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1 01:31:22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1

【摘要】心理档案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高职院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学生了解自我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应遵循保密性与整体性原则、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应包含静态信息、动态信息、预警信息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档案;建设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心理档案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性资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着手。

1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意义

1.1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

心理档案作为能反映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合体。高职院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心理档案具有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功能,能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学校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与控制,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2是高职院校学生了解自我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这要求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调节个性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为高职院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正确认识自己的劣势和长处,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3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要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且90后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合作精神淡薄、团队意识较弱、功利主义浓厚等问题。建立心理档案可以让学校更好地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与疏导,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1保密性与整体性原则心理档案是为学生个人建立的档案,是学生个人心理历程的原始记录,具有隐私性,首先需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在收集学生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必须树立整体观念,不仅要为全校每位学生建立档案,还需关注心理活动各要素的之间的联系,考虑其他因素,如生活、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2.2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

建立心理档案要确保心理档案材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要基于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尽可能克服各类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地记录档案建设过程中所采集的所有信息,不主观臆断、不妄下结论。同时,慎重使用心理量表,测量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解释。

2.3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心理时刻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要系统、真实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就必须动态地来看待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补充、修改心理健康档案。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中的不同心理历程,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阳光的心态。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应包含的内容

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一样,高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也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生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

3.1静态信息

由学生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学习生活情况、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以及心理测验信息等几部分组成,也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主体。基本情况是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所学专业、政治面貌、参加学生社团情况、、兴趣爱好等;生活环境主要指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即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长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在家庭各种的行为表现等;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以及与师生的关系、社会实践情况、获奖情况等;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主要是指为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亡故、家庭突遭天灾人祸、人际关系紧张、遭受重大挫折等;心理测验信息主要是学生参加诸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职业测验等一些测验量表的日期、结果及分析等。

3.2动态信息

主要是一些阶段性的信息,是反映学生心理变化的材料,包括学生的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心理健康阶段性测评、是否进行过心理咨询及咨询记录等,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进行补充、修改。

3.3预警信息

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综合起来形成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报告及偏离常态学生的个体预警信息等,这部分信息是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尤其要关注的部分,偏离常态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总之,为高职院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能够动态监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不断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春芳.论高校心理档案的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姚萍.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科学价值取向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与心理,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加充分的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具有社会教育方面的属性。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思考个人的人生价值意义。当下时代,青年人受风云变幻的社会潮流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心理精神困境与危机,而且青年人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起完整健康的人格,建设良好的精神心理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受到各种社会压力机学业压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与感情困惑的现象,对于学业与人生有一种迷茫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精神较为涣散;生活学习态度消极悲观,情绪状况较差;自我情绪心理调控能力较差,抑郁、焦虑、强迫和恐惧等情绪状态普遍,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细致全面的考察,对不良心理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危害缺乏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只重视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教学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精神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难得到改善。心理健康教学从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很难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三、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新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职院校领导应深刻意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教育部门关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严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格修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教学成果[2]。2.对高职院校内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心理档案的建立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测试调查结果,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为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各类心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精神问题症状。可以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帮助和预防,以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3.逐渐开设全方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扩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开设全方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扩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心理教育不应当只以预防、咨询与矫正为主,而应当充分对学生进行心理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常识教育,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疾病的了解,并逐渐提高自身心理保健能力,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可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坛与座谈会,增加各项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项目。4.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俱乐部根据心理问题的性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要求,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活动,面谈、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俱乐部,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心理沟通,学生之间采用互相心理疏导、安慰的方式达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生也可以直接向心理教师求教,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心理困境,得到教师的细心引导与宽慰,从而逐渐走出精神心理困境。

四、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是我国加强高等院校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多方努力,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实施的紧迫性,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3

