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策划组织范文

时间:2023-11-01 00:14:48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1

摘 要 市场开发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开发的收入是大型体育赛事办赛经费的主要来源,市场开发的成果直接影响到赛事组委会的经费运作,因此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工作发挥着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本文就市场开发工作是由赛事组织者承担还是委托专业营销公司来做进行论述。

关键词 体育赛事 市场开发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由体育组织来做

(一)缺乏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意识,对体育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我国的体育赛事几乎都是由政府部门主办,下属部门承办的,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拿国家薪水的,他们和以赢利为目的企业相比,缺乏对体育产业性和经营性的认识,在观念上也没有引起对赛事市场开发重要性的重视,而且对市场规律的把握也不足。

(二)对赛事的策划推广水平不够。由于赛事组织者不能很好地对赛事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包装,导致观众无法对将要举行的赛事予以极大的关注。体育比赛作为一种表演产品,观众的观赏欲望,赛前缺乏宣传和推广十分重要。

(三)在赛事市场开发上缺乏专业性。体育组织的人员在体育的专业性上自然不用说,他们对赛事的体制、赛程的安排、赛事规则等一系列事情都了如指掌,但是在赛事资源的市场开发上就不那么自信了。

(四)集资手段的局限性。政策性集资是政府性组织常用的手段,是依靠政府行政手段进行的一种筹资,它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确保赛事的经费来源,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不利于赛事组织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难以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和连续性,是一种短期行为。

(五)我国的竞赛表演市场不够景气。首先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使企业对于购买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是人们把体育赛事只是当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娱乐,并没有当作是一种享受,本来感兴趣的范围就有限,如果不能好好包装,策划无亮点的话就更不会有竞争力。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委托营销企业来做

(一)体育组织的愿景不能达成。由企业来承担赛事的市场开发,可能会导致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并抑制体育赛事的教育功能和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体育赛事是一种公益性的组织活动,用商业化的手段确保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

(二)没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层次的体育中介市场,虽然营销企业比赛事组织者在市场开发上专业一些,但是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的中介市场还非常薄弱,没有真正发挥其自身在推销赛事产品、广告、保险等营销活动服务上的优势,使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力度不大。

(三)传媒因素。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离不开新闻媒体的配合,电台、电视台的传播对体育赛事市场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缺乏品牌赛事,致使许多比赛的电视转播权无法正常经营,这严重阻碍了体育赛事市场的开发。

(四)体制因素。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无法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政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利益,往往会对体育赛事进行行政干扰,致使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的效果减弱。

三、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如何做

体育不仅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更是重要的朝阳产业。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单纯由政府或者企业来做都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那么就应该扬长避短,采取优势集中的办法,采用由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市场开发模式。

(一)赛事组织者争取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做好分内的工作,把市场开发的主要工作都交给合作的企业来做,政府主要起到一个支持和监督的作用,监督主要在于防止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阻碍了赛事组织者长远目标的实现。

(二)健全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法规制度。所有的经营开发,都必须在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规范内运作,参与经营开发的要十分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还要聘请专门的律师。

(三)发挥政府作用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体育市场化的进程是体育市场因素成长的过程,也是政府让渡权力的过程,同时又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混沌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纯粹的市场经济运作条件还不成熟,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四)体育赛事中介机构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专业的体育赛事中介机构必须要具有高素质的体育经纪人,企业要注重引进人才。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人才队伍,一定可以大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五)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搭建市场开发平台。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外界力量,与体育赛事运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赛事运营管理机构尤其需要运用媒体宣传的力量来营造赛事氛围,为赛事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赛事,作为媒体内容的重要来源,是媒体吸引市场关注、提高收视率非常重要的内容支撑。

随着市场力量的逐渐成长壮大,政府职能开始转变,逐步放权,结合型的市场开发模式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型市场开发模式主要指发挥赛事组织者在赛事筹备组织中的作用,给予营销企业足够充分的政府资源,坚持市场化运作赛事资源尤其是无形资产,对可开发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及评估,给予必要的政府资源,通过开发多种营销渠道,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姚洁.中国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研究[J].经济师.2006(05).

[2] 邹玉玲.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营销策略[J].体育学刊.2001(03).

[3] 李朝福.我国体育赛事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24).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cy044”为你整理了这篇体育局年度重点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1.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牵头组织并督促市(县)区、成员单位落实创建指标,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提档升级。

完成情况:分管市领导牵头专班推进创建工作,对照27项指标,逐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实行项目化推进落实。在省内首批完成创建自评申报,并获省体育局推荐上报国家体育总局。以创建为契机,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重大进展。全年新增公共体育面积1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3.28平方米、全省前列;市奥体中心建设纳入2021年无锡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梳理形成94块城市闲置地、177个体育设施项目建设清单。科学健身有新的成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增至11个,开展免费国民体质监测2万余人次;开展体育志愿服务,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增至36人;参加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获最佳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各地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亮点。江阴海澜飞马水城创建省体旅融合示范基地,梁溪区实施老旧小区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锡山区推进文体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新吴区完成“1+3+10+N”文体设施布局体系。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42%,国民体质合格率95.7%。

2.规范体育赛事管理,推进举办无锡马拉松、动力冲浪板世界杯等大型赛事,认真筹备2021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

完成情况:规范赛事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的意见》,明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一赛一策”办赛原则,指导全市赛事活动有序开展。办好大型赛事。发挥大型赛事促进消费、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独特作用,2020锡马作为后疫情时期国内首个恢复的万人规模马拉松赛事,获央视体育频道全程直播,共吸引36.4万人观赛及旅游休闲,拉动相关服务业消费1.98亿元,较上年增长10%。成功举办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市体育局被中国跆拳道协会授予“备战保障突出贡献奖”。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及时调整办赛计划,取消动力冲浪板世界杯、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赛事。筹备2021年跆拳道世锦赛。成立赛事筹备工作小组并召开筹备会议,支持经开区完成运营单位招投标,启动世锦赛场馆改造工程。

3.继续实施全民健身365工程,策划开展无锡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皮划艇五大联赛,向全市健身群众发放200万元市级体育消费券。

完成情况: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实施全民健身365工程,办好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大联动、周末体育超市、网民公益体育大会等一批群体活动。8月初,推出“跃动锡城·无锡体育大联赛”全新品牌,整合推出社会体育、青少年体育和全民健身三大类、49项活动,总场次超过3000次,形成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的全民健身热潮,特别是创新推出全民健身运动会线上比赛40余项、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智慧无锡、抖音等网络平台参与直播300小时以上,点击量超100万次。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通过无锡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300万元、较上年增长50%,共惠及健身群众3万人,直接带动体育场馆消费约600万元,间接拉动体育装备、健身休闲、人员培训等体育相关消费超3000万元。根据市统计局统计报告,自二季度起,我市体育服务业回升幅度在全市规上服务业十大门类行业中领先,为促进市场回暖、拉动消费回升发挥积极作用。

4.落实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高质量发展考核监测评价责任,在城区新建、更新室外公共体育设施300套(件),建设尚贤河彩色步道,全年新增社会足球场地设施11片以上。

完成情况:编制《无锡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彩色健身步道建设。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5公里环尚贤河彩色步道工程,与贡湖湾彩虹步道相呼应,进一步提升无锡马拉松赛道颜值。锡山斗山步道、新吴伯渎河健身步道、江阴大桥公园绿道等一批健身步道投用。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新建社会足球场20片,其中十一人制1片、七人制4片、五人制14片、其他类1片。“十三五”期间共新建社会足球场107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98片建设指标。建成一批体育公园。新建改建各级各类体育公园20个,其中县级体育公园2个、街道体育公园8个、社区体育公园10个,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更新配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投入400万元在城区更新配建公共健身器材设施300余件(套),其中二代智能健身路径24套,市体育局获评2020年度江苏省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市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人均3.28平方米、全省前列。市体育局荣获2020无锡市首届“民心工程奖”银奖。

