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07 13:52:55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 直接金融 制度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59-02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已无法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企业的经济成分由单一的国有化,走向多种成分共同繁荣。随着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资本与人力都在逐步向民营经济转移,与此同时,限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为了公平效率的原则,还是其肩负GDP增长的重任,社会各界都应改变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尤其是在直接金融领域,更应着力改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现状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从控制权的角度看,含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其不具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称之为“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范围是十分巨大的,截至2015年2月,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7079.1万户,同比增长15.48%。其中,企业1871.49万户,同比增长21.04%。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已满两年,“宽进严管”的改革使小微型企业受益最为明显,而小微型企业中97.13%为民营企业,其在改革后一年内增加1890.70万个就业岗位,解决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税收方面,改革一年来新登记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3万亿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对税收总体的贡献率不断增长,而国企贡献成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都是不容忽视的,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的经济主体。

(二)直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现状

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尽管近十年来社会各种融资方式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从图表中可看出,我国社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净增长量较低。截至2014年底共有2613家企业上市,65%的市值为国有成分。不过,为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我国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2004年深交所设置中小板,截至2014年底中小板股票总市值已占深市市值的41%;创业板以及上交所正在筹备的战略新兴板等都是旨在协助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举措。

总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大体态势是向好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国家及政府各部门也都逐渐在对民营企业提高重视程度。但是根深蒂固的与传统思想使得民营企业仍得不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融资地位,在直接融资方式上居于被动的从属地位。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更有力的支持,需要更公平的外部生存环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自身缺陷

民营企业的自身特征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内部管理与协调成本都比较小;区域性强,能够更好地贴近基层,切实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不好的方面,民营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造成企业进一步发展扩大的困境,自身发展潜力有限。

首先,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虚化问题。民营企业的管理较落后,财务不规范,难以给予投资人标准的信息。同样,企业的信誉也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创业者创业失败卷款携逃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浙江国泰集团被法院查封,法人代表毛伟国携上亿资金逃往国外;2014年,浙江百舸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俞优静因经营失败,携款潜逃到非洲。

其次,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问题。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普遍金融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漠,市场经济观念不足,自身不懂得利用有效资源和金融创新产品,导致融资机会的错失与浪费。而拥有金融知识的管理者,有的希望通过运作来逃避债务。据人民银行统计,现在想改制的企业90%以上企图利用改制逃避银行债务。因此,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很难超过AA-级,很难有效发行企业债券。

(二)直接金融体系缺陷

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分为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从当前形势来看,股票市场步伐更为提前,新三板、创业板、新兴战略版等各种形式的股权融资框架层出不穷。相比之下,债券市场的形势更加不利。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以直接融资为主,美国在20世纪后期债券市场开始迅猛发展,到2001年企业债券融资数量就超过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16倍。而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仍较小,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很少有能力发行企业债券。

股票市场虽不断创新,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沪市和深市主板对民营企业进入仍带有苛刻条件,且小微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仍旧阻碍重重。

债券市场主要分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量较少,不足全部债券的50%。从发行条件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了企业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虽然国家已经开放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但完全符合规定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据资料考证,截至2013年9月,只有35家民营企业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券。

综上,直接融资体系的缺陷,即对民营企业的忽视与歧视,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创新不足

我国金融人才还有所欠缺,缺乏能力开发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目前,国内产品与制度的创新大多是学习发达国家已有的东西,极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2016年开年实行的熔断制度,因为不符合中国股市实情,实行四天就惨淡收场。解决企业融资需要符合实际,深思熟虑的金融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是去杠杆化,落实到中国经济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这种去杠杆化在经济回暖的形势下是必要的,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压金融产品的创新,使金融机构循规蹈矩,力求稳妥。

