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实践范文

时间:2023-11-16 00:19:31

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教学实践篇1

新课标提出:“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点,注重挖掘民间美术特色资源,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形象性、直观性、生活性与地区特色,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美术是一门积聚灵感,激发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如何让小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也许很多事物学生们经常接触,只是没有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引导、提醒,加之收集材料、巧妙利用材料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比纸上谈兵式的书本传授更直接、更具趣味性、易于吸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和学生走得更近。资源无处不在,将其引入课堂,使美术课成为有源之活水,有根之大树。(2)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历来的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人的情感的熏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情感、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实现人的灵魂的完美。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因素,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①美术与情感相结合。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的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②善于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当代教师应有的素质。除了合理利用一些资源进行利用之外,还要善于开发资源。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来说,随时随地留意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点点滴滴,并以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呈现给学生。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教师是开发课程的主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好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逐步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留心生活,善于观察,伴随新课程一起成长。(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好的游戏名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游戏名称时,要针对自己设计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能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特色的名称,做到通俗易懂。如“谁是今天的小画家”、“争当小小建筑师”、“速写夺冠”等等。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①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给艺术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总之,美术是一门涵盖非常广泛的学科,它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中,美术教育一方面传授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会使受教育者的素质行为方式发生相应改变。在课程的实施中,美术教育的价值越发凸显,我们只有转变观念,保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智力超群,各方面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美术教学实践篇2

在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构建,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艺术知识修养的提升,心智及创造潜能的开发挖掘等方面,美术欣赏课有着极其有重要作用。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凸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美术欣赏课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0%,而70%的份额则属于造型表现课和综合探索课,由此足见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教师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传授基本技能,而对于欣赏课教学则浅尝辄止或一讲而过,甚至干脆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程序让学生讨论、交流、评论,虽然课堂热闹,学生畅所欲言,但学生几乎是看图说话,没有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进行评说,未能体现美术欣赏课的高度与深度。这样的欣赏课堂,教师无论怎样侃侃而谈,学生无论如何热烈发言,学生所收获的都是表面的、空洞的、肤浅的感性认识,而没有品味和体验到作品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此过程中作品所带给欣赏者的愉悦之情。这样的美术欣赏教学,既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更无法实现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美术欣赏课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感染、美的陶冶,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情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努力为学生展示作品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古诗词,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文明古国,我国还有一个雅称———诗的国度。我国古典诗歌最突出、最集中的特点是诗情画意。以我国就水墨山水画而言,对后世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当属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完全融合是王维山水画最显著的特色,作者在作品中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美轮美奂的境界。充分地感受与领悟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山水画的意境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以品味和体会古诗的意境为切入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山水画的深邃内涵。古诗词与古代山水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首诗所蕴涵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与北宋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一首好诗其实就是一幅佳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机融入诗词,学生不但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诗词的内涵,更可以以此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最悠久,最具有广泛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艺术形式是音乐。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充满情感地欣赏就会提高欣赏的效果和质量。因此,美术欣赏课上恰当地播放一些“阳春白雪”、“凤箫鸾管”、“玉润珠圆”、“高山流水”的音乐,可以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学生在心旷神怡的艺术氛围中很自然地陶冶情操,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学《中国古代画作欣赏》过程中,笔者遴选了《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秋林飞瀑图》、《早春图》等一些优秀作品,配上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牧羊曲》、《平沙落雁》等,并播放相关的风景录像,使学生有见其景、闻其声、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比对与思考自然风景摄影与绘画艺术作品的联系与区别何在,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融入“现实生活作品” 将多媒体用于美术欣赏课,既可以直观动态地充分展示作品,还可以提高欣赏的效果功能。学生可以遨游在网上浩瀚的美术资料海洋中,自由地学习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且还可以查阅作品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把握与理解。作为信息时代的美术教师,要熟练地将网络技术用于美术教学中。如果条件许可,技术成熟的,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重点地建立自己的美术欣赏图片库,并为每幅图片撰写欣赏性文字,最后链接相关美术网站,要求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后,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言。这就将美术欣赏课置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美术欣赏的空间,大大丰富了学生欣赏的视野。 把美术欣赏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不失为美术欣赏教学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发展,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多融入社会生活,以美术欣赏的视角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如我们学校所在的海门市有闻名的“一人(清末状元张謇)、一品(叠石桥绣品)、一山(南黄海蛎蚜山)、一港(天然渔港东灶港)”,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欣赏中难得的好教材。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清末状元张謇故居欣赏”、“叠石桥绣品欣赏”和“蛎蚜山及东灶港自然风光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零距离接触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提高美术欣赏课的内在品质和含金量。这样的美术欣赏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美术欣赏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美术教学实践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占非常大的比重。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不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园安排给幼儿的美术课时间也比较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幼儿教师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大都出自美术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后,所学的美术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法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美术教学的方法太过单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喜欢用让幼儿模仿自己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枯燥无趣,很难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美术知识正多元化发展,教师却仍然依据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幼儿的思维被束缚。