心理亚健康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心理亚健康,多以描述某方面的症状来界定。不少研究者运用量表的方法来筛查心理亚健康者,并对其筛查方法进行了效度检验,以此来界定心理亚健康。如:研究者裴雯运用“SCL-90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研究,并界定了其研究的心理亚健康概念;刘欢欢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界定的方法是进行调查界定,并对其心理亚健康筛查方法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效度。笔者发现,研究心理亚健康,基本使用的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评价量表(P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尊量表(SES)等。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大约3000万,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者占16%-25.40%。陈军发现,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4%,且在性别、专业、居住地、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等各个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对广东某所医科大学412名医学生,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心理亚健康筛查,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9.3%。山西农业大学曾对182名生命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79%。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新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发现有21.70%的新生心理问题明显,需要尽快约请进行心理咨询。

2008年的《山东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与内化教育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省10所学校在校高职生,发现高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依次为:记忆力减退、担心自己的健康、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长期持续疲劳、困倦、四肢无力等。研究还发现,心理负担过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嗜好等是造成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市高校20余万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结果显示:约50%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山西6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雷军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疲劳感的学生占到76.70%,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觉压抑等状态的比率较高。

2009年,占华、卢晓文对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亚健康的检出率为42.36%。其中,女性亚健康检出率为47.4%;男性亚健康检出率为25.15%。李力生等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中,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大一至大四共215名学生被试,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61.8%,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结果的75%。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已经比较普遍。心理亚健康未达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不明显,很难诊断,它还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状态,也容易与心境、性格等日常心理实践混淆,且与身体亚健康相似,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国内研究者运用了生理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运动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舞动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法等等方式,对心理亚健康进行干预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干预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症状都各有侧重,且具有一定的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的裴雯在《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探讨了自生法、腹式呼吸法和瑜伽语音冥想法等3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对高校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开展干预效果。实验发现,这3种放松训练法对于改善情绪、睡眠和人际关系等都有效。因此,很值得推广采用放松训练法,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干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运动疗法。例如,夏洪安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与运动疗法探析运动亚健康样》,刘波的《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还有刘君雯的《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等。尚明玉在《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恐怖症状方面,足球运动和橄榄球运动对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方面,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焦虑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

李晓明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中医调适方法:精神情志调摄、四时养生、饮食健康、保健运动、辨证论治。孙淑彩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以情制情、重视心疗等进行调摄精神,以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等实现形神兼养,更好地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等方法对有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干预。

金虹在《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不同干预方法实验对照》中,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等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结论:3种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推广,但通过设计的团体治疗与有氧运动结合方案远期疗效更为明显,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

陈瑜、张小远《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发现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此外,薛冰等采用道教认知疗法干预具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大学生,效果较好;李传银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组织对有高孤独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有效地缓解了孤独情绪;高文凤等采用观察阅读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这些干预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基本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干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对于症状的缓解都有积极影响,对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某一种或某些方面有改善。

有研究发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的疗法效果会更好。潘立等采用太极拳锻炼、保健刮疼广播操、中医中药诊疗、饮食指导及心理咨询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心理亚健康者实施干预,干预前后比较发现,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研究的思考

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是通过综述文献表明,关于亚健康的研究,多是临床方面的、身体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再有就多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如医务工作者、医学专业学生、教师、师范类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心理亚健康研究,而对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很少。关于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研究,也仅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一因素的详细分析与比较。二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发现,搜索到相关文献80余篇;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仅搜索到文献3篇。这说明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丰富,特别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没有检索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其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方法等亦应得到重视,以便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相关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开展相关研究,调查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在理论创新以及实际价值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价值上,文献检索发现关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参考文献还比较少,再加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开展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填补研究不足与空白。在实践价值上,研究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亚健康干预方案策略和建议,提高实施干预的效果,有利于高职院校制定适宜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其心理潜能,提升其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研究的思路方法 项目研究思路是提出研究假设,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分析,推出可行性方案以及等。本课题研究假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睡眠质量、人格、生活事件和心理资本等因素相关;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心理健康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中国人亚健康诊断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选择若干高职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筛选出的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亚健康状态群体在性别、民族、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因素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在心理资本、人格、生活事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尚明玉.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王俏.我国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