三、直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证券市场

直接融资是我国目前亟需大力发展的企业融资方式。它是民营企业最直接、效率最高的获得资金的方法。

股票市场上,各级市场都应有所改进。首先,一级发行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连接场所,对企业实现融资有着直接的作用。证监会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准入条件,给予中小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的同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持;继续推行优先股政策,随着2015年12月优先股制度在新三板铺开,意味着优先股在逐渐走进民营企业。其次,二级市场上,政府和监管机构一方面要对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幕后操作与老鼠仓行为,维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应对广大股民作出指导,将投机思想引向投资思想,树立正确投资观。

债券市场上,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主要在于企业债券的建设。应该逐步放宽企业债的发行数量与种类,让投资者的选择更多,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比如,可以让企业债券的偿还利率与期限和企业发展规律相联系,还可以让债权与股权相挂钩(可转换公司债),更可以通过扩大流动性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信用债的健康发展建立于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之上,建设信用评级机制的物质基础是信用评级企业的成长与权威。同时也要思考信用评级的标准,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更加侧重于定性测量,过度依赖于评级者的判断,能够更好地预测与评估难以计量因素的同时也造成了结果的不科学性,并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决策失误。应采用双评级机制,让行业评级与监管评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另外,也要加强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各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同样,资产证券化也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创新,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既可以分散风险,又解决了不同抵押贷款需求状况不平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非流动性资产能够在证券市场自由流动,有力地解决了剩余资产的匹配问题。

(二)企业自身建设

民营企业自身应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政策与市场信息为我所用。在招揽人才方面,不仅要关注行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也要适当储备金融人才,紧跟市场变化,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抢占先机。同时也应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不偷税漏税逃避债务,规范财务管理,配合机构审查,从根本上摘掉民营企业信用差的帽子,缩小与国企的软实力差距。这需要全体民营企业的努力。

加强自身建设,跟上新一波产业转移的潮流,因地制宜以需定产,重视创新创业,努力在区域间形成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在硬实力上真正地赶超国有经济,那么趋利性的社会资本自然就会流入资本回报率高的企业手中,根本上改变融资难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

时下互联网金融正是火热之时,与证券市场不同,互联网金融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道路。P2P网贷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用更细的渔网收集社会闲散资金,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民营企业融资。这无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之路。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其他形式,如众筹模式等,也达到了让投资者与企业项目更契合的目的,给予有创意有技术的小微型企业又一条生存道路。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更加灵活地实现企业资本的积累,与电脑背后的投资者实现共赢。

四、小结

如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列车已逐渐并入铁轨,而让列车真正地行驶起来还需社会各界的努力,除了政府和“一行三会”的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本身也应不负众望,继续完善自身与国际接轨,走出固步自封的境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之路是一条完善的、公平的、市场化的必由发展之路,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郭茂佳.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3):17-23

[2] 李大武.对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A].沧州: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2008(12)

[3] 谢传喜,邢乐成.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国际实践与政府扶持[J].经验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4-80

[4] 许崇正,官秀黎.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J].金融研究,2004(9):86-9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2

1.为简化新办第三产业企业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由市计委、市集体经济办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参加,成立市政府第三产业联合审批领导小组,下设联合审批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简化企业申办第三产业的审批程序;督促各有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协调、解决企业在新办第三产业企业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重大问题。各区、县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联合审批机构。

2.企业法人因安置富余人员兴办第三产业,申请变更原登记注册事项的,除增设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外,其它事项由企业法人依据章程自主确定,可不再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批件,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为鼓励全民所有制企业用一部分国有资产开办集体所有制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时,只需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具资金信用证明,按规定核定占用费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不再另行办理验资手续。职工自筹资金或合伙经营的,可以委托本地区或跨地区的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

3.除军队房产外,对以租赁房屋为企业用房或经营场所的,企业可凭产权方出具的房产证明及双方房屋租赁协议,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鼓励中外合资企业与本市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联营开办生产型、科技型企业。具备条件的,可直接到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4.鼓励企业富余人员,经原企业同意,可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合作合伙兴办新的第三产业企业;允许企业采取资金入股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兴办股份合作制第三产业企业;支持和鼓励企业职工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对具备资金、场地、设施、人员和技术力量等基本经营条件的企业,允许跨行业开展多种经营。