4.“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开展和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工作时,美术课程的设置也很重要。美术教师应以培育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程进行精心而科学的设计。但不少院校和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和绘画训练实践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学的实践训练远比接受理论教育重要得多。

二、针对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1.美术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让幼儿理解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还要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

学校在给学前教育的学生安排美术课程时,应考虑到所学课程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案要适合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要求太高,要先教给幼儿美术知识,再让幼儿用绘画等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美术的乐趣。教师要对美术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让幼儿学习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成为独特的个体。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天性好奇,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教师的解答,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更看中幼儿的表现能力,要想提高美术课的质量,就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因此,美术教学时,应将幼儿看作课堂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提高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是以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为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曹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2]杨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美术教学实践篇4

关键词:职业美术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

对策职业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任务艰巨,传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这些技能加以灵活运用,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创新、总结完善。把实践教学融入职业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还可以使学生与市场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美术教育

1.职业美术教育的概念职业美术教育,简言之就是以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一些技能和基本知识,传播美术文化,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2.职业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追求理想的手段,它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构建的关系。将现代的美育思想与民族意识相结合,同时汲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并加以发展创新,可以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

1.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指在实际环境中开展教育课程,把教学内容情景化、社会化,学生通过动手,可以更好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是教育的一大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第一,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在目前这个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较强思维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实践化,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把实践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使教学问题接近实际问题,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让学生找到一种最切合实际的、最优化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在职业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常常给学生布置美术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完成美术项目。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把实践性教学融入职业美术教育,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所以,美术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要被固有的教学观念所束缚;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全面培训,让教师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持证上岗。

3.改革实践

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美术人才,实践性教学是关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明确实践性教学的主体流程;要规划好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采取适合学生的练习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机制,争取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学校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条件,加强合作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只有合作、实践两大课堂相结合,才能发现问题,优势互补。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对高职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技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不断地融入实践性教学。

结语

今后的职业美术教育应将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制,以确保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之与社会需求同步。美术职业教育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多元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本位学习初探.教育科学,2005(4).

[2]任雅聪.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语文学刊,2010(19).

美术教学实践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 综合实践 教育链

在上世纪末,教育界开始进行素质教学改革,但具体如何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鲜活的实践经验较少。1990年至1995年,原教研员何大齐老师开始酝酿审美教育,进行《构建素质教育的美术课堂教学体系》的课题研究。他提出:美术课堂教学的四个原则即直观性、趣味性、审美性、实践性。审美教育的完整过程为“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便开始了实践上的探索。做市区级公开课10余节,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设计、方法手段、活动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逐渐成熟、发展。在教学中证明:它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且还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与借鉴。而这种改革恰与1999年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一致。21世纪初,教师的视线更多地集中在综合实践课上,于是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案例加以整理、分析,其目的在于遵从毛泽东同志《实践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理论,永无止境、无限发展地继续探讨更加多样的、成熟的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科本位的狭隘教育观。它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改变以往“以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过多倚重接受式学习,学习空间封闭、狭小,学科壁垒森严”的弊端。将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实现美术教学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将这两条教育链贯穿于美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又能引领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创造生活,提高生活的艺术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就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的教育链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将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

学校不应该是一堵墙。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中,面对他们照本宣科,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人要与其所生活的世界和谐共生,就必然要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就必然要向社会生活回归。正如美国著名诗人玛亚安吉洛所说:“美术,不容置疑的就是生活。也就是说,美术反映了生活,影响并创造着生活。世间的文化都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其独特之处。人类为艺术而生活,正因为有艺术才有生命。”诗人对美术的诠释如何体现在课堂上呢?下面我就《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第二册)一课中两个不同的案例加以比较、分析。

1.用传统教育观进行的课堂教学框架示意图(图一)

第七课 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

图一 运用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2.用现代教育观进行的课堂教学框架示意图(图二)