5.指导县区加强体育组织自身建设,支持市属体育组织实体化改革。

完成情况: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全市现有县(市、区)级以上体育社团241家、社会体育俱乐部245家,其中3A级以上21家。加大增权赋能力度,面向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43项,总额超600万元,较上年增长87%。羽毛球、篮球、游泳等市属协会承办市级俱乐部联赛。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改革,指导市属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3家试点协会对照“四化”“六有”要求,加强协会组织建设,落实负责人任职公示和述职工作。市羽毛球协会完善组织架构,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协会建设;市足球协会着重理顺市和市(县)区两级协会关系,加强对各足球俱乐部的引导管理;市乒乓球协会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完成换届改选。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建,成立无锡市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党委,成立29个功能型党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明确和选派32名党建联络员指导员,实现市属体育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确保体育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6.深化业余训练社会化办队改革,推进体教融合,年内新增2-3个市队校办(社会办)项目,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完善校园足篮球、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竞赛体系,加强业余体校和特色学校建设。

完成情况:深化体教融合。新增10个市队校办(社会办)项目,20届省运会周期参加业余训练人数增加124%。市北高中开设全市首个高中体教融合班。组织全市487所幼儿园、3530名幼师参加幼儿体适能师资培训,命名体适能特色幼儿园411所、占全市幼儿园数80%。市体校加强标准化建设,入选省高水平单项运动业训点。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联赛,依托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竞赛,累计参赛万余人次。开展线上亲子体育嘉年华,12000个家庭参与、省内领先。构建“5621”布局。制定《无锡市“621”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布局和幼儿体适能推广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89所“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评定、占中小学校总数的70%,省内率先实现各市(县)区均有5个项目达到小初高6:2:1布局。市体育局被评为省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和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单位。国家总局杨宁副局长赴锡调研,肯定我市体教融合做法。

7.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各地建设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扩容城市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参与共建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联盟系列活动,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完成情况:健全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前拨付总额970万元的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668万元支持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活动。推进体育载体建设。新增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2个。无锡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体育场馆增至254家,为443家体育社团和培训机构提供服务,新增体育行业安全生产平台服务,入围中国数字经济与智慧社会优秀案例。深化体育+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假日经济、短途旅游,举办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新增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4个、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项目2个。组织无锡体育大联赛上百个项目走进综合体、商业广场,有效撬动市场消费。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打造体育产业发展最优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正增长,总产出673.31亿元,创造增加值214.34亿元。

7.推动长三角马术联盟等区域组织建设,策划办好跆拳道、击剑等区域赛事,支持铁人三项等省级体育协会落户无锡。

完成情况:参与区域体育组织建设。落实三省一市马术协会《长三角马术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长三角马术联盟建设,特别是参与了联盟组织架构、合作机制和主要任务的制定,我市承办的江苏省马术队参加2020年长三角马术联赛。跆拳道(无锡)中心与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跆拳道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广泛开展教育培训、赛事运营、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办好区域体育赛事活动。举办长三角跆拳道道馆赛、长三角击剑公开赛,组织第二届大运河文博会“行大运”骑行活动,第七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期间开展了跆拳道和皮划艇旅游体验,参与人数500多人,我市体育赛事区域影响力、辐射力日益提升。推动省级协会落户无锡。依托我市马拉松、自行车、游泳等体育项目办赛经验和群众基础,省体育局支持我市优先发展铁人三项运动,同意我市牵头成立江苏省铁人三项协会。我市正积极准备协会成立相关材料,协会完成组建后将直接落户无锡。

8.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改革发展工作。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3

1中、美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比较

1.1美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美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完全由民间组织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管理,其协会历程长,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至今发展已有近l00多年历史,发展得相对成熟和完善。美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有23个项目,面较广。美国各类学校学生校际体育竞赛活动相当频繁,校内体育运动竞赛开展也十分普及。美国的全美高中协会联盟(NFHS)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是管理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的直接机构,两者均是自发性、自行管理、非营利、非官方性质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职能是:组织、发起全国校际体育运动竞赛计划,推广体育运动的发展;制定协会联盟章程、体育竞赛规则;监督赛事的举行;通过章程、细则,对大家普通关心的问题协商解决,并立法,保证体教结合不分离(图2)。

1.2比较中美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美国宪法规定:“社会组织的自由经营和自我管理具有无上权威”。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的管理体制是独立于政府的社团型管理体制。由此可见,美国的学生体育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完全自治,在外部接受国家奥委会的领导,但并不受美国政府的管理,国家奥委会也是社会组织,不是政府。美国奥委会依据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业余体育法》对NCAA、NFHS进行依法管理,并不对其内部事务进行行政干预,NCAA、NFHS有高度的自治权。就其内部而言,NCAA、NFHS是美国大、中学校体育竞赛系统的最高管理机构,完全对赛事进行具体组织实施,完全不用政府部门参与。它制定完善和详细的章程,使学校体育竞赛系统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NCAA、NFHS有健全的竞赛组织、管理、监督等机构,各个机构层次分明,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组成了严密的管理系统。中国学校体育竞赛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通过指令性计划共同领导,教育系统注重于各级学生运动会,体育系统更注重奥运会,全运会。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学校体育竞赛更多为上级竞赛服务,上级计划举行什么比赛,下面各学校就跟着组建什么运动队,中小学也就只注重相应竞赛项目的选材与组织课余竞赛与训练。学校和教练员也把运动成绩当作自己的政绩与业绩,而不是为着: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来开展工作。自从体育特长纳入高考加分政策后,针对加分项目组织运动竞赛,学校根据加分项目组建运动队的现象尤其明显。那些没有纳入高考加分的项目各省市相关部门或者不组织该项目的比赛,或者几年组织一次,组织了该项目的比赛,结果参加者寥寥无几。

2改革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路径

2.1借鉴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实权化我国学生体育协会从中美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比较来看,中国学生体育协会上面压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二座行政机构大山,省市学生体育协会,同样受制于省市一级的教育厅、局与体育局,活动的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制于上级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从中国的实情来看,相对人的官本主义还是比较严重,所以一些官本主义也会带到体育赛事的计划、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而美国的学生体育协会则处于最高决策层,只要对理事会与校长专门委员会负责即可,协会有实权计划、组织、实施每一年的体育赛事,并且具体操作都由体育协会根据学生兴趣,市场需求来组织管理。美国的学生体育竞赛更多的趋向于市场化,自主化,全民化。借鉴美国成功的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首要的是必须对学生体育协会进行实体化,给与各级学生体育协会实权,让其自治,政府只是给以宏观指导,不对其内部事务进行行政干预,具体计划与落实完全让学生体协和基层学校体育部来组织管理学校的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2.2体教结合,改革学校体育竞赛模式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赛制不论上层比赛,还是基层比赛,大部分都秉承正规比赛竞赛规则,导致参与主体学生大部分是体育尖子生,学校通过选拔,把体育尖子生统一起来进行训练,然后组队参加比赛。因此,正规比赛的赛制剥夺了普通学生参与的权利,通过选拔组成体育尖子队进行统一训练,又违背了体教结合的大原则,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背道而驰,学校体育竞赛成为了少数人的活动。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当初把体育特长纳入到高考加分,初衷是为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但最终很多加分者变成了拼爹赛事,给体育加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雾霾。体育特长生加分没有错,错在加分认定制度漏洞。因此,首先要把体育加分的体育竞赛进行改革,由原来的一次竞赛,改变为多次评定,比如现在的英语高考一样,进行多次考评。考评从学校平常教学中进行,班级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使体教不分离,体教与竞赛、评定相结合。其次是开展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竞赛,竞赛规则不一定要完全遵循国际竞赛规则,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比如田径比赛中,可以将栏距、栏架缩短、降低;接力比赛可以是10人,甚至20人接力;投掷标枪、铁饼可以更换为投掷手机模型。排球比赛中,不一定规定三次触球必须过网,增加至4-5次,场地可以缩小等等。

