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10-19 00:00:07

教育教学读后感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1

教育哲学书籍读后感

“存在具有绝对的价值,也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这是人存在的绝对性的基本含义。全人类应该共同反对旨在威胁和消灭自己及他人存在的一切自杀、暴力和战争行为,将其判定为最不人道的事情。”这是石中英《教育哲学》中《人生与教育》章节中的论述。意思是生命是珍贵的,不管对于他人的生命还是自己的我们都应该去珍惜。

前段时间的昆明暴力事件,当恐怖分子将手中的刀挥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时,不知道他们可曾想过葬送在他们手中的是一条条宝贵的生命,当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点一点消失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意思不忍,我们无法理解他们为何要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我们很容易看出他们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将生命当作儿戏,既不尊重他人不尊重这个社会也不尊重自己。

我们拿马航失联事件来看,马航MH370失联事件,已经创下了全球历史上民航飞机失联最久记录。时间拖得越久,人们对人命伤亡的担心越大,对于相关单位的办事能力与效率也越多质疑,但情况的紧急仍没能改变马国政府在事件发生以来的谨慎态度。马国国防部长兼交通部长希山慕丁虽然一再遭受外国媒体质问马国政府会否道歉,但他一直到3月19日都不愿讨论此问题,回应记者也只是强调“现在这个时候还是寻找飞机为重。” 希山3月19日会见记者时还说“乘客、机师和机组人员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都还是保持清白”,他这一番言辞固然表现得公道正直,可是大家因此还是失望,解读下来,“这是还在说没有进展,抑或是不愿承认任何进展?”也许是事不关己,也许飞机上没有自己的亲人,又或者还没有想好万能的对策,总觉得飞机失联这件事一直没有有效率的解决,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赶紧想办法营救乘客,增加生还的可能性,而是在考虑国家荣誉,说出道歉谁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多少家庭因此不再完整,支离破碎。

不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立场,都请珍视生命。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2

[关键词]教育本质;教育现象学;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09-02

[作者简介]杨珂,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教师。

这段时间我读的是《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这本书。拿到书的时候大约是6月初,因为当时一直忙着期末复习,所以真正坐下来静心读书是从端午节的三天小长假开始的。

书虽然不厚,只有152页,但是开始的那几天读得很费劲。那几天看书的时候最常做的两个动作是往前翻翻和往后翻翻。往前翻是因为刚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讲的是什么;往后翻是因为总想看一看、算一算还有多少页才能看完。

一天,我实在看得郁闷,就发了条微信,结果很多同事、朋友都鼓励我,帮我出主意。一个朋友告诉我可以翻译成拼音看,我开心一笑,继续读下去。其实现在想想为什么读得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平时看的都是一些实践性、经验性强的书,很少涉及这种纯理论的研究型书籍。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读书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即重复”。在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任何一本书。”100遍很难做到,但多读几遍是可以的,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现象学是对一种现象或体验的研究,是要揭示体验对体验者的意义。对教育的现象进行研究是为了通过这些现象追寻教育的本质。对教师来说,就是要重点关注教育情景中师生的“生活体验”,关注生活“前反思”的意义,就如同看问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考虑一样。如书中举的例子,有人发现孩子荡秋千的次数比坐滑梯的次数多,这是一个现象。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的话,就需要研究孩子在荡秋千中发现了什么让他们高兴的东西,要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现实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研究他们的兴趣点。回到教学中,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学校在七、八年前就曾经开展过跳蚤市场、读书义卖等活动,而且办得特别成功。当我们觉得某一个东西很好的时候往往直接拿来就用了,很少去考虑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它有什么样的意义,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往往就只是开展了一个活动。我们去黄岛的双语小学和北京的亦庄小学参观的时候,发现他们也在做同样的事,但他们是按照课程来做的,分做之前的研究和准备、做的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做之后的总结与反思等几个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全过程,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受益更多。有人说:“真正的种花植树者,才知道种植的快乐不全在于得到它的花和果。”从一粒种子开始,到萌芽、成长、绽放的整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生命的愉悦。

