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2:46:18

旧城改造论文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1篇

《新型城镇化规划》突出体现了“存量优先、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原则,它的一条主线,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优化布局,从城市的布局来看,要通过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连接,加强产业和公共资源布局的引导,适当疏散转移特大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经济、人口的能力。生态文明,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文化传承,就是要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2郑州市旧城区面临的问题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底,郑州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900万人,而且,郑州市流动人口的密度约为9000人/km2,居全国流动人口密度前列。随着城市的扩张,城镇化人口的不断导入,郑州市区交通拥堵现象不断恶化,城市公用设施的老化现象不断涌现,城市污染日益加重,人民的日常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2.1交通拥堵成常态

郑州市的交通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主干道几乎是寸步难行,尤其是大型商场、火车站等公共设施周边,形成了“开车没有走路快”的怪异现象。据统计,郑州市的小汽车保有量近几年增长速度惊人,2012年底,郑州市的小汽车保有量达到210万辆。这使得原本就不够用的道路资源日趋紧张,更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另外,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交通拥堵。虽然大量行政办公用地已经疏解到内环地区以外,但内环地区内尤其是火车站地区还存在着大量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另外,大量的教育科研用地也集中在内环地区。这些用地不仅占地大,交通出行量也非常巨大,加上市场必备的货运交通,更是使这些地区成为整个城区交通系统的多个症结点。交通拥堵这一表象的背后是整个城市功能结构布局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2.2城市公用设施老化

由于历史原因,郑州市旧城区的很多公用设施已进入老化时期,尤其是地下的各种管网,经常出现爆裂等现象,加上市政公用设施各部门规划施工没有统一的调度安排,导致郑州市的道路经常处于开挖状态,不仅影响了城市整体面貌、市民的日常出行生活,也给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资金浪费和经济损失。

2.3城市污染严重

郑州市与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近几年,灰霾天气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据郑州市环保局监测站提供的报告显示,郑州市灰霾天气的产生主要是由燃煤、机动车尾、扬尘气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燃煤对PM2.5的“贡献率”为41%。

2.4旧城改造困难

郑州市内环地区人口密度高,商业经济繁荣,旧城改造的成本高,难度也大。从建筑质量看,在旧城区范围内,建筑质量较差(三类以下包括三类)的建筑覆盖总用地范围约60%以上。从改善建筑质量的方面看,旧城改造的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旧城改造的政策,有力的推进了旧城改造的步伐,但也遭遇到许多问题:首先,旧城改造缺乏多样性的手段,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以推到重建的方式来完成改造,这不仅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也破坏了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网络;其次,旧城改造往往以谋取利益为主要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容积率较改造前大幅度提高,而与之相配套的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缺被压缩到最小;再次,郑州市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对于有历史保护价值以及有文化景观效应的一些构筑物没有充分重视其作用,也统一采取推到重建的方式,对城市文化的营造产生负面作用;最后,郑州市旧城区目前的改造往往集中在有利可图的黄金地段,而一些急需更新但区位差、开发效益差的地段却无人问津,随着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升温,旧城改造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那些急需更新的地区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政府推动旧城改造将越发困难。郑州市旧城区开发建设所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也是当下中国许多特大城市所急需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

3《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的解决方略

《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2014)正是在深入学习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文件的基础上,对郑州市内环地区进行的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这次的旧城改造规划,摈弃了中国传统旧城改造的一些模式,包括大拆大建型的全盘改造模式、小打小闹型的局部更新模式,而是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理念。传统的旧城改造更注重旧城区物质空间,主要以项目开发作为旧城改造导向。《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则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提出更为丰富的改造内涵,尤其注重对存量资源的整合优化利用,以转型为发展思路,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使旧城改造成为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城市复兴行为。《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的规划范围是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区,规划总用地规模约为12km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9km2。旧城改造的四大核心内容包括:功能复合、经济复兴、环境重构、文化沿承。功能复合是要提倡城市功能综合使用,提高市中心的生命力和趣味性,使市中心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吸引居民、商业人士、店主和游客。同时可减少交通需求,促进社区安全,带来环境效益。经济复兴是指旧城改造过程中经济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要妥善利用投资来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并考虑土地的重新开发或二次开发,为现有产业提供扩展或转移的可能,并为新的产业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环境重构是要确立合理的土地使用强度和人口密度,完善相关的生活及市政配套设施,对现有路网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采用平面、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文化沿承是指既要维护旧城历史性,又要考虑现代城市生活对城市功能的要求,注重发掘城市内涵和价值,充分释放历史和文化的价值潜能,激发旧城的社会活力。围绕这些核心内容,《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对郑州市内环地区的城市改造,提出了四个城市设计策略:

3.1空间策略

倡导旧城中心区空间的紧凑发展,整合城市要素,用立体化、复合化的设计手段解决旧城中心区空间密集的问题,创造优美整体的城市形态,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应用,也使旧城中心区的效率得以提高。郑州市内环地区的空间结构规划为:一核两心;一横三纵;双环三片。一核是指二七广场商业中心,两心是指商城文化集聚中心和西广场综合服务中心。一横是指沿中原东路、正兴路、东西大街形成的城市东西向发展轴。三纵是指京广路交通发展轴、德化街商业休闲轴、紫荆山路文化展示轴。双环指的是内部交通输配环和外部交通疏解环。三片指的是商贸商业集聚片、城市综合服务片和传统文化体验片。

3.2功能策略

提倡旧城中心区功能的综合化、多样化,防止大量兴建办公楼和重复建设大型商业设施后引起旧城中心区功能的单一化。除了零售商业,也要促进其他大众服务业的发展,对旧城中心区的教育文化功能、居住功能也应足够重视。郑州市内环地区规划的功能定位为:郑州城区集中展现商城历史文化与商业现代文明的商贸文化核心区。根据这个定位要求,形成三大功能板块:一、郑州商贸中心区作为内环地区的主导功能板块,涵盖商业休闲、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等职能;二、商城文化展示区作为特,涵盖文化展示、休闲体验、都市旅游等职能;三、生态宜居内城区作为内环地区的基本功能,涵盖生活居住、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职能。在三大功能板块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控制和管理的要求,规划将郑州内环地区分别以自身功能特色划分为三个功能片区。

3.3交通策略

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以站点开发为主导,组合不同城市功能。利用旧城中心区发达的支路网络,促进旧城中心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郑州市内环地区规划将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建立步行网络系统、增加公共空间的范围、采取TOD的开发模式以及控制小汽车的供应总量等方式,来解决目前郑州市内环地区交通不畅的问题。