[4]张乐.基于集对分析的心理亚健康筛选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6]唐峥华,刘婕,唐耀华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6)

[7]周玉龙.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12(10)

【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度立项一般课题(2013LSZ065)、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度一般资助项目(SK13YB15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年立项一般项目A类(2014JGA328)阶段性成果】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4

【关键词】健康 健康预警 学校 现状

健康预警是指根据搜集来的数据对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也是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康校园建设推进到今天,尽管各校均制定了“健康校园”的建设方案,体育卫生基础条件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改善,健康教育得到了推广,但是健康预警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体系研究,特别缺乏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应用性强的预警机制方面的研究。与“健康校园”建设进程严重不匹配,从而制约了“健康校园”的发展和完善。

一、制度建设落后,健康预警缺乏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与健康校园建设有关的文件从数量上讲不算少,远的如教育部于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近的如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提出的《关于加强

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际的如WHO“健康促进校园”,国内的如中关工委“关于开展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的通知等,不一而论。但在众多的法规文件中,要么是比较宏观的强调学校要开设健康课程、建设健康校园,要么是具体的规划措施,但几乎没有关于健康预警的内容,更没有强制性规定学校应建立健康预警系统及如何建立健康预警系统,这就使健康预警系统的建立带有强烈的随意性----学校要不要建立健康预警系统,如何建立,建成什么样,完全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二、健康预警教育缺失,健康预警理念未能普及

人的理念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的。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除了指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理念,其中就包括健康预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高职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且总课时数不低于120课时。但目前各院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流于体育课的形式,仅仅在于指导学生身体锻炼和进行达标测试,少有传播健康及健康预警的理念。作为培养健康理念的“主战场”都没能承担起这个任务,要让学生树立健康及健康预警的理念就更难了。

三、健康预警内容片面,针对性不强,与高职健康管理不适应

在仅有高职健康预警中,无外乎针对的是“流行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心理健康”这几个方面。前三者是关于躯体的,后者是关于心理的。而“健康校园”中的健康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这其中包括健康的躯体、心理、社会方面和环境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健康预警不是单个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预警,而是整体的全面的预警,除了关于躯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预警,还应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和道德健康。

对高职学生而言,除了可能与“传染病”“流行病”“心理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与高职学生特有的健康问题。比如,由于部分高职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力较差,变通性和灵活性差,又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和帮助,可能在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而目前各院校的健康预警都是泛泛而谈,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不管是用于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没有错,但却不能解决高职学生独有的健康问题。

四、健康预警范围狭窄,未建成完善的预警系统

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包括健康预警制度建设、健康预警信息管理、健康预警指标评估、健康预警反应能力等。健康预警制度建设是指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等途径建立健康预警的基本制度,使健康预警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健康预警的信息管理是指通过对健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健康知识资源统筹起来,综合利用。健康预警指标评估是指预警部门针对所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依据所收集健康预警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判断健康风险的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方案。健康预警的反应能力是指组织和公众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从目前高职院校与健康有关的预警来看,如“流行病”预警、“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心理预警”等方面可看出,这些预警较侧重于预警的反应措施,即发生状况后的应对。但对于如何建立流畅的预警信息的沟通渠道,预警指标应如何分解和评估却没有详细、完善的规定。

五、健康预警主体单一,未形成“大社区”预警系统

“健康校园”要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同时,促进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健康。这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参加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家长和社区机构的全体成员。

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健康校园”预警尚未走出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性套路,仅囿于内部教职员工和学生,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成孤立状态,没有联通。

六、健康预警应急管理薄弱,限制了预警系统作用的发挥

健康预警应急预案是健康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控制紧急情况的发展并尽可能预防和消除突发健康风险的产生,将突发健康风险对人、财产的危害减少至最小程度。目前各高职院校编制的健康预警存在着应急预案内容粗略,缺乏核心内容;偏重责任划分,缺乏针对性;注重理论指导,缺乏可操作性;应急分级不清晰,缺乏可协调性;预案演习不到位,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与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使预案成为一纸空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SKO08)》。

