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7 07:42:12

课件设计论文

课件设计论文篇1

要有创新的选题,不要总是选择旧调陈题。创新的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创新的概念和理论,创新的手法和技术手段以及创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总之,选题时,对于题目中含有较多的创新成分应优先考虑,避免做出“书本搬家”式的课件。

2多媒体课件的策划

开发多媒体课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完成一或多个特定任务。开发流程主要包含:主题确定、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脚本创作、材料准备、系统实施、测试和修改应用的反馈等多个环节。

2.1主题确定

主题确定除了明确选题定位的主要任务以外,还要分析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主题确定要考虑课件的设计目标和主要问题:课件用户类型,用户应用环境和应用场合及课件主题类型等。主要是考虑到需要进行分析的系统内容是否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并且和课件的应用是否有一定的需求。主要考虑因素的可行性分析如何实现课件的难度,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具备。

2.2需求分析

在选定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对用户所需要的硬件软件环境和课件进行分析。用户分析主要来自用户的年龄,社会背景,使用计算机的水平的生理特性及其它方面的分析。软件和硬件的环境分析主要是课件所需要的硬件,是否有特殊的需求和之和额外的设备需要,需要什么样的软件环境支持等详细分析。

2.3系统设计

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不同于书面材料的设计,交互式多媒体必须集成到该系统的设计中。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中包括有:界面设计和总体设计。在确定了整个系统的结构之后,确定系统的结构,然后进行具体的界面的设计,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导航策略式设计的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包括屏幕布局,颜色,字体等的选择,多种互动对象的大小和位置。

2.4脚本创作

在进行系统实现之前,完成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后,要进行脚本创作。它的作用相当然于影视剧本的作用,它是多媒体课件系统的骨干覆盖了整个多媒体系统的结构。脚本不仅要规划出各种无件和步骤的顺序,还描述了分支路径和衔接的过程以及每个步骤的详细信息。

2.5素材的准备

为了完成多媒体制作,材料应根据脚本要求准备素材,并随后被存储于一定的格式,这些材料中,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其它材料,需要检查内容的完整性,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有严格的概念描述等。还要检查图形格式,尺寸大小是否合适。视频,音频,动画,检查其格式,长度是否合符脚本要求。

2.6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课件开发的过程。程序员根据脚本代码设计的程序或开发工具的选择,集成这些多媒体素材,并添加交互工功能,控制功能,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系统。在集成的工具软件上,可以根据程序序列熟练程设计者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功能强则可灵活进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也可以选择VC,VB等紡程环境。如果程序员是非专业的,便可选择Authorware中的这些集成工具,界面也友好,导入各种媒体的支持,设置的互动也简单。

2.7课件的测试

在完成课件制作后,一定要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检查课件的操作中,发现错误马上纠正,并将功能充分完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课件制作后最好实地测试,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会受到实际的硬件环境影响,所以只有在现场测试中,便可反馈统的问题和不足。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会涉改变前面的几个环节。

课件设计论文篇2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这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自己建构知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教学理论的要求,其目标也与技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二、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调研分析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课程定位分析,并据此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1)教材分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讲述了计算机常用的七大类、十几个工具型软件,理论知识较少,难度较低,各软件之间关联性不大,主要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为学习计算机操作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技工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有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主动实践、探索完成其感兴趣的计算机操作,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软件,如简单的压缩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学生喜欢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如图片编辑软件、简单动画制作软件等。

(3)课程定位。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同时归纳同类软件相通的使用方法。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

(4)教学模式。根据以上分析,本学期要学习十几款软件、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每一款软件的所有功能,因此要确定本课程采用“优秀学生模拟讲课、教师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的实施

(1)划分学习小组。按教材中软件的分类把学生分为七个组,每组负责一类软件的讲解,并把七个组按照软件的名称给予命名,如图像工具组、动画制作工具组,每个组设置一个组长。分组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和被动学习的、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一个组中,这样有所带动、有所提高,不至于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更不喜欢。学生的组合不是仅仅局限于一节课,而是贯穿于整个学期里,他们都必须合作学习。如图像工具组,他们将一起合作学习图像浏览与捕捉工具软件,图像美化与变形工具中的幻影2008、奇幻变脸秀两个软件,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和图像制作工具软件。