3.4保护策略

旧城中心区的风貌保护与功能利用并重,使历史建筑和街区具有应变的能力,继续发挥对城市的影响。意向特色使旧城中心区区别于城市其他地域,在凸显特色中提高旧城中心区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郑州市将着力挖掘郑州文化资源,提取华夏文化、二七文化、商贸文化等特色,结合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华夏文明根文化展示区,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区。另外,将依托郑州市文化特色,策划郑州内城八景,重拾历史遗珠,融入当代特色,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展现古今交融的文化新风采。《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在旧城改造规划中体现了四大创新要点:1.理念:以“有机更新”为指导的中心城区开发建设规划秉承“有机更新”理念,运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特色、连续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对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进行更新改造与延续,保留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延续城市文脉,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2.交通:“九大方略”指导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组织形式针对内环地区公共交通严重不足、道路系统不够完善、停车设施相对不足等问题。本次规划提出方略有: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支路密度、建立输配环网、公共交通引导、建立步行网络、加大公共空间、TOD紧凑开发、停车短缺政策、提高换乘能力。3.文化:以体验展示为主的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区挖掘郑州文化资源,提取华夏文化、二七文化、商贸文化等特色,结合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华夏文明根文化展示区,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区。4.景观: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生态景观布局针对内环地区城市绿地相对不足,历史文化尚未展现,公共空间缺乏特色等问题。规划依托现有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规划城市公园、景观廊道等开敞空间,提高绿化用地比例,并将公园、广场、绿化廊道相结合,形成层次化、网络化的生态景观格局。

4结语

《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的规划内容充分体现了内涵式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在空间上强调紧凑开发立体更新;在功能上强调土地复合集约利用;在交通上强调公交引导低碳出行;在文化上强调新旧共生保护利用。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将彻底改变中国旧城改造的传统模式,在物质空间改造的基础上,更加入了人的需求、环境的需求、可持续的需求。这是中国旧城改造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趋势。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旧城 改造 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因为其有自身的产生、发展的衰退的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此同时也是因为城市的的过程,就有了城市的老化,从而有了我们的旧城改造的一个项目的讨论和其面临的矛盾的解决方式。其主要的矛盾还是在面对社会的发展,旧城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上面的享受,从而导致人口的外流,城市发展缺少动力和影响力。

1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在2015年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但是在农业人口转化成城镇的进程还是比较缓慢,但是根据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测出我国的城镇人口会达到70%。因此城镇的化的加快,促使了旧城改造的力度和范围的加大。

城市的改造工作先是可以适应当代城市的发展的要求的,对于一个城市的后续的一个发展是一个促进的作用和一个良好循环的发展的开始。城市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个比较好的舒适的环境,但同时也造成很多困扰。通过数据可以知道,我国的城镇的发展步伐的加快,人口更加的集中,城市也应该在服务和文化要求的等级方面也有待提高,以求其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城市的旧城改造意义重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1.2选题的意义

首先,我们知道城市的发展史历史的一个必然的一个趋势,关于我们如何改善一个城市对于城市的生命力的一个注入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城市先是承载着其居民的一个良好的一个生活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便捷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当代的城镇化的模式,城市也应该对于一些相对于落后的环境加以改造,来满足更多的生活要求。

1.2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1.2.1研究的内容

论文是通过对于广水市的长期的规划为背景,同时在旧城改造项目中的重点的意义。通过在其具体的旧城改造中的问题的对策跟现状,来提出相关的意见。同时通过对于我国和西方的改造的优秀的案例来解读,以及其发展的成功的理论依据,作为其改造的理论参考和实践警示的作用。同时根据我国的旧城改造的基本的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在旧城改造中是以政府开发为主导的。然后通过广水市的基本的情况,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情况、自然条件等分析,得到现在的广水市的改造是迫在眉睫的。同时也了解到,其改造应是在政府为主导的改造方式、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加入民众的参加机制的改造过程。

1.2.2研究的方法

对于事情的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三个步骤: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其缘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本文的内容特点,一般主要运用以下的方法:

(1)通过理论跟事实的结合。本文主要是通过在广水永阳街的旧城改造中的一些实际的情况来作为案例来分析,同时结合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一些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及研究。

(2)典型和总体相结合。因为不同城市所处于的位置是不同的,人们在风俗习惯、建筑风格,办事的思维是不同的,其中城市的每一个区域的也不大相同。因此我们在分析旧城改造中,要局部跟总体相结合。一方面,要抓住局部中的关键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影响力和矛盾的解决方式;另一层次在改造我要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协调,而不更加偏向某一个区域。

(3)使用多学科的交叉方式。在城市的改造中,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对于建筑物的设计问题,同时更多的是对于管理的方面,对于建设的管理工作,对于拆迁中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于一个环境的保护问题,同时对于城市的改造是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延伸,所以还有其文化方面等等的因素,所以我们的涉及面广泛,也要去我们在更多的层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湖北省广水市旧城改造现状

2.1湖北省广水市旧城改造基本情况

因为广水市是一个小城,所以不能完全的借鉴上面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完全的照抄上海、巴黎的发展模式。我们就要发掘小城市的一个改造的优势,对于不同文化的一个保护与补充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我更加注重小城市的发展的规律,结合广水市的发展、改造来促进当地的发展。

2.1.1县城旧城改造面临的主要困境

对城市改造与复兴的研究发现,整体城市发展的问题包括:一方面要树立城市特色,挖掘城市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下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

(1)基础设施缺乏:作为全国性质的贫困县,广水的经济是相对的落后的,所以基础的建设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也是在现在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首要的问题。

(2)用地结构不合理:县城的用地过于集中或者过于的边缘化。对于一些居民的生活的必备的城市功能局域过于的集中,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过于的偏远。

(3)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4)政府在旧城改造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的政府对于旧城改造的态度是一位的追求在政绩上面的突破,没有结合实际的出发。所以在旧城的改造中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只是一个皮面的。在某一个方面的一个比较大的完善,同时也会导致其与周边的环境的配套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大,促使居民的某些方面的精神的享受偏低。

2.2广水市永阳街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2.1旧城改造中的问题

广水市的永阳街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

(1)传统的建筑风景的破环。对于老城区,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青石板的路面,这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我们的上一辈对于城市的建设的一个伟大的缩影。但是在旧城的改造中,政府没有过多的保护,而是简单的推到重建的一个模式没有对于古老记忆的一种保护。

(2)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过程。政府的旧城改造中过多的功利主义,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一个政绩工程,没有一个长远的一个规划。导致城市的建设有很多不能衔接的地方。

(3)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在开发商中,他们对于利益的主要目的,对于旧城区的改造是一种疯狂的建造的模式。导致了旧城区的建筑过于密集,同时给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为旧城改造后普遍的脏烂差。

2.2.2造成这些的后果的分析

因为永阳街所处于的一个位置是一个商铺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局域。但是因为城市的扩大,更多的人迁出,导致了城市的人口外流,同时这些地方的配套设施的不到位,为当地的人的生活带了很多不便利的因素。

(1)在旧城中的主观判断的因素比较大。在改造中容易把城市看成一个比较简单的一个事物,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同时居民和政府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容易忽略长远的发展。

(2)粗暴的改造模式。现在的改造都是一刀切的模式,即在脑中设想好自己对于城市的一个好的规划,然后对于要改造的地方都是推倒重建的。这样就是导致城市的整体的规划的不合理性,同时也使城市失去了其原有的传统的古香古色的特点。

(3)规划研究和编制滞后。因为城市全面规划阶段旧城改造没有详细规划,只在原则、方向上的规定,所以项目定下来就仓促编制规划,随意修改控制指标。

(4)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由于政政府短期政绩最大化的效应,导致改造过于求成。同时缺乏长远眼光,没有把城市改造看成一种长期过程。