参考文献:

[1]陈香红,党红:论高校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信息系统的建立[J].通化师院院报,2009(9)

[2]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许琦,祖燕飞: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预警打援助机制的构建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31)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5

【论文摘要】:健康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不仅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教育,更侧重于健康评估和健康十预等内容。以健康体检为依托的职上健康管理方式,就是笔者通过以干部职工的健康体检为契机,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开展职工生活行为十预、保健就医指导、动态的健康监测和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等方式的健康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职工健康为目的。将这一健康管理过程综述为健康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后的健康干预、职工的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为今后千部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模式提供示范和参考。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疾病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防和维护健康的全过程。是通过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监测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利用预防医学知识结合临床医学,运用疾病的三级预防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对于保护人群健康,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以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作为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通过健康体检,开展生活行为干预、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动态观察、保健就医指一导和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等方式的健康管理工作,对促进职上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我们开展职工健康管理的方式方法综述如下:

1健康体检后的健康管理

千部职工的健康管理是通过侮年对职工健康体检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后,进行健康评价、发现健康问题、建立健康档案,针对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干预等措施,以帮助人们以改变不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

1. 1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档案的建立

对纳入健康管理的人群通过问卷调查表,围绕健康危险因素采集个人健康信息基本资料。按照早发现、早预防的原则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工作特点选择体检项目或针对己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随时调整体检项目,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为健康评估收集资料。将收集所得资料整理归类,借助体检软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做对比分析。

1. 2健康评估和分类管理

根据健康调查及健康体检获得的个体生活方式、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个人基本信息,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个体或群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然后对个体或群体当前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对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危险度进行科学预测,并给出综合的、个体化的健康促进方案。按照不同的健康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对管理对象实施评估分类,将纳入健康管理的人群分为健康人群、慢病高危人群或亚健康人群、慢病患者三类人群进行规范化动态管理。

1.2.1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集体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依据不同的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制定不同的健康体检、健康监测方案,包括体检的项目、频次、监测的内容等。

1.2.2亚健康或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和行为指导,对于健康检测中发现存在有健康危险因素的,针一对个人行为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和程度进行健康评估,从个人膳食、生活行为习惯、身体锻炼做出指导报告并反馈给高危个体,对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向本人进行解释,提供膳食、身体活动指导,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校正等个体化指导服务,以校正亚健康状态。

1.2.3患者健康管理和行为指导,对健康体检确诊的慢病患者,根据评估结果和疾病所处的状态、分期的不同,有针对性的作出指导报告反馈给患者本人,并就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向其进行解释答疑,结合患者病情提供就医治疗指导、确定随访、复诊时间。同时提供膳食、生活方式、不良行为改变、身体锻炼建议等个体化指导服务。

2健康体检后的健康干预

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目标、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途径等因素。

2. 1职工健康教育的内容职工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复杂的,应从当前职工的具体特点出发,要与职工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1进行职工健康知识传授有了正确的健康知识才会有良好的健康行为。传授健康知识使广大职工理解健康新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者协调统一的“三维健康观”。

2.1.2加强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职工的健康教育中十分重要。包括指导干部职工进行健全人格培养,加强品德锻炼,改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压力,学会情绪管理,自觉加强心理健康保健。

2. 1. 3帮助干部职工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如吸烟、酗酒、精神抑郁等。让干部职工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2. 1. 4指导干部职工掌握健康保健的基本方法要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健,如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进行健康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信心、培养耐挫能力等。

2. 2职工健康教育的方法

2. 2: 1即时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发现疾病或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即时教育,如体检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即宣传高血压的防治常识,建议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规律运动和定期监测血压等等,做到体检者有健康问题医务人员即主动讲解答疑。

2. 2. 2咨询、辅导法对发现健康问题突出的体检者,安排有经验的医生或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和不同的健康需求,按不同目的任务进行一对一地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帮助他们分析病情,提供治疗建议、解答有关健康的问题。或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疏导情绪,减轻压力,改善认知,恢复生理心理平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2. 3讲授法主要是通过健康知识的传输,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或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把人的生理、心理方面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等健康保健的基本知识传授给职工,让广大职工形成正确的健康知识结构,养成自我健康保健的自觉性。