如天才漫画家庸,53岁时他才知道自己从小就患有亚斯伯格症,一种“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从幼儿园到高中,庸都是班里那个最不受欢迎的学生,是被孤立的孩子,一切事情告诉他,他是一个很蠢、很笨的小孩。他因为没有同学愿意跟他玩,所以只能跟虫子做朋友,只有在虫子面前他才最自在,在虫子面前他才不会自卑,他认为自己和虫子是平等。好不容易考上一个三专的时候,妈妈对他说:“你千万不要再被退学了。”结婚后他发现自己还有识字障碍:第一行字看完,看第二行的时候,第一行已经在他的脑子里消失了。看到这其中的某一条,有些老师的脑海里也许已经浮现出班里某个学生的身影了。庸说:“我之所以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是因为我现在还有一颗小孩的心,也许正因为我是一个自闭症患者成就了今天的我,如果有一天我变大了,我可能就不会画画了。”其实,像庸这样的人有很多,如考试总是不及格的莫言等。其实,我想告诉老师们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不要因为一时没有看到其中美丽的风景就断定他永远不会有一片灿烂。

庸在自述中说:“老师是正义的化身,往往最不正义,他的外衣让他可以滥用权力。你没有反抗的能力,连表达的能力也没有,只有承受,这就是真实发生在小小的我身上的事。”

每个班里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孩子,而我们往往缺少耐心,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不给他们长大的时间。我不得不深刻地反思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世界,他可能擅长数学,可能擅长画画,可能擅长运动,我们不能只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他们每一个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与众不同的优秀的孩子。《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观察、怎样衡量、如何分析每一个现象,书中有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我们要通过每一个描述,从中找出该事件中对于受访对象来说的关键时刻,这些时刻会“像飞溅的火花”从描述中迸发而出;要用“新奇的眼光”认真阅读每一个现象,让事件自己说话;要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野花中看天空,从每一个现象中看孩子。

参考文献:

[1]〔美〕巴里特,等.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M].刘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宁虹.教育的发生:结构与形态――发生现象学的教育启示[J].教育研究,2014(1).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3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创新

前不久,领导向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家案例》。利用假期的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此书,它由103个精选案例所组成,所有案例分为四大模块:思想导航、心灵守护、管理创新和阳光关爱。每个故事都包括:案例简介、案例分析处理、工作思考和建议、专家点评。这其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共鸣,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在我脑海中萦绕,让我倍受启发。这样的一本书几乎囊括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书中作者的问题处理方法以及专家的点评都能为我将来的工作提供思路,结合3年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我有以下思考:

一、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1、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加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

世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兴起,各国不同的思想文化交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造成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混乱。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加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

2、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

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民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对于个人前途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生是心智并不成熟的群体,容易被外界环境感染,市场经济活动诱发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扭曲。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针对一些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心理上的不适等现象,有的放矢,寻找应对之策。

3、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

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世界”,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网上传播的大量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一些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比较弱,容易导致一些超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或上当受骗,网络时代下的变化为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90后学生的家庭特征和性格特点

当前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90后学生的家庭中单亲家庭的现象比较突出,家庭的变故容易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他们大多数独身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们知识面宽,自我意识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造力。传统思想观念在他们那里影响较小,推崇实用主义的处事哲学,所作所为有相当大的盲目性,易受他人影响和左右,追潮流的学习方式较为盛行,易于急功近利,从而导致了自身学习系统性的破坏。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对策

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1、工作内容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的重点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创新,突出形势与政策、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等教育,切实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其次要根据9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重视高校网络文化内容的创新,积极推出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内容,用正确、健康、科学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经济等压力普遍较大,由此可能引发较多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工作载体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和文化含量。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和学生沟通的渠道。辅导员可以通过网上谈心、讨论问题,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二是创新情感性工作载体。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推行文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人文型工作载体。针对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创新校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3、工作手段的创新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