3湖北省广水市旧城改造对策探讨

3.1政府在改造中的角色定位

3.1.1政府在旧城改造中应该的主导地位

在市场经济中,因为我国比较特殊的国情,所导致的房地产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在改造中单一依靠房地产商的改造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一般都是以利益为导向,从而是城市缺少一部分的活力与灵动。

所以在城市的改造中,政府就要起到宏观的一个调控的作用。故而在旧城的改造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于城市的一个合理的规划和资金链的安全。只有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的发展更有发展的前景。在资金链的方面,一个良好的资金保证,对于在旧城的改造中就不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因而在政府在旧城改造中的地位是一个大的宏观作用,而不是把项目给施工方就袖手旁观。

3.1.2改造中的定位

在广水市的旧城改造的项目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房地产商的开发模式,他们是以经济为基础,对于城市的未来的经济的带动力是一个向上的发展的过程;另一种就是政府的开发模式,他们是非盈利的模式,主要的是对于旧城区的一个环境的改造,完善人民的生活,对于交通还有社区文化的建设。

在改造中的定位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因为不同职位的人在不同的思维不同,在开发商方面,他们主要是以经济开发的一个模式,因为他们对于一个市场的管理的时间是有限的,最后还是要交给当地政府的,所以他们是利益最大化。但是在政府的层面,他们是有政绩的要求的,所以他们在改造中注意是一个形象的大的工程。

在拆迁上的高效率不应是政府一担子挑能够达成的,而是根据管理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同时拆迁房屋的补偿金要与市场标准统一,在以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用途、区位等条件,政府要满足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于此同时,政府保障制度化、法制化在旧城改造之中。同时吸引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应该把在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中,拿出一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社会中介服务和市场调节解决。

3.2.2文化冲突的表现跟原因

在旧城改造中,不仅仅是政府跟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利益的冲突,还有文化保护跟经济利益的冲突。文化是一个城市最为根本的一个地方,首先它是一个城市的传承,他们是几代人对于城市的一个共同的记忆。对于外出的游子而言就是一种乡愁,所以文化的保护,就是对于居民的精神上面的保护。

在城市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水平的一个提高,所以他们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有要求,他们是期待城市跟自己的步调一致,同时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层次的要求。但是现在我国的改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改造中就会出现改造单一等等的现象。

3.2.3对于文化保护的解决办法

现在在城市中,文化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都认识到了城市中的文化对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城市未来的一个文化定位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城市中,一个代表地方特色的建筑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一些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一种精神的依托。

4结语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旧城改造 立体绿化 应用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大中型城市飞速发展。人们对所居住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自身生存感受。而此时城市中心区由于服务设施不完善、用地结构不合理、旧的区位优势的失去或者环境条件较差等原因而逐渐丧失活力,迫切面临更新改造。从那些已经进行旧区改造的城市的改造工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景观绿化改造工作,在与城市短期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绿化用地被严重侵占,绿地率严重不足。旧城改造之所以困难也就在于开发中“经济利益”与“环境改造”之间巨大的矛盾。一味地追求高容积率显然不妥,但过于牺牲经济利益,单纯地追求很高的绿地指标,无疑也易于使旧城改造流产。建立生态性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城市环境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基础。旧城改造中景观绿化建设有所轻视的直接结果是影响了总的城市绿地率,旧城区内自身环境不良而无法发挥旧城改造的整体效益,旧城区内无法体现对人关心的生命意义;而其最大的危害更在于破坏了以景观绿化为基础的城市整体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旧城改造中立体绿化的建设问题。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体系,首当其冲必须建立城市绿色体系,旧城改造也不应例外。本文以旧城改造工程为载体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的研究,就是要在旧城改造中利用立体绿化的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例如:以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来解决在旧城改造中居住环境绿化率不足的问题。立体绿化具有占地面积极小甚至不占地,却大大提高了绿化覆盖率的特点,相对增加了城市绿量。“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的表面”。 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通过人工创造的特殊环境,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城市立体绿化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在丰富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寸土寸金的旧城市用地得到再次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吸纳可吸入颗粒物,有利于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有利于延长屋顶建材乃至整体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室内温度,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消弱城市噪音,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景观水平,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度,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

国外研究动态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工程。例如日本:东京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者,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被处以罚。

国外关于立体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1、新加坡“花园城市”

绿色将所有建筑物淹没,街道两侧、屋顶、阳台、墙面等处到处是绿色和鲜花,被世界公认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地区。

2、波兰

经过数年立体绿化的努力,目前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华沙成为人均绿地面积最多的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高达78 。

3、日本

日本的立体绿化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早在1991年4月东京都政府首先颁布了城市绿化法律,规定在设计大楼时,必须提出绿化计划书,没有屋顶绿化方案的建筑不予审批

4、美国

美国的屋顶绿化尤其是屋顶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蔬菜等植物已走在世界前列,已有十多年的栽培史。代替土壤的培养基泡沫状多聚苯惭烯是从废物中加工出来的。

5、德国

进一步更新楼房造型及其结构,将楼房建成阶梯式或金字塔式的住宅群,当人们布置起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后,远看如半壁花山,近看又似斑斓峡谷,俯视则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巨型地毯,令人心旷神怡。

6、法国

巴黎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平顶上,栽种着各种树木与花卉。有些人为在近千平方米的屋顶建造花园,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建人造草坪、圆形拱顶小屋,夏天在“空中花园”避暑,冬日则在用白雪装点的圆形拱顶内欢度良宵。

日本、美国、波兰等国所处的纬度与我国相近,气候大体相似,而我国的海南、两广和福建的气候又与新加坡差不多,这些国家的立体绿化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可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对迅速改善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环境无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在旧城改造中的立体绿化这个问题上是一个逐渐认识和深化的过程。国内很多的省(市)立体绿化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例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杭州、长沙等国内各大城市,立体绿化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展开。

以上海静安区为例: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2002年6月1日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从2002年起,凡列入当年屋顶绿化实施的项目,每完成1平方米奖励10元。上海市绿化管理局2002年11月了《关于组织编制屋顶绿化三年实施计划的通知》。2006年制定了《静安区屋顶绿化管理办法》。

北京地区的立体绿化也在不断地进行中,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立体绿化的建筑不到城市现有建筑总数的1%。不同时期建筑立体绿化目前有几百余处,面积约60万平方米。北京市建成市区可进行绿化的屋顶面积约6979万平方米,其中多层楼屋顶(18米以下)约占70%,高层楼约占30%。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学者研究立体绿化切入点主要有植物、技术、生态等方面。物质要素包括:界面营造、铺地、空间形态等;非物质要素包括:行为心理、情景、意象、符号学等;然而,从自由的、低碳的、日常生活的景观设计理念角度来研究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

综上,利用立体绿化手段美化城市景观,增加旧城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尤其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净化城市污浊的空气、节约能源是现在城市改造中尤其需要关注的。

参考文献

1、赵璋.温州旧城改造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吴良铺.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4