5.放宽审批有条件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开展批发业务。生产企业开办的有商业批发业务的企业,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商品外,可以从事非自产商品的批发经营业务,其注册资金可区别不同经营项目,适当降低限额起点;商业零售企业兼营批发业务的,其批发营业场地面积要与批发业务相适应,不作具体规定。对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批发兼零售企业的最低批发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和零售兼批发企业的最高批发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再作具体规定。允许企业灵活经营,能批则批,能零则零。

6.企业申办第三产业,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直接到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如涉及到行业主管部门时,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收到企业申报5天内必须给予明确答复。市、区(县)两级联合审批办公室在联合办公时,可吸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加快审批速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符合开办标准和从业条件的申请,要加快审批,登记发照。

7.新办不需增加劳动工资指标的全民所有制第三产业企业,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行审批,抄报市计委和市政府主管委、办备案,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具的资金信用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

8.适当提高新、老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的计税工资标准,一般行业可由每人每年1800元调整到2200元,特殊体力劳动行业可由每人每年2160元调整到2560元,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另外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由各区、县、局(总公司)审核后报税务机关批准,在上述计税工资标准基础上,可在上下不超过30%的范围内浮动。

9.新开办或原有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工资、奖金,可按照原单位上年在成本中列支的人均工资总额,由原单位劳资部门开具证明后,在成本中列支。分配制度和工资形式,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高低和生产经营特点,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企业自行确定。经济效益高于主办单位的,在处理好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前提下,职工的工资水平可高于主办单位,反之,则应不高于主办单位。安置进来的富余人员的工资水平由接收单位重新确定。

10.对从事饮食、服务、修理、服装零活加工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实行提成工资。

11.安置到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富余人员的退休费统筹基金、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仍由原所在单位缴纳。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仍回所在单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其中到社会上待业的,由原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按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12.安置到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各类人员,均应与所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其中安置的富余人员要签订安置合同,聘用人员要签订聘用合同。签订各类合同要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13.各金融机构要在信贷计划的总盘子中,划出一定的贷款规模,用于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工商银行今年要安排1?2亿元贷款,专门用于支持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市劳动局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贷款贴息。

14.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贷款,要贯彻区别对待、择优扶持、讲究效益、有借有还的原则。在保证归还贷款的前提下,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可按不低于10%掌握。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少量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营业用房的装修和值价不高的设备购置。允许信用社向从事第三产业的集体企业发放小额固定资产贷款和简易设备维修贷款。

15.凡新开办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全民、集体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可给予免征所得税两年的照顾;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不足60%的,可给予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的照顾。对原有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新安置的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可给予免征所得税两年的照顾;新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不足60%的,可给予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的照顾。

16.对安置富余人员新办及原有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凡从事旅店、饮食、修配、修理、加工、浴池、理发、缝纫以及从事装卸搬运业务的,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60%以上的,可给予免征营业税一年的照顾;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不足60%的,可给予减半征收营业税一年的照顾。

17.对年利润20万元以下的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税期满后,继续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其中年所得税负担率超过33%的企业,对其超过部分免征两年,全部做为企业发展基金。

18.企业的富余人员,从事个体和私营饮食、服务、修理、服装零活加工、小副食、小百货行业的,从领取经营执照之日起,给予减半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一年的照顾。

19.安置富余人员的企业在申请减免税时,必须持有原单位劳动部门开具的证明。

20.允许新办的第三产业企业与主办单位签订合同,实行税后大包干经营责任制。

21.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用银行贷款进行技术改造的,可用税前新增利润归还贷款本息的60%。