(2)学习小组备课。每个学习小组组员负责一个软件的学习、讲解,学习小组在一起研究、合作学习直到这个软件负责人学通为止,然后向本组组员讲解,组长协调组内事宜。教师协助学习小组研究,帮助学习小组确定案例、修改案例中的不足,补充学习中的漏洞。如图像工具小组中软件的学习,确定一名优秀学生主讲,主讲学生确定案例,向小组成员提出软件中自己没有学会的部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完善案例,同时帮助解决主讲人的疑惑。学习小组向教师提交案例,教师找出案例中的不足,解答学习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补充、完善案例。

(3)学习小组学生课堂讲课。每个学习小组的主讲人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向全班学生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小组组员给予适当补充。

课件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应用型;基于项目;实践训练;答辩考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教育部提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正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转型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技能和知识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1]《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也由原来软件开发理论知识的讲授转变为软件开发基本技能和文档撰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使学生能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并且知道在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到项目组里,参与软件项目开发。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多样的:1.这样除了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了培养,而且让学生对软件项目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后续为以后的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2.在同步开设的其他课程中,进行横向联合,让学生都针对同一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对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所触动,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的软件专业中都开设有《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多数学校还是当作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来讲授,这样的学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枯燥的理论可以接受,但是只学理论没有实践造成的后果是学完就忘,学生只会答题;还有一些学校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将理论基于一种开发环境的软件开发,试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多数是面向对象开发方式,理论多实践少,落到实际课堂教学上还是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开发基础知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2]、项目管理这些内容,采用的是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之前我们只讲理论知识,特别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和软件,但是学生学完即使会做题也不会开发项目。现在,我们将教师实际参与开发的项目带领学生从需求开始分析,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加入到授课内容中,结合实际的项目开发的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完成自己的项目,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做到学有所用。希望培养学生整体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需求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计划及方案的制定能力、课程报告撰写能力、学习态度等各方面能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软件工程导论》是一门理论课,多数是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授课。现在,在开课之初,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申报一个题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哪个阶段,学生就自己去完成所申报题目的该阶段的任务,这样课堂上老师讲怎么开发软件,在课下布置了大量的阶段性文档要求学生去完成,而且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随着各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体会到了项目开发的过程、方法。为了保证学生提交的阶段文档的质量和保证学生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阶段评审添加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交的阶段任务文档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和《课程综合报告》。其中《课程综合报告》中要求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去排版和完成,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和成绩。在教学改革时我们还尝试着和同时开设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联合起来,分别针对同一题目进行阶段训练,在最终答辩的时候由三门课的老师同时参与答辩,答辩成绩被记入到三门课的最终成绩里,比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学习如何设计数据库就应用在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的总体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画出E-R图,给出主要表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最终就是根据《软件工程导论课》分析和设计的结果用JAVA语言开发出一个小项目,这样学生不仅写出了阶段文档,最终还能做出一个实际的项目,增加了完整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原来我们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但是试卷考核只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所以由试卷考核改为答辩考核和平时阶段性评审。[3]这也要求在开课之初就制定出比较详细和全面的考核方案,我们的考核方案从课程报告、答辩平时表现这三大方面出发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标准如表1。而且,在课程报告提交时,我们有统一的文档格式和内容要求,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测试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在平时授课阶段就需要提交上来;而答辩时,将学生答辩的项目原型与学生之前提交的需求、设计进行对应,审核是否是按照需求和设计进行的开发;而且在近几次的答辩中,我们将答辩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这样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项目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课变成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实训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知道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且能够开发一个简单的项目,避免在毕业设计时犯一些软件开发的常识性错误,比如项目开发流程弄错,如何进行分析和设计等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申报题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分析设计结束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做,通过学习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去完成软件开发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性,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J].职业教育,2016.