2.3加强立法,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由人治走向法治体育高考加分的乱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体育法的不健全,对体育竞赛管理没有一个完全的法律制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体育竞赛管理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中,特别要加大对体育组织者、体育竞赛参与学生与家长违规的处罚力度,建立诚信机制与档案,对于违法的组织者从严处理的同时,对违法的学生不仅仅取消其加分资格,甚至取消其高考资格,家长负有监督责任参与其中,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对于违法事情,要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民众的监督,杜绝上级领导打招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结果,给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一个人治走向法治的净土。

2.4高考加分政策由“堵”变“疏”目前,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大量缩减加分项目,缩减加分分值;对认定加分比赛的运动竞赛由每年一次,减少为3至4年一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要求提高,甚至要求达到二本最低线。从新政中我们解读出来的意思更多是堵体育加分的路子来平民愤。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堵”只会是治标不治本,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比如从2016年开始实施新政,那么很多从小学、初中开始已经在从事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来说,突然一刀切了,他们付出了多年的汗水,又如何平复政策突然改变带来的不公平呢?从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考虑,本研究认为由“堵”变“疏”会更有利于公平。“疏”的方法就是首先从漏洞开始补漏,严查资格审定。其次具体组织比赛由教育厅与体育局,以及社会力量三方共同承担,互相监督。然后加强裁判水平培训,不仅从业务水平上加强培训,同时加强道德修养培训。从而有效的防止作假,引导体育比赛走向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3结语

权力的制衡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改革是否知彻底,与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改革密不可分,就象我国足球联赛进行了这么多年,足球水平却一直进步不大,而同样是东亚国家的日本、韩国其足球联赛的体制更加市场化,更加科学,从而大大促进了其国家的足球水平。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体制的弊端,正在加快体制与制度的改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必将迎来灿烂美好明天。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4

常德市双百文体活动策划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的策划公司。

为了推动常德人民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增强常德人民的体育文化水平,促进中国与立陶宛两国人民的友谊,体现和谐常德和谐社会的精神风貌。特邀请立陶宛超级联赛LKL“纳威致斯”职业男子篮球队与中国高级联赛CBA“辽宁盼盼”职业男子篮球队,于2008年6月中下旬开始,在我国进行精彩的国际职业男子篮球对抗赛。

为迎接奥运,倡导体育精神,打造体育文化名城,本公司愿竭尽全力,认真,安全,有序的组织好2008中外男子篮球对抗赛,并争取将此赛事打造成为常德体育文化的亮点品牌赛事。“借奥运春风,树体育精神,促强身健体”将是本次赛事的口号及宗旨。㈠赛事简介立陶宛是举世闻名的篮球强国。该球队具有欧洲先进的篮球理念,不仅有“整体配合、防守硬朗”的球风。而且球员“身体强悍、技术全面”。中国是亚洲最强的篮球大国。该球队具有亚洲“快、准、灵”的特点,不仅有“进攻流畅、配合灵活”的风格,而且“速度快、投篮准”。此次,中外篮球对抗赛可为“两强相遇、龙争虎斗、精彩对决、流畅好看”。两国球队必将给中国球迷一场高水平的对抗赛。本次比赛由常德市体育局和常德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常德市委市政府对此赛事非常关注和支持,要求主办方和承办方严格,严谨,认真的组织比赛,将此赛事圆满顺利的进行,同时也为迎奥运献上一份力量。相对以前的篮球比赛,此次比赛将大力增加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暴光率,从而最大程度的突显此次比赛的社会关注程度,打造成亮点品牌赛事。

“借奥运春风,树体育精神,促强身健体”将是本次赛事的口号及宗旨。㈡主办单位:常德市体育局

承办单位:常德市双百文体活动策划有限公司

冠名单位:

媒体支持­­­­­:常德电视台新闻频道

㈢球队简介辽宁盼盼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一支具有50多年历史的辽宁男子篮球队,是全国的一支老牌劲旅,在1988、1989、年和199

1、1992、年两年蝉联全国联赛冠军。辽宁男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是中国蓝坛当之无愧的霸主。也是最受球迷喜欢的球队之一。自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开始以来,辽宁男蓝荣获了1996、199

㈣球队队员名单及简介见付表1㈤邀请“明星篮球队”流程1.由主办方单位向“辽宁盼盼队与立陶宛队”发邀请函(注明时间地点以及主办方的行政印章)2.待双方回复后,签订合同.3.举办各方成立对抗赛组织委员会.4.赛前20天左右,可考虑球队方面委派3—4名明星队员到举办地举行新闻会,造成赛前的宣传轰动效应.6.比赛开始前各球队队员将在场内举行抛赠全体队员签名的篮球活动.7.比赛结束后,全体队员绕场一圈向观众道别.8.参加当晚晚宴,和主办方领导,企业家共进晚餐并签名,留念及合影.㈥赛事设置:

1.赛事时间:六月中下旬2.赛事地点:常德市体育馆3.宣传时间/地点:

㈦活动产生社会影响以及对冠名商的经济效益:1.丰富民众文化体育娱乐的生活,及对待奥运的展望与期待.2.提高自身品牌在当地的影响立及知名度.3.可作为当地政府为迎接奥运而举行的大型本地迎接奥运的活动项目,提高赛事层次,为赛事的举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增加活动本身的含金量.冠名商回报方案总冠名赞助:费用22万元1.赞助商成为“XXXX篮球之夏’为奥运加油中立篮球对抗赛”唯一冠名单位。2.荣授“冠名单位”的董事长为“XXXX篮球之夏’为奥运加油中立篮球对抗赛”赛事组委会副主席,并邀请其参加新闻会。

3.冠名企业将获得价值5万元比赛门票。企业可以利用这些门票答谢客户、奖励员工或者组织自己的企业方阵为中国对加油助威。4.企业名称及LOGO以“冠名单位”出现在比赛、颁奖现场及电视、报纸等所有的官方或非官方发表的信息、报道、文件、广告宣传活动各种宣传册、海报、X展架、条幅、礼品袋、报名表等。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5

    此次交流会的人数虽少,但人员层次较高,内容范围较广。四天的会议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用系统科学的 思想和方法筹备和组织管理大型运动会的经验交流,又有机关行政办公如何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也有院校如何培养系统科学人才的经验交流,还有学习和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体会。大家还就如何进一 步做好系统科学在体育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综述如下:

    1 对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认识

    系统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兴起是本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为人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必须学习应用系统科学。

    大家认为,学习系统科学能够提高人们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干部素质,首要的是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 义哲学从根本上提供了一种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系统科学则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连结各种具体科学的桥 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实施运作的程序化 、分工的具体化、责任的明确化、关系协调的清晰化和完成效果的最佳化。