第七课 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

图二 运用现代教育观进行的课堂教学实例

通过两种课堂教学框架示意图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见表一)。

表一 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美术教学的差别

传统的教学是将美术与社会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标志的设计技法,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坐在教室中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思维被捆绑、束缚。其教学过程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创作也只能是演绎教师所讲的创作规律,重复已有的设计经验,一味地接受、记忆、模仿。这种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创作,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个性被扼杀,其作品也就毫无创造性可言了。

而将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其面貌将大大改观。具体分析运用现代教育观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自由分组,自由选择地点,到社区、商业街、学校、公园等地成系列地搜集标志(见图三)

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使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什么是标志?标志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毋庸多言,学生已经在他们的探究活动中,建构了自己对标志的认识。

图三 学生拍摄的标志

(2)让学生围绕公益环保和文明行为方面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缺少标志

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将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置于核心地位,激发他们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3)运用写短文、编短剧、布置展板等形式,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出标志的设计特点

学生在参与、体验、调查、归纳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了探求知识的方法,终身受益。

(4)课后,将学生设计制作的标志作品(见图四),送交有关部门参考使用

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社会服务效益,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了体验。拓宽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把德育、美育、知识技能三个方面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最终达到质的升华。实践由此变成了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场所。同学们完成了从课堂──社会──课堂──社会的教育链,这是认识论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最佳诠释(见图五)。

图四 学生设计制作的标志

图五 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链接循环图

由此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对标志的自主探究活动,了解了现实生活中的标志特点及缺少的标志。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开阔了。创造性的火花由此进发。

将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反映生活和表现生活,在对生活奥秘的不断探索和艺术的创造中,引发出对生活的激情、想象、希望、理解和热爱,扩展生活的经验,逐步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和创造美,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艺术化,更充满生活的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二、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

世界本身是浑然一体的,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你永远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学校里的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但由于分立的缘故,某种课程往往偏于一种境界,如数理化偏于逻辑的境界,历史地理偏于记忆的境界,公民训练偏于道德的境界等等”,而“教育的最后目标却是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

因此,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可以将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从分科主义的泥沼之中拯救出来,可以改变各学科彼此隔绝地向学生的心灵“浇铸”,最终导致学生人格的“片断化”的严重后果。

将学科整合,突破以往狭隘的学科界限,拓宽美术教育学科研究的领域。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理关系,可以在最大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

以此观念为支撑,在进行《清晰的传达──招贴画》一课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初步尝试(见本课案例)。

《清晰的传达──招贴画》教学案例

1.活动背景

2000年4月29日,当我看到《北京晚报》中报道“沙尘频频来袭,沙漠步步逼近──丰宁沙丘埋了民房”的文章(见图六)时,触动颇深。当时正值“世界环境日”前夕,北京的沙尘天气又非常频繁,想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赴丰宁考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招贴画的创作搜集素材。

图六 《北京晚报》中相关报道

2.教学思路

任何一个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单一学科教学尽显力不从心。于是,将其设计为多学科的活动化的单元教学。

(1)联合地理、生物、语文学科教师,引领学生共嗣探讨;

(2)带领学生到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进行实地考察,探究沙尘天气的形成。以摄影、摄像、绘画、文字记录、调查、采访等形式搜集素材,捕捉视觉形象元素。

3.教学目标

(1)学习招贴画的设计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尝试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

(3)以环保为主题,进行招贴画的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捕捉设计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美术,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

4.学科关系(见图七)

图七 综合学科教学关联图

5.探究过程(见表二)

表二 综合学科教学各自承担和内容、方法、目标

6.艺术创作(图八)

图八 学生设计创作的招贴画

7.作业分析

学生的创作是令人吃惊的。课堂上,当他们想起丰宁那被沙子掩埋的民房,横露街头的羊骨,想起丰宁近在咫尺,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思绪了。有的同学拿起鞋底,饱蘸墨色,印在绿绿的卡纸上,题为《践踏》。同学们通过科学的理性分析,认识了土壤沙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由此找到了设计的立足点。这种科学的分析,为设计招贴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运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践踏”一词,点明主题。由表及里,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概括性的语言,使得招贴设计更富艺术性、深刻性。最后,运用直观的视觉艺术形象打动人。将矛盾冲突的焦点:百草丰茂的绿色与破坏环境的黑色脚印交织在一起,令人触目惊心。还有的利用拍回的照片,从中寻找视觉元素,用电脑进行创意,“生命的选择”、“过去的回忆”,提示我们什么呢?其视觉形象和文学语言都给人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