[2]韩万江.软件工程实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3]普措才仁,蔡光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78-79.

课件设计论文篇4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 [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 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佳融.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EB/OL].  

课件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多媒体课件 设计 制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16-02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通过制作课件及对其合理运用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多媒体教学日渐显其重要性。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有助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两极分化

制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深奥、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易于学生接受。由于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不清,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的制作目的出现了不同的偏移。一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某些教师仅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不考虑课件中所采用的素材是否与教学目的相关,只是堆积大量素材,毫无节制地使用动画、音效、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形式。造成整个课件结构松散,内容华而不实,未能正确反映教学内容,从而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思想性、理论性。二是电子版的教案。也有的教师将多媒体课件简单地看做电子版子版的教材,只需把课本内容转换成Word文档,在屏幕上播放就可以了,没有把多媒体课件能辅助教学的作用考虑其中。于是课件里满是文字的堆积,缺乏相应的图片、视听等媒体素材的扩展内容,形式单调。讲课时,把传统“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变成了现代“依屏解说”的“全程讲”。

(二)多媒体课件主体结构欠灵活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多采取两种结构方式:一是线型结构。教师将教学内容串成一条直线,制作课件时,按照这一线路来组织编排材料;使用时,也是按预定的路线进行演示。此种结构,教学思路明确,但不能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调整前后顺序,增减教学内容,适时扩展相关知识点。二是树状结构。教师事先准备好多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链接来展开,教学内容得以不断扩延。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为不精通电脑者,操作课件时容易造成混乱或出错。此外,如果知识点过多,覆盖面广,扩展内容太泛,甚至有时不能回到教育主题。

(三)多媒体课件缺乏艺术性

现在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而对于课件的整体布局、色彩的搭配、各种媒体素材的使用、母板背景和字体的选用及引入动画的选择等相对缺乏考虑。或是界面过于单调呆板;或是文字图片过多过乱,令人眼花缭乱;或是图文模糊不清;或是色差对比强烈。如此种种,缺乏和谐、美观的课件,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信息上。

(四)多媒体课件素材反映的信息不精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对基础的思想理论在认识观点和阐述上保持正确性和一致性。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网络上也有很多的思政课件素材,但其中鱼龙混杂,能直接使用,恰当反映教学内容的素材少之义少。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到网络上搜寻各种多媒体课件素材后,不加甄别,不予编辑与提炼,照搬进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导致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中,素材所表达的信息与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吻合,有时甚至误导学生。

(五)多媒体课件无法保证多系统稳定运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可见多媒体课件运行时出现各种故障,如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正常的多媒体课件,换了机子后就会出现不能开启、意外退出、死机等现象;或者同一链接在不同的机器、网络环境中时而顺畅、时而卡壳,甚至无法接入的现象。由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行稳定性不高,兼容性差,因而教师的授课进程被打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点

(一)多媒体课件要具有针对性

1.依据教学需求决定多媒体课件的有无。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须逢堂就用,每课必演。有些教学内容采用开放式讨论、互动实践式模拟,甚至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应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来考虑是否有制作课件的必要。

2.针对教学目的开展多媒体课件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使大学生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而枯燥乏味、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关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进行合理的组织编排,设计出形象生动,能准确表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且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课件,才能让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接受正确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是提高大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以学生为中心,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讲究实用性学习,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二)突出多媒体课件灵活方便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是为了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朝着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向发展。此外,由于大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必要从头到尾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可考虑采取树状或网状结构,将扩展信息或延伸性的知识点放在链接上,教师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链接。在课程结构中的章、节、点之间可设置能随意跳转的按钮,便于教师根据课堂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停止、跳转,适时增减教学内容,灵活掌握课堂节奏。