    大家认为,掌握了系统科学思想,才能树立总体观念、全局观念和战略观念;才能在观察问题时走出“就 事论事”的圈子,“更上一层楼”;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全局在胸,统筹兼顾;才能“弹好钢琴” ,使管理工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大家认为,推广应用系统科学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体育的各 项工作。正确认识系统之间与层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搞好体育工作一项重要前提。如系统科学位置与层次 的理论,使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系统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区别,相 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因而认识和划清了人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区别与联系,是理顺体育 工作重要的思想认识条件;竞赛是体育工作的杠杆。不同的子系统,不同层次的竞赛有不同的目标、性质与功 能。如,全运会、省运会和市运会等,属于竞技运动系统,应提倡拔尖,提倡破记录,要体现更快、更高、更 强,体现高名次、高水平;业训竞赛实质上是选才育才,不宜强调出成绩,争名次,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多出 人才;群众性竞赛也应大大提倡,但不应用业训竞赛取代群众性竞赛。训练是一种动态的组合过程,有许多因 素组成,用系统的思想把握得好,组合合理,则整体功能大于其各元素之和;系统科学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 深入地认识运动技术,启示我们要全面造就运动人才,全面认识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促使我们提高工作质 量和效率。

    2 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和管理大型、 综合性运动会

    系统科学在体育工作的应用中,影响最大、最成功的就是组织和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自运用系统科 学的方法成功地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来,已经举办和正在筹备举办的一些大型综合性运动 会都在更自觉地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筹备、组织和管理。会议期间举办过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 省市体委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筹备和组织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所取得的效益是明 显的。天津市体委认为,首先要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搞,而不仅是看成一个单纯的体育赛 事。他们组织实施第43届世乒赛的做法是:根据总目标,首先,建立世乒赛系统工程树型结构,组委会设置了 14个部室,实际包含了指挥、决策、竞赛技术,物质保障三个大的子系统,各部室明确其职责,分层管理,并 通过预算保证世乒赛大系统的整体效应,制定了“第43届世乒赛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其次,严格遵循管理工 作的动态过程组织实施。第三,采用计划网络技术组织管理,如,天津体育馆工程建设等。第四,进行空间、 时间上的动态管理,采用了倒计时的方法,保证了世乒赛如期圆满举行。第五,坚持分合统一原则。筹备初期 成立了4个部室,组委会成立后, 工作全面辅开,扩展到14个部室,临近开幕时,又合成几个中心。第六,利 用编发简报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第七,按照现代管理的原则,使用“下八律”管理方法。世乒赛组委会从秘 书长到处长,直接领导的单元平均在4至5个,保证了领导的精力和效率。“二八”律管理思想,把握了一条, 无论工作变化多大,在筹备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从组织上保证了执行层的力量。

    江苏省体委认为,第三届城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筹备和承办过程 中,运用了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他们的做法是:(一)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统筹规划 城运会筹备工作,对整个筹备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拟订了《江苏省承办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筹备工作总体方 案(初稿)》和《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划网络图(初稿)》,对本届城运会的筹备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对每个阶段筹备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工作要求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都作出了比较周密的安排。(二) 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精心组织城运会筹备工作,在《总体方案》、《计划网络图》的基础上,主要抓了 几个环节:1、办赛、参赛两手抓,明确分工, 分线作战。2、办赛准备工作由省统一部署、统一领导、统一组 织实施。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三)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切实加强城运会筹 备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分层管理、程序决策,强化组织领导。(四)充分 发挥综合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综合部门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强综合协调,加强工 作的预见性,注重政策法规建设。他们认为,运用系统科学进行筹备和承办大型运动会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干 部队伍素质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知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技能;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 手段,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因此,建议国家体委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或轮训,帮 助地方体育部门培养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工作骨干,使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全国体育系统进一步推广 、应用,使体育系统的科学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云南省民委和省体委的同志认为,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的政治性、参与的群众性、 广泛的影响性等特点,加上运动会项目自身的特点,带来了组织工作上的规格高、标准高、要求高、评判困难 、协调困难、时间紧张的“三高两难一紧”的特点。因此他们在组织工作上力求按C3I系统的要求建立健全指挥 系统。 注重了三方面的工作:组织指挥的高度统一;方方面面的广泛协调;工作机构职责和权力的层次区分。 具体做法是:(一)建立有权威的层次分明的指挥机构。(二)明确职责、严格分工、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 。(三)严格计划管理、宏观控制主要工作进程,微观细化各项具体工作。(四)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建立信息中心,形成信息网络。(五)注重搞好协调。(六)抓好热运行。(七)注重民运会的特殊性。他 们认为计划网络法是组织大型活动中实现宏观决策、科学管理、统筹规划、既抓主要矛盾,又能照顾全局的现 代管理的好方法。运用计划网络法组织大型活动的好处,一是有利于统一组织指挥,宏观控制全局;二是有利 于按程序协调各部门工作;三是有利于抓主要矛盾;四是有利于调动各个系统的积极性;五是有利于各项工作 落到实处。他们体会到:运用计划网络法组织大型活动必须抓好计划(统筹)、协调、热运行(试运转)三个 主要环节。

    正在筹备举办第三届亚冬会的黑龙江省体委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他们认为,系统科学的运用,为举办好 第三届亚冬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管理的保证。从近两年来的筹备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看,所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们借鉴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的经验,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去组织管 理筹备工作。做到了两个突破,一是思想方式上的突破;二是方法、技术运用上的突破。主要作法有:(一) 突出筹备工作的整体性。首先在成立组委会和执委会之初,就力图体现系统科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 ,为筹备工作运转一开始就从整体上考虑创造了条件。同时制定通过了亚冬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确定了总目 标,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反映了筹备工作应从整体部分整体,再反馈到整体的科学 过程,正确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注意考虑筹备工作的综合性。(三)明确统一的目的性。(四) 科学管理。实行层次管理、动态管理、程序化管理,确保工作井然有序和最优化运行。(五)科学决策。分为 三步:第一步是难点、结症把握法,第二步是分类决策法,第三步是效益反馈法。(六)采用系统工程技术, 运用网络技术、流程图技术和类流程技术。他们认为,计划网络图是系统工程中一项极为有效的重要技术,着 眼于解决系统内的宏观问题。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对系统内的各项工作的运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最佳 安排,正确反映和描述各项活动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可以反馈检查结果,便于对大系统中的各部分进行有 效的控制,把握各事件中的联系,并以直观的图解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他们在绘 制中,学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计划网络图”,对几个基本要素进行特殊处理,采用时间等坐标方式 ,运用了倒计时显示法,确定了关键路线和关键节点,采用了奇数标号和模糊数学的概念,引入了反馈机制, 标明了系统内在逻辑关系和事件联系多维网状结构。他们认为运用网络图技术,不仅仅在于它的编制,更重要 的是执行。因此他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各部门根据总体网络图规定和任务目标,编制了本部门的二级计划 网络图加以细化和充实,同时在关键阶段还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细化网络图;二是每月制出月工作计划予以配 合;三是强化反馈机制,在实行计划网络图常规检查的同时,增加了月工作计划检查,并定期以催办与落实的 文件方式向各部通报。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计划网络图的宏观调控的作用。

    刚刚开始筹备1999年全国第三届城运会的陕西省和西安市体委的同志,把草拟的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带到会 上征求意见,与会同志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使此次会议的内容更加丰富、实在。

    3 运用计划网络技术是体育界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突破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体育界成功地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举办了北京第11届亚运会,组织了2000年 奥运会申办工作,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亚运会筹备和奥运会申办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协调、指挥 ,对筹备和申办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我国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起了直接 示范性作用,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对全国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与现代化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受 到国际、国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其中,《第11届亚运会筹备工作计划网络图》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计划 网络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划网络技术是体育界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突破口。