22.合理规划和安排好新办第三产业的经营场地问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协助各区、县实行统一规划,安排专门用于第三产业的场地。原有建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所在地区,经市、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可用于改造发展第三产业网点。市、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快审批第三产业建设项目占地,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服务。拆迁旧有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网点,要由拆迁单位给予经济补偿,不能平调国营、集体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资产。在市政建设和危房改造中,要划出一定比例用地,有偿用于新办第三产业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网点。

23.各单位要继续挖掘潜力,主要街道两侧的围墙、空地和不对社会开放的房屋,要充分利用起来兴办第三产业。自己无力兴办的,应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1985年1号文件精神,将房屋让给其它单位和个人去办,或由所在地区政府征用后,招标兴办。自己不办,又不转让的,提高征收商业用地闲置费的数额。费用由所在区、县财政部门征收,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基金,专款专用。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3

重塑市场定位,增强金融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渗透和支持能力。一是强化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明确贷款操作程序和管理措施,并根据中小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确其在年度新增贷款增量中的占有份额;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上级行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合理调整授信额度,向一部分经营规范、经营效益好的县级支行下放一定限额的贷款权限,由其根据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信用程度、经营状况等及时提供信贷支持,并做到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及时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把主要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实施信贷战略转移,突出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还本付息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高、精、尖、特”产品,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参与改制,鼓励兼并扩充,实行横向联合;把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与扶持再就业工程相结合,缓解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

完善功能,拓宽业务,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金融机构在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同时,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开发新的金融服务品种。二是在融资服务上,要扩大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试办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理财服务上,主动上门为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当参谋、出主意,帮助中小民营企业用好用活现有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多视角、信息灵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及时捕捉市场“空白点”,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有利发展的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区域性信贷政策,合理引导贷款投向;进一步扩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范围,开办非全额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适当降低保证金收取比例,加快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应用,扩大企业参与面,优先为其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增加对基层人民银行再贴现、再贷款的额度,调节区域货币供应总量,以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能力;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适当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合理的利率区间内,使利率更具有弹性,更接近市场化,并将部分短期贷款转化为中长期贷款,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鼓励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直接融资,改变目前单一的信贷市场融资状况,切实推动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摘自2005年2月17日《中华工商时报》 )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4

关键字民营企业融资金融支持动产抵押

1金融支持不力是造成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充足的资金供给与合理的资金安排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观念上、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大户占比约0.5%,得到的贷款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以上。而中小民营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继续忽视甚至轻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形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民营企业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好选择地下融资,或非正常渠道融资,可能会增大国家的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受资金困难拖累使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辅助作用,进而影响国有资产重组的效果等。因此,有必要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摆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予以考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求支持途径。

从我国的现实原因与操作情况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而实践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除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以外,一方面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与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稳健经营原则和产品创新风险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因此,在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的前提下,在政府财政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在金融组织结构上,在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能够使我们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来解决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才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办法。

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

2.1合理金融制度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由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计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导致了现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可操作性水平较低。因而,追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问题上来。

笔者认为,从完善金融制度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快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其次,在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将一部分金融机构进行非国有化,或者放开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放一个融资渠道。再次,还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和政策。

2.2搭建资金供求对接平台,谋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协同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需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因此,政府有责任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3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寻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多重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或是具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来源,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是发行实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要摆脱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民营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2.4建立专门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经验,金融业务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鼓励与规范民间金融或合作金融,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地方性、社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而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在贷款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经营灵活度等方面,具有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能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与此同时,还应抓紧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票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还可以考虑成立一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民营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同时,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3.1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发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种产品

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寻求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因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将来会更加依靠于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且,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也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从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要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是私有企业)进行分类,且分类越细致越好。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拆分,拆分后实行专业化操作。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与营运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营企业市场进行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开发民营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

目前实行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综合授信、项目开发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满足规定条件,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可以完全或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和营运成本的,因为,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定价的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比较弱,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定价权尚未充分运用好。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价技能培养。