创作手法如此多样,表现内容如此丰富,是以前单一学科封闭教学难以达到的。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学科素材,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精心地筛选,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的碰撞,创造出真实、感人的作品。究其原因,我认为: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艺术创造并非现实生活的复制与翻版,它是现实生活在创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而地理、生物、语文、美术四科的综合教学,为学生对创作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提供了契机。它将学生的艺术直觉与科学理性相联系、平衡、互补、强化,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互动。当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时,他也就能够更深刻地进行艺术表现了。

由此可以看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链接,打破了学科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封闭局面,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景之中,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理解了学科间知识割裂的问题。有益于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综合解决与美术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连锁式的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全面地、多视角地、宏观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划时代变革的开端。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中心”、“西方中心”的模式被打破。世界在融合、文化在融合、教育在融合。探讨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的教育链,生成更多的融合点,将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展望》,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艺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王英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崔允i郭、张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古聿浚、李宗儒,中国纺织出版社。

5.《教育新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术教学实践篇6

【关键词】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49-01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导向提出了以“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三位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必要的,但更应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需要必备。如果没有一定的临床动手能力,无论你如何优秀,不仅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更会淘汰在当前的社会洪流之中。美容医学专业被规划在应用科学的范畴中,要求学生有非常高的知识和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就至关重要了。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是教学的首要问题,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大幅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使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基本持平,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足够充裕。在医学美容技术教学中, 医学美容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养成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实际工作作为衡量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基本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与技能必须达到的一定的熟练性和灵巧度。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学中始终紧紧扣住实用性这一特点,突出教学与美容市场的结合。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1培养自学能力

在同学之间互相开展实践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对操作方法的掌握、发生意外的处理办法和禁忌证的了解,对仪器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等做到课前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实践时目的明确、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若课前不预习准备,在实践时势必会手忙脚乱,会对仪器造成损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美容事故等,破坏了实践秩序,使得实践课效率底下,不仅浪费了时间、产品,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所以,务必要正确对待和落实实践前预习及准备。只有明确预习目的,才能使学生对问题钻研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把握。课前可通过实践中观察熟悉程度及课前提问、检查实践作业等形式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

2.2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当中都应该做到善于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分析。老师在授课时,也应明确指导学生必须观察哪些主要内容、哪种现象、哪种方法、要及时记录并分析哪些问题等。在课程的实践和见习中,在实践和观察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指出他们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其中的原因,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美容手术见习时,老师应及时强调在整个手术流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规范、消毒措施及手术后美容护理方法等,学生则应该总结记录下来并认真思考所观察的手术步骤、效果及不良反应和易造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以后的医学美容临床工作中更加从容不迫。

2.3培养动手能力

在实践课上,老师尽量少讲来留出给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避免他们产生依赖思想,制定讲解示范及学生操作的课堂调控对策时保证合理性。在实践中,老师应及时留意学生、看是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应手把手去教, 养成科学规范的操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从而使他们在结束专业课时能够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另外,我们还帮助和要求学生在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进行医学美容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在平时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2.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美容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方向主要是在各级医院或医疗部门从事医学美容临床和研究工作,面对的多是前来治疗或咨询的爱美人群及各类损美性患者。要想成为合格的美容医师,除了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外,还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就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做出科学专业的回答,加强他们对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信任,这也有利于减少和避免美容纠纷的发生。所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可以采用随时提问、口试、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再对他们进行补充指导。同时提问范围也可以适当扩大,联系社会现象,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导,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更加流利、更富条理,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 准备好教学课堂实习的各个环节

3.1实习准备

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备课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熟练有关技能等教学准备时要认真尽责;学生也应在实习前,做好思想、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对实习场地也要做好设计与布置,做好必要的物质条件准备,包括实习必备物品、实习工具、材料,实习设备的检验等。

3.2讲解示范

在讲授新课时,要在黑板上将实习的目标写在上面,详细讲解实习的重点步骤、设备、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做好恰当的示范,使他们把握要领、操作规范、动作准确、技能熟练。

3.3操作训练

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及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阶段就是操作训练。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除了在平时积累经验外,还应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和爱好特长,知识现状和能力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打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真正驾驭学习而不是为学习所驾驭,摆脱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育局面。

3.4巡回指导

在实操训练时,教师应采取巡回的方式,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足,并予以矫正,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如果在课堂中发现好的典型,要通过课堂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全体同学积极主动地学习。

3.5 总结评价

在实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综合的总结和评价他们自己在实习中的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 实习纪律,掌握程度实习设备的状态等等,肯定在实习中涌现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医学美容技术拥有很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需要作为实践教育的具体要求,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医学美容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灵魂,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只是教师完整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对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只要树立了服务学生的理念,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 要以就业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发挥各自的特长,拓展创业的道路,使他们事业有成。

参考文献

[1]王 萍.《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2):53-55.