4、工作机制的创新

新的形势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政治过硬、思想解放、道德水准高、心理素质好,还要有献身事业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需进一步创新。

看完整本书,我内心的感受是感动和感激交织着。感谢来自于学院向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它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做出了榜样;二来感动于书中那些老师们对于学生的付出,完全的不计回报。

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人都心怀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共同协作,我们便是一个最完美的团队。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共青团江汉大学研究会.“80”后与“90”后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比较.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4

蔡林森的人生观: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会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

一、吃苦是福

是这个理论让很多人认为不该办的、不能办的、办不成功的事,他却办好了,办成功了。有人认为没上过学的,就当不成教师,当不好教师,而他却成了名教师、名校长;有人认为应该撤并的、不该存在的一个薄弱学校,他却把它办成了一所名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吃苦”在先,并坚持吃苦,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追求……

二、吃苦才能学会学习

从上不起学,到考入高校,他一边干活,一边自学,并主动地自学,碰到不会的,就请教别人。不久,他的成绩就提高了,而且他还采用“先自己学习,再请老师教”的方法,使他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成绩更好了。

三、吃苦才能当好教师

上学时的吃苦精神,使他认为只要吃苦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正是吃苦,他教过初中物理、政治,当过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当过班主任、学校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因为他能吃苦,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他什么都肯干,干什么都行,并且都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当教师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不怕多干事,不怕在工作中多付出。

四、吃苦才能建成名校

他坚持吃苦,边学边干,他带领教师一步一步地奋斗、创新,建设成了名校。在最初办校时他选择了吃苦,在成绩面前,他仍然选择了吃苦,快到了退休年龄他还是选择了吃苦。正是这种吃苦精神,他当了24年的洋思中学校长,一直以学校利益为重,一直带领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创新,最终使洋思中学走出了困境,成为一所全国名校。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5

近十年经过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国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主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

(一)论著方面:黄良著的《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2004)、曹明海著的《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2005)、潘纪平著的《语文审美教育概论》(2005)、韦志成著的《语文课程教育学》(2005)、张弛著的《语文教育人文论》(2006)、朱绍禹著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7)、曹明海著的《语文陶冶性教学性》(2007)、王尚文著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2007)、翟京华著的《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走向智慧语文的思考与实践》(2010)、李剑著的《教育审美和教育批判》(2011)等。

(二)论文方面:近十年有关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论文很多,笔者在知网中输入“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检索后有6000篇文章,从2004年到2014年成增长趋势。包括:曹爱明的《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2004)、刘国敏的《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2006)、张玉枝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07)、张英的《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08)、杨莉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2009)、杨进红的《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2010)、沈云振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2011)、贾文娟的《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等。此外,各类期刊也刊载了很多有关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四百多篇。包括:任炜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2006)、杨萍的《论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2006)、孙杰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2009)、薛猛和高丰的《审美理智主义视野下审美教育的特性及态度分析——以阅读教学为例》(2011)、雷鹄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11)等。

二、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内容简述

杨进红在《语文阅读审美体验研究》中提出:1.阅读教学的范式转型:审美体验视野;2.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从体验到审美意义的生成;3.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多重互动;4.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审美视域的融合。刘卫红在《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中则创造性的提出:审美性阅读的特征即形象性、情感性、体验性、创造性;审美阅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语音字形层面、语义层面、意蕴层面;在如何设计审美性阅读教学上提出: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感知的获得、审美体验的展开、审美创造的实现。秦春蓉老师曾在《怎样在阅读中感受美》一文中提出审美感受力的前提在于发现美,而发现美就必须具有感受课文的灵敏性和统摄力。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入作品、感受作者情感的桥梁和渠道,所以要提高阅读审美感受还须加强美读的训练。文中表明在阅读中把自然、社会、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美的观点详尽地阐释了阅读中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审美能力的措施。张玉枝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问卷得出中学语文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学习兴趣不高;2.语文阅读课服务高考、重在使用;3.阅读课上老师注重讲解分析,忽视学生的独特感悟;4.教师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阅读能力培养;5.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情调单一等。她也提出了原因:1.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2.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4.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理解、重视不够。在《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李月梅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1.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强化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4.在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内容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上即施教者、受教者、教材等主要教学构成要素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够,没有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从而造成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三、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的缺憾