(三)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

1.透过审美的观点来设计课件。首先,无论是多媒体课件整体还是单幅界面,其版式设计都应简洁明快,主题鲜明,让人一日了然。界面中的配色要和谐,色彩反差不能过于强烈。母板色彩不应太亮,也不要太暗,而文字的颜色要与母板色彩相搭配。对于重要信息,可以采用增大或闪烁等特殊方式加以突出。如此设计能让学生轻松看清屏幕上的文字,也有利于突出主体部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其次,全局风格保持一致。思想政治理论类多媒体课件宜采用端庄大气的风格,以体现其指导性和严谨性。素材的使用上也要保持一致,同类素材和同层次内容应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

2.多媒体课件设计以实用为度。多媒体课件实质上是物化了的教学工具,要讲究实用。不能过于苛求知识信息的“大容量”,也不能只着眼于多媒体课件的美感,更不能“炫耀”技术。信息量超多,学生一下子无法全盘接受和消化;表现形式太新奇,易导致喧宾夺主;多媒体媒体素材运用过量,又会因过分“形象化”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惰性”;“卖弄”技术更是舍本逐末。

(四)便于日后补充修改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时,要将便于日后补充修改的考虑增加进去。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即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能允许不同的使用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吸收鲜活元素,更新内容,进行后期扩充和调整,使多媒体课件不断臻于完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精准用材

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类多媒体课件不可避免地需要引用、调取大量的文本资料、图表、音频和相关的映像材料,借以表现、解释一些抽象概念和基础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课程,其表述必须正确且一致。因此无论是从教材提取还是课余积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都要忠于教育内容,并服务于教学,与教学无关的应舍弃。必要时对某些可能引起歧义的素材进行二次加丁,使素材所表达的信息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同时,高质量的素材要适时地插入,符合课堂的气氛。

(二)统筹编排

1.信息安排适度。一般来说,一个标准课时,以使用播放20张左右的幻灯片为宜。多媒体课件适中的信息含量,才能让教师授课有张有弛,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同理,对于单幅幻灯片的信息量也要适度,每页的字数不宜太多,画面不能过于拥挤,应留出一定的空白区域。图片等媒体素材也不可繁多,应排列整齐,方便学生阅读、查找,把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

2.形式选择恰当。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合理选用。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组织安排媒体素材,尽量做到少而精。那种满屏都是图片、动画、按钮、视频的课件,极易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实效。

(三)稳定兼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程,其上课地点可能遍及校内各教学点。而同~高校内各教学点的环境不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类多媒体课件应尽可能是独立运行的EXE文件,对软硬件设备的要求不高,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都能运行。并且易于安装、操作,所有的功能键在操作过程中均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很容易地退出并重新启动,同时避免意外停机和操作错误。为了方便移动和平稳运行,课件最好不要制作得太大,可分开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文件,以确保操作的流畅性和便于管理。

总之,要制作出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必须是前期精心设计,中期扎实制作,后期反复修改补充,才能逐步完善。但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强调突出教师、学生的主导地位,避免陷入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覃海逢(1971-),男,广西柳江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民商法系党总支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

课件设计论文篇6

1.1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工程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相关人文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1.2传统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实施中的不足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在具体项目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相关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时,往往会变成走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①教师对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对项目的选择或者设计比较主观(具体表现在所选择的项目很难或很易),这要么会引起学生有畏惧情绪而产生厌学,要么会使学生很容易地实现该项目(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可通过网络轻易完成项目),从而使得该课程项目失去原本意义;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当,会使得学生团队人数过多,搭配不合理,这样使得有些团队因配置了能力很强的学生而使得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同时另一些团队由于聚集了能力偏弱且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而使得该项目最终流于形式,这反而会导致项目驱动教学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传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1.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面向对象软件

工程”课程改革中起到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摒弃了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弘扬了以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更强调通过工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从而树立起以产品为导向的工程价值观,将IT企业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线。在实施CDIO教学过程中,将更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认知过程,以构建起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联系的知识体系。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项目驱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下简称CDIO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为目标,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中的相关知识点渗透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而这些环节和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完全一致,在各个环节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则可以采用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理念。我们参照CDIO能力大纲,提出通过“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和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如下方面能力:①通过基于案例/项目驱动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和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并能在实际项目中加以灵活应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理解和应用其基础理论解决分析、设计、实现和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并提供有效工具;而“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为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发明创造提供动力,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②通过“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中项目的驱动,要求学生创建项目团队,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等环节及在此环节中的各项活动、沟通与协调、文档撰写),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合作、系统思维、工程实践、项目管理和文档写作的能力。③通过“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开发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软件作品。

