大银行长期存在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所有制歧视问题;二是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条件下,其信贷配给总是倾向于能够提供充足、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的企业。而民营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时,难以符合商业银行的信贷条件;三是因为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出于逃税等目的而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从而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作为市场的自然选择结果,民间金融便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和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从温州的发展过程看,民间金融一直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以半公开、半隐蔽的方式运行和发展着,有力地支持了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对2002年末的情况进行不完全统计,温州民间金融占有温州整个金融市场的货币流通量的30~40%,民营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筹资总额达300亿元以上。考虑到民间金融大多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加之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大多为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民间信贷资金处于动态流转过程中,估算时有遗漏,因此民营中小企业民间信贷的实际规模可能会更大。

民间金融在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说,企业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创业、成长、成熟和集团化四个阶段,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企业规模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其融资方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对民间金融的形态和组织化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事实上,温州民间金融就是在与民营中小企业的互动中协同演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制度性变迁。

一般而言,任何制度变迁本身都具有动态性特征。停留在某一时点的诱致性和强制性的两分法制度变迁分析模式,难以反映出制度变迁的内在演进性,对于制度变迁的时间、速度、路径,都无法作出回答。这是由于早期的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本身的局限性所致。其局限性在于没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有限,从而形成比较静态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的范式特点,所以对某些具体制度安排的制度变迁理论阐释具有较大的制约力。本文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温州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形态――规模”协同演进过程中的互动效应和路径选择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

二、非组织化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创业时期私人创业资本的形成分析

温州在历史上交通闭塞,区位条件较差,自然资源没有优势,国家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十分落后。70年代末温州还是人多地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基层政府率先允许外出经商的农民“挂户经营”,解决了农民弃农经商的合法身份问题。同时,农村信用社突破当时银行结算制度所规定的在一定额度以上的款项必须通过支票划转的框框,允许汇入的销售货款提现,从而解决了商贩们在以现金交易的专业市场上进行采购活动的问题和原始的小商品市场与以国营为主的商业体系之间的资金流转问题。这两项地方政策,使农民经营小商品在计划体系之外进行大空间流通成为可能。但是,这些措施只能影响当时商品流通的方式、规模和空间范围,未能形成民营企业创业的本原性力量。实践表明,温州经济的快速起步关键在于民间创业资本如何形成。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小商品的流通和生产开始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村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温州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开始不断地向商业流通领域和制造业转移,形成以家庭工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在创业初期,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温州农民把拾遗补缺或填补市场空挡作为生产经营方向,选择技术含量较低,简单易学,设备少,投资小,上马快,易扩散,投资回收期短的“短平快”投资项目,利用自己的房屋,或搭建简易的小厂房,因陋就简进行生产,精打细算,因而成本低,资金利润率高。农民组织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需要一定的初始成本,那怕是几千、几万元。如著名的桥头纽扣市场,起步阶段本地并无生产厂家,而是从全国各地采购纽扣运到桥头市场上批发销售,其资本规模至少要上万元。面向全国零售商推销纽扣的销售员,至少要有三五千的资本才能从事此类商业活动。而1978年的温州,人均年收入仅113元,这一收入水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显然在此情况下依靠个人资本想从根本上解决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资金问题是不可能的。通过考察发现,温州农民(包括城镇个体商户)的创业资金与当地民间金融有直接关联。温州民营企业创业之初,从其组织形态看,是在农村的家族、亲属观念和地缘观念等小文化背景下的以家庭为核心,以亲友、邻里为圈子的经济共同体。其主要筹资方式是通过民间直接借贷的债务融资,一般没有什么手续,但对贷款时间长,数额较大的,贷者要求借者打“欠条”。这种自由借贷具有投向自由,利率随市场浮动,贷期灵活,交易方式隐秘等特点。很显然,当时的这种自由借贷式民间金融,是一种具有零散性和偶然性的非组织化的金融形式,不可能形成较大的资金借贷规模。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营规模小,需要的资本数额不大,所以非组织性的小规模的民间自由借贷基本能满足其创业资金需求,二者在低资金规模条件下实现一定的资金供求均衡。