2. 2. 4自我修养法通过健康教育处方要让广大干部职工懂得身心健康是履行职责的基础和前题,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既是一项权力也是一项义务;通过教育使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树立主体意识,参与和关心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3职工的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健康促进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体检者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饮食运动行为习惯,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健康质量。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还须要依靠一定的保障机制。

3. 1动员开发领导层,争取政府机关、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在经费和相关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使他们重视干部职工的健康问题,并将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增加健康教育课程,使职工形成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二是组织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三是改善工作环境,建立有利于职工健康的工作机制和环境,充分考虑员工身心健康的因素,避免超负荷工作。

3. 2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相关部门的合作,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合力强化职工健康教育,共同为职工健康出力。

3. 3以开展一定的健康教育活动为形式,建立职工健康教育的良性运作机制,实现最优化的健康教育。

4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地、动态地、连续地观察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健康与生活行为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研究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及分布规律,遵循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及早发现不良的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的健康观察。对监测中新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慢性病患者予以及时健康干预;对既往确诊的亚健康、慢性病患者,监测过去一段时间通过实施健康干预后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治疗是否达到规范和控制病情进行评价和调整干预策略;健康监测的目的在于为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有关策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66-01

1 思考背景

1.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或是根本不敢面对中考的学生,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烈或无学习动机;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克服力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存在,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社会交往萎缩,异往上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网络交往失度失范等等。

1.2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的中职学校虽都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设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单纯地以咨询代替教育;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上存在误区,甚至认为两者完全是一回事;不能正确认识心理教育的培养、开发、预防和补救的关系等等。所以就免不了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生睡成片、咨询室来访者寥寥无几、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1.3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中职学生的生活当中,使其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事情,是促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和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它的研究必然能够解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乐观的现状,必然能有效改善当前中职生的心理亚健康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所以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2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的实施策略

2.1 完善师资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需要对教育因素进行科学整合,这就依赖于教育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其构建的基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以及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应掌握的操作技能训练,并且强化进行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逐步熟悉和胜任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心理档案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要从实际出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才能事半功倍,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最基础、最具体的现实依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应分为两大部分:“基础测试”和“职业定向测试”。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职业能力测验”两个量表或者是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省心理学会研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测试》软件都很具有实用性。

2.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就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等。

2.4 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在团体辅导方面,通过讲座、报告、专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教育和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个体心理辅导的方式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室以外,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每个学生都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生活于不同的环境,个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经验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个别心理辅导能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能弥补团体辅导的不足,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可以有效地增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媒体,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发挥特长,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品质。真正在生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

总之,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迫切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和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它的研究必然能够解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乐观的现状,必然能有效改善当前中职生的心理亚健康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通过研究和实践归纳和总结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有广泛推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耀威,徐钟庚.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2] 裴利华,李芳.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J].教育探索,2008(11):118-119.

[3] 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4):64-69.

[4] 江光荣,林孟平.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46-50.

[5] 高汉运,裴国栋,段成英.校园文化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卫生,2002(1):90-91.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法

中职教育是社会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教学阶段,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和数量。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心理健康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入职后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职业作用,一直是中职心理健康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教学需求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得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学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分析

1.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教学行为的一种高级境界,其是每一个教师都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他们需要对所学内容有兴趣,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心理健康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很难得到激发。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学科,并让学生能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并能够从中收获乐趣,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快乐学习”目标实现提供了支持。

2.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动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内容都比较排斥,这与他们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有直接联系。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想要完成心理健康教学就必须要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就必须要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体验式教学恰恰能够满足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需求,让学生通过真实体验来更直观的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感受其魅力所在,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提供支持。