    大家认为,系统科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我们体育系统来讲,在亚运会 的组织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中,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成功经验,为体育科学管理起了示范作用。但 应该认识到,系统科学在我们体育界的应用,不仅仅表现在大型运动会上,也不仅仅是采用了计划网络图的方 法,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整体工作的方针、思想和战略上。比如,体育为国家中心 任务经济建设服务,为基本路线服务的思想,协调发展的思想等。

    4 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机关行政办公工作

    近两年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体育界的推广应用向更宽的范围发展,不仅仅应用在大型运动会和大 型活动上,在机关行政办公中也已经开始应用。

    天津市体委和国家体委训竞一司的同志认为,机关职能的转变对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管理者应当树立新 的观念,如工作效益、时间效益、总体统筹、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观念等等。因此,首先要求管理者特别是在办 公厅(室)这一类综合办事部门的干部,更应当学习、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学习弄懂计划网络技术。

    天津市体委运用计划网络图的做法是:1、 按照业务分工和总的要求,各部门将工作要点中属于本部门负 责的大块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目标,突出任务的起始和完成时间,提出需要配合的协调的部门,报办 公室。2、办公室从总体角度分析各项任务的构成, 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顺序,确定承担任务的主要部门、配合 部门。3、综合协调, 将没有落实到部门和有矛盾的任务反馈到各部商讨、协调、确定。4、 按时间顺序编制 全年任务分解表。5、报委主任办公会批准。6、绘制网络图。

    对于如何在机关行政办公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国家体委一司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开展工作, 收效甚好。他们在学习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制度保障、程序决策、计划网络图、流 程图、热运行、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矩阵结构、倒计时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等方法。

    大家一致认为,在机关行政办公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认识重视程度,其 次是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对其方法的掌握程度。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6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北京奥运会,KM-SM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一再高涨,带动了全球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包括体育业、体育健身业、体育娱乐业、体育竞赛业等。其中体育竞赛因激烈的场面,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参赛选手的精神感染力等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关注,从而催生了各种内容、形式、规模、地域的体育竞赛。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体育竞赛由于对举办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能产生巨大影响力而升级成为“体育赛事”。通过专业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度介入进来,商业企业充分参与并提供大力的资金支持,使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喜爱。而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由于能促进投资、拉动消费、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能克服政治、种族歧视以及贫富、强弱差距,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吸引了各国、各地区、各城市竞相举办,且争办势头强劲,体育赛事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成为体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得中国经济、人文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体育事业突发猛进,中国体育健儿在各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摘金戴银为国争光,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各行业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在各大城市竞相举办。与此同时开始尝试申办和举办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比如亚运会、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ATP中国网球职业公开赛等。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动下,大型体育赛事及国际性体育赛事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借以推动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最佳选择。随着赛事实践机会的增多,赛事管理经验和赛事管理人才有了一定储备,增强了我国举办世界顶级大型体育赛事的信心和决心。21世纪的头10年成为中国大力申请和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高潮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这种热潮达到了顶点。奥运会是当今社会影响面最广,涉及领域最多,参与部门最复杂,规模最盛大的体育赛事,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且每一届奥运会在制度上的创新以及所采纳的创新技术带来了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引入了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了赛事主体多元化和参与者利益复杂化、海量信息与知识共享等问题,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知识报告和经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运会管理者――国际奥委会的知识管理措施。在组织发展中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突出知识管理的地位,是国际奥委会近10年来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奥运会在每一个举办地的顺利进行,国际奥委会将知识管理作为义务写进了《主办城市合同》,通过知识管理项目监控奥运会组委会的知识管理执行情况,要求按照给定的模版提交知识管理成果,并通过培训、网、观察员计划等提供知识管理服务。北京奥组委运用知识管理的手段管理奥运会,既符合了国际惯例,又突出了主办国特色,使知识管理在北京奥运会当中进一步应用和完善,对奥运会的知识创新和传承做出了新贡献。

在寻求有关体育赛事管理理论的指导时,发现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欠缺,无法满足各类体育赛事频繁举办的亟需,特别是面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纷纷落户中国的现状,迫切需要在体育赛事管理模式和方法等问题上获得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本文在知识管理理论和体育赛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以北京奥运会中的知识管理应用实践作为案例研究,创建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应用模式及评价体系,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提供标杆和模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对知识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完善。知识管理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过去知识管理多用于企业、高校、图书馆等知识和信息较多且需要集中管理的单位,知识管理理论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情报学、网络、客户管理、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多个学科交叉结合而衍生出新的研究领域并将其成果应用于实践,不断扩充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证内容。知识管理应用于体育赛事管理的实践始于奥运会,但在相关论文和图书搜索的过程中鲜有理论交叉研究。因此,将赛事管理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十分有必要,能够丰富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并扩充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

2.. 对现有体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体育赛事管理研究在体育管理理论体系中属于比较新的内容,随着近30年来体育赛事的规模化、国际化和商业化发展,赛事理论相比赛事实践更显不足。知识管理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比较滞后,最早始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知识管理,而后除奥运会之外并没有被广泛使用,近10年当中相关的书籍和论文非常罕见。本研究以国内外赛事的知识管理应用为研究对象,以奥运会为案例,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体育赛事做了整体梳理,从而提出体育赛事的知识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作为体育管理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3. 为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在我国由于制度转型和管理创新不够,新技术缺少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每项赛事举办时往往都从零开始,几乎没有利用原来的工作成果和有经验的人员,任务结束后这些人员和经验随之消失。而知识管理的引入能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造成的浪费,使国内的大型体育赛事管理水平实现跳跃式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和主办机构提供知识管理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国内体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发展体育赛事市场的决策参考和可行性建议,其创新部分对即将举办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城市和组织也有所启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而出现的,管理核心从有形的生产资源过渡到人才技术和知识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预言性的提出:“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工作者”。随着信息等新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知识管理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应用。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9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了一批知识密集型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安达信,成为知识管理实践的引领者。随之而来是制造业如通用电气、惠普,以及石油行业等也开始了知识管理的实践。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管理学家从不同维度对知识管理的本质、对象、功能、过程、目标、行为方式、运行机理等进行了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则从各自行业或领域的角度就知识管理对提高组织绩效和价值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在理论学界,知识管理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是20世纪最后10年,最活跃的地区为欧美国家和日本。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卡尔・E・斯威比(Karl E ・Sveiby,1990),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为帮助管理者借助知识管理创造价值,他还开发了知识管理的公式和无形资产计量监控器。

知识管理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导入中国,最早由高校的研究人员引入并解释了西方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在消化和吸收国外知识管理理论的同时,中国学者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延伸研究:一是从技术角度研究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二是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在知识管理的应用方面,首先由中国的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开始,从2000年起迅速在中国推广企业内部的知识集成管理。经过近20年的发展,知识管理在国内的企业界获得了高度认可,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应用方向。

对国内外知识管理的文献研究证明,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新内容,是现代社会中组织增强适应环境能力必须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总体而言,对于知识管理的内容、对象、操作过程等已经有了基本理论概括,但由于它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对知识管理的诉求千差万别,在具体应用上都打上各自所代表的行业或企业的深深烙印。通过文献综述对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使本文在构建体育赛事知识管理模式上有了参考和借鉴,有利于完成不同行业组织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