(一)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摘抄、诠释方针政策和新课标层面上,缺乏在实践层面上的实现条件、操作保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展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首先要深入教育第一线、其次要有层次性,采取实地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成果,笔者发现真正深入一线的研究并不多,即便深入一线做问卷调查的也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一个学校的调查研究,缺乏层次性。

(二)研究内容有待拓展很多研究仍没有摆脱以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为中心的目标上,此外研究主体大多在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高考的指挥棒更加显性化。虽然强调“一纲多本”,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教学篇目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审美体验了。

(三)研究体系有待整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理论建构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有些理论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因而,我们的研究应该突破理论——实践单线条的体系上,整合成理论——实践——理论的三维体系。四、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展望语文阅读审美教育,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着极为重要的定位,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发现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语文阅读审美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在此笔者对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些许展望:

1.加强对阅读审美教育理论基础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评价机制。语文阅读审美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课内评价是指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形式进行课内评价,当然要注意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课外评价是指学生在课外定期参加阅读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鉴赏水平、阅读兴趣进行评价。

2.加强教师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督促教师自觉形成审美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教学对教参的依赖,改变讲解式被动阅读方式,教师主动实践审美体验变被动阅读为创造性、主动性阅读,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3.加强阅读教学主体间交往的多元融合。深入阅读内部,促进师生、文本间的多重审美互动走向理解和交流,进而在对话阅读中形成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审美的火花。

4.加强阅读审美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认知目标和审美目标的融合。应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更好的结合。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教育阅读教学新课改教学理念

1创建合理的阅读情境

要想得到高效的自主阅读,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与作者所表达的意境达成共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与文章相应的阅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与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的思考与分析,从而深入地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提高阅读效果,充分发挥生本教学的有效性[1]。比如,在对《燕子》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与掌握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有关的阅读情境。如,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燕子在春天里自由飞翔的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应的视频,并且配上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得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并且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理清整个文章的写作主旨,而且还能够掌握一些字词的运用方法。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意义。

2增强科学的情感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对作品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到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会课文里的生字生词,也就是说学的只是表面知识,然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会将学生的学习提升到精神层面,从而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从内心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情感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比如,在为学生讲解《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演绎当中,让学生通过大树与小鸟的对话真正感受到鸟与树之间的情谊,在这个过程中再由学生来读旁白,这种生动、有趣的演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上自己优美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悟。

3开展有效的课后阅读

据调查统计,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掌握的词汇阅读量约达400万,也就是说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要进行充分的阅读,而且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字词认识的数量有限,阅读也不够充分,所以,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本,让学生在感受到阅读乐趣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课下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家长在家与孩子共同阅读,同时让家长为学生创造一个远离手机、电视机的阅读环境,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3]。实际上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在整个班级中,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学生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相互推荐读过的好书,还可以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4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1前言

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启发学生发现文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丰富的文学情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应试教育背景下审美教育趋于形式化,学生无法从语文阅读教学中领悟到文学美,难以陶冶情操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反而认为语文阅读课程枯燥无聊,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兴趣。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审美观念,成为当前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2.1审美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比较落后,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趋于形式化,在审美教育中学生感觉到的是教学内容的枯燥无聊,对审美教育失去了兴趣。审美教育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难以充分发挥课程效果,学生在审美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不能够对美产生正确的认识,只能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失去了对自主性审美的判断能力。