3.2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改革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实践操作

首先,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合理确定和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手续和程序;加大基层行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可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其次,要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发放提供便于操作的可靠依据。最后,商业银行在对民营企业加强金融支持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与操作的实效性,从不同角度审视、运用多种方法处理遇到的各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如可以考虑支行的贷款审批额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2倍;适当增加民营企业的抵押贷款的比重;信用放款的比例可由目前的10%增加至30%等。

就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来讲,当前我国金融机构要重视对民营企业的动产融资予以支持。央行研究局最近对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由动产抵押与质押的贷款仅为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与8%。而在多数发达国家,动产是主要的企业融资来源。美国动产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70%。据调查,我国大约一半的中小企业资产以应收账款和存货形式存在,由于现行法律限制,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不能用于担保,导致15.9万亿人民币资金闲置。而如果按照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动产可以担保生成约8万亿人民币的贷款,这相当于目前我国两年贷款的新增规模。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5

这次全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暨表彰大会,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对全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在发展我区民营经济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我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刚才,区长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发展民营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民营企业、出口创汇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的决定》。建筑工程公司等六家单位从不同侧面做了书面或口头发言。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就做好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讲以下三点: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区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使我区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缓慢到快速健康发展的历程。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高服务业水平、参与改制重组、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是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截止20*年底,全区民营(非国有)企业已达到1361户,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8*2户。20*年,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区GDP的64%,与20*年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已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民营企业特别是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勇于拼搏,争先创优,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如:20*年实业有限公司被评选为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开创了我区民营企业入选省百强民营企业的先河。的产品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在我区争创名牌产品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等等。这些荣誉,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荣耀,而是全区共同的荣誉。希望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以优秀民营企业为榜样,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二是涉及领域逐步拓宽。近几年已有多家民营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承包、竞价购买等形式参与企业改制工作,实现了民营企业发展与企业改制重组的有机结合。截止20*年底,全区共有32家民营企业参与了企业改制,盘活资产1.55亿元,既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提升了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实现了双赢。如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对所购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后,成为我市首家通过国家GSP认证的民营药品批发企业。去年,酒业饮品有限公司积极投身到国家放开准入的城建体制改革,参与了环卫作业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的公开招标,并竞标成功,成为河北省第一家介入城建体制改革工作的民营企业。前几天,该公司又成功的赢得了两个作业区的清扫保洁权,开创了我省由民营企业介入城市建设工作的先例。

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特别是当我们遇到突发灾情和暂时困难的时候,各民营企业展现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风貌,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助教、救灾、助残、扶贫等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就在昨天,境内民营企业还为慈善捐助事业捐赠资金万元,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多年来支持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广大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先进县区相比,我们的民营经济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一般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缺乏科技、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一、二产业中科技型企业较少。从产品结构看,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终级产品少,名牌产品少。二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管理方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缺乏那种开拓进取、追求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个别企业遵

章守纪、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法制观念淡薄,政策观念差,坑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三是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上位不高,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上存在偏见,服务意识淡薄,为民营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环境不够宽松等。

今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深刻表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新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思想认识的飞跃,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加强领导,优化环境,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省、市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具体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从行业准入、融资、税收等方面制定了更为优惠的政策,并制定了对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的标准,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今年,我们更是要把优化环境做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一是要高度重视,强化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省、市和我区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出良好环境。要把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服务监督到位,推进我区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促发展为己任,以服务发展为天职,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涉及民营经济的相关部门,都要增强以民为本的意识,为民营企业多出实招、多办实事,多解决难题。这里,我强调一点,凡是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就要努力设法解决,促其健康发展。各乡、街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职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本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把民营经济发展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依法管理,规范有序。要把强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提供各全方位的服务,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监督和管理,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自律机制和自我创业辅导体系,营造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促使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形势,坚持“政治平等、决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坚决把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全面提升我区民营经济实力,力争使民营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6%以上。