3、董晓倩.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9

4、陈功. 获取旧城改造中的综合效益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4篇

1 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人类社会经济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商业社会。在旧城更新改造的带动下,商业经济活动被顺理成章地引入旧城,城市更新改造与商业的结合已经广泛地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大中城市绘制或将要绘制的蓝图。近年 “新天地风潮”越演越烈,以“新天地”为原型的旧城改造在国内东南西北各地的城市中不断地涌现。上海“新天地”里弄改造是保留传统形式、改变原有功能的代表性实例,成为在尊重历史和建筑文脉的基础上保留外观、更新内部设施的历史街区更新模式。在此,作者将“新天地”作为一种模式进行研究,其模式实践的独创性和成功性对于旧城商业环境的更新改造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上海新天地项目概况

2.1 上海新天地项目基础资料

新天地是上海太平桥附近石库门里弄的改造项目,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属小规模的旧城区改造项目。它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热闹的淮海南路。东临黄陂南路,南临自忠路,西临马当路,北临太仓路。兴业路把整个广场分为南里与北里两个部分。另外,上海最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就在这里的兴业路上 。

2.2 新天地项目对石库门里弄的保护

石库门建筑可以说是上海流金岁月的见证,有言道“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因而在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中的石库门的保护利用显得备受关注。新天地对石库门的改造方式有以下三种:首先,新天地保留了街巷原有的空间尺度;其次,在老房子内加装了现代化设施,包括地底光纤电缆和空调系统、铺埋地下水、电、煤气管道、通讯电缆、污水处理、消防系统等基础设施;第三,重视石库门建筑单体的修缮保护。

2.3 新天地项目的运营模式

上海新天地是明确了目标消费群体,并通过招商进行了商品细分的 Shopping Mall。入驻的商户都是老字号的品牌商户、个性特色独树一帜的魅力商户或者是明星自营的商户。新天地的商铺坚持只租不卖,所以短期内并没有得到直接的丰厚利润。由于该项目属于旧区改造,地价不高,所以以商业带动周边环境拉升房价,进而以住宅项目获得收益,贴补商业的利润缺口是新天地项目的主要盈利模式。

3 上海新天地项目中的问题探讨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商业化的“旧城改造”,是一种在建筑的外壳下进行的商业开发运作。但作为城市的历史保护更新,任何改造利用工作都应该从石库门里弄的保护为基点展开工作,以期展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个点上来说,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是存在许多问题的。

3.1 “居住―商业”功能的转变,改变了街区生活的真实性

上海新天地原为较为古老的石库门里弄街区,有着浓烈的老上海生活气息。瑞安集团提出改造这一地块的理念:保留石库门建筑原有的贴近人情与中西合璧的人文与文化特色,改变原有的居住功能,赋予它新的商业经营加之,把百年的石库门旧城区改造成一片新天地。项目启动后的结果是,大量的商业引入,居住功能消失,并最终带动了此片区周边房价的大幅飙升。新天地有意改变了石库门建筑的使用性质,传统建筑只剩表皮,改变了街区生活的真实性。

3.2 高端商业活动的注入,失去了旧区改造中的公平性

上海新天地现今是上海时尚消费的桥头堡,是具有明确服务对象的大型购物、娱乐、休闲中心,并将服务范围锁定为上海的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到达上海的中外游客,这样的消费结构构定位将大多数的普通市民拒之门外,使大多数的普通居民无法真正享有历史遗产的权利,使保留下来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保护的意义,无法最大程度上体现遗产保护的价值。

3.3 “旧区改造”、“历史街区”受到质疑

或许是上海新天地在设计理念上的首创性以及操作的成功性使得此项目也受到了不少质疑。有专家认为,“上海新天地的开发利用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旧区改造,而是被赋予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品位,最终带动此片区房价大幅飘升的重任”。也有专家觉得“新天地只是在控制范围内做到风貌协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护,历史街区和新天地完全不是一回事。”

4 “新天地”模式对于旧城商业环境更新的启发与借鉴

尽管上海新天地在项目过程中始终褒贬不一、饱受争议,但是作为国内首例采用保留外皮、更新内部模式的更新项目,我们无法否认其在项目运作上的成功性,它在操作运营上的创新性值得我们借鉴。在此,作者以前文中的提到的上海“新天地”作为理论基础,将“新天地”作为一种模式来进行研究和探讨,进而总结“新天地”模式对于旧城商业环境更新的启发与借鉴。

4.1 规划理念的更新

以往的旧城商业环境改建常常采用大拆大建的模式,即基本上“地毯式”推倒重建,导致了旧城商业环境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的不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探索适宜的更新方法。 “新天地”采取的保留形式、功能置换和“整旧如旧”、新旧共生的思想和设计手法,为历史街区商业环境的保护与更新开创了“第三条路”。

4.2 采用统一规划、小规模设计、整体实施的有机更新模式

旧区商业环境大规模改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我们的城市“旧貌换新颜”,提升了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驱动,盲目追求土地的经济效益,使得旧区商业中心失去了人的尺度及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生态及社会人文环境表现出不持续性。在新天地项目规划中,无论开发商在新天地开发过程中是带有何种开发目的,但对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及上海传统里弄生活空间尺度的保留一直贯穿在更新理念中,并且将其余周边的环境(如中共一大会址、周边广场等)融合考虑。

4.3 建立由政府引导调控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运作机制

在“新天地”及整个太平桥地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改变了以前既是历史遗产的投资主体又是实施主体的单一角色,与开发者密切配合。政府在规划管理上,给予开发商引导和宏观调控;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积极为开发商提供优质的服务。 所以说,从商业运营和城市营销的角度的角度看,“新天地”的成功是值得赞赏的。

5 结语

上海“新天地”建设的成功为旧城更新设计提供了一条创新型的道路,破解了原有设计方法上的两种极端――地毯式的改造和原汁原味地保护。从城市空间组织上及社会大众公平角度来考虑,它是需要推敲和质疑的;但从商业运作和营销策略的角度来讲,它的成功是值得赞赏的;从城市改造和更新角度来考虑,也是值得我们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尽管上海新天地会被质疑为一种“在旧城更新帽子下的商业化行为”,“只剩下古建筑的一层皮”,但作者在此次论文中更愿意以一种积极的角度和学习的姿态来看待上海“新天地”项目。

参考文献:

[1]孙施文《公共空间的嵌入与空间模式的翻转―上海“新天地”的规划评论》.城市规划.2007.

[2]罗小未《上海新天地广场――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时代建筑.2001.10.

[3]王雨村《从“桐芳巷”到“新天地”―谈苏州历史街区保护对策》.规划师.2003.

