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思考

时间:2022-06-26 06:10:25

民营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思考

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的崛起打破了医疗市场由公立医院全面垄断的局面,拓展了卫生事业发展的筹资渠道,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但由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之社会对其认识上的误区和相关政策的不尽完善,可以说,民营医院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又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目前是在美好的前景中曲折迂回。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民营医疗机构的重要作用,平等对待民营资本,为民营资本参与医疗产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我县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10家,其中,口腔专科门诊2家,中医诊所3家,中西医结合诊所3家,其它西医综合类门诊2家。共有从业人员31人,注册合法资质的28人,其他种类技术人员3人。从目前经营状况来看,除专科门诊外,其它诊所的诊疗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呼吸、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上,无诊疗大、重、疑难病例的能力。大多数诊所日门诊量在15--30人之间,年门诊量约40000人次,约占全县总诊疗人次的9.5%。平均处方价格在30--40元。民营医疗机构全部集中在柳园镇和县城城区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对民营医疗机构持有偏见观念,是民营医疗机构经营与发展的最大难题。一是由于民营医疗机构起步较晚,部分还存在违规经营的现象,致使社会对其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各职能部门对待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始终在维护公立医院的垄断经营,设卡阻扰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遇到具体问题持有两种眼光,两种尺度,民营医疗机构就象“后娘的孩子”,常常遭遇不公平的待遇。三是大部分患者在选择就医去向时,认为民营医疗机构以赚钱为目的,医疗技术、质量、服务不可靠,如果发生医疗事故进行索赔无保障等,很难受患者青睐。这些偏见观念影响了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2、缺乏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具体政策与措施,是制约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国家虽已明确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合法地位,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地方政府缺乏相配套的专门性政策文件,导致民营医疗机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找不到相应的政策依据。二是由于现实中对待民营医疗机构不平等,很难被确定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致使其无法吸引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接诊数量受到极大限制。三是税收政策成为阻碍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瓶颈。目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已经度过了3年免税期,国家开始对其恢复征税。但至今尚未制定专门的税收办法,民营医疗机构每年要上缴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再加上教育费附加等相关费用,民营诊所缴纳的各种税费通常达到年收入的8%左右。同时,民营医疗机构的成本要比公立医院高出近15%,低收入、高成本的运行状况使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难以生存,更谈不上扩大发展规模。四是专业技术人员待遇落实不到位,成为制约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软肋。民营医疗机构在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调配专业技术人员时,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关系、户口、晋升职称等问题,应归口到哪里管理,没有明确的操作办法,也无法享受同等的政策,致使民营医疗机构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无法形成一支相对稳定、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医疗人才队伍。

3、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一是管理后天不足。我县民营医疗机构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组织结构过于简化,责权不明,一人多职、职权交叉现象较普遍,经营中见机行事,说变就变,自律意识较差,在药品采购、使用、管理方面不规范,重复使用、滥用抗生素、激素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不稳定,只能随机接受患者,很难形成一批相对固定的患者群体。二是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的民营医疗机构,普遍没有整体战略和长远规划,发展规模较小,仪器设备简单落后,致使其无法接诊大、重、疑难疾病患者,始终处于维持现状的局面,难以做大做优。三是营销手段单一。部分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和功利性,经营严重依赖广告的作用,而忽视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虽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导致最终会失去社会信任、患者信任、员工信任和医疗市场。

三、对策和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营造环境。民营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拓宽医疗卫生事业投资渠道、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形成医疗服务公平竞争机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观念、体制、政策、方法上不断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舆论环境。

2、扶持引导,落实政策,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创造条件。一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六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全行业管理,在机构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社会医疗保险定点,以及市场准入和资金信贷等方面做到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二要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科学规划布局,准确进行市场定位,避免与公立医院在专业和科室的设置上过于重复,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三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和管理者给予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荣誉称号,真正让民营医疗机构和其管理者有劲头、有奔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四要鼓励各职能部门加大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的力度,帮助民营医疗机构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创办一流的特色专科。

3、深化改革,理顺体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增添活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必须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基础和支撑,没有公立医院的改革,没有卫生资源的充分流动,民营医疗机构就难以集聚必要的生产要素,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要理清改革思路。按照“理顺体制、盘活资源、借助外力、引入竞争、加快发展”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政府由“办卫生”向“管卫生”的转变;按照“社会办卫生--卫生产业化--产业民营化--民营规范化”的改革新思路,进一步盘活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设施,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民营医疗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将公益性和营利性职能分离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政府应尽快制定职能划分标准,按照我县人口布局,合理择优公益性医疗机构,并进行财政补贴,使它们能够真正承担起基本医疗保健和防疫灭病等公益性职能。对具备市场化经营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政府先参股后逐步退出、先国有民营后逐步转让产权等方式,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经营,促其商业化,开展特需等高端服务,适应多元化的就医需求。三要构建公平竞争机制。当前,将县医院东街门诊改制为我县民营等级医院的条件已经成熟,应鼓励和支持有投资意向、具备资质条件的民营主体,通过独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方式,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等级医院,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逐步形成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

4、整顿市场,规范管理,为形成公平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奠定基础。一要严格执法。针对部分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规范整顿,形成规范的医疗服务市场,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有序竞争提供有利的保护。二要严格行政审批。坚持合格一个批办一个,坚决杜绝人为的政策照顾,凡无证经营和不具备资质的,必须依法取缔;凡不具备应有医疗设备和经营管理混乱的,进行限期整改。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民营医疗机构要不断创新思维,以广阔的视野审视自己,做好既有远见又着眼实际的发展规划,要找准市场定位,在规模经营或特色医疗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事业调研 下一篇:非公经济发展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