2. 有关体育赛事管理的研究

体育学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和体育自然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又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学、体育娱乐学等。体育赛事管理属于体育管理学范畴,是体育管理学当中比较新的内容。体育赛事管理的前身是体育竞赛管理,关注于体育竞赛的计划、指挥、执行、控制和协调,终极目的是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随着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营和多元利益主体的进入,组织好比赛是基础,此外还大量涉及基础设施、场馆、媒体、票务、公共服务、赞助、志愿者等。大型体育比赛如亚运会、奥运会等,更影响到举办城市或国家的形象、经济发展指数、人民素质提高等。因此不难理解,“体育竞赛”逐渐被“体育赛事”所取代,有关体育竞赛管理的研究已无法指导体育赛事管理的实践,体育赛事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体育竞赛的概念范围。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赛事管理的文献研究,发现是近20年才有系统论述赛事管理的专著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斯特曼的《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与营销》。外国学者通常把赛事管理分为组织管理和营销管理,组织管理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竞赛管理研究成果,针对现实条件的改变做一些适应性调整;而营销管理是全新的内容,需要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对体育赛事所涉及的企业赞助、观众服务、媒体传播等进行新的审视,并构建新的概念体系,国外学者在对体育赛事影响的研究上乐此不疲。本文对一些重要的观点也进行了整理。Getz(1997)重点研究了各种经济影响,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影响,指出主办城市把举办赛事活动作为推销其城市旅游业的营销手段。英国体育委员会(1999)指出体育赛事的三种主要影响:体育本身的发展、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益。Spilling(2000)列举了举办赛事活动可能产生的四类长期影响:提高国际知名度、带动经济增长、改善设施和基础建设、增加社会和文化活动。Allen等人(2002)把体育赛事的影响划分为四个方面:社会和文化影响,自然和环境影响、政治影响以及旅游和经济影响。日本学者宇士正彦在《体育经营管理学》中指出:狭义的体育赛事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方针和原则的指引下,为通向统一的方向,实现统一的目标或建立统一的秩序,在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协调;广义的体育赛事管理是指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之后向第二个目标迈进,要汇聚各方面的条件而充分发挥组织的全部力量。

在我国,从体育赛事的概念引入到赛事运营的实践都晚于西方,有关体育赛事管理的专著主要有:刘清早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他把体育赛事管理定义为:一定的组织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向社会提供体育赛事的全过程,其实质是由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纪宁和巫宁在《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中认为:狭义的体育赛事管理强调组织内部的效能,而广义的管理强调要调动组织内外的积极因素来提高效能。体育赛事管理实际上包括体育赛事行政管理和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两方面的含义和与之相关的两个重要的时间范畴。王守恒和叶庆辉在《体育赛事管理》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体育赛事的内涵、分类、管理模式等。

3. 有关体育赛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

关于体育赛事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在中文刊物中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可以说,知识管理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作为一种实践,在我国体育领域尚未找到用武之地。在搜索外文数据库时只找到少量关于奥运会使用知识管理的相关情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悉尼奥组委(SOCOG)通信服务部门的项目总管Kristine Toohey和知识管理部门的项目总管Sue Halbwirth于2002年共同发表的“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in the Olympic Games”,该文对奥运会的信息和文献资源进行了梳理,对所有相关来源进行了溯源,总结了悉尼奥组委的经验,对奥运会知识的产生和传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004年,在前文基础上引入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发表了“奥运会与知识管理:悉尼奥组委的一项案例研究”,对SOCOG的知识管理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案例分析,调查了在周期短暂而员工众多的以赛会为导向的悉尼奥组委里,信息与知识管理在特定知识项目中的利用情况,描述了悉尼奥组委知识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由信息管理角色到知识管理角色演变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如何在发展的组织中有效获取和精确管理知识。因为实践性较强,适用范围过窄,对于奥运会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仅有一些相关工作的描述和总结。

随着奥运会来到中国,知识管理被国际奥委会带入北京奥运会的组织管理当中。如何实现组委会信息的知识化,如何创新知识,如何形成学习型组织,如何实施知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北京奥组委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出色完成了知识管理项目的实践。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力求上升到理论高度,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对解决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给出答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知识管理在现代体育赛事中的应用是一种发展趋势,奥运会作为当今体育赛事最成功的典范,在知识管理应用方面也是最早最系统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奥运会作为实证研究。特别是笔者亲身参与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工作,还是北京奥运会知识报告撰写人之一,参加了所有北京奥运会的知识管理项目实践,因此在本文的分析和论证中也多以此举例,期望尽可能从理论上分析透彻,并同时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

1. 对北京奥运会的知识管理应用进行针对性分析,阐明北京奥运会应用知识管理的主体架构、协调机制和具体措施等,总结实践经验。

2. 提出大型体育赛事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称KM-SM管理模式。对KM-SM模式的含义、主体功能、运行机理等进行系统界定与分析,从国家政策与法规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四个方面论述该模式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3. 构建KM-SM管理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系统设计法、实践参与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北京奥运会知识管理实践分析中采用了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实践参与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创建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应用模式―“KM-SM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中采用了系统设计法。在KM-SM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北京奥运会知识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一)北京奥运会的知识管理主体架构

北京奥运会的管理体制是中国政府依据筹办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体制优势,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国资源建立起来的。奥组委领导团队和主办及协办城市政府领导班子充分融合,与由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各专项工作协调小组密切协作,形成了上下贯通、内外衔接、协调运行的工作格局。中国政府、国际奥委会及协调委员会、北京奥组委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知识管理主体。共同履行应用知识管理的承诺,高度重视和支持知识管理工作,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知识管理两个关键因素人和技术的能动作用。

政府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主导和支撑作用。在北京奥组委成立前的2001年11月,中国中央政府就成立了由各部委负责人和北京市负责人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工作领导小组。2003年根据筹办工作需要,领导小组职能转由组委会承担。2008年进入奥运会决战阶段,中央政府又及时成立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在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政府的宏观调控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确保奥运会是安全和无风险的。通过知识管理的协调沟通机制参与奥运会,不但没有限制和干预组委会的工作,反而提高了组委会的运作效率。

为加强对北京奥运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国际奥委会于2002年1月宣布成立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协调委员会,由维尔布鲁根任主席,共17人。依据申办报告和主办城市合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代表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各国奥委会为一方,负责处理与北京奥组委为另一方的工作关系,检查奥组委的工作进展,向奥组委提供协助及行使国际奥委会的其他权力。

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合作协议》,北京奥组委同时负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组织运行工作,成为历史上首家一个组委会办两个奥运会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决定北京奥运会组织工作重要事项,组委会内设机构人事任免;安排部署各阶段筹备工作;监督考核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协调与国际奥运会及其协调委员会关系,按期提交筹备工作报告;定期向中央政府汇报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1. 申办阶段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门工作机构,从1996年成立到2001年解散共运行了5年时间,工作人员达到117人。奥申委设主席、执行主席、顾问、常务副主席、副主席、体育主任、主席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特邀顾问、部长、副部长、处长、副处长等职务。常设机构为执行委员会,下设9个工作部门:办公室、研究部、对外联络部、新闻宣传部、体育部、工程规划部、财务部、技术部和环境部。在9个部门当中与知识管理有直接关系的是3个部门:第一是研究部,负责研究重大问题和申办策略,组织起草总体工作报告;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为申奥提供决策服务,组织编写申办报告。第二是对外联络部,负责与国际奥委会联络,掌握申办奥运的各项要求和基本知识。第三是技术部,研究提出奥运会有关信息规划方案,以及开发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计算机局域网。

2. 筹办阶段

2001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委筹备办公室成立,这是奥申委向奥组委的过渡性机构,由27人组成,设置秘书行政组、总体策划组、外联组、宣传组、财务组、市场开发组、人事组、工程组、体育组、技术组共10个组。其中心任务是奥运会知识的学习、共享和创造,研究《主办城市合同》的条款,借鉴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的有益做法,对2008年奥运会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并提出多层次、高效率、专业化、开放性的奥组委组建方案。