一是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在多领域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商贸市场建设、社区服务、城市建设经营管理等所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增加财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和社区服务型的企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生产出口创汇、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支持和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医疗、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便民服务业,推动民营经济向主体多元化、业务市场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是鼓励有市场、有潜力的优势民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联营,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民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要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投资领域,实现民企与国

企的在准入领域的平等竞争,通过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资合作,以及兼并、收购等形式,学习国有企业中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强化民营企业“技术为先,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企业素质,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强我区税收收入发展后劲,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积极推进,依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途径和有效举措,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针对我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今年要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采取由政府投入引导性资金,企业和社会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组建“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要加强与民间资本的合作和银行的支持,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力争实现担保资金1000万元,担保贷款能力达到5000万元。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 指导理论 支持体系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展开的跨越国界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的理论,然后从政府和民营企业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怎样构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撑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大多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利润驱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动机,且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者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并认为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由于在海外经营会比国内经营发生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与本地企业一样的话,那么它在进入外国市场后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或根本无利可图。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论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因此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决定到海外去投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有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技术外溢又带来了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且可以发生在行业间,因为许多行业虽然生产的产品不同,但使用的很多要素都是相同的,当某一行业提高要素使用率的时候,通过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也将受益于其他行业。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和国际技术外溢,并且国内技术外溢比国际技术外溢快得多。事实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对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溢出和扩散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可靠近技术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2003年的数据显示,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我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我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另有学者在对我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首要动机,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也成为主要动机。而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已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表明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不能指导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第二,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第三,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因此,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母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立国际信息搜寻网络,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所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信息,搜集所在国相关资料,反馈给国内市场;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国家应鼓励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增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从事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以支持他们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应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念支持

民营企业要树立跨国经营的理念,应认识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应意识到企业国际化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扩充,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国际化。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国际化的时间、合理设计国际化的路径。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支持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战略。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明晰产权,并建立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受限于特定的环境与体制,其经营活动不规范,同时,市场与客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调整、提升管理水准,以支持企业日益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建独特并富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以创新为龙头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创新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而,民营企业应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时针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态势,实行技工、技贸相结合,依靠所在地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受影响。只有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提高了,才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支持

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等;三要创新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支持

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营销环节一般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销售行业、金融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电子商务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极大的适用性,可以为企业节省经营费用,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提供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弥补信息不足。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发展个性化营销,既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又可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占祥,卢馨.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3(6)

2.王蔷.缺乏优势企业跨国化的理论依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1)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7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一)成立紫金县民营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县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县府办、发改局、人事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统计局、科技局、经贸局、工商局、中小企业局、外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质监局、外事侨务局、人民银行、工商联、总工会、临江工业园管委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中小企业局,由县中小企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县民营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提出促进全县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对民营及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

(二)理顺关系,原由县工商联负责民营经济管理的职能划转县中小企业局。

(三)在县中小企业局设立紫金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构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厂房、土地供求、人才招聘、产品营销等公共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及时公布全县新供用地的规模、区位,产业引导及其他相关业务营销等服务信息。

二、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四)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每年在工业园区和新上的工业园用地指标中不少于40%,用于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用地。

(五)产业转移工业园优先安排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长,税收好的民营企业进园,对该类有困难的企业购地款的30%可缓交1年。

(六)经省和市经贸、科技部门认定在孵化期内处于创业期的研发、设计、创意型民营企业,其租用厂房的租金在一年内由县财政分别给予10%和5%的补贴。

(七)除房地产开发项目外,民营企业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各类工商企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按照《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粤府令第100号)办理。

三、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通道

(八)建立融资财政贴息机制。县财政从2009年起三年内,安排一定资金设立民营企业融资财政贴息基金。对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或经省级认定的自身能够提供规范有效的融资担保进行贷款的自主创新民营企业及百强民营企业,县财政均按其担保额的0.1%给予补贴。