[4]赵哗 姚萍《从上海新天地看历史遗产的保护利用》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论文论文集.2007.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片区;工业遗产社区;针灸效应;旧城再生

1、谋求出路――工业遗产所在历史人文地段再生改造的背景

长期以来,国内旧城更新领域都试图用“功能划分明确、空间秩序井然的一套规划方案”来达到一种理想的终极目标。即使有一些针对工业遗产或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往往只是从商业价值出发进行开发利用。但是这种强调物质空间,经济利益的规划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利益的整体性。因此,“城市针灸”这种新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摸索而产生。它将会给旧城再生带来全新的方向。

2、现实困境――工业遗产所在历史人文地段再生的难点和特点

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和历史人文单位,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被人遗忘在角落里。因此,这些建筑本身和其周围环境,对人们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是最大的消极空间,浪费了土地资源。

3、可行之道――城市针灸效应

城市针灸是一种“催化剂式的”小尺度介入的城市更新模式。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律,通过对特定区域进行小尺度介入,激活城市潜能,带动周边环境的持续性发展。小尺度的选取具有三个前提:第一点,改造地点、改造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第二点,具有扩大影响面和后续持续跟进的能力。

4、行动探索――以济源市奉仙观粮仓片区的旧城改造为例

4.1项目概况

(1)区位背景

基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与山西晋城相接,西临王屋山,南临洛阳,东接焦作。是一个典型的中原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具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自古就有豫西北门户的称号。

(2)基地内部概况

基地位于济源市的老城区,距离济源火车客站1公里,部级保护文物单位济渎庙500m。基地约6.48公顷,以北是城市的次干道――北海大道,西南方向是荆梁街,以东是民族路。基地内部主要是以回民居住为主,在西南还有一大片的废弃用地――粮仓,粮仓以北就是著名的奉仙观。

4.2对基地内部进行“辨症”诊断

所谓“辩证”,就是基础资料的搜集,以及分析和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与矛盾冲突点,从而概括、判断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首先对基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得出基地内部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地块―具有回族特色的回民居住片区、历史保护文物奉仙观片区、废弃粮仓片区。这三个功能代表着基地的三个不同历史文化,但是这三种功能各自为章,没有相互之间的联系,导致消极空间的形成。

4.3梳理――架构基地矛盾体系

梳理是以城市针灸为导向的旧城更新方法中承上启下的一步,即对辩证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专业化的筛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包含多种可能性当中进行取舍和博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同时根据不同程度和轻缓顺序对关键点和路径进行分级排序和系统架构,从而为下阶段的实际操作和分阶段实施提供依据。

在这个阶段我们最总是要确立基地改造的初步目标:

1)疏通基地步行交通,与城市步行系统建立有机联系。

2)清除基地滞后功能,引入与文化内涵相符的服务业。

3)考虑到基地丰富文化内涵,我们将规划改造目标定位“展现城市风采的文化门户和融汇多种机能的活力中枢。”

4.4 论治――小而灵活的改造方式

论治,又称为“施治”,是根据辩证以及梳理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小规模经济改造,是一种适应性改变,易为城市居民(或单位)接受并能参与到改造的过程中来。 这种带动居民自发性的改造能更好的带动下一阶段的改造。

在这个阶段,主要围绕改造第三个目标,主对奉仙观周边环境/废弃粮仓/空闲空地等主要节点进行改造。同时,考虑到三者之间所处的时代、地域和使用者的要求不同,以灵活机动的方式,创造出相对独立却又有机联系的城市空间。

同时,随着奉仙观周边环境/中央集散区初步改造成功,打造成为济源市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一直,引导回族居民区逐步拆除违章建筑,改造成具有回族特色的民俗商业街。其二,恢复奉仙观一年一度的庙会活动,并打造成城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参观。

5、总结

城市针灸的运用于旧城改造,尤其是具有多重身份的旧城,将其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来寻找城市的顽疾,以具有实践性的小尺度设计手法来激发城市的潜能,以具有动态性的阶段性实施来促进城市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成本的减少和保持当地文化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可.复杂之道-探求一种新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方法.第六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

[2]蔚枫睿智.基于“城市针灸”的旧城更新探索――以宜宾旧城滨江带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J] .室内设计,2011,(1):59―64.

[3]张晓.浅谈“城市针灸”[A] .华中建筑,2012,10―0023―03.

[4]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5):7―11.

[5]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探索――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为例[J] .建筑学报,2012年(8):39―43.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街区;革新;保护;西安

【 abstract 】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will usually fa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the city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doubl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use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culture planning mode, the hope that this will ease xian city of historic blocks me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 keywords 】 the historical block; Innovation; Protection; xian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古城西安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及种类繁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之成为了世上最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称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名称中享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现代进程的加快,对西安古城的保护显然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如何解决好旧城保护与革新的关系,使之可以在保持城市传统特色不变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重要问题。

西安书院门街区属于西安市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然而大量的历史街区同时又面临着全新的危机。历史悠久的街区蒙上了逐步衰败、发展缓慢的阴影,很多历史建筑频临破坏,居住环境严重低下,其周边的卫生设施、公共服务不健全,传统道路格局也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及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经济的全球化,给历史街区的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再加上人们对这些历史街区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城市特色不再鲜明,街区一些珍贵的历史建筑也被强行拆除,导致街区风采严重收到损害。采取何种有效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在保护原有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复兴街区活力,不仅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需要,更是西安市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

1 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

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可将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实现良好的延续,以此来对城市遗留的文化遗产起到有力的保护。这种对文化独特延续方式正式旧城改造最需要的,由此看来,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结合文化规划的城市更新中无论是对已有环境的改造还是对重新建设,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也即是将历史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与城市的旅游、休憩、以及商业等功能紧密结合,这才是城市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突出城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可参照图-1所示,其重点在于深入挖掘旧城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同时根据各文件条文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首先,必须对旧城中的文物保护、历史要素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条件进行充分掌握,病将旧城改造后的建筑质量、空间结构等考虑进来。其次,根据以上所述的所有条件要素,深入挖掘旧城中所特有的文化特色,从而对旧城改造的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后,确定旧城区特色文化与节点设计、整体空间结构以及区域内重要街巷空间风貌的政治等内容。

2 基于文化规划的西安老城历史街区的旧城改造

2.1 特色文化提取

历史街区就如同城市人文精神的“容器”;街区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和历史。西安城市最为突出的是古都特色。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兴城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特殊历史使命和特殊文化身份,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给西安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形成了西安特有的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只有充分挖掘历史遗留的文化特色,才能继承并发扬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永葆城市魅力。

2.2 道路空间格局

道路是城市格局的重要决定因素。西安自西汉采用的“井”字型结构道路网一直沿用,到唐长安发展成熟——经纬龙骨,均衡对称的地理格局,结合道路景观和地形条件,组成了棋盘状加放射的形式。形成了九宫格格局,以旧城主要道路向外延伸。以南北大街及其延伸道路为城市中轴线。这种路网格局方便地处理了新城与旧城区道路的衔接关系,又使明城路网的可以完整利用,不但利于保护明城完整格局,同时还利于未西安城市的建设。

2.3 环境绿化格局

环境绿化包括绿化、路灯、地面铺装及小品的设计。其宗旨也即是充分利用周边环节,充分、协调的体现城市特色和地域特色。所以在绿树选择上,选择以国槐为主的绿化树种。小品的设计包括下马石、石刻、抱鼓石、影壁等,通过对小品的设置,充分展现关中传统民居的特色。

3 小结

总之,通过引入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很大程度上环节了旧城改造中的保护与发展中的矛盾。然而,任何模式的成功都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摸索和总结。但以文化规划为基础的旧城革新模式必将会为旧城的改造做好指导工作,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辽阔。

参考文献:

[1] 张锦秋.晨钟暮鼓 声闻于天——西安钟鼓楼广场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96,(06):36-39.

[2]李欣,芮旸,王健麟.西安市书院门古文化街地方特性的调查与评析[A].北京: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46-52.