2001年12月13日北京奥组委正式成立,设3类工作机构:内设机构、分支机构和协调机构。内设机构有13个部门,其中6个部门与知识管理直接相关(见图2-1):第一是秘书行政部,负责奥组委领导决策层与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密切沟通;第二是总体策划部,负责在总体计划中规划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时间表;第三是国际联络部,负责与国际奥委会和协调委员会的对接,收集、翻译和整理有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第四是新闻宣传部,负责官网搭建和内容维护;第五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各项技术解决方案;第六是市场开发部,负责寻求新的技术企业赞助支持,以及为已经是赞助商的技术类企业提供赞助商服务。与奥申委时期的部门设置相比,奥组委的知识管理部门发展成为6个,在保留原有3个部门研究部(即总体策划部)、对外联络部(即国际联络部)和技术部的基础上扩展了秘书行政部、新闻宣传部和市场开发部3个部门,加强了知识管理的执行力度。知识管理在筹办当中将四种力量,即政府的领导力和组织优势、国际奥委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奥组委自身强大的执行力,进行了有效融合,产生了1+1+1+1>4的效果。

到奥运会举办之前,奥组委内设机构从2001年13个部门变为2008年29个部门,知识管理以业务口为基本单位,触角延伸到奥组委的各个角落。组委会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学习环境,使知识创造和传递在各部门各团队各项目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图2-2)。

3. 举办阶段

进入到2008年临近赛时,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重心、组织体制、运行方式向赛时进行了转换,知识管理在实现转换前的过渡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筹办工作体制和机制向赛时场馆运行转化,北京奥组委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统一制定了场馆运行培训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场馆团队进行培训。赛时奥运会运行管理的重心在场馆,场馆运行的质量关系到对运动员的服务水平,关系到观众的满意度,是奥运会举办水平的直接体现。赛时运行指挥体制由指挥层和运行层组成(见图2-3)。指挥层由奥组委及中央协调机构组成总指挥部,奥组委主席刘淇任总指挥长。运行层由奥组委和中央、北京市相关部委组成主运行中心,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任运行指挥长。北京奥运会赛时运行指挥体制实现了奥组委职能部门、属地政府与场馆团队在工作力量、资源保障、运行机制方面有效融合,绝大部分问题都在场馆层面解决。知识管理是决策下放到场馆的前提条件和场馆独立运行的必要条件,体现在大批知识员工和业务口知识主管进入场馆。一般来讲,场馆秘书长和竞赛主任是场馆运行和竞赛组织的知识主管,是知识管理在场馆发挥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场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与此同时,文书档案的管理也受到高度重视,实行了从场馆主任到秘书长到专职档案员的三级责任制管理。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秘书长和竞赛主任的知识报告,以及场馆档案形成了奥运会举办知识的基本材料和成果,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知识管理水平。

(二)北京奥运会的知识管理协调机制

1. 制度约束机制

国际奥委会是奥运会的最高权力管理组织,奥林匹克是法律依据和行动准则,是奥运会制定各项规章和制度的纲领性文件。主办城市合同是国际奥委会和主办城市以及主办城市所在国家奥委会,就组委会职责达成的协议:主办城市在奥运会具体组织工作方面负全责,尤其是提供财务担保,国际奥委会保留对奥运会进行管理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保证不出现任何分歧,协议通过各种各样的附录、细则详细说明,包括11条内容共350页(A会议组织和媒体;B人员证件;C交通;D奥运村;E媒体安排;F转播;G运动员住宿;H商业客户住宿;I医学检测;J保险;K规划计划)。在主办城市合同及附录细则规定下,国际奥委会将最新版本的技术手册和政策流程交付给北京奥组委,北京奥组委有义务按此执行。与此同时,北京奥组委在执行过程中与国际奥委会产生互动,可依据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际对技术手册和政策流程进行调整和更新。如图2-4所示,约束和协调机制既保证了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总体把握,又发挥了奥组委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奥运会举办水平保持继续上升的趋势。

2. 会议协调机制

国际奥委会为与北京奥组委最高决策层保持充分沟通与互动,全面了解和掌握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办情况,建立了会议报告协调机制,通过国际奥运会全会和执委会会议、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全会和专题工作会议、伦敦总结会等,保证了北京奥运会按既定的目标和原则顺利圆满地举办。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全会和执委会陈述北京筹办工作进展共计25次,每年至少2次。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作为国际奥委会代表驻扎北京奥组委,一年开2次全会和若干工作会议,主要解决在运行当中没有按照既定计划提交而延迟的工作,或者有明显漏洞和存在较大风险的疑点问题。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总结大会依照国际奥委会惯例在下届举办地伦敦召开,北京2008,温哥华2010,伦敦2012,索契2014组委会的代表,还有2016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代表,以及相关利益方近400人参加了会议。通过北京奥运会对7年筹备举办奥运会总结向下届奥运会的组织者传递有益的经验。

3. 项目对接机制

为加强对各届奥运会组委会知识管理的综合指导和协调工作,国际奥委会在内部设置了知识管理项目特别任务组(OGKM),负责对各届组委会实施具体的知识管理项目,主要包括:奥运会运行管理培训,观察员计划,奥运知识转让(TOK)等。与此同时,北京奥运会对知识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在奥组委内部设置了北京奥运会知识管理项目组,作为对国际奥委会OGKM项目组的对接团队。该团队设在国际联络部语言服务处,在北京奥运会7年的筹办当中,前5年的主要工作是学习、研讨、向专家咨询,侧重规划与前期筹备,后2年侧重学习班、观察员计划、总结会和知识报告。奥运会知识管理(OGKM)项目实现了上届或当届奥运会与下届奥运会之间“知识传承”,维护了奥运会知识管理体系的延展,为未来组织者提供了援助和学习举办经验的平台。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期间,北京奥组委创造性地建立了知识管理保障和对接机制,通过具体项目的对接和协调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国际奥委会交付的各项知识管理任务,自身也成为了OGKM项目的最大受益者。这些项目包括:OGKM学习班、观察员计划、总结会、知识报告等。

OGKM学习班通过讲座的方式,邀请国际奥委会专家或原奥组委的管理人员来现场传授经验,并对当下奥组委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咨询。从2003年至2008年共举办过约30次的OGKM学习班,并随着奥运会临近越来越密集,从2003年9月到2007年9月,4年当中北京奥组委共举办了22个OGKM学习班。从2008年1月到2008年6月半年内,学习班达到6次,平均一个月1次。

观察员计划最早由悉尼奥运会开始,是下一届奥运会向当届奥运会学习和观察的平台。如表2-2所示,北京奥组委做了充分准备,迎来了自国际奥委会、伦敦奥组委、温哥华奥组委、索契奥组委和2016年奥运会申办城市的共372位观察员。奥运期间,历时21天进行了超过40次的考察访问。观察员计划涵盖了开幕式着装彩排、奥运村运行、抵离、人力资源和注册、形象景观、环境、品牌保护等大部分职能部门和业务口,涉及了大部分京内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另外少量观察员还在奥运赛时对青岛和香港两个京外赛区进行了考察访问。观察员向国际奥委会呈交的考察报告成为北京奥运会总结和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每次考察后国际奥委会都向观察员发放满意程度调查表显示,北京奥运会的得分高达4.78分(满分为5分),为历届最高。观察员计划项目是一个关键的知识传递过程,给将来的参与者们提供了经历、学习和体会奥运会运行过程的机会。