3CDIO教学法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及其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3.1总体设计

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安排共计54学时,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整个教学周期内,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并结合CDIO、案例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法,设计理论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活动,配合对应的课程项目实施活动加以有效组织与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结合项目开发活动的进展与深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团队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我们事先制定的规范撰写并维护项目文档。具体解决方案是:第一,正式课程教学的1~6周,设计项目描述和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具体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分别标识实体对象、边界对象和控制对象;将用例映射成对象;建立对象之间的交互;标识关联、聚集和属性;对单一对象状态依赖行为的建模;对对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建模;对本阶段的分析对象模型进行评审;基于分析对象模型标识出设计目标,进行子系统分解和标识;将子系统映射到系统构件元素上;标识并存储持久性数据;设计访问控制策略;设计全局控制流;标识服务;标识边界条件;对系统设计进行评审。第二,7~14周,设计对象设计与实现中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习软件复用和设计模式,并在详细设计中加以应用;对对象之间的接口进行说明,涉及标识遗漏的属性和操作、说明接口类型、签名与可见性,说明接口中相关方法的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不变式等。第三,15~16周,设计测试阶段中的活动。第四,17周,进行相关的总结活动,包括项目文档的静态检查和验收,以及课程项目的动态演示与现场回答问题。

3.2设计课程项目

在设计课程项目中,将考虑提供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项目描述,为此我们将选择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这类系统的实例很多,可以由教师设定或者由学生自选,如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的需要设定一类基于Web的师生交流系统,以方便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做项目时的沟通。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网游软件开发,或者选择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等。总之,相关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项目描述或问题定义。为了开发这类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教师需要指定项目使用的环境和工具,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开发环境与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界面开发工具等,另一类是项目管理工具。这一阶段设计的活动属于CDIO中的构思阶段。

3.3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

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第3版的SWEBOK标准(2013),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在SWEBOK2013版中的17个知识点中(其中2个为候补知识点),我们选择了其中10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融合到“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可有效地体现着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如软件需求体现了CDIO的构思,软件设计体现了CDIO的设计,软件构造和软件测试体现了CDIO的实现,软件维护体现了CDIO的运作等。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理论教学过程。一方面,以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为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中相关知识体系及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术语、理论和技术基础,并通过团队方式共同学习、讨论和完成作业,并以团队形式参加全体同学的各种讨论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围绕着项目描述或者待解决的问题描述,完成团队组建、工具选择、项目计划制定,并开始执行需求工程中的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设计活动,这些阶段的工作结论需要学生加以记录,特别是需求获取与分析的结论和总体设计结论更要以文档形式加以记录。第三,结合案例/项目驱动教学,进一步完成“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引入小型案例,另一方面引入面向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并在项目描述、需求获取和分析活动、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中,将该项目的具体情景或者可行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引入课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这些基于场景的案例,将需求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中涉及的重点知识、术语、过程与步骤等重点和难点融入到案例中来讲解和学习,以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构思阶段。

3.4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解决软件项目中的问题或实现软件项目中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活动,并在整个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贯彻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即让学生能够对软件项目中的任务完成进行构思,获取与软件项目相对应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系统约束,并以文档方式进行描述;接着,通过设计手段来完成项目任务,用系统来对应将来要完成的任务,并在该系统设计中落实项目的各项要求,这需要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环节来达到,并将设计结论记录在软件设计文档中;在前面构思和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用编程的方式实现该系统,并完成相应的测试任务,注意在实现过程中,同样要将相关结论以文档的形式加以记录,以备维护之需;在系统实现后,通过部署和运行等方式,让该软件系统(可以看成是本项目的解决方案)呈现出价值。在这一完整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项目驱动下的团队活动过程,体验到软件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包括维护)所经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设计、实现阶段。