[3] 刘奔腾,董卫. 社区重建导向的旧城改造模式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10(5):68-71.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旧城区 城市保护 城市改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化社会结构的构成以及城市产业的结构的加速转型,旧城区的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经历着急剧持续的发展,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由于旧城区普遍存在着城市布局混乱、交通拥挤、房屋陈旧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然而在城市改造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的损害了传统的历史景观和城市格局。城市盲目的扩张改造和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指标,诸多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遭到严重的破害,城市的新景观渐渐取代了密集的历史景观,尽管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得以保留,但深陷于现代化的建筑中,失去了原有的历史环境,从而严重削弱了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使得城市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一、旧城区保护与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旧城区保护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要注重各种经济活动中生态的合理性,其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因此,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要继承历史,城市作为文化的产物,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把具有文化历史价值(古建筑、传统民居)的古迹保存下来,通过现代技术使其具有现代气息。同时建筑要融入到城市的轮廓中,保护与城市相协调的地域景观特色。

(2)原真性原则旧城区保护要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保存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原先的历史遗迹,保留其全部的历史信息。遗留下历史遗迹的要好好保护;遭到损坏的历史古迹,修补要采用原先的方法和工艺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3) 整体性原则旧城区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保护旧城区的整体风貌,即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还要保留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城市、景点等景观。旧城区的形象由多元性的特质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景观组成,旧城区的保护,在保存文物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于旧城区整体环境的保护,任何历史古迹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4) 发展性原则旧城区与现代共存的前提是两者必须同步发展,旧城区的保护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有所不同,旧城的保护更需要生活在此的居民,要想当地居民具有这种历史责任感,旧城区需要发展,在满足居民的现代社会物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旧城区的文化、建筑、观念等才能与现代的城市化共存。

(5) 展示性原则旧城区的保护不是简单的使其免受破坏,更重的是展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把保护与改造、利用结合起来,即保护与开发并举,保存与展示相结合的原则。展示性原则不仅可以带来社会效益,让人们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而且合理的开发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旧城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居民的需求问题 旧城区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由于年代已久,生活基础设施与环境生活状况与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极不相称,再加上交通拥堵不堪,使得居民要求改变生活条件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没有保留价值的破旧民房也会对城市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有差别、步骤的拆除那些毫无价值的民房,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意识问题 由于一些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一些传统特色的古建筑和民居被强行的拆除。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的改善了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这座城市的特色的破坏是无法去弥补的。同时公民片面的追求蝇头小利,保护观念淡薄,缺乏民主、法律意识,在历史古迹、传统风貌、城市特色保护方面责任意识不足。

(3)资金问题 由于旧城区人口密集,民居的质量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极差,情况复杂,履行的难度较大,况且规划受到限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由于短时期内不能产生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投入,同时对于损坏的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进行修缮,需要相当一大部分资金的支持,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致使一些历史街区被无情的遭到破坏。

三、旧城区保护与改造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1、旧城区改造理论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起步较晚,在旧城区的改造上理论经验相对不足,缺乏历史的眼光,加上缺乏保护意识。

2、旧城区改造措施简单 把旧城区的改造简单的归结为拆后重建,城市的特色被无情的拆除。

3、旧城区改造急功近利 由于片面的追求的眼前利益,以牺牲城市建设的长远利益为代价,一些具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遭到严重损坏。

四、城市保护与改造的方法和措施

1、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借鉴国内外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合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出适合于自己城市的保护措施。坚持有步骤,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结构,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意大利的罗马作为城市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成功典范,在庞贝时代作为欧洲最繁华的大都市,由于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破坏,大都市成了一片废墟埋在火山灰之下,意大利人并没有铲除这些遗迹,而是全盘保留了下来。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大城市的功能需要,在罗马市附近建设了新罗马,新罗马虽然是现代化城市,但其建筑造型尽量与古罗建筑相一致。

2、塑造特色是城市改造的灵魂 城市的特色是文化积淀、历史变迁的体现所在,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城市的魅力并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成为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

哈市的中央大街是塑造城市特色的一个成功范例,哈市的中央大街作为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 塑造了一条独特的建筑艺术画卷,走在铺满奇特的鹅卵石上享受着它国的异国风情。

五、结论

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学科领域,需要政府和全民的参与,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理论和方法,不遗余力的指导实践,促进历史古迹和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刘文斌. 济南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心城区 旧城改造 成效 思路

Abstract: This paper is centered on Qujing kylin center city demolition of old basic situation and obtained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xchange of experience.

Keywords: center city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effect of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老城的物质环境和功能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旧城改造成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麒麟中心城区而言,市、区政府对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十分重视,始终把旧城改造作为完善社会公共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问题、缓解交通压力的一项重要抓手。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多项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创建人民满意城市”为载体、提升城市形象和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统一安排、部署,先后对南宁东西路、荷花塘旧城区、两江治理、子午路立交桥、326国道小坡铁路桥至沾益段等项目进行了拆迁改造,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旧城改造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打造曲靖生态城市品牌,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曲靖麒麟区涉及的拆迁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纠纷多,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各项拆迁任务都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曲靖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土地收储办法(试行)》及现行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操作与走群众路线并举,紧紧围绕拆迁工作中的政策、拆迁、安置等三大关键环节,在各项旧城拆迁改造中探索实践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一、曲靖麒麟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基本情况

(一)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呈现出的特点:一是建设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有以市级建设部门为主体,有以市国土部分为主体,有区级建设部门为主体,有片区整体开发建设办公室为主体,有社会力量建设为主体的。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有招商引资项目,有财政拨款投入项目,有财政部份投入加社会捐款的项目,有贷款投入为主的项目,有以入股开发商参与共建的项目等。三是旧城拆迁改造矛盾大,拆迁难度大,耗时长的特点。荷花塘片区的旧城拆迁改造已历时4年,仅完成了拆迁任务;农校片区的拆迁改造历时3年多,仅完成了单位的部份拆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拆迁历时4年多,仅完成85%的工作量;南宁东西路的拓宽改造历时4年,完成道路建设及后续安置工作;两江治理建设历时3年也才完成一期道路及绿化工程建设。

(二)人文关怀成效大,旧城拆迁补偿安置更加合理。在旧城改造中,市、区政府及各责任单位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刚性要求,有情操作”的原则,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整个拆迁工作透明化、公开化。为保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采取了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征求住户意见,被征收人自行选择补偿方式,补偿方式主要有3种:货币补偿;回迁安置(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与回迁安置相结合。二是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三是合理安排安置地点,保证安置面积。四是对特殊困难户,结合实际给予适当考虑。以上措施的实施,使补偿安置更加合理,有效地保障了住户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制定方案、强化措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协调和沟通,强化部门配合;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依法拆迁,规范运作程序;坚持人性化操作; “选好人、用好人”,不违背原则的要敢于授权给一线工作人员,便于即时解决小问题,小矛盾,充分发挥好“一线指挥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作用;通过亲戚朋友、熟人的联系,建立起与被拆迁户的沟通桥梁,用感情去感化和打动被拆迁户,以推动拆迁。(二)主要成效:城市面貌变化大;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以优化;城市交通得以缓解;城市的品位,档次得以提升;城市的危旧房、危险房、低凹水淹消防隐患突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以排除。(三)主要经验:城市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全局性、严肃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不能换人就换规划,不能“今天建明天拆”,这让老百姓很反感,社会资源浪费巨大,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矛盾;已启动的项目,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拆迁安置的实际,及时尽快批准规划,尽快供地,尽快办理相关手续,有效推进项目的进展,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和社会矛盾,能让项目按预期目标完成并投入使用;拆迁工作要在把握全局、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善于表态、敢于表态,并兑现承诺;拆迁工作可以培养一批敢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拆迁工作的人员要熟悉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善于结合、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善于沟通;拆迁工作也要敢于碰硬、善于碰硬,针对少数不理解、不支持、无理取闹、带头煽动的,要依法依规及时快速的进行处理;拆迁工作中领导要敢于担责、善于担责,强力推进;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要依法合理,可操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