4. 政府监督机制

中国政府充分发挥特色体制优势,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国资源,先后建立了13个由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项工作协调小组,与奥组委领导团队和主办及协办城市政府领导班子充分融合,对北京奥组委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协调。这种机制很好地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关于“政府既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要避免过多干预影响到奥组委的独立运行”的问题。北京奥运会的13个工作协调小组围绕自身中心工作都建立起系统的专家知识网络,保证了协调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与北京奥组委形成了良好顺畅的合作关系。以北京奥运会培训工作协调小组为例,它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跨行业、跨机构的奥运培训组织,共出版了200余种通用或专业奥运培训教材,建立了系统、全面、实用的奥运培训教材体系,为今后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和奥林匹克教育与培训提供了大量素材(见表2-3)。

(三)北京奥运会的知识管理措施

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体育盛会,也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除了要学习往届奥运会举办的经验,吃透国际奥委会各项政策和技术指南,还要掌握奥运会最新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因此,如何确保奥运会组织运行体系中的每一位成员能够随时获取必要的知识以指导工作,并且将工作中的经验及时分享,对于协同工作、完成任务、保持一致的组织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为此,北京奥组委在借鉴悉尼奥运会知识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知识获取范围,并发挥中国独特的体制优势依靠政府部门、学校和专业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知识传播和再创造,创造性地执行了知识管理的策略思想。一是通过全面、系统、分类、分层的培训措施有效学习了往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先进经验;二是及时、高效、保质、保量的知识总结和转让措施,履行了传承奥运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1. 培训

奥组委是一个快速膨胀的临时机构,北京奥组委从2001年的200人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8500人(见图2-5)。面对不断涌入组委会的新员工,要最有效最及时地掌握往届奥组委经验及不断更新的国际奥委会技术手册和工作指南,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备强大的培训工作体系。北京奥组委的培训工作包括战略与计划、协调与沟通、经费管理、师资管理、项目管理、效果评估、宣传动员等。培训内容广泛而复杂、参与人员数量巨大而且构成多样,覆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

奥组委人事部负责统筹协调奥组委工作人员、合同商、志愿者、国内技术官员4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人事部负责培训工作人员和合同商,志愿者部负责志愿者培训,体育部主要负责国内技术官员培训。在分工基础上,实行教材和师资共享。紧密结合筹办工作实际和赛时工作需要,力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有序开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随着筹办任务的实施主体由部门逐渐转移到场馆团队实现了两次重要转型:一是以人事部集中组织实施知识培训为主转变为以部门组织实施专项业务培训为主;二是以部门组织实施专项业务培训为主转变成以场馆组织实施场馆和岗位培训为主。逐渐建立由人事部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部门支持配合,各场馆团队为实施主体的培训工作机制。

在培训项目体系上,奥组委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和残奥委会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培训机构和高校的合作,还聘请了培训顾问和专家,特别有奥运会筹办经验的外籍专家,通过新员工培训、OGKM学习班、测试赛、桌面演练、观摩交流、各类讲座、师资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岗位培训、场馆培训等,对近10万人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奥运举办知识培训。

2. 知识转让(TOK)工作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7

重视上下联动

项城市委、市政府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洪涛为组长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出台《项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项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规划2011—2015年》,政策上给予指导、工作中加以督导,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并在资金、物资、政策、技术方面,全力支持群众体育事业的开展。

创新工作思路

项城市解放思想,乘势而为,创新思路,以“多、快、好、省”的原则加快体育健身场馆建设。一是创新场馆建设。该市自筹资金4000余万,在市政新区征地150亩,建成规模6000平方米,可容纳3500人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并在2013年春节成功承办“河南省第五届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联赛”南赛区总决赛,计划2014年春节承接河南省春节期间“促和谐、奔小康”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乒乓球项目比赛。该市体育馆的建成填补了周口市县市级城市没有大型体育场馆的空白。2011年以来,他们自筹、吸纳资金近4000万元,向上争取器材、资金支持800多万元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目前,项城市累计260个行政村建成村级全民健身工程,10个镇、办事处建成体育健身工程。所有场地全部达到“六有”标准。

二是强化部门责任。2013年他们提出“大力发展和完善各级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市、乡、村三级体育网络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配合开展工作。注册健身站点48个,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1万余人,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357人,健全的三级体育网络正在形成。

三是强化健身指导。他们定时开放部分学校操场,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健身场所;吸纳专兼职体育教师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利用体育教师专业知识,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健身指导。

突出地方特色

体育赛事策划组织篇8

排球协会“趣味排球赛”活动策划书

庆祝建党90周年节目策划

模拟导游大赛策划书

本文由中国教育文稿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描绘90年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引导全体师生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激励广大党、团员及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激发当代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团队组织中掀起“创先争优”的热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目的

为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少先队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孩子,争当四好少年,培养少先队员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主题

高举队旗跟党走 争当党的好少年

四、活动内容

1、利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暨建党9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

2、“我向党来唱支歌”校园卡拉OK大赛活动。

3、“学党史、知党情”主题手抄报及党团知识竞赛活动。

4、开展“学习先烈、争当四好”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5、开展“我和党员交朋友——手拉手”活动暨“闪光的足迹”红领巾假日小队寻访活动

6、开展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咏比赛。

7、各中队开展“四红”主题教育活动:看红、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

8、开展“延着光辉的足迹”负重远足活动。

9、组织四年级联合中队参观“西路军纪念馆”。

10、组织五年级联合中队参观“青海省博物馆”,加深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回顾党的历史,感怀党的恩情。

11、听红军爷爷讲故事。

12、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活动。

13、“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书画大赛。

五、活动时间:

2011年3月——7月

六、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建党9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

2、“学党史、知党情”主题手抄报比赛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知道共产党的创始人;了解早期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

3、“我向党来唱支歌” 校园卡拉OK大赛。

4、开展“党是太阳,我是花”知识竞赛。

5、组织学生参加“党在我心中”小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把感恩教育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以知党情、感谢党培养之恩,知亲情、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知师情、感谢老师教诲之恩为重点。文章的体裁可以是散文、诗歌、记叙文等,作品形式不限,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四月份:

1、开展“学习先烈、争当四好”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青年、团员教师及四年级联合中队参观“西路军纪念馆”。站在庄严的烈士墓前重温誓词。

2、开展“我和党员交朋友——手拉手”活动。

3、开展“闪光的足迹”红领巾假日小队寻访活动。

4、“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书画大赛。

5、开展“延着光辉的足迹”负重远足活动。

五月份

1、各中队组织队员观看红,用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打击日冠侵略者的生动事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五年级联合中队参观“青海省博物馆”,加深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回顾党的历史,感怀党的恩情。

2、“争当四好集体领巾共行动”。

3、《祝福祖国、祝福党》诗歌朗诵。

4、组织学生参加团市委“爱心浇灌流动花”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快乐互助活动。

六月份

1、听红军爷爷讲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听爷爷讲身边的新党员,感受他们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英雄事迹;在班级开展“故事大王”活动,重点讲述刘胡兰、王二小等许多小英雄等红色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演讲比赛。以 “知党恩,做四好少年”为主题,引导同学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各班推荐在年级组评选优秀学生参加全校演讲,获奖学生在七一主题队日活动中,进行展示。

3、组织学生排练“爱祖国、爱家乡、爱红领巾”校园情景剧。

七月份

1、开展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咏比赛。每个中队准备两首以歌唱党,歌唱祖国为题的红色歌曲,六月底先在年级组进行预赛,选出每个年级组的前两名,在七月一日参加全校决赛。

上一篇:天然气管道施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水利发展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