(九)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力争5年内有2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十)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参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支持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对初创业期民营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前景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四、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名牌战略

(十一)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经国家、省、市相关权威部门认定为创立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专项补助。

(十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研发机构。凡达到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标准的研发机构,由县财政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支持。

(十三)设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起三年内,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与科技三项费用整合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和自主创新,人才培训等。对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在专项资金中适当安排贴息支持。对获得发明专利并形成生产规模的民营企业,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和3万元,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五、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十四)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落实企业投诉机制和机关办事责任追究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激励民众创业和促进企业发展。

(十五)建立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通过政府出资建设、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和企业股份合作建设等形式,加快建立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对合资建设基地的企业,政府优先安排其建设用地。

(*)鼓励科技、专业人才创业。凡博士、硕士、海外留学生、归国人员进入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创业的,在2年内由县级财政给予厂房租金3—5%的补贴。

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七)建立产学研机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县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订立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骨干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成对子,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

(十八)实施民营经济考核。民营经济指标列入当年经济考核,对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入库税收增速排名列前的镇实行奖励。

(十九)建立民营企业联系制度。县领导及相关部门挂钩联系本地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十)鼓励兴办投资融资、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专业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对为民营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服务机构,给予优先考虑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

(二十一)大力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每年组织2-3期实施“紧缺人才培训计划”,为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定向培育一批紧缺人才。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组织企业培训高素质经营性管理人才。举办改制、国内外上市政策法律法规解读等专题培训,培育企业资本运作专门人才。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为企业家提供较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培训经费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十二)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开展民营企业和技工学校的定向交流,通过订单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为民营企业招聘、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服务。帮助解决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技术人才家属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问题。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篇8

(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12-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所有制和职工身份的改变,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许许多多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民营企业党组织如何开发党建工作?如何在民营企业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这就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对企业党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企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对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地位带来了影响。民营企业根据市场经营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在原国有企业体制下党、政、工“三架马车”的管理格局不复存在,客观上造成企业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削弱。

二是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对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和活动方式带来了影响。民营企业从争取最大利益出发,机构设置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一般情况下不会设政工部门和专职政工人员。在活动方式上民营企业也不可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给予专门的党建活动时间,经费、场地等方面也比国有企业困难得多,传统的“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方式受到影响。

三是企业领导人身份的变化,对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带来影响。原国有企业经理厂长由组织部门配置,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纪律约束,管理相对容易。而民营企业领导往往是由持大股份的经营者或个体投资者担任,大多经营者不是共产党员,而是真正的“老板”,企业领导人不是对上级和组织负责,而是对出资人和股民负责,对非党员经营者而言,党纪的约束无法实施,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在客观上受到影响。例如社会上出现的走私、偷税漏税、制贩假冒伪劣产品、侵犯劳动者权益等违法行为,多数出自于民营企业。

四是企业职工身份的转变,对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来影响。民营企业职工特别是党员职工,在身份上由过去当家作主的“国企职工”转为“民营雇员”,在感情上由“为党和国家作贡献”转为“为民营老板打工”,心理产生失衡,企业党组织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职工开展各种活动的号召,难免显得有些无力和尴尬,不如老板“加薪晋级”的承诺,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严峻挑战。

二、对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探索

江泽民同志讲,“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针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民营企业中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增强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改进和创新企业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在新形势、新体制下继续充满活力,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思想观念创新。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展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要坚持思想创新,彻底破除那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思想和陈腐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从企业实际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改进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例如:民营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要以“老板发财,职工吃饭”为已任,实现“双赢”为目的,牢固树立“民营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企业发展、职工生存、社会进步的全局观念。