三、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多数被拆迁户赔偿期望值过高;少数被拆迁户认识差、缺乏大局意识,漫天要价,甚至串联上访;个别单位领导发展思路不清,对拆迁改造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拆迁安置难度大;在旧城拆迁改造工作中,矛盾多,情况复杂,困难和问题突出,工作难度较大;资金投入量较大,资金筹措困难,规划审批难度大,供地手续繁杂;由于目前我们普遍实施的是“先拆后建”模式,常常造成过渡期过长,回迁安置房不能按时建设完工,超期过渡费与日增加,资金压力较大,还容易产生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协调。由于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市房管、规划、税务等多个部门,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安置还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和前瞻性;老城区的建筑类型较为复杂,致使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的难度较大。

四、下步工作思路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旧城改造的现状以及建筑规划设计

旧城改造,虽然是对城市中的旧城、旧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但是,实质上是要让城市更具有时代感,将城市的文明程度彰显出来。通过改造和更新,使得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品味提高到较高的层次。当旧城改造工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就会造成城市改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经过改造的城市中会存在盲目拆迁、建设的现象,使得建筑物的数量增加了,楼层增加了,配套服务却不够健全。一些建筑盲目性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工程质量却令人担忧,各种施工问题的产生,为工程埋下了隐患。旧城改造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规划设计好建筑,而并不是简单地让城市的旧貌换新颜,否则,旧城改造就失去了意义。

二、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建筑规划设计

旧城改造旨在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予以改善,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体现出来,只有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符合人的要求,才能够使旧城改造具有现实意义。在城市中,人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旧城改造,随着人的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交通更为通畅,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更为齐全,就会使得城市的舒适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的空间环境以及景观效应,都需要通过建筑规划设计之后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所以,在对城市进行就旧城改造的时候,建筑规划设计是重要的内容,不仅要顺应民意,还要符合民心,才能够确保旧城改造工程顺利展开。在旧城改造中,首先是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以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保护环境以及降低城市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都成为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以某城市的小区为例。该小区为可持续发展的自持社区落实旧城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了跨越式创新。比如,为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小区的设计上要求步行即可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从小区的配置上来看,90m2户型独立配套,从超市到洗衣房、咖啡厅等一应俱全。从小区的总体布局来看,工程的地理位置在某路以南,在东部有生态景观。整个的建设场地为平地,四周的周边四点标高差距在300m~500m之间。

对于小区的建筑设计,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及小区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同时对主要户型的布局以及景观朝向方面的考虑,建筑形态以南北通透为主,拥有大面积的凉台,垂直绿化设计,为小区的居民塑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生活上也更为便利,可谓是“城中的绿色之城”。图1为建筑室内的南北通透设计。

(二)在旧城改造中要对建筑规划设计全面控制

在旧城改造中,只有对建筑规划设计全面控制,才能够实现旧城改造的目标。在旧城改造中,对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根据城市的功能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做到分区设计。旧城改造的目的是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城市的主要构成就是建筑物,包括城市居民住宅、城市中的商业用房以及单位办公用房,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建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各种配套设施、城市的公用设置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等。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设施旧城改造的目的并不是创造经济效益,而是要在保留城市固有的价值的情况下,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尽管如此,在一些城市的旧城改造中,会由于改造中存在盲目性,导致旧城改造失去了改善民生的本意,而是过度地追求成为的美观,过于强调改造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导致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大量的现代化建筑物被建成,各种配套服务却没有跟上,结果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建筑规划中没有与交通规划相结合设计,没有对城市环境绿化予以重视等等问题。

其二,旧城改造中建筑规划设计要做到整体与局部的有效衔接。旧城改造往往是对城市中较为陈旧的建筑进行改造,因此,属于是局部改造。但是,旧城改造属于城市规划内容,因此,局部的改造中要对城市的整体环境充分考虑,以通过景观设计使得城市品牌形象逐渐提升作为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城市的局部规划与整体规划的衔接度,在保留旧城街区的空间的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将改造的旧城融入到城市的整体景观中,使得建筑物与城市景观融合为一体。

其三,旧城改造中要重视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配套服务设施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城市和谐环境的塑造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旧城改造中进行建筑规划设计,配套服务设施是重要的规划内容。旧城多是具有社会发展历史的城市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功能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城市原有的道路交通规划、给排水管道设计等等都存在着限制,实施旧城改造,就是要提高配套服务设施的应用能力,因此要做好规划工作,在保留现有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使得所有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其四,旧城改造中要对建筑规划设计合理定位。在旧城改造中,对于城市中国原有的建筑尽量保留,做到以修建为主,改建为辅,尽量不要扩建或者拆除。如果一定需要扩建或者拆除,也要将原有的空间特征保留下来,还要恢复原有的景观。因此,要对建筑规划设计合理定位,才能够将城市固有的文化保留下来。比如,城市老街^是城市文明的集聚地,这里的建筑所传达的是城市发展历史的信息。将城市老街区的建筑通过旧城改造加以保护,有助于维持城市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旧城改造中,主要的改造对象就是建筑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要保留旧城的特色,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以突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城市居民的生活更为舒适而便利,这也是旧城改造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旧城改造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危旧房改造;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危旧房改造是一项涉及改善民生、美化城市、发展经济、保护文化的综合性工程,是一种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提升被改造区人居环境为宗旨,以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功能升级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危旧房改造的前身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城市的发展是由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的两种力量共同推动进行的。危旧房改造就是内部重组力量的表现,是对城市内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和结构上无法安全使用的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改造和改建的过程。

重庆市进行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工作始于1990年,2001年重庆市进一步加大对主城区内危旧房的改造力度,由此可见,在过去的8年大规模改造工作中,危改工作整体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08年重庆市政府为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功能,提出“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危旧房改造原则。

二、文献回顾

国外的旧城改造通过对旧城中心区域进行再开发、修复以及保护,获得焕然一新而又不破坏城市历史的城市新貌。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把改造旧城与保护历史文化古都风貌结合起来,对重要文物、古迹及古建筑物重点保护,不允许改变其原有风貌。德国强调把改革市政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质量作为城市改造的中心内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改造资金筹集方面,美国发挥各级政府及私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旧城改造的资金,保障改造目标的实现。Grace k.L.Lee和Edwin H.W.Chan通过研究香港高密度城市中心的旧城改造,发掘出影响该类城市区域旧城改造的因素,将其按照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三方面进行研究,强调城市老化区域的改建和重建研究问题。