2.2审美教育目标不明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们系统性教学课程,然而由于审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不科学,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乏计划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不能够通过审美教育系统性的学习如何审美,培养审美能力。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带有一定盲目性和无序性,课程计划不科学,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难以突出重点,不知道通过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往往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感觉不知所措,无所事事,对课程学习目标感觉模糊,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如: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占用审美教育课程或者在审美教育课程中布置其它课程任务,以及要求学生阅读固定的文章,不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

2.3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缺乏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重视是造成审美教育教学形式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传统模式,教学重点只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分数化、刻板化的教学是影响审美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由于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讲解审美教育,没有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没有深入的阐述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造成学生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缺少对审美教育的认同感。

3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对策

3.1制定审美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在审美教育中将学生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师引导和指点,激发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合理的设置审美教育课程,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增加课堂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美教育中,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配合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感悟到文学语言的魅力,如在阅读朱自清《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文章中春天万物生长的画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发现春天美,感悟文章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加强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教师必须充分的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工作,将审美教育落实,避免形式化,如:学校可以制定审美教育考核办法,明确审美教育的教学任务,采取领导听课制度,定期对教师审美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学校还需要组织语文教师关于审美教育教学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学习提高教师审美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培养教师审美教育意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3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积累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指点出每篇文章的特别之处,有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美的体验和享受。如:在阅读小说《变色龙》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几个同学扮演小说的不同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剖析,逐字逐句的对人物动作和语言进行揣摩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小说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对文章传递的美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文学批判美。

4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的重视审美教育工作,指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娜.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育 审美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初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扶发幽微,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1.存阅读中感悟文本意境之美。阅读是一个大范畴,它包括粗读、精读,默读、朗读,浏览等等。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理解它的含义了,正所谓熟能生巧。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要加强指导和培养,使学生明白:朗读时要立足于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要思索品味进入课文,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作者,沉浸于作者创造的形象意境,真正把握课文内涵;要让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语音不必太高,字音力求准确。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多阅读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如学生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出现不良的行为或习惯,教师要及时指正,纠正读音、默读读出声等坏习惯。朗读方式力求多样:教师范读、分组读、自由读,在课堂教学中以自由读为主。要让学生注意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反复阅读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所感悟到的文本信息。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在阅读后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揣摩文本中的重点句段、词语,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阅读效率。

2.在阅读中赏析文本的艺术美感。阅读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和前提,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要注重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用朗读方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昧,赏析体味文本中的艺术美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和交流中感悟文本的文学之美:作者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描绘的春草是“偷偷地”钻,映人我们眼帘的是“嫩嫩的,绿绿的”。给我们的感觉是“软绵绵”的。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样在一个大的青青原野上,动静结合,富有艺术美感。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经验、阅历,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见仁见智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受和情感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使学生认识存在偏颇,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窒息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阅读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在阅读中领会文本的语言文字之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由来已久,最近强调语文教学人文性者甚众,但不容忽视人文性必须以工具性为基础,没有了工具性,那么人文性就成了无所凭依的空中楼阁。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文本语言的探究。“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来培养语文素养,才能对阅读文体具有深层次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注重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所以教师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还以指导学生阅读《春》这篇课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注意到文中用了大量叠字,如“欣欣然”、“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等,加强了词语的描绘力,浓化了抒彩,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在读中品味、感悟、欣赏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揣摩语言,感悟理解课文,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深层含义,精神实质和感彩。品味语言中细腻的感彩。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先整体构思,然后再由字词句联缀成篇。理解文章的顺序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所以整体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阅读,阅读文章时整体把握从内容到形式等主要方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整体理解文中的意境,体会笼罩全篇中相伴相混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哀愁中向往喜悦,而喜悦又时时受哀愁牵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将阅读训练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浅层次阅读达到深层次的阅读,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改革开放的论文范文 下一篇: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