3.5项目总结与项目验收过程教学设计

项目总结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学习心得,教师主要验收和检查相应的项目总结报告和学生学习心得。项目验收过程的核心是开展两阶段验收活动,即在学期的15~18周中,选择第15周进行一次中期检查,第18周再进行一次期终项目验收。全体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一个答辩小组(一般为4人),他们事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现场点名以确认学生的有效身份并结合点名宣布学生团队的答辩顺序,保证答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评分标准细节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本次验收活动的标准。

4实践活动

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活动中,共有45位学生(组成了15个团队)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现在仅就验收答辩环节进行说明。整个答辩所耗时间共计7个多小时;答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最低底线是学生必须完成项目要求的最基本功能),充分肯定了学生到目前为止所完成的开发成果,同时建议相关学生利用即将到来的假期进一步完成或完善该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时修改设计上的缺陷。在本次教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需要在理论基础教学上过硬,还需要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这样才能够做到既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给出实实在在的课程项目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指导。

5结语

传统“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我们结合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出了一种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这既满足了CDIO能力大纲体系中的4个方面,也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符合“新三中心论”。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以案例/项目方式充分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通过项目驱动下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用编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件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教学内容衔接关系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交通规划课程、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及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及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及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及课程设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并有一定的交叉重复现象,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及对实践工作技能的训练也是如此。这已成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一、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教学上的重复。例如在交通规划课程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都涉及到社会经济及交通调查、分析与预测内容,其中包括O-D调查及预测O-D。在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有投资估算内容,而投资估算与概预算课程中的内容雷同。在概预算课程中,概算或预算的编制首先要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但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确定又比施工组织课程中讲得简单。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就是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而投标文件商务标部分要做施工预算,并据此调整报价。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重复训练及脱节。例如,交通规划课程没有开设相应课程设计。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包括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包括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管理曲线等内容。概预算课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格等。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和工程报价文件等。由此可见,投资额测算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存在重复训练。同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等内容在交通规划课程理论教学后没有及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进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没有开设,如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此时进行投资估算则明显难度太大。所以,从整体情况看,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重复训练和脱节现象,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安排。

三是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内容要求存在问题。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若要完成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则明显时间不够,若只要求完成经济评价,一方面任务量偏小,另一方面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若要全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则感到时间不足,若不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则时间偏长。同时,概预算的电算技能训练放在哪里进行都感到不合适且时间不够。

二、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交通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是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其中包括O-D调查及预测O-D,并开设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完成社会经济分析与预测、运输量与交通量的分析和预测、预测O-D等内容,最后提交包括调查、分析与预测等全部内容设计成果。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之一为经济评价,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完成经济评价,最后提交包括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的全部计算表格及文字说明等设计成果。施工组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为施工组织设计,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要求学生完成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管理曲线等内容,最后提交包括组织设计全部内容的设计成果。概预算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为预算文件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要求学生手工完成预算文件的编制,最后提交包括编制说明及所有预算表格的设计成果。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是施工投标文件的组成及报价调整,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包括根据预算进行报价调整和统编文本等,最后提交一套完整的投标文件。

另外,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课程,介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WCOST2000、公路工程标书制作系统BID、项目管理软件MS-PROJECT。考虑这些系统软件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中的综合应用,将该课程设计时间调整为2周,要求学生应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WCOST2000系统完成预算并进行单价分析,应用项目管理软件MS-PROJECT系统完成工程进度计划相关内容及资源统计分析工作,应用公路工程标书制作系统BID系统完成整个投标文件的文本编制,最后提交打印的设计成果。

课件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论文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 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 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 fireworks 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 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 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 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 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naheeda ravjani.using authorware7[m/cd]. macromedia,inc.600 townsend st.san francisco, ca 94103, 2003

[4] . authorware 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5] 计算机教育图书研究室.中文authorware6.x精彩效果108例[m].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食品科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代建筑论文范文