三、准组织化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规模扩张阶段的资金供求分析

随着民营中小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张,不同资金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企业规模对资金需求具有影响作用。参照郭斌、刘曼路的调查(《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其对资金的总体需求规模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年销售额处于100万元(包括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1%表示“非常需要资金”;年销售额处于100~500万元(包括500万元)的企业有55%表示“非常需要资金”;年销售额处于500―1000万元(包括1000万元)的企业也有50%表示“非常需要资金”:年销售额处于1000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有43%表示“非常需要资金”。

表1.中小企业规模与资金需求状况(N=257家企业)

我们再从表2中,分析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需求按企业规模分布的情况。数据显示,小规模企业(年销售额低于100万元)需要民间融资的比例为31%,曾向银行贷款的企业占11.5%。对民间融资存在显著需求的是中等规模(年销售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需要民间融资的比例分别高达64%和55%,曾向银行贷款的企业占23.4%和43.6%。而规模处于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则需要民间融资的企业数下降为24%,曾向银行贷款的企业比例为82.6%。

表2. 中小企业规模与民间融资需求状况(N=257家企业)

从以上情况看,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企业,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小,更易于通过内源融资和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所以向银行贷款的比例小。中等规模(年销售额为100―500―1000万元)企业大多数处于扩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阶段,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投资风险性高,同时缺乏企业信用优势和抵押物优势来获取银行的贷款。所以需要通过民间借贷来筹资的比例较大,分别为64%和55%。而规模较大(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由于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企业信用也随之提高,同时拥有了一定的抵押物(如房产、土地等),这样,在向银行贷款时具有优势。所以,需要通过民间融资的比例下降为24%,而向银行贷款的比例则上升为82.6%。此外,一个可能性因素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管理趋于成熟,更易于被银行信贷所接受。

另外,企业“曾向银行贷款”的比例数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逐渐上升的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规模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融资逐渐倾向于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金融机构。我们可以从民营中小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资金可获得性、规模融资可能性、融资交易成本(主要指财务成本)的比较中进行分析。见表3:

表3.金融组织化程度与中小企业的资金可获得性、规模融资可能性及融资财务成本比较

从表3可看山,民间自由借贷简便易行,且都是亲朋邻里之间进行,不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具有较好的资金可获得性。但由于地缘、亲缘等观念的局限性,其金融形式呈分散的点状分布状态,市场半径小,组织化程度低,难以聚集规模资金,所以不可能为民间中小企业提供规模较大的借贷业务,一般最高贷款额只有几十万元。民间借贷一般利率较高。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调查估计,目前温州民间自由借贷月利率在8‰~12‰,远高于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借贷利率水平,有时还发放高利贷,所以融资的财务成本高。民间自由借贷由于缺乏组织性,其融资过程没有标准的融资工具作为载体,一般没有抵押、担保,全凭借款人的信用,或通过朋友亲戚做中介人,打一个借条即可。当发生企业逾期偿还或拖欠不还时,则依据借条上诉,请求法院予以解决。此外,民间自由借贷无法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所以融资效率低,潜在风险大。而如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由于组织化程度较高,所以容易通过负债业务管理,迅速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并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水平,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高科技装备业务操作系统,如计算机终端技术、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所以,只要企业能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充足的抵押和担保条件,使银行能够有效地防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选择问题,就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规模资金贷款。

温州的实践表明,民营中小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对民间金融形态提出了组织化发展的要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温州民间金融顺应了这一要求,出现了从民间自由借贷向准组织民间金融(相对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管制之下依法开展金融业务活动的正规金融如银行、信用社等合法金融机构而言,“准组织”不具备足够的的合法性,一般以分散的、半公开、半地下形式运行,缺乏严密的内在体系结构)转化的制度变迁过程。

从调查情况看,温州民间金融准组织化的主要形式即所谓的“钱庄”或“地下钱庄”,他们大多是从自发组织的各种“会”演变而来,一般采用股份制形式。“会”即经“线中”居中牵线的借贷和亲戚邻里间的直接借贷活动;“标会”是一种“会”的发展形式;“招会”则是一种试图突破一般“会”的规模和运作规则的失败形式。温州民间的“会”,一般叫“钱会”,也有叫“聚会”、“邀会”、“成会”和“呈会”的。随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流动资金需求增加而通过“会”的形式来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时的“会”的功能已不再是一个互组织,而是一种盈利性的民间金融组织形式,“标会”的出现就是代表。在“标会”的运行规则中,得会顺序是通过利率竟标产生,谁出的利率高,谁先得会金:有的标会则是定向为某人而设,不是轮流得会,得会者依次还本付息即可。