国内学者也对影响我国旧城改造工作的因素做了相应研究,指出在旧城改造中要关注区域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例如:在土地转化过程中,市场化进程对区域价值提升的作用也是影响改造效果的重要因素。动迁导致的社会公平缺失、社会公共空间和人与人交往节点的断裂等问题直接导致社会冲突,影响改造工作的开展。针对旧城改造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城市老化社区中典型区域的危旧房改造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三、重庆市危旧房改造现状

(一)改造范围及体量。2008年经调庆市主城区1969年底前建成的旧房和经鉴定的危房尚存786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主城205个片区,其中旧房面积431万平方米,危房面积355万平方米;住宅面积473万平方米,非住宅面积313万平方米。2008~2010年的3年间,主城区分别需完成危旧房改造拆迁230万平方米、360万平方米和196万平方米。(表1)为了满足重庆市迫切进行危旧房改造的需要,各区政府对危旧房改造项目追求超额完成,政府投入增幅较大。

(二)改造思路与方式。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8]36号)要求,重庆市危旧房改造思路为“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强化保障,分类改造,依法拆迁,维护稳定,分步实施”。采用的改造方式分为三种情况:

1、已经被土地储备机构储备的地块,由储备该地块的机构结合当地区人民政府的改造计划尽快启动拆迁整治。

2、已经出让给开发单位的地块,由主城各区人民政府责成开发单位限期进行开发整治。

3、未拆迁整治储备的危旧房地块,由市、区人民政府指定的土地储备机构储备、拆迁、整治。

重庆市采用的危改思路和方式可以看出政策导向性明确,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完成。这样做可以保证改造目标的部分实现,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会遭遇阻碍。

(三)改造面临的矛盾

1、政策规定同实施结果的矛盾。对于由政府主导完成的改造项目由各区政府承诺限期完成,这一部分项目可以保证在限期内完成。但是,由开发商承担改造任务的项目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各区政府虽然对行政范围内的逾期未整治的土地进行清查,对于未按期整治的项目,想要收回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困难重重。对于已经出让给开发单位的土地,多数已经被抵押或者设定了收益权质押,一旦收回,政府还需要处理该宗土地上附带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在实际中难以实现。

2、拆迁居民在改造过程中的矛盾。改造工程参与者包括: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居民处于弱势地位,时常出现一些改造居民同政府及开发商的冲突事件。在改造过程中,拆迁居民被粗暴对待,进行强制拆迁;政府规划变动导致居民不能回迁;部分地方政府制定的改造政策没有考虑特殊情况,使困难家庭失去生活基础;部分地区没有按照政策进行补偿等。

3、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的矛盾。重庆主城区一些具有城市特色的地区,如渝中半岛地区存在的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居、明清时期的由两江河运培育而成的纸业、盐业专营街区遗址及众多革命旧址在改造过程中消失。代表历史的建构筑物被拆除后,城市作为传承历史文脉的史书也缺失了中间的篇章,带来的只剩后代人对过去的猜测。

四、影响重庆市危旧房改造的因素

(一)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因素一:改造区域的选择。重庆市现在实行以区为主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依据五年内基本完成城区现有危旧房改造的目标,市、区两级计划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危旧房改造计划,危改任务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通过对危旧房改造目标的宏观控制,落实具体的任务到各城区由直接负责人完成。改造工作实行差别危改政策,分类推进危旧房改造。在全市城区现有危旧房中,各片的情况千差万别,区位、密度、规划控制、市政条件、商业价值等都有很大差异,选择改造区域次序需要谨慎研究。

因素二:改造资金的筹集。纵观全国危改项目遇到的难题就是资金筹措难,大多数危改企业,尤其是项目公司,没有抵押物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因而筹措危改项目启动资金难度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向居民购房低息抵押贷款业务尚未形成气候,大多数居民主要依靠开发企业安置,拆迁居民贷款买房的观念也还没有全面树立起来。因此,资金缺口一直是推进危旧房改造的瓶颈因素。

因素三:社会基础设施状况。社会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影响改造的投资和开发难度。危旧房集中区域的既有市政设施较落后,对其进行改造投入较大,工程实施难度也较大。危旧房改造要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路网加密有机结合起来。

(二)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因素一:公共区域的发展规划。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重庆市的危旧房改造开发大多采用“拆旧房、盖高楼”的高密度开发模式,不断突破限定的规划指标。公共区域的缺失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日益明显,严重降低居住适宜度。

因素二:对建筑、设施和人文环境的管理。文化是城市的特质和灵魂。重庆大学城规学院李和平认为,重庆的危旧房改造在吸取有关教训中,注重对历史建筑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努力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

因素三:科学营造绿色城市。经济发展越快,危旧房改造规模越大,越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或者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伴随全球自然气候多变,城市对于绿色植被的需求激增,这也是实现重庆市危旧房改造原则中的“增绿”的基础。

因素四:改造区域的人口密度。以危改体量最大的渝中区为例,作为重庆市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人口密度很高,人均用地面积严重不足,政府近年来积极采取“退二进三”进行土地置换,本意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让渝中区人口适当外迁,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结果却是居住用地比重依然偏高,户籍人口由2000年的58.24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60.13万人,人均用地面积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危改区域是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改造后的区域需要保证合理的人口密度,实现“减量”。

(三)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因素一:改造区域居民的就业、生活。危改居民大多是国企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体力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较低,社会竞争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实施异地安置后,新的居住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区,可能导致许多人生活成本加大,甚至丧失维持基本生存的就业机会。

因素二:居民邻里关系。危改居民被安置到新的开发城区中,公共设施不健全,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居民和建立了深厚感情的老街坊而言,他们的人际交往网络被破坏,短期内无法建立新的网络,感觉到严重的失落感。

因素三:社会安全性保障。危旧房片区由于房屋老化破损严重,违章搭建现象普遍,导致相应的社会治安较混乱,安全隐患较多,居民的社会安全意识较差。

五、结论

危旧房改造由于其复杂性、系统性,及其直接导致的社会冲突现象而成为当前中国讨论的一大热点。随着现代主义、邻里思想、新都市主义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危旧房改造也越来越注重从人的需要出发对城市中衰老的区域进行改造或者重建。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危旧房改造现状进行分析,挖掘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分析影响改造实施效果的因素,希望通过反映并代表公众心声,使危旧房改造可持续发展,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和谐生活。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耿.突破危旧房改造瓶颈创建和谐人居环境――对重庆市集中实施大规模危旧房改造的新构想.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2008.

[2]重庆市政府.渝府发[2008]36号文件[Z].2008.

[3]黄志宏.西方国家旧城改造与贫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市旧城改造成功经验启示[A].城市,2006.6.

[4]项光勤.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城市改造的启示.学海,2005.4.

[5]Grace K.L.Lee,Edwin H.W.Chan.Factors Affecting Urban Renewal in High-Density City:Case Study of Hong Kong[A].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08.9.

[6]章岩,方可.是历史在重演吗?――从美国的“城市更新”到中国的“旧城改造”[A].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2.

[7]张伊娜,王桂新.旧城改造的社会性思考[A].城市问题,2007.7.

[8]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09[M].重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9]重庆市政府.渝府发[2008]37号文件[Z].2008.

[10]重庆市政府.渝府发[2008]38号文件[Z].2008.

上一篇:素描学习论文范文 下一篇:科学素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