[2]谢军军,章志量,华春珍,等.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学,2007,(6):85-86.

美术教学实践篇7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陶行知在1943年10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此后,陶行知又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学科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创新。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画画是绝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爱的活动,但如果没有新鲜的元素不断融入,也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厌倦的感觉。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往往拿起画笔就有在白纸上涂抹的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不管教师如何去引导都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画的时候,是他们最投入、最认真的时候。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使画画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丽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且实实在在。因此,我在春天里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嫩芽、垂柳、稻子,在冬天里观察腊梅,欣赏身边美丽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家》的时候,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家居建筑,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景象描述心中美丽的家。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后,兴趣盎然,纷纷主动上台述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心中最美丽的家。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和求知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创设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教《中国结》一课时,我把自己收集的各种中国结以及学生带来的部分中国结,精心布置在美术教室里。学生走进教室,一下子被这些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着亲手制作美丽的作品。又如,在教《做头饰》时,我先对全体同学讲了一个动物园里的故事,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呢?”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进行制作,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创作的氛围中。

三、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技能美术的创新并不是无原则的胡乱表现

没有基本的知识结构,要想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承担着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基的重任。美术课堂教学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技法。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在《认识身边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班的教学中,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想象进行创作;二班则在总结了树枝、树冠、叶子的特点后,介绍了一些画画的基本技法和布局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通过比较,一班的作品天马行空,创意丰富,但由于学生缺乏画不同类型树的基本技巧,画面凌乱,主题表达不够明确;二班学生的作品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画面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画面显得灵动而丰富,美观而耐看。通过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深切地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基础,通过技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表现事物,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范画、范作等一旦成为模式,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练习时常常以模仿为主,从而使教学成为重技法、轻学法的死板教学。解决美术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践。通过生活实践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如教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参观,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拓印?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拓印出有趣的图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充分活跃起来,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五、合理评价,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尊重和理解童心。评价的时候不能追求完美,而应努力去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孩子点点滴滴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和赞许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分在意创造的结果。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对部分学生甚至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如隔一段时间由学生选择自认为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帮助学生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也可以集中展览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也使他们有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创造空间,放飞创新心灵

常听见老师抱怨:孩子将雪白的墙壁当成了画纸,开起了画展;将教科书当成了手工纸,折起了飞机……面对孩子们这些别出心裁的“发明”,开明的老师暗中叫苦,表面还得耐心教育;脾气急躁的老师则是一顿痛斥,并要孩子做出种种保证。殊不知孩子的美术天性、创造欲望就在这“教育”“承诺”中被扼杀了。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大可不必急躁。可以为学生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专门开辟一方美术天地,展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并吸引学生定期添加和替换作品。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素质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艺术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2]林绍良.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源泉[J].中国美术教育,2003,(3).

[3]李力加.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技能表现问题的现象学案例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08,(4).

美术教学实践篇8

    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学习空间,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所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例如在讲《我的故事》时,可以在课下动员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卡通的资料图片,预习一下关于卡通绘画的方法,在课上尝试互相之间以游戏的性质实践如何把现实的面貌转绘成卡通的人物面貌,尝试一下创造自己身边的卡通故事;课上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卡通作品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卡通,让学生更主动地以主体的方式去创造身边的卡通故事,体验在实践中创造的乐趣!在一些创作性的绘画课中,可以同时出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画出符合自己性情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会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使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主动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我在讲《傲雪梅花》一课时,除对课本内容作适当讲解外,为提高学生对国画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的梅花图局部临摹练习。并注意让学生采取如下的步骤:1、从主干的力度,  2、梅枝的结构,  3、墨的浓淡干湿,  4、布局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整体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练习。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以优点为主,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通过这样一番练习,学生对国画的认识和印象会比教师平淡无奇的讲授强出许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就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美术。

上一篇:包装设备范文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实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