“钱中”是与“会”同时存在的另一种民间金融组织形式。私人钱庄是“钱中”的机构化。“钱中”是不挂牌经营的民间金融中介,有两种形式:一是资金供需双方见面,“钱中”居中见证,收取一定的佣金;二是资金供需双方不见面,“钱中”一手吸收资金一手贷出资金,从中获取利差。“钱中”是民间的职业货币经营者,为了控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其活动范围局限于一个自然村或临近几个村庄,一般不会越出一个乡的行政区划范围。

从温州民间金融准组织化的实际进程看,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和国家金融监管(如治理“三乱”)等因素,使得上述各种民间金融组织形式最终未能顺利演变为正规的机构化的金融组织。有些已被取缔,有些一直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着。从过去二十年来看,温州民间金融业的发展极大地支持了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1)八十年代中期,温州民间个人集资泛滥,“会案”频繁爆发,涉及面广,破坏力大。具体而言,由于温州民间资金市场被一些贪利者利用,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致使风波迭起,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从1984年乐清柳市的“黄华会案”到1988年“平会”的倒会和“银背”的破产,其间经历了1985年的“招会”风潮,1986年的苍南、平阳“排会”案。据不完全统计,每次“会案”风潮,仅倒会、破产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背”人员就达数十人,总金额在6000万元以上;而100万元以下的则不计其数,涉及资金达一亿元以上。风潮爆发后,为索债而引起的非法拘禁、扣人质、烧住宅以及人命案频频发生。“会”主以超高利率为诱饵进行金融投机诈骗活动,用高达3%~6%的高利率欺诈会员资金,由于这种高利率大大超过了生产经营者的承受能力,使资金投向完全脱离生产和流通,同时还刺激民间自由借贷利率不断攀升。(2)八十年代中后期,民间集资形式多样化,主体由个人向单位发展。在此期间,温州民间“抬会”先后倒闭,使许多市民对非法集资带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感和警惕性,在此后一段时间内,民间集资活动规模大大萎缩。但后来民间高息集资、诈骗性集资再度活跃起米,而且集资形式多变,出现了一些企业以提供居民生活必需品,如液化气、食用品等为诱饵承诺集资一定金额即按月提供物品,并随时可以退资,大肆进行筹资活动。由于集资企业经营不善,给市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反响极大。(3)九十年代以后,一度出现了非法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现象,民间金融主体进一步趋向多元化,并逐渐从地下的非法形式转向以公开的合法面貌出现,出现了由地方政府部门审批,乡镇企业审批、私营企业和个人参股组建的办理金融业务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和民间资金调剂服务部;出现了物业(设备)租赁公司和股权转让咨询服务所:出现了变相办理金融业务的个体协会服务部、投资公司、城镇投资开发公司和未经审批的典当商行的组织等。从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期间,各类融资性“农基会”达86家,后经市委、市政府清理整顿,仍有33家民间融资服务部一直公开办理金融业务。此后,物业租赁公司、资金调剂服务社、个体协会服务部、老人基金会、驾驶员协会等相继出现。其中物业公司形成较大规模,至1999年底,仅温州市区的物业租赁公司就有81家,这些物业租赁公司资本金严重不足,一些公司验资后,抽逃资本金,暗地里办理融资的业务,综合利率高达18‰-22‰。更严重的是部分物业租赁公司从业人员或股东,以其企业和个人名义向银行、城乡信用社融资,用于高利贷发放,将风险转嫁给金融机构,后来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乱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乱集资的“三乱”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理和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至今,温州的民间金融仍以“地下钱庄”和民间自由借贷等形式半公开、半隐蔽地运行着。