3.符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中职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而开展的系统教育阶段,培养实践性专业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最基本目标。但从当前的中职教育效果来看,其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这类“非技术”学科更是如此。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心理健康职业模式,这会非常直接的将心理健康课程与传统教育模式脱离开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相关职业,通过体验来让学生感知未来的职业发展。这种教学效果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的,也是中职教育所最求的教学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开展对策

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是最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相对较差,但适合基础阶段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途径,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展示,来将心理健康学科更为全面、系统的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对心理健康学科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认识到该学科未来的职业发展状态,以及职业对个人专业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水平,设定职业发展目标。

2.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

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将职业事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来完成体验式教学,其是将多媒体课件现实化的一种方式。在这一环节当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的作业作用,并能够体会到该职业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的贡献,这对于树立学生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中,为了确保案例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对案例予以科学选择,避免案例选择过难让学生无法弄懂,也不要选择过于简单的案例,避免失去对学生的体验教学作用。

3.以趣味活动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

以趣味活动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是在案例分析基础上而展开的体验式教学行为。其通过对案例的转移让职业问题以情景再现的模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职业角色扮演,来参与具有趣味性的职业活动。在活动当中学生要根据他们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来对职业案例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处理方法比较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因为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见解都是不同的,所以切不可以‘唯一性’答案来要求和约束学生,避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扼杀和专业自信的打击。

4.以专业实习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

实习是职业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其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阶段,也是影响学生能否被直接选中的重要环节,想要真正的让学生体验心理健康学科的本质所在,以专业实习为模式的体验式教学再好不过。学生进入到与学校合作的相关单位去工作,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职业当中,感受该职业带来的生活模式,因此来考验学生是否能够胜任该职业工作。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还能够通过实习来掌握学生的专业水平,并根据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表现来选择是否直接留用他们,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最基础也最有力的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有着与其他教学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其积极作用,教师必须要在充分掌握心理健康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有一个足够全面的了解,确保体验式教学方法既能够符合心理健康职业人才的需求,还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体验式学习当中来,并通过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在为他们职业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水平的进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坤.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5.10:353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专题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84-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为学生传授心理知识、注重学生心理体验、训练学生行为的公共必修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以讲授教学法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脱离学生实际,照本宣科,导致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因此,探索和建构有效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十分紧迫。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了心理咨询教师,但在实际中学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教学规模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上,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内涵及外延理解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的理论传授,未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理念落后。以传统的“填鸭式”方法为主,很少运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三是师生交流少,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够,导致上课人数过多,大班教学中师生沟通很少。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全面提高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使学生激发个体潜能,优化心理品质,提升生命价值,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目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和求职等领域。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主要以理论传授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重理论、轻实用。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使学生处于一个接受式、被动的学习状态,未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积极建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专题式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打破传统的按章节依序授课体系,依据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和充实,形成既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专题制订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通过专题的设计,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它们有机地统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二是专题式教学可以把最新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三是专题式教学秉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新颖,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使学生以参与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

按照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本文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该课程分为10个专题。专题1:“身心和谐、健康之本”。通过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有效应对异常心理。专题2:“学会适应、成才之道”。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和课堂讲授,学生学会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学习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其原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专题3:“完善自我、健心之始”。通过心理测试和体验活动,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识别并调适自我意识偏差及原因,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专题4:“优化个性、健康基础”。通过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学生了解个性、识别异常人格并掌握调适方法。专题5:“人际和谐、友善之举”。通过情景表演、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训练,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掌握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专题6:“恋爱婚姻、幸福之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认识恋爱和性心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学会表达爱、发展爱和拒绝爱。专题7:“化解情困、平衡之径”。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情景表演,了解情绪特点,掌握调控情绪方法、保持心境良好。专题8:“应对挫折、减压之策”。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小组讨论,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掌握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方法。专题9:“珍爱生命、幸福之源”。通过情景演示、素质拓展训练、案例分析,学生能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学会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专题10:“择业求职、职场之门”。通过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个性、学习和工作等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掌握成功求职技巧和择业适应策略,学会应对职业危机。

上一篇:共青团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图书零售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