(二)坚持制度创新。在改革前,国有企业形成了一整套党建工作制度,这些制度对推进企业党建曾起到积极作用。民营企业由于体制和产权的不同,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制度已不适应,有的甚至成了束缚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体制障碍。因此,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要在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基本的组织生活制度、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费交纳制度等基础上,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旧的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和创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党建工作新体制。特别是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党对民营企业的政治领导,保证党组织参与民营企业重大决策,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例如: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抵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行为;支持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协助企业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同企业主和员工的沟通,维护业主和员工各自的合理利益,做好业主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化解和协调工作,维护企业的稳定等。

(三)坚持活动方式的创新。要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在新形势、新体制下继续充满活力,保持凝聚力,就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企业党建活动方式,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充分利用具有高科技含量,时代特征强的载体,大力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实效性。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拓展党建活动领域,延伸党建活动触角,改进党员教育方法,提升党员管理水平。例如:要把党建活动同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壮大有机结合起来,同企业经营者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按照“灵活、小型、多样”的原则,通过强化“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建设,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党员做到带头宣传和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遵纪守法,遵守企业的制度,带头搞好党内外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业主充分理解、支持党建工作。

(四)坚持活动的内容创新。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就必须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对民营企业党员的创新和管理,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突出民营企业的特点,适应民营企业的需要。对党员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求党员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教育党员正确理解国家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方针、政策;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和参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党建活动的内容要紧贴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目标,调动广大党员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党组织成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党员成为民营企业中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如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党员积极参加企业的各项生产攻关和开展“岗位练兵”、“节能降耗”、“质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竞赛等活动,将党员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在民营企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活动更为党员所欢迎、职工所拥护、业主所理解;要坚持党组织对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职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企业精神,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落在实处。

三、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好支部。在许多民营企业中,较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是外地人或当地村民,党组织关系未转来或在村上,这就造成企业事实上党员已达3人以上而未建支部。要将外地来企业工作三个月以上的相对固定人员组织关系转到企业;本地工作半年以上的企业工人组织关系转到企业,尽量组建企业党支部,让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有机构、有阵地。也可采取以下模式组建党组织:(1)单独式。对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独建立党组织。(2)联建式。对党员人数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联合组建党支部。(3)挂靠式。依托个体协会、工商等机构、团体成立党组织或者依托街道社区等地域基层党组织对民营企业中的党员进行管理。(4)改建式。国有、集体企业经过改革改制变成民营企业时,同步改建党的组织。(5)派入式。由上级党组织向民营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新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二)发展党员。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按照发展党员的标准、条件和程序,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优秀分子入党;一是将优秀民营企业主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符合条件的及时收到党内;二是重点培养发展民营企业中、上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入党;三是积极发展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青年、团员入党,提高民营企业党员整体素质。

(三)选好干部。称职的党支部书记是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尤其是管理层无党员的民营企业;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经营者不是党员的民营企业,实行支部内选;对党建工作比较薄弱,党员人数较少且经营者不是党员的民营企业,实行上级党组织指派;对改制后经营者是党员,且素质较好的,而且原来就是党组织的负责人的单位,实行经营者兼任。与此同时,地方辖区党组织为民营企业党组织选配好复合型的党务干部。一是有目的地推荐素质较高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采取下派干部的方式解决民营企业党务缺员问题;三是对企业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训,逐步提高企业党务干部水平。

(四)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指导员制度。对党员人数较少,暂不具备建立组织条件,但规模又较大的企业,可以由企业辖区党组织选派一些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到民营企业担任党建工作的指导员或联络员,加强辖区党组织与这些企业的沟通,扩大党的工作在这些企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从而避免这些企业成为党的工作盲区。选派人员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可以一人一企,也可以一人多企,按实际情况而言。

(五)经费支持。要开展党的工作,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可从以下渠道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一是党员较少的支部所收党费全额返还,党员较多的支部按较高比例返还;二是辖区党委的组织部从党费中给予一定补助;三是争取企业主的支持,党费不足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费中支出,或按一定比例从管理费中划出,作为企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党组织在新形势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做好思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的创新,才能使党组织充满活力,形成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上一篇: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