四、组织化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目标及其经营方式转变阶段的资金供求分析

我们这里所讲的组织化民间金融,是指具有严密的内在体系结构,纳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统一管制之下依法开展金融业务活动,规范化运作,定位于服务民间中小企业的正规民营金融机构。温州民间金融体系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期互动演进关系表明,利用民间金融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是合理而可行的。为了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温州各种民间金融“准组织”形态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其对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创业资本和规模扩张资本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长期的政策性金融抑制条件下,温州过去的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是畸形的,它并不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机构化的信用形式。二十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温州民营经济积累到现在已经形成庞大的企业群,并成为区域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步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根据《温州年鉴》(2000年)的私营企业数据,至1999年底,温州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共8627家,登记注册个体户达21.04万户,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1.79万家(绝大部分均为少数人持股,实际属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896家,集体工业企业3835家。在上述企业当中,95%以上属于中小企业。1999年,个体企业创工业产值461.4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29.68%,户均产值为21.9万元,而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平均产值分别为128万元和320万元。由此可见,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和企业规模取得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民营中小企业对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02年1月进行的一次调查,按2001年末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约为170亿元,企业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为125亿元(引自王云帆:《温州1600亿民间资金往何处去》,《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6月10日),然而,温州民间金融的单笔规模受到其自身活动方式的限制。一般“呈会”的单笔资金规模只有几千元、几万元,超过50万元的只是极少数。民间借贷的单笔资金规模不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民间金融活动组织化程度低,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如“呈会”活动中,资金规模受“会脚”的人数和每个“会脚”经济实力的影响,在每个“会”中,经济实力最小的人往往构成“会”的规模的制约边界。二是分散放贷规避风险的机制作用。民间放贷缺乏法律保障,靠面子维持信用,某个人的面子值多少钱往往有个影子价格,单笔资金规模过大超过了面子的影子价格,资金就有风险。正因为受到民间金融单笔资金规模长不大的约束,对那些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只好创造条件寻求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

另外,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企业目标、经营方式和战略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在创业和发展初期,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当实体企业逐渐向证券化、虚拟化、国际化市场发展时,企业开始以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利润最大化的核心在于产品价格给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而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则是企业所控制资源的规模。目标的转变证明企业应该从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商品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产品的生产、销售等。而资本经营是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企业内外资产进行综合运营的一种经营模式,如融资、联合、兼并、重组、转让、债权转股权、出售、借壳上市、拉股及破产等操作方式。伴随着企业目标的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单体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也蕴涵了向资本经营转变的逻辑。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离不开金融支持,资本经营以资本运作为主要形式,它以大量战略化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为特征。这不仅需要企业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而且需要巨大的金融支持,而且不仅是资金的支持,还有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的支持。

我们说,在经济逐渐向全球化、信息化转变的时代,温州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将随时处于调整之中,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一般认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从总体上已进入二次创业时期,融资多元化既是二次创业对民营企业本身的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要求。它要求民间金融在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上应当有所加强。而民间金融要能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向组织化正规金融形态转化,并在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等基础上,加大民间金融的创新,实现民间金融的深化,依法经营金融业务。从现实看,单纯实行金融约束政策已不符合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和风险社会化,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已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将享有同等国民待遇,与国有金融机构平等竞争,为何就不允许民间金融正式登堂入室呢?如果对民间金融仍然采取“堵”、“卡”、“压”、“杀”的政策,限制民间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我国城乡二元分化更趋严重。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建议逐步实施金融开放,发展农村、社区的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适合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的金融管制,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管体系。(2)加强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环境建设。(3)制定包括民间金融机构在内的破产法,建立民间金融市场退出机制。(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现民间金融风险社会化。(5)建立高效的民间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担保基金,以降低民间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成本(如监督成本和信用风险成本)。(6)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规范化后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上限可以通过多元化金融主体形成的资金供给方市场竞争机制来形成。(7)弱化政府的干预职能。我们说,民间金融由于具有明显的平民化特征,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非机构化的内在要求。所以组织化正规民间金融机构和民间自由借贷可能出现的矛盾,应当更多地依赖于市场解决机制。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在长期互动中形成逻辑性的协同演进。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成熟和集团化的各个时期,对民间金融提出不同要求。民间金融形态也因此经历自由借贷、准组织化和组织化(机构化)的发展阶段。从温州实践看,过去20年中,民间金融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如今,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民间金融通过规范形成高组织化的正规金融机构,从而具有提供规模化民间资金的功能,并能提高融资效率。从实际情况看,温州民营经济较发达,民间资本十分丰富,加上20多年的发展经验,实现民间金融的组织化(机构化)、正规化转变具有条件。如果能够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则更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民间资本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从而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积累经验,最终实现温州民间金融模式合理成分的对外秩序扩散。

上一篇:反垄断的法律法规范文 下一篇:借款方面的法律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